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造过程 / 近净成形 / 统筹冷热设施的构成方法及设备

统筹冷热设施的构成方法及设备

阅读:159发布:2021-03-03

专利汇可以提供统筹冷热设施的构成方法及设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制冷、制热、、 调温 、供冷与供热商品的计量计费等设施,采用电源的制冷、制热、用冷、用热的设施是用冷时制冷,将产生的热丢弃掉,用热时制热,将产生的冷丢弃掉,产生的“丢弃”冷、热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 能源 ,本 发明 涉及热的提取利用、冷源的构成以及使用冷源的 冰 箱 、冰柜,其结构简单,可随意布置且工作时不产热,解决了 空调 在将房间降温的同时还必需把屋内的电冰箱、电冰柜产生的热量当成热负难题,冷、热计量设施可使分散或集中供应模式均达到收费合理,为消除冷、热设备的自控断点,本发明提供了连贯的 基础 构件,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气温低时制热效率降低,本发明采用 太阳能 等能源于冷热设施之中。,下面是统筹冷热设施的构成方法及设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统筹设计供冷、热的方式与设施,它们由多个技术方案功能组成,每个功能块由一至数个技 术方案措施单元构成,技术方案措施单元类归于技术方案功能块,功能上它们之间无主次之分,缺 少其中之一会造成功能上的不足,每个(技术方案)功能块或构成功能块的(技术方案)措施单元 单独或相互拼合,佐以相应现有技术后,可构成多样类型、功能各异,适用于不同要求的冷、热设 备或及附属设施,其特征是:压缩制冷的热提取利用设施由预加热设施、主加热设施和热存储设 施组成;常温水在预加热器进行预热后再到主加热器中加热到可利用的温度,两级加热装置串联工 作;主加热器生成的热水送到存储设施中保存;热提取利用主加热设施的〔图1〕压缩机〔1〕出 的高温气态工质经保温管道〔2〕输送到主加热箱中的主加热器〔4〕中对经过预热的水进行加热, 在加热区成为可利用的高温水〔5〕;主加热箱的上部设有溢出口生产出的高温水经溢出口进入储热 箱中;从主加热器〔4〕输出的气体经中温保温管道〔45〕送预热箱〔6〕中;储能水箱与加热设施 合用一箱,合用〔图1〕水箱体的下部设置主加热交换器〔4〕,储能水箱的低水位检测装置〔13〕 设在加热器的上面,在水面将要露出主加热器时低水位检测装置发出低水位信号,储热水箱外供水 管〔22〕出水口设在最低水位下面,确保依据低水位检测装置〔13〕的数据停止外供热水时管道〔22〕 内无空气进入;独立的热储能设施由储能水箱和高低水位检测装置及进、出水口组成,加热箱中的 热水从进水口流入,出水口经外供保温水管外供热水;热提取利用预加热设施从中温保温管道〔45〕 送来的中温气体进入预热热交换器〔42〕中,将常温水加热到适当温度,气体在预热交换器中自上 而下的运行,水在预热箱〔6〕中自下而上的流动,水温上高下低,在箱的顶部,设有外附保温设施 的预热水输出管〔46〕,预热水经此管进入主加热箱,水流动来自进水节〔7〕供给的常温高压 水,调节节门〔7〕的流量控制出水温度,节门〔7〕的控制装置依据预热箱水温检测装置〔43〕、设 在加热箱〔3〕中的高水位检测装置〔12〕、水温检测装置〔26〕的数据进行控制,在加热箱〔3〕中 的水位未达到最高容限时,控制流量使其出水水温在预热箱水温检测装置〔43〕设定的温度,在容 积达最高容限时,关闭节门〔7〕;当加热箱水温检测装置〔26〕的数值高于设定值时,无论预热箱 温度检测装置〔43〕的数值是否达到设定值均控制节门开启补水,直至加热箱水温检测装置〔26〕 达设定值时关闭;设置预热箱消紊流装置;防紊流装置〔8〕由多孔材料构成,它可将进水涌动产生 的紊流限定在防紊流装置〔8〕前的紊流区〔9〕内,水经过防紊流装置〔8〕后,在预热热交换器外 形成均流区〔10〕;设置预热箱紊流热交换器;紊流区内设置紊流热交换器〔41〕,它接在预热热交 换器以下;设置储水箱防蒸发设施;防蒸发设施〔11〕由一设在水面上的轻质保温材料平板构成; 储水箱供水运行模式;储水箱供水运行的水流取自储水箱〔5〕的下限水面下,利用储存的热水供水, 在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时,即储水箱下限检测装置〔13〕动作后,控制装置无论供水箱压力检测装置 〔21〕是否欠压,均停止热水泵〔19〕泵水并显示储水箱缺水,当储水箱水位升到最低水位以上时, 控制装置恢复补水并结束储水箱低水位显示;加热箱供水运行模式;加热箱供水运行的热水源取自 加热箱底部出水口,在加热箱欠水时供水,热水箱低水位检测装置〔49〕动作控制装置停止水泵〔19〕 运行,在水位高于最低水位时恢复原状;设置排污运行设施,沉积在加热箱下的水垢,经进水管进 入供水箱〔20〕,集在供水箱底部,当其达一定数量后通过设在底部的排污节门〔48〕排到箱外;设 置它种加热方法对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在进行补充加热时,采用“优先水位”模式即进水节门〔7〕 不受预热箱水温检测装置〔43〕的约制,控制装置以储水箱低水位检测装置〔13〕的信息,使加热 箱〔3〕工作在最低水位即加热箱运行水位,维持加热箱正常运行;设置外置它加热,外置它加热〔图 1〕使用管道〔50〕将加热装置〔27〕和加热箱相连,箱内的水进入加热装置内,利用水循环进行加 温,控制装置在加热箱水温检测装置达设定值时停止加温,据此提供热水信息,水泵〔19〕方可在 供水箱水压降低时启动补水;在加热箱内设置内置它加热;它加热补热水运行,使用随机能源太阳 热水器补充热水时集热器〔358〕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电路开启太阳能水电〔84〕补水, 储水箱高水位检测装置〔12〕水位达上限时,控制电路无论水温高低均关闭太阳能热水电磁阀停止 补水;太阳能供热,在太阳能产热、储水箱装满、空调需供热时,控制电路关闭压缩机〔1〕开启太 阳能供热电磁阀〔85〕和供热泵由集热器〔358〕供热;在停用或室外低温时用排空阀〔95〕排水; 热水取用模式选择装置,储水箱、加热箱外供水水管〔23〕、〔22〕与热水取用模式选择装置〔18〕 相联,改变三通节门的通止方向,选择其中一管决定取水模式;冷源箱、冰柜等用冷设施的冷源 存储设施;供冷源存储设备工作的液态制冷工质从储液瓶〔44〕经膨胀阀〔66〕进入冷源箱蒸发器 〔40〕与箱内载液进行热交换,形成低压气体,进入压缩机〔1〕,与热提取利用设施合在一起构成 完整的制冷工质循环;冷源冷供应设施,冷供应箱送泵〔61〕将冷源箱〔35〕内的载体经冷供应输 送管道〔60〕输送到用“冷”设施,由流管〔63〕返回冷源箱〔35〕构成载冷剂循环,在循环过 程中对用冷设备供冷;制冷运行模式,自压缩机泵出的高温气体依次经过主加热箱〔2〕中的主加热 热交换器〔4〕、预加热箱〔6〕中的预热热交换器〔42〕、紊流热交换器〔41〕(冷凝为液态)、储液 瓶〔44〕、冷供应储水箱〔32〕中的制冷蒸发器〔37〕蒸发成气体再回到压缩机的进气口,构成制冷 工质循环对冷供应储水箱〔32〕洚温,冷供应储水箱〔32〕经输送管道送与凋温热交换器相联,利 用循环泵进行水循环,作降温调节;制热运行模式;制热运行压缩机泵出的高温气体依次经过主加 热箱〔2〕中的主加热热交换器〔4〕、预加热箱〔6〕中的预加热热交换器〔42〕、紊流热交换器〔41〕 (冷凝为液态)、储液瓶〔44〕、冷源膨胀阀〔66〕、冷源箱〔35〕中的冷源箱蒸发器〔40〕蒸发成气 体再回到压缩机的进气口;设置避免外供水受到调温系统水的污染的热取用交换器〔14〕将两水隔 开,调温系统水在交换器〔14〕内用外供水进行加热,调温系统水用循环泵〔24〕经输送管道在凋 温热交换器与交换器〔14〕间循环流动,凋温热交换器对应用场所进行升温调节;设置空气热交换 器冷、热过剩方式选择装置的转换设施;热过剩运行模式;热过剩运行时在储水箱装满时控制装置 依据储水箱上限检测装置〔12〕的信息,操作进水节门〔7〕停止注水,加热箱〔3〕、预热箱〔6〕 中的水温增高,导致制冷工质不能正常液化,出现热过剩状态,故在制冷运行时过剩方式选择装置 〔29〕、〔30〕置于热过剩状态,在储水箱上限检测装置〔12〕动作后,控制装置将热过剩空气热交 换器启用装置〔31〕置启用状态,以确保制冷工质在空气热交换器正常液化,系统正常工作;冷过 剩运作模式;在制热运行时过剩模式选择装置〔29〕、〔30〕置于冷过剩状态,空气热交换器处非启 用状态时,冷过剩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的膨胀阀倒换节门〔156〕选通膨胀阀 〔66〕,膨胀阀〔66〕的感温器〔67〕设在冷源箱〔35〕的冷源箱蒸发器〔40〕出口处,确保制冷工 质在冷源箱〔35〕内正常气化,冷源箱温度检测装置〔34〕达设定值时,控制装置将冷过剩空气热 交换器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155〕、〔156〕置启用状态,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 用节门〔155〕启用空气热交换器,联动三通节门的膨胀阀倒换节门〔156〕启用膨胀阀〔151〕,膨 胀阀〔151〕的感温器〔152〕设在空气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确保制冷工质在空气热交换器正常气化, 系统正常工作;冷运行模式选择装置,制冷设备和冷源设备是两组并行设备,系统运行时,只取其 中之一,设置冷运行模式模式选择装置〔36〕完成选取工作,选择装置〔36〕的三通节门转换端与 储液瓶〔44〕相联,二选通端分别通达制冷设备及冷源设备,构成选通通路;升降温运行模式转换 设施;在对环境进行升、降温调节时,分别取自系统的冷、热源设施,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 选控联动阀〔25〕的同侧选通端分别由保温管道与热取用交换器〔14〕、冷供应储水箱〔32〕相通, 两转换端与外附保温层的调温供水管道〔146〕、〔148〕相联,在调温供水管道〔146〕、〔148〕之间 设置调温循环泵〔24〕,在作升温调节时,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选通端选通 热取用交换器〔14〕,升降温循环泵〔24〕运转时,热取用交换器〔14〕通过外供水管与设在工作场 所的调温热交换器进行水循环,实施升温调节;调温热交换器工作在升温状态,反之在作降温调节时 冷供应储水箱〔32〕中的水与调温热交换器相通,实施升温调节;温调节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 温选控联动阀〔25〕进行倒换时,为避免冷、热相混,除在循环泵〔24〕停止后进行外,升降温选 控联动阀〔25〕应在某中一只转换到位后再进行另一只的转换;在冷供应储水箱内,设置冷源取用 热交换器〔39〕,它通过供应调节阀〔62〕与冷源供应管道相联,利用冷源降温,控制设施通过制冷 水箱温度检测装置〔33〕的信息控制调节阀〔62〕,维持冷供应箱〔32〕的运行温度;冷源供冷设施 供冷充冷运行模式,冷运行方式选择装置〔36〕选通冷源箱〔35〕,冷源设施进入系统中,控制设施 依据冷源箱温度检测装置〔34〕的信息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此种模式冷供应储水箱〔32〕由冷源供 冷设施供冷;设置压缩机热提取利用冷却设施:压缩机水冷装置〔64〕经传输管与热提取利用热交 换器〔59〕相联,使用中间串入的循环泵〔52〕实施热交换,对压缩机降温,完成热提取;压缩机 热提取利用交换器〔59〕设在预热箱〔6〕的均流区〔10〕的下部,利用加热预热水将热散掉完成热 提取;在热过剩模式下冷却设施利用冷供应储水箱〔32〕的水对压缩机实施降温;压缩机热提取利 用、冷却运行模式转换装置的双三通联动节门〔54〕的一转换端通过传输管〔51〕、循环泵〔52〕、 传输管〔53〕与压缩机水冷装置〔64〕相联,构成水冷进水端,它的出水口经传输管〔65〕接到另 一转换端,双三通联动节门〔54〕的同向选通端分别通过冷却管〔55〕、〔58〕,热提取利用管〔56〕、 〔57〕与冷供应储水箱〔32〕和热提取利用热交换器〔59〕相联,系统工作在非热过剩模式时,控 制装置将模式转换装置的三通节门〔54〕选通热提取利用热交换器〔59〕,工作在热提取利用模式, 当系统工作在热过剩模式时,控制装置将热提取利用模式转换到冷却模式:进行模式倒换时,为避 免两水相混,除在循环泵〔52〕停止后进行外,转换装置双三通联动节门〔54〕应在某中一只转 换到位后再进行另一只的转换;以动力源为动力的变转矩整体节门;变转矩弹性调整、闭三通节 门;使用锁闭转矩、退锁转矩、运行转矩等转矩工作的螺杆截止节门;调节节门开启程度使用运行 转矩;开启程度达极限位置即最大、最小位置时,使用大于运行转矩实施锁闭的锁闭转矩:具有储 备力距实施退锁的退锁力距;动力源运行转矩构成设施的〔图5g2)弹性构件〔73〕置于从动轴〔75〕 上,两端将主动杆〔71〕、从动杆〔72〕的两侧面夹持着,〔图3)主动轴〔70〕与主动轴传动构件 〔77〕联成一体,主动轴传动构件〔77〕上设有主动杆〔71〕,主动轴运转时,(图5g2)拖动弹性 构件〔73〕右(或左)端,弹性构件〔73〕的反向端左(或右)端,由于弹性构件〔73〕作用力大 于节门的运行力矩,从动杆〔72〕随着旋转,节门在运行力矩条件下运行;动力源节门调节的执行 设施;动力源节门凋节的执行设施的(图3)从动轴〔75〕内设有执行构件〔81〕,执行构件〔81〕 上设有与节门阀杆〔104〕的方柄相配合的方孔〔96〕,执行构件〔81〕上设有滑动键〔82〕,它与设 在从动轴〔74〕上的键槽〔83〕相配合随从动轴〔74〕同步转动,借此凋带动节门阀杆〔104〕转 动;动力源锁闭转矩构成设施;动力源锁闭转矩构成设施的节门阀杆〔104〕运行至接触到锁闭孔时, 