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斯特林发动机 / 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

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

阅读:564发布:2020-05-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节能斯特林 发动机 ,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动 力 装置、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加热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 能源 装置以及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预警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固定设置有圆形加 热管 ;斯特林是一种外燃发动机,是通过 气缸 内介质经 过冷 却、压缩、吸热、膨胀为一个周期的循环来输出动力, 斯特林发动机 因为长时间保持高温,这使得很多热量通过直接传递和热 辐射 的形式损失了,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将热量集中于本装置来减少热量损失并且能够循环利用介质,同时具有一键式启动停止功能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下面是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动装置、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加热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能源装置以及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预警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固定设置有圆形加热管,所述圆形加热管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圆形加热管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圆形加热管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加热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加热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活塞泵左侧端面铰链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动力盘,所述第二空腔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转动动力盘后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锥齿轮上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左右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配合的轴套,所述第四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滑动组件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空腔内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转动动力盘前侧端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左端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转动杆左侧末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下端铰链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压缩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活塞泵,靠近所述第一压缩腔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冷却腔,靠近所述第二通孔一侧的冷却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靠近所述第一压缩腔左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循环腔,所述循环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循环腔右侧内壁内的气体储存腔,所述气体储存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气体储存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下侧端面与所述气体储存腔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气体储存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气体喷射腔,所述气体喷射腔内固定设置有压力阀,所述气体喷射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二加热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火石,所述第一滚轮火石右下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滚轮火石相啮合且可在所述第六空腔内转动的第二滚轮火石,所述第六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排气腔,所述第七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限位孔,靠近所述第八空腔下侧内壁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四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滚轮火石相啮合配合的齿条,所述第四滑动块上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所述第七空腔外的启动杆,所述第四滑动块左侧端面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能源储存腔,所述能源储存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一空腔,所述第十一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一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六滑动块,所述第六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七通孔,所述第十一空腔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六滑动块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靠近所述第十一空腔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二空腔,所述第十二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二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七滑动块,所述第十二空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七滑动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第十三空腔,所述第十三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三空腔内前后滑动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半圆块,所述半圆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若干齿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杆以及所述半圆块可相互啮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空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滑动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三限位槽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九空腔上侧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滑动块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限位槽内的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四限位槽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八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拉线腔,所述第一拉线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拉线腔内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动块,所述第一拉线腔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五限位槽,所述第八滑动块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限位槽内的第五限位块,所述第五限位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五限位槽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一拉线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拉块,所述第一拉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八滑动块右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六限位槽,所述第四滑动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限位槽内的第六限位块,所述第六限位块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限位槽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温度腔,所述温度腔内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腔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指示腔,所述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指示腔内的指示棒,所述指示棒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预警灯。

说明书全文

