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扣件 / 扳手 / 内六角扳手 / 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

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

阅读:227发布:2022-12-03

专利汇可以提供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煤 矸石淋滤液 消融 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包括底部构件、连接在底部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 串联 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以及土柱实验标准构件顶部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模拟系统装土构件为多个标准构件且由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并且基于该系统实现四种形态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消融入渗特征参数和 水 动 力 弥散系数的测定,测定时采用大直径的原状土柱进行室内实验,并给出了测试步骤及计算方法;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通过 调温 元件和冷热一体金属元件实现煤矸石淋滤液消融低温入渗模拟过程;具有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的特点。,下面是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构件(1)、连接在底部构件(1)上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以及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顶部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
所述的底部构件(1)包括位于最下方的底座(1-1),底座(1-1)上的集点通过塑料软管(2)接入出渗量量杯(3),塑料软管(2)上设置有第三流量传感器(3-1),第三流量传感器(3-1)接入计算机(7);底座(1-1)的上方设置有承柱(1-2),承力柱(1-2)的上部设置有高进气值陶土板(1-3),高进气值陶土板(1-3)的四周边沿均与底部构件(1)管件(1-7)的内壁水平紧贴,高进气值陶土板(1-3)的顶部设置有滤纸(1-4),滤纸(1-4)的上表面与原状土样(12)接触;管件(1-7)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段(1-6),外螺纹连接段(1-6)通过法兰(6)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连接;
所述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由两个相同的半圆柱体经卡箍(4-30)通过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管壁(4-1)的卡箍凹槽(4-3)处连接成一个圆柱体,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管壁(4-
1)上设置有圆形小孔(4-4),圆形小孔(4-4)与橡胶塞(5-7)配合使用;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通过法兰(6)将上下端的螺纹连接段(4-2)进行连接;插入件(5)通过橡胶塞(5-7)插入原状土样(12)内,插入件(5)内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内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上固定有多个测压管(4-9),多个测压管(4-9)的每个入水口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所述的插入件(5)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测压管(4-9)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
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包括设置在土柱外侧的温度控制器(8-1)以及通过导线(9)与其所连接的调温元件(8-3),所述调温元件(8-3)位于顶盖(8-2)下方,顶盖(8-2)的顶部设置有声波测距传感器(8-4),顶盖(8-2)位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上部的圆柱构件(10)的上方且紧密接触,圆柱构件(10)内的原状土样(12)上表面外侧开有出液口(10-1),所述出液口(10-1)通过塑料软管(2)接入径流量量杯(13),塑料软管(2)上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13-1),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13-1)通过导线(9)接入计算机(7),原状土样(12)上设置有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力柱(1-2)包括承力柱支座(1-22)以及固定在其上的承力柱主体(1-21),所述承力柱支座(1-22)与底座(1-1)为一体成型,承力柱支座(1-22)在土柱竖向投影按照“一个圆心+以底座(1-1)半径1/2为半径的圆周向五等份”方式布置;承力柱主体(1-21)长度不同使得底座(1-1)呈现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柱底部构件(1)、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及圆柱构件(10)均由耐高温玻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件(5)的最前端设置有插入针头(5-6),插入件(5)内部管道的转处设置有橡胶垫片(5-
1),内部管道中设置有弹出件(5-2),弹出件(5-2)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或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弹出件(5-2)后端与导线(9)进行连接,弹出件(5-2)的尾部套设有轻质弹簧(5-4),轻质弹簧(5-4)的末端设置有探针控制器(5-5),插入件(5)的外侧中段设置有挡板(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小孔(4-4)形状大小与橡胶塞(5-7)相一致且结合紧密,排布方式为:纵向上相隔排列且遵循上密下疏原则,横向上绕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外圆周长8等分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箍(4-30)由两半圆环钢圈(4-34)组成并通过一端的铆钉(4-35)铆接,卡箍(4-30)的另一端接头(4-33)通过螺丝杆(4-31)和螺母(4-32)来调节卡箍(4-30)的松紧程度,使标准圆柱构件紧密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兰(6)内侧设有法兰螺纹(6-1),法兰(6)的两端设置有转动把手(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7)的信号端与微控制器(7-0)的信号端相连,微控制器(7-0)设置有温度探测输入端(7-1)、温湿度探测输出端(7-2)、基质吸力探测输出端(7-3)和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值输出端(7-4);温度探测输入端(7-1)经导线(9)连接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温湿度探测输出端(7-2)经导线(9)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基质吸力探测输出端(7-3)经导线(9)连接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值输出端(7-4)经导线(9)连接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包括四种形态,整型待融源、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在圆柱构件(10)与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上表面所处的水平面相交的圆柱构件(10)外壁上周向六等分设置有六个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的一侧设置有搅碎机(H),搅碎机(H)的出口连通伸缩式传送装置(Q),伸缩式传送装置(Q)的输送段连通至圆柱构件(10)内,在圆柱构件(10)内且伸缩式传送装置(Q)下方设置有振动筛(R),振动筛(R)的下方通过扇固定结构B安装有由软质塑料制成的三叶风扇(C),振动筛(R)为可活动的百叶窗形式。
10.基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土柱模拟系统的特征参数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组装土柱实验标准构件
分别对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两块半圆柱体管壁(4-1)进行拼接,对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接缝进行密封及防水处理,然后把卡箍(4-30)套在卡箍凹槽(4-3)上,并通过扳手上紧套在螺丝杆件(4-31)上的螺母(4-32),使卡箍(4-30)牢固地套在卡箍凹槽(4-3)上,然后将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通过法兰(6)串联实现纵向拼接;
步骤二、安装原状土样
选取预先准备好的原状土样(12),将原状土样(12)竖立在地面上,将已经连接好的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套住原状土样(12),将原状土样(12)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之间密封及防水处理保证后续实验时煤矸石淋滤液不从缝隙直接流下;
步骤三、组装土柱实验仪器设备
先将底座(1-1)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然后将承力柱主体(1-21)套放在对应的承力柱支座(1-22)上,将高进气值陶土板(1-3)水平放置于承力柱主体(1-21)上方,所述高进气值陶土板(1-3)上表面铺设有滤纸(1-4),所述承力柱主体(1-21)、高进气值陶土板(1-3)、滤纸(1-4)均位于管件(1-7)内部;在集水处最低位置设置一个出液孔外接塑料软管(2),将所述塑料软管(2)的另一端接入出渗量量杯(3),其中所述塑料软管(2)上安装第三流量传感器(3-1),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3-1)通过导线(9)接入计算机(7),然后将法兰(6)的法兰螺纹(6-1)对准外螺纹连接段(1-6),通过转动把手(6-2)将法兰(6)紧密地安装在底部构件(1)上方,然后将拼接组装而成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连同其套住的原状土样(12)通过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底部螺纹连接段(4-2)与所述底部构件(1)上端的法兰(6)的法兰螺纹(6-1)进行组装,使拼接组装而成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连同其套住的原状土样(12)位于底部构件(1)滤纸(1-4)的正上方,最后通过法兰(6)将圆柱构件(10)进行连接;
步骤四、测定原状土样的初始状态
原状土样(12)的初始含水率: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湿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湿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湿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含水率θc;
