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容积式泵 / 活塞泵 / 轴向柱塞泵 / 气缸体 / 油底壳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油底壳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阅读:500发布:2023-03-14

专利汇可以提供油底壳组件、发动机及车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提供一种 油底壳 组件、 发动机 及车辆,所述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本体和挡油板,所述挡油板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内以形成有上腔和下腔,所述挡油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上腔和下腔的贯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组件可以在 冷启动 时主要利用上腔提供润滑循环油路的机油,从而参与循环的油量较小,且回落至挡油板上的高温机油能够加热上腔内的机油,便于快速升温而形成有效的油膜,以缩短发动机冷启动时间,且不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无需在贯通孔处设置 阀 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下面是油底壳组件、发动机及车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挡油板(2),所述挡油板(2)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以形成有上腔(3)和下腔(4),所述挡油板(2)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上腔(3)和下腔(4)的贯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2)具有从上至下渐缩的漏斗形结构,所述贯通孔(5)形成在所述挡油板(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2)的周缘跨设在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用于连接至气缸体的安装面上或者连接至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2)形成为在高于所述贯通孔(5)的位置具有连通所述上腔(3)和所述下腔(4)的溢流通气口(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2)的周缘上形成有沉降凹口(21),以在该沉降凹口(21)的上侧形成为所述溢流通气口(6)。
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5)的通流面积为3cm ~
10c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3)的容积为1.5L~2.5L。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2)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下凹部(11)内。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置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组件,且所述发动机的机油(7)设置为其吸油口(71)位于所述上腔(3)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说明书全文

油底壳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底壳组件。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油底壳的主要功用是储存机油(润滑油)并封闭曲轴箱。在发动机启动和正常工作过程中,油底壳内的机油被机油或以飞溅形式输送到各润滑部件,以减小摩擦阻、降低功耗并减轻磨损,从而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0003] 机油需要具有一定温度,避免由于粘度过大导致无法在摩擦面形成有效的油膜。尤其是,当发动机冷启动时,由于油膜尚未完全形成,部件相对运动的摩擦阻力较大,使得发动机启动困难或启动时间较长。
[0004] 典型地,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天,由于气温较低,为了避免机油油温过低,人们会在发动机启动前对机油进行加热(在发动机底部生火或设置加热元件),或者,在油底壳外围进行包裹。但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维修和控制并不方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油底壳组件,以便于发动机冷启动,且不存在安全隐患。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本体和挡油板,所述挡油板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内以形成有上腔和下腔,所述挡油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上腔和下腔的贯通孔。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板具有从上至下渐缩的漏斗形结构,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挡油板的底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板的周缘跨设在所述油底壳本体的用于连接至气缸体的安装面上或者连接至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侧壁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板形成为在高于所述贯通孔的位置具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溢流通气口。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板的周缘上形成有沉降凹口,以在该沉降凹口的上侧形成为所述溢流通气口。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贯通孔的通流面积为3cm2~10cm2。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的容积为1.5L~2.5L。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板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下凹部内。
[00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0016]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底壳组件可以在冷启动时主要利用上腔提供润滑循环油路的机油,从而参与循环的油量较小,且回落至挡油板上的高温机油能够加热上腔内的机油,便于快速升温而形成有效的油膜,以缩短发动机冷启动时间,且不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无需在贯通孔处设置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0017]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油板形成为贯通孔设置于底部的漏斗形结构,从而可以使回落的机油在贯通孔汇集,便于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上腔与下腔内机油的交换,以避免快速变质,并且在变质后便于更换。
