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轧制,挤压和拉伸 / 深度压延 / 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及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

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及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

阅读:96发布:2020-11-04

专利汇可以提供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及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制造方法,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分别 位置 对准对置。使位置对准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起点部位起依次粘合。所述粘接材料设于两个屏元件其中至少之一上,然后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在一起。粘接材料是例如硬化前呈液状的材料(也可以是光硬化 型材 料),粘纸等。两个屏元件是将其中一屏元件靠按压部件(例如辊型按压部件或弹性垫)在起点部位向另一屏元件按压,从该起点部位起依次与另一屏元件粘合的。起点部位代表性的有屏元件中央部位或端部。两个屏元件也可按第一条件、与此不同的第二条件这样2阶段条件粘合。,下面是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及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
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分别位置对准对置的屏相 向对准工序,
使位置对准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起 点部位起依次粘合的屏粘合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相向对准工序包 括: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相向对准工序还 包括:
所述第一平台上保持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平台上保持的所述第二屏元 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相向对准工序还 包括:
所述第一平台上保持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平台上保持的所述第二屏元 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移动,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 二屏元件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相对的工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
是通过将按压部件经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起点部位挤压至所述第一 平台上,而且使该按压部件对所述第一平台相对移动来进行粘合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元件和第二 屏元件的粘合当中,使所述按压部件对所述第一平台相对移动时,使所述第二屏元 件与所述第二平台分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合工序包括:
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移动,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 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重叠的屏重叠工序,
使位置对准重叠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至少局部分离的屏分离工 序,
在所分离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设有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所分离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所述起点部 位起依次粘合的分离屏粘合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分离工序中,使 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至少局部分离,但能再现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的 重叠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分离工序中,在 所述起点部位附近保持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重合状态,分离该第一和第二屏元 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其重合状态利用该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上分别形成的通孔进行保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分离工序中所述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至少局部的分离,在使所述第二屏元件保持在具有凸曲面状屏保 持面的保持部件上的状态下进行分离的,所述分离屏粘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 元件的粘合,是通过用所述保持部件将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所述第二屏元件挤压在 所述第一屏元件上进行粘合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通过使该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中一屏元件向另一屏元件 在所述起点部位按压来开始粘合,接着通过使所按压区域从所述起点慢慢扩展进行 粘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具有凸曲面状按压 面的弹性垫将所述其中一屏元件向所述另一屏元件按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由弹性系 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所述按 压面具有2000mm~5000mm的曲率半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点部位是所述第 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的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点部位是所述第 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的中央部。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 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是在减压气氛中进行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气氛的压 为13Pa~14Pa。
20.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
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屏相合工序,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未硬化粘接材料介于其中进行粘合的 屏粘合工序,
使所粘合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对移动使两屏位置对准的屏位置对准工 序,
所述屏位置对准工序后,使所述粘接材料硬化的粘接材料硬化工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合工序中,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起点部位起依 次粘合。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 述第二屏元件粘合时,压延所述粘接材料。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点部位是所述 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的端部。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 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是通过将所述第二屏元件保持在具有凸曲面状屏保持 面的保持部件上,利用所述保持部件使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第二屏元件向所 述第一屏元件挤压来进行粘合的。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相合工序包 括: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移动,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 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工序。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 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粘合时,所述第二屏元件与所述第二平台分离。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材料是光硬 化性粘接材料,所述粘接材料硬化工序中对所述粘接材料进行光照射。
28.如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 粘合工序是在减压气氛中进行的。
29.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相对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的状态下按 第一条件相互压接的第一压接工序,
所述第一压接工序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按与所述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 条件相互压接的第二压接工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 的第一条件包含相互压接所述两个屏元件时的加压条件,采用第一加压压力作为该 所加压力来实施所述第一压接工序,所述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条件包含相互压接 所述两个屏元件时的加压条件,采用大于所述第一加压压力的第二加压压力作为该 所加压力来实施所述第二压接工序。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 的第一条件包含所述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的气压条件,采用第一气氛气压作为该气 氛气压来实施所述第一压接工序,所述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条件包含所述两个屏 元件周围气氛的气压条件,采用第二气氛气压作为该气氛气压来实施所述第二压接 工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氛气压和 所述第二气氛气压其中至少之一为13Pa~40Pa的压力。
33.如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压接工序是由所述粘接材料假粘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工序,所述第二压接 工序是由所述粘接材料真粘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工序。
34.如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压接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使这两个屏元件最初局部 相互接触,并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进行相互压接的,所 述第二压接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整面相互压接。
35.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保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工序,
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保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 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的状态下并按第一条件,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的 第一压接工序,
所述第一压接工序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的状 态下并按与所述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条件,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的 第二压接工序。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 的所述第一条件包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夹着相互压接所述两个屏元件时的加压 条件,采用第一加压压力作为该所加压力来实施所述第一压接工序,所述第二压接 工序中的所述第二条件包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夹着相互压接所述两个屏元件时 的加压条件,采用大于所述第一加压压力的第二加压压力作为该所加压力来实施所 述第二压接工序。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 的所述第一条件包含所述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的气压条件,采用第一气氛气压作为 该气氛气压来实施所述第一压接工序,所述第二压接工序中的所述第二条件包含所 述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的气压条件,采用第二气氛气压作为该气氛气压来实施所述 第二压接工序。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氛气压和 所述第二气氛气压其中至少之一为13Pa~40Pa的压力。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工序和 所述第二压接工序其中至少之一工序,通过用气密密封用可弹性形变的环型部件包 围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并将该环状部件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间,在这两个 屏元件周围形成气密室,通过从该气密室当中排气来获得所述气氛气压。
40.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工序是 由所述粘接材料假粘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工序,所述第二压接工序是由所述 粘接材料真粘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工序。
41.如权利要求35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平台是具有凸曲面状屏元件保持面的弹性垫,
所述第一压接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使所述第一和 第二平台相对接近来使这两个屏元件最初在所述弹性垫的凸曲面状屏元件保持面处 局部相互接触,还通过继续使所述两个平台接近使所述弹性垫弹性持续形变,并从 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逐渐扩展至相互压接部位来进行相互压接,
所述第二压接工序中,随所述弹性垫的弹性形变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整面 相互压接。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凸曲面 状屏元件保持曲面是曲率半径为2000mm~5000mm的曲面。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具有吸气 用微孔,用以通过真空吸引使所述屏元件保持在所述凸曲面状屏元件保持面上,所 述微孔随所述弹性垫在所述压接工序中的弹性形变而闭合。
44.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装置,其特征 在于,包括:
用以保持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以保持另一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用以使其屏元件保持面对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地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 装置,
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平台包括一具有屏保持面的弹性垫,并且该 屏元件保持面是凸曲面状的,
所述平台驱动装置,当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时,在第一加压压力下 使所述第一平台保持的所述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平台保持的所述屏元件相互压接,进 而在大于第一加压压力的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下压接。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使将要互相粘 合的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由弹性系 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凸曲面 状屏元件保持面,是中央部位形成得较高的曲面。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凸曲面 状屏元件保持面,形成为其中一个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起至另一端部逐渐降低的曲 面。
49.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凸曲面 状屏元件保持面是曲率半径为2000mm~5000mm的曲面。
50.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具有吸气 用微孔,用以通过真空吸引使所述屏元件保持在所述凸曲面状屏元件保持面上,该 微孔随所述弹性垫的弹性形变而闭合。
51.如权利要求44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 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间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含形 成气密室的气密密封用可弹性形变的环型部件,用以靠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的相对 接近夹于这两个平台间,并与这两个平台一起包围这两个平台间的所述屏元件,进 行所述排气减压。
53.一种与板粘合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位的定位工序,
使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粘纸另一端远离所述板保持,并将所述粘纸从其所述一 端起至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板粘合的粘合工序。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粘合工 序基本同时或所述粘合工序之后向所述粘纸加压的工序。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纸厚度为5μm~ 100μm。
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是直径为5μ m~50μm的圆孔。
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数的密度超过 10个/cm2。
58.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体积的减少, 由于在所述粘纸上加压而在50%以上。
59.如权利要求53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为 液晶单元。
60.一种与板粘合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并卷成卷筒状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位的 定位工序,
通过使所述卷成卷筒状的粘纸从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板的所述一端起至另一端 在该板上转动,使该粘纸与该板粘合的工序。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为液晶单元。
62.一种通过粘纸将第一板与第二板粘合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第一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位的定位工 序,
使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粘纸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板保持,并将该粘纸从所述一 端起至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板粘贴的粘纸粘贴工序,
使第二板粘贴在所述粘纸上的第二板粘贴工序。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纸在其与所述板对 置一侧和相对一侧面上具有隔离体,
所述粘纸粘贴工序,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粘纸上除去所述隔离体的工序。
64.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粘纸 粘贴工序基本同时,或该工序和所述第二板粘贴工序之后,向所述粘纸加压的工 序。
65.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纸厚度为5μm~100 μm。
66.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是直径为5μm~ 50μm的圆孔。
67.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数的密度超过10 个/cm2。
68.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体积的减少,由 于在所述粘纸上加压而在50%以上。
69.如权利要求62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 为液晶单元。
70.一种通过粘纸将第一板与第二板粘合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第一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并卷成卷筒状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 位的定位工序,
通过使所述卷成卷筒状的粘纸从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板的所述一端起至另 一端在该第一板上转动,使所述粘纸与所述第一板粘合的粘纸粘合工序,
使第二板粘贴在所述粘纸上的第二板粘贴工序。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为液晶单元。
72.一种与板粘合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一粘纸其单面具有至少一端至纸的一边形成槽的工序,
使所述粘纸在形成有所述槽的所述单面与板对置的状态下与该板粘贴的粘纸粘 贴工序,
在所述粘纸与所述板粘贴的状态下向该粘纸加压的工序。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纸厚度为5μm~ 100μm。
74.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其宽度是5μm~ 50μm,所述深度是5μm~50μm。
75.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积的减少,由 于在所述粘纸上加压而在50%以上。
76.如权利要求72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纸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为 液晶单元。
77.一种通过粘纸将第一板与第二板粘合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一粘纸其单面具有至少一端至纸的一边形成槽的工序,
使所述粘纸在形成有所述槽的所述单面与板对置的状态下与第一板粘贴的工 序,
在所述粘纸上粘贴第二板的工序,
至少在所述粘纸与所述第一板粘贴的状态下向该粘纸加压的加压工序。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纸在其与所述单面 相对一侧面上也具有至少一端至纸的一边形成的槽,
在所述粘纸上粘贴所述第二板后实施所述加压工序。
79.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纸厚度为5μm~100 μm。
80.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其宽度是5μm~50 μm,深度是5μm~50μm。
81.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积的减少,由于 在所述粘纸上加压而在50%以上。
82.如权利要求77至81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粘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 为液晶单元。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和装置。而且,本发明还涉 及一种可应用于除了显示屏制造用途以外的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

图像显示屏中包括液晶显示屏、场致发光显示屏、将它们组合的显示屏等。

这种图像显示屏中,有由一层屏元件制成的显示屏,但也有多层屏元件经过迭 层的显示屏。

例如,显示彩色图像的显示屏中,有进行不同色彩图像显示的多个屏元件通过 迭层形成的显示屏。

进行全彩色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屏中,有例如进行蓝色显示的屏元件、进行绿 色显示的屏元件以及进行红色显示的屏元件通过迭层形成,能够进行全彩色图像显 示的显示屏。

不论哪一种,象这样使多个屏元件迭层形成图像显示屏时,均要求各相邻屏元 件相互粘合以便进行所需的图像显示。具体来说,例如要求满足各相邻屏元件相互 粘合时位置对准,粘合紧密,粘合时没有褶皱等发生等其中至少之一条件,以便进 行所需的图像显示。

而且,一般2张板的粘合大多采用粘纸。即便是多张屏元件迭层制造显示屏的 情况下,有的也通过粘纸介于其中粘合相邻屏元件。

象这样通过粘纸介于其中粘合屏元件除此以外的板时,当所用的粘纸两面均有 隔离体时,首先对平板上配置的第一板粘贴除去单面隔离体的粘纸。然后,除去剩 下的单面隔离体,在其上面粘贴第二板。

但将粘纸粘贴到平板上配置的第一板上时容易让气泡进入,一旦气泡进入便难 以消除。为了防止气泡混入,尽管可考虑在减压室内进行粘贴工序,但这样成本就 会提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方法和装置中,可使 相邻屏元件按所要求的状态粘合,从而可获得那些能够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屏 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属于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 屏元件迭层来制造显示屏的方法和装置,使相邻屏元件在高精度位置对准状态下粘 合,从而可获得那些能够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属于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 件迭层来制造显示屏的方法和装置,可使相邻屏元件在这些屏元件间当中脱除气 体、并使两者密接在没有皱褶等状态下粘合,从而可获得那些能够进行良好图像显 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属于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 件迭层来制造显示屏的方法和装置,使相邻屏元件牢固地粘合,从而可获得那些能 够长时间稳定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属于可适用于除显示屏制造以外用途的粘纸粘合方 法和板粘合方法,使粘纸粘合至板上时能够抑制气泡混入的方法以及使板间通过粘 纸介于其中粘合能够抑制气泡混入的方法。

本发明基本上提供以下第一至第四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屏制造装置。至 于显示屏制造装置,还提供如下文说明的装置。而且,本发明还提供以下第一至第 三类粘纸粘合方法和第一至第三类板粘合方法。

(1)显示屏制造方法

(1-1)第一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分别位置对准对置的屏相 向对准工序,

使位置对准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起 点部位起依次粘合的屏粘合工序。

(1-2)第二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

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屏相合工序,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未硬化粘接材料介于其中进行粘合的 屏粘合工序,

使所粘合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对移动使两屏位置对准的屏位置对准工 序,

所述屏位置对准工序后,使所述粘接材料硬化的粘接材料硬化工序。

(1-3)第三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对置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的状态下按 第一条件相互压接的第一压接工序,

所述第一压接工序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按与所述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 条件相互压接的第二压接工序。

(1-4)第四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保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工序,

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保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 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的状态下,并按第一条件,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 的第一压接工序,

所述第一压接工序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的状 态下,并按与所述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条件,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 的第二压接工序。

(2)显示屏制造方法

为制造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制造装置,包括:

用以保持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以保持另一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用以使其屏元件保持面对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地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 装置,

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平台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的弹性垫,并 且该屏元件保持面是凸曲面状的,

所述平台驱动装置,当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时,在第一加压压下 使所述第一平台保持的所述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平台保持的所述屏元件相互压接,进 而在大于第一加压压力的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下压接。

(3)粘纸粘合方法

(3-1)第一类粘纸粘合方法

为与板粘合的粘纸粘合方法,包括:

将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位的定位工序,

使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粘纸另一端远离所述板保持,并将所述粘纸从其所述一 端起至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板粘合的粘合工序。

(3-2)第二类粘纸粘合方法

为与板粘合的粘纸粘合方法,包括:

将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并卷成卷筒状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位的 定位工序,

通过使所述卷成卷筒状的粘纸从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板的所述一端起至另一端 在该板上转动,使该粘纸与该板粘合的工序。

(3-3)第三类粘纸粘合方法

为与板粘合的粘纸粘合方法,包括:

准备一粘纸其单面具有至少一端形成至纸的一边的槽的工序,

使所述粘纸在形成有所述槽的所述单面与板对置的状态下与该板粘贴的粘纸粘 贴工序,

在所述粘纸与所述板粘贴的状态下向该粘纸加压的工序。

(4)板粘合方法

(4-1)第一类板粘合方法

为通过粘纸将第一板与第二板粘合的板粘合方法,包括:

将第一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第一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位的定位工 序,

使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粘纸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板保持,并将该粘纸从所述一 端起至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板粘贴的粘贴工序,

使第二板粘贴在所述粘纸上的第二板粘贴工序。

(4-2)第二类板粘合方法

为通过粘纸将第一板与第二板粘合的板粘合方法,包括:

将第一板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第一板配置工序,

使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和具有通孔并卷成卷筒状的粘纸的一端相互定 位的定位工序,

通过使所述卷成卷筒状的粘纸从所述规定方向的所述第一板的所述一端起至另 一端在该第一板上转动,使所述粘纸与所述第一板粘合的粘纸粘合工序,

使第二板粘贴在所述粘纸上的第二板粘贴工序。

(4-3)第三类板粘合方法

为通过粘纸将第一板与第二板粘合的板粘合方法,包括:

准备一粘纸其单面具有至少一端形成至纸的一边的槽的工序,

使所述粘纸在形成有所述槽的所述单面与板对置的状态下与第一板粘贴的工 序,

在所述粘纸上粘贴第二板的工序,

至少在所述粘纸与所述第一板粘贴的状态下向该粘纸加压的加压工序。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形态以及优点将会更为清楚。

图1是一例所要制造的液晶显示屏的概略侧面图。

图2示出的是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3示出的是另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4示出的是又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5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6是图2所示制造装置中第一、第二平台的吸附台所保持的第一、第二屏元 件的俯视图。

图7是各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一例图2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4)的 说明图。

图9是图8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

图10是一例图3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1)至(7)的说明 图。

图11是一例图4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1)至(7)的说明 图。

图12是一例图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5) 的说明图。

图13是图12所示工序后续工序(6)至(7)的说明图。

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分别示出的是图2、图3、 图4、图5中所示的显示屏制造装置中设有减压室和对该室内进行排气减压的排气 装置的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5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6是一例图1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4)的说明图。

图17是图16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7)的说明图。

图18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9是一例图18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4)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9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

图21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22是吸附保持另一屏元件状态下的第二平台的俯视图。

图23是一例图21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4)的说明图。

图24是图23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

图25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26是一例图2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4)的说明图。

图27是图26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

图28是图27所示工序后续工序(9)至(11)的说明图。

图29示出的是图25中所示的显示屏制造装置中设有减压室和对该室内进行排 气减压的排气装置的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30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31是一例图30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4)的说明图。

图32是图31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

图33示出的是再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34是一例图33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4)的说明图。

图35是图34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7)的说明图。

图36是另一例液晶显示元件的概略剖面图。

图37是图36的液晶显示元件中设有通孔用以粘合液晶单元和偏振片的粘纸的 立体图。

图38是用于将图37中的粘纸粘贴到液晶单元上的装置的剖面图。

图39是粘纸未设有通孔时用图38中的粘贴装置将粘纸粘贴到液晶单元上有气 泡产生情形的剖面图。

图40是将卷筒状粘纸与液晶单元粘合时的立体图。

图41(a)是沿规定方向设有槽的粘纸的立体图,图14(b)按格子形状设有 槽的粘纸的立体图,图14(c)是槽的放大剖面图。

图42是示意一例在粘纸上形成槽的手段的立体图。

图43是一次性将图41(a)中的粘纸粘贴到液晶单元上的装置的剖面图。

图44是通过设有槽的粘纸介于其中使液晶单元与偏振片粘合的工序图。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

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分别位置对准对置的屏相 向对准工序,

使位置对准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起 点部位起依次粘合的屏粘合工序。

所述屏相向对准工序可包括: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所述屏相向对准工序,可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平台上保持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平台上保持的所述第二屏元 件其中至少之一设置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

此时,所述屏相向对准工序,也可进一步包括:

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移动,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 第二屏元件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对置的工序。

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

例如可通过将按压部件经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起点部位挤压至所述 第一平台上,而且使该按压部件对所述第一平台相对移动来进行粘合。

此时,所述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当中,使所述按压部件对所述第一 平台相对移动时,也可以使所述第二屏元件与所述第二平台分离。

而且,所述屏粘合工序也可包括:

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移动,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 二屏元件位置对准重叠的屏重叠工序,

使位置对准重叠的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至少局部分离的屏分离工 序,

在所分离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设有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所分离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所述起点部 位起依次粘合的分离屏粘合工序。

此时,所述屏分离工序中,最好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至少局部分离,但能 再现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的重叠状态。

而且,所述屏分离工序中,可例如在所述起点部位附近保持所述第一和第二屏 元件的重合状态,分离该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此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重合状态可利用例如该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上分 别形成的通孔进行保持。

所述屏分离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至少局部的分离,也可在使所述第二 屏元件保持在具有凸曲面状屏保持面的保持部件上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分离屏粘合 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可通过用所述保持部件将所述保持部件保持 的所述第二屏元件挤压在所述第一屏元件上进行粘合。

不论哪一种情形,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均可示范 通过使该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中一屏元件向另一屏元件在所述起点部位按压来开始 粘合,接着通过使所按压区域从所述起点慢慢扩展进行粘合。

此时,也可以用具有凸曲面状按压面的弹性垫将所述其中一屏元件向所述另一 屏元件按压。

此时,所述弹性垫最好由弹性系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而 且,所述弹性垫的所述按压面最好具有2000mm~5000mm的曲率半径。

不论哪一种情形,作为示范例,所述起点部位可以举例是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 述第二屏元件的端部,或是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的中央部。

而且,不论哪一种情形,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最 好在减压气氛中进行。

作为该减压气氛的压力,可示范为13Pa~14Pa。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

使分别包含至少一显示层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屏相合工序,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未硬化粘接材料介于其中进行粘合的 屏粘合工序,

使所粘合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对移动使两屏位置对准的屏位置对准工 序,

所述屏位置对准工序后,使所述粘接材料硬化的粘接材料硬化工序。

所述屏粘合工序中,可示范性地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通过所述 粘接材料介于其中,从起点部位起依次粘合。

此时,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件粘合时,最好压延所述粘接材料。

而且,作为所述起点部位的示范例,可举例是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第二屏元 件的端部。

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粘合,也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二屏元 件保持在具有凸曲面状屏保持面的保持部件上,利用所述保持部件使所述保持部件 所保持的所述第二屏元件向所述第一屏元件挤压来进行粘合。

不论哪一种情形,所述屏相合工序可包括:

使所述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移动,使所述第一屏元件和所述 第二屏元件对置的工序。

而且,所述屏粘合工序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粘合时,也可以使所述第二屏 元件与所述第二平台分离。

不论哪一种情形,作为所述粘接材料,可采用例如光硬化性粘接材料,此时, 所述粘接材料硬化工序中,可以对所述粘接材料进行光照射。

不论哪一种情形,所述屏粘合工序最好在减压气氛中进行。

下面参照附图依次说明上面所述实施形态以及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等。

另外,以下说明和附图中,尽可能对实际上相同的部件、部分等用相同参照标 号,但可能有时也对不同的部件、部分加上了相同的标号。因而,以下说明希望从 附图和与其相关联的说明部分当中加以实际理解。

[A]与图1至图14(D)有关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与图1至图14(D)相关联说明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是基于下面(A-1) 类~(A-4)类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中1个或2个以上的方案。

[A-1]

(A-1)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当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保持第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和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移 动,使两个屏元件对置,并且使这两个屏元件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保持处于该重 合状态的工序,

使两个屏元件从上述重合状态所保持的端部起,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依次整面粘 合的粘合工序。

该显示屏制造方法中两个屏元件的粘合工序,也可以采用例如将两个屏元件按 压在第一平台上的按压部件,边维持该按压部件对两个屏元件的按压状态,边使第 一平台对该按压部件相对移动来进行。

此时,该按压部件也可以兼用作将例如重合的两个屏元件端部按压保持在第一 平台上的手段。不用说,用于实施保持工序的端部保持手段也可以与该按压部件分 别设置。

不论哪一种情形,这种按压部件也可以做成其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 形成,上述粘合工序中使该屏元件按压面对屏元件相对转动。因此可以顺利地实施 粘合工序。

其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是圆形剖面的按压 辊,但也可以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用圆形剖 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部位直径的所谓反向隆起型按压 辊,使之通过该按压辊的按压,屏元件上没有皱褶发生。

作为采用按压部件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具体来说,

在使保持第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和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移 动使两个屏元件相对,并且使这两个屏元件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保持处于该重合 状态的保持工序中,通过按压部件使这两个屏元件的重合端部的保持按压至第一平 台上,并保持处于该重合状态。

接着,在使两个屏元件从该重合状态下保持的端部起通过所述所述粘接材料依 次整面粘合的粘合工序中,使靠按压部件按压两个屏元件端部的第一平台边维持该 按压部件对屏元件的按压状态,边对该按压部件和第二平台相对移动,从第二平台 边拉出第二屏元件边在第一平台上使两个屏元件通过上述粘接材料依次整面粘合。

该方法中,采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部件作为按压部件时, 粘合工序可使该屏元件按压面对屏元件相对转动。因此,可以顺利地粘合两个屏元 件。

不论哪一种情形,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中,也可以将两个屏 元件规定端部互相重合并保持处于该重合状态时的第二屏元件端部在从第二平台挤 出的状态下保持在该第二平台上,以方便实施作为此后工序的将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重合的规定端部保持处于该重合状态的工序。

