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工具

阅读:178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气动工具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以降低排气的隔 热膨胀 所引起的壳体的冷却的方式构成排气管的 气动 工具 。在由气动 马 达(12)驱动的 气动工具 中具备:工具壳体(20),其具有收容气动马达(12)的气动马达收容部(21)及从该气动马达收容部(21)延伸至后方开口端(22)的筒状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以及在工具壳体(20)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内部配置的供气管(41)及排气管(42)。在该气动工具中,将排气管(42)与供排气管收容部(24)分体形成。另外,通过在排气管(42)与供排气管收容部(24)之间形成间隙,来提高排气管(42)与供排气管收容部(24)之间的 隔热 性。,下面是气动工具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气动工具,其由气动达驱动,
气动工具具备:
工具壳体,其具有收容所述气动马达的气动马达收容部、及从该气动马达收容部延伸至后方开口端的筒状的供排气管收容部,所述气动马达收容部具有向所述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入口和从所述气动马达排出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压缩空气入口和所述压缩空气出口向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内开口;
供气管,其配置在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内部,且具有位于所述后方开口端附近并接纳来自压缩空气供给源的压缩空气的供气入口、与所述压缩空气入口连通的供气出口、及从所述供气入口延伸至所述供气出口的供气流路;以及排气管,其配置在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内部,且具有与所述压缩空气出口连通的排气入口、位于所述后方开口端附近并将压缩空气向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出口、及从所述排气入口延伸至所述排气出口的排气流路,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排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排气管在其一部分处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卡合而由该供排气管收容部支承,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及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从而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和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供气管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供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上方,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入口位于比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处,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流路从所述供气入口至所述供气出口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所述排气管具有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出口之间的中间部分即被分为左右两个的第一中间部分及第二中间部分,该第一中间部分及第二中间部分以从两侧夹住所述供气管的方式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下方,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入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的下方,
所述供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并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排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所述排气管在其一部分处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卡合而由该供排气管收容部支承,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及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从而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和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供气管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供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所述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一体形成,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上方,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入口位于比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处,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流路从所述供气入口至所述供气出口