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容积式泵 / 活塞泵 / 轴向柱塞泵 / 柱塞滑靴 / 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

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控制装置

阅读:299发布:2021-03-02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控制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 力 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有伺服 电机 、压力 传感器 、 数模转换 器、 控制器 及双容积 柱塞 泵 ,其中 压力传感器 与 数模转换器 电连接,数模转换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 伺服电机 电连接并控制伺服电机动作,压力传感器设在双容积柱塞泵的出油口处,用于检测双容积柱塞泵输出的液体压力,并将检测到的 信号 传送给数模转换器,由数模转换器将检测到的 模拟信号 转换成 数字信号 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装置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更快的响应速度及更高的控制 精度 。,下面是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控制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控制装置,包括有伺服电机、压力传感器数模转换器及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电连接,所述数模转 换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伺服 电机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双容积柱塞,所述压力传感 器设在所述双容积柱塞泵的出油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双容积柱塞泵输出的液体 压力,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数模转换器,由所述数模转换器将检测到 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电机内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伺服电机动作信号并能将所述动作信号传 送给所述控制器的脉冲编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容积柱塞泵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的泵壳、用于闭合泵壳的后盖、穿 设在泵壳与后盖之间且延伸出泵壳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连接的传动 轴,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能随传动轴一起旋转的缸体,所述缸体的油窗口与 所述后盖上的进油口、出油口连通,并在所述油窗口内滑动至少设有一个借助 于摇摆件能作直线移动的柱塞-滑靴组件,同时,在所述缸体的两侧各设有用于 控制所述述双容积柱塞泵流量的最大流量控制件和最小流量控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上设有由所述控制器直接控制而能直接连通进油口与出油口的安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上设在三条用于控制所述最大流量控制件和最小流量控制件的通道, 在该三条通道之间设置有由所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体的油窗口经配油盘与所述出油口、进油口连通。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控制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注塑机、压 力机等设备中使用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在环保(如能耗、噪音、泄漏等)控制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 节能已成为各种机械制造商研究的重点。例如:在注塑产品的成本构成中,电 费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依据现有注塑机设备的工艺要求,油达的耗电占整 个设备耗电量的比例高达50%~65%,因此极需对马达的节能进行研究。
注塑机的工艺过程一般分为送料、合模(模)、注射(射胶)、保压、 塑化(熔胶)、冷却、开模顶出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压力和流量。 因此对于油泵而言,在注塑过程中是处于变化的负载状态,而现有注塑机几乎 全部应用了P/Q复合电液比例+定量泵的节能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利用三通 型的比例调速阀来控制速度,再在其上叠加比例压力先导阀控制系统压力。但 由于采用定量泵供油,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与流量有关的能量损失,特别是 保压过程中,这部分的能耗很大。为此也有采用以下两种比较先进的控制系统:
