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万向节

阅读:333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等速万向节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等速 万向节 (100)。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1)是具有圆弧中心(RA1)的圆弧状,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是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在外侧延伸部(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B32)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的端部中的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T)、且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外侧的区域。在外侧延伸部(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的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外侧处。,下面是等速万向节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等速万向节,包括:
外侧万向节构件,形成为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且在内周面具有第一外侧滚珠槽及第二外侧滚珠槽;
内侧万向节构件,配置在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侧,且在外周面具有第一内侧滚珠槽及第二内侧滚珠槽;
滚珠,配置在所述第一外侧滚珠槽与所述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及所述第二外侧滚珠槽与所述第二内侧滚珠槽之间;及
保持架,配置在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与所述内侧万向节构件之间,且具有能够收容所述滚珠的窗部,其中,
所述第一内侧滚珠槽具备以所述滚珠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内侧大径部,所述第二内侧滚珠槽具备以所述滚珠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内侧大径部和从所述第二内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
所述第一外侧滚珠槽具备在与所述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将所述滚珠支承为能够滚动的第一外侧大径部,
所述第二外侧滚珠槽具备:第二外侧大径部,在与所述第二内侧滚珠槽之间将所述滚珠支承为能够滚动;及外侧延伸部,是从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且在与所述内侧延伸部之间将所述滚珠支承为能够滚动,并形成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端部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一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相对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外侧大径部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万向节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
在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相对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万向节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
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的端部中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且比所述切线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的区域,
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中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切线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从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中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配置的所述滚珠的中心位置至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为止的尺寸等于或大于从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中的所述底侧的端部配置的所述滚珠的中心位置至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为止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内侧延伸部具备从所述第二内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的内侧同径部,
所述外侧延伸部具备从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同径部,
在所述内侧同径部及所述外侧同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成为距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恒定的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内侧延伸部具备从所述内侧同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的内侧扩径部,
所述外侧延伸部具备从所述外侧同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扩径部,
在所述外侧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随着接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而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比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内侧延伸部具备:
内侧缩径部,从所述第二内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
内侧弯曲部,从所述内侧缩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及内侧扩径部,从所述内侧弯曲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
所述外侧延伸部具备:
外侧缩径部,从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
外侧弯曲部,从所述外侧缩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及外侧扩径部,从所述外侧弯曲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在所述外侧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随着接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而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直线状,在所述外侧弯曲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比在所述外侧弯曲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在所述外侧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随着接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而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在所述外侧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比在所述外侧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速万向节,其中,
在所述外侧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比在所述外侧扩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

说明书全文

等速万向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等速万向节。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等速万向节,具备:有底筒状的外侧万向节构件;在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侧配置的内侧万向节构件;在形成于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多个外侧滚珠槽与形成于内侧万向节构件的多个内侧滚珠槽之间配置的多个滚珠;保持滚珠的保持架。各个滚珠由外侧滚珠槽的滚动面和内侧滚珠槽的滚动面支承为能够滚动,在外侧万向节构件与内侧万向节构件之间传递转矩。