[0018]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油板上形成溢流通气口,从而能够使得机油顺畅流动。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以具有较短的冷启动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002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1] 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油底壳组件,且发动机的机油泵设置为其吸油口位于油底壳组件的上腔内。
[0022] 所述发动机与上述油底壳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0025]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油底壳组件的原理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油底壳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油底壳组件中挡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油底壳本体,11-下凹部,2-挡油板,21-沉降凹口,3-上腔,4-下腔,5-贯通孔,6-溢流通气口,7-机油泵,71-吸油口,8-发动机润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上”、“下”,是指油底壳组件在正常安装至发动机时的上、下方向。
[0033]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4] 参照图1至图3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挡油板2。该挡油板2设置于油底壳本体1内以分隔出上腔3和下腔4,并且,所述挡油板2上还形成有连通上腔3和下腔4的贯通孔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油板2设置于油底壳本体1内主要指挡油板2的主体部分位于油底壳本体1内,而对于其例如用于连接的周缘则可以直接跨设在油底壳本体1的安装面上或连接至油底壳本体1的侧壁上,只要其能够分隔出上腔3和下腔4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
[0035] 由此,其中的机油可以分为储存于上腔3内的部分和储存于下腔4内的部分,且上腔3与下腔4内的机油可以通过贯通孔5交换。在发动机冷启动时,机油泵7可以从上腔3内吸油并泵送至发动机润滑部件8,并在润滑循环后落回至上腔3内,由于参与循环的油量较小(此时机油晃动较小,上腔3与下腔4的交换缓慢),回落至上腔3内的高温机油能够加热其中的机油,便于快速升温以形成有效的油膜,从而缩短发动机的冷启动时间。而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油晃动相对较为剧烈,从而上腔3内的机油可以通过贯通孔5与下腔4内的机油交换,避免过快变质,保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36] 另外,相比于加热或包裹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组件在解决冷启动困难技术方面安全性更高。贯通孔5可以直接贯穿挡油板2而形成,无需设置阀等其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0037] 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组件可以形成为多种结构形式,其中,挡油板2及其上的贯通孔5对于油底壳组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将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对此进行详述。
[0038]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组件的挡油板2可以具有从上至下渐缩的漏斗形结构,且贯通孔5形成在该挡油板2的底部。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述漏斗形结构并不局限于规则的圆锥形(锥台形)或棱柱形结构,只要其在整体上自上至下渐缩并在底部形成有贯通孔5,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
[0039] 通过这种设置,对发动机润滑部件8润滑后回落至上腔3内的机油可以在贯通孔5处汇集,便于热交换,以在冷启动时使得上腔3内的机油快速升温。在正常过程中,这种汇集还有利于上腔3与下腔4内的机油交换,有效减缓机油变质速度。另外,当机油变质后需要更换时,上腔3内的机油可以方便地流入下腔4内,进而通过油底壳本体1上的放油口排出。
[0040] 为了将挡油板2安装于油底壳本体1内,可以使挡油板2的周缘跨设在油底壳本体1的用于连接至气缸体的安装面上,即在连接至气缸体的状态下,该挡油板2的周缘夹持在油底壳本体1与气缸体底面之间以进行固定。这通常适用于冲压而成的薄板材质的油底壳中。作为另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合金铸造而成的油底壳中,可以将挡油板2的周缘连接至油底壳本体1的侧壁上(如一体铸造)。
[0041] 正如上述,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上腔3与下腔4需要通过贯通孔5进行机油交换,这需要上腔3和下腔4不能形成为封闭的腔室。为此,可以形成有连通上腔3和下腔4的溢流通气口6,该溢流通气口6的位置高于所述贯通孔5的位置。从而,一方面,当上腔3内的机油量过多时可以通过该溢流通气口6溢流至下腔4内;另一方面,当上腔3内的机油通过贯通孔5向下腔4内流动时,下腔4内机油上方的空气可以通过溢流通气口6进入上腔3,避免气压导致上腔3与下腔4换油不顺畅。
[0042] 该溢流通气口6可以以多种形式形成,例如,可以直接在漏斗形结构的挡油板2的侧壁上形成通孔。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挡油板2的周缘上形成有沉降凹口21,以使溢流通气口6形成在沉降凹口21的上侧,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等优点。另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通过设置沉降凹口21的延伸高度,可以使得上腔3具有不同的容积,以控制冷启动时参与循环的机油量,适应于不同机型的发动机。其中,典型地,上腔3的容积可以为1.5L~2.5L。
[0043] 在本实用新型中,贯通孔5主要用于上腔3与下腔4内的机油交换,其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如长条孔、圆孔等),且尺寸应当适当选择。贯通孔5的尺寸过大,则在冷启动时参与循环的机油量过多,难以良好地解决冷启动困难的问题;尺寸过小,不利于上腔3与下腔4内的机油交换,导致机油容易变质,使用寿命缩短。优选地,贯通孔5的通流面积可以为3cm2~10cm2,以能够适当地控制机油交换速度,避免冷启动困难或机油寿命过短等问题。
[0044] 一般地,为了保证发动机在纵向倾斜时机油泵7仍能吸到机油,油底壳本体1的后部一般做得较深以形成为下凹部11。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挡油板2(尤其是漏斗形的挡油板2)设置于该下凹部11内,以具有较为充分的空间并能够容易地使得机油泵7的吸油口71位于上腔3内。
[0045]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油底壳组件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机油泵7设置为其吸油口71位于上腔3内。通过上述可知,该发动机具有较短的冷启动时间,并可以具有便于机油交换、更换等优点。
[0046]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减重气缸体 2020-05-12 690
V型气缸体 2020-05-11 991
柴油机气缸体 2020-05-12 48
气缸体夹紧座 2020-05-12 410
气缸体 2020-05-11 299
气缸体 2020-05-11 61
气缸体 2020-05-11 61
气缸体 2020-05-11 520
气缸体 2020-05-11 797
发动机气缸体 2020-05-12 20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