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处理和涂层 / 热喷涂 / 等离子喷涂 / 有机银络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形成薄层的方法

有机络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形成薄层的方法

阅读:390发布:2022-11-14

专利汇可以提供有机络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形成薄层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有机 银 络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形成薄层的方法。所述银络合物是新颖的有机银络合物,并且通过使银化合物与 氨 基 甲酸 铵化合物或 碳 酸铵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制备。,下面是有机络合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形成薄层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络合物,所述银络合物是通过使至少一种由下式2表示的 银化合物与至少一种由下式3、4或5表示的甲酸铵化合物或酸铵 化合物发生反应而获得的络合物:
AgnX                             (2)
其中,n为1~4的整数,X是选自由、硫、卤素、氰基、氰酸根、 碳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硫氰酸根、氯酸根、高 氯酸根、四氟酸根、乙酰丙根和羧酸根所组成的组的取代基;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氢、C1-C30的 脂肪族或脂环族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芳基所组成 的组的取代基,其中,R1和R2、以及R4和R5能够独立地形成包含或不 包含杂原子的亚烷基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所述银络合物由下式1表示:
Ag[A]m                          (1)
其中,A是由式3、4或5表示的化合物,0.7≤m≤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所述由式2表示的银化合 物是选自氧化银、硫氰酸银、氰化银、氰酸银、碳酸银、硝酸银、亚硝 酸银、硫酸银、磷酸银、高氯酸银、四氟硼酸银、乙酰丙酮银、乙酸银、 乳酸银、草酸银及其衍生物的至少一种银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R1和R2为 C1-C14的脂肪族烷基,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C14的 脂肪族烷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R1、R2、R3、R4、R5和 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 基、己基、乙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 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烯丙基、 羟基、甲氧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氰基乙基、乙氧基、丁氧基、 己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六亚甲基亚胺、 吗啉、哌啶、哌嗪、乙二胺、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三乙二胺、吡咯、 咪唑、吡啶、羧甲基、三甲氧基甲烷基丙基、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 苯基、甲氧基苯基、氰基苯基、苯氧基、甲苯基、苄基、聚烯丙胺、聚 乙烯胺及其衍生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所述氨基甲酸铵化合物选 自氨基甲酸铵、乙基氨基甲酸乙铵、异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铵、正丁基氨 基甲酸正丁铵、异丁基氨基甲酸异丁铵、叔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铵、2-乙基 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十八烷基氨基甲酸十八烷基铵、2-甲氧基乙 基氨基甲酸2-甲氧基乙铵、2-氰基乙基氨基甲酸2-氰基乙铵、二丁基氨 基甲酸二丁铵、双十八烷基氨基甲酸双十八烷基铵、甲基癸基氨基甲酸甲 基癸铵、六亚甲基亚胺氨基甲酸六亚甲基亚铵、吗啉氨基甲酸吗啉鎓、乙 基己基氨基甲酸吡啶鎓、异丙基双氨基甲酸三乙二铵、苄基氨基甲酸苄基 铵、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氨基甲酸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铵及其衍生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所述碳酸铵化合物选自碳 酸铵、碳酸氢铵、乙基碳酸乙铵、异丙基碳酸异丙铵、碳酸氢异丙铵、 正丁基碳酸正丁铵、异丁基碳酸异丁铵、叔丁基碳酸叔丁铵、碳酸氢叔 丁铵、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碳酸氢2-乙基己铵、2-甲氧基乙基碳 酸2-甲氧基乙铵、碳酸氢2-甲氧基乙铵、2-氰基乙基碳酸2-氰基乙铵、 碳酸氢2-氰基乙铵、十八烷基碳酸十八烷基铵、二丁基碳酸二丁铵、双 十八烷基碳酸双十八烷基铵、碳酸氢双十八烷基铵、甲基癸基碳酸甲基 癸铵、六亚甲基亚胺碳酸六亚甲基亚铵、吗啉碳酸吗啉鎓、苄基碳酸苄 基铵、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碳酸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铵、碳酸氢吡啶 鎓、异丙基碳酸三乙二铵、碳酸氢三乙二铵及其衍生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所述由式2表示的银化合 物是氧化银、碳酸银或其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络合物,其中,所述氨基甲酸铵化合物是 包含伯胺的烷基氨基甲酸烷基铵。
10.一种形成金属膜或金属氧化物膜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权 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银络合物并进行氧化、还原、热处理、化学气 相沉积、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溅射、电、平版印刷术、红外、电子束 或激光处理而形成薄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膜是通过在基材上进 行涂布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选自玻璃、硅、聚 酯、聚酰亚胺和纸。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处理通过利用空气、 氮气、氩气、氢气或所述气体的混合气体来进行。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通过旋 涂、辊涂、喷涂浸涂或流涂进行。
15.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利用选自 喷墨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柔性版印刷的印刷方法进行。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通过使用所述银络 合物的溶液进行,所述银络合物的溶液通过将所述银络合物溶解在选自 下列溶剂的溶剂中制备:醇、二醇、乙酸酯、醚、酮、脂肪、芳香烃 和卤代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是选自下述溶剂的 至少一种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甘油、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卡必醇乙酸酯、乙醚、四氢呋喃、二噁烷、甲基乙基酮、丙 酮、己烷、庚烷、苯、甲苯、氯仿、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18.一种银络合物溶液,所述溶液通过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 的银络合物溶解在选自下列溶剂的溶剂中而制备:醇、二醇、乙酸酯、 醚、酮、脂肪烃、芳香烃和卤代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银络合物溶液,其中,所述溶剂是选自下 列溶剂的至少一种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甘油、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卡必醇乙酸酯、乙醚、四氢呋喃、二噁烷、甲基 乙基酮、丙酮、己烷、庚烷、苯、甲苯、氯仿、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20.一种银络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银络合物是通过使至少一种由 下式2表示的银化合物与至少一种由下式3、4或5表示的氨基甲酸铵化 合物或碳酸铵化合物在溶剂的存在下在室温发生反应而获得的络合物:
AgnX                            (2)
其中,n为1~4的整数,X是选自由氧、硫、卤素、氰基、氰酸根、 碳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硫氰酸根、氯酸根、高 氯酸根、四氟硼酸根、乙酰丙酮根和羧酸根所组成的组的取代基;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为相同或不同,并且是选自由 氢、C1-C30的脂肪族或脂环族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 芳基、杂环化合物、聚合物及其衍生物所组成的组的取代基。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银络合物由下式1表示:
Ag[A]m                           (1)
其中,A是由式3、4或5表示的化合物,0.7≤m≤2.5。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是选自下列溶剂的 至少一种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甘油、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卡必醇乙酸酯、乙醚、四氢呋喃、二噁烷、甲基乙基酮、丙 酮、己烷、庚烷、苯、甲苯、氯仿、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有机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银络 合物通过使银化合物与甲酸铵化合物或酸铵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制 备。

背景技术

跟据乌尔曼化学工业百科全书(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 Chem.)第A24卷,107页(1993年),银是具有抗化能的贵金属,并 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催化活性和抗菌活性。因此,银和银化 合物广泛用于合金覆、药物、摄影、电学和电子装置、纤维、清洁 剂、家用电器等等。
银化合物可以用作有机化合物及聚合物合成时的催化剂。特别是由 于近来调整了铅在电学及电子电路中的用途,因此银在低电阻金属线路、 印刷电路板(PCB)、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用于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 天线、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柔性显示器和作为金属图案或电极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中 的应用正在不断增长。
银主要以包含银粉、粘合剂溶剂的糊状物的形式使用。或者,诸 如硝酸银等银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在性溶液或有机溶剂中反应以获 得包含纳米颗粒的多种银化合物或有机银化合物。这些有机银化合物通 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溅射、电镀光刻、电子束 技术、激光技术等用于形成金属图形。
对于有机银络合物来说最常用的配位物是羧酸(Prog.Inorg.Chem., 10,第233页(1968年))。然而,因为含有银的金属羧酸盐络合物通常对 光敏感、难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J.Chem.Soc.,(A).,第514页(1971年), 美国专利5,534,312(1996年7月9日))并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因此尽管 其易于制备但它们的应用仍受到限制。为解决此问题,已经在下列文献 中提出了若干方法:J.Inorg.Nucl.Chem.,第40期,第1599页(1978年)、 Ang.Chem.,Int.Ed.Engl.,第31期,第770页(1992年)、Eur.J.Solid State Inorg.Chem.,第32期,第25页(1995年)、J.Chem.Cryst.,第26期, 第99页(1996年)、Chem.Vapor Deposition,第7期,第111页(2001年)、 Chem.Mater.,第16期,第2021页(2004年)、美国专利5,705,661(1998 年1月6日)和韩国专利2003-0085357(2003年11月5日)。上述方法均 是使用具有长烷基链的羧酸化合物或包含胺化合物或膦化合物的方法。 然而,迄今为止已知的银衍生物有限并且具有的稳定性或溶解性不足。 此外,对于形成图案而言所述银衍生物的分解温度较高且分解缓慢。
1948年公开的英国专利609,807中披露了如下的方法:使碳酸铵或 氨基甲酸铵与过渡金属盐发生反应从而在生成二氧化碳时获得由氨配位 的过渡金属盐。该专利提到由氨配位的银络合物可通过上述方法制备。 然而,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当将碳酸铵或氨基甲酸铵添加至诸如氧化银 等银化合物中时,可以获得稳定的银络合物而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本发 明人还证实了银络合物可离析为固体并易于制成薄膜。
本发明的银络合物的特征在于,由于它们可以在各种反应条件下制 备、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易于制成薄膜,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 金属图案,并在低温下分解,从而易于制成薄膜或粉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机银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有机银络合物通过使银化合物与氨基甲酸铵化合物或碳酸铵化合物 发生反应而制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机银络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所述有机银络合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并易于制成薄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机银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由于所述有机银络合物可在低温下分解因此其能够形成高浓度的金属 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银络合物的1H核磁共振(NMR)谱。
图2是实施例1的银络合物的13C核磁共振谱。
图3是实施例1的银络合物的红外(IR)光谱
图4是实施例1的银络合物的热重分析(TGA)热谱图。
图5是实施例1的银络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谱图。
图6是实施例23的银络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
图7是实施例23的银络合物的13C核磁共振谱。
图8是实施例23的银络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9是实施例23的银络合物的热重分析热谱图。
图10是实施例23的银络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谱图。
图11是实施例24的银络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
图12是实施例24的银络合物的13C核磁共振谱。
图13是实施例24的银络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14是实施例24的银络合物的热重分析热谱图。
图15是实施例24的银络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新颖的有机银络合物,该有 机银络合物是通过使由下式2表示的银化合物与由下式3、4或5表示的 氨基甲酸铵化合物或碳酸铵化合物发生反应而获得的络合物:


其中,在式2中,n是1~4的整数,X是氧、硫、卤素、氰基、氰 酸根、碳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硫氰酸根、氯酸 根、高氯酸根、四氟酸根、乙酰丙根或羧酸根(例如,所述银化合物 可以为氧化银、硫氰酸酸、硫化银、氯化银、氰化银、氰酸银、碳酸银、 硝酸银、亚硝酸银、硫酸银、磷酸银、高氯酸银、四氟硼酸银、乙酰丙 酮银、乙酸银、乳酸银、草酸银或其衍生物。考虑到反应性或后处理, 优选为氧化银或碳酸银,但并不限于此),以及
在式3~式5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氢、C1-C30 的脂肪族或脂环族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芳基,其 中,R1和R2、以及R4和R5能够独立地形成包含或不包含杂原子的亚烷 基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尽管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但优选的是R1和 R4各自为C1-C14的脂肪族烷基,并且R3、R4、R5和R6各自为氢或C1-C14 的脂肪族烷基)。
具体地说,在式3~式5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 为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己基、乙基 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八 烷基、二十二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烯丙基、羟基、甲氧基、 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氰基乙基、乙氧基、丁氧基、己氧基、甲氧 基乙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六亚甲基亚胺、吗啉、哌啶、 哌嗪、乙二胺、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三乙二胺、吡咯、咪唑、吡啶、 羧甲基、三甲氧基甲烷基丙基、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苯基、甲氧 基苯基、氰基苯基、苯氧基、甲苯基、苄基、及其衍生物、诸如聚烯丙 胺和聚乙烯亚胺等聚合物或其衍生物,但并不特别限于上述实例。