不论上述哪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第一和第二平台对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保 持,尽管不限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以举出通过平台上设置的吸气孔来吸附保持 屏元件的情形。

而且,不论上述哪一种制造方法,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可采用各 种办法。可用例如其本身已知的基板或屏位置对准办法进行。

作为位置对准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

首先,在第一、第二各自的平台上预先设置经过定位的对准标记,以便在第 一、第二屏元件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实施后续的两个屏元件重合端部的保持工 序和粘合工序。而且,在第一屏元件上预先设置应与第一平台的对准标记相符合的 对准标记,在第二屏元件上预先设置应与第二平台的对准标记相符合的对准标记。 接着,

(a1)在各平台上配置相对应的屏元件,目视观察或摄像观察该平台和屏元件 的对准标志,同时靠手动操作移动该屏元件使之位置对准。或

(b1)在各平台上或其上方配置相对应的屏元件,摄像观察该平台和屏元件的 对准标志,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屏元件,使之位置对准。屏元件配置在平 台上方进行位置对准时,位置对准后使该屏元件置于平台上即可。

或者还可示范以下方法。具体来说,通过在平台上设置可进行X-Y-θ驱动的 屏元件保持部,将预先设置位置对准标记的屏元件保持在该保持部上,靠摄像机观 察该屏元件的对准标记,并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该保持部,来对屏元件进行位 置对准。这时,对屏元件进行位置对准,以便在第一、第二屏元件高精度位置对准 的状态下实施后续的两个屏元件重合端部的保持工序和粘合工序。

不论哪一种情形,X-Y-θ驱动装置的位置对准,尽管可以通过对X-Y-θ驱 动装置手动操作进行,但也可以通过根据摄像机检测出的标志信息(例如其位置信 息等)控制X-Y-θ驱动装置的动作使屏元件位置对准来进行。后者场合可利用基 板、屏等位置对准用的图像处理法。

另外,X-Y-θ驱动装置不用说,是可以使物体在X方向、与之垂直的Y方向上 移动并绕与X-Y平面垂直的轴转动的装置。

上述位置对准标记也可以采取液晶标记、场致发光标记等通电便发光的标记。

而且,作为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当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 序,可示范预先与屏元件面粘接,从表面尚由保护纸覆盖的双面粘接纸以及粘纸 (这种纸也可以为带状)上除去该保护纸使粘接面露出的工序,或靠手工作业或粘 接材料涂覆装置在屏元件面上涂覆粘接材料的工序。只要没有妨碍,粘接材料的设 置方法可以是任意的。通过涂覆设置时,尽管可以在两个屏元件其中至少一面上整 面涂覆,但也可以在至少一个屏元件的粘合起始部位或其他适当部位配置,随粘合 的进行在两个屏元件间逐步扩大范围按压。

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在两个屏元件规定端部互相重合之前实施。若是在这种端 部重合以前,只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另外,应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对第3个以后的各个屏元件,也可以将上 述粘合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 元件视为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 粘合的屏元件粘合。

(A-1)类显示屏制造装置

作为可实施上面所述的(A-1)类显示屏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示范例可举出以 下装置。具体来说,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于使第一屏元件在第一平台上位置对准的手段,

用于对第一平台按规定位置关系配置、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用于使第二屏元件在第二平台上位置对准的手段,

使第一和第二平台上分别位置对准保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对置,并使第一和 第二平台相对移动以便这两个屏元件规定端部互相重合的第一驱动装置,

第一和第二平台上分别保持使所述规定端部互相重合的两个屏元件这一端部按 压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按压部件,

使靠所述按压部件按压两个屏元件端部的第一平台对按压部件和第二平台相对 移动,以便维持该按压部件对屏元件的按压状态,同时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 件,边在第一平台上依次使两个屏元件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下粘合的第二驱动装 置。

该装置中,作为按压部件,是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部件,在 由该按压部件在第一平台上依次粘合两个屏元件过程中,可采用该屏元件按压面对 屏元件可相对转动的部件。

其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是圆形剖面的按压 辊,但也可以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用圆形剖 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部位直径的所谓反向隆起型按压 辊,使之通过该按压辊的按压,屏元件上没有皱褶发生。

利用该制造装置,由位置对准手段分别使第一屏元件、第二屏元件与第一平 台、第二平台位置对准保持。

而且,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其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

然后,由第一驱动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移动使两个屏元件对置,并且使 两个屏元件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

通过按压部件在第一平台上保持该重合端部。

此后,通过由第二驱动装置使第一平台同第二平台和按压部件相对移动,维持 该按压部件对屏元件按压状态的同时,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件,边在第一平 台上使两个屏元件在按压部件的按压下由上述粘接材料依次粘合。

第一和第二平台包括屏元件保持用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 此,但可举出例如设于平台上与排气装置连接的屏元件吸附用吸气孔。

粘接材料的设置,可以与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一样设置。该显示屏制造 装置也可以包含粘接材料涂覆装置。

作为使各个屏元件与对应平台位置对准的手段,可示范如下。

(a1’)定位设置以便在第一、第二屏元件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态下进行后面 的两个屏元件重合端部的保持和两个屏元件的粘合的第一、第二各自平台上的对准 标记。

可利用这种对准标记如上述显示屏制造方法中位置对准方法例(a)所述使屏元 件与各平台位置对准。

(b1’)位置对准装置包括:(a1’)中所述的各平台上的对准标记,用于在 平台上或其上方使该平台要保持的屏元件如上述显示屏制造方法中位置对准方法例 (b)所述位置对准的对准标记检测摄像机和X-Y-θ驱动装置,或进一步根据摄像 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控制X-Y-θ驱动装置动作使得屏元件位置 对准的控制部。

而且,还可示范以下位置对准装置。具体来说,是这样一种位置对准装置,包 括:平台上设置的屏元件保持部,驱动该保持部的X-Y-θ驱动装置,对保持部所 保持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检测的摄像机,以及根据该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控制X -Y-θ驱动装置动作使得屏元件位置对准的控制部。

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有一部分共同构成。而且,其中一方 也可以是另一方的部分。

另外,要粘合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也可以将上述最终粘合得到的经过粘合的 屏元件,作为应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其中之一来处理。

[A-2]

(A-2)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在第一平台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重叠配置第二屏元件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的工序,

使与第一平台上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重叠配置的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由 规定曲率凸曲面形成的屏元件保持面上的工序,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当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通过使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的屏元件保持面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介入状 态下对第一平台相对压接转动,使该第二屏元件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通过所述粘接材 料依次整面与第一屏元件粘合的粘合工序。

该显示屏制造方法中,第一、第二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尽管不限于此,但作 为示范例,可以举出通过平台上设置的吸气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情形。

而且,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可采用各种办法。可用例如其本身已 知的基板或屏位置对准办法进行。

作为位置对准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

(a2)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在第一平台规定位置上保持第一屏 元件后,再在该屏元件上重叠配置第二屏元件,边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目 视观察或摄像观察,边靠手动操作移动第二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符合。

(b2)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在第一平台规定位置上保持第一屏 元件后,再在该屏元件上或上方配置第二屏元件,边用摄像机观察两个屏元件的对 准标记,边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第二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符合。 在第一屏元件上方使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时,位置对准后再使第二屏元件重叠配置 在第一屏元件上即可。

采用(b2)方法时,也可以采用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三平台,用真空吸附等办 法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该第三平台上,还边用摄像机观察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 边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第三平台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符合。第二屏元件位 置对准后,可以从第三平台上释放该屏元件以重叠配置在第一屏元件上。第三平台 也可以是X-Y-θ驱动装置上设置的屏元件夹紧部件。

X-Y-θ驱动装置的位置对准,也可以借助于利用与第一类显示屏制造方法相 关联说明的图像处理技术等基于自动控制的方法。

而且,采用位置对准用的第二屏元件保持用第三平台时,也可以与第一类显示 屏制造方法相关联所说明的一样,通过由第一平台使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同时由 第三平台使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然后使将第一屏元件保持在位置对准状态下的第 一平台和将第二屏元件保持在位置对准状态下的平台相对移动,来趋向于符合使第 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状态,并释放第二屏元件以重叠配置在第一屏元件 上。

将这样位置对准重叠配置在第一平台上的两个屏元件其中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 二平台由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形成的屏元件保持面上。这种保持,可通过使第二平台 屏元件保持面在与例如第一平台上的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重叠配置的第二屏元件上 相对接触转动方便地进行。

而且,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粘接材料可 以与第一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一样设置。

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在两个屏元件的上述粘合工序之前实施。若是在粘合工序 以前,只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设置粘接材料。

通过使正确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在两个屏元件介入状态下对第一平台相 对压接转动,使该第二屏元件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通过所述粘接材料依次整面与第一 屏元件粘合。

这种第二平台由规定曲率形成的凸曲面可以为圆筒或圆柱状外周面,也可以为 从侧面看去呈扇形的曲面等。

另外,要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对第3个以后的各个屏元件,也可以将上 述粘合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 元件视为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 粘合的屏元件粘合。

(A-2)类显示屏制造装置

作为可实施上面所述的(A-2)类显示屏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示范例可举出以 下装置。具体来说,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在第一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 重叠配置的位置对准装置,

对第一平台上在第一屏元件上位置对准重叠配置的第二屏元件进行保持、所具 有的屏元件保持表面由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形成的第二平台,

使第二平台的屏元件保持面在第一平台上第一屏元件上位置对准重叠配置的第 二屏元件上相对接触转动,来使第二屏元件暂时保持在该屏元件保持面上,然后使 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和保持第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介入 状态下相对压接转动,使得该第二屏元件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与该第一屏元件粘 合的平台驱动装置。

该装置中,由第二平台的凸曲面形成的屏元件保持面也可以为圆筒或圆柱状外 周面,也可以为从侧面看去呈扇形的曲面等。

若利用这种制造装置,便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靠位置对准装置使 第二屏元件位置对准重叠配置在该第一屏元件上。

接下来靠平台驱动装置,使该第二屏元件暂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该第二平台 对屏元件的保持,通过使第二平台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第二屏元件相对接触转动,可 顺利地进行。

而且,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

然后靠上述平台驱动装置,使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在第一平台上的第一 屏元件上压接转动,使第二屏元件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依次由粘接材料与第一屏元件 粘合。

第一和第二平台包含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 此,但可以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与排气装置连接用于屏元件吸附用的吸气孔。

粘接材料的设置方法,可以与上述(A-1)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一样设 置。该显示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含粘接材料涂覆装置。

作为位置对准装置,可采用能够实施例如上述(A-2)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 明的位置对准方法的位置对准装置,它包括:对准标记观察摄像机、或对准标记观 察摄像机和X-Y-θ驱动装置或进而根据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标记位置信 息)来控制应使两个屏元件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动作的控制部等。

另外,要粘合的屏元件超过3个以上时,将上述最终粘合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 件作为应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其中一个来处理即可。

[A-3]

(A-3)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平台上的工序,

在该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重叠配置第二屏元件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的工序,

使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一端部保持为重合状态的工序,

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保持为所述重合状态的端部形成间隙的工序,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靠该粘接材料从所述所保持的端部一侧起依次整面粘合的 粘合工序。

作为该显示屏制造方法更为具体的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具体来说,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平台上的工序,

在该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重叠配置第二屏元件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的工序,

使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一端部保持为与所述平台重合状态的 工序,

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保持为所述重合状态的端部形成间隙的工序,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由对所述平台相对移动的按压部件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靠该粘接材料从所述所 保持的端部一侧起依次整面粘合的粘合工序。

该按压部件可以做成为具有由凸曲面形成的屏元件按压面,粘合工序中可以使 得该屏元件按压面对屏元件相对转动。

其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是圆形剖面的按压 辊,但也可以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用圆形剖 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部位直径的所谓反向隆起型按压 辊,使之通过该按压辊的按压,屏元件上没有皱褶发生。

属于该(A-3)类的显示屏制造方法中,平台对第一屏元件的保持,尽管不限 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举出经过平台设置的吸气孔吸引保持屏元件的情形。

而且,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位置对准,可采用与(A-2)类显示屏制造方 法相关联说明的位置对准方法。

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端部保持为重合状态,但也可以如上所 述保持在例如上述平台上。这时,可用例如平台等设置的保持装置(例如保持夹 具)来进行。

这两个屏元件端部保持后,是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保持为重合状态的端 部形成间隙的,但该间隙的形成也可以通过抓住例如平台上保持的端部其相对一侧 端部进行提起,来方便地进行。

粘接材料可在象这样在两个屏元件间形成间隙后设置。

粘接材料的设置方法,可以与(A-1)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一样设 置。

设置粘接材料后实施上述粘合工序。

另外,应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对第3个以后的各个屏元件,也可以将上 述粘合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 元件视为上述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 经过粘合的屏元件粘合。

(A-3)类显示屏制造装置

作为可实施上面所述的(A-3)类显示屏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示范例可举出以 下装置。具体来说,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的平台,

在该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重 叠配置的位置对准装置,

将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一端部保持为与平台重合状态的保持 装置,

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由所述保持装置保持为重合状态的端部来形成间隙 的间隙形成装置,

可对平台相对移动、使靠间隙形成装置形成间隙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从所述保 持装置所保持的端部一侧依次整面粘合用的按压部件。

为了使粘合顺利,作为按压部件,也可以采用具有由凸曲面形成的屏元件按压 面、该按压部件对两个屏元件的依次粘合中该屏元件按压面可对屏元件相对转动的 部件。其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是圆形剖面的按 压辊,但也可以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

用圆形剖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部位直径的所谓反 向隆起型按压辊,使之通过该按压辊的按压,屏元件上没有皱褶发生。

若利用该制造装置,便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平台上,靠位置对准装置使第二屏 元件在该第一屏元件上位置对准重叠配置。

该平台包含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此,但可 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并与排气装置连接的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

作为位置对准装置,可采用实施例如上述(A-2)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 的位置对准方法的位置对准装置,它包括:对准标记观察摄像机,或对准标记观察 摄像机和X-Y-θ驱动装置,或者进而根据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标记位置 信息)控制应使两个屏元件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动作的控制部等。

接下来,使重叠、位置对准的两个屏元件的一端部靠端部保持装置保持为与平 台重合状态。

此外,由间隙形成装置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由所述保持装置保持的端部 来形成间隙。

作为这种间隙形成装置,可举出例如抓住第二屏元件的平台上保持的端部其相 对一侧端部进行提起,将所抓住的第二屏元件端部随按压部件对两个屏元件粘合的 进行逐步接近第一屏元件的装置。

两个屏元件间形成间隙后,两个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 料。

该粘接材料可与上述(A-1)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一样设置。该显示 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含粘接材料涂覆装置。

设置粘接材料后,靠按压部件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从所述端部保持装置保持的 端部一侧依次整面粘合。

另外,要粘合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也可以将上述最终粘合得到的经过粘合的 屏元件,作为应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其中之一来处理。

[A-4]

(A-4)类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平台上的工序,

在该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重叠配置第二屏元件的屏元件重叠配置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工序,

要使得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其相互位置关系保持,使这些屏元 件假固定于平台上的假固定工序,

在假固定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上设置确定这些屏元件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孔的 开孔工序,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边用上述定位孔对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进行相互位置定位,边靠上述粘接材料使两个屏元件相互粘合的 粘合工序。

属于该(A-4)类的显示屏制造方法中,平台对第一屏元件的保持,尽管不限 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举出经过平台设置的吸气孔吸引保持屏元件的情形。

而且,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位置对准,可采用与上述(A-2)类显示屏制 造方法相关联说明的位置对准方法。

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要保持相互位置关系,而将这些屏元件假 固定于平台上。这种假固定可用例如平台等设置的夹具等假固定装置将两个屏元件 至少之一端部保持在平台上来进行。

这两个屏元件假固定后,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上设置对这些屏元件相互位置关 系进行定位的定位孔。

然后,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边用上述定 位孔对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进行相互位置定位,边靠该粘接材料使两个屏元件相互粘 合。

可利用例如该定位孔来实施上述(A-3)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使重叠、位置 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一端部保持为与平台重合状态的工序”,接下来实施在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这样保持为重合状态的端部形成间隙的工序,第一和第二 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以及由对上述平台相对移动 的按压部件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靠该粘接材料从上述所保持的端部一侧依次整面粘 合的粘合工序,来获得粘合有屏元件的显示屏。

另外,应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对第3个以后的各个屏元件,将由上述假 固定工序在与上述平台重叠、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假固定的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元 件,将接下来的1张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述屏元件重叠配 置工序、位置对准工序和假固定工序,使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先前重叠、位置对准的 屏元件重合,并通过位置对准再假固定于所述平台,对全部屏元件完成假固定后, 实施所述开孔工序和所述相邻屏元件互相借助于粘接材料的粘合工序即可。

(A-4)类显示屏制造装置

作为可实施上面所述的(A-4)类显示屏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示范例可举出以 下装置。具体来说,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的平台,

在该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使第二屏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屏元件位置对准重 叠配置的位置对准装置,

要使得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保持其相互位置关系,使这些屏元 件假固定于平台上的假固定装置,

上述平台上假固定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上设置确定这些屏元件相互位置关系的 定位孔的开孔装置。

该制造装置中,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平台上,由位置对准装置使第二屏元件在 该第一屏元件上位置对准重叠配置。

该平台包含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此,但可 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并与排气装置连接的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

作为位置对准装置,可采用实施例如上述(A-2)类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 的位置对准方法的位置对准装置,它包括:对准标记观察摄像机,或对准标记观察 摄像机和X-Y-θ驱动装置,或者进而根据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标记位置 信息)控制应使两个屏元件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动作的控制部等。

作为使重叠、位置对准的两个屏元件假固定于平台上的假固定装置,可做成例 如包含平台等设置的夹具等用于将两个屏元件至少之一端部假固定于平台上的装 置。

该显示屏制造装置,也还可以包括边用所述定位孔对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进行相 互定位,边靠粘接材料使两个屏元件相互粘合的粘合装置。

就这种粘合装置而言,作为上述(A-3)类显示屏制造装置所采用的屏元件端 部保持装置,包括利用上述定位孔将屏元件端部保持在平台上的端部保持装置,此 外,还可示范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留有由该端部保持装置保持为重叠状态的端部 来形成间隙的间隙形成装置,以及包含可对平台相对移动的按压部件在内用于使由 间隙形成装置形成间隙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从上述保持装置保持的端部一侧依次整 面粘合的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包含粘接材料涂覆装置。

为了使粘合顺利,作为这种按压部件,也可以采用具有由凸曲面形成的屏元件 按压面、该按压部件对两个屏元件的依次粘合中该屏元件按压面可对屏元件相对转 动的部件。其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是圆形剖面 的按压辊,但也可以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用 圆形剖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部位直径的所谓反向隆起 型按压辊,使之通过该按压辊的按压,屏元件上没有皱褶发生。

上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中,均可获得使相邻屏元件在高精 度位置对准状态下粘合,从而可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屏。

而且,(A-1)、(A-2)和(A-3)各类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中,相邻屏 元件从端部起依次粘合,因而可获得从这些屏元件间脱气来使两者密接,可在没有 皱褶等状态下粘合,从而可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屏。

(A-4)类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中,可从屏元件端部起对相邻屏元件依次整 面进行粘合,可通过这样从这些屏元件间脱气来使两者密接,在没有皱褶等状态下 粘合。

上面所述的(A-1)~(A-4)类任一显示屏制造方法中,为了从相邻屏元件 间可靠脱气,也可以至少在规定减压气氛中实施上述粘合工序。

而且,显示屏制造装置为此也可以包括:用于在相邻屏元件粘合过程中使这两 个屏元件其周围气氛形成为规定减压气氛的减压室。

上面所述的(A-1)~(A-4)类方法和装置,尽管可适用于各种显示屏的制 造,但下面参照图1至图14(D)说明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具体例。

图1是一例所要制造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屏的概略侧面图。

该液晶显示屏A,是进行蓝色显示的屏元件(以下称为“B屏元件”)B、进行绿 色显示的屏元件(以下称为“G屏元件”)G和进行红色显示的屏元件(以下称为“R 屏元件”)R经过迭层可进行全彩色图像显示的显示屏,分别由粘接材料使各相邻的 B屏元件和G屏元件、G屏元件和R屏元件相互粘合而成。R屏元件外表面设有黑色的光 吸收层BK。

B、G、R屏元件分别是在对置的一对透明基板S1、S2间夹着液晶含有层LC,用以 按规定色彩进行图像显示的元件。各基板S1、S2朝向液晶含有层LC的面上分别形成 有省略图示的电极

图2至图5分别是用于制造这种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2的屏制造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

用于使第一屏元件c1在第一平台100上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装置400,

相对于第一平台100按规定位置关系配置、用于对第二屏元件c2进行保持的第二 平台200,

用于使第二屏元件c2在第二平台200上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装置500,

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上分别位置对准保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相 对,并且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移动使得两个屏元件c1、c2规定端部互相 重合的第一驱动装置300(平台100的驱动装置310和平台200的驱动装置320的组 合),

分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上使所述规定端部互相重合的两个屏元件 c1、c2的这种端部按压保持至第一平台100上的按压部件610,

使靠按压部件610按压两个屏元件端部的第一平台100维持按压部件610对屏元件 的按压状态,并且边从第二平台200拉出第二屏元件c2,在第一平台100上边使两个 屏元件c1、c2对按压部件610和第二平台200相对移动,以便依次在按压部件610的按 压下粘合的第二驱动装置310。另外,第二驱动装置310也是第一驱动装置300(由 310和320构成)的一部分。

图3的屏制造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

在第一平台100保持的第一屏元件c1上使第二屏元件c2相对于第一屏元件c1位置 对准重叠配置的位置对准装置400’,

第二平台200’,所具有的屏元件保持表面200a’由规定曲率凸曲面形成,使第 一平台100上位置对准重叠配置在第一屏元件c1上的第二屏元件c2暂时保持提起,

平台驱动装置300’,使第二平台200’的屏元件保持面200a’对第一平台100上 第一屏元件c1上位置对准重叠配置的第二屏元件c2相对接触转动,使第二屏元件c2 暂时保持在屏元件保持面200a’上,此后使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和保 持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介入状态下相对压接转 动,使得第二屏元件c2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与第一屏元件c1粘合。

图4的屏制造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

在第一平台100保持的第一屏元件c1上使第二屏元件c2相对于第一屏元件c1位置 对准重叠配置的位置对准装置400’,

使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一端部保持为与平台100重合状 态的保持夹具800,

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间留有靠保持夹具800保持为重合状态的端部来形成 间隙的间隙形成装置900,

可对平台100相对移动用于使由间隙形成装置900形成间隙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c1、c2从保持夹具800所保持端部一侧依次整面粘合的按压辊600’。

图5的屏制造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第一屏元件c1的平台100,

在平台100所保持的第一屏元件c1上使第二屏元件c2相对于第一屏元件c1位置对 准重叠配置的位置对准装置400’,

要保持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其相互位置关系使这些屏元 件假固定于平台100的假固定装置1000,

对平台100上假固定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设置确定这些屏元件c1、c2相互 位置关系的定位孔的开孔装置1100。

下面从图2装置起依次说明图2至图5所示的各个屏制造装置,但对各组成部分中 具有以下说明的屏制造装置中相同构成、作用的部分,省略以下屏制造装置的说 明。另外,对这些部分加上相同参照标号。

图2所示屏制造装置如先前所述,包括第一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第二平 台200,位置对准装置500,由平台驱动装置320和平台驱动装置310组成的第一驱动 装置300以及按压部件610。

第一平台100与图3所示屏制造装置的第一平台100、图4和图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 平台100相同。

该第一平台100包含第一吸附台101、屏元件保持用的屏元件保持装置110。

第一吸附平台101在保持屏元件c1的区域按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 吸气孔1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110除了这种吸气孔101a以外,还包括平台100中的排气室111、 软管112、排气装置113,排气装置113与软管11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112另一端部与 排气室111连接,排气室111与吸附台101的吸气孔101a连通。这样通过排气装置113 的运转,空气便从吸气孔101a经过排气室111、软管112排出。

第二平台200包含第二吸附台201、屏元件保持用的屏元件保持装置210。

第二吸附台201在保持屏元件c2的区域按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 气孔2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210除了这种吸气孔201a以外,还包括平台200中的排气室211、 软管212、排气装置213,排气装置213与软管21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212另一端部与 排气室211连接,排气室211与吸附台201的吸气孔201a连通。这样通过排气装置213 的运转,空气便从吸气孔201a经过排气室211、软管212排出。

