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扣件 / 扳手 / 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

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

阅读:435发布:2023-01-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 棘轮 扳手 的掣子结构,其包括:一掣子,该掣子前侧设有复数咬合齿,该复数咬合齿中间处设有第一齿部,该复数咬合齿至少一侧设有第二齿部,该每一咬合齿齿尖处呈弧面状,齿谷处呈凹缘状,该掣子设有一中心线,该第一齿部的每一弧面连设成第一弧线,该第一弧线的圆心在中心线上,该第二齿部的每一弧面连设成第二弧线,该第二齿部接近第一齿部的齿与第一弧线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该掣子远离咬合齿处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对正中心线及第一齿部,该掣子远离咬合齿处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设于第一凹槽旁,该第二凹槽不对正中心线。,下面是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掣子,该掣子前侧设有复数咬合齿,该复数咬合齿中间处设有第一齿部,该复数咬合齿两侧各设有第二齿部,该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间的齿数比为一点五比一至三点五比一之间,该每一咬合齿齿尖处呈弧面状,齿谷处呈凹缘状,该掣子设有一中心线,二个该第二齿部以该中心线对称,该第一齿部的每一弧面连设成第一弧线,该第一弧线的圆心在该中心线上,该第二齿部的每一弧面连设成第二弧线,该第二弧线所在圆直径的数值大于第一弧线所在圆直径的数值,该第二齿部接近第一齿部的齿与该第一弧线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该第二齿部远离第一齿部的齿与该第一弧线间的间距为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该第二弧线的圆心在该中心线上,该掣子远离咬合齿处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对正该中心线及第一齿部,该掣子远离咬合齿处设有二个第二凹槽,该二个第二凹槽设于该第一凹槽旁,每一该第二凹槽不对正该中心线,每一该第二凹槽对正每一该第二齿部,该第二凹槽以该中心线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间的齿数比为一点五比一至二点五比一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齿数比为二比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同侧设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凹槽同侧设有第二厚度,或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贯穿掣子上下面,或所述掣子的第一凹槽上下端皆设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凹槽上下端皆设有第二厚度,或所述第一凹槽设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掣子上下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有相同数值,所述第二弧线的圆心不在所述中心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呈贯穿槽状,该第一容槽一侧近柄部处设有直径较小的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范围内,该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二容槽远离第一容槽且靠柄部处设有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三容槽一端呈开放状;
一棘轮,该棘轮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容槽内,该棘轮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
一掣子,该掣子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二容槽内一侧且可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 位移,该复数咬合齿与该棘轮的棘轮部相啮合
一转向组,该转向组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三容槽内,该转向组转动而控制掣子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轮扳手的正逆双向旋动,该转向组包括:一转向件、一顶帽及一第一弹性体:该转向件枢设于本体的第三容槽内,该转向件一端设有拨钮,该拨钮凸露于该本体外;该顶帽及第一弹性体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转向件内,该顶帽受第一弹性体弹顶抵而抵于掣子的第一凹槽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呈贯穿槽状,该第一容槽一侧近柄部处设有直径较小的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范围内,该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
一棘轮,该棘轮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容槽内,该棘轮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