以式3表示的氨基甲酸铵化合物例如可以为氨基甲酸铵、乙基氨基 甲酸乙铵、异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铵、正丁基氨基甲酸正丁铵、异丁基氨 基甲酸异丁铵、叔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铵、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 铵、十八烷基氨基甲酸十八烷基铵、2-甲氧基乙基氨基甲酸2-甲氧基乙 铵、2-氰基乙基氨基甲酸2-氰基乙铵、二丁基氨基甲酸二丁铵、双十八 烷基氨基甲酸双十八烷基铵、甲基癸基氨基甲酸甲基癸铵、六亚甲基亚 胺氨基甲酸六亚甲基亚铵、吗啉氨基甲酸吗啉鎓、乙基己基氨基甲酸吡 啶鎓、异丙基双氨基甲酸三乙二铵、苄基氨基甲酸苄基铵、三乙氧基甲 硅烷基丙基氨基甲酸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铵等。
对于本发明的氨基甲酸铵化合物,考虑到反应性和稳定性,取代有 伯胺的化合物比取代有仲胺或叔胺的化合物更为优选。
以式4或式5表示的碳酸铵化合物例如可以为碳酸铵、碳酸氢铵、 乙基碳酸乙铵、异丙基碳酸异丙铵、碳酸氢异丙铵、正丁基碳酸正丁铵、 异丁基碳酸异丁铵、叔丁基碳酸叔丁铵、碳酸氢叔丁铵、2-乙基己基碳酸 2-乙基己铵、碳酸氢2-乙基己铵、2-甲氧基乙基碳酸2-甲氧基乙铵、碳酸 氢2-甲氧基乙铵、2-氰基乙基碳酸2-氰基乙铵、碳酸氢2-氰基乙铵、十 八烷基碳酸十八烷基铵、二丁基碳酸二丁铵、双十八烷基碳酸双十八烷 基铵、碳酸氢双十八烷基铵、甲基癸基碳酸甲基癸铵、六亚甲基亚胺碳 酸六亚甲基亚铵、吗啉碳酸吗啉鎓、苄基碳酸苄基铵、三乙氧基甲硅烷 基丙基碳酸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铵、碳酸氢吡啶鎓、异丙基碳酸三乙二 铵、碳酸氢三乙二铵或其衍生物。
对氨基甲酸铵化合物、碳酸铵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J.Am.Chem.Soc.,第70期,第3865页(1948年)、J.Am.Chem.Soc., 第73期,第1829页(1951年)、J.Prakt.Chem.,第9期,第217页(1959 年)、J.Am.Chem.Soc.,第123期,第10393页(2001年)、Langmuir,第 18期,第7124页(2002年)和美国专利4,542,214(1985年9月17日)披露 了所述化合物可由伯胺、仲胺、叔胺或其混合物与二氧化碳制备。根据 所披露的内容,如果相对于每1摩尔的胺使用0.5摩尔的二氧化碳则可获 得碳酸铵化合物,如果相对于每1摩尔的胺使用大于1摩尔的二氧化碳 则可获得碳酸氢铵化合物。制备可以在存在溶剂或不存在溶剂的条件下 在常压或加压下进行。当使用溶剂时,可以使用诸如甲醇、乙醇、异丙 醇和丁醇等醇;诸如乙二醇等二醇和甘油;诸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 卡必醇乙酸酯等乙酸酯;诸如乙醚、四氢呋喃和二噁烷等醚;诸如甲基 乙基酮和丙酮等酮;诸如己烷和庚烷等类溶剂;诸如苯和甲苯等芳香 族溶剂;诸如氯仿、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卤素取代的溶剂。二氧化碳 可以以气相鼓泡或可以使用固态。反应可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任 何其它公知方法皆可用于制备氨基甲酸铵衍生物和碳酸铵衍生物,只要 目标化合物结构相同即可。即,对制备用溶剂、反应温度、浓度、催化 剂等不作具体限定。而且,制备产率与制备方法无关。
如此制备的氨基甲酸铵化合物或碳酸铵化合物与银化合物发生反应 以得到有机银络合物。例如,至少一种以式2表示的银化合物与至少一 种以式3~式5表示的氨基甲酸铵衍生物或碳酸铵衍生物在存在溶剂或不 存在溶剂的条件下在常压或加压的氮气气氛中进行反应。当使用溶剂时, 可以使用诸如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丁醇等醇;诸如乙二醇等二醇和甘 油;诸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卡必醇乙酸酯等乙酸酯;诸如乙醚、四 氢呋喃和二噁烷等醚;诸如甲基乙基酮和丙酮等酮;诸如己烷和庚烷等 烃类溶剂;诸如苯和甲苯等芳香族溶剂;诸如氯仿、二氯甲烷和四氯化 碳等卤素取代的溶剂等。然而,不必对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有机银络合物 的溶剂做具体限定。即,可以使用任何其它溶剂,只要目标化合物的结 构相同即可。
本发明的银络合物具有以下式1表示的结构:
Ag[A]m    (1)
A是以式3、4或5表示的化合物,0.7≤m≤2.5。
本发明的银络合物可离析为白色固体。当受热分解时,所得到的化 合物包含不处于氧化态的、具有传导性的非共价银。银络合物的红外光 谱(图3、图8和图13)显示出C=O吸收带并证实未生成二氧化碳。1H核 磁共振谱(图1、图6和图11)与13C核磁共振谱(图2、图7和图12)也确 认了氨基甲酸铵化合物或碳酸铵化合物的官能团。
本发明的银络合物显示出如热重分析热谱图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谱 图(图4、图5、图9、图10、图14和图15)所示的特定熔点以及分解模 式。当熔融的银络合物冷却时,可以获得稳定的固态银络合物。
本发明的有机银络合物在包括用于制备有机银络合物的溶剂的各种 溶剂中具有高度的溶解性,所述溶剂例如有诸如甲醇等醇、诸如乙酸乙 酯等酯、诸如四氢呋喃等醚,等等。因此,银络合物易于用于涂布或印 刷并且可以以溶液的形式稳定地贮存3个月。
有机银络合物溶液通过直接印刷或涂布在诸如玻璃、硅晶片、例如 聚酯和聚酰亚胺等聚合物膜、纸等的基材上可制成薄膜。薄膜的形成可 通过旋涂、辊涂、喷涂浸涂或流涂等进行。并且,印刷可通过喷墨印 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柔性版印刷(flexo printing)等方 式进行。
可以对制得的薄膜进行氧化、还原或热处理,或者有机银络合物可 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溅射、电镀、平版印刷 术、IR、电子束或激光进行处理以得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图案。热处理 通常在惰性气氛中进行,但也可以在空气中或使用氢气与空气或其他惰 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进行。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然而,下列的实 施例仅是为了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或由这些实施例 所限制。
实施例
实施例1: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 ml史兰克烧瓶(Schlenk flask)中,将3.25g (10.75mmol)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 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 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 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以除去未 反应的氧化银。然后,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以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在 乙酸乙酯中再结晶,干燥并称重以获得4.22g银络合物(产率为99.4%)。 所述银络合物的熔点为57℃~58℃(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为57.26℃),银 的含量为22.0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1.11-1.19(m,-CH3),1.51-1.69(m,-CH2, -CH),2.91-2.92,3.23-3.25(d,-NCH2),5.13(s,-NH2);13C核磁共振 (CD3OD,ppm),166.09、47.60、44.24、31.76、30.12、24.77、24.30、 14.64、11.15
实施例2:氧化银与正丙基氨基甲酸正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1.74 g(10.75mmol)正丙基 氨基甲酸正丙铵(粘性液体,熔点为74℃~76℃)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 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搅拌的条件下在室温反应2小时。如实施 例1中一样获得无色、透明的络合物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 过滤器进行过滤以进行去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以得到白色固体。将 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42g银络合物(产率为88.3%)。所述银络合 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发生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8.4重 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0.98-1.02(t,-CH3),1.59-1.65(m,-CH2), 2.76-2.80(t,-NCH2);13C核磁共振(CD3OD,ppm),47.03、27.84、11.53
实施例3:氧化银与异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1.60 g(10.75mmol)异丙基 氨基甲酸异丙铵(白色固体,熔点为78℃~80℃)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 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 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 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48g银络合物(产率为 95.5%)。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 的含量为37.2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1.13-1.22(d,-CH3),3.22-3.31(m,CH); 13C核磁共振(CD3OD,ppm),45.78、26.06