平台100的驱动装置310可设置于图3至图5所示的屏制造装置上,但不限于此, 使第一平台100设置的小齿轮313与沿导轨311设置的齿条311a啮合,由第一平台100 上搭载的电动机312使该小齿轮313往复旋转。第一平台100靠驱动装置310沿导轨311 移动,可配置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或屏元件粘合开始位置Q2。在该移动过程 中,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滑动体沿导轨311滑动。

平台200的驱动装置320包括第二平台支持臂321和对此进行驱动的旋转驱动部 322。

第二平台支持臂321,其一端部由旋转驱动部322的轴322a支持,另一端部与第 二平台200联接。旋转驱动部322配置于固定位置,可按规定时间在规定方向(图中A 方向)或与该规定方向相反方向(图中B方向)上转动。这样,通过旋转驱动部322 所驱动轴322a的转动,可按规定时间在A方向或B方向上旋转支持臂321和第二平台 200。

按压部件610可由省略图示的升降驱动装置升降,这样,可由该升降驱动装置使 按压部件610按规定时间配置于将位于屏元件粘合开始位置Q2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c1、c2按压至第一平台100的按压位置P1或从位置P1避让至上方的避让位置P2。

按压部件610这里是圆形剖面的按压辊,具有屏元件按压周面610a。

位置对准装置400、500分别包括2台摄像机410、510(这里是CCD摄像机),X- Y-θ驱动装置D1、D2,控制部430、530。

图6示出第一、第二平台100、200的吸附台101、201所保持的第一、第二屏元件 c1、c2的俯视图。另外,位置对准装置400、500等省略图示。

第一、第二平台100、200中的工作平台120、220上分别设有X-Y-θ驱动装置 D1、D2,上述排气室111、211、还分别设置吸附台101、201。

第一、第二屏元件c1、c2分别在屏元件显示区外形成有预先位置对准用的标记 m1、m2。另外,对准标记这里在屏元件对线方向两端区域形成有十字型图案,但 不限于此,只要可使各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也可以是任意图案,而且只要在显 示区以外,也可以形成在任意位置。而且,该对准标记可以通过印刷等形成,也可 以在形成屏元件电极时在显示区外设置标记用电极,通过向该标记用电极加上电压 来点亮。这里,屏元件c1、c2上分别印刷有对准标记m1、m2。

图2所示的CCD摄像机410可与控制部430连接,对吸附台101所保持的屏元件c1预 先形成的对准标记m1进行观察,将该标记信息送至控制部430。而且,CCD摄像机510 可与控制部530连接,对吸附台201所保持的屏元件c2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m2进行观 察,将该标记信息送至控制部530。

X-Y-θ驱动装置D1、D2分别与控制部430、530连接。控制部430、530根据摄 像机的标记信息控制驱动装置D1、D2的动作,以便由要使屏元件c1、c2分别与规定 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D1、D2对吸附台101、201进行X-Y-θ驱动。该控制 部430、530分别包含利用图像处理法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手段。

吸附台101、201所吸附保持的第一、第二屏元件c1、c2进行其位置对准,使得 高精度位置对准状态后对两个屏元件重合端部进行保持和对两个屏元件c1、c2进行 粘合。

另外,位置对准装置500支持于省略图示的升降驱动装置,利用该升降驱动装置 在不进行位置对准时避让至上方位置,即避让至即便第二平台200旋转也不会相撞的 位置。

图3所示的屏制造装置如前所述,包括第一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第二 平台200’,平台驱动装置300’。

位置对准装置400’与图4和图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位置对准装置相同。

该位置对准装置400’配置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的上方,包括2台摄像机410 (这里是CCD摄像机)、X-Y-θ驱动装置420、控制部430’和升降驱动装置440。

图7示出各屏元件c1、c2在第一平台100上相互位置对准状态的俯视图。另外, 第一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等省略图示。

如先前所述,各屏元件c1、c2分别在屏元件显示区外形成有预先位置对准用的 标记m1、m2。

图3所示的CCD摄像机410可与控制部430连接,对各屏元件c1、c2预先形成的对 准标记m1、m2进行观察,将该标记信息送至控制部430。

X-Y-θ驱动装置420包含屏元件保持臂421、X-Y-θ驱动部422和屏元件保持 装置423。屏元件保持臂421一端部与驱动部422的X-Y-θ方向活动部连接,另一端 部支持屏元件保持装置423的吸附台424等。

屏元件保持装置423可包括吸附台424、排气室425、软管426、排气装置427,由 吸附台424吸附保持屏元件c2。

吸附平台424在保持屏元件c2的区域按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 孔424a。

排气装置427与软管426的一端部连接,软管426另一端部与排气室425连接,排 气室425与吸附台424的吸气孔424a连通。这样通过排气装置427的运转,空气便从吸 气孔424a经过排气室425、软管426排出。

X-Y-θ驱动部422可与控制部430’连接,使吸附台424及其保持的屏元件c2沿 第一平台100预先吸附保持的屏元件c1表面在规定方向(图中X方向)、与之垂直方 向(图中Y方向)上移动,并且绕与X-Y平面垂直的轴(图中θ方向)转动。因此, 按控制部430’的指令,可在第一平台100所保持的屏元件c1上方移动屏元件c2。

控制部430’如前面所述与CCD摄像机410、X-Y-θ驱动装置420连接,将来自 摄像机410的对准标记m1、m2的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X -Y-θ驱动装置420的动作,以便移动要使对准标记m1、m2符合、两个屏元件c1、 c2位置对准的吸附台424和屏元件c2。另外,控制部430’包含对基于图像处理用以 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法进行利用的手段。而且,排气室425和吸附台424 具有用以检测屏元件对准标记m1、m2的省略图示的透过孔或窗。

升降驱动装置440可配置于X-Y-θ驱动装置420的上方,按规定时间使驱动装 置420升降。这样可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40将X-Y-θ驱动装置420以及与之联动设置 的吸附台424移动至下方。可接着使吸附台424接近位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的第 一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c1上预先载置的屏元件c2,来吸附保持该屏元件c2。可在此 状态下对要使屏元件c1、c2位置对准的屏元件c2进行X-Y-θ驱动。位置对准后可 使屏元件c2在屏元件c1上位置对准的状态下重叠配置。

第二平台200’,这里是所具有的屏元件保持面200a’从侧面看去呈大约四分之 一圆弧扇形的平台。而且,第二平台200’包含屏元件保持装置210’。

屏元件保持装置210’除了平台200’中的吸附平台201’和排气室211’以外, 还包含软管212’、排气装置213’,可用吸附台201’吸附保持屏元件c2。

吸附台201’在保持屏元件c2的区域内按规定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 气孔210a’。

排气装置213’与软管21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212’另一端部与排气室211’ 连接,排气室211’与吸附台201’的吸气孔201a’连通。这样通过排气装置213’的 运转,空气便从吸气孔201a’经过排气室211’、软管212’排出。

该第二平台200’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一构件即平台支持轴310’支持。

平台驱动装置300’其中一部分包含平台100的驱动装置310,还包含驱动平台支 持轴310’的旋转驱动部320’。

旋转驱动部320’可使平台支持轴310’按规定时间在规定方向(图中A方向)或 与该规定方向相反方向(图中B方向)上转动。这样,第二平台200’便可按规定时 间在A方向或B方向上旋转。

另外,第二平台200’、平台支持轴310’以及旋转驱动部320’可由省略图示的 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靠该升降驱动装置可使第二平台200’在规定时间配置于规定的 下降位置P3或从位置P3避让至上方的避让位置P4。

图4所示的屏制造装置,如先前所述,包括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平台 100上的保持夹具800、间隙形成装置900、按压辊600’。

按压辊600’配置于规定位置。该按压辊600’这里是具有弹性表面层的圆形剖 面的按压辊,具有屏元件按压周面600a’。

保持夹具800设置于第一平台100的一端部,可使第一平台100上重叠、位置对准 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一端部保持为与第一平台100重合状态。

间隙形成装置900包括:与第二屏元件c2另一端部可脱离联接的屏元件支持部件 910、抓住支持部件910的夹具920、固定位置的绳索导向滑轮930、可卷绕、放出绳 索的绞盘940、一端与夹具920连接而另一端与绞盘940连接的绳索950。

该间隙形成装置900,从绞盘940当中放出绳索950,用夹具920抓住支持屏元件 c2的支持部件910,此后通过卷绕绳索950,可在平台100上用夹具800保持的两个屏 元件c1、c2间形成间隙。而且,随按压辊600’对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粘合的进 行,可从绞盘940当中慢慢放出绳索950,使提起的屏元件c2其端部下降。

图5所示的屏制造装置如先前所述,包括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假固定 装置1000、开孔装置1100。

假固定装置1000,这里是包含第一平台100的两个端部设置的2个夹具1010的部 分,如先前所述,可使第一平台100上重叠、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 保持相互位置关系的这些屏元件c1、c2假固定于第一平台100上。

开孔装置1100这里包含2台冲压机1110,可如先前所述,在平台100上假固定的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上设置对这些屏元件c1、c2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定位的定位 孔。

下面参照图8至图13所示的制造工序,依次说明图2至图5中各个显示屏制造装置 对图1所示类型反射型液晶显示屏的制造例。

另外,图2至图5中各个显示屏制造装置在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就 一个屏元件分别制作进行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色显示的R、G、B屏元件。

将R、G、B屏元件当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处理作为第一屏元件c1,与 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处理作为第二屏元件c2,由下面所述的各 个屏制造装置的制造工序使两个屏元件粘合。

首先说明一例基于图2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

图8示出一例图2中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4)的 说明图。图9示出图8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另外,图8和图 9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第一屏元 件c1(这里是R屏元件)与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的面相对一侧面上,预先贴着单 一表面还用保护脱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NN。另外,也可以采用单一表面还 覆盖保护脱模纸的粘纸来替代双面粘接带。

使其应粘合面处于上面将第一屏元件c1置于第一平台100上,靠屏元件保持 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于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利用位置对准装置400, 由CCD摄像器410观察第一屏元件c1对准标记m1的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 驱动吸附台101,使屏元件c1位置对准于规定位置。

同样,使其应粘合面处于上面,而且在第二屏元件端部从第二平台200拉出的 状态下,将第二屏元件c2置于第二平台200上,让吸附台201吸附。利用位置对 准装置500,由CCD摄像器510观察第二屏元件c2对准标记m2的同时,用X-Y- θ驱动装置驱动吸附台201,使屏元件c2位置对准于规定位置。

(2)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位置对准完成后,使由平台驱动装置310吸 附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移动至屏元件c1的规定端部到达按压部件610 下方的位置,即移动至屏元件粘合位置Q2。

(3)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 模纸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4)靠平台驱动装置320的驱动部322使吸附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 在A方向上旋转,移动至两个屏元件c1、c2端部到达按压部件610下方的位置, 使两个屏元件c1、c2对置,并且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这 时,位置对准装置500靠图示省略的升降驱动装置避让至上方。

(5)靠省略图示的升降驱动装置使按压部件610下降至按压位置P1,按压部 件610的屏元件按压面610a的一部分将两个屏元件c1、c2重合的端部按压保持至 第一平台100上。

(6)此后,通过靠平台驱动装置310使第一平台100对第二平台200和按压 部件610相对移动,维持按压部件610对屏元件的按压状态,并且边从第二平台 200拉出第二屏元件c2,边在第一平台100上使两个屏元件c1、c2在按压部件 610的按压下靠粘接材料N依次粘合。

(7)使按压部件610相对移动至两个屏元件c1、c2的终端后,靠图示省略 的升降驱动装置使按压部件610上升至避让位置P2。

(8)这样两个屏元件c1、c2的粘合一旦结束,便解除屏元件保持装置210 对第二平台200的吸附动作,靠平台驱动装置320使平台200在B方向上旋转,使 平台200返回至原来的位置。

此外,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完成,第一平台100便一直保持着所粘合的屏元 件,返回至原先位置Q1。

接下来,将R屏元件和G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视为第一屏元件c1,而接下来 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视为第二屏元件c2,重复同样的工序,使下一B屏元件与 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经过迭层的 显示屏A。

接下来说明一例基于图3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

图10示出一例图3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1)至(7)的说 明图。另外,图10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第一屏元 件c1(这里是R屏元件)与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的面相对一侧面上,预先贴着单 一表面还用保护脱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也可以是粘纸)NN。

使其应粘合面处于上面将第一屏元件c1置于第一平台100上,吸附于吸附台 101上。

将第二屏元件c2(这里是G屏元件)载置于第一屏元件c1上,接下来对两个 屏元件c1、c2进行相互位置对准。

该位置对准如下面所述进行。具体来说,使屏元件c1上载置的屏元件c2暂时 吸附保持在位置对准装置400’的屏元件保持装置423的吸附台424上,边在此状 态下用CCD摄像机410观察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边用X-Y-θ 驱动装置420移动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吸附台424,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 标记m1、m2符合。该位置对准动作根据摄像机410检测出的标记信息,制作控制 部430’的指令。位置对准处理一旦结束,便再次使屏元件c2在屏元件c1上位置 对准的状态下载置。

(2)由平台驱动装置310使象这样位置对准重叠配置的屏元件c1、c2的第 一平台100移动至第二平台200’的下方。这时,第二平台200’配置于规定下降 位置P3,第二平台200’和第一平台100之间的空隙设定为与2张屏元件厚度基本 相同的距离。

(3)而且,继续移动第一平台100,同时由第二平台用旋转驱动部320’使 第二平台200’与第一平台100同步,与第二屏元件c2接触转动。这样便靠屏元 件保持装置210’使第二屏元件c2吸附保持在第二平台200’上。该第二平台 200’对屏元件的保持,可通过使第二平台200’的屏元件保持面200a’对第二屏 元件c2相对接触转动,变得顺利。

(4)由图示省略的升降驱动装置使吸附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 上升至避让位置P4,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 除去保护脱模纸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5)使吸附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下降至位置P3,并使第二 屏元件c2一端部压住第一屏元件c1一端部。

(6)使第一平台100反向移动至位置Q1这一端,使与其同步保持第二屏元 件c2的第二平台200’与前者逆向旋转,并经屏元件c2与第一平台100上的第一 屏元件c1压接转动,因此使第二屏元件c2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依次用粘接材料N与 第一屏元件c1粘合。

(7)解除屏元件保持装置210’对第二平台200’的吸附动作,使第二平台 200’上升。

此外,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完成,第一平台100便一直保持着所粘合的屏元 件,返回至原先位置Q1。

接下来,将R屏元件和G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视为第一屏元件c1,而接下来 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视为第二屏元件c2,重复同样的工序,使下一B屏元件与 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经过迭层的 显示屏A。

接下来说明一例基于图4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

图11示出一例图4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1)至(7)的说 明图。另外,图11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第一屏元 件c1(这里是R屏元件)与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的面相对一侧面上,预先贴着单 一表面还用保护脱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也可以是粘纸)NN。

使其应粘合面处于上面将第一屏元件c1粗略定位置于第一平台100上,靠屏 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于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在第一屏元件c1 上粗略定位重叠设置第二屏元件c2(这里是G屏元件)。

(2)由平台驱动装置310使载置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第一平台100 移动至位置对准装置400’的下方,即移动至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这里,用装 置400’使屏元件c2与屏元件c1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与图10中工序(1)相 同,这里省略说明。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对准结束后,使靠保持夹具800位置 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一端部(这里是图中屏元件右侧边缘部位)保 持为与平台100重合状态。

(3)由平台驱动装置310使载置两个屏元件c1、c2的第一平台100移动至 屏元件粘合开始位置Q2。使第二屏元件c2在其另一端部(图中左侧边部位)由屏 元件支持部件910保持,而且让夹具920抓住该部件910。

(4)留有夹具800所保持屏元件c1、c2的一端部,由间隙形成装置900在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间形成间隙。具体来说,通过由绞盘940卷绕绳索 950,使经过支持部件910由夹具920支持的第二屏元件c2的端部以保持夹具800 所保持的两个屏元件c1、c2的端部为中心转动来提起。

接着,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 模纸NN1,使粘接材料露出。

(5)靠绳索950拉伸夹具920避免第二屏元件c2挠曲,同时下降至规定位 置。

(6)接下来边放出绳索950,边由平台驱动装置310使第一平台100进一步 移动,保持夹具800所保持的两个屏元件c1、c2的一端部到达按压辊600’的下 面时,从第二屏元件c2的上面起开始按住按压辊600’。按压辊600’可靠其表面 层弹性形变,从上面越过夹具800。

(7)随着按压辊600’对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粘合,使夹具920慢慢 下降,同时靠按压辊600’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从端部保持夹具800所保 持端部一侧起依次整面粘合。

接下来,将R屏元件和G屏元件粘合后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c1,而将接 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重复同样的工序,使下一B屏元 件与先前粘合的屏元件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经过迭 层的显示屏A。

接下来说明一例基于图5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

图12示出一例图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其部分(1)至 (5)的说明图,图13示出图12所示工序后续工序(6)和(7)的说明图。另 外,图12和图13中为了简化,对于部分部件省略了图示。

(1)使其应粘合面处于上面将第一屏元件c1(这里为R屏元件)粗略定位设 置于第一平台100上,靠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平台100的吸附 台101上。使第二屏元件c2(这里为G屏元件)粗略定位重叠配置在第一屏元件 c1上。

(2)靠平台驱动装置310使载置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第一平台100 移动至位置对准装置400’的下方,即移动至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这里,用位 置对准装置400’在屏元件c1上使屏元件c2位置对准重叠配置。该位置对准与图 10中工序(1)相同,这里省略说明。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对准结束后,靠假 固定装置1000其中一个夹具1010使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一端 部(图中右侧边部位)假固定于平台100。

(3)~(4)由平台驱动装置310使第一平台100与假固定的屏元件一起移 动至原来的位置。接下来,将R屏元件和G屏元件假固定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 c1,而将接下来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重复上述(1)~(2)工序, 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对准结束后,由假固定装置1000的另一夹具1010使位置 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其他端部(图中左侧边部位)假固定于平台 100。具体来说,靠假固定装置1000另一夹具1010使下一B屏元件假固定于已经 假固定的R、G屏元件。

(5)由平台驱动装置310使第一平台100与假固定的屏元件一起移动至原来 的位置,取下对R屏元件和G屏元件进行假固定的其中一个夹具1010。这样,便 在位置对准状态下按3级重叠配置R、G、B屏元件。

(6)使载置由假固定装置1000另一夹具1010假固定的R、G、B屏元件的第 一平台100移动至开孔装置1100的冲压机1110的下方。由冲压机1110同时对 R、G、B的3个屏元件同时开定位孔。

(7)以下除了用所述定位孔对R、G屏元件的一端部保持在平台100上来替 代例如图11所示工序中的工序(2)以外,基本执行图11所示各个工序,使R、G 屏元件粘合,接下来重复相同的工序,以获得目的在于进一步使B屏元件与已经粘 合的R、G屏元件粘合的显示屏A。

基于上面所述图2至图5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任意显示屏制造例中,相邻屏 元件在高精度位置对准状态下粘合,从而可获得那些能够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 屏。

而且,基于图2至图4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各个显示屏制造例中,由于相邻 屏元件从端部起依次粘合,可在这些屏元件间当中脱除气体、并使两者密接而没有 皱褶等状态下粘合,从而可获得那些能够进行良好图像显示的显示屏。

基于图5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显示屏制造例中,可从屏元件端部起依次整面 对相邻屏元件进行粘合,通过这样进行,可在这些屏元件间当中脱气、并使两者密 接而没有皱褶等状态下粘合。

而且,图2至图5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任意一个当中,也可以包括相邻屏元件 粘合过程中用以使这两个屏元件的周围气氛为规定减压气氛的减压室。

图14(A)~图14(D)示出上述图2至图5所示各显示屏制造装置中分别设 有减压室1200和与其连接的排气装置1300的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减压室1200具有气密性,可包围平台100、200、200’等。另外,上述排气 装置113、213、213’、427等设于减压室1200外侧。排气装置1300这里包括旋 转,可在减压室1200内排气减压。减压室1200具有让屏元件出入的省略图示的 气密

采用这种减压室1200时,图2至图5中显示屏制造装置不论哪一种,至少在 使屏元件粘合时在减压室1200内减小至规定压力。这时减压室1200内的压力尽管 不限于此,但达到例如13Pa~40Pa(基本上0.1Torr~0.3Torr)量级。

[B]与图15至图20有关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与图15至图20相关联说明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是基于下面显示屏制造 方法和装置的方案。

(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配置为相互位置对准、应互相粘合面对置的工序,

使所述相互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入状态下相互压接 的压接工序,

所述压接工序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最初使这两个屏元件部分相 互压接,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逐渐扩大相互压接部位以整面相互压接来进行。

作为这种显示屏制造方法的示范例,可举出以下制造方法。具体来说,

一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显 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一和第二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配置为应互相粘合面对置的工 序,

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工序,

应互相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面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上述粘接材料 介入状态下夹在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的压接工序,

第一和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做成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的弹性垫,并且该屏 元件保持面为规定曲率的凸曲面的平台,

上述压接工序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 接近,来使这两个屏元件最初在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部分相互压接,接着通过继续 使两个屏元件接近,来边使上述弹性垫弹性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逐渐扩 大相互压接部位来整面相互压接进行。

不论哪一种制造方法,作为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面设置 粘接材料的工序,可示范预先与屏元件面粘接、而且从表面还用保护纸覆盖的双面 粘接带甚至粘纸(该纸也可以是带状)上除去该保护纸使粘接面露出的工序,或者 靠手工作业或粘接材料涂覆装置在屏元件面上涂覆的工序。粘接材料的设置只要没 有妨碍可任意。

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在压接工序之前实施。若在压接工序前实施,只要没有妨 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压接工序在设置粘接材料、使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应互相粘合面相向对 置后才实施。

而且,不论哪一种制造方法,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可用各种办法进 行。例如可用其本身已经知道的基板或屏位置对准办法来进行。

作为位置对准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

(1)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将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中一个屏元件固 定于规定位置当中在其上面重叠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目 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靠手工操作移动该另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 记符合的方法。

采用该位置对准方法时,采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上分别保持屏元件的办法 时,使例如任一平台上保持其中一屏元件,在该屏元件上重叠配置另一屏元件,对 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靠手工作业移动该另一屏 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符合,然后可将该另一屏元件保持在另一平台上。

(2)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将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中一个屏元件固 定于规定位置当中在其上面或上方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 摄像机观察,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该另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 记符合的方法。

采用该位置对准方法时,可以采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上分别保持屏元件的办 法时,使例如任一平台上保持其中一屏元件,在该屏元件上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 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摄像机观察,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该另一屏元 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符合。

用以保持该另一屏元件的平台也可以包括X-Y-θ驱动装置。这时,使该另一 屏元件保持在其平台上之后,进行要使该屏元件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即可。用 以保持该另一屏元件的平台不包括X-Y-θ驱动装置时,也可以将位置对准的该另 一屏元件载置于上述其中一个屏元件之后,可以使该载置的另一屏元件保持于该元 件用的平台上。

X-Y-θ驱动装置的位置对准,可以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手动操作,但也 可以根据摄像机检测出的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等)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 自动控制来进行。后者场合,可以利用基板、屏等位置对准用的图像处理法。

另外,X-Y-θ驱动装置不用说,是可以使物体在X方向、与其垂直的Y方向上 移动并且绕与X-Y平面垂直的轴转动的装置。

上述位置对准标记也可以采取液晶标记、场致发光标记等通电便发光的标记。

不论上述哪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均在压接工序中获得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 所述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相互压接、迭层的显示屏。

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保持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粘合时,由这两个平 台夹住两个屏元件来相互压接。

另外,要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将压接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 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元件视为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 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粘合的屏元件粘合。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时,该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尽管 不限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以举出通过平台上设置的吸气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 情形。这种吸气孔在具有上述弹性垫的平台中至少设置于该弹性垫。

作为这种弹性垫,可示范一具有靠真空吸引使屏元件保持在所述凸曲面上的吸 气用微细孔,该微细孔可被该弹性垫在上述压接工序中的弹性形变所闭合的弹性 垫。该弹性垫可释放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弹性垫上保持的屏元件压接 至另一屏元件的部分,因此可如此顺利地使两个屏元件粘合。

所述压接工序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最初使这两个屏元件部 分相互压接,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扩大相互压接部位以整面相互压接来进 行。通过这样的压接步骤,两个屏元件可抑制位置偏移开始粘合,而且边从两个屏 元件间脱气,边抑制皱褶加以粘合。

压接工序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通过例如使两个 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中央部位相互压接,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向例如周 围或屏元件两端端部)扩展至整面来进行。或者,通过例如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 们任意端部相互压接,再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向例如相对一侧端部)逐渐扩 展相互压接部位至整面来进行。