[0003] 另外,在以往的等速万向节中,已知有如下技术:使多个外侧滚珠槽的滚珠槽形状全部为同一形状,并使多个内侧滚珠槽的滚珠槽形状全部为同一形状,并且使外侧滚珠槽的滚珠槽中心和内侧滚珠槽的滚珠槽中心相对于万向节中心而相互向反方向偏置。在这样的等速万向节中,伴随着要将滚珠向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压出的的作用,保持滚珠的保持架要向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移动。此时,在保持架与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周面及内侧万向节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在外侧万向节构件与内侧万向节构件之间进行转矩传递之际会产生机械损失。
[0004] 关于这一点,日本特开2012-774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等速万向节:使多个外侧滚珠槽的滚珠槽形状交替地为不同的形状并使多个内侧滚珠槽的滚珠槽形状交替地为不同的形状。在第一外侧滚珠槽与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为S字形状,并且在周向上与第一外侧滚珠槽相邻的第二外侧滚珠槽的滚珠槽中心相对于第一外侧滚珠槽的滚珠槽中心而向反方向偏置,并且在周向上与第一内侧滚珠槽相邻的第二内侧滚珠槽的滚珠槽中心相对于第一内侧滚珠槽的滚珠槽中心而向反方向偏置。
[0005] 在该日本特开2012-7741号公报记载的等速万向节中,向配置在第一外侧滚珠槽与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的滚珠施加要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移动的力,向配置在第二外侧滚珠槽与第二内侧滚珠槽之间的滚珠施加要朝向上述的相反方向即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移动的力。其结果是,作用于各个滚珠的力相互抵消,因此能抑制在保持架与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周面及内侧万向节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
[0006]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2-7741号公报记载的等速万向节中,存在无法充分地确保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与内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所成的万向节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万向节角的最大值设定为较大的尺寸的等速万向节。
[0008]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等速万向节包括:外侧万向节构件,形成为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且在内周面具有第一外侧滚珠槽及第二外侧滚珠槽;内侧万向节构件,配置在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侧,且在外周面具有第一内侧滚珠槽及第二内侧滚珠槽;滚珠,配置在所述第一外侧滚珠槽与所述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及所述第二外侧滚珠槽与所述第二内侧滚珠槽之间;及保持架,配置在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内侧万向节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且具有能够收容所述滚珠的窗部。
[0010] 所述第一内侧滚珠槽具备以所述滚珠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内侧大径部,所述第二内侧滚珠槽具备以所述滚珠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内侧大径部和从所述第二内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所述第一外侧滚珠槽具备在与所述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将所述滚珠支承为能够滚动的第一外侧大径部,所述第二外侧滚珠槽具备:第二外侧大径部,在与所述第二内侧滚珠槽之间将所述滚珠支承为能够滚动;及外侧延伸部,是从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向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且在与所述内侧延伸部之间将所述滚珠支承为能够滚动,并形成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端部的一部分。
[0011] 在所述第一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相对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外侧大径部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万向节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在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相对于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万向节中心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
[0012] 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所述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的端部中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且比所述切线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的区域。在所述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所述滚珠的中心轨迹中的所述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切线靠所述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处。
[0013] 在上述方式的等速万向节中,对于配置于第一外侧滚珠槽与第一内侧滚珠槽之间及第二外侧滚珠槽与第二内侧滚珠槽之间的滚珠,根据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与内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即万向节角的变化,施加使其要向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或底侧移动的力。
[0014]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方式的等速万向节,在第一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比万向节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相对于此,在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是在比万向节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因此,对于在第一外侧大径部及第一内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施加使滚珠要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移动的力,向在第二外侧大径部及第二内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施加使滚珠要向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移动的力。由此,向在第一外侧大径部及第一内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施加的力与向在第二外侧大径部及第二内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施加的力相互抵消,因此能够抑制与滚珠的滚动相伴的保持架的位移。
[0015] 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在保持架与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内周面及内侧万向节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抑制在外侧万向节构件与内侧万向节构件之间进行转矩传递之际产生的机械损失。
[0016] 而且,以在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成为在比万向节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的方式形成第二外侧大径部。而且,以在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第二外侧大径部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端部中的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且比切线靠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的区域的方式,形成外侧延伸部。除此之外,还以在外侧延伸部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切线靠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处的方式,形成外侧延伸部。由此,能够增大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因此能够将万向节角的最大值设定为较大的尺寸。附图说明