实施例4:氧化银与正丁基氨基甲酸正丁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04g(10.75mmol)正丁基 氨基甲酸正丁铵(白色固体,熔点为82℃~84℃)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 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 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 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79g银络合物(产率为 92.0%)。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 的含量为33.2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0.92-0.97(t,-CH3),1.37-1.46(m,-CH2), 1.52-1.59(m,-CH2),2.75-2.79(t,-NCH2);13C核磁共振(CD3OD,ppm), 161.46、44.76、36.94、21.05、14.38
实施例5:氧化银与异丁基氨基甲酸异丁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04g(10.75mmol)异丁基 氨基甲酸异丁铵(白色固体,熔点为80℃~82℃)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 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 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 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87g银络合物(产率为 94.4%)。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 的含量为32.4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0.96-0.98(d,-CH3),1.67-1.74(m,-CH), 2.59-2.88(dd,-CH2);13C核磁共振(CD3OD,ppm),161.48、52.69、33.16、 30.45、20.42
实施例6:氧化银与叔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04g(10.75mmol)叔丁基 氨基甲酸叔丁铵(白色固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 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 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 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 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94g的银络合物(产率为97.0%)。所述银络 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1.4重 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1.27(s,-CH3);13C核磁共振(CD3OD, ppm),161.52、50.94、32.28
实施例7:碳酸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27g(10.80mmol)2-乙基 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 (3.60mmol)碳酸银。反应液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反应进行变得透明。 反应5小时后,获得黄色、透明溶液,经确认生成了络合物。所得溶液 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同 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4.18g银络合物(产率为97.89%)。所 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 18.66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1.11-1.19(m,-CH3),1.51-1.69(m,-CH2, -CH-),2.91-2.92,3.23-3.25(d,-NCH2),5.13(t,-NHx);13C核磁共振 (CD3OD,ppm),166.09、47.60、44.24、31.76、30.12、24.77、24.30、14.64、 11.15
实施例8:氧化银与2-甲氧基乙基氨基甲酸2-甲氧基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17g(11.18mmol)2-甲氧 基乙基氨基甲酸2-甲氧基乙铵(白色固体,熔点为41℃~42℃)溶解在 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 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 得到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 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褐色粘性液体。将所述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2.58g银络合物(产率为81.4%)。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 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5.9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2.93-2.96(t,-NCH2),3.39(s,-UCH3), 3.48-3.50(t,OCH2);13C核磁共振(CD3OD,ppm),161.48、74.11、59.35、 44.34
实施例9:氧化银与2-羟乙基氨基甲酸2-羟乙基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1.78g(12.90mmol)2-羟乙 基氨基甲酸2-羟乙基铵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 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 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 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褐色粘性液体。 将所述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50g银络合物(产率为90.1%)。所述银络 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7.1重 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2.82-2.85(t,-NCH2),3.61-3.64(t,OCH2); 13C核磁共振(CD3OD,ppm),166.16、63.70、46.12
实施例10:氧化银与2-氰基乙基氨基甲酸2-氰基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40g(12.90mmol)2-氰基 乙基氨基甲酸2-氰基乙铵(白色固体,熔点为70℃~72℃)溶解在10ml 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 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 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 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由此得到3.06g银 络合物(产率为90.0%)。约60%的银络合物在低于150℃时分解由此留下 金属银和未反应的有机物质。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250℃时分解 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8.7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1:氧化银与吗啉氨基甲酸吗啉鎓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81g(12.90mmol)吗啉氨 基甲酸吗啉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 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 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 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灰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 并称重以得到3.29g银络合物(产率为86.4%)。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 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8.3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2:氧化银与六亚甲基亚胺氨基甲酸六亚甲基亚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13g(12.90mmol)六亚甲 基亚胺氨基甲酸六亚甲基亚铵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 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 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 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棕色液 体。