一掣子,该掣子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二容槽内一侧且可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位移,该复数咬合齿与该棘轮的棘轮部相啮合;
一第二弹性体,该第二弹性体容置于该掣子的第二凹槽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槽上、下两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容槽近上方开放处设有第一扣环槽,所述棘轮近上缘处设有第二扣环槽,该第二扣环槽与本体的第一扣环槽位置相对正,设有一第二扣环,该第二扣环呈C形状且略具弹性,该第二扣环容设于本体的第一扣环槽及棘轮的第二扣环槽内,使该棘轮枢设于第一容槽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槽远离所述第二容槽且靠柄部处设有二个定位部,该转向组包括:一珠体;该顶帽、第一弹性体及珠体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该转向件内,该第一弹性体容设于顶帽及珠体间,该顶帽受第一弹性体弹力顶抵而抵于掣子的第一凹槽处,该珠体受第一弹性体的弹力顶抵而抵于其一定位部处而定位转向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包括:一第一扣环;该第一扣环扣设于所述转向件与第三容槽间,使该转向件枢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三容槽内。

说明书全文

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与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有关,特别指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子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使该双向棘轮扳手及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可共用。

背景技术

[0002] 按吾人先前所知,现有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请参阅图15,为现有双向棘轮扳手的掣子俯视图,该掣子结构在于:
[0003] 一掣子60,该掣子60一侧设有咬合齿61,该咬合齿61设有中心线611,且该咬合齿61连设有齿弧线612,该掣子60另侧设有第一凹槽62,第一凹槽62对正中心线611,该棘轮扳手的转向控制结构如拨钮结构控制第一凹槽62,使该掣子60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轮扳手的正逆旋动,此为双向棘轮扳手的掣子60基本结构。
[0004] 请再辅以图16,为现有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俯视图;
[0005] 一掣子70,该掣子70一侧设有咬合齿71,该咬合齿71设有中心线711,且该咬合齿71连设有齿弧线712,该掣子70另侧设有第一凹槽72,该第一凹槽72偏离中心线711,该掣子70仅能有顺时针旋动而逆时针退转而为单向棘轮扳手,此为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基本结构。
[0006] 但该双向掣子60结构及单向掣子70结构的缺失在于:
[0007] 图15的双向棘轮扳手的掣子60需有不同规格尺寸以供操作者相套合旋动,每一尺寸的螺合件需使用上相同尺寸的掣子60才能套合旋动,例如19mm、18mm···等规格的双向棘轮扳手皆需使用相同规格尺寸的掣子60才能套合旋动,同理图16所示的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70,每一尺寸的螺合件也需使用上相同尺寸的掣子70才能套合旋动,即每一规格尺寸需有双向掣子60及单向掣子70两种不同掣子结构以供为双向棘轮扳手及单向棘轮扳手所需的元件,而所有规格尺寸至少超过二十种之多,该双向掣子60即有二十种之多,该单向掣子70也需有二十种之多,该双向掣子60及单向掣子70要有相当大成本。
[0008] 有鉴于上述现有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通过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不断研究与开发,终于有一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的产品。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使该双向棘轮扳手及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可共用,以解决现有双向棘轮扳手及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无法共用,现有制造二种掣子结构而增加掣子的成 本的问题。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它包括:
[0012] 一掣子,该掣子前侧设有复数咬合齿,该复数咬合齿中间处设有第一齿部,该复数咬合齿两侧各设有第二齿部,该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间的齿数比为一点五比一至三点五比一之间,该每一咬合齿齿尖处呈弧面状,齿谷处呈凹缘状,该掣子设有一中心线,该二个第二齿部以该中心线对称,该第一齿部的每一弧面连设成第一弧线,该第一弧线的圆心在该中心线上,该第二齿部的每一弧面连设成第二弧线,该第二弧线所在圆直径的数值大于第一弧线所在圆直径的数值,该第二齿部接近第一齿部的齿与该第一弧线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该第二齿部远离第一齿部的齿与该第一弧线间的间距为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该第二弧线的圆心在该中心线上,该掣子远离咬合齿处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对正该中心线及第一齿部,该掣子远离咬合齿处设有二个第二凹槽,该二个第二凹槽设于该第一凹槽旁,每一该第二凹槽不对正该中心线,每一该第二凹槽对正每一该第二齿部,该第二凹槽以该中心线对称。