原状土样(12)的初始温度: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温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温度Tc;
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多个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基质吸力Fac;
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本底值:多个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分别对初始状态的原状土样(12)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重金属离子浓度本底值c;
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多个测压管(4-9)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得到各个测试点初始阶段对应的水头高度hc;
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将原状土样(12)的取样地点带回的其它土样进行饱和含水率测定,作为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取土样放入称量盒内,为其注水直至水面浸没土样,浸没10分钟之后将多余的水清除,称质量为m,之后将土样和称量盒放入烘箱内,进行烘干,之后将其置于天平上进行称重得质量为ms,之后利用公式 计算求
得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θsat;
步骤五、模拟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
(1)、当需要模拟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冰块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时,只需要将整冰块型待融源(11)放在原状土样(12)上;当需要模拟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粒径为
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时,启动搅碎机(H),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在搅碎机(H)中搅碎后通过伸缩式传送装置(Q)输送到振动筛(R)上,伸缩式传送装置(Q)在圆柱构件(10)内来回伸缩运动,伴随着振动筛自转,从而实现将搅碎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均匀地洒落在振动筛(R)的上表面,保证搅碎后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不成堆聚集在振动筛(R);振动筛(R)设置为可活动的百叶窗形式,能够随着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的粒径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当进行消融时,百叶窗的开口设置为最大,以便调温元件(8-3)更好地进行消融加热;三叶风扇(C)扇叶转速较慢,从而使降下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平整;六个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两两成对构成一组实现对射找平,可全面扫描监测原状土样(12)上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上表面是否水平;
(2)、计算机(7)发出信号接通温度控制器(8-1)的供电回路,从而控制调温元件(8-3)加热到预设实验温度T1,温度控制器(8-1)对调温元件(8-3)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将其接收到的监测值与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相比对,当监测值达到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时,计算机(7)向温度控制器(8-1)发出信号断开调温元件(8-3)的供电回路,调温元件(8-3)停止加热,当监测值低于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控制器(8-1)发出信号接通调温元件(8-3)的供电回路,调温元件(8-3)开始加热,从而使调温元件(8-3)保持为预设实验温度T1;预设实验温度T1的范围为0℃~80℃;
(3)、计算机(7)发出信号经微控制器(7-0)从温度探测输入端(7-1)经导线(9)到达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工作,使原状土样(12)达到预设实验温度T2;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模拟过程中,埋置于原状土样(12)的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对附近土壤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经导线(9)通过微控制器(7-0)的温湿度输出端(7-2)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将其接收到的温度监测值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相比对,当温度监测值高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探测输入端(7-1)发出信号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制冷,当温度监测值低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探测输入端(7-1)发出信号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加热,从而使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的温度保持为预设实验温度T2,模拟出了煤矸石淋滤液消融低温入渗条件;预设实验温度T2的范围为-20℃~20℃;
(4)、在模拟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的过程中,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从所述出液口(10-1)内流出并经过塑料软管(2)流入径流量量杯(13);渗出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从所述通液孔(1-5)内流出并经过塑料软管(2)流入出渗量测量量杯(3);在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采样时刻的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的差值小于等于1cm3时,说明达到了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稳定,停止实验;此时,查看径流量测量量杯(13)内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并将该读数记录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径流量Qj;查看出渗量测量量杯(3)内渗出原状土样(12)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并将该读数记录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出渗量Qc;根据原状土样(12)入渗稳定时上表层处的含水率θ,结合原状土样(12)上表层处的初始含水率θc,从而换算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量Qr;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量Qr与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径流量Qj的和即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Qz;对于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冰块型待融源总量Q′z,可将其换算为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求得;对于由搅碎机(H)产生的待融源总量Q′z,可由投入搅碎机(H)的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冰块所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V1与搅碎机(H)内所有的剩余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冰块所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V2之差来确定,所述的冰块是边长为1cm的立方体冰块;
步骤六、模拟过程中的各参数监测
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湿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湿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温度Ti、含水率θi;多个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基质吸力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基质吸力Fa;多个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重金属离子浓度ci;多个测压管(4-9)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得到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水头高度hi;
上述所有的监测,其监测时间频率设置如下:煤矸石淋滤液入渗5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5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5-15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10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15-30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15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30-60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20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60分钟以后记录时间间隔为60秒,直到实验达到稳定后2-4小时以上;
步骤七、模拟过程中监测结果分析
对所记录的某一时刻的温度Ti、基质吸力Fa和重金属离子浓度ci监测数据做插值处理,得到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所对应的温度图、基质吸力云图和重金属离子浓度云图;同时对所记录的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所对应的含水率θi监测数据做插值处理,得到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对应的含水率云图;
依据含水率云图的变化规律,找出每个时刻所对应的湿润前锋的位置,所述湿润前锋的位置指的是湿润带的边缘,与下部未湿润带之间含水率存在明显突变的部分,各位置连线形成湿润前锋线,从而观察湿润前锋位置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根据含水率云图,依据含水率的大小,找出每个时刻所对应的饱和含水率θsat的等值线,从而确定完全饱和带,所述完全饱和带定义是土柱上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出现水分完全饱和的部分;当湿润前锋与完全饱和带在同一监测时刻出现时,所述湿润前锋线与饱和含水率θsat等值线之间的区域被定义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过渡带;
