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齿轮 / 锥齿轮传动 / 锥齿轮传动装置

齿轮传动装置

阅读:322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齿轮传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锥 齿轮 传动装置,包括动 力 输入轴 、动力 输出轴 ,主动 锥齿轮 、从动锥齿轮,它还包括一个刚性回转件,回转件与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回转件上开有直径大于动力输出轴的通孔,回转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承座上,回转件的另一端安装有中部支承 轴承 ,动力输入轴的一端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回转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安装于外围支承座上,该外围支承座位于回转件固定端的相对侧,动力输出轴穿过上述回转件上的通孔,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支承座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 啮合 。本发明中每根轴均不易产生弹性 变形 ,锥齿轮啮合良好,传动平稳,锥齿 轮齿 面不易疲劳、磨损,噪音也明显下降。,下面是齿轮传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锥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呈任意交的动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安装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的从动锥齿轮,它还包括一个刚性回转件,回转件的中轴线与动力输入轴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回转件上开有直径大于动力输出轴的通孔,回转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承座上,回转件的另一端安装有中部支承轴承,动力输入轴的一端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回转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安装于外围支承座上,该外围支承座位于回转件固定端的相对侧,动力输出轴穿过上述回转件上的通孔,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支承座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
2.一种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呈任意交角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安装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的从动锥齿轮,它还包括一个刚性回转件,该回转件上开有直径大于动力输入轴的通孔,该回转件的中轴线与动力输出轴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该回转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承座上,回转件的另一端安装有中部支承轴承,动力输出轴的一端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回转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安装于外围支承座上,该外围支承座位于回转件固定端的相对侧,动力输入轴穿过上述回转件上的通孔,动力输入轴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支承座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锥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
0
与动力输入轴的轴线呈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锥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回转件为套管,中部支承轴承安装于套管内,中部支承轴承的外圈与套管内壁固定连接,内圈与相应的轴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锥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锥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传动结构之一,一般用于空间两相交轴之间的动或速度的传输。其中,锥齿轮分直齿锥齿轮、弧齿锥齿轮、零度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斜齿锥齿轮等,常用的锥齿轮传动装置由分别安装于两个轴顶端的两个锥齿轮组成,其中两0
轴中,一个轴为动力输出轴,另一轴为动力输入轴,两轴交为90,两个锥齿轮相啮合。工作时,动力输出轴旋转带动安装于该轴上的锥齿轮,即主动锥齿轮,啮合带动安装动力输入轴上的从动锥齿轮,从而带动动力输入轴旋转。上述结构中,动力输出轴及动力输入轴的支点轴承均安装于两轴上相对于锥齿轮的另一侧。
[0003] 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由于动力输出轴及动力输入轴的支点轴承在两根轴的另一侧,当锥齿轮传动装置工作时,特别是负荷不断变化的状态工作时,动力输出轴及动力输入轴易产生弹性变形,影响了传动平稳,啮合恶化,并易产生锥齿轮齿接触疲劳、磨损、产生噪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0004] 应该说,上述锥齿轮传动结构作为机械领域中最基本、最常见、最古老的结构之一,其上述不足早已为人所知,也一直有人试图解决,但始终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传动平稳、啮合良好的锥齿轮传动装置。
[0006]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锥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呈任意交角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安装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的从动锥齿轮,它还包括一个刚性回转件,回转件的中轴线与动力输入轴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回转件上开有直径大于动力输出轴的通孔,回转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承座上,回转件的另一端安装有中部支承轴承,动力输入轴的一端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回转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安装于外围支承座上,该外围支承座位于回转件固定端的相对侧,动力输出轴穿过上述回转件上的通孔,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支承座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
[0007] 又一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锥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呈任意交角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安装于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的从动锥齿轮,它还包括一个刚性回转件,该回转件上开有直径大于动力输入轴的通孔,该回转件的中轴线与动力输出轴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该回转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承座上,回转件的另一端安装有中部支承轴承,动力输出轴的一端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回转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安装于外围支承座上,该外围支承座位于回转件固定端的相对侧,动力输入轴穿过上述回转件上的通孔,动力输入轴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支承座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
[0008] 进一步的技术解决方案为:0
上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与动力输入轴的轴线呈90。
[0009]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是动力输出轴还是动力输入轴,每根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获得支承,每根轴均不易产生弹性变形,从而锥齿轮啮合良好,传动平稳,锥齿轮齿面不易疲劳、磨损,噪音也明显下降,方便地实现了发明目的。
[0010] 本发明通过动力输出轴及动力输入轴的两侧均通过轴承支承,使其工作始终处于平稳状态,通过通孔结构解决了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的交叉干涉的问题。
[0011] 又进一步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刚性回转件为套管,中部支承轴承安装于套管内,中部支承轴承的外圈与套管内壁固定连接,内圈与相应的轴固定连接。即,当动力输出轴与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套管连接时,内圈与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当动力输入轴与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套管连接时,内圈与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
[0012] 该技术解决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
[0013]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1中各序号分别为:1、动力输入轴;2、轴承;3、主动锥齿轮;4、轴承;5、动力输出轴;6、从动锥齿轮;7、支承座;8、套管;9、通孔;10、轴承;11、中部支承轴承;12、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是一个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相垂直的锥齿轮传动装置,它包括一个由四根边框12组成的呈正方形的框架、动力输入轴1、轴承2、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上的主动锥齿轮3、套管8、中部支承轴承11、动力输出轴5、安装于动力输出轴5上的从动锥齿轮6、轴承4、轴承10。套管8是一个金属制的刚性回转件,套管8的中轴线与动力输入轴1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套管8上开有直径大于动力输出轴5外径的通孔9,套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框架上的支承座7上,套管8的另一端安装有中部支承轴承11,中部支承轴承11的外圈与套管内壁固定连接,内圈则与动力输入轴1固定连接,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2安装于框架的外围支承座上,该外围支承座位于套管8固定端的相对侧,动力输出轴5穿过上述回转件上的通孔9,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10各安装于两侧的框架上,此时框架成为支承座,主动锥齿轮3与从动锥齿轮6相啮合。
[0017]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序号5所示的部件是动力输入轴,序号6所示的部件是主动锥齿轮,序号1所示的部件是动力输出轴,序号3所示的部件是从动锥齿轮,即,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动力输出轴是通过中部支承轴承与套管相连接的,而动力输入轴是穿过套管上开有的孔后再分别通过两侧的轴承4、10各安装于框架上的。鉴于上述描述已能为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清楚地了解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为节约篇幅,省略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同样能达到传动平稳、啮合良好的发明目的。
[0018]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0019]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 ,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00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