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所述排气管具有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出口之间的中间部分即被分为左右两个的第一中间部分及第二中间部分,该第一中间部分及第二中间部分以从两侧夹住所述供气管的方式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排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所述排气管在其一部处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卡合而由该供排气管收容部支承,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及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从而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和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供气管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供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所述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一体形成,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下方,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入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的下方,
所述供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并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
第一密封构件,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与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压缩空气入口之间;以及
第二密封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压缩空气出口之间,
所述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以相对于所述供气流路及所述排气流路呈大致直的方向插入到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内而配置在该供排气管收容部内,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的端面以面朝所述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该方向倾斜,与该供气出口的端面抵接的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面以与插入的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的端面密封卡合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方向倾斜,
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端面以面朝所述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该方向倾斜,与所述排气出口的端面抵接的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面以与插入的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端面密封卡合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该阀配置在所述供气管中,用于对所述供气流路进行开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阀控制构件,该阀控制构件从所述供气管的外部不穿过所述排气流路而向所述供气流路内延伸,并与所述阀卡合,
通过从所述外部操作该阀控制构件,从而进行所述阀的开闭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动工具,其中,
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
阀,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中,用于对所述供气流路进行开闭;以及
阀控制构件,其从所述供气管的外部不穿过所述排气流路而向所述供气流路内延伸,并与所述阀卡合,
通过从所述外部操作该阀控制构件,从而进行所述阀的开闭操作。

说明书全文

气动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气动达的气动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这种气动工具,存在驱动环状磨削带旋转来进行磨削作业的带磨削工具(专利文献1)、进行螺栓等的紧固作业的冲击式气动扳手(专利文献2)等。在这样的气动工具中,构成供气流路的供气管设置在构成抓握部的壳体内,该供气流路用于向内置的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另外,将在壳体与供气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作排气流路,该排气流路用于排出从气动马达排出的压缩空气。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12976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382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上述那样的气动工具中,刚从气动马达排出后的压缩空气发生隔热膨胀而其温度下降,因此壳体的收容气动马达的部分被冷却,并且温度下降后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流路,由此壳体的构成排气流路的部分也被冷却。壳体构成作业者在作业中握住的抓握部,因此作业者不得不持续握住变冷的壳体。尤其是在冬季等也有时会冷到不带手套就无法继续作业的程度,因此有可能较大地损害作业性。另外,由于排气在壳体内直接流动,因此从气动马达排出的压缩空气所包含的工作油从壳体的间隙或接缝漏到外部而容易弄脏抓握部,由此也可能会损害作业性。