绘制基质吸力Fa和含水率θi的关系图,从而分别得到各土层的土-水特征曲线;
步骤八、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系数及消融率计算
根据公式Qr=Qz-Qj,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Qr,单位为cm3;其中Qz为煤矸石淋滤
3 3
液总消融量,单位为cm;Qj为煤矸石淋滤液径流量,单位为cm;
根据公式△S=Qr-Qc,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的亏损量△S,单位为cm3;其中Qr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单位为cm3;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
根据公式Vr=Qr/t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率Vr,单位为cm3/s;其中Qr为煤矸石淋滤
3
液入渗量,单位为cm;t为实验测试时间,单位为s;
根据公式Vc=Qc/t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出渗率Vc,单位为cm3/s;其中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t为实验测试时间,单位为s;
根据公式α=Qc/Qz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系数α,单位为无量纲;其中Qc为煤
3
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Qz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
根据公式α′=Qz/Q′z计算得到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消融率a′,单位为无量纲;
其中Qz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总消融量,单位为cm3;Q′z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总量,单位为cm3;
步骤九、非饱和渗透系数计算
基于土柱实验的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可以概化为一维垂向入渗,其数学模型如下将Darcy定律代入以上方程(1)得
对于非饱和土,渗透系数k与含水率存在函数关系,所以方程(2)可化为下式
根据Fredlund&Morgenstern所提出的理论,试样所受的法向应力(σ-ua)和基质吸力值的变化将会引起体积含水率θw的变化,即
式中:σ——总应力;
m1w——与法向应力(σ-ua)变化有关的水的体积变化系数;
——与基质吸力(ua-uw)变化有关的水的体积变化系数;
将方程(4)对时间微分,同时,在非稳定渗流过程中土体单元上并没有外荷载作用,假定在非饱和区气相连续不变,得
其中: 即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
由(3)、(5)式可得
其中:k为非饱和渗透系数,单位为无量纲;h为总水头高度,单位为cm;y为土柱测点高度,单位为cm;γw为水的重度,单位为N/m3; 为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单位为无量纲;t为时间,单位为s;
依据方程(6)求得任意时刻土柱任意高度处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利用插值法绘制其分布图;
步骤十、水动力弥散系数计算
由水量均衡原理,土柱上任意截面y处的水分通量qy,可表示为
式中:qy为任意截面y处的水分通量,cm/d;q0为土柱顶部的进水量,cm/d;θ为体积含水率,cm3/cm3;Δt为时段,Δt=t2-t1,d;k为时段数;
土柱上任意截面y处的溶质通量Jy由质量守恒原理得
2 2
式中:Jy为任意截面y处的溶质通量,g/(cm·d);J0为土柱顶部的溶质通量,g/(cm·d);ci为土壤溶液浓度,g/cm3;θ为体积含水率,cm3/cm3;Δt为时段,Δt=t2-t1,d;k为时段数;
根据水动力弥散原理,溶质通量等于水动力弥散通量与对流通量之和,即
2
式中:Dsh为水动力弥散系数,cm/d;其余符号同前;
将前面计算出的 和 代入上式即可计算水动力弥散系数Dsh,若取一系列y断面则可计算出一系列Dsh,从而将Dsh和对应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或孔隙流速v拟合成经验公式。

说明书全文

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矿区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降主要是指降雨和降,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其它形式的降水还包括露、霜、雹等。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人类用水的基本来源。降水资料是分析合理洪枯水情、流域旱情的基础,也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防洪、发电、灌溉等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运用的基础。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是大气水到土壤水到地下水“三水”相互转换关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降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即为降水补给量,它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同时,也是区域水均衡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均衡要素。
[0003] 煤矸石是一种混合物,一般将采煤过程和选煤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质岩、泥质岩、砂质岩、粉砂岩和少量石灰石称为煤矸石,它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目前我国煤矸石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积存量已达41亿吨以上,并且每年仍以亿吨以上的速度递增。煤矸石在雨水淋滤作用下形成酸性水,使大量的悬浮物、有机物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 一。淋滤液中的重金属元素毒性很强、污染严重,对生物和人类健康均会造成危害,进入土壤后可向浅层地下水迁移。煤矸石淋滤液入渗运移过程是一个多种组分和多相渗流的问题。
[0004] 土柱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土木和环境等研究领域。应用土柱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内模拟土壤水分和污染物迁移规律。土柱通常分为原状土柱和扰动土柱两种。原状土柱能够用来测试土体本身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当前土柱实验一般采用扰动土柱,扰动土柱是经过筛分形成,或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填装所形成的,其不能用来测试土体本身的结构特性。不管采用哪种土柱进行试验,都存在以下问题:①土柱实验装土构件单节长度大,便捷性差,以至于土柱安装困难,对仪器的清洗造成不便;②监测设备安装繁琐,需要对土柱进行钻孔,破坏其结构性;③监测设备一般为人工观测,使得实验精度低、人为性强。
[0005] 非饱和渗透系数与水动弥散系数是描述非饱和土壤中水分运移和溶质输送的重要函数关系,是分析降水条件下土坡稳定性、固体废物填埋场、地下污水的迁移和填土工程等问题的重要参数。由于在非饱和土中有基质吸力的存在,确定煤矸石淋滤液入渗条件下的特征参数具有较大的难度。非饱和渗透系数和水动力弥散系数的测定既可在实验室,也可在现场进行。室内实验的优点是可在设定的水力边界条件下测试原状试样和重塑试样的特征参数,同时与原位实测相比,室内实验周期短、经济且更成熟。但通常由于非饱和土的成分、结构以及赋存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室内实验所用小试件难以代表真正土体 的实际情况。
[0006] CN103344538A公开了一种非饱和土多功能渗透仪及其测试方法,其补水装置为氏瓶,所述马氏瓶包括上下部均密封的补水瓶和由上至下竖向插入补水瓶内的导管,所述补水瓶的上部侧壁上开有进水口,补水瓶的底部侧壁上开有排气口和供水口,本专利只能进行简单的降水渗透模拟,对于更为复杂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模拟该专利不能实现也没有给出这样的启示。
[0007] CN105181531A公开了一种黄土水分迁移规律室内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其降雨模拟系统包括嵌入安装在室内模拟系统箱体顶部的降雨槽和设置在降雨槽底部的圆形降雨孔,所述降雨槽的顶部设置有降雨槽内压力控制管和与外部水源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电、进水水和用于对降雨量进行实时检测的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降雨槽内压力控制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所述降雨槽内压力控制管的端部连接有空气压缩机,所述降雨槽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降雨槽的水位进行实时检测的水位传感器,所述降雨孔的直径为0.5mm~1mm;本专利也只能进行降水渗透模拟,对于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的模拟本专利也无法实现。
[0008] CN103604734A公开了一种雨强可控的非饱和土雨水入渗模拟系统,其雨强可控实现的设备是这样的:所述的供水水箱中设置有供水水泵,供水水泵用供水水管连接溢流水箱,所述的溢流水箱用溢流水管连接供水水箱,在溢流水箱底部还连接有一个雨滴发生器,所述的雨滴发生器包括若干个与溢流水箱底部连通的导管,所述的导管上设 置有调节阀,导管的顶端设置有针头,针头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一个漏斗,所述的漏斗的出料口位于模型箱顶部的开口上方,本专利也只能实现降雨时的雨强可控渗透模拟,对于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的模拟本专利也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0009]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测定方法,基于大直径的原状土柱进行室内实验,采用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系统,能够实现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型待融源、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模拟系统装土构件为多个标准构件且由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并且基于该系统实现了特征参数测定,并给出了测试步骤及计算方法,具有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的特点。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11] 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包括底部构件(1)、连接在底部构件(1)上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以及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顶部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
