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一种农具生产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张紧切边模。
背景技术
[0002] 育苗盘作为种植业工厂化育苗重要的载体,在
种子育苗过程中对种子的保
水、保肥、保温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育苗盘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发泡工艺对原材料进行成型加工,然而一开始的成型加工仅是粗步加工,需要对加
角作切边处理,才能够算作真正的加工完成。
[0003] 而现有的切边操作,如中国
专利CN102527820公开了一种切口光滑的
铝合金压铸件切边模,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下模之间的导向结构、设于下模的产品
定位结构以及设于上模的切边刀口,在下模
固定板的下面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回程杆以及若干用于支撑进料柄的支撑杆,回程杆和支撑杆的上端伸出下模上表面并与下模滑动连接,上模在对应回程杆
位置设有压杆,在支撑板和下模的下
压板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本发明冲切时进料柄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使冲切后产品的切口光滑整齐;冲切的同时产品被同步顶出,方便产品取出,可避免产品表面损伤;导柱导套拆装便利,且导柱不易折断。
[0004] 中国专利CN102527820采用弹性压制的方法,采用较多的弹性机构,主要是
弹簧,这些弹簧的弹性性能在常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降低,整个设备的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
[0005] 可是如果不采用弹簧,所述的刀具与
型材表在刚性
接触,难以保证型材接触面的平整,易在切割面上产生皱褶,即所谓的毛边。
[0006]
现有技术中尚未提供一种在不需要弹性机构的前提下,实现无毛边切割的张紧切边模。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设置弹簧的前提下,实现无毛边切割的张紧切边模。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 张紧切边模,包括上压板、下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台外围设有一环形的围台,所述围台与下承台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上压板外围设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固定在上压板侧面,所述抵压板下端伸出上压板一段距离,所述一段距离在下承台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所述抵压板内侧面上设有一水平方向的长条形突起,所述抵压板上设有切刀,该切刀设于抵压板与上压板下表面的连接处,抵压板设于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间隙的正上方,所述抵压板内侧面与下承台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为型材厚度的0.8倍,所述突起高度为型材厚度的三分之一。
[0010] 采用本发明张紧切边模,具有如下效果:
[0011] 在具体使用时,先将型材放在下承台上,要注意将型材铺展开,使型材的边角能落在围台上,然后上压板落下,带动抵压板落下,由于抵压板设于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间隙的正上方,这样落下时,抵压板就会落到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
[0012] 所述抵压板下端伸出上压板一段距离,所述当上压板接触到下承台上的型材时,所述抵压板会深入到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其具体的长度不宜过长,会抵到地,也不能过短,会失去预定的接触效果,所以根据优选实验,将抵压板下端伸出上压板的距离设在下承台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0013] 型材露出下承台的部分受到三点作用
力,两点设在下承台与围台上,中部受到抵压板的作用,这样型材就会在下承台与围台之间下陷,如果型材露出部分较少,可能只有两点受力,即下承台与抵压板两点;由于抵压板内侧面上设有一水平方向的长条形突起,由于抵压板内侧面是朝向下承台的一面(区别于朝向围台的一面),这样所述长条形突起会与下陷的型材边角料接触,这种突起所产生的
挤压效果(所述抵压板内侧面与下承台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为型材厚度的0.8倍,所述突起高度为型材厚度的三分之一,这样所述突起必然
挤压型材),会在抵压板下落过程中对型材产生向外拉的效果。
[0014] 由于该切刀设于抵压板与上压板下表面的连接处,所以只有在上压板抵靠在下承台上的型材时,即上压板、抵压板不能再下移时,切刀才能接触到落在下承台的型材。这时型材的外边角已经被已经充分张紧,此时切刀落下,不会产生毛边,而且整个装置没有采用弹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弹簧性能减退所导致的产品品质不稳定的
缺陷。
[0015] 进一步,所述抵压板的宽度在下承台与围台间距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之间。
[0016] 抵压板的宽度的限定是为了增强抵压板对型材整体压制力,本发明要实现的是型材外缘边角料的整体切断,如果抵压板宽度太窄,这样抵压板所受的阻力过大,考虑到抵压板整体的
稳定性,应增加抵压板的宽度,提高抵压板的强度。
[0017] 进一步,所述上压板外围也设有围台,上压板处围台与下承台处围台位置相对应。
[0018] 这样上压板下移过程中,两围台对接;如果型材外边角料过多,可以将多出的边角料放在围台上,两个围台的对接,使型材外边角具有三个受力点(如上所述),使得位于中部的抵压板对型材的作用力更为集中,更利于切断。
[0019] 进一步,所述下承台上表面面积大于上压板,所述上压板正对于下承台中心,所述上压板外边缘设有方向向下的斜切面,所述抵压板内侧面与切刀之间设有与所述斜切面斜率一致的斜面。
[0020] 在突起与切刀之间设置斜面,是为了在抵压时,切刀朝向下承台一侧的型材被上压板压制平整,切刀朝向围台一侧的型材被所述斜面压制平整,与前述的张紧力配合,更有利于保证切口处的型材平整度。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张紧切边模
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间隙处,抵压板设于型材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间隙处,抵压板抵压到型材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间隙处,上压板抵压到型材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与图4相对应的本发明张紧切边模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架1、连接板2、上压板处围台3、下模架4、下承台与其围台之间间隙5、上压板6、大套筒7、小套筒8、抵压板9、下承台处围台10、下承台11、型材12、突起13、斜切面14、切刀15。
[0028] 本发明张紧切边模包括上模架1与下模架4,所述上模架1与下模架4之间设有配合的套筒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模架1上设有大套筒7,下模架4上设有用于对接的小套筒8,两
套管的对接用于引导上模架1的运动方向。
[0029] 本发明张紧切边模包括上压板6、下承台11,所述下承台11外围设有一环形的围台,所述围台与下承台11的上表面平齐。
[0030] 所述上压板6外围设有抵压板9,抵压板9与上压板6均通过连接板2固定在上模架1上,所述抵压板9固定在上压板6侧面,所述抵压板9下端伸出上压板6一段距离,所述一段距离在下承台11高度二分之一(当然也可以是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所述抵压板9内侧面上设有一水平方向的长条形突起13(垂直于图3、图4及图5的画面平面),所述抵压板9上设有切刀15,该切刀15设于抵压板9与上压板6下表面的连接处,抵压板9设于下承台11与其围台之间间隙5的正上方,所述抵压板9内侧面与下承台11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为型材12厚度的0.8倍,所述突起13高度为型材12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抵压板9的宽度在下承台11与围台间距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之间。所述上压板6外围也设有围台,上压板6处围台3与下承台11处围台10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承台11上表面面积大于上压板6,所述上压板6正对于下承台11中心。
[0031] 如图2所示,所述抵压板9先是落于型材12外边缘的上方,然后抵压板9下端抵触到型材12外边缘(如图3所示),使型材12外边缘下挠;然后抵压板9继续下移直至上压板6的抵靠到型材12,这时切刀15也抵靠到型材12,随着
应力的增强,型材12即被切断。
[0032] 作为一种实施例的
变形,所述上压板6外边缘设有方向向下的斜切面14,所述抵压板9内侧面与切刀15之间设有与所述斜切面14斜率一致的斜面(如图5所示)。
[003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将实施例二、三所提出的区别特征与实施例一进行任意组合,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
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
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