转矩加大,主动杆〔71〕拖动弹性构件〔73〕的某端旋转,(图5a3)此端与从动杆〔72〕分离,随 度增大弹性构件〔73〕施加在从动杆〔72〕对应侧的力随之加大,当其达到设定值时,即锁闭力 矩后,(图3、图5a2)主动杆〔71〕上设有相对角度位移触动装置〔78〕与设在从动轴〔72〕角度 位移检测构件〔79〕接触,角度位移检测构件〔79〕在导向构件〔93〕内轴向位移,角度位移检测 构件〔79〕推动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与反向检测接点〔128〕断开, 与角度位移到位接点〔130〕闭合,送出锁闭到位信息,控制电路据此停止电机运行,节门处在锁闭 状态;动力源退锁转矩构成设施;处在反向锁闭状态的节门实施退锁肘,主动杆〔71〕顺时针运转, 弹性构件〔73〕施加在从动杆〔72〕上作用力减小,运行到主动杆〔71〕拖动弹性构件〔73〕的右 端,弹性构件〔73〕左端对从动杆〔72〕施加退锁力,(图5c)当主动杆〔71〕运行到与设在从动 杆〔72〕上的退锁构件〔100〕相接触时还末能退锁时,电机带主动杆〔71〕不经过弹性构件〔73〕 直接使用电机的储备力即退锁转矩推动退锁构件〔100〕实施退锁;动力源轴向位移检出设施;动力 源轴向位移检出设施的轴向位移由节门阀杆〔104〕上的螺杆〔106〕与基底构件〔94〕上的螺纹〔107〕 相配合在节门阀杆〔104〕转动时产生,键槽〔83〕的长度大于滑动键〔82〕的长度,滑动键〔82〕 可在键槽〔83〕内移动,移动的行程大于节门阀杆〔104〕的行程,从动轴〔75〕内设置弹性构件〔76〕, 弹性构件〔76〕将执行构件〔81〕堆向节门阀杆〔104〕,执行构件〔81〕上的方孔〔96〕套在节门 阀杆〔104〕的方柄外,在弹性构件〔76〕的作用力下执行构件〔81〕压在节门阀杆〔104〕的方、 圆交界〔117〕处,节门运行时,执行构件〔81〕随节门阀杆〔104〕运动检出轴向位移;动力源端 位判别设施;动力源端位判别设施由执行构件〔81〕上的位移检测构件〔233〕与端位检测装置〔97〕 产生,接触并使其置位,执行构件〔81〕轴向位移运行中,端位检测装置〔97〕以检测点为界,一 侧置位,另一侧复位,据此判别节门阀杆〔104〕所处端位;动力源可拆卸气密壳体设施的基底构件 〔94〕、气密端盖〔89〕上设置的连结构件〔92〕将两者相连,气密构件〔91〕设在之间,构成可拆 卸气密壳体;动力源与分体节门联结设施,〔图4)动力源基底构件〔94〕上设有连结螺纹〔116〕, 气密构件〔90〕用于与手动节门上配合时,构成两者的气密;动力源电的气密闭构成设施,基底构 件〔94〕上,设有由气密端子〔88〕构成的动力源正、负电源、端子、到位信号端子〔124〕、回零 端子〔171〕形成动力源电的气密设施;通用动力源,通用动力源设有分体节门联结设施;动力源旋 转电联接设施,为将设在从动轴传动构件〔74〕上的主、从动轴相对位角度移检测装置的电检测信 息传给不转动的基底构件〔94〕,设置旋转电联接设施,基底构件〔94〕上设置滑环组〔86〕,它与 设在从动轴传动构件〔74〕上的触点组〔97〕构成电旋转电联接;动力源回零力矩设施,(图3) 从动杆〔72〕上设有回零检测装置〔170〕,(图8a)回零检测装置的绝缘构件〔170〕与从动杆〔72〕 连在一起,其上装有正、反向回零接点〔175〕、〔173〕,正、反向到位二极管〔176〕、〔174〕,两者 分别对应相连,到位二极管的另一端联在一起,依次经过(图3)滑触点组〔87〕、滑环组〔86〕、 回零端子〔171〕到达控制电路,动力源处反向锁闭后(图8a),由于弹性构件〔73〕与反向回零接 点〔173〕脱离接触,动力源进入回零过程,弹性构件〔73〕返回,(图8b)当弹性构件〔73〕与反 向回零接点〔173〕接触,控制电路切断动力源电机电源,为避免动力源因惯性造成过量调节,回零 接点设计的动作行程大,在回零接点的动作行程内,动力源仃止运行,弹性构件〔73〕应仃止在锁 闭侧,即使动力源末完全回零,也应确保动力源不处于反向受力状态,不给动力源造成任何负面影 响;节门工作在运行力矩状态时,(图8c)弹性构件〔73〕两端均与从动杆〔72〕两侧接触,回零 接点处于从动杆〔72〕保护范围内;高速动力源;高速动力源的端位检测设施设在滑环组以外,〔图 7〕从动轴〔75〕经减速装置〔187〕拖动端位检测轴〔188〕,端位检测轴上的限位构件〔189〕对减 速装置〔187〕的活动范围实施限定,位移检测构件〔233〕随端位检测轴转动,在运行过程中的转 换点与端位测试装置〔97〕相互作用,端位测试装置〔97〕置位,此状态一直保持到运行终点,只 有在反向运行越过此点才能复位,以此点为界,端位测试装置〔97〕一端置位,另一端复位,在高 速动力源运行过程中,只要两锁闭力产生点,置于端位测试装置〔97〕的转换点两侧,无论其转角 多寡,均能正常工作;动力源越过锁闭到位检测装置的设施;动力源越过电路从退锁到锁闭是一个 完整过程,先退锁后锁闭,在先运行的退锁程序中,到达锁闭力矩点时控制电路会使动力源会停止 运行,由于每个运行过程的退锁力矩和锁闭力矩发生在不同端位,使用启始端位的端位判别信号完 成退锁,可使主动杆越过锁闭力矩点直达退锁点,到达终止端位实施锁闭操作时,由于起需位的端 位信号已消失,锁闭操作可正常完成;动力源控制电路,节门停止在反向锁闭状态(图5a1、a2、 a3),端位检测装置〔97〕与端位检测装置〔97〕断开,与正端位检测接点〔99〕闭合,节门退锁 时电源正向供电,电流依次经过正端子、电机〔68〕、滑环组〔86〕、触点组〔87〕、并联接点组正向 端位检测接点〔99〕与端位检测装置〔97〕和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正 向二极管〔121〕、触点组〔87〕、滑环组〔86〕到达电源负端子,电机〔68〕正向(顺时针)运转, 当运行到达到设定值时,即锁闭力矩后,(图5a1、图5b)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 点〔125〕断开,由于正端位检测接点〔99〕与端位检测装置〔97〕处闭合状态,电机继续运行, 运行到(图5a1、图5c)主动杆〔71〕与从轴传动构件〔74〕上的退锁构件〔100〕相接触动力源实 施退锁力矩,节门完城退锁后节门作用力减小,(图5d)在弹性构件〔73〕的作用力下从动杆〔72〕 移向主动秆〔71〕,到位后(图5a1、图5d)节门在运行转矩下运行,电机运行到正向检测接点〔127〕 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闭合,到达节门端位转换点后,判别设施动作(图5a1、图5g1、g2), 端位检测装置〔97〕与正端位检测接点〔99〕断开,因正向检侧接点〔127〕与正向角度位移检测接 点〔125〕已经闭合,电机继续运行,节门锁闭构件与封闭阀孔接触后(图3),节门实施正向锁闭 (图5a1、图5e1、e2),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断开,电机停止运行, 节门停止在正向锁闭状态;节门实施正向退锁反向锁闭时,反向供电,(图5a1、图5f1、f2)电流 依次经过负端子、滑环组〔86〕、触点组〔87〕、反向二极管〔122〕、并联接点组反向角度检测接点 〔126〕与点反向检测接点〔128〕和端位检测装置〔97〕与反向端位检测接点〔98〕、触点组〔87〕、 滑环组〔86〕、电机〔68〕到达电源正端子,电机〔68〕反向(反时针)运转,(图5a1、图5f1、f2) 实施正向退锁,正向退锁完成后,反向检测接点〔128〕与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闭合,(图5a1、 图5g1、g2)节门在运行转矩工作,正端位检测接点〔99〕与端位检测装置〔97〕处闭合,节门完 成反向锁闭后(图5a1、a2、a3),电机停止运行,节门停止在反向锁闭状态;动力源锁闭到位检测 设施;动力源锁闭到位检测电路,(图5a1、b1、c1)节门停止在反向锁闭状态,反向角度检测接点 〔126〕与反向锁闭到位接点〔130〕闭合,电流依次经过负端子、滑环组〔86〕、触点组〔87〕、反 向二极管〔122〕、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与锁闭到位接点〔130〕闭合、触点组〔87〕、滑环组〔86〕、 位继到电器接点组〔102〕送到到位信号端子〔124〕,到位信号端子〔124〕与负端子直通,它与正 端子间产生电位,同理,节门处在正向锁闭状态时,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与正向锁闭到位接点 〔129〕闭合,经正向二极管〔121〕构成负端子与到位信号端子〔124〕的通路,为避免到位接点〔130〕、 〔129〕在节门运行过程中有害的闭合,设置到位继电器〔101〕与电机〔68〕并联,在电机〔68〕 工作时,到位继电器动作,到位继电器常闭接点组〔102〕阻断到位接点〔130〕、〔129〕的有害动作, 确保只在锁闭到位时到位信号端子〔124〕与负端子构成通路,端子〔124〕与正端子间形成的电位 使显示设施〔123〕发出锁闭到位信息;供热、供冷管道的回流管;供热、供冷管道回流管的液体运 行动力源于回流泵〔218〕,在取用节门的入端设置变径三通,小径接口设置回流管〔220〕接到(图 1)回流泵〔218〕的进液口,经过增压后回送到供水厢内;商品供“冷”、“热”的双表法量差计量 设施;商品供冷、热计量用双表法,对供出和流回的载液同时进行计量,进、出流量差为供液的“损 耗量”,若是消耗性供应为“供应量”:等值的增、减数值为进行热(冷)损耗计算参数,其值与进、 出口温度等相关的参量进行运算,得出的结果是“计费量”或“当量值”;(图2a)供液表〔225〕、 回液表〔224〕的外联端分别与冷(热)源(图1、2b)的输出管〔60〕、回流管〔63〕相联,内联 端经各自的单向阀分别接到用冷(热)设施的(图2b、15、16)冷(热)载进口〔212〕、出口〔213〕 处,设置防止人为恶意操作的单向阀;全部表内检测设施均置于表壳以内,采用中断电源不丢失数 据的存储器存储记录数据,计量表的记录数据只能由记录所得,包括基点温度等从数据线〔255〕外 输入数据均不可人为更改;计量表的远程记费数据经数据线〔255〕取得;数据线还是供应方提供计 算参数如基点温度等的输入通道;供液表〔225〕、回液表〔224〕的电脉冲输出端通过传输线〔228〕 接到电运算显示表〔227〕,在供液表〔225〕、回液表〔224〕上设有各自的液体温度检测元件〔226〕 与电运算显示表〔227〕相联,电运算显示表〔227〕对供与回液表的温差、供液表温度值与基点温 度差、供液表〔225〕的计量值、供与回液表的计量值的差额等分别进行运算,其数值再与综合计量 参数运算,得到最终结果;各参与运算的数值应分别按时段存储记录以备查对;查对数据从读出接 口〔254〕取得;用专用读出器读取;其读出器读取内容包括所有参与运算的数据,以及按时段的使 用记录、计算数据与计算结果等;读出器具有存储功能,可将所读数据存入其内,以便查对;读出 器为公用设备,由计量表生产方提供,在安装费用中公滩购得,放在供应方,供用户借用;商品供 “冷”、“热”的双表法量差计量设施的查对方法;商品供“冷”、“热”的双表法量差计量设施查对 设施,供应方提供的远程计费数据仅为收取方数据,用户有疑问时,借用读器查对,发现有不符之 处,用读出器记录,据此通知供应方按实际值修改外送数据,供应方也可对用户表核对,最终结果 以用户表自备部件的记录值和表外输入参数的实际值的计算结果为准;商品供“冷”、“热”的基点 温度取得设施;商品供“冷”、“热”的地区基点温度度取得方法,根据当地以前的气象记录的旬、 月、季等平均气温对应到供应时的旬、月、季作为基点温度;商品供“冷”、“热”的当地基点温度 取得方法,依据前一旬气象记录作本旬的基点温度;商品供“冷”、“热”的共用基点温度取得方法, 在不易受到的地方设置百叶箱,以箱内实侧值的日或旬或月的平均值为基点温度;商品供“冷”、“热” 的回流计费方法,在回流管的始端(变径三通后)设置回流节门,取用时若取用端水温降低,先开 启回流节门,在温度达正常值后关闭,再取用可减小水损耗,依据回流量计算出热损耗,其值在单 位时间(如日、小时等)不超过限定值的不收费,超过此值的部分收取热损蚝费;使用电池工作的 冷、热计量设施的断、阻设施构成方法;中央空调机盘管串联取用方式;冷源工作的设施串联取 用方式,低温设施(冰柜)在入端,温度较高的(冰箱)在出端;串、并联混合取用方式,(图2b) 计量设施〔229〕的入端并联在冷(或热)源(图1)输出管〔60〕、回流管〔63〕,(或调温供水管 〔146〕、〔147〕)相联的干管上,并联设施〔231〕(图13、15)的载冷剂进、口〔212〕、〔213〕直 接联到的输出、回管道上,串联设施〔231〕在完成串接后首端的进液口〔212〕尾端的出液口分别 接在输出、回液管道止;液位上限控检设施,(图15)工作接口〔313〕接在需控、检设施上,液体 进入后,浮子〔199〕随液面〔214〕升高上升,浮子推动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上移,当与检测 构件传动装置〔285〕联动的阀塞〔198〕与阀孔〔205〕接触并将其(气密)封闭时,液面受到控制, 载液的压力开始升高,通过对压力的检测可判别液位是否到达上限;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的旋 转轴和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设置在检测构件固定装置〔209〕上,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 被浮子托起时,受其控制的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置位,发出液位到到达上限信息;载液减少 时,浮子下降,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落下,浮子与阀孔分开,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复 