[0012] 所述的底部构件(1)包括位于最下方的底座(1-1),底座(1-1)上的集水点通过塑料软管(2)接入出渗量量杯(3),塑料软管(2)上设置有第三流量传感器(3-1),第三流量传感器(3-1)接入计算 机(7);底座(1-1)的上方设置有承力柱(1-2),承力柱(1-2)的上部设置有高进气值陶土板(1-3),高进气值陶土板(1-3)的四周边沿均与底部构件(1)管件(1-7)的内壁水平紧贴,高进气值陶土板(1-3)的顶部设置有滤纸(1-4),滤纸(1-4)的上表面与原状土样(12)接触;管件(1-7)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段(1-6),外螺纹连接段(1-6)通过法兰(6)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连接;
[0013] 所述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由两个相同的半圆柱体经卡箍(4-30)通过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管壁(4-1)的卡箍凹槽(4-3)处连接成一个圆柱体,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管壁(4-1)上设置有圆形小孔(4-4),圆形小孔(4-4)与橡胶塞(5-7)配合使用;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通过法兰(6)将上下端的螺纹连接段(4-2)进行连接;插入件(5)通过橡胶塞(5-7)插入原状土样(12)内,插入件(5)内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内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经圆形小孔(4-
4)插入原状土样(12)内,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
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上固定有多个测压管(4-9),多个测压管(4-9)的每个入水口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所述的插入件(5)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测压管(4-9)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
[0014] 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包括设置在土柱外侧的温度控制器(8-1)以及通过导线(9)与其所连接的调温元件(8-3),所述调温元件(8-3)位于顶盖(8-2)下方,顶盖(8-2)的顶部设置有声波测距传感器(8-4),顶盖(8-2)位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上部的圆柱构件(10)的上方且紧密接触,圆柱构件(10)内的原状土样(12)上表面外侧开有出液口(10-1),所述出液口(10-1)通过塑料软管(2)接入径流量量杯(13),塑料软管(2)上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13-1),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13-1)通过导线(9)接入计算机(7),原状土样(12)上设置有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
[0015] 所述的承力柱(1-2)包括承力柱支座(1-22)以及固定在其上的承力柱主体(1-21),所述承力柱支座(1-22)与底座(1-1)为一体成型,承力柱支座(1-22)在土柱竖向投影按照“一个圆心+以底座(1-1)半径1/2为半径的圆周向五等份”方式布置;承力柱主体(1-
21)长度不同使得底座(1-1)呈现坡度;
[0016] 所述的土柱底部构件(1)、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及圆柱构件(10)均由耐高温玻璃制成;
[0017] 所述的插入件(5)的最前端设置有插入针头(5-6),插入件(5)内部管道的转处设置有橡胶垫片(5-1),内部管道中设置有弹出件(5-2),弹出件(5-2)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或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弹出件(5-2)后端与导线(9)进行连接,弹出件(5-2)的尾部套设有轻质弹簧(5-4),轻质弹簧(5-4)的末端设置有探针 控制器(5-5),插入件(5)的外侧中段设置有挡板(5-3);
[0018] 所述圆形小孔(4-4)形状大小与橡胶塞(5-7)相一致且结合紧密,排布方式为:纵向上相隔排列且遵循上密下疏原则,横向上绕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外圆周长8等分排布;
[0019] 所述的卡箍(4-30)由两半圆环钢圈(4-34)组成并通过一端的铆钉(4-35)铆接,卡箍(4-30)的另一端接头(4-33)通过螺丝杆(4-31)和螺母(4-32)来调节卡箍(4-30)的松紧程度,使标准圆柱构件紧密结合;
[0020] 所述的法兰(6)内侧设有法兰螺纹(6-1),法兰(6)的两端设置有转动把手(6-2);
[0021] 所述的计算机(7)的信号端与微控制器(7-0)的信号端相连,微控制器(7-0)设置有温度探测输入端(7-1)、温湿度探测输出端(7-2)、基质吸力探测输出端(7-3)和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值输出端(7-4);温度探测输入端(7-1)经导线(9)连接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温湿度探测输出端(7-2)经导线(9)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基质吸力探测输出端(7-3)经导线(9)连接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值输出端(7-4)经导线(9)连接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
[0022] 所述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包括四种形态,整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在圆柱构件(10)与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上表面所处的水平 面相交的圆柱构件(10)外壁上周向六等分设置有六个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的一侧设置有搅碎机(H),搅碎机(H)的出口连通伸缩式传送装置(Q),伸缩式传送装置(Q)的输送段连通至圆柱构件(10)内,在圆柱构件(10)内且伸缩式传送装置(Q)下方设置有振动筛(R),振动筛(R)的下方通过扇固定结构B安装有由软质塑料制成的三叶风扇(C),振动筛(R)为可活动的百叶窗形式。
[0023] 基于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土柱模拟系统的特征参数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步骤一、组装土柱实验标准构件
[0025] 分别对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两块半圆柱体管壁(4-1)进行拼接,对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接缝进行密封及防水处理,然后把卡箍(4-30)套在卡箍凹槽(4-3)上,并通过扳手上紧套在螺丝杆件(4-31)上的螺母(4-32),使卡箍(4-30)牢固地套在卡箍凹槽(4-3)上,然后将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通过法兰(6)串联实现纵向拼接;
[0026] 步骤二、安装原状土样
[0027] 选取预先准备好的原状土样(12),将原状土样(12)竖立在地面上,将已经连接好的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套住原状土样(12),将原状土样(12)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之间密封及防水处理保证后续实验时煤矸石淋滤液不从缝隙直接流下;
[0028] 步骤三、组装土柱实验仪器设备
[0029] 先将底座(1-1)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然后将承力柱主体(1-21)套放在对应的承力柱支座(1-22)上,将高进气值陶土板(1-3)水平放置于承力柱主体(1-21)上方,所述高进气值陶土板(1-3)上表面铺设有滤纸(1-4),所述承力柱主体(1-21)、高进气值陶土板(1-3)、滤纸(1-4)均位于管件(1-7)内部;在集水处最低位置设置一个出液孔外接塑料软管(2),将所述塑料软管(2)的另一端接入出渗量量杯(3),其中所述塑料软管(2)上安装第三流量传感器(3-1),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3-1)通过导线(9)接入计算机(7),然后将法兰(6)的法兰螺纹(6-1)对准外螺纹连接段(1-6),通过转动把手(6-2)将法兰(6)紧密地安装在底部构件(1)上方,然后将拼接组装而成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连同其套住的原状土样(12)通过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底部螺纹连接段(4-2)与所述底部构件(1)上端的法兰(6)的法兰螺纹(6-1)进行组装,使拼接组装而成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连同其套住的原状土样(12)位于底部构件(1)滤纸(1-4)的正上方,最后通过法兰(6)将圆柱构件(10)进行连接;
[0030] 步骤四、测定原状土样的初始状态
[0031] 原状土样(12)的初始含水率: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湿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湿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湿度信号记 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含水率θc;
[0032] 原状土样(12)的初始温度: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温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温度Tc;
[0033] 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多个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基质吸力Fac;
[0034] 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本底值:多个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分别对初始状态的原状土样(12)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重金属离子浓度本底值c;
[0035] 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多个测压管(4-9)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得到各个测试点初始阶段对应的水头高度hc;
[0036] 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将原状土样(12)的取样地点带回的其它土样进行饱和含水率测定,作为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取土样放入称量盒内,为其注水直至水面浸没土样,浸没10分钟之后将多余的水清除,称质量为m,之后将土样和称量盒放入烘箱内,进行烘干,之后将其置于天平上进行称重得质量为ms,之后利用公式 计算求得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θsat;
