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

阅读:335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轧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为了 轧制 其最终厚度是小的难以成型的材料,通常使用多辊式 轧机 ,其 工作辊 采用侧部支承方案。在四辊或六辊轧机上,工作辊的必需的抗弯 刚度 限制了工作辊的最小直径。为能在这些轧机中大大缩小工作辊的直径,建议工作辊的辊颈沿径向无间隙地支承着。,下面是轧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带有两个拖动式驱动的工作辊、两个支承辊和根据情况设置的两个中间辊的轧机,这种轧机用以轧制特别是最终厚度是小的扁平带材或其材料难以成形的产品,其轧辊基本上设在一个与轧辊轴线平行伸展的垂直平面上并在该平面上可压进地支承着,其特征在于,为每个工作辊(1、1a)设置至少一个沿径向无间隙或间隙极小的轴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工作辊(1、1a)的每个轴承设计成带有至少一个沿轴向伸展的连续缝隙的、可夹紧的滑动轴承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工作辊(1、1a)的每个轴承由至少两个可向相应的轧辊辊颈夹紧的支承滚子组合而成,这些支承滚子设在轧辊辊颈圆周上的一个径向平面上,基本上在平方向上实施支承。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之至少一项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工作辊(1、1a)的每个轴承具有多个沿轴向顺序设置的轴承构件(4、4′、4″、4″′,41、41′、41″、41″′)。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之至少一项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为至少一对轧辊、像公知的那样、配设抗弯装置和/或轴向移动装置,至少一对轧辊、如公知的那样、可具有磨削凸度。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之至少一项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为了达到水平稳定,至少一对轧辊、如公知的那样、从由轧辊轴线形成的垂直平面往外移。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两个拖动式驱动的(schleppangetriebenen)工作辊、两个支承辊和根据情况设置的两个中间辊的轧机,这种轧机用以轧制特别是最终厚度是小的扁平带材,其轧辊设在一个与支承辊轴线平行伸展的垂直平面上并在该垂直平面上可被压进地支承着。

人们致于使这种轧机能在轧制最终厚度是小的难以成形的材料时使工作辊直径缩到尽可能最小。在此情况下,很快就到达了由工作辊传递必需的扭矩的能力和工作辊自身刚性所限定的极限。为了能不考虑传递扭矩的能力,本发明业以采用拖动式驱动的工作辊为出发点。但是,工作辊直径与工作辊的自身刚性有关,而其刚性又与轧辊直径、轧制力和以在相应的轧辊轴承之间的距离确定的轧辊长度有关。

通过在平方向设置工作辊稳定装置,可使工作辊的直径比普通的四辊或六辊轧机的工作辊直径更小,在一定的轧辊长度和轧制力的情况下可得到相应最小的工作辊直径。为要还进一步缩小工作辊直径,只有通过诸如多辊式冷轧机、12辊轧机或20辊轧机所采用的侧部支承方案才能得以实现。

侧部支承方案的严重缺点在于,例如采用这种支承方案的冷轧机在运行中不再能用乳化液冷却。在采用这种方案的轧机中,基于占地面积方面的原因也不能采用分区式冷却装置。在这些轧机运行时只可用轧制油,因此限制了轧机的运行速度,同时还造成表面不洁以及刻痕和花斑等缺陷。其它缺点在于,因轧辊磨损快而提高了轧辊费用,轧辊有出现刻痕的危险,并且机架须承受很大的侧向力。

业已公知,工作辊在靠近辊颈的辊身区段通过侧部的支承辊或支承盘支承着,使工作辊的辊身区域可以自由接近,但这样支承着的工作辊的抗弯刚度相对于12辊轧机或20辊轧机则显著减小,这使工作辊的可能最小的直径增大很多。

此外,例如在德国专利3431691公开的结构中,每个轧辊辊颈沿轴向前后设置两个轴承。在这样构成的水平的工作辊抗弯装置中,轴承尺寸选择成使工作辊能够采用比没有这种抗弯装置的轧机的轧辊直径稍小一些的直径,其原因在于,坐落在每个轧辊辊颈上的两个轴承中的一个轴承紧靠着轧辊辊身设置,使工作辊的辊身长度趋近于相应决定抗弯刚度的轧辊长度。通过相应的压进力图抗衡工作辊在轴承内的弯曲,这种弯曲对在考虑抗弯刚度时起作用的轧辊长度有负面影响。但在涉及最小工作辊直径方面几乎没取得进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提类型的轧机,这种轧机所用的工作辊的直径达到多辊式冷轧机或12辊轧机的通常的最小直径尺寸,但不带有有缺点的支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建议的技术方案在于,为每个工作辊设置至少一个沿径向无间隙或间隙极小的轴承。