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 斯特林是一种外燃发动机,是通过气缸内介质经过冷却、压缩、吸热、膨胀为一个周期的循环来输出动,斯特林发动机因为长时间保持高温,这使得很多热量通过直接传递和热辐射的形式损失了,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将热量集中于本装置来减少热量损失并且能够循环利用介质,同时具有一键式启动停止功能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动力装置、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加热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能源装置以及设置于装置主体内的预警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固定设置有圆形加热管,所述圆形加热管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圆形加热管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圆形加热管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加热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加热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活塞泵左侧端面铰链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动力盘,所述第二空腔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转动动力盘后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锥齿轮上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左右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配合的轴套,所述第四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滑动组件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空腔内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转动动力盘前侧端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左端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转动杆左侧末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下端铰链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压缩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活塞泵,靠近所述第一压缩腔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冷却腔,靠近所述第二通孔一侧的冷却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靠近所述第一压缩腔左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循环腔,所述循环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循环腔右侧内壁内的气体储存腔,所述气体储存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气体储存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下侧端面与所述气体储存腔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气体储存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气体喷射腔,所述气体喷射腔内固定设置有压力阀,所述气体喷射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二加热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火石,所述第一滚轮火石右下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滚轮火石相啮合且可在所述第六空腔内转动的第二滚轮火石,所述第六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排气腔,所述第七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限位孔,靠近所述第八空腔下侧内壁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四通孔。
[000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能源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滚轮火石相啮合配合的齿条,所述第四滑动块上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所述第七空腔外的启动杆,所述第四滑动块左侧端面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能源储存腔,所述能源储存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一空腔,所述第十一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一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六滑动块,所述第六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七通孔,所述第十一空腔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六滑动块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靠近所述第十一空腔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二空腔,所述第十二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二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七滑动块,所述第十二空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七滑动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000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第十三空腔,所述第十三空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三空腔内前后滑动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半圆块,所述半圆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若干齿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杆以及所述半圆块可相互啮合配合。
[0008]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八空腔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滑动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三限位槽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九空腔上侧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滑动块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限位槽内的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四限位槽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八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拉线腔,所述第一拉线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拉线腔内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动块,所述第一拉线腔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五限位槽,所述第八滑动块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限位槽内的第五限位块,所述第五限位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五限位槽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一拉线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拉块,所述第一拉块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八滑动块右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
[0009]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七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六限位槽,所述第四滑动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限位槽内的第六限位块,所述第六限位块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限位槽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
[001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温度腔,所述温度腔内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腔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指示腔,所述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指示腔内的指示棒,所述指示棒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预警灯。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作为动力源使用时,使用人员将启动杆在第七空腔内向下推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动块以及第五滑动块向下推动,进而推动第二滑动块在第八空腔内向下移动,进而使第十空腔内的可燃滑入至第一加热腔内,进而使齿条带动第二滚轮火石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滚轮火石与第一滚轮火石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滚轮火石转动,进而产生火星,此时第五滑动块通过抵接将第三滑动块在第九空腔内向左移动,此时第一限位孔与第八滑动块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四通孔、气体喷射腔以及气体储存腔处于连通状态,此时气体储存腔内的可燃气体从气体喷射腔内喷出,进而在第一滚轮火石内被点燃作为加热源,此时加热圆形加热管,加热至一定程度后第一加热腔内的气体膨胀推动第一活塞泵在第一加热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在第一加热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转动动力盘以及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泵在第一压缩腔内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一活塞泵移动至左极限位置时,加热的气体从第二通孔进入第一压缩腔内,此时由于第一单向阀的作用,进而第一压缩腔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通,当第二活塞泵向下移动时,挤压第一压缩腔内的加热气体从第一压缩腔压入至循环腔以及气体储存腔内作为循环利用,此时由于第二单向阀的作用,循环腔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通,当气体压回至气体储存腔内,气体将挤压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压板,再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气体压入至第二加热腔内,当转动动力盘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以及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与半圆块以及齿杆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工作块在第十三空腔内进行类圆周运动,进而带动带动第一工作块在第四空腔内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杆以及第一滑动块在第五空腔内进行左右移动,当第一滑动块移动至右极限位置时,此时第一滑动块与第七滑动块相抵接,进而带动第七滑动块在第十二空腔内向上移动,进而通过第七滑动块与第六滑动块之间的抵接作用将第六滑动块在第十一空腔内向左移动,进而使能源储存腔、第六通孔、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加热腔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将能源储存腔内的可燃冰滑入至第一加热腔内作为膨胀源,此时该装置能作为动力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需要停止时,将第一拉块向右拉动,进而通过第一拉线带动第八滑动块向右移动,使第二滑动块以及第三滑动块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通过第三滑动块将气体喷射腔隔断,使可燃气体封闭在气体储存腔内,通过本装置可作为动力源为其他装置提供动力,本装置自备能源装置以及循环利用装置,确保了本装置的高效性,同时具有一键式启动停止功能,值得推荐使用。