[0013] 所述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间的齿数比为一点五比一至二点五比一之间。
[0014] 所述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齿数比为二比一。
[0015] 所述第一凹槽同侧设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凹槽同侧设有第二厚度,或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贯穿掣子上下面,或所述掣子的第一凹槽上下端皆设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凹槽上下端皆设有第二厚度,或所述第一凹槽设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掣子上下面。
[0016] 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有相同数值,所述第二弧线的圆心不在所述中心线上。
[0017] 所述棘轮扳手包括:
[0018] 一本体,该本体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呈贯穿槽状,该第一容槽一侧近柄部处设有直径较小的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范围内,该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二容槽远离第一容槽且靠柄部处设有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该第三容槽一端呈开放状;
[0019] 一棘轮,该棘轮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容槽内,该棘轮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
[0020] 一掣子,该掣子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二容槽内一侧且可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位移,该复数咬合齿与该棘轮的棘轮部相啮合
[0021] 一转向组,该转向组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三容槽内,该转向组转动而控制掣子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轮扳手的正逆双向旋动,该转向组包括:一转向件、一顶帽及一第一弹性体:该转向件枢设于本体的第三容槽内,该转 向件一端设有拨钮,该拨钮凸露于该本体外;该顶帽及第一弹性体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转向件内,该顶帽受第一弹性体弹顶抵而抵于掣子的第一凹槽处。
[0022] 所述棘轮扳手包括:
[0023] 一本体,该本体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呈贯穿槽状,该第一容槽一侧近柄部处设有直径较小的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范围内,该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相通状;
[0024] 一棘轮,该棘轮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容槽内,该棘轮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
[0025] 一掣子,该掣子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二容槽内一侧且可在该第二容槽内左右位移,该复数咬合齿与该棘轮的棘轮部相啮合;
[0026] 一第二弹性体,该第二弹性体容置于该掣子的第二凹槽处。
[0027] 所述第二容槽上、下两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容槽近上方开放处设有第一扣环槽,所述棘轮近上缘处设有第二扣环槽,该第二扣环槽与本体的第一扣环槽位置相对正,设有一第二扣环,该第二扣环呈C形状且略具弹性,该第二扣环容设于本体的第一扣环槽及棘轮的第二扣环槽内,使该棘轮枢设于第一容槽处。
[0028] 所述第三容槽远离所述第二容槽且靠柄部处设有二个定位部,该转向组包括:一珠体;该顶帽、第一弹性体及珠体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该转向件内,该第一弹性体容设于顶帽及珠体间,该顶帽受第一弹性体弹力顶抵而抵于掣子的第一凹槽处,该珠体受第一弹性体的弹力顶抵而抵于其一定位部处而定位转向组。
[0029] 所述转向组包括:一第一扣环;该第一扣环扣设于所述转向件与第三容槽间,使该转向件枢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三容槽内。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该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设有咬合齿、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因此无论掣子如何变化其外观,该掣子均可设于单向及双向棘轮扳手内,同一规格的单向及双向棘轮扳手使用同一掣子。该掣子的每一咬合齿的齿尖处呈弧面状,齿谷处呈凹缘状,该弧面避免每一咬合齿碰撞至棘轮的棘轮部的每一齿谷,如此棘轮部与咬合齿间可具较大公差,该凹缘供棘轮部的每一齿尖容置,该掣子旋动时,该棘轮部的每一齿尖即可避免磨损。该掣子退齿时,该棘轮部与咬合齿间影响退齿因素在于第二齿部处,第二齿部有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如此第二齿部处与棘轮部间有较大间距,而增加退齿顺利性。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立体分解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掣子结构立体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掣子结构俯视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处放大图。