这一特征可保证工作辊的水平挠曲通过无间隙地或有极小间隙地夹紧两个轧辊端部来减小,因而能够不会像一般的轧辊轴承那样在轴承内就已发生了弯曲。这样,可能发生的弯曲线只能是切向紧贴在轧辊辊颈的轴线上。由于减小了水平挠曲,因此能够采用更小直径的轧辊,以便在其它情况与传统轧机相同的情况下保持相同的弯曲偏移。

按照本发明的结构,工作辊的每个轴承设计成带有至少一个沿轴向伸展的连续缝隙的、可夹紧的滑动轴承结构;工作辊的每个轴承也可设计成由至少两个可向相应的轧辊辊颈夹紧的支承滚子组合而成,这些支承滚子设在轧辊辊颈圆周上的一个径向平面上,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实 施支承。采用长的轴承构件,使径向无间隙地或极小间隙地支承工作辊成为可能。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工作辊的每个轴承可设计成具有多个沿轴向顺序设置的较短的轴承构件。

此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支承辊和/或中间辊、必要时连工作辊也可设置轴向移动装置、在垂直方向上起作用的抗弯装置和带有磨削凸度(geschliffene  Bombierung)。

本发明的工作辊的轴承座可在短的停机时间内毋须大的花费就能装入传统的轧机机架内,使这些轧机能没有问题地用较小直径的抗弯的工作辊进行改装并能轧制其最终厚度是小的扁平带材或其材料难以成形的产品。

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在用公知的轴承的轧机中的工作辊的弯曲线;

图2示出按本发明所夹紧的工作辊的弯曲线;

图3是具有本发明的工作辊轴承的六辊轧机的示意侧面剖视图;

图4是按本发明支承着的工作辊的示意俯视图。

图1以轴线的形式示意表示工作辊1。工作辊1支承在公知的轴承2、2′中。工作辊的抗弯刚度取决于长度LAS、轧辊的直径以及轧制力FWK。在轧制力FWK作用在工作辊1上时,通过该轧制力的水平分力导至轧辊弯曲,其工作辊的弯曲情况如1′所示。可以看出,工作辊1′的弯曲自轴承2的中心一直伸展到轴承2′的中心,就是说,工作辊在轴承区域也出现了弯曲。这使工作辊1′在轧制带材3范围内出现较大的偏移。

图2示出了同一工作辊1,该工作辊径向无间隙地支承在轴承4至4″′内。在相同的轧制力FWK作用下,工作辊1′在轧制带材3范围内的偏移显著地缩小了。轧辊1′在轴承4至4″′内不发生弯曲。轧辊1′在轴承4至4″′范围内切向紧贴没有载荷的工作辊1的弯曲线。

如果在用图2所示轴承的情况下得出与图1所示工作辊1′相同的偏 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可缩小工作辊的直径。在设有水平稳定装置的四辊或六辊轧机中,上述直径的缩小量可达到约40%,结果是采用图2所示工作辊轴承的四辊或六辊轧机可用这样的工作辊运行,其直径之小迄今只有12辊轧机才能做得到。

图3示出了具有工作辊1与1a、中间辊5与5a和支承辊6与6a的六辊轧机。工作辊通过轴瓦形滑动轴承对4可垂直压进地支承在图中没有示出的轧机牌坊的窗口内。中间辊5和/或支承辊6可设有或带有图中没示出的抗弯装置、轴向移动装置以及磨削凸度。这些通过设备对带材外形起影响的修正措施通常是实施在工作辊1、1a上。根据情况也可把这些用以影响辊身的轮廓形状的手段设在工作辊1、1a上。由于不需要支承装置,用于使过程最佳化的润滑和冷却的喷射梁可设置在工作辊和中间辊的平面上。

图4示出了带有所属的无间隙轴承4至4′″的工作辊1的俯视图。工作辊1的两侧被轴承4、41,4′、41′以及4″、41″,4″′、41″′无间隙地夹紧,从而排除了轧辊辊颈在轴承内弯曲。此外,轴承4′、41′,4″、41″尽可能靠近轧辊辊身区域来设置,使得在给定的辊身长度的情况下将影响工作辊的弯曲刚度的长度LAS尽量缩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轧机辊 2020-05-13 804
辊轧机 2020-05-13 148
轧机 2020-05-11 377
一种轧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2020-05-12 300
轧机 2020-05-11 186
轧机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2020-05-13 346
新型轧机用活隔圈四列圆柱滚子轴承 2020-05-12 316
轧机 2020-05-11 41
轧机 2020-05-11 750
轧机 2020-05-12 81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