[0009] 于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降低排气的隔热膨胀所引起的壳体的冷却的方式构成排气管的气动工具。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避免工作油漏到壳体的抓握部上的方式构成排气管的气动工具。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1]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由气动马达驱动的气动工具,
[0012] 该气动工具具备:
[0013] 工具壳体,其具有收容所述气动马达的气动马达收容部、及从该气动马达收容部延伸至后方开口端的筒状的供排气管收容部,所述气动马达收容部具有向所述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入口和从所述气动马达排出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压缩空气入口和所述压缩空气出口向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内开口;
[0014] 供气管,其配置在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内部,且具有位于所述后方开口端附近并接纳来自压缩空气供给源的压缩空气的供气入口、与所述压缩空气入口连通的供气出口、及从所述供气入口延伸至所述供气出口的供气流路;以及[0015] 排气管,其配置在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内部,且具有与所述压缩空气出口连通的排气入口、位于所述后方开口端附近并将压缩空气向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出口、及从所述排气入口延伸至所述排气出口的排气流路,[0016] 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
[0017] 在该气动工具中,配置于工具壳体内的排气管与工具壳体的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因此能够避免因隔热膨胀而被冷却的排气将工具壳体直接冷却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工具壳体变冷的情况。另外,由于排气不直接与供排气管收容部接触而向外部排气,因此还能够防止所排出的压缩空气中的工作油从供排气管收容部的间隙漏到外部的情况。
[0018] 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0019] 通过在排气管与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设置间隙,能够提高排气管与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的隔热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隔热膨胀的排气引起的工具壳体的冷却。
[0020] 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管在其一部分处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卡合而由该供排气管收容部支承,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及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从而在该排气管的一部分和与该一部分卡合的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之间形成间隙。
[0021] 通过排气管与供排气管收容部卡合,从而供排气管收容部由排气管支承,因此能够提高工具壳体的刚性,而且由于形成上述间隙,因此能够抑制供排气管收容部的冷却。
[0022] 可以优选的是,所述供气管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供气管以在其与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
[0023] 由于供气管和排气管均与供排气管收容部分体形成,因此相比较于供气管和排气管与供排气管收容部一体形成的情况,能够容易地制造。另外,由于在供气管与供排气管收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避免通过伴随着排气管由于压缩空气的隔热膨胀被冷却的情况而被冷却的供气管将工具壳体直接冷却的情况。
[0024] 可以优选的是,所述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一体形成。
[0025] 由于供气管与排气管形成一体而成为一个构件,因此能够使制造时的组装容易。
[0026]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上方,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入口位于比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处,[0027]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流路从所述供气入口至所述供气出口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
[0028] 所述排气管具有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出口之间的中间部分即被分为左右两个的第一中间部分及第二中间部分,该第一中间部分及第二中间部分以从两侧夹住所述供气管的方式延伸。
[0029] 在此,“上方”、“下方”是指将“气动马达收容部”设为前方位置并将“供排气管收容部”设定为从该气动马达收容部向大致平方向后方延伸的情况的位置关系,并非表示该气动工具的使用时的位置关系。
[0030] 通过将与压缩空气供给源连接的供气管的供气入口设为排气出口的下方位置,从而能够避免使排气碰到从供气入口垂下的空气软管。此外,由于供气流路呈大致直线状,因此能够将向气动马达供给压缩空气时的压损失抑制得较小。此外,由于排气管的中间部分以从两侧夹住供气管的方式构成,因此与使中间部分整体穿过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供气管的一方侧而延伸的情况相比,在确保排气流路的该中间部分处的流路截面面积的同时能够减少排气流路的弯曲,能够抑制流路阻力。
