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装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输油管道的二次补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输油管道是常见的油田装备,用于将油井的
原油输送至二级油站或炼油厂。原油出产区多为盐
碱地带,为了防止输油管道锈蚀,通常会将输油管道架高30厘米-70厘米。输油管道架设完成后,由工人在输油管道外表面涂刷防护漆层,来进一步延长管道寿命,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防护漆层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具体而言,受日光照射时间长的管道表面(阳面)的漆层破损破损较为较多,受日光照射时间短的管道表面(阴面)的漆层破损破损较少。当漆层破损较多会影响管道寿命时,就需要对管道上的漆层进行补漆。
[0003] 现行的补漆方式多为人工携带油漆与油刷对管道进行补漆,该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补破损的漆层,但是效率较为低下,人日均修补长度约为90米左右;当输油管道距离地面较矮(30厘米时),工人需要下蹲补漆,人日均修补长度仅为70米左右。
[0004]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的漆层修补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函需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
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输油管道的补漆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漆装置,能够较快速的对破损漆面(阳面)进行补漆。
[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适用于输油管道的补漆装置,包括背负式电动
喷雾器,所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
外壳为金属材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背面设置有凸起,一拐壁通过第一
螺栓与凸起相铰接,拐壁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与
连接杆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半圆筒状喷漆壳固定连接;所述喷漆壳为中空结构,喷漆壳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喷漆孔,且所述背负式电动器的喷雾管与喷漆壳相连通,喷漆壳的弧度与输油管道的弧度相适配。
[0008] 优选的,所述喷漆壳的内表面还粘接有
涂抹层,涂抹层为涤纶材质。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快速的完成破损管道的阳面补漆工作,在阳面补漆完成后,再进行人工阴面补漆。采用本装置进行补漆时,人日均补漆长度可达到180-210米左右,补漆速度优于单纯人工补漆。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螺栓的配合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补漆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0014] 其中:1、
背负式喷雾器,2、凸起,3、拐壁,4、第一螺栓,5、喷雾管,6、喷漆壳,7、涂抹层,8、第二螺栓,9、喷漆孔,1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输油管道的补漆装置,其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背负式电动喷雾器1,所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外壳为金属材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背面设置有凸起2,一拐壁3通过第一螺栓4与凸起2相铰接,拐壁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8与连接杆10铰接,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半圆筒状喷漆壳6,固定连接;所述喷漆壳6为中空结构,喷漆壳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喷漆孔9,且所述背负式电动器1的喷雾管5与喷漆壳6相连通,喷漆壳6的弧度与输油管道的弧度相适配。
[0016] 所述喷漆壳6的内表面还粘接有涂抹层7,涂抹层7为涤纶材质。
[0017] 使用前,背负式电动喷雾器1内灌注油漆,然后松动第一螺栓4,使拐壁3能够转动,来适合不同高度的输油管道,再松动第二螺栓8,使喷漆壳6贴合于输油管道上,最后分别将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8紧固即可。
[0018] 使用时,将背负式电动喷雾器1挂在胸前并开启,人向前移动即可完成输油管道的阳面补漆,涂抹层7能进一步的将油漆均匀的涂抹在输油管道上。待一个工段输油管道的阳面
喷涂完成后,仅需要人工进行阴面补漆即可。
[0019]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装置能够快速的完成破损管道的阳面补漆工作,在阳面补漆完成后,再进行人工阴面补漆。因管道的阳面漆面破损较多,阴面破损较少,而本装置能够完成阳面的大部分喷涂,从而使得人日均补漆长度由原来的70-90米变为180-210米,补漆速度优于单纯人工补漆。
[0020]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是由市售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将喷雾头与喷雾
支架拆卸后改装而成,且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雾原理与市售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完全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0021]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
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
修改或
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