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斯特林发动机 /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

阅读:226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斯特林 发动机 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切换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发动机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 块 ,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 齿轮 腔,所述第一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 直齿轮 ,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直齿轮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 转轴 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本装置可在发动机需要加热的时候进行加热,在需要冷却的时候进行冷却,使发动机能更好的运作,同时减少 能源 的使用,加大能源的利用率,更加环保。,下面是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切换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齿轮腔,所述第一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直齿轮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右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后侧可转动的而设置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四直齿轮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左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六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齿轮腔,所述第二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腔的第一直齿柱,所述第二齿轮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一直齿柱下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右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有偏心块,所述第二锥齿轮右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偏心块,所述偏心块之间偏心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下侧端面内,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凸轮腔,右侧的所述偏心块右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凸轮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第一直齿柱左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七直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齿轮腔,所述第七直齿轮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齿轮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连接于所述发动机装置,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齿轮腔,所述第四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一齿条的第八直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腔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卷轮腔,所述八直齿轮后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卷轮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卷轮,所述第一卷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左端延伸到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左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四传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连杆左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盘前侧端面的偏心处,所述第一转盘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下侧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之间动配合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后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所述第一斜齿轮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侧端面上且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活塞腔与所述第一活塞腔之间通过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块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铰链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中间部分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传动腔的前后连侧内壁上,所述第三连杆左端铰链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下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后侧端面的偏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外侧设置有热传递块,所述热传递块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汽轮腔,所述第一汽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汽轮装置,所述汽轮装置下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直齿轮上侧端面上,所述第一汽轮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上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热传递块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下侧内壁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凸轮腔内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导滑腔,所述第一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腔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滑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块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汽轮腔,所述第二汽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汽轮装置,所述第二汽轮装置上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六直齿轮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汽轮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挡板腔,所述第一挡板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通道内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挡板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卷轮腔的第一通线孔,所述第一拉线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块上侧端面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社会中,发动机的使用无处不在,发动机可将一些能源转化为动能输出,其中斯特林发动机具有高平稳性等优点,在一些领域得以使用,而斯特林发动机的一大缺点就是能源利用率不高,其中体现为发动机一直处于加热状态,而斯特林发动机的运动也不是时刻需要加热,持续加热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能连损失,因此设计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实有必要,本装置可在发动机需要加热的时候进行加热,在需要冷却的时候进行冷却,使发动机能更好的运作,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加大能源的利用率,更加环保。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切换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发动机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齿轮腔,所述第一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直齿轮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右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后侧可转动的而设置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四直齿轮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左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六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齿轮腔,所述第二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腔的第一直齿柱,所述第二齿轮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一直齿柱下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右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有偏心块,所述第二锥齿轮右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偏心块,所述偏心块之间偏心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下侧端面内,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凸轮腔,右侧的所述偏心块右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凸轮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第一直齿柱左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七直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齿轮腔,所述第七直齿轮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齿轮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连接于所述发动机装置,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齿轮腔,所述第四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一齿条的第八直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腔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卷轮腔,所述八直齿轮后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卷轮腔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卷轮,所述第一卷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
[000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左端延伸到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左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四传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连杆左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盘前侧端面的偏心处,所述第一转盘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下侧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之间动配合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后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所述第一斜齿轮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侧端面上且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活塞腔与所述第一活塞腔之间通过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块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铰链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中间部分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传动腔的前后连侧内壁上,所述第三连杆左端铰链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下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后侧端面的偏心处。
[000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外侧设置有热传递块,所述热传递块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汽轮腔,所述第一汽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汽轮装置,所述汽轮装置下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直齿轮上侧端面上,所述第一汽轮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上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热传递块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下侧内壁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凸轮腔内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导滑腔,所述第一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腔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滑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热传递块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汽轮腔,所述第二汽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汽轮装置,所述第二汽轮装置上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六直齿轮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汽轮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挡板腔,所述第一挡板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通道内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挡板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卷轮腔的第一通线孔,所述第一拉线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块上侧端面上。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发动时,启动加热块,此时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通入热传递块内,进而对第一固定块进行加热,进而带动第一活塞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塞杆向左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转盘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进而用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连杆左端下降,此时第三连杆右端上升,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杆上升,进而带动第二活塞上升,在此过程中,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腔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直齿柱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汽轮装置转动,进而加快热气的流速,此时第一直齿柱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偏心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滑块下降,此时第二直齿轮由于第三直齿轮脱离啮合并和第四直齿轮相啮合,在此过程中,偏心块通过转轴带动凸轮转动,此时第一挡块上升,进而将第二通道封闭,在此过程中,第一齿条下降,进而带动八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卷轮转动,进而拉紧第一拉线,进而拉动第二挡块上升,进而将第五通道导通,此时第二直齿轮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四直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五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六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汽轮装置转动,进而将空气送入热传递块内进行降温,此时第一活塞右侧的空气受冷收缩,带动第一活塞右移到初始位置,如此往复进行。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传动腔的右示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1]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内的切换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内的发动机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内的第一滑动腔12,所述第一滑动腔