将屏元件保持在至少一个包括所述弹性垫在内的第一和第二平台上使两个屏元 件粘合时,压接工序中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使这两个屏元件最初在上述 弹性垫的凸曲面处部分相互压接,接着通过使两个平台接近,边使所述弹性垫弹性 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以整面相互压接。

若举出此场合具体例,将弹性垫的凸曲面形成为中央部位高的凸曲面,例如球 面、大致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压接工序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 压接,是通过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中央部位相互压接,再从该最初相互压接 部位起逐渐(向例如周围或向屏元件两端端部)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至整面来进行。

或者,将弹性垫的凸曲面形成为例如其中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至其他端部便 逐渐变低的凸曲面,通过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一端部相互压接,从该最初相 互压接部位起朝向其他端部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至整面来进行。

为了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同一层两个屏元件的位置偏移,从两个屏元件间顺 利地脱气,而且充分抑制屏元件皱褶等的同时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粘合,上述弹性 垫可推荐用弹性系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当凸曲面形成为球面、 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和某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起向其他端部逐渐变低的 凸曲面这样形成为平滑的曲面时,作为该凸曲面的曲率半径可推荐2000mm~5000mm 量级。

所述压接工序中,为了更为可靠地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也可以将两个屏元件 周围气氛气压设定为低于大气压的规定减压气氛气压来实施。

此时,作为该减压气氛气压,可示范13Pa~40Pa(0.1Torr~0.3Torr)量级。

由第一和第二平台保持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粘合时,压接工序中也可以设法通 过用气密密封用途的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来围绕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并且使该环 状部件夹在第一和第二平台间,在这两个屏元件周围形成气密室,从该气密室排气 来获得上述减压气氛气压。

(显示屏制造装置)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于保持另一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用于使其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 置,

第一和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的弹性垫,而且该屏元件 保持面是规定曲率的凸曲面。

第一和第二平台包含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 此,但可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与排气装置连接的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这种 吸气孔在具有弹性垫的平台中至少设置在该弹性垫上。

作为这种弹性垫,可示范这样一弹性垫,具有靠真空吸引使屏元件保持在上述 凸曲面上的吸气用微细孔,该微细孔可被该弹性垫在上述压接工序中的弹性形变所 闭合。该弹性垫可释放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弹性垫上保持的屏元件压 接至另一屏元件的部分,因此可如此顺利地使两个屏元件粘合。

利用该显示屏的制造装置,应互相粘合的屏元件当中,一个保持在第一平台 上,另一个则保持在第二平台上。

那样后由平台驱动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同时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 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对置,使两个屏元件由 两个平台夹着粘合。

该屏元件粘合用粘接材料进行。该粘接材料先于粘合,在两个屏元件应互相粘 合面中至少一面如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那样设置。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粘接材 料涂覆装置。

而且,先于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使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与上 述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述同样进行即可。

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装置,例如要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 在第一或第二平台上相互位置对准的装置。可示范以下装置。

(1)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中任一平台上所保持的一个屏元件上或其上方使另一屏元件 移动要使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符合以便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

(2)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中任一平台上所保持的一个屏元件上或其上方使另一屏元件 移动的X-Y-θ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等) 控制X-Y-θ驱动装置的动作,以便移动应使两个屏元件通过对准标记的符合来位 置对准的该另一屏元件的控制部。作为这种控制部,可以示范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 对准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位置对准法。

上面所述的制造装置中对两个屏元件的粘合如下进行。具体来说,利用上述弹 性垫的凸曲面使两个屏元件最初部分相互压接,接着继续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 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至整面。这样,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使两个屏元件粘合时,便 防止两个屏元件的位置偏移,而且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而且避免屏元件有皱褶发 生。

另外,要粘合的屏元件超过3个以上时,便将上述最终粘合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 元件作为应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其中之一来处理即可。

作为第一和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设置的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可示范例如球 面、大致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采用这种凸曲面时,两个屏元件的相 互压接,是通过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中央部位相互压接,再从该最初相互压 接部位起逐渐(向例如周围或向屏元件两端端部)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这样来进行 的。

或者,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也可形成为例如其中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至其他 端部便逐渐变低的凸曲面,这时,两个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使两个屏元件最 初在它们的一端部相互压接,再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朝向其他端部逐渐扩展相 互压接部位这样来进行的。

为了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存在进一步的位置偏移,从 两个屏元件间顺利地脱气,并抑制屏元件皱褶等,弹性垫可推荐用弹性系数 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当弹性垫的凸曲面形成为球面、半截圆筒外 周面形状的曲面,和某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起向其他端部逐渐变低的凸曲面这样 形成为平滑的曲面时,作为该凸曲面的曲率半径可推荐2000mm~5000mm量级。

两个屏元件的粘合过程中,为了更为可靠地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也可以设置 从第一和第二平台间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

作为这种排气装置的简化,可示范这样一种排气装置,包含气密密封用途的可 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随着第一和第二平台的相互接近夹在两个平台间,与这两个 平台一起围绕两个平台间的屏元件,形成进行上述排气减压用气密室。

上面所述的[B]类方法和装置,可适用于各种显示屏的制造,下面参照图15至图 20说明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具体例。

图15是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例的概略构成图。

该屏制造装置包括: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用于保持另一屏元 件c2的第二平台200,用于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100、 200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置300。

该屏制造装置中,第二平台200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220,而 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参照图16、图17,如下面所述,平台驱动 装置300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互相相向对准,并相对接近,来使两个屏元 件c1、c2最初在弹性垫220的凸曲面220a部分相互压接,接着通过使两个平台100、 200接近来边使弹性垫220弹性压缩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扩展相互 压接部位来整面地相互压接,使屏元件c1、c2迭层制造显示屏。

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分别包含第一和第二吸附台101、201、用于保持屏元 件的屏元件保持装置110、210。

第一和第二吸附台101、201分别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在保持屏元件c1、c2 的区域按规定间隔分别设置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101a、2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110、210除了这种吸气孔101a、201a以外,还包括吸附台中的 排气室111、211,软管112、212,排气装置113、213,排气装置113、213分别与软 管112、21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112、212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排气室111、211连接, 排气室111、211分别与吸附台101、201的吸气孔101a、201a连通。这样,通过排气 装置113、213的运转,空气便可分别从吸气孔101a、201a通过排气室111、211、软 管112、212排气。

第二平台200如先前所述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220。弹性垫220 配置于与设有第二吸附台201排气室211一侧的相对侧。

弹性垫220这里由连续气泡性的弹性橡胶发泡体制成,具有靠真空吸引将屏元件 c2保持在凸曲面220a上用的吸气用微细孔220b。该微细孔220b靠弹性垫220的弹性压 缩形变而会闭合。另外,弹性垫220这里是连续气泡性的弹性橡胶发泡体制成的,但 也可以在实心弹性体中设有许多吸气孔。

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其中一端部220c较高、从该端部220c朝向其他端部220d逐 渐变低的规定曲率的凸曲面(这里是曲率半径为4000mm~5000mm量级的凸曲面), 可沿该曲面保持屏元件c2。通过采用这种凸曲面,两个屏元件c1、c2的相互压接, 变成为使两个屏元件c1、c2最初由它们的一端部相互压接,再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 位向另一端部逐渐使相互压接部位扩展。

该弹性垫220通过在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靠该垫的压缩使 吸气用微细孔闭合,可释放弹性垫220所保持的屏元件c2对另一屏元件c1压接的部 位,因此可如此使两个屏元件c1、c2顺利地粘合。

另外,为了进一步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存在位置偏 移,从两个屏元件间顺利地脱气,并抑制屏元件皱褶等,弹性垫220这里是由弹性系 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的。

平台驱动装置300为了驱动第一平台100、第二平台200而设置,包括对第一平台 100进行驱动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和对第二平台200进行驱动的第二平台驱动部 320。

第一平台驱动部310尽管不限于此,但为使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小齿轮313与沿 导轨设置的齿条311a啮合,由第一平台100上搭载的电动机312往复旋转。第一平台 100靠第一平台驱动部310沿导轨311移动,配置于屏元件保持位置Q1或屏元件粘合位 置Q2。该移动过程中,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滑动体102沿导轨311滑动。

第二平台驱动部320尽管不限于此,但由活塞气缸装置321和驱动它的空气回路 322构成。活塞气缸装置321是复动式的,其气缸部321a配置于固定位置,活塞杆 321b与第二平台200联接。空气回路322可将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提供给活塞气缸装 置321。

图示状态示出的是从空气回路322向活塞气缸装置321的活塞杆一侧提供压缩空 气,活塞杆321b后退至气缸部321a内,第二平台200升高的状态。

一旦从活塞气缸装置321的气缸顶罩一侧提供压缩空气,活塞杆321b便突出,使 第二平台200下降。然后,压缩空气一旦提供给活塞气缸装置321的活塞杆罩一侧, 活塞杆321b和第二平台200便再次升高,回到图示状态。

图15所示屏制造装置,包括先于两个屏元件c1、c2的粘合使两个屏元件c1、c2 相互位置对准的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装置400。

位置对准装置400包括2个摄像机(这里是CCD摄像机)、X-Y-θ驱动装置 420、控制部430。

各个屏元件c1、c2相互位置对准状态的俯视图与图7一样。另外,这里的第一平 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等在图7中省略图示。

如图7所示,各个屏元件c1、c2在屏元件显示区域以外分别形成用于预先位置对 准的标记m1、m2。另外,对准标记这里是在屏元件对角线两端区域形成十字型图 案,但不限于此,只要可以使各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不论什么图案都可以, 而且只要显示区以外,不论形成于什么位置都可以。而且,该对准标记可以靠印刷 等形成,也可以在屏元件形成电极时在显示区以外设置标记用电极,通过对该标记 用电极加上电压来点亮。这里,屏元件c1、c2上分别印刷有对准标记m1、m2。

图15所示的CCD摄像机410可与控制部430连接,观察各个屏元件c1、c2预先形成 的对准标记m1、m2,将其标记信息送给控制部430。

X-Y-θ驱动装置420包括屏元件保持臂421和X-Y-θ驱动部422。屏元件保持 臂421可与驱动部422的X-Y-θ方向活动部连接,由其前端部421a吸附保持屏元件 c2。X-Y-θ驱动部422可与控制部430连接,使屏元件保持臂421及其保持的屏元件 c2预先在第一平台100所吸附保持的屏元件c1表面在规定方向(图中X方向)、与之 垂直的方向(图中Y方向)上活动,而且绕与X-Y平面垂直轴(图中θ方向)转动。 因此,可根据控制部430的指令,在第一平台100上保持的屏元件c1上移动屏元件 c2。

控制部430如先前所述,与CCD摄像机410、X-Y-θ驱动装置420连接,将摄像 机410的对准标记m1、m2的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X-Y- θ驱动装置420的动作,使得要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以便位置 对准的屏元件c2移动。另外,控制部430包括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基于图像处 理的位置对准法的手段。

而且,该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如图1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具有气密性的气密室 600,气密室600将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各个装置包围,但这里的屏制造装置 不包括气密室600。该气密室600在后面述及。

下面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一例基于这种装置的图1所示类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屏 制造。

图16是一例图1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部分(1)至(4)的说 明图,图17是图16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7)的说明图。另外,图16和图17 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分别对进行 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色显示的R、G、B屏元件制作1个屏元件。

首先,将R、G、B屏元件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作为一屏元件(以下称 为第一屏元件)c1,与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作为另一屏元件 (以下称为第二屏元件)c2来处理,通过图16所示的工序(1)~(4)和图17所示 的工序(5)~(7)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具体来说,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与第一屏元件 c1(R屏元件)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面的相对一侧面,预先粘接单一表面尚用保护脱 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NN。另外,这里采用双面粘接带,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 粘纸。不论哪一种情形可以用手工操作在屏元件面上涂覆粘接材料,或者也可以靠 粘接材料涂覆装置涂覆。粘接材料的设置只要没有妨碍,可以是任意的。而且,设 置该粘接材料的工序在两个屏元件的相互压接工序前实施。若在压接工序之前,只 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设有该双面粘接带NN的第一屏元件c1使光吸收层BK朝下设置在第一平台100上, 由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2)将第二屏元件c2(G屏元件)载置在第一屏元件c1上,对两个屏元件c1、 c2进行相互位置对准。

该位置对准如下面所述进行。具体来说,屏元件c1上载置的屏元件c2暂时保持 在位置对准装置400的前端部421a上,在该状态下用CCD摄像机410观察两个屏元件 c1、c2的对准标记m1、m2,同时由X-Y-θ驱动装置420移动第二屏元件c2来使两个 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该位置对准动作通过将摄像机410检测出的 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行 自动控制来进行。位置对准处理一旦结束,便再次使屏元件c2载置于屏元件c1上。

基于X-Y-θ驱动装置420的位置对准,也可以通过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 行手动操作来进行。而且,用于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也可以包括X-Y- θ驱动装置。这时,使屏元件c2保持在该平台200上以后进行要使屏元件c2位置对准 的X-Y-θ驱动即可。而且,也可以不用X-Y-θ驱动装置,而对两个屏元件c1、 c2的对准标记m1、m2进行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并靠手工作业移动第二屏元件c2 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

(3)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位置对准一旦结束,便如上面所述从保持第二 屏元件c2的X-Y-θ驱动装置420的屏元件保持臂421释放屏元件c2载置到屏元件c1 上,那样之后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使第一平台100移动至第二平 台200的下方(图15中Q2位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

接下来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平台200 的弹性垫220刚要与第二屏元件c2接触时,靠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使第二 屏元件c2吸引保持在弹性垫220的凸曲面220a上,接下来靠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吸 附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升高和待机。

(4)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模纸 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5)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使其屏元 件c1、c2保持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100、200所保持的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 合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接近。

(6)在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规定压力下,利用弹性垫220 的凸曲面220a使两个屏元件c1、c2最初开始部分的(本例中为它们的端部)相互压 接,接着边使具有凸曲面的弹性垫220弹性压缩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向其 他部位进行脱气,并由弹性垫220和第一平台100的刚体部101夹着两个屏元件c1、 c2,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其间垫220的弹性形变部分的吸气用微细孔闭合,第二 屏元件c2逐渐从第二平台垫220上释放。因此,两个屏元件c1、c2可顺利地粘合。

(7)这样,便防止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偏移,并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脱 气,而且在屏元件中避免波纹或皱褶发生来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使两个屏元件c1、 c2密接粘合。这样便可将R屏元件和G屏元件粘合。

而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结束,便停止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第二平 台200预先升高复位至最初的位置,第一平台100继续保持所粘合的屏元件,返回至 最初的位置Q1。

接下来,将这样获得的R屏元件和G屏元件经过粘合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 c1,并且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重复上述各个工序(1) 至(7),使下一B屏元件与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相粘合。不用说,也可以通过使保持 如上所述粘合的屏元件的第一平台100返回配置于位置Q1,来执行工序(1)中的部 分。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迭层的显示屏A。

图18示出另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

图18所示的屏制造装置,在图15所示屏制造装置中对第一平台100设置排气装置 500,并设置第二平台200’来替代第二平台。其他方面与图15中装置相同,对具有 相同构成、作用的部件加上相同参照标号。

下面对图18所示的屏制造装置,围绕与图15装置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18的屏制造装置,包括: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用于保持另 一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用于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 100、200’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置300。

该屏制造装置中,第二平台200’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 220’,并且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参照图19、图20,如下面所 述,平台驱动装置300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对置并相对接近来使两个屏 元件c1、c2最初在弹性垫220’的凸曲面220a’部分相互压接,接着通过使两个平台 100、200’接近,边使弹性垫220’弹性压缩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 扩展相互压接部位,来整面相互压接,使屏元件c1、c2迭层制造显示屏。

第二平台200’包括第二吸附台201’、用于保持屏元件的屏元件保持装置 210’。

第二吸附台201’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在保持屏元件c2的区域内按规定间隔 设置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2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210’除了这种吸气孔201a’以外,还包含排气室211’、软管 212、排气装置213,排气装置213与软管212的一端端部连接,软管212的另一端部与 排气室211’连接。这样,通过排气装置213的运转,空气从吸气孔201a’通过排气 室211’、软管212排气。

第二平台200’如上面所述,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220’。 弹性垫220’配置于第二吸附台201’设有排气室211侧的相对一侧。

弹性垫220’,这里是由与图15制造装置的弹性垫220相同的材料,即连续气泡 性的弹性橡胶发泡体制成,具有靠真空吸附将屏元件c2保持于凸曲面220a’上用的 吸气用微细孔220b’。该微细孔220b’靠弹性压缩形变而闭合。

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中央较高的规定曲率的凸曲面(这里是曲率半径为 4000mm~5000mm量级的凸曲面),可沿该曲面保持屏元件c2。作为凸曲面220’可采 用例如球面、大致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状曲面,这里是球面。通过采用这种凸曲 面,两个屏元件c1、c2的相互压接,是最初使两个屏元件c1、c2在它们的中央部位 相互压接,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向周围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这样进行的。

该弹性垫220’,通过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靠该垫的压缩使 吸气用微细孔闭合,可释放弹性垫220’所保持的屏元件c2对另一屏元件c1压接的部 分,因此可如此顺利地使两个屏元件c1、c2粘合。

另外,为了进一步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存在位 置偏移,从两个屏元件间顺利地脱气,并抑制屏元件皱褶等,弹性垫220’这里是由 弹性系数70kgf/cm2~12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的。

排气装置500,为了在两个屏元件c1、c2粘合过程中更为可靠地从两个屏元件 c1、c2间脱气而设置,包含环状部件510、空气吸入用管520、软管530、真空泵 540。

环状部件510,是随着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的相互接近夹在两个平台间, 与这两个平台一起围绕两个平台间的屏元件c1、c2,形成进行排气减压用气密室的 气密密封用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510,这里是橡胶制的部件,可设于 第一平台100的吸附平台101。

空气吸入用管520嵌合于第一平台100的环状部件510和屏元件c1保持区域之间设 置的通孔,与软管530的一端部连接。软管530的另一端部与真空泵540连接。因此, 可对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环状部件510所形成的气密室内进行排气减压。

而且,该屏制造装置与图15制造装置一样,也可以具有图1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 气密室600,但这里不包括。

下面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一例基于这种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

图19是一例图18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部分(1)至(4)的说 明图,图20是图19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另外,图19和图20 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图1所示反射型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分别对进行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 色显示的R、G、B屏元件制作1个屏元件。

首先,将R、G、B屏元件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作为一屏元件(以下称 为第一屏元件)c1,与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作为另一屏元件 (以下称为第二屏元件)c2来处理,通过图19所示的工序(1)~(4)和图20所示 的工序(5)~(8)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具体来说,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与第一屏元件 c1(R屏元件)未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面的相对一侧面,预先粘接单一表面尚用保护 脱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也可以是粘纸)NN。

设有该双面粘接带NN的第一屏元件c1使光吸收层BK朝下设置在第一平台100上, 由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2)将第二屏元件c2(G屏元件)载置在第一屏元件c1上,对两个屏元件c1、 c2进行相互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与基于图15装置的图16工序(2)相同,这里省 略说明。

(3)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位置对准一旦结束,便从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 X-Y-θ驱动装置420的屏元件保持臂421释放屏元件c2重新载置于屏元件c1上,那 样之后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使第一平台100移动至第二平台200 的下方(图18中Q2’位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

接下来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平台 200’的弹性垫220’与第二屏元件c2接触时,靠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使 第二屏元件c2吸引保持在弹性垫220’的凸曲面220a’上,接下来靠第二平台驱动部 320使吸附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升高和待机。

(4)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模纸 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5)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使其屏 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100、200’所保持的屏元件c1、c2应互 相粘合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接近。

(6)在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规定压力下,利用弹性垫 220’的凸曲面220a’使两个屏元件c1、c2最初开始部分的(本例中为它们的中央部 位)相互压接。该压接工序中,第二平台200’与橡胶制环状部件510接触时,形成 进行排气减压用的气密室D。此时,气密室D的空气由真空泵540吸出,使气密室D形 成低于大气压的规定压力(这里为20Pa~30Pa)。

(7)工序(6)动作开始后,也继续使第二平台200’下降,边使具有球面的弹 性垫220’弹性压缩形变,边从上述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脱气,同时由弹性垫220’ 和第一平台100的刚体部101夹着两个屏元件c1、c2,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其间 垫220的弹性形变部分的吸气用微细孔闭合,第二屏元件c2逐渐从第二平台垫220’ 上释放。因此,两个屏元件c1、c2可顺利地粘合。

(8)这样,便防止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偏移,并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脱 气,而且在屏元件中避免波纹或皱褶发生来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使两个屏元件c1、 c2密接粘合。这样便可将R屏元件和G屏元件粘合。

而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结束,便停止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第二 平台200’预先升高复位至最初的位置,第一平台100继续保持所粘合的屏元件,返 回至最初的位置Q1。

接下来,将这样获得的R屏元件和G屏元件经过粘合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 c1,并且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基本上重复上述各个工 序(1)至(8),使下一B屏元件与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相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 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迭层的显示屏A。

另外,图15和图18所示屏制造装置中,作为基于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平台驱 动,采用空气压力驱动,但也可采用油压驱动以外的其他驱动。而且,还可以采用 例如离心凸轮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作为第二平台驱动部。

而且,图15所示屏制造装置中,两个屏元件c1、c2粘合过程中,为了更为可靠 地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脱气,也可以用图18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排气装置500形成气 密室,对该气密室内进行排气减压。图15和图18所示屏制造装置中任意一个,也可 以替代排气装置500或与其一起设置上述气密室600(参照图15)以及对该室内进行 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由该排气装置对该室内进行排气减压。

另外,图15和图18所示屏制造装置中设有气密室600时,图15中排气装置113、 213和空气回路322等示出在气密室内,但不适合设置在气密室内的,设置在气密室 外也行。而且,用排气装置500时,真空泵540也设置在气密室外。

[c]与图21至图24有关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与图21至图24相关联说明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是基于下面显示屏制造方 法和装置的方案。

(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的工序,

使应互相粘合面对置这样配置第一和第二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工 序,

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工序,

应互相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第一和第二平台所保持并使应互相粘合面对置这样配置的第 一和第二屏元件通过所述粘接材料相互粘合的粘合工序,

第二平台形成为具有吸附屏元件中央区域的中央吸气孔和吸附屏元件所述中央 区域外侧区域的外侧吸附孔,通过从这些吸气孔吸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平台,

所述粘合工序包括:

通过使两个平台相对接近,使相互位置对准、第一和第二平台所保持并使应互 相粘合面对置这样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接近至规定距离的接近工序,

接近工序后,通过将第二平台和其保持的屏元件中央区域之间气压设定为与第 一和第二屏元件间气压相比相对的高压,根据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中央区域两面间的 气压差,使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中央区域在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与第一平台所保持 的屏元件接触的中央接触工序,

中央接触工序后,通过使两个平台进一步相对接近,来使两个屏元件在粘接材 料介入状态下相互整面压接粘合的压接工序。

作为该显示屏制造方法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 材料的工序,可示范预先与屏元件面粘接、并且从表面尚用保护纸覆盖的双面粘接 纸甚至粘纸(纸也可以为带状)除去该保护纸使粘接材料露出的工序,或靠手工作 业或者由粘接材料涂覆装置在屏元件面上涂覆粘接材料的工序。粘接材料的设置只 要没有妨碍可以是任意的。

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在粘合工序之前实施。若为粘合工序之前,只要没有妨 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粘合工序设有粘接材料,使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并使应互相粘合面对置 相向对准后实施。

而且,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可用各种办法进行。例如用其本身已经 知道的基板或屏位置对准办法来进行。

作为位置对准方法,可示范下面方法。

(1)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将其中一屏元件保持在其中任意一 个平台上,再在该屏元件上面重叠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 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靠手工作业移动该另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 标记符合,然后使该另一屏元件保持在另一平台上。

(2)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将其中一屏元件保持在其中任意一个 平台上,再在该屏元件上面或上方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 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由X-Y-θ驱动装置移动该另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 件的对准标记符合。

此时,用于保持该另一屏元件的平台也可以包含X-Y-θ驱动装置。这时,使 该另一屏元件保持在其平台上之后,进行要使该屏元件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即 可。用以保持该另一屏元件的平台不包括X-Y-θ驱动装置时,也可以将位置对准 的该另一屏元件载置于上述其中一个屏元件之后,使该载置的另一屏元件保持于对 应的平台上。

另外,位置对准标记也可以采取液晶标记、场致发光标记等通电便发光的标 记。

X-Y-θ驱动装置的位置对准,可以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手动操作,但也 可以根据摄像机检测出的标记信息(例如位置信息等)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自 动控制来进行。后者场合,可以利用基板、屏等位置对准用的图像处理法。