[0037] 步骤五、模拟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
[0038] (1)、当需要模拟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冰块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时,只需要将整冰块型待融源(11)放在原状土样(12)上;当需要模拟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时,启动搅碎机(H),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在搅碎机(H)中搅碎后通过伸缩式传送装置(Q)输送到振动筛(R)上,伸缩式传送装置(Q)在圆柱构件(10)内来回伸缩运动,伴随着振动筛自转,从而实现将搅碎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均匀地洒落在振动筛(R)的上表面,保证搅碎后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不成堆聚集在振动筛(R);振动筛(R)设置为可活动的百叶窗形式,能够随着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的粒径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当进行消融时,百叶窗的开口设置为最大,以便调温元件(8-3)更好地进行消融加热;三叶风扇(C)扇叶转速较慢,从而使降下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平整;六个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 两两成对构成一组实现对射找平,可全面扫描监测原状土样(12)上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上表面是否水平;
[0039] (2)、计算机(7)发出信号接通温度控制器(8-1)的供电回路,从而控制调温元件(8-3)加热到预设实验温度T1,温度控制器(8-1)对调温元件(8-3)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将其接收到的监测值与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相比对,当监测值达到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时,计算机(7)向温度控制器(8-1)发出信号断开调温元件(8-3)的供电回路,调温元件(8-3)停止加热,当监测值低于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控制器(8-1)发出信号接通调温元件(8-3)的供电回路,调温元件(8-3)开始加热,从而使调温元件(8-3)保持为预设实验温度T1;预设实验温度T1的范围为0℃~80℃;
[0040] (3)、计算机(7)发出信号经微控制器(7-0)从温度探测输入端(7-1)经导线(9)到达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工作,使原状土样(12)达到预设实验温度T2;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模拟过程中,埋置于原状土样(12)的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对附近土壤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经导线(9)通过微控制器(7-0)的温湿度输出端(7-2)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将其接收到的温度监测值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相比对,当温度监测值高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 向温度探测输入端(7-1)发出信号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制冷,当温度监测值低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探测输入端(7-1)发出信号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加热,从而使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的温度保持为预设实验温度T2,模拟出了煤矸石淋滤液消融低温入渗条件;预设实验温度T2的范围为-20℃~20℃;
[0041] (4)、在模拟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的过程中,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从所述出液口(10-1)内流出并经过塑料软管(2)流入径流量量杯(13);渗出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从所述通液孔(1-5)内流出并经过塑料软管(2)流入出渗量测量量杯(3);在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采样时刻的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的差值小于等于1cm3时,说明达到了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稳定,停止实验;此时,查看径流量测量量杯(13)内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并将该读数记录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径流量Qj;查看出渗量测量量杯(3)内渗出原状土样(12)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并将该读数记录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出渗量Qc;根据原状土样(12)入渗稳定时上表层处的含水率θ,结合原状土样(12)上表层处的初始含水率θc,从而换算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量Qr;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量Qr与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径流量Qj的和即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Qz;对于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冰块型待融源总量Q′z,可将其换算为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求得;对于由搅碎机(H)产生的待 融源总量Q′z,可由投入搅碎机(H)的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冰块所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V1与搅碎机(H)内所有的剩余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冰块所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V2之差来确定,所述的冰块是边长为1cm的立方体冰块;
[0042] 步骤六、模拟过程中的各参数监测
[0043] 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湿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湿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温度Ti、含水率θi;多个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基质吸力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基质吸力Fa;多个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 对应的重金属离子浓度ci;多个测压管(4-9)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得到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水头高度hi;
[0044] 上述所有的监测,其监测时间频率设置如下:煤矸石淋滤液入渗5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5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5-15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10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15-30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15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30-60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20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60分钟以后记录时间间隔为60秒,直到实验达到稳定后2-4小时以上;
[0045] 步骤七、模拟过程中监测结果分析
[0046] 对所记录的某一时刻的温度Ti、基质吸力Fa和重金属离子浓度ci监测数据做插值处理,得到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所对应的温度图、基质吸力云图和重金属离子浓度云图;同时对所记录的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所对应的含水率θi监测数据做插值处理,得到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对应的含水率云图;
[0047] 依据含水率云图的变化规律,找出每个时刻所对应的湿润前锋的位置,所述湿润前锋的位置指的是湿润带的边缘,与下部未湿润带之间含水率存在明显突变的部分,各位置连线形成湿润前锋线,从而观察湿润前锋位置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根据含水率云图,依据含水率的大小,找出每个时刻所对应的饱和含水率θsat的等值线,从而确定完全饱和带,所述完全饱和带定义是土柱上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出现水分完全饱和的部分;当湿润前锋与完全饱和带在同一监测时刻出现时,所述湿润前锋线与饱和含水率θsat等值线之间的区域被定义为煤 矸石淋滤液入渗过渡带;
[0048] 绘制基质吸力Fa和含水率θi的关系图,从而分别得到各土层的土-水特征曲线;
[0049] 步骤八、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系数及消融率计算
[0050] 根据公式Qr=Qz-Qj,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Qr,单位为cm3;其中Qz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单位为cm3;Qj为煤矸石淋滤液径流量,单位为cm3;
[0051] 根据公式△S=Qr-Qc,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的亏损量△S,单位为cm3;其中Qr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单位为cm3;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
[0052] 根据公式Vr=Qr/t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率Vr,单位为cm3/s;其中Qr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单位为cm3;t为实验测试时间,单位为s;
[0053] 根据公式Vc=Qc/t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出渗率Vc,单位为cm3/s;其中Qc为煤矸石3