1、负载敏感(感应)电液控制系统
应用变量泵和电液比例阀结合的负载敏感(感应)电液控制系统的运动速 度将由流过比例节流阀的流量和变量泵相结合来控制。该系统采用泵阀结合的 负载敏感控制原理,具有液压动力输出随负载而同步变化,尽管可消除应用定 量泵与三通比例阀与流量有关的节能损失,但因比例节流阀存在固定的工作压 差,仍存在较大的节流损失,特别在高速阶段,这一损失就很大。
2、定量泵+变频永磁调速电机系统
永磁电动机转速在变频器的控制下,随负载变化而变化,节能效果与负载 敏感控制系统相当,但注塑成形各阶段频繁的速度变化使液压泵驱动电机频繁 处于加减速工况下,由于磁滞效应及转动惯量的影响,响应速度慢(比例泵响 应时间在100ms之内,变频调速响应时间需100~200ms)。导致了注射循环周 期的增加,不能适应多级速度变化的快速注射。在油泵转速较低时,其输出压 力、流量不稳定冷却效果下降,油泵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于变频电机低速 性能差,油泵低转速吸油性能不好,另外,电机经常在低转速下工作,与电机 转子相连的叶片的转速也低,致使电机散热不良,同时,绝缘层在变频器 高频高压的冲击下绝缘下降而影响电机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更快的响应速度, 更高的控制精度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包括有伺服电机、压力传 感器、数模转换器及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电连接,所述 数模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 述伺服电机动作,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双容积柱塞泵,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 所述双容积柱塞泵的出油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双容积柱塞泵输出的液体压力, 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数模转换器,由所述数模转换器将检测到的模拟 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伺服电机内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伺服电机动作信号并能将所述动作信 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器的脉冲编码器
所述双容积柱塞泵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的泵壳、用于闭合泵壳的后盖、 穿设在泵壳与后盖之间且延伸出泵壳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连接的传动 轴,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能随传动轴一起旋转的缸体,所述缸体的油窗口与 所述后盖上的进油口、出油口连通,并在所述油窗口内滑动至少设有一个借助 于摇摆件能作直线移动的柱塞-滑靴组件,同时,在所述缸体的两侧各设有用于 控制所述述双容积柱塞泵流量的最大流量控制件和最小流量控制件。
所述后盖上设有由所述控制器直接控制而能直接连通进油口与出油口的安 全阀。
所述后盖上设在三条用于控制所述最大流量控制件和最小流量控制件的通 道,在该三条通道之间设置有由所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电磁阀
所述缸体的油窗口经配油盘与所述出油口、进油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节能(节电)
通过伺服电机、无级控制变量柱塞泵以及闭环控制装置中压力流量的合理 匹配,使得本装置比现有注塑机能耗大大降低(比定量泵注塑机节能60-70%, 比变量注塑机节能40-50%,比定量泵+变频永磁调速电机装置节能20-30%,)。
2、装置油温升大幅降低,冷却用量可节省80%以上(甚至不用冷却水)
由于装置无用功近乎等于零,使得装置油温升高得到很好控制,甚至取消 冷却水及其电能消耗、变低速大扭矩为中速小扭矩、底压力从以前的2MPa变 为现在的0MPa。
3、机身体积减小
冷却装置取消、油箱容积大幅减小、控制与油泵的集成使得整机体积减小 和灵活且减少材料的使用。
4、降低噪音改善工作环境
装置最大功率降低、低转速工况时间长以及压力、排量和转速的合理匹配 使得装置噪声值大大降低。
5、装置响应速度快
由于伺服电机启动响应时间≤0.01秒,加上柱塞泵的容积效高,所以本实 用新型中的控制装置可在0.07秒内完成启动压力的爬升,以及由于伺服电机的 反向转动可使装置压力在0.05秒内完成泄压至0MPa。
6、控制精度提高