[0017]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18]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的轴向截面的图。
[0019] 图1B是从图1A所示的箭头IB方向观察等速万向节的图。
[0020] 图2A是表示包含第一内侧滚珠槽的内侧万向节构件的轴向截面的图,是将图1A所示的内侧万向节构件的上侧部分放大的图。
[0021] 图2B是表示包含第一外侧滚珠槽的外侧万向节构件的轴向截面的图,是将图1A所示的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上侧部分放大的图。
[0022] 图3A是表示包含第二内侧滚珠槽的内侧万向节构件的轴向截面的图,是将图1A所示的内侧万向节构件的下侧部分放大的图。
[0023] 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内侧滚珠槽的滚动面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图。
[0024] 图4A是表示包含第二外侧滚珠槽的外侧万向节构件的轴向截面的图,是将图1A所示的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下侧部分放大的图。
[0025]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外侧滚珠槽的滚动面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图。
[0026] 图5是第二外侧滚珠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7] 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内侧滚珠槽的滚动面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图。
[0028] 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外侧滚珠槽的滚动面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图。
[0029] 图7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内侧滚珠槽的滚动面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图。
[0030] 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外侧滚珠槽的滚动面上滚动的滚珠的中心轨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关于适用了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A~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100。等速万向节100是万向节中心固定式滚珠型等速万向节,适于作为机动车的前用传动轴的外侧万向节使用。
[0032] 如图1A及图1B所示,等速万向节100主要具备外侧万向节构件10、内侧万向节构件20、滚珠30、保持架40。
[0033] 外侧万向节构件10形成为中心轴线L1方向一侧(图1左侧)开口的有底筒状。外侧万向节构件10具备凹球面状的内周面11和形成于该内周面11的第一外侧滚珠槽12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部上一体形成有向中心轴线L1方向延伸的连结轴10a。需要说明的是,该连结轴10a与未图示的其他的动力传递轴连结。第一外侧滚珠槽12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形成为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方向延伸的槽状,3个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与3个第二外侧滚珠槽13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
[0034] 内侧万向节构件20形成为环状。内侧万向节构件20具备凸球面状的外周面21和在该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外周面21上形成的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及第二内侧滚珠槽23。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及第二内侧滚珠槽23形成为向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中心轴线L2方向延伸的槽状,3个第一内侧滚珠槽22与3个第二内侧滚珠槽23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于内侧万向节构件20。
[0035] 滚珠30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与内侧万向节构件20之间进行转矩的传递。在内侧万向节构件20配置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侧的状态下,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与第一内侧滚珠槽22相对,第二外侧滚珠槽13与第二内侧滚珠槽23相对,滚珠30能够滚动地配置在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与第一内侧滚珠槽22之间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与第二内侧滚珠槽23之间。内侧万向节构件20一边使滚珠30滚动,一边相对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而绕万向节中心O相对旋转。即,内侧万向节构件20相对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能够取得角度(万向节角)。
[0036] 保持架40配置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周面11与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外周面21之间。在保持架40形成有能够收容各个滚珠30的6个窗部41,保持架40伴随着滚珠30的滚动而绕万向节中心O旋转。
[0037] 接下来,参照图2A及图2B,说明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及第一外侧滚珠槽12。
[0038] 如图2A所示,第一内侧滚珠槽22以滚珠30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第一内侧滚珠槽22具备第一内侧大径部51和第一内侧小径部52。第一内侧大径部51是在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时在第一内侧滚珠槽22上滚动的滚珠30所配置的部位。在第一内侧大径部5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1成为在相对于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中心轴线L2位于与第一内侧大径部
51相反的一侧(在图2A中比中心轴线L2靠下侧)、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在图2A中比万向节中心O靠右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1的圆弧状。
[0039] 第一内侧小径部52是从第一内侧大径部5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图2A左侧)延伸的部位。在第一内侧小径部52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2成为在比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中心轴线L2接近第一内侧小径部52的位置(在图2A中比中心轴线L2靠上侧)、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2的圆弧状。
[0040] 如图2B所示,第一外侧滚珠槽12以滚珠30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第一外侧滚珠槽12具备第一外侧大径部61和第一外侧小径部62。第一外侧大径部61是在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时在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上滚动的滚珠30所配置的部位,且在与第一内侧大径部51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1成为在相对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位于与第一外侧大径部61相反的一侧(在图2B中比中心轴线L1靠下侧)、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在图2B中比万向节中心O靠左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1的圆弧状。