另外,X-Y-θ驱动装置不用说,是可以使物体在X方向、与其垂直的Y方向上 移动并且绕与X-Y平面垂直的轴转动的装置。

第一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尽管不限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以举出通过平台 上设置的吸气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情形。

第二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通过分别从第二平台上设置的上述中央吸气孔和外 侧吸气孔吸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

上述粘合工序中,首先实施两个屏元件的接近工序,通过使两个平台相对接近 来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接近至规定距离。

接下来实施中央接触工序。该工序中,将第二平台和其保持的第二屏元件中央 区域之间气压设定为与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气压相比相对的高压,使第二屏元件中 央区域两面间产生气压差。这种气压差可用种种方法产生。

例如,将两个屏元件间气压设定为低于大气压的规定气压,隔绝从第二平台中 央吸气孔吸气,而且使外部气体导入该中央吸气孔,将第二平台与其保持的屏元件 中央区域之间气压设定为与两个屏元件间气压相比相对的高压。因此,使第二平台 上屏元件中央区域两面间产生气压差。

不论哪一种情形,基于屏元件中央区域两面间这种气压差,使第二平台上屏元 件中央区域挠曲,在粘接材料介入状态下与第一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接触。也可以 使屏元件自重有助于这种中央区域的挠曲。具体来说,也可以靠气压差和屏元件包 含中央区域在内部分的自重使之挠曲。

接下来,可实施使两个屏元件整面粘合的压接工序。

粘合工序中,先于两个屏元件整面粘合这样预先使两个屏元件中央区域相互接 触。因此,两个屏元件不会一下子受到较强的粘合冲击,而先稳妥地获得粘合开始 状态,可抑制两个屏元件的位置偏移。

接下来使两个屏元件整面压接粘合。这时,已经预先在中央区域接触的两个屏 元件便从该中央区域起向周围逐渐扩展接触区域这样来粘合,因此可从两个屏元件 间脱气,两个屏元件便在密接状态下、在可抑制皱褶状态下、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 态下粘合。

另外,要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将压接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 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 复上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粘合的屏元件粘合。

上述粘合工序中两个屏元件的中央接触工序后的压接工序,可在两个屏元件顺 利地整面压接粘合的基础上,隔绝从第二平台外侧吸气孔吸气的吸附,并且使外部 气体导入该外侧吸气孔,来释放第二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此时,压接工序最初起 也可以隔绝从第二平台外侧吸气孔的吸气并使该外侧吸气孔也导入外部气体,但为 了从两个屏元件更为可靠地脱气,也可以使两个屏元件相互整面压接粘合,并且在 两个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整面或大致整面接触之后,设法隔绝第二平台外侧吸气孔 的吸附,并在该外侧吸气孔也导入外部气体。

而且,中央接触工序后的压接工序,也可以从最初使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气压 回到周围外部气压,但在使两个屏元件间的脱气更为可靠的方面,也可以在两个屏 元件通过粘接材料整面或大致整面接触之后回到外界气压。当然,也可以使两个屏 元件周围气氛气压维持为上述规定的低压直到压接工序结束为止。

不论哪一种情形,上述两个屏元件的中央接触工序中,将两个屏元件间的气压 设定为低于大气压的规定气压时,也可以将保持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平 台等的区域其气氛整体减压为低于大气压的低压,但作为简易的方法,也可以设法 用气密密封用途的、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来包围第一和第二屏元件,而且将该环 状部件夹在第一和第二平台间,在这两个屏元件周围形成气密室,通过从该气密室 排气来减小上述两个屏元件间的气压。

上述两个屏元件接近工序的两个屏元件相互接近距离、以及上述屏元件中央区 域两面间的气压差程度(例如用于产生该气压差的两个屏元件中央接触工序中两个 屏元件间的减压程度和导入至第二平台中央吸气孔的外部气体量(泄漏量)程 度),也可以考虑第二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大小、弹性等,设定为可在中央接触工 序中顺利地获得上述两个屏元件的中央接触状态。

尽管不限于此,但作为上述接近工序中的相互接近距离,可示范大致在1mm~ 2mm范围,而作为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两侧的气压差可示范在10Pa~30Pa(大致 0.08Torr~0.23Torr)范围。

而且,作为上述中央接触工序中两个屏元件间的减压气压,可示范在20Pa~ 30Pa(大致0.15Torr~0.23Torr)范围,而作为至第二平台中央吸气孔的外部气体 导入量,则可示范使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两侧的气压差为10Pa~30Pa(大致 0.08Torr~0.23Torr)范围的量。

(显示屏制造装置)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于保持另一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用于使其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 置,

从第一和第二平台间进行排气减压的平台间排气装置,

第二平台是具有吸附屏元件中央区域的中央吸气孔和吸附屏元件所述中央区域 外侧区域的外侧吸气孔、通过从这些吸气孔吸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平台,该中央 吸气孔与中央吸气孔用排气装置连接,外侧吸气孔与外侧吸气孔用排气装置连接, 中央吸气孔用和外侧吸气孔用的各个排气装置包含向吸气孔导入外部气体的装置。

利用该显示屏制造装置的话,应互相粘合的屏元件其中之一保持在第一平台 上,另一个则保持在第二平台上。

第一和第二平台包含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对于第一平台的这种保持装 置,尽管不限于此,但可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与排气装置连接用于吸附屏元件的 吸气孔。

第二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是通过用与其连接的排气装置从第二平台设置的上 述中央吸气孔和外侧吸气孔分别吸气,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

接着,使第一、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一、第二平台上,由平台驱动装置使其屏 元件保持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所保持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 二平台相对接近,使两个屏元件接近为规定距离。

最迟在此时靠平台间排气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间区域(因而使两个屏元件间 区域)开始排气减压至规定气压。而且,隔绝与第二平台中央吸气孔连接的排气装 置的排气,而且通过该排气装置中的外部气体导入装置使外部气体导入该中央吸气 孔,将第二平台与其保持的屏元件中央区域之间气压设定为与两个屏元件间气压相 比相对的高压。这样,便使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中央区域两面间产生气压差,基于该 气压差使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中央区域在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与第一平台所保持屏 元件接触。

然后,通过进一步使两个平台相对接近,来使两个屏元件在粘接材料介入的状 态下相互整面压接粘合。

屏元件粘合是如上面所述用粘接材料进行的。该粘接材料先于粘合,如显示屏 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那样可在两个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上设置。该装置 也可以包括粘接材料涂覆装置。

而且,先于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使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与上 述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述相同进行即可。

而且,这里的显示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装置,例如使应 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在第一或第二平台上相互位置对准的装置。可示范下面装 置。

(1)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上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中任一平台所保持的其中一个屏元件上面或上方使另一 屏元件移动要使得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符合来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

(2)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上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中任一平台所保持的其中一个屏元件上面或上方使另一屏元 件移动的X-Y-θ驱动装置,以及根据上述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 息等)控制X-Y-θ驱动装置动作使两个屏元件移动,要使得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 符合来位置对准的控制部。作为这种控制部,可示范利用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用的 基于图像处理的位置对准法的控制部。

上述平台间排气装置也可以是将包含保持屏元件的第一和第二平台等在内的区 域其整体气氛减压为低于大气压的低压的排气装置,但作为简化的装置,可示范包 含气密密封用途的、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的排气装置,随着第一和第二平台的相 对接近,该环状部件夹在两个平台间,并且与这两个平台一起包围两个平台间的屏 元件,形成进行上述排气减压用的气密室。

利用这种显示屏制造装置的话,两个屏元件粘合过程中,先于两个屏元件整面 粘合预先使两个屏元件中央区域相互接触。因此,两个屏元件不会一下子受到较强 的粘合冲击,而先稳妥地获得粘合开始状态,可抑制两个屏元件的位置偏移。

接下来使两个屏元件整面压接粘合。这时,已经预先在中央区域接触的两个屏 元件便从该中央区域起向周围逐渐扩展接触区域这样来粘合,因此可从两个屏元件 间脱气,两个屏元件便在密接状态下、在可抑制皱褶状态下、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 态下粘合。

另外,要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将已经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 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述各工 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粘合的屏元件粘合即可。

使两个屏元件中央区域接触后继续进行的两个屏元件的压接粘合,可在两个屏 元件顺利地整面压接粘合的基础上,隔绝与第二平台外侧吸气孔连接的排气装置的 排气,并且通过该排气装置中的外部气体导入装置将外部气体导入该外侧吸气孔, 来整面释放第二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此时,也可以设法两个屏元件其中央区域接 触后不久即隔绝第二平台外侧吸气孔的吸附,并且该外侧吸气孔也导入外部气体, 但为了从两个屏元件更为可靠地脱气,也可以使两个屏元件相互整面压接粘合,并 且在两个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整面或大致整面接触之后,设法隔绝第二平台外侧吸 气孔的吸附,并在该外侧吸气孔也导入外部气体。

而且,两个屏元件中央区域接触后不久,也可以中止平台间排气装置的减压操 作使两个屏元件间气压回到外部气压,但在使两个屏元件间的脱气更为可靠的方 面,也可以设法在两个屏元件通过粘接材料整面或大致整面接触之后回到外界气 压。当然,也可以使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气压维持为规定的低压直到两个屏元件粘 合结束为止。

上述两个屏元件先于中央区域接触相互接近时的两个屏元件的相互接近距离、 以及上述屏元件中央区域两面间的气压差程度(例如用于产生该气压差的两个屏元 件中央接触工序中两个屏元件间的减压程度和导入至第二平台中央吸气孔的外部气 体量(泄漏量)程度),与先前同显示屏制造方法相关联的说明相同。

显示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

控制平台驱动装置动作,使得上述平台驱动装置使其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 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当两个平台,换言之它们所保持的两个屏元件相互接近至 预定距离时,使得这两个平台的相互接近暂停的暂停控制装置,

对上述暂停控制装置暂停相互接近的第一和第二平台中第二平台所保持的屏元 件其中央区域两面间的气压差进行检测的气压差检测传感器

以及上述气压差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气压差一旦达到预定气压差,便控制平 台驱动装置动作使得第一和第二平台再次相互接近的暂停解除控制装置。

该气压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第二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其中央区域两面间的气 压差,是指第二平台与其所保持屏元件的中央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和第一与第二平 台间的气压差(进而是其保持的两个屏元件区域的气压差)。

气压差检测传感器应检测出的预定气压差,是基于该气压差,第二平台上屏元 件中央区域通过粘接材料与第一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接触的气压差。换言之,通过 检测出这种预定的气压差,便可以检测出第二平台上屏元件中央区域通过粘接材料 与第一平台上保持的屏元件接触。

气压差检测传感器,除了直接检测出气压差以外,在预先知道例如第一和第二 平台间气压(进而知道它们所保持的两个屏元件间区域的气压)时,也可以利用对 造成预定气压差的第二平台和其所保持的屏元件中央区域之间气压进行检测的传感 器,或通过从外部气体开始导入第二平台中央吸气孔起进行计时,利用对造成预定 气压差的第二平台和其所保持的屏元件中央区域之间气压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

上面所述的[C]类方法和装置,可适用于各种显示屏的制造,但下面参照图21至 图24说明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具体例。

图21是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例的概略构成图。

该屏制造装置包括: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用于保持另一屏元 件c2的第二平台200,用于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 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置300,从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间进行排气减压的平 台间排气装置500。

第二平台200,是一具有吸附屏元件c2中央区域的中央吸气孔201a和吸附屏元件 c2中央区域外侧区域的外侧吸气孔201b,通过从这些吸气孔201a、201b吸气来吸附 保持屏元件c2的平台。

中央吸气孔201a连接有中央吸气孔用的排气装置600,外侧吸气孔201b连接有外 侧吸气孔用的排气装置700,中央吸气孔用和外侧吸气孔用的各个排气装置600、700 中包括作为一例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吸气孔201a、201b的外部气体导入装置的开闭电 磁640、740。

平台驱动装置300包含为了驱动第一平台100、第二平台200而设置、对第一平台 100进行驱动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01和对第二平台200进行驱动的第二平台驱动部 320。

第一平台驱动部310,尽管不限于此,但为使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小齿轮313与 沿导轨设置的齿条311a啮合,由第一平台100上搭载的电动机312往复旋转。第一平 台100靠第一平台驱动部310沿导轨311移动,配置于屏元件保持位置Q1或屏元件粘合 位置Q2。该移动过程中,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滑动体102沿导轨311滑动。

第二平台驱动部320尽管不限于此,但由活塞气缸装置321和驱动它的空气回路 322构成。活塞气缸装置321是复动式的,其气缸部321a配置于固定位置,活塞杆 321b与第二平台200联接。空气回路322可将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提供给活塞气缸装 置321。

图示状态示出的是从空气回路322向活塞气缸装置321的活塞杆一侧提供压缩空 气,活塞杆321b后退至气缸部321a内,第二平台200升高的状态。

一旦从活塞气缸装置321的气缸顶罩一侧提供压缩空气,活塞杆321b便突出,使 第二平台200下降。而压缩空气一旦提供给活塞气缸装置321的活塞杆罩一侧,活塞 杆321b和第二平台200便再次升高,回到图示状态。

空气回路322是可以按所需的突出量使活塞杆321b暂停的回路。

第二平台200包含第二吸附台201及其上面固定的至活塞杆的联接部202。

图22示出吸附保持屏元件c2(图中点划线)状态下第二平台200的俯视状态。另 外,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等省略图示。

如图22所示,第二吸附台201在吸附屏元件c2中央区域的区域和吸附屏元件c2中 央区域外侧区域的区域,分别按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先前所述的中央吸气孔201a和外 侧吸气孔201b。

联接部202从平面看去呈十字型,从其中心部202a向四方延伸,而且,在当中部 位向下方弯曲,各个前端部与吸附台201设有中央吸气孔201a的区域和设有外侧吸气 孔201b的区域之间连接。而且,中心部202a与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活塞杆321b联 接。

中央吸气孔用排气装置600如先前所述与中央吸气孔201a连接,除了先前所述的 开闭电磁阀640以外,还包括排气部610、软管620、中央吸气孔用排气室630、压力 传感器(气压传感器)650。

软管620一端端部与排气部610连接,另一端部与排气室630连接,排气室630与 吸附台201的中央吸气孔201a连通。而且,软管620的当中部位设有开闭阀640。因 此,在阀640闭合的状态下,从中央吸气孔201a经排气部610吸引的空气通过排气室 630、软管620排气,可由吸附台201吸附保持屏元件c2的中央区域。

而且,可使排气部610停止,并在阀640打开的状态下将外部气体导入吸气孔 201a。而且,压力传感器650可与排气室630连接,检测出排气室630内的空气气压。

外侧吸气孔用排气装置700如先前所述与外侧吸气孔210b连接,除了先前所述的 开闭电磁阀740以外,还包括排气部710、软管720、外侧吸气孔用排气室730。

软管720一端端部与排气部710连接,另一端部与排气室730连接,排气室730与 吸附台201的外侧吸气孔201b连通。而且,软管720的当中部位设有开闭阀740。因 此,在阀740闭合状态下,从外侧吸气孔201b经排气部710吸引的空气通过排气室 730、软管720排气,可由吸附台201吸附保持屏元件c2的外侧区域。

而且,可使排气部710停止,并在阀740打开的状态下将外部气体从阀740通过软 管720导入吸气孔201b。

如图21所示,第一平台100包括第一吸附台101、用于保持屏元件的屏元件保持 装置110。

第一吸附台101在保持屏元件c1的区域内按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 吸气孔1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110除了这种吸气孔101a以外,还包括排气室111、软管112、排 气装置113。软管112一端端部与排气装置13连接,另一端部与排气室111连接,排气 室111与吸附台101的吸气孔101a连通。因此,从吸气孔101a经排气装置113吸引的空 气通过排气室111、软管112排气,可由吸附台101吸附保持屏元件c1。

平台间排气装置500包括环状部件510、空气吸入用管520、软管530、真空泵 540。

环状部件510、是一随着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的相互接近,夹在两个平台 间、与这两个平台一起包围两个平台间的屏元件c1、c2并形成进行排气减压用的气 密室的气密密封用途的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510,这里是橡胶制的部 件,设置在第一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空气吸入用管520嵌合在第一平台100环状部件510和屏元件c1保持区域之间设置 的通孔中,与软管530的一端端部连接。软管530另一端部与真空泵540连接。因此, 可将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环状部件510所形成的气密室内排气减压至预定气 压,这里是20Pa(大致0.15Torr)左右

而且,为了使第二平台200暂停在下降途中的规定位置,可临近第二平台的升降 通道设置对该第二平台进行检测的平台检测传感器1000。

上述空气气压回路322、排气部610和710、电磁开闭阀640、740根据控制部CONT 的指令动作。而且,经过压力传感器650检测出的排气室630的气压信息,进而第二 平台中央吸气孔201a中的气压信息输入控制部CONT,而且,基于平台检测传感器 1000的第二平台200其检测信息便也输入控制部CONT。

该屏制造装置,包括先于两个屏元件c1、c2的粘合使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位 置对准的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装置400。

位置对准装置400包括2台摄像机410(这里是CCD摄像机)、X-Y-θ驱动装置 420、控制部430。

各个屏元件c1、c2在第一平台100上相互位置对准状态的俯视情形如图7一样。 另外,这里的第一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等在图7中省略图示。

如图7所示,各个屏元件c1、c2在屏元件显示区域外分别预先形成用于预先位置 对准的标记m1、m2。另外,对准标记这里在屏元件对角线方向两端区域形成有十字 型图案,但不限于此,只要可使各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也可以是任意图案,而 且只要在显示区以外,也可以形成在任意位置。而且,该对准标记可以通过印刷等 形成,也可以在形成屏元件电极时在显示区外设置标记用电极,通过向该标记用电 极加上电压来点亮。这里,屏元件c1、c2上分别印刷有对准标记m1、m2。

图21所示的CCD摄像机410可与控制部430连接,对各个屏元件c1、c2预先形成的 对准标记m1、m2进行观察,将该标记信息送至控制部430。

X-Y-θ驱动装置420包括屏元件保持臂421和X-Y-θ驱动部422。屏元件保持 臂421可与驱动部422的X-Y-θ方向活动部连接,由其前端部421a吸附保持屏元件 c2。X-Y-θ驱动部422可与控制部430连接,使屏元件保持臂421及其保持的屏元件 c2沿屏元件c1表面在规定方向(图中X方向)、与之垂直的方向(图中Y方向)上活 动,而且绕与X-Y平面垂直轴(图中θ方向)转动。因此,可根据控制部430的指 令,在第一平台100上保持的屏元件c1上移动屏元件c2。

控制部430如先前所述,与CCD摄像机410、X-Y-θ驱动装置420连接,将摄像 机410的对准标记m1、m2的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X-Y- θ驱动装置420的动作,使得要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以便位置 对准的屏元件c2移动。另外,控制部430包括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基于图像处 理的位置对准法的手段。

而且,该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如图21中双点划线所示、可经省略图示的排气 装置排气减压的具有气密性的气密室800,气密室800可以将第一、第二平台100、 200等包围,但这里的屏制造装置不包括气密室800。该气密室800后面述及。

下面参照图23和图24说明一例基于这种装置的图1所示类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屏 制造。

图23是一例图21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部分(1)至(4)的说 明图,图24是图23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另外,图23和图24 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分别对进行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色显示 的R、G、B屏元件制作1个屏元件。

首先,将R、G、B屏元件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作为一屏元件(以下称 为第一屏元件)c1,与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作为另一屏元件 (以下称为第二屏元件)c2来处理,通过图23所示的工序(1)~(4)和图24所示 的工序(5)~(8)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具体来说,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与第一屏元件 c1(R屏元件)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面的相对一侧面,预先粘接单一表面尚用保护脱 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NN。另外,这里采用双面粘接带,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 单一表面尚用保护脱模纸覆盖的粘纸。不论哪一种情形可以用手工操作在屏元件面 上涂覆粘接材料,或者也可以设置粘接材料涂覆装置,由该涂覆装置涂覆。粘接材 料的设置只要没有妨碍,可以是任意的。而且,设置该粘接材料的工序在粘合工序 前实施。若在粘合工序之前,只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设有该双面粘接带NN的第一屏元件c1使光吸收层BK朝下设置在第一平台100上, 由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2)将第二屏元件c2(G屏元件)载置在第一屏元件c1上,对两个屏元件c1、 c2进行相互位置对准。

该位置对准如下面所述进行。具体来说,屏元件c1上载置的屏元件c2暂时保持 在位置对准装置400的前端部421a上,在该状态下用CCD摄像机410观察两个屏元件 c1、c2的对准标记m1、m2,同时由X-Y-θ驱动装置420移动第二屏元件c2来使两个 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该位置对准动作通过将摄像机410检测出的 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行 自动控制来进行。位置对准处理一旦结束,便再次使屏元件c2载置于屏元件c1上。

基于X-Y-θ驱动装置420的位置对准,也可以通过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 行手动操作来进行。而且,用于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也可以包括X-Y- θ驱动装置。这时,使屏元件c2保持在该平台200上以后进行要使屏元件c2位置对准 的X-Y-θ驱动即可。而且,也可以不用X-Y-θ驱动装置,而对两个屏元件c1、 c2的对准标记m1、m2进行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并靠手工作业移动第二屏元件c2 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

(3)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位置对准一旦结束,便从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 X-Y-θ驱动装置420的屏元件保持臂421释放屏元件c2载置到屏元件c1上,那样之 后按照控制部CONT的指令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使第一平台100移 动至第二平台200的下方(图21中Q2位置),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 置。

接下来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平台200 的弹性垫220与第二屏元件c2接触时,通过由中央吸气孔用排气装置600和外侧吸气 孔用排气装置700从第二平台200设置的中央吸气孔201a和外侧吸气孔201b分别吸气 使第二屏元件c2吸附保持在吸附台201上,接下来靠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吸附第二 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升高和待机。

(4)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模纸 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5)接下来按照控制部CONT的指令,再次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 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

(6)随着该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使其屏元件c1、c2保持面 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100、200所保持的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对置,来使 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接近。而平台检测传感器1000检测出第二平台200,并 且与橡胶制的环状部件510接触,两个屏元件c1、c2接近至规定距离(图中为d)这 里为2mm时,按照控制部CONT的指令由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的下降暂停。

这时,由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环状部件510形成气密室D,所以由平台间 排气装置500从该气密室D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间区域(进而是两个屏元件 c1、c2间区域)排气减压至预定气压(这里是20Pa)。

(7)而且隔绝与第二平台200的中央吸气孔201a连接的排气装置600的排气,并 按照控制部CONT的指令打开排气装置600中电磁开闭阀640,使外部气体导入中央吸 气孔201a。这样,便使得第二平台200上与其保持的屏元件c2的中央区域之间的气压 为与两个屏元件c1、c2间气压相比相对的高压。因此,在第二平台200上屏元件c2的 中央区域两面间产生预定的气压差,基于该气压差(这里是该气压差和屏元件c2包 含中央区域的部分的自重)使第二平台200上屏元件c2中央区域在粘接材料N介入的 状态下与第一平台100上保持的屏元件c1接触。这时第二平台200上屏元件c2其中央 区域两面间的气压差,这里为20Pa~30Pa(大致0.15Torr~0.23Torr)范围。该气 压差可间接了解压力传感器650检测出排气室620内的气压达到预定气压(造成预定 气压差的气压)。

(8)一旦压力传感器650检测出预定气压,控制部CONT便通过由第二平台驱动 部320使第二平台200再次下降,使两个平台100、200进一步相对接近,使两个屏元 件c1、c2在粘接材料N介入的状态下相互整面压接粘合。

另外,该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第二平台200的下降定时,如先前所述,也可以 是压力传感器650检测出预定气压的定时,或者也可以为使外部气体开始导入第二平 台200中央吸气孔201a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5秒)以后。而且,也可以通过用电子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第二平台200上屏元件c2其中央区域与第一平台100上保持的屏 元件c1接触,来确定第二平台200的下降定时。

利用该显示屏制造装置的话,两屏元件c1、c2粘合过程中,先于两个屏元件 c1、c2整面粘合预先使两个屏元件中央区域相互接触。因此,两个屏元件不会一下 子受到较强的粘合冲击,而先稳妥地获得粘合开始状态,可抑制两个屏元件c1、c2 的位置偏移。

接下来使两个屏元件c1、c2整面压接粘合。这时,中央区域已经预先接触的两 个屏元件c1、c2便从该中央区域起向周围逐渐扩展接触区域这样来粘合,因此可从 两个屏元件c1、c2间脱气,两个屏元件c1、c2便在密接状态下、在可抑制皱褶状态 下、且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态下粘合。这样,R屏元件和G屏元件便粘合。这时,中 央排气室630内可以认为达到大气压。

