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图形技术 / 色度 / 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

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

阅读:40发布:2023-02-02

专利汇可以提供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反应釜用管道及 管道系统 ,反应釜用管道包括:管体;过滤装置,设置在管体内,管体在位于过滤装置的面向 流体 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支管,支管与管体连为一体,支管位于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下方,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能够过滤浆料提升出料 质量 ,且使管道长期保持通畅,便于操作者直观地观察管道内的料浆 色度 、浓度、流量等信息,以便于作出相应调控操作。进一步地,反应釜用管道系统中可显著节省制作工艺,能够实现管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夹紧,显著提升了密封效果。,下面是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反应釜用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
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
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管体连为一体,所述支管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下方,所述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透明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层或多层过滤结构。
4.一种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所述第一管体上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下方,所述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对齐所述第一管体的流体出口端;
接头组件,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包括:
管箍组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管箍,所述两个半圆形管箍配置为能扣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圆管形管箍,所述管箍组件内壁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管箍组件内壁的中部,且所述第二环形槽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三环形槽;
紧结构,配置为锁紧或打开所述两个半圆形管箍;
主弹性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所述主弹性密封套配置为同时密封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第一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以密封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
第二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槽内以密封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流体出口端的外壁具有连为一体的定位环,所述管箍组件内壁具有与所述定位环配合的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栓凸轮手柄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透明管段。
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层或多层过滤结构。