[0041] 第一外侧小径部62是从第一外侧大径部6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图2A右侧)延伸的部位,在与第一内侧小径部52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在第一外侧小径部62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2成为在比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接近第一外侧小径部62的位置(在图2B中比中心轴线L1靠上侧)、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2的圆弧状。
[0042] 接下来,参照图3A及图3B,说明第二内侧滚珠槽23的形状。如图3A所示,第二内侧滚珠槽23以滚珠30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第二内侧滚珠槽23具备第二内侧大径部71、第二内侧小径部72、内侧延伸部73。第二内侧大径部71是在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时在第二内侧滚珠槽23上滚动的滚珠30所配置的部位。在第二内侧大径部7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是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圆弧中心rB1位于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图3A左侧)处,第二内侧大径部71的外径随着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朝向底侧(图3A右侧)而减小。
[0043] 第二内侧小径部72是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图3A左侧)延伸的部位。在第二内侧小径部72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是在比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接近第二内侧小径部72的位置、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2的圆弧状。
[0044] 如图3B所示,内侧延伸部73是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图3B右侧)延伸的部位,内侧延伸部73具备内侧同径部74及内侧扩径部75。内侧同径部74是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内侧同径部74的滚动面相对于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中心轴线L2方向而平行地形成。在内侧同径部74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成为与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中心轴线L2平行的直线状。
[0045]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内侧大径部71的滚动面与内侧同径部74的滚动面的连接部位形成为向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径向内侧陷入的弯曲面状。由此,能够使在第二内侧大径部71与内侧同径部74之间往来的滚珠30顺畅地滚动。
[0046] 内侧扩径部75是从内侧同径部7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内侧扩径部75的滚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而外径变大的弯曲面状。在内侧扩径部7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是在比在内侧扩径部7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2的圆弧状。
[0047] 接下来,参照图4A至图5,说明第二外侧滚珠槽13的形状。如图4A所示,第二外侧滚珠槽13以滚珠30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第二外侧滚珠槽13具备第二外侧大径部81、第二外侧小径部82、外侧延伸部83。
[0048] 第二外侧大径部81是在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时在第二外侧滚珠槽13上滚动的滚珠30所配置的部位,在与第二内侧大径部71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是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圆弧中心RB1位于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图4A右侧)处,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内径随着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朝向开口侧而变小。
[0049] 需要说明的是,滚珠30滚动的第二外侧滚珠槽13的滚动面具有使第二内侧滚珠槽23的滚动面向轴向(图3A左右方向)反转的形状,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成为使在第二内侧大径部7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向轴向反转的形状。
[0050] 在此,在等速万向节100中,对于配置在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与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参照图1A)之间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与第二内侧滚珠槽23(参照图1A)之间的滚珠30,根据万向节角的变化,施加使其要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图4A左侧)或底侧移动的力。
[0051] 关于这一点,根据等速万向节100,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参照图2A)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1是在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1的圆弧状,相对于此,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是在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
[0052] 因此,对于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与第一内侧大径部51之间滚动的滚珠30施加使滚珠30要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移动的力,对于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与第二内侧大径部71之间滚动的滚珠30施加使滚珠30要朝向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移动的力。由此,向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与第一内侧大径部51之间滚动的滚珠30施加的力与向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与第二内侧大径部71之间滚动的滚珠30施加的力相互抵消,因此能够抑制与滚珠30的滚动相伴的保持架40的位移。
[0053] 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在保持架40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周面11及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外周面21(参照图3A)之间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抑制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与内侧万向节构件20之间进行转矩传递之际产生的机械损失。
[0054] 第二外侧小径部82是从第二外侧大径部8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延伸的部位,在与第二内侧小径部72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在第二外侧小径部82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是具有圆弧中心RB2的圆弧状。在第二外侧小径部82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在比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接近第二外侧小径部82的位置、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2。
[0055] 在此,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参照图2B)及第二外侧大径部81在比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靠离开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位置处具有圆弧中心RA1、RB1。这种情况下,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上或者比中心轴线L1接近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位置具有圆弧中心RA1、RB1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圆弧半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周面11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056] 另一方面,第一外侧小径部62(参照图2B)及第二外侧小径部82在比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接近第一外侧小径部62及第二外侧小径部82的位置具有圆弧中心RA2、RB2。由此,能够使第一外侧小径部62及第二外侧小径部82的圆弧半径相比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圆弧半径减小。因此,与第一外侧小径部62及第二外侧小径部82的圆弧半径和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圆弧半径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轴向长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等速万向节100的小型化。