位,,空气从阀孔进入;检测装置固定装置〔209〕上设有调整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位置的构 件,改变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的横向位置可调整动作行程,上 下调整可改变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的转换点;在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外面,设置防 止载液浸入电气装置的弹性防水罩〔287〕,在罩内设有与罩外电连接的水密端子〔288〕;在略低于 最高工作液面的位置,设置降低上限控检设施设置高度的高位接口〔312〕;设置防止高位接口〔312〕 干扰浮子〔199〕,的防护装置〔315〕,其尺寸略大于浮子,对浮子兼有限位、导向作用,它用联接 构件〔317〕固定在壳体上;在高位接口〔312〕上设有封闭装置〔316〕,停用高位接口〔312〕时将 封闭装置〔316〕关闭;工作接口〔312〕设置启用高位接口〔312〕时在排空后消除积液的排水节门; 液位下限控检设施;(图13)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的进、出液口〔145〕、〔144〕接在需控、检 设施上,液体进入后,液面〔214〕升高时,浮子〔199〕随之上升,浮子推动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 上移,当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联动的阀塞〔198〕与阀孔〔205〕接触并将其(气密)封闭时, 液面受到控制,载液的压力开始升高;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的旋转轴和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 设置在检测构件固定装置〔209〕上,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被浮子托起时,受其控制的液位下 限控检测装置〔286〕复位,载液减少时,浮子下降,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落下液位下限控检 测装置〔286〕置位,发出液位到到达下限信息,阀塞〔198〕与阀孔〔205〕分开,空气从阀孔进入, 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联动的下限阀塞〔294〕与下限阀孔〔295〕接触进而封闭,出液口〔144〕 产生负压,通过对压力的检测,可判别液位到达下限与否;检测构件固定装置〔209〕上设有调整液 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位置的构件,改变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 的横向位置可调整动作行程,上下调整可改变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的转换点;为防止载液浸 入电气装置,在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外面,设置弹性防水罩〔287〕;在罩内设有与罩外电连 接的水密端子〔288〕;为防止进液口〔145〕干扰浮子〔199〕,设置防护装置〔315〕,它用联接构件 〔317〕固定在壳体上;使用水密结构(冷)交换器工作的冷源冰箱(冰柜);使用冷源工作的冰箱 (冰柜)在除霜时先将交换器中的载冷剂排空,载冷剂不参与除霜;使用冷源工作的冰箱(冰柜) 在除霜时先将交换器中的载冷剂排回供冷管道实施排空操作;冷源冰箱(冰柜)并联工作的变容除 霜设施,(图15)除霜阀〔204〕转换端接到交换器〔202〕的进口,两选通端分别接到载液进口〔212〕 和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进口,出口与排空泵〔208〕的进液腔相联,排空泵的出液腔与载液进 口〔212〕相联,载液出口〔213〕经温控阀〔201〕接至交换器〔202〕出口,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 的工作接口〔313〕设置在交换器〔202〕出口处,除霜时将温控阀〔201〕调到截止位置,断阻载冷 剂通路,不是可截止型的温控阀,需另串入截止阀,倒换除霜阀〔204〕为选通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 的进液口,控制电路送出排空泵〔208〕运行电源,话塞〔194〕从行程下限向上运行,排空泵的容 积增大,进液阀〔195〕开启,交换器〔202〕中的载液经过除霜阀〔204〕、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 进入排空泵,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液位下降,阀塞〔198〕与阀孔〔205〕分离,空气自阀孔进 入冷交换器〔202〕,活塞反向运行时进液阀〔195〕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关闭,出液阀〔197〕开 启,泵内载液经联接管道从载液进口〔212〕排回冷源设施,活塞往复运行,载液不断排出,在抽液 过程中交换器〔202〕的载液被抽空时,液位下限控检装置〔203〕内的液位下降,液位下限控检测 装置〔286〕发出信息,控制电路据此操作电机反向运转,活塞由抽变排,将泵中载液排出,到达下 限时,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发出到位信息,控制电路据此切断电机电源,活塞停在行程下限处, 进入除霜程序,除霜结束后,倒换除霜阀〔204〕选通载液进口〔212〕载液自此进入,当液位上限 控检设施〔200〕到达上限发出信息时控制电路将温控阀〔201〕复位,设施进入运行程序;(图16) 冷源冰箱(冰柜)串联工作的变容除霜设施使用分流阀〔223〕作控温元件,它的两出液管分别接在 工作管〔230〕和分流管〔291〕上,除霜阀〔204〕采用联动三通节门,一只三通节门的两选通端分 别接到载液进口〔212〕和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进口,转换端接到分流阀〔223〕的供液管〔338〕, 另一只三通节门的转换端与载液出口〔213〕相联,两选通端分别接到载液进口〔212〕、冷交换器〔202〕 的出口,除霜时控制电路操纵除霜阀〔204〕封闭其到载冷剂进、出口的通路,将分流阀〔223〕调 整到工作管〔230〕和分流管〔291〕均处于导通位置,载液自液位上限控检装置〔200〕经分流管〔291〕 和冷交换器〔202〕两通路依次经过分流阀〔223〕、进液阀〔196〕进入排空泵〔208〕,排空泵〔208〕 内的载冷剂经出液阀〔197〕从进液口〔212〕排回;排空泵,〔图15)用于排空热交换器中载冷剂 的设施,由电机依次经变速机构、往复机构、活塞杆〔211〕、拖动活塞〔194〕运行,泵内设有进、 出液腔,各腔内分别设有进、出液阀门〔195〕、〔197〕和它们的复位弹性构件〔196〕,往复机构上 设有位移检测构件〔233〕,运行到活塞下限时它与〔210〕接触,使其发出下限到位信息;使用冷源 工作的冰箱(冰柜)的定容除霜设施,将载液抽空存入置于低温区的存储泵内,除霜结束后再“回 输”给冷交换器:使用冷源工作并联工作的冰箱(冰柜)的定容除霜设施,〔图13〕载液出口〔213〕 经温控阀〔201〕与交换器〔202〕出口相联,〔202〕出口设有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除霜阀〔204〕 的转换端接至交换器〔202〕入口,两选通端分别接到载液进口〔212〕和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 进口,存取阀〔206〕的转换端接至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出口,两选通端分别接到存存储泵〔207〕 的进、出液腔;抽空操作:关闭控温阀〔201〕,除霜阀〔204〕选通液位下限控检装置〔203〕,控制 电路将〔图9〕倒向开关〔131〕选通〔132〕,动力源〔191〕正向供电,活塞〔194〕抽液,进液阀 〔195〕开启,载冷剂进入存储泵〔207〕,液位上限控检装置〔200〕液位下降,阀孔〔205〕开启, 空气自此进入,冷交换器〔202〕的载冷剂空后,下限控检装置〔203〕的阀孔〔295〕封闭,存储 泵〔207〕负荷加大,动力源〔191〕力矩达锁闭力矩时停止运行,动力源回零,回零结束时发出信 息至回零到位端子;控制电路据此开始除霜,除霜结束后,实施“回输”操作:控制电路将存取阀 〔206〕选通出液阀〔197〕,并将动力源〔图9〕倒向开关〔131〕选通〔133〕,动力源〔191〕反向 供电,活塞〔194〕将载冷剂回输,载冷剂经下限控检装置〔203〕进入冷交换器,上限控检装置〔200〕 液位上升,阀孔〔205〕封闭,动力源达锁闭力矩后停转并回零,回零结束发出回零到位信息,冰箱 〔冰柜)转入正常运行;使用冷源工作串联工作的冰箱〔冰柜)的定容除霜设施,〔图14)使用分 流阀〔223〕作控温元件,除霜阀〔204〕采用联动三通节门,它们的更换方法与变容方式相同,除 霜前,将分流阀〔223〕置于双通位置,除霜阀阻断载液进、出口;存储泵,用于除霜时将交换器中 的载液存在泵内,除霜结束后,排回交换器,由高速动力源驱动,因无退锁力矩,不配置端位检测 装置,动力源输出轴经变速机构〔192〕拖动齿条〔193〕形成直线运动,带动活塞运行,存储泵设 有进、出液腔,各腔内分别设有进、出液阀〔195〕、〔197〕,利用活塞的抽存、排回(输)力开启, 通过各自的弹性构件复位,存储泵〔207〕控制电路依据曲存、排回锁闭力矩到位信号,启动回零电 路工作,回零结束后停止工作;旋转式变截面分流阀,升降温交换器串联工作的(图14、图16)用 分流阀〔223〕控温,(图18)供液管〔238〕至对称设置的两个出液管〔239〕间的阀芯〔219〕上, 设有载液通道,通道的截面面积与管道截面面积相同,自出液管〔239〕的与供液管〔238〕相邻内 管壁到阀芯〔219〕轴心的连线为变截面临界线〔293〕,此线以外的通道截面面积逐步减少,最后到 零,零截面临界线与变截面临界线〔293〕的夹角〔292〕的阀芯所在范围是为变截面区,它的角度 等于变截面临界线〔293〕与供液管〔238〕相邻内管壁至轴心连线的夹角角度,当左(右)侧零截 面临界线旋转到左变截面临界线〔293〕处时,左侧出液管被零截面通道的阀芯封闭,处截止状态, 右侧出液管至进液管间的阀芯通道为全通状态,与阀芯〔219〕同步旋转的联动构件〔222〕受到设 在阀体上的限位构件〔221〕的阻挡,阀芯得到左(右)限位,阀芯从左(右)限位点旋转到右(左) 限位点的过程中,左(右)侧出液管从截止渐变到全导通,右(左)侧出液管从全导通渐变到截止; 风冷热交换器断风停用方式,用风冷工作的冷源冰箱(冰柜)与(空调)升降温交换器(风机盘管) 用于串联或并联工作的交换器,在交换器内的载液正常流量下,用停止送风的方法,停用某一设施; 升降温交换器(风机盘管)自控设施,(图20a)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使用高位接口〔312〕, 置于升降温交换装置〔265〕管道的最高处,工作接口〔313〕通过排水阀〔314〕接到进液管〔281〕, 在运行状态时关闭;停用:启动停用开关,控制电路按以下顺序操控:a、实施凝结抽取程序将积 液抽回;b、关闭膨胀水箱〔142〕进水节门,主机停止运转,关闭循环泵,开启排水节门〔314〕, 关闭抽液阀〔217〕,〔图1)开启主机的排液设施,它安装在主机载液系统的最低处,其出口通向载 液接纳处;c、启动回排泵;c、全部进液检测装置均处于排空状态时,启用各自的行程下限检测装 置在到达下限时将各自的活塞停在下限位置;d、全部行程下限检测装置到位后,操纵操纵电磁通 过连杆、转臂将出液阀和终排阀打开,余液从排液口〔271〕排出;e、全部防集液电传感器〔270〕 置位时操纵操纵电磁铁复位;f、将各部件置于“运行状态”,g、关闭空调主机电源;启用:a、接 通空调主机电源,打开膨胀水箱〔142〕进水节门;b、待全部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的液位上限 控检测装置〔234〕置位后启动空调主机;设置将凝结水排回载液循环系统的回排设施;设置将升降 温交换中的载液排回载液循环系统的回排设施;设置将凝结水和升降温交换中的载液排回载液循环 系统的回排设施;回排设施,用于将凝结水和升降温交换中的载液排回载液循环系统,(图20a)的 回排泵〔264〕,它由普通电机驱动,活塞杆〔211〕上设有位移检测构件〔233〕,运行到下限时它使 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置位,活塞杆〔211〕拖动滤气活塞〔267〕运行,在运行中将的气体滤出, 只将液体压入出液阀〔197〕,以确保进入系统中无气体混入,进液阀〔195〕的高度在出液阀〔197〕 以上,在交换器内载液排空后,进液腔内的存液高度在腔内设置的液位检侧装置〔268〕的电传感器 最低检测高度以下,能报出液位下降的信息,排液腔〔284〕的高度低于进液阀〔195〕,它的出液阀 〔197〕设置最上边,终排阀〔272〕位置最低,排液管居中,终排阀〔272〕与出液阀〔197〕被电 磁铁〔278〕开启放液完毕后,待排部件内不得留有存液,设置载液中的电磁铁〔278〕设有防水 