而且,通过使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整面压接粘合,两个屏元件c1、c2通过粘 接材料N介入其中整面或大致整面接触后,根据控制部CONT的指令,隔绝与第二平台 200的中央吸气孔201b连接的排气装置700的排气,并且打开排气装置700中的阀 740,使外部气体导入外侧吸气孔201b,来整面释放第二平台200对屏元件的保持, 停止第二平台驱动部320对两个屏元件c1、c2的压接。另外,也可以设法两个屏元件 c1、c2其中央区域接触后不久,便隔绝第二平台200外侧吸气孔201b的吸附,使外部 气体还导入外侧吸气孔201b。

而且,两个屏元件c1、c2通过粘接材料N整面或大致整面接触后,中止平台间排 气装置500的减压操作使两个屏元件c1、c2周围气压回到外部气压。因此,可以使得 两个屏元件c1、c2间的脱气更为可靠。另外,也可以设法两个屏元件c1、c2其中央 区域接触后不久便回到外界气压。当然,也可以使两个屏元件c1、c2周围气氛气压 维持为规定的低压直到两个屏元件c1、c2粘合结束为止。

接下来,将这样获得的R屏元件和G屏元件经过粘合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 c1,并且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实际上重复上述各个工 序(1)至(8),使下一B屏元件与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相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 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迭层的显示屏A。

这里,尽管用包含环状部件510、空气吸入用管520、软管530、真空泵540在内 的平台间排气装置500对由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环状部件510形成的气密室D内 进行排气减压,但也可以设法设置上述具有气密性的气密室800和对该室内进行排气 减压的排气装置,可利用该排气装置对该室内进行排气减压,将包含保持屏元件 c1、c2的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等的区域其整体气氛减压为低于大气压。另外, 图21所示屏制造装置中,设置气密室800时,图中排气部610、710、排气装置113、 空气回路322、电磁阀640、740以及真空泵540等尽管均示出在气密室800内,但实际 上它们也可设置在气密室800的外侧。

[D]与图25至图29有关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与图25至图29相关联说明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是基于下面显示屏制造方 法和装置的方案。

(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第一平台保持的第一屏元件和第二平台保持的第二屏元件其中至少之一配置未 硬化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保持第一屏元件的第一平台和保持第二屏元件的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移动, 来使两个屏元件对置,并使这两个屏元件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的工序,

使该重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端部保持重合状态的保持工序,

通过从端部保持重合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两侧、并从该保持的端部一侧起 依次加上夹紧力,来用所述粘接材料使这两个屏元件依次整面假粘合的假粘合工 序,

使假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工序,

该位置对准工序后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粘接材料硬化使两个屏元件真粘合的 真粘合工序。

此方法中,上述两个屏元件规定端部互相重合工序中,不一定需要两个屏元件 在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互相接触。也可以尚有若干间隙。

该显示屏制造方法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假粘合工序中,通过从端部保持重合 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两侧、并从该保持的端部一侧起依次加上夹紧力,来使两 个屏元件依次整面假粘合的,因此边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边使两个屏元件假粘 合,这样两个屏元件密接的同时可抑制皱褶等产生。

而且,两个屏元件间的粘接材料尚未硬化期间,换言之,两个屏元件相对尚处 于错开状态时,实施上述两个屏元件位置对准工序,然后使两个屏元件间粘接材料 硬化,使两个屏元件真粘合,因而相邻屏元件在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态下进行最终 的粘合。

应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对第3个以后的各个屏元件,也可以将上述粘合 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元件视 为第二屏元件,实际上通过重复上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粘合的 屏元件粘合。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时,该平台对屏元件的保持,尽管 不限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举出经过平台设置的吸气孔吸引保持屏元件的情形。

尽管粘接材料配置工序所配置的粘接材料是未硬化粘接材料,但作为这种粘接 材料的示范例,可举出在加压下显示流动性的粘接材料。另外,这里所说的在加压 下显示流动性的粘接材料,包含配置后不久尽管其本身显示若干流动性,但此后在 加压下仍显示流动性的粘接材料。配置上述粘接材料的工序中,第一平台保持的第 一屏元件其规定端部配置未硬化粘接材料,在上述假粘合工序中,也可以设法通过 从端部保持重合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两侧、并从该保持的端部一侧起依次加上 夹紧力,将该粘接材料压延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同时使两个屏元件依次整面假 粘合。象这样压延粘接材料的话,外部气体难以进入两个屏元件间。当然,粘接材 料只要对两个屏元件的粘合没有妨碍,并非只在屏元件端部可压延配置,也可以在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部分或整面涂覆等。

而且,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中,为了方便实施作为此后工 序、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重合的规定端部保持该重合状态的工序,也可以使两个屏 元件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并在从第二平台拉出的状态下使保持该重合状态时的第 二屏元件端部保持在该第二平台上。

不论哪一种情形,两个屏元件的假粘合,也可以利用将两个屏元件按压在第一 平台上的按压部件,边维持该按压部件对两个屏元件的按压状态,边使该按压部件 对第一平台相对移动来进行。

这时,该按压部件也可以与例如将重合的两个屏元件端部按压保持在第一平台 的手段一并使用。当然,用于实施保持工序的端部保持手段也可以与该按压部件分 别设置。

不论哪一种情形,这种按压部件做成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规定曲率的凸曲 面形成的按压部件,上述假粘合工序中也可以使该屏元件按压面对屏元件相对转 动。因此,可以顺利地实施假粘合工序。

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尽管是圆形剖面的按 压辊,但也可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去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

采用圆形剖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端部直径的所谓 反向隆起型按压辊。

作为上面所述的显示屏制造方法中采用按压部件的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具 体来说,

一显示屏制造方法,使上述重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端部保持重合状态的保持 工序,是通过按压部件使该重合端部按压保持至第一平台上来保持,

上述假粘合工序中,使该按压部件按压屏元件的第一平台在维持该按压部件对 屏元件的按压状态下对该按压部件和第二平台相对移动,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 元件边在第一平台上依次假粘合两个屏元件。

这时也可示范以下这种情形,采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规定曲率的凸曲面 形成的按压部件作为该按压部件,上述保持工序中,由该按压部件的屏元件按压面 部分使上述重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端部按压至第一平台上来保持,上述假粘合 工序中,使该按压部件的屏元件按压面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介入状态下对第一平台 相对转动,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件,边在第一平台上使两个屏元件通过所述 粘接材料依次粘合。

尽管可在无碍范围内采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假粘合后可以靠光照射、加热等使 之硬化的种种粘接材料作为上述粘接材料,但作为市场上容易获得、对屏元件的不 良影响较少的粘接材料,可举出光硬化型粘接材料,例如紫外光硬化型粘接材料。

用光硬化型粘接材料时,上述真粘合工序中对该粘接材料照射使该粘接材料硬 化的光。

不论哪一种情形,为了使所粘合的相邻屏元件间充分脱气,至少对上述假粘合 工序而言,也可以在规定减压气氛中实施。

先于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真粘合的位置对准工序中两个屏元件的相互位置对准可 用各种办法进行。例如可用其本身已经知道的基板或屏位置对准办法来进行。

作为位置对准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

(1)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目视观 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在第一屏元件上靠手工作业移动第二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 的对准标记符合的方法。

(2)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摄像机 观察,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在第一屏元件上移动第二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 对准标记符合的方法。

X-Y-θ驱动装置的位置对准,可以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手动操作,但也 可以根据摄像机检测出的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等)对X-Y-θ驱动装置动作 进行控制使两个屏元件位置对准来进行。后者场合,可以利用基板、屏等位置对准 用的图像处理法。

另外,X-Y-θ驱动装置不用说,是可以使物体在X方向、与其垂直的Y方向上 移动并且绕与X-Y平面垂直的轴转动的装置。

上述位置对准标记也可以采取液晶标记、场致发光标记等通电便发光的标记。

(显示屏制造装置)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于保持另一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第一平台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配置未硬化粘接材料的粘接材料配置装置,

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移动以便第一和第二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对 置,并且这两个屏元件规定端部互相重合的第一驱动装置,

使该重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端部按压保持至第一平台上的按压部件,

使通过所述按压部件按压两个屏元件的第一平台对按压部件和第二平台相对移 动,以便维持该按压部件对屏元件按压的状态,并且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 件,边在第一平台上使两个屏元件在按压部件的按压下靠所述粘接材料依次假粘合 的第二驱动装置,

使假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装置,

该位置对准装置对两个屏元件进行位置对准后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间粘接材料 硬化来使两个屏元件真粘合的真粘合装置。

第一和第二平台包括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 此,但可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与排气装置连接的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

利用这种装置的话,便使第一屏元件保持于第一平台,使第二屏元件保持于第 二平台。这样后用粘接材料配置装置在第一平台保持的第一屏元件上定量配置未硬 化粘接材料。

然后,由第一驱动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移动,使两个屏元件对置,而且 使两个屏元件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

通过按压部件将该重合端部按压保持在第一平台上。

此后,通过靠第二驱动装置使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按压部件相对移动,来维 持该按压部件对屏元件的按压状态,并且,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件,边在第 一平台上在按压部件的按压下由上述粘接材料依次假粘合。

此时,粘接材料配置装置对粘接材料的供给是在第一屏元件规定端部等部分进 行时,该粘接材料靠按压部件在两个屏元件间压延。

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部分共同构成。而且,其中一个是另 一个的一部分。

象这样两个屏元件的假粘合一旦结束,便由位置对准装置使两个屏元件位置对 准,接下来靠真粘合装置使两个屏元件间的粘接材料硬化来真粘合。

作为上述按压部件,可采用例如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形 成的按压部件。而且,可由该按压面的一部分将两个屏元件的重合端部按压保持至 第一屏元件上。此时,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做成使该按压部件的屏元件按压面 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介入状态下对第一平台相对移动,边从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 件边在第一平台上使两个屏元件由所述粘接材料依次假粘合的驱动装置。

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由凸曲面形成的按压部件其示范例尽管是圆形剖面的按 压辊,但也可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去呈扇形的按压部件等。

采用圆形剖面的按压辊时,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端部直径的所谓 反向隆起型按压辊。这样,不会因该按压辊的按压使屏元件上产生皱褶。

另外,为了从两个屏元件间充分脱气,也可以设置至少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假粘 合过程中用于使这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为规定减压气氛的减压室。

要粘合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将上述最终粘合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元件作为应 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其中之一处理即可。

作为上述位置对准装置,可示范例如以下装置。

(1)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屏元件上使第二屏元件移动要使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符合以便位置对准 的X-Y-θ驱动装置,

(2)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屏元件上使第二屏元件移动要使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符合以便位置对准 的X-Y-θ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等)控制X -Y-θ驱动装置的动作,以便移动应使两个屏元件通过对准标记的符合来位置对准 的第二屏元件的控制部。作为这种控制部,可以示范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基 于图像处理的位置对准法。

作为真粘合装置,根据所用的粘接材料采用可使两个屏元件间粘接材料硬化的 装置即可。采用例如光硬化型粘接材料时,可包括照射使该粘接材料硬化的光的 灯。

上面所述的[D]类方法和装置尽管可适用于各种显示屏制造,但下面参照图25至 图29说明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具体例。

图25是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例的概略构成图。

该屏制造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

用于保持另一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

第一平台100保持的第一屏元件c1上配置在未硬化加压下显示流动性的粘接材料 N的粘接材料配置装置500,

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移动以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所保持的第 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对置,并且这两个屏元件c1、c2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的第一 驱动装置320,

包含使该重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端部按压保持至第一平台100上的按 压部件610的按压保持装置600,

使通过所述按压部件610按压两个屏元件c1、c2的第一平台100对按压部件610和 第二平台200相对移动,以便维持该按压部件610对屏元件按压的状态,并且边从第 二平台200拉出第二屏元件c2,边在第一平台100上使两个屏元件c1、c2在按压部件 610的按压下靠粘接材料N依次假粘合的第二驱动装置310,

使假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相互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装置400,

该位置对准装置400对两个屏元件c1、c2进行位置对准后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c1、c2间粘接材料N硬化来使两个屏元件c1、c2真粘合的真粘合装置700。

第二驱动装置310兼用作第一驱动装置320的部分。

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分别包含第一和第二吸附台101、201,用于保持屏元 件的屏元件保持装置110、210。

第一和第二吸附台101、201在保持屏元件c1、c2的区域内分别按规定间隔设置 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101a、2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110、210除了这种吸气孔101a、201a以外,还包括吸附台中的 排气室111、211,软管112、212,排气装置113、213,排气装置113、213分别与软 管112、212的一端端部连接,软管112、212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排气室111、211连 接,排气室111、211分别与吸附台101、201的吸附孔101a、201a连通。这样,通过 排气装置113、213的运转,空气分别从吸气孔101a、201a通过排气室111、211,软 管112、212排气。

第二驱动装置310尽管不限于此,但为使第一平台100设置的小齿轮313与沿导轨 311设置的齿条311a啮合,由第一平台100上搭载的电动机312使该小齿轮313往复旋 转的装置。第一平台100靠驱动装置310沿导轨311移动,可配置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 置Q1、粘接材料配置位置Q2、屏元件假粘合开始位置Q3或屏元件真粘合位置Q4。在 该移动过程中,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滑动体102沿导轨311滑动。

第一驱动装置320尽管其中部分包含上述第二驱动装置310,但还包括第二平台 支持臂321和对此进行驱动的旋转驱动部322。具体来说,包括第二平台驱动部。

第二平台支持臂321,其一端部由旋转驱动部322的轴322a支持,另一端部与第 二平台200联接。旋转驱动部322配置于固定位置,可按规定时间在规定方向(图中A 方向)或与该规定方向相反方向(图中B方向)上转动。这样,通过旋转驱动部322 所驱动轴322a的转动,可按规定时间在A方向或B方向上旋转支持臂321和第二平台 200。

按压保持装置600配置于固定位置,除了先前所述的按压部件610以外,还包括 升降驱动部620。升降驱动部620具有可转动支持按压部件610的升降方向(图中Z方 向)活动部621,可按规定定时使该活动部621升降。这样,可由升降驱动部620使按 压部件610按规定时间配置于将位于屏元件假粘合开始位置Q3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c1、c2按压至第一平台100的按压位置P1或从位置P1避让至上方的避让位置P2。

按压部件610这里是圆形剖面的按压辊,具有屏元件按压周面610a。按压部件 610如先前所述由升降驱动部620的活动部621可旋转支持。另外,按压部件610这里 是圆形剖面的按压辊,但也可以利用所具有的屏元件按压面从侧面看呈扇形的按压 部件等。而且,也可以采用中央部位直径小于两端部位直径的所谓反向隆起型按压 辊,使得通过其对屏元件的按压,屏元件上没有皱褶发生。

粘接材料配置装置500配置于粘接材料配置位置Q2的上方,包括粘接材料供给部 510和升降驱动部520。

粘接材料供给部510容纳有先前所述的未硬化粘接材料(这里是加压下显示流动 性的光硬化型粘接材料)N,前端部有粘接材料供给口510a。

升降驱动部520配置于固定位置,具有与粘接材料供给部510连接的升降方向 (图中Z方向)活动部521,可按规定定时使升降方向活动部521升降。这样,可由升 降驱动部520使粘接材料供给部510按规定时刻配置于用于向第一屏元件c1提供粘接 材料N的粘接材料供给位置P3或从位置P3向上方避让的避让位置P4。

利用该粘接材料配置装置500的话,通过由升降驱动部520使粘接材料供给部510 按规定定时配置于粘接材料供给位置P3,从粘接材料供给口510a释放规定量的粘接 材料N,可在位于粘接材料配置位置Q2的屏元件c1的规定端部配置粘接材料N。

位置对准装置400配置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的上方。

该位置对准装置400包括2台摄像机410(这里是CCD摄像机),X-Y-θ驱动装 置420,控制部430和升降驱动装置440。

各个屏元件c1、c2相互位置对准状态的俯视状况与图7一样。另外,这里的第一 平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等在图7中省略图示。

如图7所示,各个屏元件c1、c2分别在屏元件显示区外形成有预先位置对准用的 标记m1、m2。另外,对准标记这里在屏元件对角线方向两端区域形成有十字型图 案,但不限于此,只要可使各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也可以是任意图案,而且只 要在显示区以外,也可以形成在任意位置。而且,该对准标记可以通过印刷等形 成,也可以在形成屏元件电极时在显示区外设置标记用电极,通过向该标记用电极 加上电压来点亮。这里,屏元件c1、c2上分别印刷有对准标记m1、m2。

图25所示的CCD摄像机410可与控制部430连接,观察各个屏元件c1、c2预先形成 的对准标记m1、m2,将其标记信息送给控制部430。

X-Y-θ驱动装置420包括屏元件保持臂421和X-Y-θ驱动部422。屏元件保持 臂421可与驱动部422的X-Y-θ方向活动部连接,由其前端部421a避免实际提起来 吸附保持位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的屏元件c2。X-Y-θ驱动部422可与控制部430 连接,使屏元件保持臂421及其保持的屏元件c2预先沿第一平台100所吸附保持的屏 元件c1表面在规定方向(图中X方向)、与之垂直的方向(图中Y方向)上活动,而 且绕与X-Y平面垂直轴(图中θ方向)转动。因此,可根据控制部430的指令,在第 一平台100上保持的屏元件c1上移动屏元件c2。

控制部430如先前所述,与CCD摄像机410、X-Y-θ驱动装置420连接,将摄像 机410的对准标记m1、m2的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X-Y- θ驱动装置420的动作,使得要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以便位置 对准的屏元件c2移动。另外,控制部430包括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基于图像处 理的位置对准法的手段。

升降驱动装置440可配置于X-Y-θ驱动装置420的上方,按规定定时使驱动装 置420在升降方向(Z方向)上移动。可通过这样靠升降驱动装置440使X-Y-θ驱动 装置420移动至下方,在驱动部422的前端部421a与位于屏元件位置对准位置Q1的屏 元件c2接触。

真粘合装置700包括配置于屏元件真粘合位置Q4的上方,照射使粘接材料N硬化 的光L的灯710。灯710可对位于位置Q4的两个屏元件c1、c2间光硬化型粘接材料N进 行光照射。因此,可使光硬化型粘接材料N硬化。

下面参照图26、图27和图28说明一例基于这种装置的图1所示类型的反射型液晶 显示屏制造。

图26是一例图2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部分(1)至(4)的说 明图,图27是图26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图28是图27所示工序 后续工序(9)至(11)的说明图。另外,图26、图27和图28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 件省略图示。

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分别对进行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色显示 的R、G、B屏元件制作1个屏元件。

首先,将R、G、B屏元件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作为一屏元件(以下称 为第一屏元件)c1,与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作为另一屏元件 (以下称为第二屏元件)c2来处理,通过图26所示的工序(1)~(4)、图27所示 的工序(5)~(8)和图28所示的工序(9)~(11)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具体来 说,

(1)将第一屏元件c1(R屏元件)使其应粘合面,即与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面 的相对一侧面朝上设置在第一平台100上,由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 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同样,将第二屏元件c2(G屏元件)使其应粘合面朝上在从 第二平台拉出第二屏元件端部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二平台200上,由屏元件保持装置 210使屏元件c2吸附在平台200的吸附台201上。

(2)由第二驱动装置310使吸附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移动至屏元件c1规 定端部到达粘接材料配置装置500下方的位置,即移动至粘接材料配置位置Q2,由粘 接材料配置装置500的升降驱动部520使粘接材料供给部510下降至屏元件c1的上方, 即下降至粘接材料供给位置P3。接着在屏元件c1的规定端部涂覆光硬化型粘接材料 N,在屏元件c1整个宽度方向上按线条形状配置粘接材料N。

(3)通过靠升降驱动部520使粘接材料供给部510升高,使供给部510从位置P3 避让至避让位置P4,靠第二驱动装置310使吸附第一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移动至 屏元件c1规定端部到达按压部件610下方的位置,即移动至屏元件假粘合位置Q3。

(4)通过由第一驱动装置320的驱动部322使吸附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 在A方向上旋转,并使之移动至两个屏元件c1、c2的规定端部到达按压部件610的下 方,来使两个屏元件c1、c2对置,并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规定端部互相重合。

(5)由按压保持装置600的升降驱动部620使按压部件610下降至按压位置P1, 由按压部件610的屏元件按压面610a的部分使两个屏元件c1、c2重合的端部按压保持 至第一平台100上。

(6)此后,通过由第二驱动装置310使第一平台100对第二平台200和按压部件 610相对移动,也就是说,通过使按压部件610的按压面610a在第一和第二屏元件 c1、c2介入的状态下对第一平台100相对跟随转动,来维持按压部件610对屏元件的 按压状态,并且边从第二平台200拉出第二屏元件c2,边在第一平台100上使两个屏 元件c1、c2在按压部件610的按压下靠粘接材料N依次假粘合。这时,粘接材料N靠按 压部件610在两个屏元件c1、c2间压延。象这样压延粘接材料N的话,外部气体难以 进入两个屏元件c1、c2间。这样可顺利实施假粘合工序。

(7)使按压部件610相对移动至两个屏元件c1、c2的终端后,靠升降驱动部620 使按压部件610升高至避让位置P2。

(8)象这样两个屏元件c1、c2的假粘合一旦结束,便解除屏元件保持装置210 对第二平台200的吸附动作,由第一驱动装置320使平台200在B方向上旋转,使平台 200返回至原来的位置,而且,由第二驱动装置310使吸附假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 件c1、c2的第一平台100移动至位置对准装置400的下方,即移动至位置对准位置 Q1。

(9)由升降驱动装置440使X-Y-θ驱动装置420下降,对两个屏元件c1、c2进 行相互位置对准。

该位置对准如下面所述进行。具体来说,通过X-Y-θ驱动装置420的下降,使 屏元件c1避免实际提起,而保持在位置对准装置400的前端部421a上,边在此状态下 用CCD摄像机410对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边由X-Y-θ驱动装置420 在第一屏元件c1上移动第二屏元件c2,来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 合。该位置对准动作通过将摄像机410检测出的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进行图像处 理,根据该位置信息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行自动控制来进行。

(10)位置对准处理结束后,解除X-Y-θ驱动装置420的屏元件保持臂421对 屏元件c2的保持,使X-Y-θ驱动装置420升高。

(11)接下来靠第二驱动装置310使吸附位置对准后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 的第一平台100移动至真粘合装置700的下方,即移动至屏元件真粘合位置Q4,由真 粘合装置700的灯向两个屏元件c1、c2间的粘接材料N照射光L,使粘接材料N硬化来 真粘合。这样,R屏元件和G屏元件便粘合。

而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完成,便停止真粘合装置700的光照射,第一平台100 返回至最初位置Q1时一直保持所粘合的屏元件。

图25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显示屏制造方法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假粘合工 序当中,从端部保持为重合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两侧,而且从该保持的 端部一侧起依次加上夹紧力,来使两个屏元件c1、c2依次整面假粘合,所以边从两 个屏元件c1、c2脱气,边使两个屏元件c1、c2假粘合,两个屏元件c1、c2如此密 接,并且可抑制皱褶等发生。

而且,两个屏元件c1、c2间的粘接材料N尚未硬化期间,换言之,两个屏元件 c1、c2相对尚处于错开状态时,实施上述两个屏元件c1、c2的位置粘合工序,然后 使两个屏元件c1、c2间的粘接材料N硬化,使两个屏元件c1、c2真粘合,因而在相邻 屏元件高精度位置对准的状态下进行最终的粘合。

接下来,将这样使R屏元件和G屏元件经过真粘合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c1, 并且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实际上重复上述各个工序 (1)至(11),使下一B屏元件与已经真粘合的屏元件相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 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迭层的显示屏A。

另外,为了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充分脱气,也可以设置至少在第一和第二屏 元件c1、c2的假粘合当中用于使两个屏元件c1、c2周围气氛为规定的减压气氛的减 压室。

图29示出上述图25所示显示屏制造装置中设置减压室800和与其连接的排气装置 900的显示屏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

减压室800具有气密性,可以包围第一、第二平台100、200等。另外,上述排气 装置113、213等设置于减压室800的外侧。排气装置900这里包括旋转泵,可对减压 室800内进行排气减压。减压室800具有让屏元件出入的省略图示的气密门。

采用这样的减压室800时,这里,最迟从图26所示的粘接材料涂覆工序(2)至 真粘合工序(11)将减压室800内减至规定压力。这时减压室800内的压力尽管不限 于此,但设定为例如13Pa~40Pa(大致0.1Torr~0.3Torr)范围。

[E]与图30至图35有关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

与图30至图35相关联说明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和装置,是基于下面显示屏制造方 法和装置之一或二个以上的方案。