将该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29g银络合物(产率为86.8%)。所述银 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5.9重 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3:氧化银与氨基甲酸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2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6.71g(86mmol)氨基甲酸 铵和15g异丙胺(0.25mol)溶解在50ml甲醇中。加入10.0g(43.1mmol) 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 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3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 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 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6.90g银络合物(产率为84.9%)。所述 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 42.0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4:碳酸银与氨基甲酸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2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36g(43mmol)氨基甲酸 铵和15g异丙胺(0.25mol)溶解在50ml甲醇中。加入11.88g(43.1mmol) 碳酸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 成而变得透明。反应6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 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所 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5.60g银络合物(产率为84.5%)。所述银络合 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45.8重量% (热重分析)。
实施例15: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25g(10.75mmol)2-乙基 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四氢呋喃(THF)中。加 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 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黄色、透明溶液。 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 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58g银络合物(产率为 88.23%)。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 银的含量为25.97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6: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25g(10.75mmol)2-乙基 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乙酸乙酯中。加入 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 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 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53g银络合物(产率为 83.17%)。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 银的含量为26.34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7: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将3.90g(12.90mmol)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装 入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在 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 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 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保持真空条件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所述固体干燥并 称重以得到3.58g银络合物(产率为88.23%)。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 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5.97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8:氧化银与氨基乙基氨基甲酸氨基乙基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1.763g(10.75mmol)氨基乙基 氨基甲酸氨基乙基铵(白色固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 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 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 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黑色粘性液体。 将该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21g银络合物(产率为79.99%)。所述银络 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42.12重 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19: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及氨基乙基氨 基甲酸氨基乙基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比率为6∶1(摩尔比)的2-乙 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基铵和氨基乙基氨基甲酸氨基乙基铵的混合物 3.07g(10.80mmol)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并 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 透明。反应2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 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橙色粘性液体。将该液 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85g银络合物(产率为94.59%)。所述银络合物的 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4.20重量%(热 重分析)。
实施例20:硫酸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42g(8.00mmol)2-乙基 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 (3.2mmol)硫酸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白色浆料,但随着 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所得溶液用 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 将所得固体在乙酸乙酯中再结晶、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15g银络合物(产 率为92.3%)。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 银。银的含量为21.35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1:硝酸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23g(7.37mmol)2-乙基 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 (5.9mmol)硝酸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白色浆料,但随着 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所得溶液用 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 将该固体在乙酸乙酯中再结晶、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76g银络合物(产率 为85.6%)。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 银的含量为22.73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2:氰化银与2-乙基己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83g(9.37mmol)2-乙基己 基氨基甲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二甲亚砜(DMSO)中。