[0057] 如图4B所示,外侧延伸部83是从第二外侧大径部8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图4A左侧)延伸的部位,形成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外侧延伸部83在与内侧延伸部73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外侧延伸部83具备外侧同径部84及外侧扩径部85。
[0058] 外侧同径部84是从第二外侧大径部8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配置于外侧同径部84的滚珠30滚动的外侧同径部84的滚动面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参照图4A)平行,在外侧同径部84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成为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平行的直线状。
[0059] 这种情况下,在形成外侧同径部84的部位处,能够将外侧同径部84的从滚珠30的滚动面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距离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周面11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能够将万向节角的最大值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06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滚动面与外侧同径部84的滚动面的连接部位形成为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内侧伸出的弯曲面状。由此,能够使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与外侧同径部84之间往来的滚珠30顺畅地滚动。
[0061] 外侧扩径部85是从外侧同径部8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外侧扩径部85的滚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而内径变大的弯曲面状。在内侧扩径部75及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是在比在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2的圆弧状。
[0062] 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扩径部85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距离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扩径部85的端部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因此在等速万向节100的制造时,能够容易地避免在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侧组装保持架40之际保持架40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端部发生干涉的情况。
[0063] 除此之外,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外侧扩径部85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大于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外侧同径部84与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连接部位)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
[0064] 因此,在等速万向节100的制造时,能够容易地避免在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侧组装保持架40之际保持架40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端部发生干涉的情况。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等速万向节100的组装作业。
[0065]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延伸部83以如下方式形成: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大于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然而,本发明的外侧延伸部8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外侧延伸部83的形状只要至少满足以下的要件即可。
[0066] 即,以如下方式形成外侧延伸部83:在外侧延伸部83(外侧同径部84及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B32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的端部中的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T、且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外侧的区域。而且,在外侧延伸部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B32的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外侧处。由此,能够增大外侧延伸部83的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径。
[0067]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外侧大径部81是在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之际滚珠30滚动的部位。并且,在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之际滚珠30绕着万向节中心O滚动的角度α的范围内,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形成为在比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靠离开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位置处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
[0068] 相对于此,如图5的虚线所示,在以往的等速万向节中,万向节角取为常用角之际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形成为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上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除此之外,在比中心轨迹b1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处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0形成在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内侧(图5下侧)的区域。
[0069] 这样,在本发明中,与以往相比,能够将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圆弧半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能够增大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外侧延伸部83的半径。其结果是,能够增大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因此能够将万向节角的最大值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070] 另外,能够增大从配置于外侧延伸部83的滚珠30的滚动面至万向节中心O的距离,因此能够降低从滚珠30向外侧延伸部83施加的面压。