[0031] 或者也可以是,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下方,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入口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的下方,所述供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并行配置。
[0032] 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第一密封构件,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与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压缩空气入口之间;以及第二密封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工具壳体的所述压缩空气出口之间,
[0033] 所述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以相对于所述供气流路及所述排气流路呈大致直的方向插入到所述供排气管收容部内而配置在该供排气管收容部内,
[0034] 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的端面以面朝所述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该方向倾斜,与该供气出口的端面抵接的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面以与插入的所述供气管的所述供气出口的端面密封卡合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方向倾斜,
[0035] 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端面以面朝所述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该方向倾斜,与所述排气出口的端面抵接的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面以与插入的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入口的端面密封卡合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方向倾斜。
[0036] 根据这种结构,在将供气管及排气管安装于工具壳体时,随着将供气管及排气管以相对于供气流路及排气流路呈大致直角的方向插入到工具壳体的供排气管收容部内,第一及第二密封构件分别由供气出口及排气入口逐渐压缩。由此,与供气出口、排气入口、以及各密封构件未倾斜的情况相比,降低了各密封构件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因摩擦而损伤各密封构件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供气管及排气管与各密封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变小,因此降低了将供气管及排气管插入到工具壳体的供排气管收容部内时所需的力,组装性也提高。
[0037] 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该阀配置在所述供气管中,用于对所述供气流路进行开闭。
[0038]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气动工具还具备阀控制构件,该阀控制构件从所述供气管的外部不穿过所述排气流路而向所述供气流路内延伸,并与所述阀卡合,
[0039] 通过从所述外部操作该阀控制构件,从而进行所述阀的开闭操作。
[0040] 由于阀控制构件以不穿过排气流路的方式设置,因此无需在排气流路中设置与阀控制构件密封的密封构造,能够简化结构。
[0041]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侧视图。
[0043] 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
[0044]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处的剖视图。
[0045] 图4是图3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
[0046] 图5是图2的V-V线处的剖视图。
[0047] 图6是图3的VI-VI线处的剖视图。
[0048] 图7是供排气管的立体图。
[0049]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侧视图。
[0050] 图9是图8的IX-IX线处的剖视图。
[0051] 图10是图9的X-X线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10是一种带式磨削工具10,其具备:收容气动马达12的工具壳体20;固定于气动马达12的输出轴14上的传动带轮80;以覆盖传动带轮80的方式安装于工具壳体20且向前方延伸的带轮支承主体部8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地安装于带轮支承主体部82且向前方延伸的带轮支承杆84;以及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带轮支承杆84的前端部84-1上的惰轮86,该气动工具10通过气动马达12的驱动力来驱动架设在传动带轮80与惰轮86之间的环状磨削带87旋转。
[0053] 如图2至图4所示,工具壳体20由圆筒状的气动马达收容部21、以及从该气动马达收容部21朝向后方延伸至后方开口端22的筒状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构成。在气动马达收容部21内配置有气动马达12,在供排气管收容部24内配置有与该工具壳体20分体的供排气管40。如图3所示,在气动马达收容部21中,以向供排气管收容部24内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向气动马达12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入口21-1,另外,在压缩空气入口21-1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来自气动马达12的压缩空气排出的压缩空气出口21-2。