加 入1g(7.5mmol)氰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白色浆料, 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所得 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 色固体。将该固体在乙酸乙酯中再结晶、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15g银络 合物(产率为82.42%)。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 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5.43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3: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72g(11.61mmol)2-乙基己 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 氧化银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 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 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以除去未反应的氧化银颗粒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 以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4.02g银络合物(产率为 85.2%)。所述银络合物的熔点为55℃~57℃(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为 57.34℃),银的含量为21.43重量%(热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0.87-0.99(m,-CH3),1.31-1.47(m, -CH2,-CH-),2.69-2.70,3.01-3.02(d,-NCH2),4.90(s,-NH2);13C核磁 共振(CD3OD,ppm),165.00、47.70、44.25、31.73、30.90、24.73、24.29、 14.68、11.16。
实施例24:氧化银与碳酸氢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4.86g(25.37mmol)碳酸氢 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 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 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 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以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 并称重以得到4.33g银络合物(产率为73.9%)。所述银络合物的熔点为 56℃~57℃(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为57.66℃),银的含量为21.48重量%(热 重分析)。
1H核磁共振(CD3OD,ppm),0.93-1.08(m,-CH3),1.31-1.64(m,-CH2, -CH-),2.93-2.94,3.25-3.26(d,-NCH2),5.13(s,-NH2);13C核磁共振(CD3OD, ppm),165.56、47.73、44.23、31.713、30.08、24.72、24.28、14.69、11.17
实施例25:氧化银与异丙基碳酸异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01g(11.18mmol)异丙基 碳酸异丙铵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反应液 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无色、 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 溶剂以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41g银络合物(产率 为80.2%)。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银的含量为 38.6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6:碳酸银与异丙基碳酸异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07g(11.52mmol)异丙基 碳酸异丙铵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3.60mmol)碳酸银。反应液 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6小时后,获得无色、 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 溶剂以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2.42g银络合物(产率 为78.8%)。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银的含量为 32.23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7:碳酸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46g(14.4mmol)2-乙基己 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3.60mmol) 碳酸银。反应液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6小 时后,获得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以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4.15g银络合物(产率为93.04%)。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 分解,银的含量为18.79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8:氧化银与碳酸氢异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97g(24.51mmol)碳酸氢 异丙铵(熔点为53℃~54℃)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 氧化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 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2.41g银络合物(产率为60.7%)。所述银络合物的熔点为68℃~70℃(差示 扫描量热法测定为70.49℃)。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 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8.5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29:氧化银与碳酸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2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8.26g(86mmol)碳酸铵和 15g(0.25mol)的异丙基胺溶解在50ml甲醇中并加入10.0g(43.1mmol)氧 化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 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 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由此得到 28.38g银络合物(产率为85.5%)。银络合物的熔点(DSC)为63.38℃。所 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 46.3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0:碳酸银与碳酸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2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4.13g(43mmol)碳酸铵和 15g(0.25mol)异丙基胺溶解在50ml甲醇中并加入11.88g(43.1mmol)碳 酸银。反应液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6小时 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 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26.71g银络合物(产率为85.9%)。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 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47.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1:氧化银与碳酸氢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2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6.8g(86mmol)碳酸氢铵 和15g(0.25mol)异丙基胺溶解在50ml甲醇中并加入10.0g(43.1mmol) 氧化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3小 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26.55g银络合物(产率为83.5%)。