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t为实验测试时间,单位为s;
[0054] 根据公式α=Qc/Qz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系数α,单位为无量纲;其中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Qz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
[0055] 根据公式a′=Qz/Q′z计算得到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消融率a′,单位为无3
量纲;其中Qz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总消融量,单位为cm ;Q′z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总量,单位为cm3;
[0056] 步骤九、非饱和渗透系数计算
[0057] 基于土柱实验的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可以概化为一维垂向入渗,其数学模型如下[0058]
[0059] 将Darcy定律代入以上方程(1)得
[0060]
[0061] 对于非饱和土,渗透系数k与含水率存在函数关系,所以方程(2)可化为下式[0062]
[0063] 根据Fredlund&Morgenstern所提出的理论,试样所受的法向应力(σ-ua)和基质吸力值的变化将会引起体积含水率θw的变化,即
[0064]
[0065] 式中:σ——总应力;
[0066] m1w——与法向应力(σ-ua)变化有关的水的体积变化系数;
[0067] ——与基质吸力(ua-uw)变化有关的水的体积变化系数;
[0068] 将方程(4)对时间微分,同时,在非稳定渗流过程中土体单元上并没有外荷载作用,假定在非饱和区气相连续不变,得
[0069]
[0070] 其中: 即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
[0071] 由(3)、(5)式可得
[0072]
[0073] 其中:k为非饱和渗透系数,单位为无量纲;h为总水头高度, 单位为cm;y为土柱测点高度,单位为cm;γw为水的重度,单位为N/m3; 为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单位为无量纲;t为时间,单位为s;
[0074] 依据方程(6)求得任意时刻土柱任意高度处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利用插值法绘制其分布图;
[0075] 步骤十、水动力弥散系数计算
[0076] 由水量均衡原理,土柱上任意截面y处的水分通量qy,可表示为
[0077]
[0078]
[0079] 式中:qy为任意截面y处的水分通量,cm/d;q0为土柱顶部的进水量,cm/d;θ为体积3 3
含水率,cm/cm;Δt为时段,Δt=t2-t1,d;k为时段数;
[0080] 土柱上任意截面y处的溶质通量Jy由质量守恒原理得
[0081]
[0082]
[0083] 式中:Jy为任意截面y处的溶质通量,g/(cm2·d);J0为土柱顶部的溶质通量,g/(cm2·d);ci为土壤溶液浓度,g/cm3;θ为体积含水率,cm3/cm3;Δt为时段,Δt=t2-t1,d;k为时段数;
[0084] 根据水动力弥散原理,溶质通量等于水动力弥散通量与对流通量之和,即[0085]
[0086]
[0087] 式中:Dsh为水动力弥散系数,cm2/d;其余符号同前。
[0088]
[0089] 将前面计算出的 和 代入上式即可计算水动力弥散系数Dsh,若取一系列y断面则可计算出一系列Dsh,从而将Dsh和对应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或孔隙流速v拟合成经验公式。
[0090] 本发明的优点:
[0091] 1.本发明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由两个相同的半圆柱体连接成一个圆柱体,可以方便地进行原状样和重塑样的实验,同时方便实验仪器的清洗工作,克服目前土柱实验难以采用原状样进行实验以及后期清洗工作复杂的缺陷。
[0092] 2.橡胶塞(5-7)与插入件(5)的配合使用,克服现有土柱实验测试元件插入时溢水及水分亏损的缺陷,具有测试结果精确、可靠性高、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0093] 3.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可根据实验要求多个串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土柱实验中装土部件单节长度大、操作不便的缺陷;且整个系统的各部件采用标准构件,使得实验标准化,实验效率大大提高。
[0094] 4.将模拟系统与计算机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具有精确性、标准性高的特点,克服了现阶段大部分的仪器设备人工操作容易出现误差的缺陷。
[0095] 5.本发明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通过调温元件(8-3)和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实现煤矸石淋滤液消融低温 入渗模拟过程。
[0096] 6、基于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实现特征参数的测定,并给出了测试步骤及计算方法,具有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的特点。
[0097] 7、本发明基于大直径(不小于50cm)的原状土柱进行室内实验,与传统的室内实验小试件相比,能够更好地代表真正土体的实际情况;与原位实测相比,本发明的大直径原状土柱实验也具备周期短、花费少、技术手段成熟的特点。
[0098] 8、本发明首次提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四种形态下的待融源,即整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为合理研究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0099] 9、本发明首次提出多种形式下的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及特征参数的测定,本发明结构新颖合理,能够有效模拟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的多种工况,具有准确度高、可靠性强。附图说明
[0100] 图1A是本发明的系统总图。
[0101] 图1B是本发明中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的示意图。
[0102] 图1C是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示意图。
[0103] 图2是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与底部构件(1)的装配图。
[0104] 图3是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中管壁(4-1)示意图,其中图3A是主视图,图3B是后视图。
[0105]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106] 图5是底座(1-1)的俯视图。
[0107] 图6是插入件(5)的示意图。
[0108] 图7是插入件(5)中橡胶塞(5-7)的示意图。
[0109] 图8是本发明的卡箍(4-30)的拆分示意图。
[0110] 图9是法兰(6)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1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叙述。
[0112] 参照图1A,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土柱模拟系统,包括底部构件(1)、连接在底部构件(1)上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以及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顶部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
[0113] 参照图2,所述的底部构件(1)包括位于最下方的底座(1-1),底座(1-1)上的集水点通过塑料软管(2)接入出渗量量杯(3),塑料软管(2)上设置有第三流量传感器(3-1),第三流量传感器(3-1)接入计算机(7);底座(1-1)的上方设置有承力柱(1-2),承力柱(1-2)的上部设置有高进气值陶土板(1-3),高进气值陶土板(1-3)的四周边沿均与底部构件(1)管件(1-7)的内壁水平紧贴,高进气值陶土板(1-3)的顶部设置有滤纸(1-4),滤纸(1-4)的上表面与原状土样(12)接触;管件(1-7)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段(1-6),外螺纹连接段(1-6)通过法兰(6)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连接;
[0114] 参照图3,所述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由两个相同的半圆柱体经 卡箍(4-30)通过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管壁(4-1)的卡箍凹槽(4-3)处连接成一个圆柱体,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管壁(4-1)上设置有圆形小孔(4-4),圆形小孔(4-4)与橡胶塞(5-7)配合使用;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通过法兰(6)将上下端的螺纹连接段(4-2)进行连接;插入件(5)通过橡胶塞(5-7)插入原状土样(12)内,插入件(5)内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内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所采集的数据都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上固定有多个测压管(4-9),多个测压管(4-9)的每个入水口经圆形小孔(4-4)插入原状土样(12)内;所述的插入件(5)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测压管(4-9)在土柱上按照同一列布置;
[0115] 参照图1B,所述的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包括设置在土柱外侧的温度控制器(8-1)以及通过导线(9)与其所连接的调温元件(8-3),所述调温元件(8-3)位于顶盖(8-2)下方,顶盖(8-2)的顶部设置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8-4),顶盖(8-2)位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上部的圆柱构件(10)的上方且紧密接触,圆柱构件(10)内的原状土样(12)上表面外侧开有出液口(10-1),所述出液口(10-1)通过塑料软管(2)接入径流量量杯(13),塑料 软管(2)上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13-1),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13-1)通过导线(9)接入计算机(7),原状土样(12)上设置有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
[0116] 参照图4、图5,所述的承力柱(1-2)包括承力柱支座(1-22)以及固定在其上的承力柱主体(1-21),所述承力柱支座(1-22)与底座(1-1)为一体成型,承力柱支座(1-22)在土柱竖向投影按照“一个圆心+以底座(1-1)半径1/2为半径的圆周向五等份”方式布置;承力柱主体(1-21)长度不同使得底座(1-1)呈现坡度;
[0117] 所述的土柱底部构件(1)、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及圆柱构件(10)均由耐高温玻璃钢制成;