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节能斯特林发动机,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动力装置、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加热装置、设置于装置主体10内的能源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预警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11,所述第一空腔11内固定设置有圆形加热管12,所述圆形加热管12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13,所述圆形加热管12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14,所述圆形加热管12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加热腔15,所述第一加热腔15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加热腔15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活塞泵16,所述第一加热腔15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17,所述第一活塞泵16左侧端面铰链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空腔17内的第一转动杆18,所述第二空腔17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动力盘19,所述第二空腔17后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20,所述转动动力盘19后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空腔20内的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轴21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20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上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配合的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三空腔20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24,所述第二锥齿轮23上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空腔24内的第二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25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24内转动的第一齿轮26,所述第二锥齿轮
23与第一齿轮26之间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24内左右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27,所述第一滑动杆27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27滑动配合的轴套28,所述第四空腔24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29,所述滑动组件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空腔29内的第二滑动杆30,所述第二滑动杆30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29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动块31,所述第一滑动块31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三通孔32,所述转动动力盘19前侧端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8左端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空腔17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压缩腔33,所述第一转动杆18左侧末端铰链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4,所述第二转动杆34下端铰链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压缩腔33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活塞泵35,靠近所述第一压缩腔33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冷却腔36,靠近所述第二通孔14一侧的冷却腔36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7,靠近所述第一压缩腔33左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循环腔38,所述循环腔38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9。
[0015] 有益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循环腔38右侧内壁内的气体储存腔40,所述气体储存腔40内设置有可在所述气体储存腔40内上下滑动的第一压板41,所述第一压板41下侧端面与所述气体储存腔40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所述气体储存腔40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气体喷射腔43,所述气体喷射腔43内固定设置有压力阀44,所述气体喷射腔43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加热腔45,所述第二加热腔45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46,所述第六空腔46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火石47,所述第一滚轮火石47右下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滚轮火石47相啮合且可在所述第六空腔46内转动的第二滚轮火石48,所述第六空腔46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49,所述第七空腔49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排气腔50,所述第七空腔49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51,所述第八空腔51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51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52,所述第二滑动块52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限位孔
53,靠近所述第八空腔51下侧内壁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54,所述第九空腔54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54内左右滑动的第三滑动块55,所述第三滑动块55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四通孔56。
[0016] 有益地,所述能源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49内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动块57,所述第四滑动块57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动块58,所述第四滑动块57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滚轮火石48相啮合配合的齿条75,所述第四滑动块57上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所述第七空腔49外的启动杆59,所述第四滑动块57左侧端面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十空腔60,所述第十空腔60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通孔61,所述第五通孔
61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能源储存腔62,所述能源储存腔62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通孔63,所述第六通孔63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一空腔64,所述第十一空腔64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一空腔64内左右滑动的第六滑动块65,所述第六滑动块65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七通孔66,所述第十一空腔64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67,所述第六滑动块65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67内的第一限位块68,所述第一限位块68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67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9,靠近所述第十一空腔64右侧内壁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二空腔
70,所述第十二空腔70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二空腔70内上下滑动的第七滑动块71,所述第十二空腔70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72,所述第七滑动块71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72内的第二限位块73,所述第二限位块73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2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74。
[0017] 有益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可在所述第四空腔24内左右滑动的第一工作块76,所述第一工作块76内设置有第十三空腔77,所述第十三空腔77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十三空腔77内前后滑动的第二工作块78,所述第二工作块78上端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半圆块79,所述半圆块79之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若干齿杆80,所述第一齿轮26与所述齿杆
80以及所述半圆块79可相互啮合配合。