供排气管40具有构成供气流路41-1的供气管41和构成排气流路42-1的排气管42形成为一体的构造,并且以供气管41的前端的供气出口41-2经由密封构件50而与压缩空气入口
21-1连接、且排气管42的前端的排气入口42-2经由密封构件52而与压缩空气出口21-2连接的方式配置在供排气管收容部24内。在供气管41的后端的供气入口41-3安装有用于连接与压缩空气供给源相连的空气管(未图示)的接头54。该接头54通过插入到在供排气管40的横断方向上贯穿的销插入孔44(图7)的接头保持销56与卡合槽55卡合而被保持为不会从供气流路41-1脱落,并且以绕长边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从供气入口
41-3至供气出口41-2的供气流路41-1大致直线状地延伸,从而抑制从压缩空气供给源供给的压缩空气通过时的压力损失。排气管42从与压缩空气出口21-2连接的排气入口42-2到位于工具壳体20的后方开口端22的上方的排气出口42-3以在中途与供气管41立体交差的方式延伸。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排气管42的排气入口42-2与排气出口42-3之间的中间部分42-4由被分为左右两个的第一中间部分42-4a和第二中间部分42-4b构成,该第一中间部分42-4a与第二中间部分42-4b以从两侧夹住供气管41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而立体交差。因此,由这种排气管42构成的排气流路42-1成为一个流路在中间部分42-4分支为两个后又合并为一个这样的流路。通过成为这样的流路结构,与使中间部分42-4通过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供气管41的一方侧而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排气流路42-1的该中间部分42-4处的流路截面面积的同时减少排气流路42-1的弯曲,能够抑制流路阻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工具壳体20的横断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供气管41的两侧用作排气流路42-1,由此将供排气管40的尤其是左右方向(图4中观察为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抑制得较小,从而将收容供排气管40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宽度抑制得较小。由此,使由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外周面构成的抓握部26成为紧凑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壳体20为树脂制的构件,供排气管40为通过铸造而形成的金属制的构件,通过在工具壳体20中的构成抓握部26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内配置金属制的供排气管40,如后述那样也提高了抓握部26的刚性。
[0054] 如图5所示,在供气管41的供气流路41-1内,设置有用于对供气流路41-1进行开闭来控制压缩空气向气动马达12的供给的阀60。该阀60由阀密封构件62、阀杆63、以及弹簧64构成,该阀密封构件62与形成于在供气流路41-1设置的台阶部46上的密封面47密封卡合,该阀杆63在供气流路41-1内从固定于该阀密封构件62的后端部63-1朝向供气出口41-2侧延伸,该弹簧64以将阀密封构件62按压于密封面47的方式在供气流路
41-1内设定在阀密封构件62与接头54的前端面之间。该阀60由穿过设置于供气管41的侧壁的开口48而延伸至供气流路41-1内的阀控制构件66从供排气管40的外部来操作开闭。具体而言,阀控制构件66以在设置于其前端部的插通孔66-1内插入了阀杆63的前端部63-2的状态配置,通过将阀控制构件66压入到供气流路41-1内,而阀杆63的前端部
63-2被向图中观察的上方按压,从而阀杆63倾斜,由此,阀密封构件62如图5所示那样倾斜而在阀密封构件62与密封面47之间产生间隙。通过在阀密封构件62与密封面47之间产生间隙而将阀60与供气流路41-1的密封解除,供气流路41-1成为在供气入口41-3与供气出口41-2之间连通的状态。
[0055] 如图5所示,在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下方位置处配置有用于供作业者操作阀60的开闭的阀操作柄70。该阀操作柄70被安装成以位于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内部的枢轴72为中心而相对于工具壳体20能够枢轴转动,通过将露出到工具壳体20的外部的操作面
70-1向图中观察的上方按压,从而由从图1所示的工具壳体20向下方飞出的状态至图5所示的压入工具壳体20内的状态沿着图中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枢轴转动。另外,该阀操作柄70在处于面朝供排气管40的位置的卡合面70-2处与阀控制构件66的后端面66-2卡合,通过使该阀操作柄70枢轴转动,能够将阀控制构件66压入到供气流路41-1内而如上述那样打开阀60。在该阀操作柄70设有螺纹轴74、螺母76、以及抵接构件78,该螺纹轴74被保持为,相对于该阀操作柄70能够在其长边轴线方向上滑动,而无法绕长边轴线方向旋转,该螺母76与该螺纹轴74螺合而能够旋转,该抵接构件78固定于该螺纹轴74的前端。
在使阀操作柄70枢轴转动时,该抵接构件78与设置于供排气管40的下部外表面的倾斜抵接面49抵接,由此来限制阀操作柄70的枢轴转动范围。另外,通过使螺母76旋转,抵接构件78与螺纹轴74一起在轴线方向上移动,通过使抵接构件78的位置变化而能够调节抵接构件78与供排气管40的倾斜抵接面49抵接时的阀操作柄70的枢轴转动位置。这样,通过调节阀操作柄70的枢轴转动范围,来变更阀控制构件66压入到供气流路41-1内的移动量,其结果是,调整将阀操作柄70压入时的阀60的开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控制构件66设定为不穿过排气流路42-1而在供气流路41-1内延伸,因此用于将阀控制构件66向供气流路41-1内引导的开口48仅设置于供气管41而未设置于排气管42。因此,相对于阀控制构件66需要密封的部分仅限于与供气管41之间,因此密封部位减少而能够简化构造,并且密封构件所引起的滑动阻力减小而提高阀开闭时的操作性。