[0118] 参照图6、图7,所述的插入件(5)的最前端设置有插入针头(5-6),插入件(5)内部管道的转角处设置有橡胶垫片(5-1),内部管道中设置有弹出件(5-2),弹出件(5-2)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或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弹出件(5-2)后端与导线(9)进行连接,弹出件(5-2)的尾部套设有轻质弹簧(5-4),轻质弹簧(5-4)的末端设置有探针控制器(5-5),插入件(5)的外侧中段设置有挡板(5-3);
[0119] 所述圆形小孔(4-4)形状大小与橡胶塞(5-7)相一致且结合紧密,排布方式为:纵向上相隔排列且遵循上密下疏原则,横向上绕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外圆周长8等分排布;
[0120] 参照图8,所述的卡箍(4-30)由两半圆环钢圈(4-34)组成并通过一端的铆钉(4-35)铆接,卡箍(4-30)的另一端接头(4-33) 通过螺丝杆(4-31)和螺母(4-32)来调节卡箍(4-30)的松紧程度,使标准圆柱构件紧密结合;
[0121] 参照图9,所述的法兰(6)内侧设有法兰螺纹(6-1),法兰(6)的两端设置有转动把手(6-2);
[0122] 所述的计算机(7)的信号端与微控制器(7-0)的信号端相连,微控制器(7-0)设置有温度探测输入端(7-1)、温湿度探测输出端(7-2)、基质吸力探测输出端(7-3)和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值输出端(7-4);温度探测输入端(7-1)经导线(9)连接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温湿度探测输出端(7-2)经导线(9)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基质吸力探测输出端(7-3)经导线(9)连接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值输出端(7-4)经导线(9)连接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
[0123] 参照图1B、图1C,所述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设定为四种形态,整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在圆柱构件(10)与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上表面所处的水平面相交的圆柱构件(10)外壁上周向六等分设置有六个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补给模拟装置(8)的一侧设置有搅碎机(H),搅碎机(H)的出口连通伸缩式传送装置(Q),伸缩式传送装置(Q)的输送段连通至圆柱构件(10)内,在圆柱构件(10)内且伸缩式传送装置(Q)下方设置有振动筛(R),振动筛(R)的下方通过风扇固定结构B安装有由软质塑料制 成的三叶风扇(C),振动筛(R)为可活动的百叶窗形式。
[0124] 基于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土柱模拟系统的特征参数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25] 步骤一、组装土柱实验标准构件
[0126] 分别对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两块半圆柱体管壁(4-1)进行拼接,对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接缝进行密封及防水处理,然后把卡箍(4-30)套在卡箍凹槽(4-3)上,并通过扳手上紧套在螺丝杆件(4-31)上的螺母(4-32),使卡箍(4-30)牢固地套在卡箍凹槽(4-3)上,然后将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通过法兰(6)串联实现纵向拼接;
[0127] 步骤二、安装原状土样
[0128] 选取预先准备好的原状土样(12),将原状土样(12)竖立在地面上,将已经连接好的多个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套住原状土样(12),将原状土样(12)与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之间密封及防水处理保证后续实验时煤矸石淋滤液不从缝隙直接流下;
[0129] 步骤三、组装土柱实验仪器设备
[0130] 先将底座(1-1)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然后将承力柱主体(1-21)套放在对应的承力柱支座(1-22)上,将高进气值陶土板(1-3)水平放置于承力柱主体(1-21)上方,所述高进气值陶土板(1-3)上表面铺设有滤纸(1-4),所述承力柱主体(1-21)、高进气值陶土板(1-3)、滤纸(1-4)均位于管件(1-7)内部;在集水处最低位置设置一个出液孔外接塑料软管(2),将所述塑料软管(2)的另一端接 入出渗量量杯(3),其中所述塑料软管(2)上安装第三流量传感器(3-1),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3-1)通过导线(9)接入计算机(7),然后将法兰(6)的法兰螺纹(6-1)对准外螺纹连接段(1-6),通过转动把手(6-2)将法兰(6)紧密地安装在底部构件(1)上方,然后将拼接组装而成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连同其套住的原状土样(12)通过土柱实验标准构件(4)的底部螺纹连接段(4-2)与所述底部构件(1)上端的法兰(6)的法兰螺纹(6-1)进行组装,使拼接组装而成的土柱实验标准构件连同其套住的原状土样(12)位于底部构件(1)滤纸(1-4)的正上方,最后通过法兰(6)将圆柱构件(10)进行连接;
[0131] 步骤四、测定原状土样的初始状态
[0132] 原状土样(12)的初始含水率: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湿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湿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湿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含水率θc;
[0133] 原状土样(12)的初始温度: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温度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信号记录为各 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温度Tc;
[0134] 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多个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进行一次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初始基质吸力Fac;
[0135] 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本底值:多个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分别对初始状态的原状土样(12)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重金属离子浓度本底值c;
[0136] 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多个测压管(4-9)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得到各个测试点初始阶段对应的水头高度hc;
[0137] 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将原状土样(12)的取样地点带回的其它土样进行饱和含水率测定,作为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取土样放入称量盒内,为其注水直至水面浸没土样,浸没10分钟之后将多余的水清除,称质量为m,之后将土样和称量盒放入烘箱内,进行烘干,之后将其置于天平上进行称重得质量为ms,之后利 用公式 计算求得原状土样(12)的饱和含水率θsat;
[0138] 步骤五、模拟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
[0139] (1)、当需要模拟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冰块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时,只需要将整冰块型待融源(11)放在原状土样(12)上;当需要模拟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粒径为5cm-10cm的中等冰块型待融源、粒径为小于5cm的小冰块型待融源、以及由不同粒径组合而成的混合型待融源的消融入渗模拟过程时,启动搅碎机(H),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在搅碎机(H)中搅碎后通过伸缩式传送装置(Q)输送到振动筛(R)上,伸缩式传送装置(Q)在圆柱构件(10)内来回伸缩运动,伴随着振动筛自转,从而实现将搅碎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均匀地洒落在振动筛(R)的上表面,保证搅碎后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不成堆聚集在振动筛(R);振动筛(R)设置为可活动的百叶窗形式,能够随着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的粒径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当进行消融时,百叶窗的开口设置为最大,以便调温元件(8-3)更好地进行消融加热;三叶风扇(C)扇叶转速较慢,从而使降下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平整;六个红外对射报警找平装置(J)两两成对构成一组实现对射找平,可全面扫描监测原状土样(12)上的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11)上表面是否水平;
[0140] (2)、计算机(7)发出信号接通温度控制器(8-1)的供电回路,从而控制调温元件(8-3)加热到预设实验温度T1,温度控制器(8-1)对调温元件(8-3)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实时传输给计算 机(7),计算机(7)将其接收到的监测值与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相比对,当监测值达到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时,计算机(7)向温度控制器(8-1)发出信号断开调温元件(8-3)的供电回路,调温元件(8-3)停止加热,当监测值低于调温元件(8-3)预设实验温度T1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控制器(8-1)发出信号接通调温元件(8-3)的供电回路,调温元件(8-3)开始加热,从而使调温元件(8-3)保持为预设实验温度T1;预设实验温度T1的范围为0℃~80℃;
[0141] (3)、计算机(7)发出信号经微控制器(7-0)从温度探测输入端(7-1)经导线(9)到达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工作,使原状土样(12)达到预设实验温度T2;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模拟过程中,埋置于原状土样(12)的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对附近土壤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经导线(9)通过微控制器(7-0)的温湿度输出端(7-2)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将其接收到的温度监测值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相比对,当温度监测值高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探测输入端(7-1)发出信号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制冷,当温度监测值低于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预设实验温度T2时,计算机(7)经微控制器(7-0)向温度探测输入端(7-1)发出信号控制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开始加热,从而使冷热一体金属元件(4-6)的温度保持为预设实验温度T2,模拟出了煤矸石淋滤 液消融低温入渗条件;预设实验温度T2的范围为-20℃~20℃;