(显示屏制造方法)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应互相粘合面对置这样配置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按规定的第 一条件相互压接的第一压接工序,

第一压接工序后,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按与第一条件不同规定的第二条件相互 压接的第二压接工序。

作为这种显示屏制造方法的示范例,可举出以下制造方法。具体来说,

一显示屏制造方法,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显 示屏,该方法包括:

使第一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二平台上的工序,

使第一和第二平台所保持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对置这样配置的工 序,

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工序,

应互相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面中至少之一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

使相互位置对准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 介入的状态下,并按规定的第一条件夹在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的第一压接工 序,

第一压接工序后,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并按与 第一条件不同规定的第二条件夹在第一和第二平台间相互压接的第二压接工序。

不论哪一种情形,作为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当中至少一面设置粘接 材料的工序,可示范预先与屏元件面粘接,而从未粘接的表面由保护纸覆盖的双面 粘接纸以及粘纸(这种纸也可以为带状)上除去该保护纸使粘接面露出的工序,或 靠手工作业或粘接材料涂覆装置在屏元件面上涂覆粘接材料的工序。只要没有妨 碍,粘接材料的设置方法可以是任意的。

设置粘接材料的工序在第一压接工序之前实施。若是在第一压接工序以前,只 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第一压接工序是在设有粘接材料、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应互相粘合面对置这样 相向对准后实施的。

而且,不论哪一种制造方法,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可用各种办法进 行。例如可用其本身已经知道的基板或屏位置对准办法来进行。

作为位置对准方法可示范以下方法。

(1)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将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中一个屏元件固 定于规定位置当中在其上面重叠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目 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靠手工作业移动该另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 记符合的方法。

采用该位置对准方法时,采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上分别保持屏元件的办法 时,使例如任一平台上保持其中一屏元件,在该屏元件上重叠配置另一屏元件,对 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同时靠手工作业移动该另一屏 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符合,然后可将该另一屏元件保持在另一平台上即 可。

(2)预先在各个屏元件上设置对准标记,将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中一个屏元件固 定于规定位置当中在其上面或上方配置另一屏元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 摄像机观察,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该另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 记符合的方法。

采用该位置对准方法时,可以采用上述第一和第二平台上分别保持屏元件的办 法时,也可以使例如任一平台上保持其中一屏元件,在该屏元件上配置另一屏元 件,对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进行摄像机观察,同时用X-Y-θ驱动装置移动该另 一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的对准标记符合。

用以保持该另一屏元件的平台也可以包括X-Y-θ驱动装置。这时,使该另一 屏元件保持在其平台上之后,进行要使该屏元件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即可。用 以保持该另一屏元件的平台不包括X-Y-θ驱动装置时,也可以将位置对准的该另 一屏元件载置于上述其中一个屏元件之后,可以使该载置的另一屏元件保持于与之 对应的平台上。

另外,作为上述位置对准标记也可以采取液晶标记、场致发光标记等通电便发 光的标记。

X-Y-θ驱动装置的位置对准,可以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手动操作,但也 可以根据摄像机检测出的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等)对X-Y-θ驱动装置进行 自动控制来进行。后者场合,可以利用基板、屏等位置对准用的图像处理法。

另外,X-Y-θ驱动装置不用说,是可以使物体在X方向、与其垂直的Y方向上 移动并且绕与X-Y平面垂直的轴转动的装置。

不论上述哪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均在压接工序中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所述 粘接材料介入的状态下按第一条件相互压接。

接下来,在第二压接工序中获得按规定的第二条件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压 接迭层的显示屏。

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保持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使两个屏元件粘合时,由这两个平 台夹住两个屏元件来相互压接。

另外,要迭层的屏元件为3个以上时,将上述第二压接工序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 元件视为上述第一屏元件,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屏元件视为上述第二屏元件,实际 上通过重复上述各工序,将下1张屏元件逐张与已经经过粘合的屏元件粘合。

就上述第一压接工序中的第一条件、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条件来说,是两个 屏元件相互压接时的加压压力、粘合速度、两个屏元件周围的气氛气压、两个屏元 件的环境温度或屏元件的加热温度,照射至屏元件的光波长等其中之一或两个以 上。

第一压接工序中的第一条件和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条件在上述条件整体相比 时,有所不同。

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可以根据所用的粘接材料种类、所要求的屏元件粘合状态 等(例如对空气介入相邻屏元件间加以抑制的状况)进行设定。

出于对屏元件有较大影响的条件的考虑,可举出以下情形作为示范例。具体来 说,

存在这种情形,上述第一压接工序中的第一条件包含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的 加压条件,采用规定的第一加压压力作为该加压压力来实施第一压接工序,而上述 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条件包含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的加压条件,采用大于上述 第一加压压力的第二加压压力(代表性的为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来实施第二压接 工序。

采用这种第一加压压力、大于它的第二加压压力的话,可防止两个屏元件相互 位置错开,最终对准精度高地粘合两个屏元件。

可示范作为第一压接工序中的第一加压压力,采取使两个屏元件如预定的那样 在局部(也可以是接近最初限定的点、线的区域)或大致整面或整体重合所需最小 加压压力或比它大一些的加压压力,使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加压压力为两个屏元 件最终整面真粘合所需的更大的不变加压压力的情形。这种时候,可最终使两个屏 元件牢固粘合。

第一加压压力也可以是逐渐加大的。第二加压压力也可以设法增加规定时间。

而且,对第一条件、第二条件还可举出下面例子。具体来说,

存在这种情形,上述第一压接工序中的第一条件中包含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气 压条件,采用规定的第一气氛气压作为该气氛气压来实施第一压接工序,上述第二 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条件中包含两个屏元件周围气氛气压条件,采用规定的第二气氛 气压作为该气氛气压来实施第二压接工序。

此时,作为上述第一气氛气压和第二气氛气压中至少之一气氛气压,可示范 13Pa~40Pa(大致0.1Torr~0.3Torr)范围的压力。

这样,通过将至少第一气氛气压和第二气氛气压至少之一设定为低于大气压的 气压,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由此可使两个屏元件如此密接。而且,可进一步抑制 空气介入场合下往往生成的屏皱褶。

第一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呈整面或大致整面相互接触这样时,也可以在低 于大气压的第一气氛气压下实施第一压接工序,而第二压接工序中的第二气氛气压 则为大气压。当然,也可以将第二气氛气压设定为低于大气压的气压,这时,第二 气氛气压是与第一气氛气压同等的气压。

而且,第一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仅在一点点区域相互接触这种时候,第一 压接工序也可在大气压气氛下实施,而在低于大气压的第二气氛气压下实施第二压 接工序。当然,第一压接工序也可以在低于大气压的第一气氛气压下实施。这时, 第一、第二气氛气压即便相同也行。

尽管为这种第一、第二气氛气压关系,但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保持屏元件使两个 屏元件粘合时,第一压接工序和第二压接工序中至少之一工序,也可设法通过用气 密密封用途的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包围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并使该环状部件夹在 第一和第二平台间,在这两个屏元件周围形成气密室,通过从该气密室排气获得规 定气氛气压。

而且,为了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使两个屏元件粘合,上述第一压接工序中第一 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通过使这两个屏元件最初部分地(点状或线状等)相互 接触,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分起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分来进行。

此外,若举出具体例的话,上述第一压接工序中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 接,也可以设法例如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其中央部位相互接触,从该最初相互接触 部位起逐渐(向例如周围或屏元件两端端部)扩展相互压接部位来进行。或者,也 可以使例如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任一端部相互接触,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 (向例如相对一侧端部)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

第一压接工序中象这样对两个屏元件进行压接时,上述第二压接工序中,使第 一和第二屏元件整面相互压接即可。

使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来粘合两个屏元件时,为了从两个屏元件间 脱气并使两个屏元件粘合,第一和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的 弹性垫,而且形成该屏元件保持面是规定曲率凸曲面的平台,第一压接工序中第一 和第二屏元件的相互压接,也可以设法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使这两个 屏元件最初在弹性垫凸曲面处部分相互接触,接着通过使两个平台接近,边使所述 弹性垫弹性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来进行。

此外,若举出具体例的话,便使所述弹性垫的凸曲面形成中央部位高的凸曲 面,例如球面、大致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第一压接工序中的第一和 第二屏元件其相互压接,通过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中央部位按点状或线状等 相互接触,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逐渐(向例如周围或屏元件两端端部)扩展相 互压接部位来进行。

或者,也可以例如使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形成为在某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起 向另一端部逐渐变低的凸曲面,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一端端部与线状等相互 接触,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向另一端部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来进行。

第一压接工序中象这样压接两个屏元件时,在第二压接工序中随弹性垫的弹性 形变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整面相互压接也行。

为了避免相互压接时伤及屏元件、避免同一层两个屏元件的位置偏移,从两个 屏元件间顺利地脱气,使真粘合用途的相互压接没有妨碍,弹性垫可推荐用弹性系 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当凸曲面形成为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 状的曲面,和某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起向其他端部逐渐变低的凸曲面这样形成为 平滑的曲面时,作为该凸曲面的曲率半径可推荐2000mm~5000mm量级。

不论哪一种情形,采用象这样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分的第一压接工序时,上述 第一气氛气压、第二气氛气压也可以不一定为低于大气压的气压。但也可以根据粘 接材料的种类、所得到的粘合状态等,使第一气氛气压以及第二气氛气压中至少之 一为低于大气压的低压。

另外,第一压接工序阶段,尽管可以使两个屏元件整面相互压接,但第一压接 工序阶段两个屏元件不一定需要整面相互压接的情形如上文所述。

不论哪一种情形,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上的场合,该平 台对屏元件的保持尽管不限于此,但作为示范例,可举出经过平台上设置的吸气孔 来吸附保持屏元件的情形。这种吸气孔在包括上述弹性垫的平台中至少设置在该弹 性垫上。

作为这种弹性垫,可示范一具有靠真空吸引使屏元件保持在所述凸曲面上的吸 气用微细孔,该微细孔可被该弹性垫在上述压接工序中的弹性形变所闭合的弹性 垫。该弹性垫可释放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弹性垫上保持的屏元件压接 至另一屏元件的部分,因此可如此顺利地使两个屏元件粘合。

不论哪一种情形,上述第一压接工序可形成为靠上述粘接材料使第一和第二屏 元件进行假粘合的工序,上述第二压接工序可形成为靠上述粘接材料使第一和第二 屏元件牢固地进行真粘合的工序。

这时,第一压接工序可指使相互位置对准的第一和第二屏元件在上述粘接材料 介入的状态下相互压接来使两个屏元件假粘合的第一压接工序,第二压接工序可指 该第一压接工序后使第一和第二屏元件相互压接真粘合的第二压接工序。

另外,第二压接工序中上述第二条件中,例如用光硬化型粘接材料作为粘接材 料时,可包含向该粘接材料照射使之硬化的光这种条件,将热硬化性粘接材料用作 粘接材料时,可包含将该粘接材料加热至规定温度这种条件。

(显示屏制造装置)

一种显示屏制造装置,使形成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屏用的屏元件迭层,来制造 显示屏,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的第一平台,

用于保持另一屏元件的第二平台。

用于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 装置,

第一和第二平台其中至少之一包括具有屏元件保持面的弹性垫,而且该屏元件 保持面是规定曲率的凸曲面,

所述平台驱动装置,在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过程中,使第一平台所保持 的屏元件和第二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在第一加压压力下相互压接,进而在大于该第 一加压压力的第二不变加压压力下压接。

第一和第二平台包含用于保持屏元件的装置。作为这种保持装置,尽管不限于 此,但可举出例如平台上设置、与排气装置连接的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这种 吸气孔在具有弹性垫的平台中至少设置在该弹性垫上。

作为这种弹性垫,可示范这样一弹性垫,具有靠真空吸引使屏元件保持在上述 凸曲面上的吸气用微细孔,该微细孔可被该弹性垫的弹性形变所闭合。该弹性垫可 释放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弹性垫上保持的屏元件压接至另一屏元件的 部分,因此可如此顺利地使两个屏元件粘合。

利用该显示屏的制造装置,应互相粘合的屏元件当中,一个保持在第一平台 上,另一个则保持在第二平台上。

那样后由平台驱动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相对接近,同时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 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所保持的屏元件应互相粘合面对置,使两个屏元件由 两个平台夹着粘合。

该屏元件粘合用粘接材料进行。该粘接材料先于粘合,在两个屏元件应互相粘 合面中至少一面如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说明那样设置。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粘接材 料涂覆装置。

而且,先于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使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与上 述显示屏制造方法中所述同样进行即可。

本发明装置也可以包括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装置,例如要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 件在第一或第二平台上相互位置对准的装置。可示范以下装置。

(1)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中任一平台上所保持的一个屏元件上或其上方使另一屏元件 移动要使两个屏元件对准标记符合以便位置对准的X-Y-θ驱动装置,

(2)位置对准装置包括:对各个屏元件预先形成的对准标记进行观察的摄像 机,在第一和第二平台中任一平台上所保持的一个屏元件上或其上方使另一屏元件 移动的X-Y-θ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对准标记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等) 控制X-Y-θ驱动装置的动作,以便移动应使两个屏元件通过对准标记的符合来位 置对准的该另一屏元件的控制部。作为这种控制部,可以示范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 对准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位置对准法。

两个屏元件的粘合如下进行。具体来说,利用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使两个屏元 件最初按点状、线状等部分相互压接,接着从该最初相互压接部位起逐渐扩展相互 压接部位。这样,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使两个屏元件部分(可以仅仅是一开始限定的 点或线的区域)或大致整面或整面假粘合时,便防止两个屏元件的位置偏移,而且 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而且避免屏元件有皱褶发生。这种压接由平台驱动装置使第 一、第二平台相对接近时,在该驱动装置的第一加压压力下进行。该第一加压压力 也可以逐渐增加。再接下来加上大于第一加压压力的不变第二加压压力,使两个屏 元件整面相互压接,使两个屏元件牢固地真粘合。第二加压压力也可以增加规定时 间。这样便可获得显示屏。

另外,要粘合的屏元件超过3个以上时,便将上述最终粘合得到的经过粘合的屏 元件作为应互相粘合的两个屏元件其中之一来处理即可。

作为第一和第二平台中至少之一设置的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可示范例如球 面、大致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采用这种凸曲面时,第一加压压力对 两个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中央部位按点状或线状 等相互接触,再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逐渐(向例如周围或向屏元件两端端部) 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这样来进行的。

或者,上述弹性垫的凸曲面也可形成为例如其中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至其他 端部便逐渐变低的凸曲面,这时,第一加压压力对两个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通过 使两个屏元件最初在它们的一端部按线状等相互接触,再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 朝向其他端部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这样来进行的。

在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下对两个屏元件的相互压接,是随弹性垫的弹性形变而 使两个屏元件整面相互压接的。

为了设法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两个屏元件相互压接时存在进一步的位置偏 移,从两个屏元件间顺利地脱气,对用于真粘合的相互压接也没有妨碍,弹性垫可 推荐用弹性系数60kgf/cm2~20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当弹性垫的凸曲面形成为球 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和某一端部较高、从该端部起向其他端部逐渐变 低的凸曲面这样形成为平滑的曲面时,作为该凸曲面的曲率半径可推荐2000mm~ 5000mm量级。

另外,尽管第一压接工序阶段也可以使两个屏元件整面相互压接,但在第一压 接工序阶段两个屏元件不一定需要整面相互压接。

两个屏元件的粘合过程中,为了更为可靠地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也可以设置 从第一和第二平台间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

作为这种排气装置的简化,可示范这样一种排气装置,包含气密密封用途的可 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随着第一和第二平台的相互接近夹在两个平台间,与这两个 平台一起围绕两个平台间的屏元件,形成进行上述排气减压用气密室。

上面所述的[E]类方法和装置尽管可适用于各种显示屏制造,但下面参照图30至 图35说明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具体例。

图30是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例的概略构成图。

该屏制造装置包括: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用于保持另一屏元 件c2的第二平台200,用于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 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置300。

该屏制造装置中,第二平台200包括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220,而且 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参照图31、图32如后面所述,平台驱动装 置300,在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在相向对准的基础上相对接近过程中,使第一 平台100所保持的屏元件c1和第二平台200所保持的屏元件c2在第一加压压力下相互 压接,进而在大于该第一加压压力的第二不变加压压力下压接,使屏元件c1、c2迭 层来制造显示屏。

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分别包含第一和第二吸附台101、201,用于保持屏元 件的屏元件保持装置110、210。

第一和第二吸附台101、201分别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保持屏元件c1、c2的 区域分别按规定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101a、2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110、210除了这种吸气孔101a、201a以外,还包括吸附台中的 排气室111、211,软管112、212,排气装置113、213,排气装置113、213分别与软 管112、21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112、212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排气室111、211连接, 排气室111、211分别与吸附台101、201的吸气孔101a、201a连通。这样,通过排气 装置113、213的运转,空气便可分别从吸气孔101a、201a通过排气室111、211、软 管112、212排气。

第二平台200如先前所述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220。弹性垫220 配置于与设有第二吸附台201的排气室211一侧的相对侧。

弹性垫220这里由连续气泡性的弹性橡胶发泡体制成,具有靠真空吸引将屏元件 c2保持在凸曲面220a上用的吸气用微细孔220b。该微细孔220b靠弹性垫220的弹性压 缩形变而会闭合。另外,弹性垫220这里是连续气泡性的弹性橡胶发泡体制成的,但 也可以在实心弹性体中设有许多吸气孔。

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中央较高的规定曲率的凸曲面(这里是曲率半径为 4000mm~5000mm量级的凸曲面),可沿该曲面保持屏元件c2。作为凸曲面220a可采 用例如球面、大致球面、半截圆筒外周面形状的曲面,这里是球面。通过采用这种 凸曲面,第一加压压力对两个屏元件c1、c2的相互压接,变成为使两个屏元件c1、 c2最初由它们的中央部位相互接触,再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逐渐向周围使相互压 接部位扩展。

该弹性垫220通过在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靠该垫的压缩使 吸气用微细孔闭合,可释放弹性垫220所保持的屏元件c2对另一屏元件c1压接的部 位,因此可如此使两个屏元件c1、c2顺利地粘合。

另外,为了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同一层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存在位 置偏移,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顺利地脱气,对用于真粘合的相互压接没有妨碍, 弹性垫220这里是由弹性系数70kgf/cm2~12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的。

平台驱动装置300为了驱动第一平台100、第二平台200而设置,包括对第一平台 100进行驱动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和对第二平台200进行驱动的第二平台驱动部 320。

第一平台驱动部310尽管不限于此,但为使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小齿轮313与沿 导轨设置的齿条311a啮合,由第一平台100上搭载的电动机312使该小齿轮313往复旋 转的驱动部。第一平台100靠第一平台驱动部310沿导轨311移动,配置于屏元件保持 位置Q1或屏元件粘合位置Q2。该移动过程中,第一平台100上设置的滑动体102沿导 轨311滑动。

第二平台驱动部320尽管不限于此,但由活塞气缸装置321和驱动它的空气回路 322构成。活塞气缸装置321是复动式的,其气缸部321a配置于固定位置,活塞杆 321b与第二平台200联接。空气回路322包括压缩空气源322a,四通2位弹簧偏置型电 磁阀322b,三通2位弹簧偏置型电磁阀322c,压力调整阀322d、322e,止回阀322f、 322g,止回阀和节流阀的并联回路组成的速度控制器322h以及开闭电磁阀322i。

压力调整阀322d将压力P1的压缩空气,压力调整阀322e将压力P2(>P1)的压 缩空气分别提供给活塞气缸装置321。

图示状态示出的是全部电磁阀的螺线管处于断开状态,活塞杆321b后退至气缸 部321a内,第二平台200升高。

在此状态下,接通四通阀322b的螺线管,开闭阀322i接通闭合的话,从压缩空 气源322a供给的压缩空气从四通阀322b→三通阀322c→压力调整阀322d→活塞气缸 装置321的气缸顶罩一侧流过,根据压力P1,活塞杆321b按速度控制器322h所控制的 速度突出,第二平台200靠压力P1的第一压力驱动而下降。

而且,这里一旦接通三通阀322c的螺线管,压缩空气便通过压力调整阀322e供 给,根据压力P2(>P1)活塞杆321b和第二平台200便向下,由压力P2(>P1)的第 二压力驱动来驱动。

然后,从此状态起,一旦全部电磁阀的螺线管断开,电磁阀322i便打开,活塞 杆321b和第二平台200故升高,回到图示状态。

图30所示屏制造装置,包括先于两个屏元件c1、c2的粘合使两个屏元件c1、c2 相互位置对准的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装置400。

位置对准装置400包括2个摄像机(这里是CCD摄像机)、X-Y-θ驱动装置 420、控制部430。

各个屏元件c1、c2相互位置对准状态的俯视图与图7一样。另外,这里的第一平 台100、位置对准装置400等在图7中省略图示。

如图7所示,各个屏元件c1、c2在屏元件显示区域以外分别形成用于预先位置对 准的标记m1、m2。另外,对准标记这里是在屏元件对角线两端区域形成十字型图 案,但不限于此,只要可以使各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的,不论什么图案都可以, 而且只要显示区以外,不论形成于什么位置都可以。而且,该对准标记可以靠印刷 等形成,也可以在屏元件形成电极时在显示区以外设置标记用电极,通过对该标记 用电极加上电压来点亮。这里,屏元件c1、c2上分别印刷有对准标记m1、m2。

图30所示的CCD摄像机410可与控制部430连接,观察各个屏元件c1、c2预先形成 的对准标记m1、m2,将其标记信息送给控制部430。

X-Y-θ驱动装置420包括屏元件保持臂421和X-Y-θ驱动部422。屏元件保持 臂421可与驱动部422的X-Y-θ方向活动部连接,由其前端部421a吸附保持屏元件 c2。X-Y-θ驱动部422可与控制部430连接,使屏元件保持臂421及其保持的屏元件 c2预先在第一平台100所吸附保持的屏元件c1表面在规定方向(图中X方向)、与之 垂直的方向(图中Y方向)上活动,而且绕与X-Y平面垂直轴(图中θ方向)转动。 因此,可根据控制部430的指令,在第一平台100上保持的屏元件c1上移动屏元件 c2。

控制部430如先前所述,与CCD摄像机410、X-Y-θ驱动装置420连接,将摄像 机410的对准标记m1、m2的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X-Y- θ驱动装置420的动作,使得要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以便位置 对准的屏元件c2移动。另外,控制部430包括用于基板或屏等位置对准的基于图像处 理的位置对准法的手段。

而且,该屏制造装置在两个屏元件c1、c2粘合过程中为了更可靠地从两个屏元 件c1、c2间脱气,可设置从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间进行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 500。

排气装置500包括环状部件510,空气吸入用管520,软管530,真空泵540。

环状部件510、是一随着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的相互接近,夹在两个平台 间、与这两个平台一起包围两个平台间的屏元件c1、c2并形成进行排气减压用的气 密室的气密密封用途的可弹性形变的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510,这里是橡胶制的部 件,设置在第一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空气吸入用管520嵌合在第一平台100环状部件510和屏元件c1保持区域之间设置 的通孔中,与软管530的一端端部连接。软管530另一端部与真空泵540连接。因此, 可对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环状部件510所形成的气密室内进行排气减压。

而且,该屏制造装置也可以包括如图3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具有气密性的气密室 600,气密室600将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各个装置包围,但这里的屏制造装置 不包括气密室600。后面述及该气密室600。

下面参照图31和图32说明一例基于这种装置的图1所示类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屏 制造。

图31是一例图30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部分(1)至(4)的说 明图,图32是图31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8)的说明图。另外,图31和图32 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分别对进行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色显示 的R、G、B屏元件制作1个屏元件。

首先,将R、G、B屏元件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作为一屏元件(以下称 为第一屏元件)c1,与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作为另一屏元件 (以下称为第二屏元件)c2来处理,通过图31所示的工序(1)~(4)和图32所示 的工序(5)~(8)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具体来说,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与第一屏元件 c1(R屏元件)设有上述光吸收层BK面的相对一侧面,预先粘接单一表面尚用保护脱 模纸NN1覆盖的双面粘接带NN。另外,这里采用双面粘接带,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 粘纸。不论哪一种情形可以用手工操作在屏元件面上涂覆粘接材料,或者也可以靠 粘接材料涂覆装置涂覆。粘接材料的设置只要没有妨碍,可以是任意的。而且,设 置该粘接材料的工序在两个屏元件的相互压接工序前实施。若在压接工序之前,只 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来实施。

设有该双面粘接带NN的第一屏元件c1使光吸收层BK朝下设置在第一平台100上, 由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2)将第二屏元件c2(G屏元件)载置在第一屏元件c1上,对两个屏元件c1、 c2进行相互位置对准。