说明书全文

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反应釜是一种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反应釜包括罐体、夹套、罐盖、密封套和支座,罐体安装在支座上,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利用反应釜制备的料浆可通过管道输出,反应釜进行反应所需的部分原料可从管道输入。
[0003] 现有技术中,管道容易堵塞,导致输送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使整个系统无法工作。而且,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其它缺陷,例如操作者难以掌握管道内料浆状态。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用管道系统中各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需要事先在管道端部制作法兰,使得制作工艺复杂,且安装效率低。以及,现有技术中法兰之间的密封不牢靠,容易发生泄漏。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反应釜用管道及管道系统,用于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5] 一种反应釜用管道,包括:
[0006] 管体;
[0007] 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
[0008] 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管体连为一体,所述支管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下方,所述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
[0009]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透明管段。
[001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层或多层过滤结构。
[0011] 一种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包括:
[0012]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所述第一管体上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下方,所述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
[0013]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对齐所述第一管体的流体出口端;
[0014] 接头组件,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密封连接。
[001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组件包括:
[0016] 管箍组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管箍,所述两个半圆形管箍配置为能扣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圆管形管箍,所述管箍组件内壁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管箍组件内壁的中部,且所述第二环形槽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三环形槽;
[0017] 紧结构,配置为锁紧或打开所述两个半圆形管箍;
[0018] 主弹性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所述主弹性密封套配置为同时密封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0019] 第一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以密封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
[0020] 第二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槽内以密封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002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流体出口端的外壁具有连为一体的定位环,所述管箍组件内壁具有与所述定位环配合的定位槽。
[002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栓凸轮手柄
[002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透明管段。
[0024]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层或多层过滤结构。
[0025]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用管道,包括:管体;过滤装置,设置在管体内,管体在位于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支管,支管与管体连为一体,支管位于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入口方向的一侧下方,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
[0027] 由此,能够利用过滤装置对料浆进行过滤,无法通过过滤装置的料渣被阻挡在过滤装置下方,支管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使得操作者能够经常打开管盖以清理过滤装置下方的料渣,因而能够过滤浆料提升出料质量,且使管道长期保持通畅。而且,由于管体在位于过滤装置的面向流体出口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便于操作者直观地观察管道内的料浆色度、浓度、流量等信息,以便于作出相应调控操作。
[0028]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改进了管道之间的连接装置,接头组件包括:管箍组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管箍,两个半圆形管箍配置为能扣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圆管形管箍,管箍组件内壁依次间隔设置有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位于管箍组件内壁的中部,且第二环形槽的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锁紧结构,配置为锁紧或打开两个半圆形管箍;主弹性密封套,设置在第二环形槽,主弹性密封套配置为同时密封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端部;第一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第一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一管体的端部;第二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第三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二管体的端部。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需要在管体端部安装法兰可显著节省制作工艺,而且利于两个半圆形管箍能够实现管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夹紧。而且,在主弹性密封套配置为同时密封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端部的基础上,第一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第一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一管体的端部,第二副弹性密封套设置在第三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二管体的端部,即本实用新型中实现了多重密封,显著提升了密封效果。
[003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2] 图1是实施例1中反应釜用管道的示意图;
[0033] 图2是实施例2中反应釜用管道系统的示意图;
[0034] 图3是实施例2中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0035]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0036]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7] 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接头组件;101-管体;102-第一透明管段;103-过滤装置;104-支管;105-管盖;106-流体入口;107-流体出口;108-定位环;109-第二透明管段;301-半圆形管箍;302-主弹性密封套;303-第一副弹性密封套;304-第二副弹性密封套;
30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0041] 应注意到: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实施例1
[004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管道,包括管体101、过滤装置103和支管104。
[0044] 其中,管体101是反应釜用管道的主体结构,其一端为流体入口106,另一端为流体出口107。
[0045] 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103设置在管体101内,管体101在位于过滤装置103的面向流体出口107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102。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过滤装置103,过滤装置103包括一层或多层过滤结构,例如一层或多层过滤网。优选地,过滤装置103 通过卡槽、磁或螺栓等固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管体101内。
[0046] 本实施例中,支管104与管体101连为一体,支管104位于过滤装置103的面向流体入口106方向的一侧下方,支管104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105。优选地,支管104相对于管体101倾斜,即二者形成Y字形结构。优选地,支管104的上部管口与过滤装置 103之间的距离小于30CM。
[0047] 优选地,管体101在位于过滤装置103的面向流体入口106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透明管段109。由此,管体101在过滤装置103的两侧都有透明管段,不但方便操作者直观地观察管道内的料浆色度、浓度、流量等信息,以便于作出相应调控操作,而且方便观察对比过滤前后料浆的变化。
[0048] 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9] 能够利用过滤装置103对料浆进行过滤,无法通过过滤装置103的料渣被阻挡在过滤装置103下方,支管104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105,使得操作者能够经常打开管盖105 以清理过滤装置103下方的料渣,因而能够过滤浆料提升出料质量,且使管道长期保持通畅。而且,由于管体101具有透明管段,便于操作者直观地观察管道内的料浆色度、浓度、流量等信息,以便于作出相应调控操作。
[0050] 实施例2
[005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管道系统,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 2和接头组件3。
[0052] 其中,第一管体1内设置有过滤装置103,管体在位于过滤装置103的面向流体出口107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透明管段102,第一管体1上连接有支管104,支管104位于过滤装置
103的面向流体入口106方向的一侧下方,支管104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 105。
[0053] 具体地,第一管体1一端为流体入口106,另一端为流体出口107。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过滤装置103,过滤装置103包括一层或多层过滤结构,例如一层或多层过滤网。优选地,过滤装置103通过卡槽、磁铁或螺栓305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管体1内。
[0054] 由此,能够利用过滤装置103对料浆进行过滤,无法通过过滤装置103的料渣被阻挡在过滤装置103下方,支管104具有能够打开的管盖105,使得操作者能够经常打开管盖105以清理过滤装置103下方的料渣,使管道长期保持通畅。而且,由于第一管体 1具有透明管段,便于操作者直观地观察管道内的料浆色度、浓度、流量等信息,以便于作出相应调控操作。
[0055]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2对齐第一管体1的流体出口107端。由此,在接头组件3 的连接下,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密封连接,以接收第一管体1输送的料浆。
[0056] 本实施例中,接头组件3配置为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密封连接。
[0057] 图3、图4示出了一种优选的接头组件3,包括管箍组件、锁紧结构、主弹性密封套302、第一副弹性密封套303和第二副弹性密封套304。
[0058] 其中,管箍组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管箍301,两个半圆形管箍301配置为能扣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圆管形管箍。具体地,两个半圆形管箍301的内径、外径分别对应相同,当二者对齐并扣合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管形管箍。两个半圆形管箍301的结合面边缘分别设置有连接缘,连接缘上开设有通孔或凹槽。
[0059] 如图3所示,管箍组件内壁依次间隔设置有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位于管箍组件内壁的中部,且第二环形槽的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主弹性密封套302设置在第二环形槽,第一副弹性密封套303设置在第一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一管体1的端部,第二副弹性密封套304设置在第三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二管体2的端部。
[0060] 本实施例中,主弹性密封套302配置为同时密封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端部。具体地,当管箍组件锁紧时,主弹性密封套302的一侧压住并密封第一管体1的端部,主弹性密封套302的另一侧压住并密封第二管体2的端部。
[0061] 本实施例中,锁紧结构配置为锁紧或打开两个半圆形管箍301。锁紧结构包括螺栓 305或凸轮手柄(图中未示出)。以螺栓305为例,螺栓305穿设在连接缘上的通孔内,当拧紧螺栓305时,两个半圆形管箍301之间的间距逐步缩小以锁紧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以及主弹性密封套302等密封结构。
[006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不再需要在管体端部安装法兰可显著节省制作工艺,而且利于两个半圆形管箍301能够实现管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夹紧。而且,在主弹性密封套302配置为同时密封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端部的基础上,第一副弹性密封套 303设置在第一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一管体1的端部,第二副弹性密封套304设置在第三环形槽内以密封第二管体2的端部,即本实用新型中实现了多重密封,显著提升了密封效果。
[0063] 优选地,第一管体1的流体出口107端的外壁具有连为一体的定位环108,管箍组件内壁具有与定位环108配合的定位槽。由于设置有定位环108,便于在连接第一管体 1、第二管体2时快速定位安装管箍组件,显著提升了管体连接效率。
[0064] 优选地,第一管体1在位于过滤装置103的面向流体入口106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透明管段109。由此,第一管体1在过滤装置103的两侧都有透明管段,不但方便操作者直观地观察管道内的料浆色度、浓度、流量等信息,以便于作出相应调控操作,而且方便观察对比过滤前后料浆的变化。
[0065]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006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0067]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0068]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酱油色度标样 2020-05-12 123
色度处理系统 2020-05-12 598
低色度光漂白剂 2020-05-12 805
色度解块滤波器 2020-05-12 353
牙齿色度映射 2020-05-11 223
色度计 2020-05-11 141
视频编码中的色度量化 2020-05-13 147
一种色度自动采集装置 2020-05-13 230
色度计的校准 2020-05-12 866
色度观测仪 2020-05-12 78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