设施,终排口〔271〕是终排阀〔272〕的出液通道,在其上设有防集液传感器〔270〕,回排泵〔264〕 的安装高度以集液上限时液湎与防集液传感器〔270〕接触为准,进、出液口分别经进、排液管〔281〕、 〔282〕接到程控阀〔266〕的两选通端,转换端与升降温交换器装置〔265〕进液口相联,〔282〕还 与载液进口〔212〕和相联,选通〔212〕时为运行工位,抽液阀〔217〕接在进液管〔281〕与过滤 器出液管〔280〕之间,关闭时为运行工位,开启时进液腔〔283〕经进液管〔281〕与过滤器〔274〕 出口相通,为凝结水抽取工位,当凝结水到达上限水位时,防集液传感器〔270〕与液面接触,据此 控制电路启动回排泵,进入凝结水抽取程序,经两级过滤后,抽取时从进液腔〔283〕的进液阀〔195〕 进入回排泵〔264〕,排出时从出液阀〔197〕进入出液腔〔284〕经载液进口〔212〕进入载液循环系 统,凝结水被抽空时连同空气抽入泵内,进液检测装置〔268〕发出诽空信息,活塞运行反向运行时, 先将气体出后,再将余液排回,运行到下限时,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置位,控制电路据此关闭 回排泵和抽液阀〔217〕,活塞停在行程下限位置;滤气活塞,(图20a)滤气活塞上设有浮子〔199〕 与其联动的阀塞〔198〕在浮子的浮力下将阀孔〔205〕气密封闭,阻止液面上移,在阀孔的上部设 有、气密阀〔215〕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构成气密封,阀外的气体不能进入阀孔,因而活塞下面是 液体时,和普通活塞作用相同,上移抽液,下移排液,当下部混有气体时,浮子失去浮力落下,阀 塞〔198〕与阀孔〔205〕分离失去气密功能,由于气密阀〔215〕的存在,上移抽的作用不变,下移 时由于液体出泵的阻力大于气体作用在气密阀〔215〕上的作用力,气密阀〔215〕被打开,从置于 活塞杆〔211〕上的放气孔〔216〕排入大气,在浮子浸入液体后,随活塞的下移,浮子受到载液的 浮力,阀塞封闭阀孔,滤气结束,活塞恢复排液功能,将余液排出;集液盘,(图20a)集液盘〔275〕 底部设置的积水槽〔289〕由一凹陷构成,是集液盘〔275〕最低的部位,回排泵的吸液管〔276〕的 吸入口设在此处,这里的水被抽去后,盘内的其它部位便无存水了,套在吸液管〔276〕外面设置粗 过滤器(277〕,罩在积水槽〔289〕的底部,被抽的水经过过滤器方能进入吸液管;凝结水过滤设施 的过滤器〔274〕的进、出液口分别与吸、出液管〔276〕、〔280〕相联,凝结水经过滤后方可进入载 液循环系统;进液检测装置,在回排泵进液腔〔283〕内设置进液检测装置〔268〕,由非亲水绝缘材 料制成的承载构件将由耐腐蚀金属构成的电传感器〔269〕固定在腔体上,并形成气密的腔内外电联 接,依据电传感器〔269〕对地电阻的变化,判别腔内液位,电检测传感器〔269〕的检测高度略高 于进液阀〔195〕上限液位,电检测传感器对地电阻增大时,控制电路判别进液检测装置〔268〕为 排空状态;终排阀,终排阀电磁铁〔278〕接通电源后,拉动连杆〔279〕将出液阀〔197〕开启,转 臂〔273〕在连杆〔279〕的带动下将终排阀〔272〕开启;防集液传感器,(图20a)在终排口〔271〕 的出口处设有钩状电传感器,钩尖在在终排口〔271〕出口内的轴心位置,垂直走向,从口内延伸到 出口以外后弯向斜上方,成为钩部,在接近设在终排口〔271〕外侧的检测装置时,弯成垂直向上后 装在绝缘构件上;用软特性弹簧扩大微动开关置、复位行程的位移检控装置;载液消毒设施, (图1)消毒(剂)构成设施〔16〕由形成设施构成,在进口设有消毒设施启用阀〔17〕,它的选通 端分别接在构成设施〔16〕的进口和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的转换端,其转换端接至调温回水管 〔147〕,倒换消毒设施启用阀〔17〕可决定载液进入构成设施〔16〕与否,构成设施〔16〕出口与 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转换端之间,设有构成设施〔16〕停用时阻断载液进入的封闭阀〔15〕;消 毒〔剂)构成设施〔16〕的防护罩内设有可透过紫外线的罗旋管,中部设置紫外线载消毒灯,对罗 旋管中流过的载液实施消毒;加注氯气、臭等消毒剂产生装置,消毒剂在产生过程中混入系统中, 为保持应有浓度,联动阀〔17〕的三通节门换成分流阀〔223〕,用改变分流比控制消毒剂浓度;消 毒剂添加装置,(图19)消毒粉置于料仓〔356〕内通过推料器〔337〕推入进料口〔338〕进入固定 容积的送料仓〔339〕内,送料构件〔340〕运转时将的粉料转到出料工位〔348〕落入混料仓〔342〕 的载液中,清料刷〔343〕将料仓清理干净,混料仓设有进、出接口〔354〕与(图1)消毒设施启 用阀〔17〕与封闭阀〔15〕联接,混料仓〔342〕的外联构件均设有确保构成设施〔16〕正常工作的 密封设施,送料构件〔340〕与注塑在仓体上的密封构件〔341〕构成气密,密封构件〔341〕的密闭 长度大于送料仓〔339〕长度;清料刷〔343〕的轴设有轴封〔349〕,送料构件轴〔351〕由导槽〔353〕 导向限位,在弹性构件〔352〕的作用力下,送料构件〔340〕与密封构件〔341〕间有足够确保气密 的接触力;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带动主动轮〔345〕驱动从动轮〔344〕,带动清料刷〔343〕和拨盘〔346〕 运转,转动一周,间歇轮〔347〕转换一个工位,被其带动的送料构件〔340〕完成一次送料;检测 开关〔350〕对拨盘〔346〕位置进行检测,每到同一位置发出到位信息,控制电路据此停止供电; 控制电路依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启动电机,完成一次添料;推料器〔337〕在变速机构带动下工作,在 送料周期内运转;消毒片添加装置配备消毒片的送料装置;升降温交换装置(风杌盘管)空气消毒 设施,在升降温交换装置〔265〕的升降温交换器的前、后空气导流腔内,设置紫外线消毒设施对流 过的空气进行消毒;升降温交换装置消毒剂蒸发设施:控制电路定时将液态消毒剂加入设置在升降 温交换器的前或后空气导流腔内的蒸发设施中,设置消毒剂蒸发设施通过流过的空气对对调温环境 进行循环消毒;凝结水消毒设施;利用混有消毒剂的载液对凝结水及回排设施实施消毒,轮流对各 升降温交换装置进行消毒;(图20a)控制电路将待消毒的升降温交换装置的与排液管〔282〕相联 的凝结水消毒阀〔318〕打开,当液位上升到防集液电传感器〔270〕发出信息时,控制电路将其关 闭,实施凝结水抽取程序(见口回排设施)将积液抽回,凝结水在载液中得到消毒;紫外线凝结水 消毒设施,(图20a)在收集凝结水的集液盘〔275〕上方,设置紫外线消毒设施,对盘内的凝结水 实施消毒;紫外线凝结水聚集消毒设施〔235〕及消毒水泵〔290〕、单向阀〔236〕、液位检控装置〔326〕、 设置快装卸装置,在必要时取下进行自身消毒;进水防污设施,为消除空调循环水从水量调节冷设 施中倒流,对供水系统造成污染,(图1)在膨胀水箱〔142〕的供水端设置防污染单向阀〔143〕; 黄道镜,〔图22e)抛物线纵向拉伸形成的抛物线拉伸镜〔357〕在焦点处设置等长的集热器〔358〕 构成的太阳能收集设施;在黄道镜的两端面设置平面回收镜〔359〕,对反射出的光能实施回收;黄 道(面)跟踪设施,设有检测装置,检测方向与黄道镜准线重合,控制电路依据它提供的信息操纵 动力装置经转臂〔387〕、联杆〔386〕拖动黄道镜,实施对黄道的周跟踪,使投射到镜面上的阳光会 聚到集热器上;平面回收镜,午时以外斜射光经设置在抛物线拉伸镜〔357〕的端面处设置平面回收 镜〔359〕重新反射到集热器〔358〕上;卷收平面回收镜,(图22b)由反光膜构成的卷收平面回收 镜〔377〕的一边置于卷料器〔420〕上,另一边与牵拉索〔379〕相联并受其操纵收放,展开的卷收 平面回收镜将斜射光反射到集热器上,对应恻的镜面为避免遮挡阳光被卷料器收起;非对称夏至黄 道镜,(图22c)抛物线拉伸镜〔357〕非对称设置;黄道镜伸缩设施,设置可折叠的伸缩抛物线拉 伸镜〔375〕,伸缩抛物线拉伸镜由等宽的纵向条状单体镜置于链板〔392〕上,链板用绞链轴〔370〕 连结,绞链置于链轮〔371〕上,链轮轴〔369〕置于伸缩杆〔361〕的端部,受伸缩杆的伸张力,压 在伸缩镜定位架〔367〕上,伸缩镜定位架按抛物线形状制作与安装就位,当抛物线拉伸单体镜贴铺 在其上时,与抛物线拉伸镜〔357〕连成一体,构成完整的抛物镜面,绞链的一端与固定抛物线拉伸 镜〔357〕相联,另一端设置弹性构件,将多余的镜体收回;设置消除折回镜体造成光污染的防光污 染罩〔368〕将收回的链体遮起;防阴影检控测设施,设置为确保下邻层的采光的防阴影检控测设施, 伸缩杆〔361〕内置弹性构件,在无外力时处最长状态,它与伸缩杆支脚〔360〕间由转动轴相联, 伸缩杆支脚设置在下邻层房间采光窗上橼处(或上方),以夏至时杆身处黄道面上时采光窗洽无阴影 为准,只要实施杆身对黄道面的跟踪,便不会对下邻层的采光构成影响。伸缩杆与镜体的支架轴 〔365〕、〔364〕的轴距与联杆〔384〕长度相等并相互平行,构成平行四边传动装置,确保跟踪设施 与伸缩杆间同步运行,伸缩杆在跟踪过程中,链轮受其推力将镜链压在伸缩镜定位架〔367〕上,弹 性构件将多余的可产生有害阴影的部位收回;平面伸缩镜,活动平面回收镜转动孔置于链轮轴〔369〕 上随其运动,因调整轨迹延抛物线运行,链轮轴与集热器轴轴距随调整而变,故设长孔导向,,调整 开角时导向孔〔373〕在集热器轴上滑动,多余部分移到固定镜背后;无支架伸缩镜定位设施,(图 23a)自支撑绞链的链板〔392〕链孔内设有绞链轴〔370〕,一只绞链轴上装有定位板〔391〕,定位 板与链板间设有调整设施〔393〕,调整设施装有防松动动设施〔394〕,后一链板的支撑轴〔389〕放 入前一定位板的定位孔〔390〕中构成饺链;(图23d)自支撑绞链置于链轮〔371〕上,在压镜杆〔405〕 的作用力下其上的检测轮〔406〕与装置架〔404〕保持接触,其力经检测轮推杆〔397〕从检测轮弹 性构件〔407〕传至;饺链的定位板端置于抛物线拉伸镜〔357〕的承接轴〔355〕上,调整调整设施 可改变链板与定位板间的角度,从而使抛物线拉伸单体镜〔372〕所处角度可调整;在压镜杆弹性构 件〔408〕的作用力下,使定位孔与支撑轴相互靠紧,形成稳定的镜面;多余的饺链被设在绞链链板 端的弹性构件〔366〕拉回,绞链反折在链轮上时支撑轴〔389〕进入定位孔〔390〕的弧状部位;内 侧黄道镜,(图23d-h)黄道镜准线(面)与伸缩杆〔361〕处同一平面上,镜面设在伸缩杆内侧; 滑动架〔403〕可在装置架〔404〕上滑动,其上的轴架〔400〕与伸缩杆端轴〔395〕间设置承载杆 〔396〕,承载杆被摆动臂联杆〔398〕从中部托起,伸缩杆端轴承载的镜身重量,远大于滑动架的重 量,承载杆将滑动架提起,滑动架被装置架的上框阻挡停在最高处,镜身被吊起,无支架伸缩镜定 位设施的检测轮推杆〔397〕的支撑轴也与伸缩杆端轴同轴,它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将检测轮〔406〕 压在装置架上,链轮得到定位;收折的单体镜绞链〔410〕绕过导向链轮〔402〕被弹性构件〔366〕 收回;集热器轴〔376〕设在伸缩杆上部,抛物线拉伸镜〔357〕的一边固定在伸缩杆外延构件〔409〕 上;导向链轮的轴设在伸缩杆外延构件的外端,与伸缩杆支脚错开,转臂〔387〕依次经联杆〔386〕、 摆动臂〔399〕、摆动臂联杆〔398〕带动承载杆〔396〕运动,当摆动臂〔399〕落下时承载杆〔396〕 以轴架〔400〕为轴心向下旋转,在黄道镜重力作用下伸缩杆〔361〕被压缩,黄道镜向下旋转,当 承载杆〔396〕落在承载构件〔401〕上时,因承载构件与轴架同设在滑动架上,构成力的封闭,滑 动架〔403〕跟随承载杆〔396〕一起下降;伸缩抛物线拉伸镜随下降延长;通过调整黄道镜水平角 度补偿方位变化;方位补偿设施,黄道镜两侧的装置架〔404〕联成整体,两侧分别设置调整水平转 角的水平转轴和与其配套旋转导轨;方位补偿杆〔413〕用旋转轴安装在有导轨端的装置架〔404〕 上,由补偿系数调整装置〔414〕的支撑轮从下面托起,上边设置从动轮〔412〕,它随方位补偿凸轮 运动,此运动经补偿系数调整装置〔414〕的支撑使装置架〔404〕延导轨上下运动,黄道镜水平旋 转;方位补偿杆与补偿系数调整装置的接触面〔421〕与方位补偿杆轴心同一平面;方位补偿凸轮〔411〕 与转臂〔387〕同轴,依据转臂各转角的跟踪数值确定凸轮对应角度的方位补偿量,从而只需实施对 黄道(面)跟踪,方位补偿便可自动完成;平移补偿系数调整装置〔414〕在调整基座〔416〕上的 位置,可得到实际安装方位所需的调整量,调整基座按补偿值修正成非直线走向,限位装置〔415〕 使补偿系数调整装置〔413〕延确定的方向运转;薄膜伸缩镜,(图23e)链轮轴〔369〕上设卷料器 〔420〕,它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形成卷绕力,反光膜〔419〕卷在上面被拉紧抻平,在检测轮推杆〔397〕 和压镜杆〔405〕的合力下贴在竖定位架〔418〕上;竖定位架与反光膜的接触面按抛物线拉伸镜〔357〕 抛物线延伸曲线制作;薄膜背面间隔设置多条并列的防凹横带〔417〕,防凹横带由刚性薄条构成, 粘接或压焊在反光膜上;具有反光功能防凹横带,设在反光膜前;地面黄道镜的外侧抛物线拉伸镜 〔357〕比内恻大;地面黄道镜按冬至镜设计,配备伸缩抛物线拉伸镜设施;给检测轮〔406〕定位 的限位杆〔380〕固定在机座上;停用时遮挡设施对黄道镜实施遮挡,避免集热器过热;遮挡设施的 遮挡帘〔383〕不用时卷收,启用时展开遮挡镜面;黄道镜集热器设置水温检测装置,控制电路依据 水温检测装置的信息调整遮挡帘展开面积控制水温;空调的加热箱和存储箱工为一体结构;统筹制 冷热回收设施按热过剩模式设计,(图1)热启用装置〔31〕的两选通端接到空气热交换器〔28〕的 进、出口,进口还与紊流热交换器〔41〕的出口接通,热启用装置〔31〕转换端联到储液瓶〔44〕, 