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 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46.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2:碳酸银与碳酸氢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2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4g(43mmol)碳酸氢铵 和15g(0.25mol)异丙基胺溶解在50ml甲醇中并加入11.88g(43.1mmol) 碳酸银。反应液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6小 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26.20g银络合物(产率为86.2%)。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 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48.2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3:氧化银与碳酸氢2-甲氧基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24g(23.65mmol)碳酸氢 2-甲氧基乙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 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 获得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 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黄色、粘性液体。将该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3.01g银络合物(产率为70.75%)。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 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1.0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4:碳酸银与碳酸氢2-甲氧基乙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78g(27.54mmol)碳酸氢 2-甲氧基乙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3.60mmol)碳酸 银。反应液起初为黄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 获得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 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黄色、粘性液体。将该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3.28g银络合物(产率为68.61%)。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 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3.7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5:氧化银与碳酸氢辛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07g(24.73mmol)碳酸氢 辛铵(白色固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反应 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无 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 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81g银络合 物(产率为93.61%)。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 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4.40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6:氧化银与碳酸氢异丁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20g(23.65mmol)碳酸氢 异丁铵(白色固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反 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无 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 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21g银络合 物(产率为76.42%)。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 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8.97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7:氧化银与碳酸氢正丁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20g(23.65mmol)粘性的 碳酸氢正丁铵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反应 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6小时后,获得无 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 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49g银络合 物(产率为83.09%)。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 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6.72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8:氧化银与碳酸氢吗啉鎓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53g(23.65mmol)碳酸氢 吗啉鎓(白色固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反 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 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 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16g银络 合物(产率为69.75%)。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 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9.49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39: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4.13g(12.90mmol)2-乙基 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四氢呋喃(THF)中并加入 1.0g(4.31mmol)氧化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 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黄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 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 干燥并称重以得到4.05g银络合物(产率为78.84%)。所述银络合物的大 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2.96重量%(热 重分析)。