[0071] 接下来,参照图6A及图6B,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外侧延伸部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包括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起的距离成为恒定的中心轨迹B31和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而从中心轴线L1起的距离增大的中心轨迹B32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外侧延伸部2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30形成为在比在外侧延伸部2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0072]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200中,外侧万向节构件210除了第二外侧滚珠槽213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万向节构件10同样的结构,内侧万向节构件220除了第二内侧滚珠槽223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万向节构件20同样的结构。
[0073] 如图6A所示,第二内侧滚珠槽223具备第二内侧大径部71、第二内侧小径部72、内侧延伸部273,滚珠30滚动的内侧延伸部273的滚动面形成为向内侧万向节构件220的径向内侧陷入的弯曲面状。在内侧延伸部27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30成为在比在内侧延伸部27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径向外侧(图6A的上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230的圆弧状。
[0074] 如图6B所示,第二外侧滚珠槽213具备第二外侧大径部81、第二外侧小径部82、外侧延伸部283,滚珠30滚动的外侧延伸部283的滚动面形成为向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径向内侧伸出的弯曲面状。在外侧延伸部2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30成为在比在外侧延伸部2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径向外侧(图6B的上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230的圆弧状。
[0075] 此外,在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开口侧(图6B左侧)的外侧延伸部2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底侧(图6B右侧)的外侧延伸部283的端部(外侧延伸部283与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连接部位)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相比,处于从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中心轴线L1(参照图2B)分离的位置(图6B的上侧)。
[0076] 由此,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并能够使配置在内侧延伸部273与外侧延伸部283之间的滚珠30顺畅地滚动。
[0077] 接下来,参照图7A及图7B,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侧延伸部73具备内侧同径部74及内侧扩径部75且外侧延伸部83具备外侧同径部84及外侧扩径部85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内侧延伸部373具备内侧缩径部374、内侧弯曲部375、内侧扩径部376,外侧延伸部383具备外侧缩径部384、外侧弯曲部385、外侧扩径部38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0078]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300中,外侧万向节构件310除了第二外侧滚珠槽313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万向节构件10同样的结构,内侧万向节构件320除了第二内侧滚珠槽323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万向节构件20同样的结构。
[0079] 如图7A所示,第二内侧滚珠槽323具备第二内侧大径部71、第二内侧小径部72、内侧延伸部373,内侧延伸部373具备内侧缩径部374、内侧弯曲部375、内侧扩径部376。
[0080] 内侧缩径部374是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图7A右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内侧缩径部374的滚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而缩径的锥形状。内侧弯曲部375是从内侧缩径部37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内侧弯曲部375的滚动面形成为向内侧万向节构件320的径向内侧陷入的弯曲面状。在内侧弯曲部37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2成为在比在内侧弯曲部37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32的圆弧状。
[0081] 内侧扩径部376是从内侧弯曲部375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内侧扩径部376的滚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而扩径的锥形状。在内侧扩径部37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3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图7A右侧)而与内侧万向节构件320的中心轴线L2(参照图3B)之间的距离变大的直线状。
[0082] 如图7B所示,第二外侧滚珠槽313具备第二外侧大径部81、第二外侧小径部82、外侧延伸部383,外侧延伸部383具备外侧缩径部384、外侧弯曲部385、外侧扩径部386。
[0083] 外侧缩径部384是与第二外侧大径部81连续地形成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外侧缩径部384的滚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图7B左侧)而缩径的锥形状。在外侧缩径部384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1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而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直线状。
[0084] 外侧弯曲部385是从外侧缩径部38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外侧弯曲部385的滚动面形成为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弯曲面状。在外侧弯曲部3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2成为在比在外侧弯曲部3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32的圆弧状。
[0085] 外侧扩径部386是从外侧弯曲部385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滚珠30滚动的外侧扩径部386的滚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而扩径的锥形状。在外侧扩径部38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3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而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参照图2B)之间的距离变大的直线状。
[0086] 另外,在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的外侧延伸部383的端部(外侧扩径部386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图7B右侧)的外侧延伸部383的端部(外侧缩径部384与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连接部位)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相比,处于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分离的位置(图7B的上侧)。由此,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087] 另外,从在外侧扩径部38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3至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而变大。由此,能够将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端部至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的距离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08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内侧扩径部376与外侧扩径部386之间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3成为锥形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内侧扩径部376及外侧扩径部386形成为,在内侧扩径部376与外侧扩径部386之间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3成为在比在外侧扩径部38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的圆弧状。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端部至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并抑制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轴向上的长度尺寸。