[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立体组合图。
[0036]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的俯视图。
[0037]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B-B处剖视图。
[0038] 图8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的侧视图。
[003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C-C处剖视图。
[0040]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2]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3]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4]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45] 图15为现有双向棘轮扳手的掣子俯视图。
[0046] 图16为现有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子俯视图。
[0047] 附图标号:10:本体;11:第一容槽;12:第二容槽;13:第三容槽;14:定位部;15:第一扣环槽;20:棘轮;21:棘轮部;22:套合部;23:第二扣环槽;30:掣子;31:咬合齿;
311:第一齿部;312:第二齿部313:弧面;314:凹缘315:中心线;316:第一弧线;317:第二弧线;318:第一距离;319:第二距离;32:第一凹槽;321:第一厚度;33:第二凹槽;331:
第二厚度;40:转向组;41:转向件;42:顶帽;43:第一弹性体;44:珠体;45:第一扣环;46:
第二弹性体;50:第二扣环;60:掣子;61:咬合齿;611:中心线;612:齿弧线;62:第一凹槽;70:掣子;71:咬合齿;711:中心线;712:齿弧线;72: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为掣子30结构立体图,图3为掣子30俯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图3的B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此为双向棘轮扳手结构做为说明,其包括;
[0049] 一本体10,该本体10设有一长度的柄部以供手握持,该本体10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11,该第一容槽11呈贯穿槽状,该第一容槽11一侧近柄部处设有直径较小的第二容槽12,该第二容槽12的圆心位于第一容槽11范围内,该第一容槽11与第二容槽12呈相通状,该第二容槽12上、下二端呈封闭状,该第二容槽12远离第一容槽11且靠柄部处设有第三容槽13,该第三容槽13与第二容槽12呈相通状,该第三容槽13一端呈开放状,第三容槽13远离第 二容槽12且靠柄部处设有二个定位部14,该第一容槽11近上方开放处设有第一扣环槽15;
[0050] 一棘轮20,该棘轮20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一容槽11内,该棘轮20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21,棘轮20中央设有套合部22,套合部22呈多槽状以供套合螺合件,或该套合部22为凸伸四角头状以与另一工具的规格四角槽相套合,该棘轮20近上缘处设有第二扣环槽23,第二扣环槽23与本体10的第一扣环槽15位置相对正;
[0051] 一掣子30,该掣子30容置于本体10的第二容槽12内一侧且可在第二容槽12内左右位移,请辅以图2所示,该掣子30前侧设有复数咬合齿31,该复数咬合齿31与棘轮20的棘轮部21相啮合,该复数咬合齿31中间处设有第一齿部311,该复数咬合齿31至少一侧设有第二齿部312,本实施例该第二齿部312为二个,该第一齿部311与第二齿部312间的齿数比为一点五比一至三点五比一间,本实施例第一齿部311与第二齿部312齿数比最佳为二比一,请辅以图4所示,该每一咬合齿31齿尖处呈弧面313状,齿谷处呈凹缘314状,该凹缘314供棘轮部21的每一齿尖容置,请辅以图3所示,该掣子30设有一中心线315,该二个第二齿部以中心线315对称,该掣子30的第一齿部311的每一弧面313连设成第一弧线316,该第一弧线316圆心在中心线315上,该掣子30的第二齿部312的每一弧面313连设成第二弧线317,该第二弧线317所在圆直径的数值大于第一弧线316所在圆直径的的数值,该第二齿部312接近第一齿部311的齿与第一弧线316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318,该第二齿部312远离第一齿部311的齿与第一弧线316间的间距为第二距离319,该第二距离319大于第一距离318,该第二弧线317的圆心在中心线315上,该掣子30远离咬合齿31处设有第一凹槽32,该第一凹槽32对正中心线315及第一齿部311,该第一凹槽32同侧下方厚度为第一厚度321,该掣子30远离咬合齿31处设有第二凹槽33,该第二凹槽33设于第一凹槽32旁,该第二凹槽33不对正中心线315,该第二凹槽33对正第二齿部312,该第二凹槽33同侧下方厚度为第二厚度331,本实施例该第二齿部312为二个且以中心线315对称,该第一凹槽32位于二个第二凹槽33间;
[0052] 一转向组40,该转向组40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内,该转向组40转动而控制掣子30在第二容槽12内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轮扳手的正逆双向旋动,该转向组40包括:一转向件41、一顶帽42、一第一弹性体43、一珠体44及一第一扣环45;