[0142] (4)、在模拟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的过程中,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从所述出液口(10-1)内流出并经过塑料软管(2)流入径流量量杯(13);渗出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从所述通液孔(1-5)内流出并经过塑料软管(2)流入出渗量测量量杯(3);在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采样时刻的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3
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的差值小于等于1cm时,说明达到了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稳定,停止实验;此时,查看径流量测量量杯(13)内未渗入原状土样(12)内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并将该读数记录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径流量Qj;查看出渗量测量量杯(3)内渗出原状土样(12)的煤矸石淋滤液的量,并将该读数记录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出渗量Qc;根据原状土样(12)入渗稳定时上表层处的含水率θ,结合原状土样(12)上表层处的初始含水率θc,从而换算出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量Qr;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量Qr与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径流量Qj的和即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Qz;对于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整冰块型待融源总量Q′z,可将其换算为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求得;对于由搅碎机(H)产生的待融源总量Q′z,可由投入搅碎机(H)的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冰块所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V1与搅碎机(H)内所有的剩余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冰块所对应的4℃下煤矸石淋滤液的体积V2之差来确定,所述的冰块是边长为1cm的立方体冰块;
[0143] 步骤六、模拟过程中的各参数监测
[0144] 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探头(4-5)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湿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温度、湿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温度Ti、含水率θi;多个土壤热传导吸力探头(4-7)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基质吸力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基质吸力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基质吸力Fa;多个X射线荧光光谱探头(4-8)分别对模拟过程中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0),微控制器(7-0)将监测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时传输给计算机(7),计算机(7)接收并记录多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并将各个测试点处原状土样(12)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信号记录为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重金属离子浓度ci;多个测压管(4-9)分别对原状土样(12)的水头高度进行监测得到各个测试点记录时刻对应的水头高度hi;
[0145] 上述所有的监测,其监测时间频率设置如下:煤矸石淋滤液入渗5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5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5-15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10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15-30分钟内,记录时间 间隔为15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30-60分钟内,记录时间间隔为20秒,煤矸石淋滤液入渗60分钟以后记录时间间隔为60秒,直到实验达到稳定后2-4小时以上;
[0146] 步骤七、模拟过程中监测结果分析
[0147] 对所记录的某一时刻的温度Ti、基质吸力Fa和重金属离子浓度ci监测数据做插值处理,得到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所对应的温度云图、基质吸力云图和重金属离子浓度云图;同时对所记录的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所对应的含水率θi监测数据做插值处理,得到某一时刻原状土样(12)对应的含水率云图;
[0148] 依据含水率云图的变化规律,找出每个时刻所对应的湿润前锋的位置,所述湿润前锋的位置指的是湿润带的边缘,与下部未湿润带之间含水率存在明显突变的部分,各位置连线形成湿润前锋线,从而观察湿润前锋位置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根据含水率云图,依据含水率的大小,找出每个时刻所对应的饱和含水率θsat的等值线,从而确定完全饱和带,所述完全饱和带定义是土柱上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出现水分完全饱和的部分;当湿润前锋与完全饱和带在同一监测时刻出现时,所述湿润前锋线与饱和含水率θsat等值线之间的区域被定义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过渡带;
[0149] 绘制基质吸力Fa和含水率θi的关系图,从而分别得到各土层的土-水特征曲线;
[0150] 步骤八、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系数及消融率计算
[0151] 根据公式Qr=Qz-Qj,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Qr,单位为 cm3;其中Qz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单位为cm3;Qj为煤矸石淋滤液径流量,单位为cm3;
[0152] 根据公式△S=Qr-Qc,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的亏损量△S,单位为cm3;其中Qr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单位为cm3;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
[0153] 根据公式Vr=Qr/t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入渗率Vr,单位为cm3/s;其中Qr为煤矸石淋滤液入渗量,单位为cm3;t为实验测试时间,单位为s;
[0154] 根据公式Vc=Qc/t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出渗率Vc,单位为cm3/s;其中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t为实验测试时间,单位为s;
[0155] 根据公式α=Qc/Qz计算得到煤矸石淋滤液消融入渗系数α,单位为无量纲;其中Qc为煤矸石淋滤液出渗量,单位为cm3;Qz为煤矸石淋滤液总消融量;
[0156] 根据公式α′=Qz/Q′z计算得到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消融率α′,单位为无量纲;其中Qz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总消融量,单位为cm3;Q′z为由煤矸石淋滤液制备的待融源总量,单位为cm3;
[0157] 步骤九、非饱和渗透系数计算
[0158] 基于土柱实验的煤矸石淋滤液入渗,可以概化为一维垂向入渗,其数学模型如下[0159]
[0160] 将Darcy定律代入以上方程(1)得
[0161]
[0162] 对于非饱和土,渗透系数k与含水率存在函数关系,所以方程(2)可化为下式[0163]
[0164] 根据Fredlund&Morgenstern所提出的理论,试样所受的法向应力(σ-ua)和基质吸力值的变化将会引起体积含水率θw的变化,即
[0165]
[0166] 式中:σ——总应力;
[0167] m1w——与法向应力(σ-ua)变化有关的水的体积变化系数;
[0168] ——与基质吸力(ua-uw)变化有关的水的体积变化系数;
[0169] 将方程(4)对时间微分,同时,在非稳定渗流过程中土体单元上并没有外荷载作用,假定在非饱和区气相连续不变,得
[0170]
[0171] 其中: 即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
[0172] 由(3)、(5)式可得
[0173]
[0174] 其中:k为非饱和渗透系数,单位为无量纲;h为总水头高度,单位为cm;y为土柱测点高度,单位为cm;γw为水的重度,单位为N/m3; 为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单位为无量纲;t为时间,单位为s;
[0175] 依据方程(6)求得任意时刻土柱任意高度处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 利用插值法绘制其分布图;
[0176] 步骤十、水动力弥散系数计算
[0177] 由水量均衡原理,土柱上任意截面y处的水分通量qy,可表示为
[0178]
[0179]
[0180] 式中:qy为任意截面y处的水分通量,cm/d;q0为土柱顶部的进水量,cm/d;θ为体积3 3
含水率,cm/cm;Δt为时段,Δt=t2-t1,d;k为时段数;
[0181] 土柱上任意截面y处的溶质通量Jy由质量守恒原理得
[0182]
[0183]
[0184] 式中:Jy为任意截面y处的溶质通量,g/(cm2·d);J0为土柱顶部的溶质通量,g/(cm2·d);ci为土壤溶液浓度,g/cm3;θ为体积含水率,cm3/cm3;Δt为时段,Δt=t2-t1,d;k为时段数;
[0185] 根据水动力弥散原理,溶质通量等于水动力弥散通量与对流通量之和,即[0186]
[0187]
[0188] 式中:Dsh为水动力弥散系数,cm2/d;其余符号同前。
[0189]
[0190] 将前面计算出的 和 代入上式即可计算水动力弥散系数Dsh,若取一系列y断面则可计算出一系列Dsh,从而将Dsh和对应的非 饱和渗透系数k或孔隙流速v拟合成经验公式。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内六角扳手 2020-05-11 636
新型内六角扳手 2020-05-11 104
一种内六角扳手的把手 2020-05-13 868
一种内六角通用扳手 2020-05-13 830
内六角扳手加力装置 2020-05-13 365
简易折叠式内六角扳手 2020-05-13 728
一种可调控内六角扳手 2020-05-13 225
一种多尺寸内六角扳手 2020-05-13 450
一种内六角扳手的把手 2020-05-12 396
一种球头内六角扳手 2020-05-12 40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