储液瓶〔44〕与膨胀阀倒换节门〔156〕相通,系统用冷源供冷方式工作;动力源与并行动力源 (节门)控制电路,由动力源构成的联动(三通)节门等相关自控部件,在转换时要在联动构件全 部到位后才能进入下一程序,动力源A〔153〕、动力源B〔154〕处反向锁闭状态(图9)正电源 〔136〕依次经过倒向继电器〔134〕的正电源常闭接点、正端子〔161〕送道动力源A〔153〕和动 力源B〔154〕的正极,倒向开关接点〔131〕处选通正向供电接点〔132〕工作状态,负电源〔137〕 依次经过倒向开关接点〔131〕与正向供电接点〔132〕组、继电器负电源常闭接点、负端子〔162〕 送至动力源A〔153〕和动力源B〔154〕的负极,各节门正向供电,电机〔68〕〔原理见控制电路) 正向运行,正向锁闭到位后,形成负端子与到位信号端子〔124〕的通路,动力源A〔153〕的到位 信号端子〔124〕使单节门到位继电器〔150〕动作,〔150〕接点闭合,给节门B〔154〕的到位信号 端子〔124〕经此接点向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并联到位指示灯〔140〕供电,并联到位继电器〔135〕、 并联到位指示灯〔140〕工作,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接点〕经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送出并联 到位信息,只有动力源A〔153〕与动力源B〔154〕全部到位后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并联到位 指示灯〔140〕才能工作,当倒向开关接点〔131〕选通反向供电接点〔133〕时,倒向继电器〔134〕 动作,正、负端子〔161〕、〔162〕得到反向供电,电机〔68〕(原理见控制电路)反向运行,节门A 〔153〕与节门B〔154〕全部到位后,送出并联到位信息,单、双选择开关〔241〕置于空位时工作 在双动力源并行状态;去掉动力源A〔153〕和单节门(动力源)到位继电器〔150〕后,选择开关 〔241〕选通动力源B〔154〕的到位信号端子〔124〕,成为单动力源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并行工作 动力源并行动力源(节门)优先到位控制模式,由动力源构成的联动(三通)节门在倒换时,有时 需要先倒换其中一只在其完全到位后再倒换另一只;自动控制并行工作动力源指定优先控制电路, 并行动力源无论倒换方向如何,先倒换的动力源是固定不变的,(图10)正向倒换时,电流按框内 实线箭头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优先动力源运行电流)、2(优先动力源到位电流)、3(后倒换 动力源运行电流)、4(后倒换动力源到位电流),正、负端子〔161〕、〔162〕正向供电,电源直接加 到动力源A〔153〕的正、负端子上,动力源A〔153〕正向运行,动力源A〔153〕到位后,到位信 号端子〔124〕为动力源B〔154〕提供了电流通路,动力源B〔154〕正向运行,动力源B〔154〕到 位后,到位信号端子〔124〕为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提供了电流通路,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动 作,其接点送出电信息至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倒换顺序也是先“A”后“B”。反向倒换时,电 流按框内虚线箭头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2、3、4,动力源倒换过程与正向相同,顺序也是先“A” 后“B”;自动控制并行工作动力源并行动力源(节门)轮流优先到位控制模式,优先倒换的节门(动 力c源)按倒换方向不同而改变;轮流优先控制电路,优先倒换的节门(动力源)按倒换方向不同 而改变,(图11)正向倒换时,电流按框内实线箭头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2、3、4,正、负端 子〔161〕、〔162〕正向供电,动力源A〔153〕经正向先选通二极管〔168〕构成电流通路,动力源A〕 到位后,到位信号端子〔124〕通过正向后选通二极管〔167〕为动力源B〔154〕提供了电流通路, 动力源B到位后,正向到位二极管〔163〕为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构成电流通路,并联到位继电 器〔135〕动作,其接点送出电信息至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动作顺序为A、B;反向倒换时, 构成顺序为1、2、3、4,正、负端子〔161〕、〔162〕反向供电,动力源B〔154〕经反向先选通二极 管〔164〕构成电流通路,动力源B到位后,反向后选通二极管〔167〕为动力源A〔153〕提供了通 路,动力源A到位后,反向到位二极管〔165〕为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构成电流通路,其接点送 出电信息至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动作顺序为B、A;动力源回零控制电路,联动动力源(节门) 〔154〕、〔153〕(图10、图12)全部锁闭到位后,动力源〔154〕到位信号端子〔124〕送出到位信 息,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动作,送出正电位到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控制电路据此在回零控 制端子〔172〕施加正电位,反向供电继电器〔177〕动作,并通过中断电路〔184〕控制的中断继电 器〔182〕送来的正电位自保,若采用动力源自控方式,只需将回零控制端子〔172〕与并联到位信 号端子〔138〕短接便可,反向供电继电器〔177〕的动力源供电接点组常闭接点将动力源工作供电 中断,常开接点从回零继电器〔181〕、〔183〕的常闭接点得到与动力源工作供电极性相反的电原, 动力源反向运转,实施回零,(图8a)弹性构件〔73〕的作用力逐步减小,当(图8b)弹性构件〔73〕 与反向回零接点〔173〕接触时,接地的弹性构件〔73〕(零电位)依次经过二极管〔174〕、回零端 子〔171〕、(图12)回零继电器〔181〕与〔183〕的线圈、倒向继电器〔134〕的接点组〔179〕到 负电塬,回零继电器〔181〕、〔183〕动作,常闭接点分离,动力源A〔153〕、B〔154〕各自的中断电 路分别中断对应动力塬的反向供电,动力源停止在零力矩状态,动力源A〔153〕、B〔154〕全部回 零结束后,回零继电器〔183〕、〔181〕串联的常开信号接点送出信息至回零到位端子〔240〕;中断 电路〔184〕从倒向继电器〔134〕的接点组〔179〕得到电源,R1向C1充电,当达一定电压时,其 值为正时经限流电阻R2、正向选通二极管D1使正向供电三极管T1导通,经D2使中断继电器〔182〕 动作为尚未动作的反向供电继电器〔177〕提供自保电位,C1电压为负时经限流电阻R2、反向选通 二极管D3使反向供电三极管T2导通,经D4使中断继电器〔182〕动作,动力源实施倒换时,倒向 继电器〔134〕的接点组〔179〕送出的电位改变,T1、T2均处截止状态,中断继电器〔182〕释放, 反向供电继电器〔177〕因失去自保电位而释放,动力源恢复工作供电,待C1充到三极管导通电位 后,中断继电器〔182〕动作,为动力源再次回零提供反向供电继电器〔177〕的自保电位;变容除 霜排空泵控制电路,(图6a)进入排空程序后,控制电路送出排空泵运行电源,电机通过运行继电 器〔261〕、排空结束继电器〔259〕常闭接点得到电流正向运转,(图15、16)带动往复机构驱动活 塞〔194〕从下限点起始抽液,到达上限点后将载液排回系统,在抽液过程中调温热交换器〔202〕 被排空后,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的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闭合,它送出的正电位经行程 下限检测装置〔210〕常闭接点使运行继电器〔261〕动作,常开接点反向供电,电机反向运行,到 达下限位置时与活塞联动的位移检测构件〔233〕使排空泵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动作,常闭接 点将运行继电器〔261〕释放,常开接点的正电位使排空结束继电器〔259〕动作,其常闭接点断开 切断电机电源,排空泵停止在下限位置,为再次排空作好准备,常开接点送出信息至排空结束信号 端子〔260〕,控制电路据此转入除霜程序;
2、据权利要求1的压缩制冷的热提取利的主加热器其特征是,可清垢主加热器(图21)的制 冷工质接口端盖〔333〕的外壁外凸,中隔板〔320〕将腔体分割成进、出气腔,主加热器〔4〕的排 管进、出口设置在内壁上,各用一腔,每腔的外壁均设有热交换器制冷工质接口〔319〕,热取用交 换器〔14〕由两组对折的蛇形管组成,管头从热取用交换器端盖〔327〕穿出并焊在上面,两组管头 的进出口对应焊接在热取用交换器汇管〔328〕上,折点〔331〕(图21a)占去排管〔4〕均布的空 间,故对应的两列首排排管〔322〕位置下移,该列的进出口分隔点也随著下移,造成中隔板〔320〕 总体弯曲走向,内壁腔板形状也相应改变,焊接成形的中隔板〔320〕最先焊接在前壁内,内壁腔板 先焊上自身的加强筋〔321〕后再焊接就位,为增加强度中隔板〔320〕高出内壁腔板;热取用交换 器端盖〔327〕用螺栓固定在壳体〔332〕上,壳体另一端的法兰盘与〔333〕连在一起构成加热器封 闭容液仓,容液仓内设有数个等距径向隔板,将其隔成容积相等的数个圆柱仓,在两端的圆柱仓柱 壁中部,各开一热水口〔335〕,隔板的一侧留有缺口,缺口上下间隔布置,在两热水口间形成一水 流通道,预热箱(6〕送出的预热水从一端注入,被加热后从另一端排出流入储热水箱中,热取用交 换器〔14〕顺水流通道弯曲,从各隔板缺口中穿过,(图21a)下封闭导流隔板〔323〕由整板构成, 在其范围内的排管从对应孔中穿过,上封闭导流隔板由两组构成,一组(图22d)为排管占用的制 冷工质热交换器导流隔板〔324〕,其范围内的排管从对应孔中穿过,另一组(图21b)为热取用交 换器〔14〕占用的热取用交换器导流隔板〔325〕它们用联结构件〔330〕与热取用交换器〔14〕相 互固定,(图21e、f)联为一体,在进出口端另增附直条隔板联结构件〔329〕固定在热取用交换器 端盖〔327〕上,两组相互接触位置,配有纵向插入的凹凸槽〔336〕,(图21c)热取用交换器〔14〕 组合体从上方插入后导流隔板成一整体,在清垢时先将壳体〔332〕从后部退出,再延凹凸槽〔336〕 方向抽出热取用交换器〔14〕组合体,组装时顺序与此相反;可清垢主加热器设有以半没顶排排管 〔4〕为上限的水位检测装置,箱内的水由〔图1〕预热箱〔6〕供给,初次启用时不计水温,注水 至上限水位,运行到设在箱体中段内的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达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操纵补水,从预 热箱来的水从进口注入,成品水从出口流入储热水箱
3、据权利要求1的设置空气热交换器冷、热过剩模式选择装置的转换设施,其特征是,冷、热过 剩模式选择装置的进、出口联动节门〔30〕、〔29〕两转换端接在空气交换器的进、出口上,节门〔29〕、 〔30〕的热过剩工作模式选通端接在热启用装置〔31〕的三通节门的两选通端,其中空气热交换器 进口选通节门〔30〕的热过剩选通端还与预热箱〔6〕的出口相联,热启用装置〔31〕的转换端通往 储液瓶〔44〕的进口,处于非热过剩工作状态时,热启用装置〔31〕选通预热箱〔6〕的出口,预热 箱〔6〕出口与储液瓶〔44〕联通,液态制冷工质直接进入储液瓶〔40〕,处于热过剩工作状态时, 热启用装置〔31〕选通空气热交换器的出口选通节门〔29〕,阻断储液瓶〔44〕与预热箱〔6〕出口 的直接通路,从预热箱出口输出的制冷工质依次经过过剩模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进口选通节 门〔30〕、空气热交换器〔28〕(完全液化后)、过剩模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出口选通节门〔29〕、 热启用装置〔31〕进入储液瓶〔44〕;过剩模式选择装置的两个选通节门〔30〕、〔29〕的冷过剩工作 模式选通端与冷启用装置冷源箱〔35〕出口处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的 两选通端相联,其中空气热交换器的出口选通节门〔29〕冷过剩选通端还与压缩机〔1〕进气口相联 通,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冷源箱〔35〕出口处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 的转换端与冷源箱〔35〕出口相联,处于非冷过剩工作状态时,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三通节门的空气 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选通压缩机〔1〕进气口,气态制冷工质从冷源箱〔35〕出口经过冷启 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进入压缩机〔1〕进气口,冷过剩工作状 态时,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阻断冷源箱〔35〕出口与压缩 机〔1〕进气口的直搂通路,制冷工质从冷源箱〔35〕出口依次经过冷启用装置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 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过剩模式选择装置空气热交换器进口选通节门〔30〕、空气热交换器 〔28〕(完全气化后)、过剩模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出口选通节门〔29〕进入压缩机〔1〕进气 口;设置防止高、低压制冷工质短路的轮流忧先的倒换方法;轮流忧先的倒换方法是先将空气热交 换器冷、热启用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31〕置非启用状态后,方可倒换过剩模式 选择装置,由热过剩模式倒换为冷过剩模式时,过先倒换联动三通节门〔29〕,,在其完全到位后, 再进行换联动三通节门〔30〕的倒换,由冷过剩模式倒换为热过剩模式时,过先倒换联动三通节门 〔30〕,在其完全到位后,再倒换联动三通节门〔29〕。