1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3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齿轮腔14,所述第一齿轮腔14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直齿轮15,所述第一滑动腔12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腔16,所述第一直齿轮15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传动腔16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17,所述第二直齿轮17右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三直齿轮18,所述第二直齿轮17后侧可转动的而设置有第四直齿轮19,所述第一传动腔16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20,所述第一通孔20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传动腔21,所述第四直齿轮19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传动腔21内的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直齿轮23,所述第五直齿轮23左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六直齿轮24,所述第一滑动腔12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齿轮腔25,所述第二齿轮腔25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腔25的第一直齿柱26,所述第二齿轮腔25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传动腔27,所述第一直齿柱26下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三传动腔27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8,所述第一锥齿轮28右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9,所述第一滑动腔12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有偏心块30,所述第二锥齿轮29右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动腔
12内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偏心块30,所述偏心块30之间偏心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
31,所述第一连杆31上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13下侧端面内,所述第一滑动腔12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凸轮腔32,右侧的所述偏心块30右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凸轮腔32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凸轮33,所述第一直齿柱26左端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七直齿轮34,所述第二齿轮腔
25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齿轮腔35,所述第七直齿轮34上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三齿轮腔
35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36,所述第一斜齿轮36连接于所述发动机装置,所述第一滑块13右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37,所述第一滑动腔12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齿轮腔38,所述第四齿轮腔3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一齿条37的第八直齿轮39,所述第四齿轮腔38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卷轮腔40,所述八直齿轮39后端通过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卷轮腔40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卷轮41,所述第一卷轮41上绕设有第一拉线42。
[0012]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发动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内的第四传动腔45,所述第四传动腔45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左端延伸到所述第四传动腔45内的第一固定块46,所述第一固定块46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47,所述第一活塞腔4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活塞48,所述第一活塞48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传动腔45内的第一活塞杆49,所述第一活塞杆49左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50,所述第四传动腔45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盘51,所述第二连杆50左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盘51前侧端面的偏心处,所述第一转盘51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2,所述第一皮带轮52下侧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皮带轮53,所述第二皮带轮53与所述第一皮带轮52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皮带54,所述第二皮带轮53后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所述第一斜齿轮36的第二斜齿轮55,所述第一固定块46上侧端面上且于所述第四传动腔45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6,所述第二固定块56内设置有第二活塞腔57,所述第二活塞腔57与所述第一活塞腔47之间通过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块56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活塞58,所述第二活塞58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四传动腔45内的第二活塞杆59,所述第二活塞杆59上端铰链连接有第三连杆60,所述第三连杆60中间部分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传动腔45的前后连侧内壁上,所述第三连杆60左端铰链连接有第四连杆61,所述第四连杆61下端铰链连接于所述第一皮带轮52后侧端面的偏心处。
[0013]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固定块46右端外侧设置有热传递块62,所述热传递块62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通道63,所述第一通道63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汽轮腔64,所述第一汽轮腔64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汽轮装置65,所述汽轮装置65下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直齿轮18上侧端面上,所述第一汽轮腔64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道66,所述第二通道66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加热块67,所述加热块67上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热传递块62的第三通道68,所述第二通道66下侧内壁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凸轮腔32内的第一挡块69,所述第一挡块69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导滑腔70,所述第一挡块69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腔70内的第一导滑块71,所述第一导滑块71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滑腔70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2。
[0014]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热传递块62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通道73,所述第四通道73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汽轮腔74,所述第二汽轮腔74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汽轮装置75,所述第二汽轮装置75上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六直齿轮24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汽轮腔74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五通道76,所述第五通道76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挡板腔77,所述第一挡板腔7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通道76内的第二挡块78,所述第二挡块78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腔77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9,所述第一挡板腔77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卷轮腔40的第一通线孔80,所述第一拉线42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8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挡块78上侧端面上。
[0015] 当需要发动工作时,启动加热块67,此时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道66和第一通道63通入热传递块62内,进而对第一固定块46进行加热,进而带动第一活塞48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塞杆49向左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50带动第一转盘5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52转动,进而用过第四连杆61带动第三连杆60左端下降,此时第三连杆60右端上升,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杆59上升,进而带动第二活塞58上升,在此过程中,第一皮带轮52通过第一皮带54带动第二皮带轮5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斜齿轮55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一斜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腔3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直齿柱26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一直齿轮15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轮1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直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汽轮装置65转动,进而加快热气的流速,此时第一直齿柱26带动第一锥齿轮28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29转动,进而带动偏心块30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31带动第一滑块13下降,此时第二直齿轮17由于第三直齿轮18脱离啮合并和第四直齿轮19相啮合,在此过程中,偏心块30通过转轴带动凸轮33转动,此时第一挡块69上升,进而将第二通道66封闭,在此过程中,第一齿条37下降,进而带动八直齿轮3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卷轮41转动,进而拉紧第一拉线42,进而拉动第二挡块78上升,进而将第五通道76导通,此时第二直齿轮17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四直齿轮19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22带动第五直齿轮23转动,进而带动第六直齿轮2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汽轮装置75转动,进而将空气送入热传递块62内进行降温,此时第一活塞48右侧的空气受冷收缩,带动第一活塞48右移到初始位置,如此往复进行。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发动时,启动加热块,此时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通入热传递块内,进而对第一固定块进行加热,进而带动第一活塞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塞杆向左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转盘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进而用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连杆左端下降,此时第三连杆右端上升,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杆上升,进而带动第二活塞上升,在此过程中,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腔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直齿柱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汽轮装置转动,进而加快热气的流速,此时第一直齿柱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偏心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滑块下降,此时第二直齿轮由于第三直齿轮脱离啮合并和第四直齿轮相啮合,在此过程中,偏心块通过转轴带动凸轮转动,此时第一挡块上升,进而将第二通道封闭,在此过程中,第一齿条下降,进而带动八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卷轮转动,进而拉紧第一拉线,进而拉动第二挡块上升,进而将第五通道导通,此时第二直齿轮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四直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五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六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汽轮装置转动,进而将空气送入热传递块内进行降温,此时第一活塞右侧的空气受冷收缩,带动第一活塞右移到初始位置,如此往复进行,本装置可在发动机需要加热的时候进行加热,在需要冷却的时候进行冷却,使发动机能更好的运作,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加大能源的利用率,更加环保。
[001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装置 2020-05-16 226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1 673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5 46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5 760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6 608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3 805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1 102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5 782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2 472
电加热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7 61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