[0056] 当解除按压阀操作柄70的操作面70-1的力时,借助要使阀密封构件62返回到供气流路41-1闭合的状态的弹簧64的作用力,阀操作柄70被向阀控制构件66按压而绕逆时针进行枢轴转动,从而返回到图1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从接头54供给压缩空气的状况下,压缩空气的压力也成为使阀密封构件62向闭合的状态返回的力。即,借助弹簧64的作用力和压缩空气的压力而使阀操作柄70返回到操作前的状态(图1)。
[0057] 在经由与接头54连接的空气管而从压缩空气供给源供给压缩空气的状态下,当按压阀操作柄70的操作面70-1而将阀60打开时,压缩空气穿过供气流路41-1及压缩空气入口21-1,从供气口12-1流到气动马达12内。被供给了压缩空气的气动马达12被驱动而绕图3中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穿过气动马达12内并从排气口12-2排出的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出口21-2流到排气流路42-1内,并从排气出口42-3穿过工具壳体20的后方开口端22而向大气中排出。驱动气动马达12旋转的压缩空气在刚从气动马达12的排气口12-2排出后,压力急剧下降而发生隔热膨胀。由于隔热膨胀后的空气的温度下降,因此排气管42被温度下降后的空气冷却。
[0058] 如图6所示,供排气管40中的排气管42的侧面以与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侧面壁28卡合的状态配置在供排气管收容部24内。通过将金属制的供排气管40配置成与树脂制的工具壳体20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卡合,从而供排气管40从内侧支承工具壳体20,使工具壳体20的抓握部26具有所需的充分的刚性。在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与排气管42卡合的部分处形成有多个凹部30,从而在与供排气管40之间形成空隙而接触面积减小。另外,在供排气管40与供排气管收容部24的上表面壁32及下表面壁34之间形成间隙。这样,通过在供排气管40与形成抓握部26的供排气管收容部24之间设置间隙,并在卡合的部分处设置凹部30来减小接触面积,由此在抓握部26与供排气管40之间难以传递热量。即,在该气动工具10的使用中,能够抑制由于因压缩空气的隔热膨胀被冷却的排气管42而使抓握部26变冷的情况。
[0059] 如图2所示,在安装于工具壳体20的带轮支承主体部82的前端部84-1,设置有收纳带轮支承杆84的杆收容孔82-1。在杆收容孔82-1中插入有滑动嵌件88,该滑动嵌件88通过固定螺钉89固定于带轮支承主体部82,该固定螺钉89与从带轮支承主体部82的侧面贯穿至杆收容孔82-1的螺纹孔82-2螺合。带轮支承杆84插入在滑动嵌件88的具有圆滑面的内孔中,保持为相对于带轮支承主体部82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在带轮支承杆84的侧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孔状的滑动限制孔84-2。在带轮支承主体部82中,定位螺钉90设置成,从该带轮支承主体部82的侧面插入,穿过滑动嵌件88的贯通孔88-1并延伸至带轮支承杆84的沿前后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槽孔状的滑动限制孔84-2内。通过该定位螺钉90,将带轮支承杆84保持为不进行旋转,并且限制该带轮支承杆84的前后方向上的可滑动范围。在带轮支承杆84上,形成有从其后端面84-3朝向前方延伸的弹簧收容孔84-4,在该弹簧收容孔84-4内设定有用于将该带轮支承杆84向前方施力的弹簧92。该弹簧92设定成,其前端部92-1与弹簧收容孔84-4的前端面84-5抵接,其后端部92-2从带轮支承杆84的后端面84-3进一步朝向后方延伸。在杆收容孔82-1的后方,用于将弹簧
92从其后方位置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承构件94安装成以带轮支承主体部82上的枢轴转动轴
94-1为中心能够枢轴转动。当弹簧支承构件94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弹簧支承构件94的弹簧支承突起部94-2与配置于弹簧92的后端部92-2的弹簧座96卡合,成为将弹簧92压缩在该弹簧支承构件94与带轮支承杆84之间的状态。借助该弹簧92的作用力,将设置于带轮支承杆84的前端部的惰轮86按压到环状磨削带87的内周面,成为向该环状磨削带
87施加了规定张力的状态。当使弹簧支承构件94绕图中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大约90度时,弹簧座96成为未被弹簧支承突起部94-2支承的状态,弹簧92延伸至自然长度。在该状态下,带轮支承杆84未受到弹簧92的作用力而能够向后方移动,因此在惰轮86与环状磨削带87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够拆卸环状磨削带87。需要说明的是,在弹簧支承构件94上安装有从侧方覆盖传动带轮80的罩98,与弹簧支承构件94一起进行枢轴转动。
[0060] 图8至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1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10相比,主要是压缩空气的流路的结构不同。如图10所示,在该气动工具110中,供气管141的供气出口141-2位于排气管142的排气入口142-2的下方,供气管141的供气入口141-3位于排气管142的排气出口142-3的下方,供气流路141-1与排气流路142-1并行配置。伴随于此,工具壳体120的压缩空气入口121-1和压缩空气出口121-2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10相反。即,压缩空气入口121-1位于压缩空气出口121-2的下方。从供气管141的供气入口141-3供给的压缩空气穿过供气流路141-1及供气入口141-3而从气动马达112的吸气口112-1进入该气动马达112内,在气动马达112内绕图中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同时,驱动气动马达112向该方向旋转。从气动马达112的排气口112-2排出的压缩空气使其流动的朝向反转并在形成于气动马达
112的外侧的环状流路112-3内绕顺时针方向流动而从压缩空气出口121-2到达排气流路
142-1内,从排气出口142-3向外部排出。
[0061] 如图9所示,工具壳体120由右侧部分120-1、左侧部分120-2以及盖部分120-3构成,在拆卸左侧部分120-2和盖部分120-3的状态下,供排气管140以相对于供气流路141-1及排气流路142-1呈大致直角的方向D(右方向)插入到右侧部分120-1的供排气管收容部124内而配置。