4、据权利要求1的以动力源为动力的变转矩整体节门其特征是,(图3)电机〔68〕经减速装置 减速后,经传动轮〔69〕带动主动轴〔70〕运转,主动轴拖动主动轴传动构件〔77〕运转,主动轴 传动构件〔77〕上设有主动杆〔71〕,从动轴〔75〕上的传动构件〔74〕上设有从动杆〔72〕,它与 主动杆〔71〕之间的力传递由设置在从动轴〔75〕上的弹性构件〔73〕完成,主动杆〔71〕上设有 相对角度位移触动装置〔78〕,从动轴〔75〕上的传动构件〔74〕上设有导向构件〔93〕,导向构件 〔93〕内装有主、从动构件相对位角度移检测构件〔79〕,当主、从动轴相对角度位移达设定值时, 角度位移触动装置〔78〕与角度位移检测构件〔79〕接触,角度位移移检测构件〔79〕轴向位移, 推动角度检测接点〔125〕〕动作,与正向检测接点〔127〕分离,与到位接点〔129〕接触,端位送 出锁闭到位信息;从动轴〔75〕通过节门凋节的执行设施带动节门阀杆〔104〕转动,轴问位移检 出设施利用节门阀杆〔104〕的锁闭运行过程,检出轴向位移,端位检测装置〔97〕利用检出轴向位 移,发出端位判别信息,端位检测装置〔97〕、主、从动轴相对位角度移检测装置均设在从动轴传动 构件〔74〕上,与其同步转动,设置旋转电联接设施将它们的电检测信息传给不转动的基底构件〔94〕; 节门阀杆〔104〕上的节门锁闭构件〔110〕的外锁闭面与基底构件〔94〕上的外封闭阀孔〔111〕相 接触,阻断远端选通孔〔112〕与转换孔〔115〕的通路,构成运端锁闭,转换孔〔115〕与选通孔〔109〕 形成通路,端位检测装置〔97〕与反向(由节门阀杆〔104〕的螺杆螺纹〔106〕的螺纹正、反而定, 反螺纹时为“正向”)端位检测接点〔98〕(图5a2、a3)断开,与正向端位检测接点〔99〕闭合, 当节门阀杆〔104〕顺时针运行到另一端时,端位检测装置〔97〕(图5e2、e3)动作,节门阀杆〔104〕 继续顺时针运行到节门锁闭构件〔110〕上的内锁闭面与基底构件〔94〕上的内封闭阀孔〔108〕相 接触,阻断近端选通孔〔109〕与转换孔〔115〕的通路,构成近端锁闭,转换孔〔115〕与选通孔〔112〕 形成通路;转换孔〔115〕、内、外选通孔〔109〕、〔112〕通过各自的连搂构件〔118〕、〔119〕、 〔120〕经锁母〔114〕、连搂管道〔113〕与外部联通。
5、据权利要求1的用电池工作的冷、热计量设施的断、阻设施构成方法,其特征是,电运算显示 器在记费卡将要到期或使用电池工作的冷、热计量设施的电池电压低于某值后,运算显示器发出光、 声等提醒措施告知补费或更换电池;在到期未果时启用断阻设施;(图2a)脱锁(退磁释放)电磁 铁〔253〕的衔铁吸合在串有永久磁铁的磁回路上,退锁弹性构件〔246〕的作用力小于衔铁的吸合 力,实施断阻时,控制电路经供电接点〔262〕向电磁铁线圈供给退磁电流,磁回路对衔铁的吸力减 小,在退锁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摆动杆〔248〕带动锁定杆〔249〕运动,使与节门操作杆连动的 锁定构件〔251〕脱锁;在弹性构件〔250〕的作用力下,联动截止阀〔244〕关闭,热(冷)供应中 断;更换电池或记费卡后,操作操纵杆〔242〕操纵秆克服自备复位弹性构件作用力,以凸轮设施〔243〕 轴为轴转动,当与凸轮设施上的传动构件〔190〕接触后,带动置位杆〔245〕将节门操作杆上的置 位构件〔256〕拖动,当操作秆到达置位点后,截止阀完全开启,随操纵杆动作的凸轮设施通过摆动 杆〔248〕带动锁定秆〔249〕将置于节门操作秆上的锁定构件〔251〕锁着,截止阀停在导通处;松 开操纵杆〔242〕后复位弹性构件将凸轮设施、操纵秆等送到起始位置;在摆动秆〔248〕与从动构 件〔237〕之间设有消除在置位过程中,凸轮设施〔243〕推动从动构件〔237〕运转时,锁定秆〔249〕 受到锁定构件〔251〕干涉的弹性构件〔258〕;摆动秆〔248〕置位时,带动衔铁连秆〔247〕将衔铁 〔252〕送回,吸合在电磁铁上,衔铁的吸附力使各构件惟持在置位状态;在脱锁电磁铁释放后,衔 铁联杆〔247〕上的触动构件使供电接点〔262〕动作,控制电路送出的电源从供给脱锁电磁铁线圈 转换到操作检侧开关〔257〕上;在用电池工作的冷、热计量设施未更换电池或记费卡未达额定值的 情况下,控制电路不断开供电接点〔262〕的电源,此状态下操作操纵杆〔242〕时,操纵秆在接触 传动构件前,与其连动的操作检测开关〔257〕动作,止动电磁铁〔263〕释放,将凸轮设施的限位 装置〔139〕锁着,操纵杆〔242〕受阻不能继续动作;止动电磁铁释放后其联杆上的触动构件使止 动电磁铁供电接点〔186〕中断对止动电磁铁供电;更换电池时止动电磁铁利用开、闭电池盒盖的连 动机构复位;复位转臂〔157〕在支点的两侧分别设有止动电磁铁的复位构件〔159〕和限位构件〔160〕. 限位构件的一测还设有止动电磁铁复位按钮〔158〕,按动复位按钮时限位构件将限位装置〔139〕锁 固,复位构件经设置在联杆上的置位构件将止动电磁铁复位;松开复位按钮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 止动电磁铁复位设施复位;电池电压与记费卡均达额定值后控制电路停止对供电接点〔262〕供电, 否则启用发出光、声等提醒措施告知;计量设施设有储电设施,在更换电池时使用;控制电路对更 换电池、记费卡的用时实施监控,超出时限后启动断阻设施。
6、据权利要求1的设置将凝结水和升降温交换中的载液排回载液循环系统回排设施,其特征 是,凝结水和升降温交换中的载液排回载液循环系统的回排设施(图20a)主要部件是回排泵〔264〕, 它由普通电机驱动;活塞杆〔211〕上设有位移检测构件〔233〕,运行到下限时它使行程下限检测装 置〔210〕置位;活塞杆〔211〕拖动滤气活塞〔267〕运行,在运行中将的气体滤出,只将液体压入 出液阀〔197〕,以确保进入系统中无气体混入;进液阀〔195〕的高度在出液阀〔197〕以上,在交 换器内载液排空后,进液腔内的存液高度在腔内设置的液位检侧装置〔268〕的电传感器最低检测高 度以下;排液腔〔284〕的高度低于进液阀〔195〕,它的出液阀〔197〕设置最上边,终排阀〔272〕 位置最低,排液管居中;终排阀〔272〕与出液阀〔197〕被电磁铁〔278〕开启放液完毕后,待排部 件内不留有存液;设置在载液中的电磁铁〔278〕设有防水设施;终排口〔271〕上设有防集液传感 器〔270〕;回排泵〔264〕的安装高度以集液上限时液湎与防集液传感器〔270〕接触为准;进、出 液口分别经进、排液管〔281〕、〔282〕接到程控阀〔266〕的两选通端,转换端与升降温交换器装置 〔265〕进液口相联,排液管还与载液进口〔212〕和相联;程控阀选通液进口〔212〕时为运行工位; 抽液阀〔217〕接在进液管〔281〕与过滤器出液管〔280〕之间,关闭时为运行工位;开启时进液腔 〔283〕经进液管〔281〕与过滤器〔274〕出口相通,为凝结水抽取工位;当凝结水到达上限水位时, 防集液传感器〔270〕与液面接触,据此控制电路启动回排泵,进入凝结水抽取程序,凝结水经两级 过滤后,从进液腔〔283〕的进液阀〔195〕进入回排泵〔264〕,排出时从出液阀〔197〕进入出液腔 〔284〕经载液进口〔212〕进入载液循环系统;凝结水被抽空时连同空气抽入泵内,进液检测装置 〔268〕发出诽空信息,活塞运行反向运行时,先将气体出后,再将余液排回,运行到下限时,行程 下限检测装置〔210〕置位,控制电路据此关闭回排泵和抽液阀〔217〕,活塞停在行程下限位置;
7、据权利要求1的用软特性弹簧扩大微动开关置、复位行程的位移检控装置其特征是,微动开关 位移检控装置的力矩变比装置〔299〕,设有弹簧与开关〔力矩)放大臂〔297〕、〔298〕,两放大臂的 旋转轴分别设在两侧,两臂设有调节架〔296〕完成力传递,在开关放大臂上的专用支架上设有调节 杆〔301〕,调节架通过与调节杆〔301〕间的配合螺纹置于其上,调整调节杆的调节装置〔303〕时, 调节架延放大臂纵向位移,两放大臂间的力矩比随之变化,微动开关〔300〕设在开关调节架〔302〕 一侧,微动开关工作点由调整开关调节装置〔304〕实施,它可使开关调节架〔302〕以设在力矩变 比装置(架)〔299〕上的转动轴为圆心旋转,改变微动开关工作点;力矩、开关调节装置〔303〕、 〔304〕上设有减小活动间隙、防松动的弹性构件〔305〕、〔306〕;液位控制的力矩变比装置〔299〕 置于罩体〔308〕的上部;开关调节装置〔304〕设在罩外,力矩调节装置〔302〕在罩体的对应部位 设置调节孔〔309〕;工作弹簧〔307〕、浮子〔199〕依次设在弹簧放大臂下侧的罩体内,罩体下部设 有进水孔,上部设有防止产生气堵的通气孔,当液位上升到设定的上限时,浮子推动工作弹簧使微 动开关置位,回排泵电机工作,开始抽液,液位下降到下限时,工作弹簧作用力减小,微动开关复 位,电机停止工作,调节力矩调节装置〔303〕可改变浮子的行程,调节开关调节装置〔304〕可改 变最低(或最高〕水位位置;行程控制的力矩变比装置,通过在弹簧放大臂上或在其延伸部〔311〕 上设置(压或拉)工作弹簧〔310〕接至检测部位,对行程操控。
8、据权利要求1的紫外线凝结水聚集消毒设施,其特征是,紫外线凝结水聚集消毒设施,〔图 20b)聚集消毒水泵〔290〕抽取的凝结水经防止排出水返流的单向阀〔236〕,进入紫外线聚集水消 毒设施,停留一定时间进行彻底消毒,聚集水消毒设施的水容量略大于集液盘〔275〕的容量,出液 口设置在聚集水容器的下部,应作到在聚集水集经出液口流出后尚有余液存留;当集液盘内的凝结 水上限水位时,由微动开关位移检控装置构成的液位检控装置〔326〕开关动作,聚集消毒水泵〔290〕 运转,抽至下限水位时液位检控装置〔326〕开关复位,水泵停止远行,控制电路将紫外线消毒灯点 燃,并开始计时,到达设定时间后启动回排泵〔264〕,聚集消毒设施〔235〕内的水经管道送入水循 环系统中,聚集消毒设施〔235〕内的水达下限时回排泵〔264〕的进液检测装置〔268〕发由排空信 息,据此控制电路在回排泵〔264〕活塞〔267〕运行到行程下限,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动作发 出信息时,停止回排泵〔264〕运行;
9、据权利要求1的加热箱和存储箱工为一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是:加热器〔4〕和热取用交换 器〔14〕设在加热箱的下部,其上边设置防蒸发设施〔11〕,箱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12〕、〔13〕、 〔49〕,水温检测装置〔26〕,加热器〔4〕的进、出端分别通过保温管道〔2〕、〔45〕接到压缩机〔1〕 和预热箱〔6〕中的预热热交换器〔42〕上,设置在均流区的预热热交换器〔42〕与设在紊流区的紊 流热交换器〔41〕相联,防紊流装置〔41〕设在两热交换器之间,进水节门〔7〕通过管道与预热热 交换器〔42〕相联;供水箱〔20〕设有压力检测装置〔21〕、电恒温设施〔141〕,供液、回流管〔238〕、 〔220〕、排污节门〔48〕、热水取用模式选择装置〔18〕的转换端都接到供水箱〔20〕上,回流管中 串有回流泵〔218〕,热水取用模式选择装置〔18〕的转换端串有增压水泵〔19〕,热水取用模式选择 装置〔18〕的二选通端通过由保温管造构成的储能、加热供水水管〔23〕、〔22〕分别接到加热葙的 中、下部;空气热交换器〔28〕通过由动力源为动力的过剩模式选择装置联动节门〔30〕、〔29〕,冷、 热启用装置〔155〕、〔31〕与压缩机〔1〕、紊流热交换器〔41〕、冷源箱〔35〕的入端、供冷箱〔35〕 的入端及储液瓶〔44〕相联,储液瓶〔44〕的出端联到冷运行模式选择装置〔36〕的转换端,装置的 一选通端与冷供应储水箱〔32〕入口相联,另一选通端与冷启用装置的联动节门〔156〕转换端相联, 联动节门〔156〕的二选通端接分别接至启用,冷源膨胀阀〔151〕、〔66〕,启用,冷源膨胀阀〔151〕、 〔66〕的感温器〔152〕、〔67〕分别置于空气热交换器与冷源箱的出口;冷供应储水箱〔32〕、冷源 箱〔35〕中均设有液位控制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34〕、〔35〕、;冷供应输送、回流管道〔60〕、〔63〕 取自冷源箱,供给冷供应储水箱〔32〕的取用热交换器〔39〕和外供管道,输出管〔60〕中串入输 出泵〔61〕,冷供应储水箱〔32〕管道中串有调节阀〔62〕;,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选控联动阀 〔25〕的选通端对应联到加热箱〔3〕中的热取用交换器〔14〕和冷供应储水箱〔32〕,转换端与调 温供水管道〔146〕、〔148〕相联,循环泵〔24〕串在调温供水管道〔146〕、〔148〕之间;运行模式 转换装置的双三通联动节门〔54〕的转换端串入循环泵〔52〕后接到压缩机水冷装置〔64〕。