[0018] 有益地,所述第八空腔51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三限位槽81,所述第二滑动块5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限位槽81内的第三限位块82,所述第三限位块82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三限位槽81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83,所述第九空腔54上侧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限位槽84,所述第三滑动块55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限位槽84内的第四限位块85,所述第四限位块85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四限位槽84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86,所述第八空腔51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拉线腔87,所述第一拉线腔87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拉线腔87内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动块88,所述第一拉线腔87上下两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五限位槽89,所述第八滑动块88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五限位槽89内的第五限位块
90,所述第五限位块90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五限位槽89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
91,所述第一拉线腔87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拉块92,所述第一拉块92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八滑动块88右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93。
[0019] 有益地,所述第七空腔49右侧内壁内相连通且对称的设置有第六限位槽94,所述第四滑动块57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限位槽94内的第六限位块95,所述第六限位块95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限位槽94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96。
[0020] 有益地,所述预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温度腔100,所述温度腔100内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1,所述温度腔100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指示腔
102,所述101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指示腔102内的指示棒103,所述指示棒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预警灯104。
[0021] 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簧42处于未压缩状态,第一压板41在气体储存腔40内最大限度向上移动,第二滑动块52在第八空腔51内最大限度向上移动,此时第四滑动块57在第七空腔49内最大限度向上移动,此时第十空腔60、第五通孔61以及能源储存腔62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第六滑动块65在第十一空腔64内最大限度向右侧移动,此时第六滑动块65将第六通孔63隔断,此时第七滑动块71在第十二空腔70内最大限度向下移动,此时第七滑动块71下端延伸通入至第五空腔29内。
[0022] 通过本装置作为动力源使用时,使用人员将启动杆59在第七空腔49内向下推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动块57以及第五滑动块58向下推动,进而推动第二滑动块52在第八空腔51内向下移动,进而使第十空腔60内的可燃冰滑入至第一加热腔15内,进而使齿条75带动第二滚轮火石48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滚轮火石48与第一滚轮火石4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滚轮火石47转动,进而产生火星,此时第五滑动块58通过抵接将第三滑动块55在第九空腔54内向左移动,此时第一限位孔53与第八滑动块88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四通孔56、气体喷射腔43以及气体储存腔4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气体储存腔40内的可燃气体从气体喷射腔43内喷出,进而在第一滚轮火石47内被点燃作为加热源,此时加热圆形加热管12,加热至一定程度后第一加热腔15内的气体膨胀推动第一活塞泵16在第一加热腔15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18在第一加热腔15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转动动力盘19以及第二转动杆
3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泵35在第一压缩腔33内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一活塞泵16移动至左极限位置时,加热的气体从第二通孔14进入第一压缩腔33内,此时由于第一单向阀37的作用,进而第一压缩腔33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通,当第二活塞泵35向下移动时,挤压第一压缩腔33内的加热气体从第一压缩腔33压入至循环腔38以及气体储存腔40内作为循环利用,此时由于第二单向阀39的作用,循环腔38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通,当气体压回至气体储存腔40内,气体将挤压第一弹簧42以及第一压板41,再通过第一弹簧42的弹力作用将气体压入至第二加热腔45内,当转动动力盘19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21以及第一锥齿轮22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22与第二锥齿轮23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23以及第一齿轮26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26与半圆块79以及齿杆8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工作块78在第十三空腔77内进行类圆周运动,进而带动带动第一工作块76在第四空腔24内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杆30以及第一滑动块31在第五空腔29内进行左右移动,当第一滑动块31移动至右极限位置时,此时第一滑动块31与第七滑动块71相抵接,进而带动第七滑动块71在第十二空腔70内向上移动,进而通过第七滑动块71与第六滑动块65之间的抵接作用将第六滑动块65在第十一空腔64内向左移动,进而使能源储存腔62、第六通孔63、第三通孔32、第一通孔13以及第一加热腔15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将能源储存腔62内的可燃冰滑入至第一加热腔15内作为膨胀源,此时该装置能作为动力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需要停止时,将第一拉块92向右拉动,进而通过第一拉线93带动第八滑动块88向右移动,使第二滑动块52以及第三滑动块55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通过第三滑动块55将气体喷射腔43隔断,使可燃气体封闭在气体储存腔40内。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作为动力源使用时,使用人员将启动杆在第七空腔内向下推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动块以及第五滑动块向下推动,进而推动第二滑动块在第八空腔内向下移动,进而使第十空腔内的可燃冰滑入至第一加热腔内,进而使齿条带动第二滚轮火石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滚轮火石与第一滚轮火石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滚轮火石转动,进而产生火星,此时第五滑动块通过抵接将第三滑动块在第九空腔内向左移动,此时第一限位孔与第八滑动块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四通孔、气体喷射腔以及气体储存腔处于连通状态,此时气体储存腔内的可燃气体从气体喷射腔内喷出,进而在第一滚轮火石内被点燃作为加热源,此时加热圆形加热管,加热至一定程度后第一加热腔内的气体膨胀推动第一活塞泵在第一加热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在第一加热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转动动力盘以及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塞泵在第一压缩腔内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一活塞泵移动至左极限位置时,加热的气体从第二通孔进入第一压缩腔内,此时由于第一单向阀的作用,进而第一压缩腔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通,当第二活塞泵向下移动时,挤压第一压缩腔内的加热气体从第一压缩腔压入至循环腔以及气体储存腔内作为循环利用,此时由于第二单向阀的作用,循环腔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通,当气体压回至气体储存腔内,气体将挤压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压板,再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气体压入至第二加热腔内,当转动动力盘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以及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与半圆块以及齿杆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工作块在第十三空腔内进行类圆周运动,进而带动带动第一工作块在第四空腔内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杆以及第一滑动块在第五空腔内进行左右移动,当第一滑动块移动至右极限位置时,此时第一滑动块与第七滑动块相抵接,进而带动第七滑动块在第十二空腔内向上移动,进而通过第七滑动块与第六滑动块之间的抵接作用将第六滑动块在第十一空腔内向左移动,进而使能源储存腔、第六通孔、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加热腔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将能源储存腔内的可燃冰滑入至第一加热腔内作为膨胀源,此时该装置能作为动力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需要停止时,将第一拉块向右拉动,进而通过第一拉线带动第八滑动块向右移动,使第二滑动块以及第三滑动块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通过第三滑动块将气体喷射腔隔断,使可燃气体封闭在气体储存腔内,通过本装置可作为动力源为其他装置提供动力,本装置自备能源装置以及循环利用装置,确保了本装置的高效性,同时具有一键式启动停止功能,值得推荐使用。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2 69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3 880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3 765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4 867
斯特林发动机换热器 2020-05-16 89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2 355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2 261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6 467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3 980
斯特林发动机 2020-05-11 65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