[0062] 在供气管141的供气出口141-2与工具壳体120的压缩空气入口121-1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构件150。同样,在排气管142的排气入口142-2与工具壳体120的压缩空气出口121-2之间也配置有第二密封构件152。如图9所示,供气管141的供气出口141-2的端面141-4以面朝上述方向D的方式相对于该方向D倾斜,与第一密封构件150的供气出口141-2抵接的面151也同样倾斜。另外,尽管未图示,但排气管142的排气入口142-2的端面142-4以及与第二密封构件152的排气入口142-2抵接的面153也同样倾斜。由此,随着将供排气管140沿上述方向D插入到工具壳体120的右侧部分120-1的供排气管收容部124内,第一及第二密封构件150、152的各面151、153与供排气管140的各端面141-4、142-4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最终使第一及第二密封构件150、152的各面151、153与供排气管140的各端面141-4、142-4抵接。然后,当进一步插入供排气管140时,第一及第二密封构件150、152被供排气管140的各端面141-4、142-4逐渐压缩,当供排气管140配置在工具壳体120的供排气管收容部124的规定的位置时,成为第一及第二密封构件150、152分别与供排气管140的各端面141-4、142-4密封卡合的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供排气管
140插入到右侧部分120-1,但也可以插入到左侧部分120-2。在该情况下,方向D成为左方向。另外,也可以不将工具壳体120进行左右分割而进行上下分割,从而将供排气管140沿上下方向插入到工具壳体120的供排气管收容部124内。
[0063]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动工具10中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的供排气管140与第一密封构件150及第二密封构件152之间的密封连接的构造。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构件150与第二密封构件152为一体的构件,但也可以为独立的构件。
[0064]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10、110中,被压缩空气冷却的供排气管40、140与构成抓握部26、126的工具壳体20、120分体设置,因此供排气管40、140与工具壳体
20、120之间的隔热性提高,避免由于因隔热膨胀而温度下降的压缩空气将抓握部26、126直接冷却。由此,能够抑制抓握部26、126变冷的情况。另外,在通常由多个构件构成的工具壳体中直接形成了供气流路及排气流路的现有的气动工具中,将各构件的接缝作为密封构造而形成流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排气管40、140设为形成有供气流路41-1、141-1和排气流路42-1、142-1的独立的一个构件,因此压缩空气所通过的流路中的密封部位与以往相比减少,从而能够简化构造,并且还能够降低压缩空气及该压缩空气所包含的工作油从密封部分漏出。
[006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气管41、141与排气管42、142构成为一体的供排气管40、140,但也可以将供气管41、141与排气管42、142构成为不同的构件。另外,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10、110,以带式磨削工具10、1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该气动工具10、110并不局限于带式磨削工具,也可以采用冲击式气动扳手等其他的气动工具。
[0066] 符号说明
[0067] 气动工具(带式磨削工具)10;气动马达12;供气口12-1;排气口12-2;输出轴14;工具壳体20;气动马达收容部21;压缩空气入口21-1;压缩空气出口21-2;后方开口端22;供排气管收容部24;抓握部26;侧面壁28;凹部30;上表面壁32;下表面壁34;供排气管40;供气管41;供气流路41-1;供气出口41-2;供气入口41-3;排气管42;排气流路
42-1;排气入口42-2;排气出口42-3;中间部分42-4;第一中间部分42-4a;第二中间部分
42-4b;销插入孔44;台阶部46;密封面47;开口48;倾斜抵接面49;密封构件50;密封构件
52;接头54;卡合槽55;接头保持销56;阀60;阀密封构件62;阀杆63;后端部63-1;前端部63-2;弹簧64;阀控制构件66;插通孔66-1;后端面66-2;阀操作柄70;操作面70-1;卡合面70-2;枢轴72;螺纹轴74;螺母76;抵接构件78;传动带轮80;带轮支承主体部82;杆收容孔82-1;螺纹孔82-2;带轮支承杆84;前端部84-1;滑动限制孔84-2;后端面84-3;弹簧收容孔84-4;前端面84-5;惰轮86;环状磨削带87;滑动嵌件88;贯通孔88-1;固定螺钉
89;定位螺钉90;弹簧92;前端部92-1;后端部92-2;弹簧支承构件94;枢轴转动轴94-1;
弹簧支承突起部94-2;弹簧座96;罩98;
[0068] 气动工具(带式磨削工具)110;气动马达112;吸气口112-1;排气口112-2;环状流路112-3;工具壳体120;右侧部分120-1;左侧部分120-2;盖部分120-3;压缩空气入口121-1;压缩空气出口121-2;供排气管收容部124;抓握部126;供排气管140;供气管141;供气流路141-1;供气出口141-2;供气入口141-3;端面141-4;排气管142;排气流路
142-1;排气入口142-2;排气出口142-3;端面142-4;第一密封构件150;面151;第二密封构件152;面153;方向D。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气动工具之进气量调节装置 2020-05-12 224
气动工具 2020-05-14 562
气动工具 2020-05-14 624
气动工具的双冲击离合器锤打装置 2020-05-12 909
气动工具 2020-05-15 619
一种气动工具 2020-05-16 182
气动工具 2020-05-12 315
气动工具 2020-05-13 210
有一带超速驱动器的换向阀的气动工具 2020-05-15 205
气动工具 2020-05-11 10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