[0089]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各实施方式列举的数值是一例,当然也可以适用其他的数值。
[0090]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内周面11上形成各3个的第一外侧滚珠槽12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213、313,在内侧万向节构件20、220、320的外周面21上形成各3个的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及第二内侧滚珠槽23、223、323的情况,但是第一外侧滚珠槽12、第二外侧滚珠槽13、213、313、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及第二内侧滚珠槽
23、223、323也可以形成2个以下或4个以上。
[0091]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外侧扩径部85形成为如下方式的情况:在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成为在比在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2的圆弧状。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外侧扩径部85也可以形成为,在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而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起的距离变大的直线状。由此,能够简化外侧万向节构件10及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形状。
[0092]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侧延伸部73具备内侧同径部74及内侧扩径部75且外侧延伸部83具备外侧同径部84及外侧扩径部85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省略内侧扩径部75及外侧扩径部85。由此,能够简化外侧万向节构件10及内侧万向节构件20的形状。
[0093]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大于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的情况。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只要至少为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的外侧延伸部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的同等或以上即可。
[0094]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100、200、300形成为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具备:在内周面11具有第一外侧滚珠槽12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213、313的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配置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内侧,且在外周面21具有第一内侧滚珠槽22及第二内侧滚珠槽23、223、323的内侧万向节构件20、220、320;配置在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与第一内侧滚珠槽22之间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213、313与第二内侧滚珠槽23、223、323之间的滚珠30;配置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内周面11与内侧万向节构件
20、220、320的外周面21之间且具有能够收容滚珠30的窗部41的保持架40。
[0095] 除此之外,第一内侧滚珠槽22具备以滚珠30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内侧大径部51,第二内侧滚珠槽23具备以滚珠30能够滚动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内侧大径部71、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底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73、273、373。第一外侧滚珠槽12具备在与第一内侧滚珠槽22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的第一外侧大径部61,第二外侧滚珠槽13具备:在与第二内侧滚珠槽23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的第二外侧大径部81;在从第二外侧大径部8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延伸的部位且在与内侧延伸部73之间将滚珠30支承为能够滚动,并形成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端部的一部分的外侧延伸部83、283、383。
[0096] 除此之外,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1是在相对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中心轴线L1处于第一外侧大径部61的相反侧、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1的圆弧状。而且,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是在相对于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中心轴线L1处于第二外侧大径部81的相反侧、且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
[0097] 除此之外,在外侧延伸部83、283、3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B32、B230、B331、B332、B333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的端部中的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T、且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径向外侧的区域。在外侧延伸部83、283、3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B230、B333的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径向外侧处。
[0098] 在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100、200、300中,对于配置在第一外侧滚珠槽12与第一内侧滚珠槽22之间及第二外侧滚珠槽13、213、313与第二内侧滚珠槽23、223、323之间的滚珠30,根据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中心轴线L1与内侧万向节构件20、220、320的中心轴线L2所成的角度即万向节角的变化,而施加使其要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或底侧移动的力。
[0099]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100、200、300,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A1是在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A1的圆弧状,相对于此,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是在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因此,对于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一内侧大径部51上滚动的滚珠30施加使滚珠30要朝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底侧移动的力,对于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及第二内侧大径部71上滚动的滚珠30施加使滚珠30要向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移动的力。由此,向在第一外侧大径部61及第一内侧大径部51上滚动的滚珠30施加的力与向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及第二内侧大径部71上滚动的滚珠30施加的力相互抵消,因此能够抑制与滚珠30的滚动相伴的保持架40的位移。