说明书全文

(一)技术领域:制冷、制热、冷源、热源、用冷、用热、供冷、供热、调温、供冷与供热商 品的计量计费设施。

(二)背景技术:采用电源的制冷、制热、用冷、用热的设施是用冷时制冷,将产生的热丢弃掉, 用热时制热,将产生的冷丢弃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丢弃”冷、热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 现有的冷、热体系中,存有重复浪费现象,如空调在将房间降温的同时还必需把屋内的电箱、电 冰柜产生的热量当成热负荷的不合理现象;大到公寓、小区,小到每户、每间房屋的采暖、降温设 施,因无合适的计量设施,其收费不尽合理,造成由分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分散,虽反复更换构 成模式,时至今日,还未有满意结果;目前的冷热设施在实施自控时缺少连贯的基础构件,使自控 设备存在断点,某此工作需人工完成。

(三)发明内容:统筹冷热设施的构成方法及设备,现有的设计理念是用冷只设计制冷设施、用 热只设计制热设施,为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在总体规划下设计制冷时考虑到“热”的利用,给“热” 找到用处,设计制热时考虑到“冷”的利用,给“冷”找到用处,制热时回收冷的方法,由于冷、 热设施的负荷的随机性,需用它种能源配合方能达到冷热平衡,另外使用电源的冷、热设施,在中、 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气温低于某值时制热效率明显降低,也需辅以它种能源减少运作成本,由夏至冬 以降温为主的空调使用时间由长变短,热提取空调的产热量逐步减少,但热需求却随之加大,与此 相反本发明的窗挂伸缩抛物线拉伸镜太阳能器因受光面积却日渐加大热水产量增加,两者互补, 故需引入多种能源于冷热设施之中,它的引入使家用空调的自助个性消费,具备了更大的空间,为 达此目的,本发明对所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完备,它们由多个技术方案功能组成,每个功能块由 一至数个技术方案措施单元构成,技术方案措施单元类归于技术方案功能块,功能上它们之间无主 次之分,缺少其中之一会造成功能上的不足,每个(技术方案)功能块或构成功能块的(技术方案) 措施单元单独或相互拼合,佐以相应现有技术后,可构成多样类型、功能各异,适用于不同要求的 空调设备或及附属设施;功能块、措施单元及它们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异效果如下:

□压缩制冷热提取利用设施:制冷设备运行时,将置换出的热提取利用,不但能节省能源,还 会减少热污染;热提取利用设施的最好方法是在制冷设备运行时,产生足够高温度的可利用热水进 行存储,以备不时之需;它由预加热设施、主加热设施和热水存储设施,两级加热装置串联工作, 常温水在预加热器进行预热后再到主加热器中加热到可利用的温度,主加热器生成的热水送到存储 设施中保存。

□热提取利用主加热设施:是将水加热到可利用温度的设备,〔图1〕压缩机〔1〕出的高温 气态工质经保温管道〔2〕输送到主加热箱中的主加热器〔4〕中对经过预热的水进行加热,在加热 区成为可利用的高温水〔5〕,主加热箱的上部设有溢出口生产出的高温水经溢出口进入储热箱中, 从主加热器〔4〕输出的气体经中温保温管道〔45〕送预热箱〔6〕中。