[0053] 该转向件41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内,该转向件41一端设有拨钮,该拨钮凸露于本体10外;
[0054] 该顶帽42、第一弹性体43及珠体44相组设后而容设于转向件41的限制 槽内,该第一弹性体43容设于顶帽42及珠体44间,该顶帽42受第一弹性体43弹力顶抵而抵于掣子30的第一凹槽32处,该珠体44受第一弹性体43的弹力顶抵而抵于其一定位部14处而定位转向组40;
[0055] 该第一扣环45扣设于转向件41与第三容槽13间,使该转向件41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内;
[0056] 一第二扣环50,该第二扣环50呈C形状且略具弹性,第二扣环50容设于本体10的第一扣环槽15及棘轮20的第二扣环槽23内,使该棘轮20枢设于第一容槽11处。
[0057]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立体组合图,图6为俯视图,图7为图6的B-B处剖视图,该转向组40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内,该掣子30容置于第二容槽12内一侧,该棘轮20容置于第一容槽11内,该第二扣环50容设于本体10的第一扣环槽15及棘轮20的第二扣环槽23内,该第二扣环50将棘轮20枢设于第一容槽11内,使所有元件设于本体10内而不脱开,如此而完成全部组设。
[0058]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9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9为图8的C-C处剖视图,为顺时针方向旋动,逆时针方向退齿,该棘轮20枢设于本体10的第一容槽11处,该掣子30容设于第二容槽12内一边面,该顶帽42受第一弹性体43弹力顶抵而抵于第一凹槽32处,使该咬合齿31与棘轮部21相啮合,该珠体44受第一弹性体43弹力顶抵而抵于定位部14处而定位转向组40。
[0059] 请继续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实施例中,该掣子30不设有第一厚度321与第二厚度331,该第一凹槽32与第二凹槽33贯穿掣子30上下面。
[0060] 请继续参阅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实施例中,该掣子30的第一凹槽32上下端皆设有第一厚度321,该第二凹槽33上下端皆设有第二厚度331。
[0061] 请继续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该第一凹槽32设有第一厚度321,该第二凹槽33不设有第二厚度331,该第二凹槽33贯穿掣子30上下面。
[0062] 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实施例中,该掣子30设有第二凹槽33,如此该掣子30可设于单向棘轮扳手上而为单向旋动,设有第二弹性体
46,该第二弹性体46容置于第二凹槽33处,该掣子30无法在第二容槽12内移位而构成单向棘轮扳手。
[0063] 请继续参阅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实施例中,该掣子30仅有一侧设有第二凹槽33,因此掣子30仅能正面安装在双向棘轮扳手或单向棘轮扳手内,图2所示,该掣子30结构设有二个第二凹槽33,如此 该掣子30无论正面或反面都可安装在双向棘轮扳手或单向棘轮扳手内,该掣子30设于本体10的第二容槽12处无方向性,此为棘轮扳手的掣子30结构的最大优点。
[0064]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该掣子30的第二齿部312有第一距离318及第二距离319,该第一距离318与第二距离319有相同数值,第二弧线317的圆心即不在中心线315上。
[0065] 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的双向棘轮扳手及图13所示的单向棘轮扳手是以最普遍结构解说,双向棘轮扳手及单向棘轮扳手结构有多种结构,本实用新型无法一一详述,因此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的掣子结构中的掣子30无论用于任何双向棘轮扳手及单向棘轮扳手结构中,均应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006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67] 1、该棘轮扳手的掣子30结构设有咬合齿31、第一凹槽32及第二凹槽33,因此掣子30具可塑的特性,无论掣子30如何变化其外观,该掣子30均可设于单向及双向棘轮扳手内,同一规格的单向及双向棘轮扳手使用同一掣子30。
[0068] 2、该掣子30结构设有二个第二凹槽33,如此该掣子30无论正面或反面都可安装在双向棘轮扳手或单向棘轮扳手内,该掣子30设于本体10的第二容槽12处时无方向性。
[0069] 3、该掣子30的每一咬合齿31齿尖处呈弧面313状,齿谷处呈凹缘314状,该弧面313避免每一咬合齿31碰撞至棘轮20的棘轮部21的每一齿谷,如此棘轮部21与咬合齿
31间可具较大公差,该凹缘314供棘轮部21的每一齿尖容置,该掣子30旋动时,该棘轮部
21的每一齿尖即可避免磨损。
[0070] 4、请参阅图9所示,该掣子30退齿时,棘轮20的棘轮部21与咬合齿31间影响退齿主要因素是在于第二齿部312处,第二齿部312有第一距离318及第二距离319,如此第二齿部312处与棘轮部21间有较大间距而增加退齿顺利性。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扳手 2020-05-11 403
扳手 2020-05-11 1014
扳手 2020-05-11 805
扳手 2020-05-12 105
扳手 2020-05-12 990
扳手 2020-05-12 671
扳手 2020-05-12 251
扳手 2020-05-13 240
扳手 2020-05-11 824
扳手 2020-05-12 10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