控制装置通过闭环控制移模、锁模、注射、顶出时的流量和压力,提高了 控制精度:重复精度≤0.1%,直线性≤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塞泵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包括有双容 积柱塞泵1、伺服电机2、压力传感器3、数模转换器4及控制器5,其中压力 传感器3用于检测双容积柱塞泵1出口处液体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 给数模转换器4,由数模转换器4将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 字信号并传送给控制器5,由控制器5控制伺服电机2来调整双容积柱塞泵1 输出的液体压力,同时伺服电机2的工作情况由伺服电机2内部所设有脉冲编 码器6传送给控制器5,从而对伺服电机2进行合理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伺 服电机2、压力传感器3、数模转换器4及控制器5均采用市售成熟产品,对于 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再另行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容积柱塞泵1将压力传感器3设置 在其内部出油口16处,也就是说直接设在双容积柱塞泵1内部,用于检测出油 口16处的油压。双容积柱塞泵1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的泵壳10、用于闭 合泵壳10的后盖11、穿设在泵壳10与后盖11之间且延伸出泵壳10的一端与 伺服电机2驱动轴连接的传动轴12。在传动轴12上设置有能随传动轴12一起 旋转的缸体13,缸体13的油窗口30经配油盘15与后盖11上的进油口16、出 油口17连通,如图2所示,并在油窗口30内滑动设有至少一个柱塞-滑靴组件 14,该柱塞-滑靴组件14的一端位于油窗口30内,另一端紧贴在摇摆件18的 平面上,柱塞-滑靴组件14在随缸体13一起旋转的同时由于一端紧贴摇摆件18 而在作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吸油与排油的目的。
后盖12中有三条通道26、27、28,每条通道均与出油口16相通,通道27 与控制缸件22的内部油液相通,通道26与泵壳10的内腔相通,进一步通过外 泄口(图中未示出)连通油箱。在通道26、27、28之间由电磁阀24控制连通 与断开,从而控制双容积柱塞泵1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容积柱塞泵1还设置有安全阀29,该安全阀29置于后 盖11处,由外部的控制器5直接控制调节,从而可以通过安全阀29直接使双 容积柱塞泵1的进油口16与出油口17沟通,使装置压力不超过安全阀29设定 的最大压力,确保装置的安全。
摇摆件18可转动地套设在传动轴12上,与传动轴12垂直线的夹为α, 同时在摇摆件18位于缸体13的两侧各设有最大流量控制件19和最小流量控制 件20。其中最大流量控制件19包括有直接与摇摆件18连接的控制缸件22和 位于控制缸件22内部用于推顶控制缸件22的调节件21。控制缸件22内部油 液通路经通道27与电磁阀24连通,并由电磁阀24控制。最小流量控制件20 中的油液经通道28与电磁阀24连通,并进一步与出油口16,从而由电磁阀24 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容积柱塞泵1的工作原理如下:
摇摆件18与传动轴12垂直线的夹角α决定了双容积柱塞泵1的排量,
排量=C·tgα
其中C为双容积柱塞泵1为结构常数。
通过调节件21推动控制缸件22改变α角的最大值,也就设定了双容积柱 塞泵1的最大排量,最小流量控制件20的位置则限定了α角的最小值,也就是 说设定了双容积柱塞泵1的最小排量。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由电磁阀24接到控制器5的信号并使通道26与通道27相通,由流量 最大控制件19设定α角的最大值,并关闭通道26与通道27的连通;接着进一 步控制电磁阀24,使通道28与通道27相通,由流量最小控制件20设定α角 的值,此时由压力传感器3将检测到信号经由数模转换器4对信号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给控制器5,对伺服电机2进行控制,从而驱动传动轴12 转动,使柱塞-滑靴组件14滑动,实现吸油与排油动作。在吸油与排油的动作 过程中,利用压力传感器3及脉冲编码器6对出油口16处的油压及伺服电机2 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可以由控制器5随时调整伺服电机2的运作及 双容积柱塞泵1的最大和最小流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液融合双容积变动力控制装置具有下述优点:
1、双容积柱塞泵的最大排量和最小排量均可以任意设定,并由控制器随时 直接控制,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装置适用于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频繁的塑 机产品,如塑机处在锁模保压状态,双容积柱塞泵输出小流量,可显著节省能 量。
2、伺服电机的应用,解决了变频调节技术通过调节液压泵的转速,响应速 度慢的性能问题。同时由于电机自身运转的特性,提高了电力的利用效率。在 注塑机成型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压力和流量,调整相应的频率输出,形成对压 力、流量的精确闭环控制,实现伺服电机对注塑机能量需求的自动匹配和调整, 可节省电量40~80%,并且在保压时伺服电机可以以极低转数旋转,使双容积 柱塞泵的输出流量仅仅用以补充其本身的泄漏即可,具有节省能耗十分明显, 能广泛用于塑机和压机等设备的优点。
3、无级控制变量柱塞泵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容积柱塞泵为无级控制变量柱塞泵,在装置需要流量很 小时,可以依靠其变量机构使油泵排出量自动减少到很低,而伺服电机则自然 而然提高了转速,其转速的高低可以随意调节和控制设定。
4、闭环反馈控制装置的应用
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将压力和流量的差异快速并精确地反馈给控制器,再 通过闭环控制进行高速运算修正调节,从而使注塑机的各个动作精度大大提高。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