[0100] 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在保持架40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内周面11及内侧万向节构件20、220、320的外周面21之间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抑制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与内侧万向节构件20、220、320之间进行转矩传递之际产生的机械损失。
[0101] 此外,第二外侧大径部81形成为,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成为在比万向节中心O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底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1的圆弧状。而且,外侧延伸部83、283、383形成为,在外侧延伸部83、283、3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B32、B230、B331、B332、B333在全长上位于包含在第二外侧大径部81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1的端部中的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切线T、且比切线T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径向外侧的区域。除此之外,外侧延伸部形成为,在外侧延伸部83、283、3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B230、B333的开口侧的端部位于比切线靠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径向外侧处。由此,能够增大外侧万向节构件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因此能够将万向节角的最大值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102] 在上述的等速万向节100、200、300中,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的外侧延伸部83、283、3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为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底侧的外侧延伸部83、283、383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的同等或以上。
[0103] 根据该等速万向节100、200、300,在等速万向节100、200、300的制造时,在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内部组装保持架40之际能够容易地避免保持架40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210、310的开口侧端部的干涉。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等速万向节100、200、300的组装作业。
[0104] 在上述的等速万向节100中,内侧延伸部73具备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延伸的内侧同径部74,外侧延伸部83具备从第二外侧大径部8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同径部84,在外侧同径部84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1成为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起的距离恒定的直线状。
[0105] 根据该等速万向节100,在形成外侧同径部84的部位,能够将从外侧同径部84的滚珠30的滚动面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距离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最小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能够将万向节角的最大值设定为较大的尺寸。
[0106] 在上述的等速万向节100中,内侧延伸部73具备从内侧同径部7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底侧延伸的内侧扩径部75,外侧延伸部83具备从外侧同径部8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扩径部85,在外侧扩径部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随着接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而与外侧万向节构件的中心轴线L1之间的距离变大。
[0107] 根据该等速万向节100,能够将从在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扩径部85的端部配置的滚珠30的中心位置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的外侧扩径部85的端部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因此在等速万向节100的制造时,在向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内部组装保持架40之际能够容易地避免保持架40与外侧万向节构件10的开口侧端部的干涉。
[0108] 在上述的等速万向节200中,在外侧延伸部2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230是在比在外侧延伸部283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230的圆弧状。
[0109] 根据该等速万向节200,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210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并使配置在内侧延伸部273与外侧延伸部283之间的滚珠30顺畅地滚动。
[0110] 在上述的等速万向节300中,内侧延伸部373具备:从第二内侧大径部7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延伸的内侧缩径部374;从内侧缩径部37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延伸的内侧弯曲部375;从内侧弯曲部375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底侧延伸的内侧扩径部376。而且,外侧延伸部383具备:从第二外侧大径部81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缩径部384;从外侧缩径部384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弯曲部
385;从外侧弯曲部385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延伸的外侧扩径部386。
[0111] 除此之外,在外侧缩径部384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1是随着接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而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直线状,在外侧弯曲部3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2是在比在外侧弯曲部385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32的圆弧状,在外侧扩径部38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33随着接近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而与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中心轴线L1之间的距离变大。
[0112] 根据该等速万向节300,能够将外侧万向节构件310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径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并使配置在内侧延伸部373与外侧延伸部383之间的滚珠30顺畅地滚动。
[0113] 在上述的等速万向节100、300中,在外侧扩径部85、38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轨迹B32、B333是在比在外侧扩径部85、386上滚动的滚珠30的中心靠外侧万向节构件10、310的径向外侧处具有圆弧中心RB32的圆弧状。
[0114] 根据该等速万向节100、300,能够将从外侧万向节构件10、310的开口侧的外侧扩径部85、386的端部至外侧万向节构件10、310的中心轴线L1的尺寸设定为较大的尺寸,并抑制外侧万向节构件10、310的轴向上的长度尺寸。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球型等速万向节 2020-05-16 148
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2020-05-18 885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2020-05-18 558
双偏移等速万向节 2020-05-19 475
等速万向节 2020-05-11 370
等速万向节 2020-05-11 364
等速万向节 2020-05-14 606
等速万向节 2020-05-11 875
等速万向节 2020-05-15 543
等速万向节 2020-05-15 17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