实施例40: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4.13g(12.90mmol)2-乙基 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乙酸乙酯中并加入1.0g (4.31mmol)氧化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 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 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 称重以得到3.96g银络合物(产率为77.19%)。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 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3.4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41: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将4.13g(12.90mmol)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和1.0g (4.31mmol)氧化银装入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反应液起初为 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获得黄色、透明 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 从而得到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干燥并称重由此得到3.96g银络合物(产率 为77.19%)。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 银的含量为23.48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42:氧化银与氨基乙基碳酸氨基乙基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35g(12.90mmol)氨基乙 基碳酸氨基乙基铵(白色固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 氧化银。反应液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 时后,获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黑色、粘性液体。将该液体干燥并称重 以得到2.42g银络合物(产率为72.23%)。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 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8.45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43:氧化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及氨基乙基碳酸氨 基乙基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比率为6∶1(摩尔比)的2- 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和氨基乙基碳酸氨基乙基铵的混合物3.87g (12.9mmol)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4.31mmol)氧化银。反应液 起初为黑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反应2小时后,获 得无色、透明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 空下除去溶剂从而得到橙色、粘性液体。将该液体干燥并称重以得到 3.05g银络合物(产率为78.85%)。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 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30.41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44:硫酸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07g(9.60mmol)2-乙基己基 碳酸2-乙基基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3.2mmol)硫酸 银。反应液起初为白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时后, 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在真 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在乙酸乙酯中再结晶、干燥并 称重以得到3.55g银络合物(产率为87.2%)。所述银络合物的大部分在低 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19.52重量%(热重分析)。
实施例45:硝酸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2.84g(8.86mmol)2-乙基己 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5.9mmol) 硝酸银。反应液起初为白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 时后,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在乙酸乙酯中再结 晶、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12g银络合物(产率为81.34%)。所述银络合物 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19.88重量% (热重分析)。
实施例46:氰化银与2-乙基己基碳酸2-乙基己铵的反应
在配有搅拌器的50ml史兰克烧瓶中,将3.59g(11.20mmol)2-乙基己 基碳酸2-乙基己铵(粘性液体)溶解在10ml甲醇中并加入1.0g(7.5mmol) 氰化银。反应液起初为白色浆料,但随着络合物的生成而变得透明。2小 时后,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所得溶液用0.45微米的薄膜过滤器进行过 滤并在真空下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白色固体。将该固体在乙酸乙酯中再结 晶、干燥并称重以得到3.93g银络合物(产率为85.62%)。所述银络合物 的大部分在低于130℃时分解因此留下金属银,银的含量为20.37重量% (热重分析)。
由制得的化合物的银的含量可以计算m值。其值列在下面的表1中。
表1
实施例编号   m值 实施例编号 m值 实施例编号   m值     1     1.3     17     1.0     33     1.8     2     1.1     18     0.9     34     2.5     3     1.1     19     0.7     35     1.8     4     1.1     20     1.3     36     2.0     5     1.2     21     1.2     37     2.2     6     1.2     22     1.1     38     1.6     7     1.6     23     1.2     39     1.1     8     1.0     24     2.1     40     1.1     9     1.1     25     1.0     41     1.1     10     1.4     26     1.3     42     1.0     11     1.1     27     1.5     43     0.8     12     1.1     28     1.6     44     1.4     13     1.9     29     1.3     45     1.4     14     1.6     30     1.2     46     1.3     15     1.0     31     1.6     -     -     16     1.0     32     1.5     -     -
实施例47
将4g实施例1中制备的银络合物溶解在5g丁醇中。在将其粘度调 节至500cps之后,在利用不锈(SUS)丝布图案化为320目的丝网上的 版纸(ITP20HPG或ITP20SPH;InkTec)上形成图案。热处理在100℃ 进行5分钟后再在130℃进行10分钟,由此获得电导率为400mΩ/□~ 500mΩ/□的金属图案。
实施例48
将4g实施例1中制备的银络合物溶解在10g异丙醇中。在将其粘 度调节至13cps之后,使用喷墨印刷机在PET膜上形成图案一次。热 处理在80℃进行5分钟后再在130℃进行10分钟,由此获得电导率为 200mΩ/□~300mΩ/□的金属图案。
实施例49
将4g实施例23中制备的银络合物溶解在5g 2-己醇中。在将其粘度 调节至500cps之后,在形成320目图案的丝网上的铜版纸(ITP20HPG或 ITP20SPH;InkTec)上形成图案。热处理在100℃进行5分钟后再在130℃ 进行10分钟,由此获得电导率为400mΩ/□~500mΩ/□的金属图案。
实施例50
将4g实施例24中制备的银络合物溶解在10g丁醇中。在将其粘度 调节至13cps之后,使用喷墨印刷机在PET膜上形成图案一次,热处理在 80℃进行5分钟后再在130℃进行10分钟,由此获得电导率为200mΩ/□~ 300mΩ/□的金属图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有机银络合物,所述络合物通过由下式2 表示的银化合物与由下式3、4或5表示的氨基甲酸铵化合物或碳酸铵化 合物发生反应而获得。
正如热重分析所示,本发明的有机银络合物可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分 解从而形成纯的金属膜或粉末。因此,所述络合物可被加工成各种金属 银膜或者经由高真空沉积而形成超薄膜。因而,所述络合物可用于镀覆、 药物、摄影、电学和电子装置、纤维、清洁剂、家用电器、有机合成及 聚合物合成时的催化剂,或者可用于制备银粉、糊状物和纳米颗粒。特 别是,该络合物可在低电阻金属线路、印刷电路板(PCB)、柔性印刷电路 板(FPC)、用于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天线、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液 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有机薄膜 晶体管(OTFT)、电极等中用作用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 气相沉积、溅射、电镀、平版印刷术、电子束、激光等形成金属图案的 前体材料。另外,本发明的有机银络合物溶液可以旋涂、辊涂、喷涂、 浸涂、流涂、喷墨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柔性版印刷 在诸如玻璃、硅晶片和例如聚酯或聚酰亚胺等聚合物膜、纸等基材上, 并进行还原、氧化或热处理从而形成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图案。
尽管本发明是参考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正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 利要求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