该位置对准如下面所述进行。具体来说,屏元件c1上载置的屏元件c2暂时保持 在位置对准装置400的前端部421a上,在该状态下用CCD摄像机410观察两个屏元件 c1、c2的对准标记m1、m2,同时由X-Y-θ驱动装置420移动第二屏元件c2来使两个 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该位置对准动作通过将摄像机410检测出的 标记信息作为位置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根据该位置信息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行 自动控制来进行。位置对准处理一旦结束,便再次使屏元件c2载置于屏元件c1上。

基于X-Y-θ驱动装置420的位置对准,也可以通过对X-Y-θ驱动装置420进 行手动操作来进行。而且,用于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也可以包括X-Y- θ驱动装置。这时,使屏元件c2保持在该平台200上以后进行要使屏元件c2位置对准 的X-Y-θ驱动即可。而且,也可以不用X-Y-θ驱动装置,而对两个屏元件c1、 c2的对准标记m1、m2进行目视观察或摄像机观察,并靠手工作业移动第二屏元件c2 使两个屏元件c1、c2的对准标记m1、m2符合。

(3)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位置对准一旦结束,便如上面所述从保持第二 屏元件c2的X-Y-θ驱动装置420的屏元件保持臂421释放屏元件c2载置到屏元件c1 上,那样之后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使第一平台100移动至第二平 台200的下方(图30中Q2位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

接下来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平台200 的弹性垫220与第二屏元件c2接触时,靠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使第二屏元 件c2吸引保持在弹性垫220的凸曲面220a上,接下来靠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吸附第 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升高和待机。

(4)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模纸 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5)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压力P1的第一压力驱动使第二 平台200下降,使其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100、200所保持的 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接近。

(6)在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规定加压压力P1下,利用弹性 垫220的凸曲面220a使两个屏元件c1、c2最初开始部分的(本例中为它们的中央部) 相互接触。此时,第二平台200与橡胶制的环状部件510接触,形成进行排气减压用 的气密室D。气密室D形成之前不久开始真空泵540的运转,该气密室D的空气由真空 泵540吸出,使气密室D为低于大气压的规定压力(这里为20Pa~30Pa)。

工序(6)开始后,继续使第二平台200下降,边使具有凸曲面的弹性垫220稍稍 弹性压缩形变,边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在从两个屏元件间脱气的同时扩展两个 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部位,这样,便防止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偏移,并从两个 屏元件c1、c2间脱气,而且在屏元件中避免皱褶发生来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使两个 屏元件c1、c2固定,对两个屏元件c1、c2进行部分或大致整面的假粘合。该阶段尽 管可以使两个屏元件c1、c2整面相互压接,但在此阶段两个屏元件c1、c2不一定需 要整面相互压接。

(7)和(8)工序(6)以后,使气密室D内的压力按原样维持为低压,靠第二 平台驱动部320的压力P2(>P1)的第二压力驱动进一步压入第二平台200,通过加 上大于第一加压压力P1的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P2使两个屏元件c1、c2整面相互压 接,使两个屏元件c1、c2由两个平台夹住来真粘合。第二加压压力这里加上规定时 间。在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下,两个屏元件c1、c2的相互压接随弹性垫220的凸曲面 220a的弹性压缩形变,使两个屏元件c1、c2整面相互压接。这样便可牢固粘合R屏元 件和G屏元件。

而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完成,便停止真空泵540的运转和屏元件保持装置210 的真空吸引,第二平台200预先升高复位至最初位置,第一平台100继续保持所粘合 的屏元件,返回至最初位置Q1。

采用这种第一加压压力P1、大于它的第二加压压力P2,便可以在防止两个屏元 件c1、c2相互位置偏移的同时开始粘合,最终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精度高、牢 固地使两个屏元件c1、c2粘合。

接下来,将这样获得的R屏元件和G屏元件经过粘合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 c1,并且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重复上述各个工序(1) 至(8),使下一B屏元件与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相粘合。另外,也可以通过使保持粘 合的屏元件的第一平台100返回配置于位置Q1,来执行工序(1)中的部分。这样便 可获得R屏元件、G屏元件和B屏元件迭层的显示屏A。

图33示出另一例用于制造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A的制造装置。

图33所示的屏制造装置,在图30所示的屏制造装置中,除去第一平台100中的排 气装置500,设置第二平台200’来替代第二平台200。其他方面与图30中的装置相 同,对具有相同构成、作用的部件加上相同参照标号。

该屏制造装置包括:用于保持一个屏元件c1的第一平台100,用于保持另一屏元 件c2的第二平台200’,用于使它们的屏元件保持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 200’相对接近远离的平台驱动装置300。

该屏制造装置中,第二平台200’包括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 220’,而且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规定曲率的凸曲面,参照图34、图35如后面所 述,平台驱动装置300,在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在相向的基础上相对接近过 程中,使第一平台100所保持的屏元件c1和第二平台200’所保持的屏元件c2在第一 加压压力下相互压接,进而在大于该第一加压压力的第二不变加压压力下压接,使 屏元件c1、c2迭层来制造显示屏。

第二平台200包含第二吸附台201’,用于保持屏元件的屏元件保持装置210’。

第二吸附台201’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保持屏元件c2的区域按规定间隔设有 多个用于吸附屏元件的吸气孔201a’。

屏元件保持装置210’除了这种吸气孔201a’以外,还包括排气室211’,软管 212,排气装置213,排气装置213分别与软管21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212的另一端部 分别与排气室211’连接,排气室211’与吸附台201’的吸气孔201a’连通。这样, 通过排气装置213的运转,空气便可分别从吸气孔201a’通过排气室211’、软管212 排气。

第二平台200’如先前所述包括一具有屏元件保持面220a’的弹性垫220’。弹 性垫220’配置于与设有第二吸附台201’的排气室211’一侧的相对侧。

弹性垫220’这里是由与图30中制造装置的弹性垫220相同的材料,即由连续气 泡性的弹性橡胶发泡体制成,具有靠真空吸引将屏元件c2保持在凸曲面220a’上用 的吸气用微细孔220b’。该微细孔220b’通过弹性压缩形变而会闭合。

屏元件保持面220a’是其中一端部220c’较高、由该端部220c’向另一端部 220d’逐渐变低的规定曲率的凸曲面(这里是曲率半径为4000mm~5000mm量级的凸 曲面),可沿该曲面保持屏元件c2。通过采用这种凸曲面,第一加压压力对两个屏 元件c1、c2的相互压接,变成为使两个屏元件c1、c2最初由它们的一端部相互接 触,再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逐渐向另一端部使相互压接部位扩展。

该弹性垫220’通过在压接工序中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靠该垫的压缩 使吸气用微细孔闭合,可释放弹性垫220’所保持的屏元件c2对另一屏元件c1压接的 部位,因此可如此使两个屏元件c1、c2顺利地粘合。

另外,为了避免伤及屏元件、避免同一层两个屏元件c1、c2相互压接时存在位 置偏移,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顺利地脱气,对用于真粘合的相互压接没有妨碍, 弹性垫220’这里是由弹性系数70kgf/cm2~120kgf/cm2的弹性体制成的。

而且,该屏制造装置也包括具有气密性的气密室600,对该室内进行排气减压的 省略图示的排气装置,气密室600将第一、第二平台100、200’和各个装置包围。另 外,图33中尽管将空气气压回路322、排气装置113、213等示于气密室600内,但实 际上不适合配置于这种气密室内的可设置于气密室室外。

下面参照图34和图35说明一例基于这种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

图34是一例图33所示屏制造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工序部分(1)至(4)的说 明图,图35是图34所示工序后续工序(5)至(7)的说明图。另外,图34和图35 中,为了简化对部分部件省略图示。

图1所示反射型液晶显示屏A制造过程中,分别对进行红色显示、绿色显示、蓝 色显示的R、G、B屏元件制作1个屏元件。

首先,将R、G、B屏元件中任意一个(这里为R屏元件)作为一屏元件(以下称 为第一屏元件)c1,与该屏元件粘合的屏元件(这里为G屏元件)作为另一屏元件 (以下称为第二屏元件)c2来处理,通过图34所示的工序(1)~(4)和图35所示 的工序(5)~(7)使两个屏元件粘合。具体来说,

(1)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中至少之一,这里是与第一屏元件 c1(R屏元件)未设有光吸收层BK一侧面上,预先粘接单一表面尚用保护脱模纸NN1 覆盖的双面粘接带(也可以是粘纸)NN。

使设有该双面粘接带NN的第一屏元件c1其光吸收层BK朝下设置在第一平台100 上,由屏元件保持装置110使屏元件c1吸附在平台100的吸附台101上。

(2)将第二屏元件c2(G屏元件)载置在第一屏元件c1上,对两个屏元件c1、 c2进行相互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与图30装置的图31工序(2)相同,这里省略说 明。

(3)第一和第二屏元件c1、c2的位置对准一旦结束,便从保持第二屏元件c2的 X-Y-θ驱动装置420的屏元件保持臂421释放屏元件c2再载置到屏元件c1上,那样 之后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一平台驱动部310使第一平台100移动至第二平台200’ 的下方(图33中Q2’位置),使第一和第二平台的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

接下来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使第二平台200’下降,平台 200’的弹性垫220’与第二屏元件c2接触时,靠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使 第二屏元件c2吸引保持在弹性垫220’的凸曲面220a’上,接下来靠第二平台驱动部 320使吸附第二屏元件c2的第二平台200’升高和待机。

(4)从贴在第一平台100的第一屏元件c1上的双面粘接带NN上除去保护脱模纸 NN1使粘接材料N露出。

(5)由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压力P1的第一压力驱动使第二 平台200’下降,使其屏元件c1、c2保持面对置,换言之使这些平台100、200’所保 持的屏元件c1、c2应互相粘合面对置,来使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相对接近。

此时之前开始排气装置的运转来对气密室600内进行排气减压,使气密室600为 低于大气压的规定压力(这里为20Pa~30Pa)。另外,这里在气密室600内的减压若 在工序(6)之前,只要没有妨碍,也可以在任意阶段进行。

(6)在平台驱动装置300的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规定加压压力P1下,利用弹性 垫220’的凸曲面220a’使两个屏元件c1、c2最初开始部分的(本例中为它们的端 部)相互接触,继续边使具有凸曲面的弹性垫220’的橡胶部分稍稍弹性压缩形变, 边从该最初相互接触部位起向另一端部在脱气的同时逐渐扩展相互压接部位。这 样,便防止两个屏元件c1、c2位置偏移,并从两个屏元件c1、c2间脱气,而且在屏 元件中避免皱褶发生来扩展相互压接部位,使两个屏元件c1、c2固定,对两个屏元 件c1、c2进行部分或大致整面的假粘合。

(7)使气密室600内的压力按原样维持为低压,靠第二平台驱动部320的压力P2 (>P1)的第二压力驱动进一步压入第二平台200’,通过加上大于第一加压压力P1 的不变的第二加压压力P2使两个屏元件c1、c2整面相互压接,使两个屏元件c1、c2 由两个平台100、200’夹住来真粘合。这样便可牢固粘合R屏元件和G屏元件。

采用这种第一加压压力P1、大于它的第二加压压力P2,便可以在防止两个屏元 件c1、c2相互位置偏移的同时开始粘合,最终两个屏元件相互位置对准精度高、牢 固地使两个屏元件粘合。

而两个屏元件的粘合一旦完成,便停止对气密室600内进行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 的运转和屏元件保持装置210’的真空吸引,第二平台200’预先升高复位至最初位 置,第一平台100继续保持所粘合的屏元件,返回至最初位置Q1。

接下来,将这样获得的R屏元件和G屏元件经过粘合的屏元件当作第一屏元件 c1,并且将接下来要粘合的1张B屏元件当作第二屏元件c2,重复上述各个工序(1) 至(7),使下一B屏元件与已经粘合的屏元件相粘合。这样便可获得R屏元件、G屏 元件和B屏元件迭层的显示屏A。

另外,图30和图33所示的屏制造装置中,作为第二平台驱动装置320的平台驱 动,尽管采用空气气压驱动,但也可以采用油压驱动以外的机构。而且,作为第二 平台驱动部,还可采用例如偏心凸轮机构以外的机构。

图30所示屏制造装置中,也可以通过替代排气装置500或与其一起设置上述气密 室600以及对该室内进行排气减压的排气装置,从第一和第二平台100、200间进行排 气减压。图30所示屏制造装置中设有气密室600时,图中排气装置113、213,空气回 路322和真空泵540等示出在气密室600内,但它们实际设置在气密室600的外侧。

[F]与图36至图44有关的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

利用这里说明的粘纸粘合方法和板粘合方法,可防止气泡混入使粘纸与板粘 合,可利用粘纸使板相互粘合。以下参照图36至图44说明这里粘合的第一和第二实 施形态等。

(第一实施形态)

以下实施形态中,尽管说明的是液晶显示元件中通过粘纸粘合液晶单元和偏振 片的具体例,但可适用于用粘纸使2个板粘合的全部情形。

图36是利用第一实施形态的板粘合方法在液晶单元上装配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元 件其剖面的模式示意图。液晶显示元件10具有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制成的下层基 板12,同一透明材料制成的上层基板14,上述下层基板12和上层基板14层间夹着的 液晶16。

另外,尽管未图示,下层基板12和上层基板14相互对置面适宜配置电极。下层 基板12和上层基板14的粘接由沿两者边缘部连续配置的粘接材料18来实现,该粘接 材料18还作为密封材料将液晶16封闭在液晶显示元件10以内。液晶16中包含一定大 小(例如外径为5μm)的球状间隔体20,靠这些间隔体20来确保下层基板12和上层 基板14间的间隔为恒定值。以下将这些构成整体称为液晶单元21。

上层基板14上由形成许多微细通孔22的粘纸24粘接固定有偏振片26。其两面具 有隔离体27、28,通孔22一般是靠例如准分子激光器或冲压机等在粘纸24贴有隔离 体27、28的状态下开出的圆形孔。

这种孔22的直径L1,为了避免孔22显眼,为50μm以下,最好为30μm,而且如 后面所述为了让气泡经过通孔22充分排出,并防止孔22堵塞,为至少5μm以上大 小。

此外,通孔22的数目密度是10个/cm2以上为宜。该数目密度一旦低于10个/cm2 以下,气泡便不能充分经过通孔22排出。另外,粘纸24的厚度希望为5μm~100μm 量级。一旦低于5μm,有异物混入时便容易显眼,而为100μm以上又容易引起堵 塞。

图38示出用于将粘纸24粘贴在液晶单元21上的粘贴装置的剖面图。该粘贴装置 29具有用于配置液晶单元21的工作台30,配置于工作台30上方并具有与工作台30表 面平行的旋转轴的加压辊32。该工作台30做成可按图中箭头34方向滑动。

为了靠负压吸附固定液晶单元21,工作台30在配置液晶单元21的表面上具有多 个吸附孔36,这些吸附孔36全部在工作台30内连通,此外通过电磁阀38与真空泵40 连接。

粘接纸24的一边(附图左侧端部)靠可移动的保持部件42提起并保持,因此, 如后面所述粘纸24靠加压辊32在液晶单元21一侧加压之前的位置X处,粘纸24和液晶 单元21形成为规定角度。

这种角度可取0~180°范围的任意值。保持部件42还做成使粘纸上述一边适度 拉伸,以免粘纸24松弛。

接下来说明将粘纸24(进而将偏振片26)粘贴到液晶单元21上的方法。首先, 在图37中使粘纸24单面设置的隔离体27剥离。接着如图38所示,通过使电磁阀38开 路,在工作台30上吸附固定液晶单元21的状态下,使粘纸24的粘接面朝下,使粘纸 24的另一边(附图中右侧端部)与液晶单元21的另一边重合。接着,在粘纸24(和 隔离体28)的上述一边提起而使粘纸24挠曲状态下,按箭头34方向使工作台30滑 动。这时,加压辊32按图中箭头44方向旋转,使粘纸24对液晶单元21加压,边使粘 纸24整体与液晶单元21粘合。另外,也可以固定工作台30的位置,使加压辊32按与 箭头34相反方向移动并旋转,或使工作台30和辊32两者在互相相反方向上移动,来 替代使工作台30相对于辊32移动。

然而,如以往那样不在粘纸24上设置通孔22时,如图39所示将粘纸24粘贴于液 晶单元21上时,往往因粘纸24的局部挠曲等而在粘纸24和液晶单元交界面处混入气 泡46。反之,这里粘纸24和液晶单元21的交界面即便混入气泡,也可随加压辊32从 上方按压粘纸24,使气泡从通孔22逃出(另外,即便不加压,粘纸24和液晶单元21 重合时,气泡也可以多少从通孔22逃出)。此外,通过加大压力,还可以扩张微细 孔22并使之不显眼。孔22的体积希望借助于辊23的压力减小超过50%。不希望孔22 的体积减小率一旦低于50%,孔22原来的直径为30μm以上较大的场合加压后孔22不 够小而可目视辨认。

使粘纸24与液晶单元21粘合后,从粘纸24上除去隔离体28,接着按例如使粘纸 24在液晶单元21上粘合的相同方法(这时偏振片26为薄膜基板),用辊加压使偏振 片26(图36)在粘纸24上粘合。

图40示出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例。具体来说,在仅单面粘贴隔离体(未图示)的 粘纸24上开微细孔,使粘纸24按卷筒形状卷绕在圆柱形状的芯48上以便其粘接面位 于外侧(在液晶屏21上粘合粘纸24状态下,便变成为隔离体位于粘纸24的上表 面)。而且,通过在液晶单元21上转动该卷筒,来使粘纸24与液晶单元21粘合。

按照此构成,仅单面粘贴隔离体,因而具有废弃物少的效果。而且,粘纸24本 身成为卷筒状,因而粘合过程中不需要另外去准备辊。此外,如上述实施形态那 样,不需要将粘纸24的一端保持在保持部件42(图38)等上面,从而使得液晶单元 21和粘纸24直到粘合前一点位置(图38中位置X)才接触。

以下举出第一实施形态的具体实施例及其对比例。

(实施例1)

准备显示区域(在图36中由粘接材料封闭液晶16的区域)为200mm×300mm的液 晶单元和与液晶单元具有相同外形的双面带(积化学工业股份公司制)。该带是 厚度25μm的丙烯基类粘接剂两面由38μm和25μmPET制隔离体夹着的带。带的整面 用准分子激光器按格子形状开孔形成微细孔,并使之直径(L1)为30μm,间距 (L2)为300μm(参照图37)。

接下来,剥离带上一层隔离体后,使粘接层朝下配置在工作台上真空吸附的液 晶单元上,将带的一边(图38中右侧端部)固定于液晶单元上。接着,用均匀力边 使带的另一边(图38中左侧端部)拉伸边挠曲,从固定的一边使辊旋转,使粘接带 与液晶单元粘合。将粘纸按压在辊上之前位置(图38中位置X)的粘纸和液晶单元所 成的角度保持为20‘。辊压力大约为2.0×104N/m2。最后,粘纸除去上层隔离体后, 边由辊加压边粘合薄膜状偏振片。

进行这种贴法的结果,液晶单元和粘纸间不留气泡。而且,这样制作的液晶显 示元件,无法用眼睛看见孔,并具有良好的显示性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用冲压机替代准分子激光器,在双面带按格子形状开孔形成微 细孔,并使之直径(L1)为50μm,间距(L2)为300μm(参照图37)。与实施例1相 同,使粘接带与液晶单元粘合。

然后,为了不使孔扩张而显眼,边加上大约1.0×105N/m2,由辊对粘纸整面加 压。此外,与实施例1相同,剥离粘纸上层的隔离体,使偏振片粘合。

这样制作的液晶显示元件,由于孔的扩张较小,因而无法目视辨认孔,保持了 良好的显示性能。

(对比例)

尽管与实施例2基本同样制作液晶显示元件,但未用辊对粘纸进行加压。这样制 作的液晶显示元件可目视辨认孔,显示性能变差。

(第二实施形态)

第二实施形态的板粘合方法中,沿粘纸24表面设置槽来替代通孔,让气泡从该 槽逃出。具体来说,如图41(a)所示,沿规定方向从粘纸24的一边(附图上侧端 部)至另一边(附图下侧端部)设有多个槽50。槽50的图案不限于图41(a),只要 构成为如后面所述气泡沿槽逃出至粘纸24外侧,不论什么构成都可以,例如图41 (b)所示,可以按格子形状形成。而且,槽50的剖面如图41(a)、图41(b)所 示,不需要为三角形状,也可以为长方形状等。在例如槽50剖面形状为三角形时, 槽50的宽度L2和深度L4(图41(c))为了不使槽50显眼,分别为50μm以下,最好为 30μm,而且,如后面所述,为了沿槽50充分排出气泡,至少形成为5μm以上大小。

为了在粘纸24上形成槽50,使外周面设有例如图42所示所需形状的突起部52的 辊54在至少剥离了单侧隔离体27(图37)的粘纸24上转动即可(如图41(b)所示形 成格子形状时,使辊54在互相正交的方向上转动2次)。另外,根据隔离体27的材 质,也可在贴有隔离体27的状态下在粘纸24上形成槽。

图43示出一次性将粘纸24整面粘贴于液晶单元21上的装置的剖面图。该粘贴装 置56,具有用于吸附固定液晶单元21的下部台58,与下部台58平行配置于下部台58 上方、用于吸附固定粘纸24(和隔离体28)的上部台60。上部台60做成可在图中箭 头方向(与下部台58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下部台58与图38中的工作台30 相同,具有多个吸附孔62,这些吸附孔62经过电磁阀(未图示)与真空泵(未图 示)连接。上部台60也同样具有多个吸附孔64,这些吸附孔64经过电磁阀(未图 示)与真空泵(未图示)连接。利用此构成,上部台60可随电磁阀的开闭,吸 附·释放粘纸24。

接下来,主要采用图44说明在液晶单元21上粘贴粘纸24(进而粘贴偏振片26) 的方法。首先,图37中剥离粘纸24单面设置的隔离体27,图24所示方法中,在粘纸 24上形成许多槽50(图44中工序(A))。这些槽50设置于图44中工序(A)纸张表 里方向粘纸24的一边至另一边。而且,用粘贴装置56(图43),使形成槽50的面朝 下将粘纸24吸附在上部台60后,使上部台60下降,在下部台58吸附固定的液晶单元 21上一次性粘贴粘纸24(图44中工序(B))。接着,从上部台60分离粘纸24后,从 粘纸24除去隔离体28(图44中工序(C))。接下来,在剥离了隔离体28的粘纸24其 表面也形成许多槽66(图44中工序(D))。这些槽66设置于图44中工序(D)纸张 表里方向粘纸24的一边至另一边。此外,在粘纸24上粘贴偏振片26(图44中工序 (E))。最后,通过从偏振片26上面起与例如槽形成方向平行转动加压辊68,使气 泡从粘纸24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的槽50、66中逃出。这时辊68的加压大小,以 可以扩张槽50、66来使粘纸24与液晶单元21和偏振片26密接的程度为宜(图44中工 序(F))。希望槽50、66的体积减小靠辊68的压力超过50%。槽50、66的体积减小 率一旦低于50%,槽50、66原来的宽度为30μm以上相对较大时加压后槽50、66不够 小而可目视辨认,故不希望。

象这样通过在粘纸24的两面设有槽,不仅在液晶单元21上粘贴粘纸24的工序, 而且在粘纸24上粘贴偏振片26、相位差片、触摸屏、或保护纸等的工序中,均可以 无气泡的粘合。

另外,单面设有槽50时,辊的加压也可以在粘合偏振片26之前。

以下可举出第二实施形态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剥离双面带的单面隔离体,使图42所示的带有突起的辊在 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在带上转动两次,形成格子形状的槽。格子形状的槽形成为宽度 (L2)10μm,深度(L4)5μm,格子间隔(L5)300μm(参照图41(c))。与实施 例1相同,使贴有槽的面朝下将带与液晶单元一次性粘贴。在此状态下剥离粘纸上层 隔离体,对该上侧纸面也用带有突起的辊,按格子形状形成与下侧纸面的槽相同尺 寸的槽。然后,与实施例1相同将偏振片一次性粘贴在粘纸上。最后,通过边加上约 1.0×105N/m2压力,使辊慢慢地在偏振片上转动,使粘纸的槽扩张,使粘纸与液晶单 元和偏振片密接。

这样制作出的液晶显示元件,没有气泡,通过目视无法发现槽,具有良好的显 示性能。

本发明尽管得到了详尽的说明,但应清楚,这仅仅是示范和举例,并非用于限 定,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按照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本发明基于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2000-96620,2000-96614,2000- 98095,2000-96542,2000-96545以及2000-96546,其内容在此结合供参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