□可清垢主加热器:(图21)主加热器制冷工质接口端盖〔333〕的外壁外凸,中隔板〔320〕 将腔体分割成进、出气腔,主加热器〔4〕的排管进、出口设置在内壁上,各用一腔,每腔的外壁均 设有热交换器制冷工质接口〔319〕,热取用交换器〔14〕由两组对折的蛇形管组成,管头从热取用 交换器端盖〔327〕穿出并焊在上面,两组管头的进出口对应焊接在热取用交换器汇管〔328〕上, 折点〔331〕(图21a)占去排管〔4〕均布的空间,故对应的两列首排排管〔322〕位置下移,该列 的进出口分隔点也随著下移,造成中隔板〔320〕总体弯曲走向,内壁腔板形状也相应改变,焊接成 形的中隔板〔320〕最先焊接在前壁内,内壁腔板先焊上自身的加强筋〔321〕后再焊接就位,为增 加强度中隔板〔320〕高出内壁腔板;热取用交换器端盖〔327〕用螺栓固定在壳体〔332〕上,壳体 另一端的法兰盘与〔333〕连在一起构成加热器封闭容液仓,容液仓内设有数个等距径向隔板,将其 隔成容积相等的数个圆柱仓,在两端的圆柱仓柱壁中部,各开一热水口〔335〕,隔板的一侧留有缺 口,缺口上下间隔布置,在两热水口间形成一水流通道,预热箱〔6〕送出的预热水从一端注入,被 加热后从另一端排出流入储热水箱中,热取用交换器〔14〕顺水流通道弯曲,从各隔板缺口中穿过, (图21a)下封闭导流隔板〔323〕由整板构成,在其范围内的排管从对应孔中穿过,上封闭导流隔 板由两组构成,一组(图22d)为排管占用的制冷工质热交换器导流隔板〔324〕,其范围内的排管 从对应孔中穿过,另一组(图21b)为热取用交换器〔14〕占用的热取用交换器导流隔板〔325〕它 们用联结构件〔330〕与热取用交换器〔14〕相互固定,(图21e、f)联为一体,在进出口端另增附 直条隔板联结构件〔329〕固定在热取用交换器端盖〔327〕上,两组相互接触位置,配有纵向插入 的凹凸槽〔336〕,(图21c)热取用交换器〔14〕组合体从上方插入后导流隔板成一整体,在清垢时 先将壳体〔332〕从后部退出,再延凹凸槽〔336〕方向抽出热取用交换器〔14〕组合体,组装时顺 序与此相反;可清垢主加热器设有以半没顶排排管〔4〕为上限的水位检测装置,箱内的水由(图1) 预热箱〔6〕供给,初次启用时不计水温,注水至上限水位,运行到设在箱体中段内的温度检测装置 的温度达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操纵补水,从预热箱来的水从进口注入,成品水从出口流入储热水箱。

○主加热、热储能一体箱:储能水箱与加热设施合用一箱可节省两者相联的设施,合用(图1) 水箱体的下部设置主加热交换器〔4〕,储能水箱的低水位检测装置〔13〕设在加热器的上面,在水 面将要露出主加热器时低水位检测装置发出低水位信号,储热水箱外供水管〔22〕出水口设在最低 水位下面,确保依据低水位检测装置〔13〕的数据停止外供热水时管道〔22〕内无空气进入。

○热储能设施:独立的热储能设施由储能水箱和高低水位检测装置及进、出水口组成,加热箱 中的热水从进水口流入,出水口经外供保温水管外供热水,独立的热储能水箱虽设施复杂,但可减 少系统工作在升温调节时水温波动

□热提取利用预加热设施:经中温保温管道〔45〕送来的中温气体进入预热热交换器〔42〕中, 将常温水加热到适当温度,气体在预热交换器中自上而下的运行,水在预热箱〔6〕中自下而上的流 动,水温上高下低,在箱的顶部,设有外附保温设施的预热水输出管〔46〕,预热水经此管进入主加 热箱,水流动来自进水节〔7〕供给的常温高压水,调节节门〔7〕的流量控制出水温度,节门 〔7〕的控制装置依据预热箱水温检测装置〔43〕、设在加热箱〔3〕中的高水位检测装置〔12〕、水 温检测装置〔26〕的数据进行控制,在加热箱〔3〕中的水位未达到最高容限时,控制流量使其出水 水温在预热箱水温检测装置〔43〕设定的温度,在容积达最高容限时,关闭节门〔7〕;当加热箱水 温检测装置〔26〕的数值高于设定值时,无论预热箱温度检测装置〔43〕的数值是否达到设定值均 控制节门开启补水,直至加热箱水温检测装置〔26〕达设定值时关闭。

□预热箱消紊流装置:当常温水进入预热箱中后,会产生紊流,紊流能破坏预热箱中的水上下 温度梯度,降低顶层水温,设置消紊流设施可在预热箱〔6〕中,形成水流平稳的均流区,使得高温 水集在顶部,防紊流装置〔8〕由多孔材料构成,它可将进水涌动产生的紊流限定在防紊流装置〔8〕 前的紊流区〔9〕内,水经过防紊流装置〔8〕后,在预热热交换器外形成均流区〔10〕。

□预热箱紊流热交换器:在紊流区内设置紊流热交换器〔41〕,它接在预热热交换器以下,紊流 的存在使热交换的效率明显提高从而使整体预热箱的体积减小。

□储水箱防蒸发设施:防蒸发设施〔11〕由一轻质保温材料平板构成,它置于水面上,减小水 面面积。

□热提取利用的热水增压设施,设置增压设施可提高热水供应质量,由压力容器构成的供水箱 〔20〕的下部,设有与增压水泵〔19〕相连的进水口,当水泵〔19〕将热水泵入箱内时箱内空气被 压缩,压力增加,控制装置在箱内压力检测装置〔21〕达到设定值时,停止水泵运行,压力减小时 泵水,以此维持供水箱的压力,箱内设有电恒温设施〔141〕维持箱内温度。

□储水箱供水运行方式:供水箱的水流取自储水箱〔5〕的下限水面下,利用储存的热水供水, 在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时,即储水箱下限检测装置〔13〕动作后,控制装置无论供水箱压力检测装置 〔21〕是否欠压,均停止热水泵〔19〕泵水并显示储水箱缺水,当储水箱水位升到最低水位以上时, 控制装置恢复补水并结束储水箱低水位显示。

□加热箱供水运行方式:供水箱热水源取自加热箱底部出水口,它不受储水箱水位限制,此种 运行方式能在加热箱欠水时供水,加热箱欠水时,送到预热箱内预热热交换器〔42〕的气体温度将 增加,有利于预热箱加热,加速预热水的补充,是良性循环,在用水量过大的情况下热水箱低水位 检测装置〔49〕动作控制装置停止水泵〔19〕运行,在水位高于最低水位时恢复原状。

□排污运行设施:在采用加热箱供水运行方式工作时,沉积在加热箱下的水垢,经进水管进入 供水箱〔20〕,集在供水箱底部,当其达一定数量后通过设在底部的排污节门〔48〕排到箱外。

□它加热运行方式:在空调机设置在停运状态或热水需用量大于热提取利用设施的产水量时, 为维持加热箱供水正常运行,设置它种加热方法对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在进行补充加热时,采用“优 先水位”方式即进水节门〔7〕不受预热箱水温检测装置〔43〕的约制,控制装置以储水箱低水位检 测装置〔13〕的信息,使加热箱〔3〕工作在最低水位即加热箱运行水位,维持加热箱正常运行。

□外置它加热:在它加热装置不便置于箱内时〔图1〕使用管道〔50〕将加热装置〔27〕和加 热箱相连,箱内的水进入加热装置内,利用水循环进行加温,控制装置在加热箱水温检测装置达设 定值时停止加温,据此提供热水信息,水泵〔19〕方可在供水箱水压降低时启动补水。

□内置它加热:补充加热装置设在加热箱内;控制方式同外置。

□它加热补热水运行:在使用随机能源太阳热水器补充热水时,因其加热时间的不可控性,集 热器〔358〕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电路开启太阳能热水电〔84〕补水,储水箱高水位检测 装置〔12〕水位达上限时,控制电路无论水温高低均关闭太阳能热水电磁阀停止补水。

□太阳能供热:在太阳能产热、储水箱装满、空调需供热时,控制电路关闭压缩机〔1〕开启太 阳能供热电磁阀〔85〕和供热泵由集热器〔358〕供热;在停用或室外低温时用排空阀〔95〕排水。

□热水取用方式选择装置:储水箱、加热箱外供水水管〔23〕、〔22〕与热水取用方式选择装置 〔18〕相联,改变三通节门的通止方向,可选择其中一管,决定取水模式,采用自控方式的机型, 三通节门由电动操作构件,按以下模式工作。

A热提取利用模式:优先选用储水箱供水方式,只有在储水箱水位低于下限时改成热水箱供水 模式。

B它加热运行:它加热补水运行使用热水箱供水方式。

△制冷设施:制冷设施是实施空调目的即对环境进行降温调节时的“冷源”,工作温度在0℃以 上故使用水作热承载体〔以下简称载液),储液瓶〔44〕中的液态制冷工质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的节制 进入冷供应储水箱〔32〕中的蒸发器〔37〕内,与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气态,进入压缩机, 热提取利用设施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制冷工质循环,当储水箱〔32〕中的水温达到设定值时,控制 设施依据储水箱温度检测装置〔33〕的信息停止压缩机工作,储水箱中的低温水经循环泵〔24〕供 给温度调节热交换器进行降温热交换,制冷设施的外露低温部分,加附保温材料,减少冷损失。

□冷源存储设施:同电源、水源、气源一样,“冷”需用设备如电冰箱、电冰柜等需要“冷” 的设备,将用“电”改为用“冷”,设备结构将大为减化,维护简单,由于单体电冰箱、电冰柜功率 小,不易设置热提取利用设施,而冷源的生产设施功率远大于单体冰箱、冰柜,便于设置热提取利 用设施,故综合耗电量降低,最重要的是根除了电冰箱、电冰柜制冷时产热的症结,用冷源的冰箱、 冰柜不产热,它们不再成为空调的热负荷,冷源的需求是随机、不可控的,故冷源主要设施是“冷” 存储,液态制冷工质从储液瓶〔44〕经膨胀阀〔66〕进入冷源箱蒸发器〔40〕,与箱内冷(热)承载 体(以下统称载液)进行热交换,形成低压气体,进入压缩机〔1〕,与热提取利用设施合在一起构 成完整的制冷工质循环,冷源存储设备的工作温度,抵于“耗冷”设备,故载冷剂的凝固点应低于 冷源箱工作温度,如采用固态的物质储冷,可置于冷源箱内或另置储冷箱,储冷箱与冷源箱用保温 管道相联,用循环泵输送载冷剂进行冷交换,储冷时冷源箱〔35〕给储冷箱降温,用冷时储冷箱给 冷源箱〔35〕降温,冷源箱〔35〕内设有载冷剂的补充设施,维持箱内正常液面,当冷源箱温度达 设定值时,控制设施依据冷源箱温度检测装置〔34〕的信息停止压缩机工作,冷存储的外露低温部 分,加附保温材料,减少冷损失。

□冷源冷供应设施:冷供应输送泵〔61〕将冷源箱〔35〕内的载体经冷供应输送管道〔60〕输 送到用“冷”设施,由流管〔63〕返回冷源箱〔35〕构成载冷剂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对用冷设备 供冷。

□制冷运行模式:制冷运行是设有热提取利用设施的空调(以下简称热提取利用空调)的基本 运行模式,自压缩机泵出的高温气体依次经过主加热箱〔2〕中的主加热热交换器〔4〕、预加热箱〔6〕 中的预热热交换器〔42〕、紊流热交换器〔41〕(冷凝为液态)、储液瓶〔44〕、冷供应储水箱〔32〕 中的制冷蒸发器〔37〕蒸发成气体再回到压缩机的进气口,构成制冷工质循环对冷供应储水箱〔32 〕 降温,冷供应储水箱〔32〕经输送管道送与调温热交换器相联,利用循环泵进行水循环,作降温调 节,控制设施依据冷供应储水箱温度检测装置〔33〕的信息工作,达到设定温度时停机,未达设定 值时运行。

□制热运行模式:制热运行是热提取利用空调的基本运行模式,自压缩机泵出的高温气体依次 经过主加热箱〔2〕中的主加热热交换器〔4〕、预加热箱〔6〕中的预加热热交换器〔42〕、紊流热交 换器〔41〕(冷凝为液态)、储液瓶〔44〕、冷源膨胀阀〔66〕、冷源箱〔35〕中的冷源箱蒸发器〔40〕 蒸发成气体再回到压缩机的进气口,为避免外供水受到调温系统水的污染,设置热取用交换器〔14〕 将两水隔开,调温系统水在交换器〔14〕内用外供水进行加热,调温系统水用循环泵〔24〕经输送 管道在调温热交换器与交换器〔14〕间循环流动,调温热交换器对应用场所进行升温调节,控制设 施依据加热箱温度检测装置〔26〕信息工作,达到设定温度时停机,未达设定值时运行。

□空气热交换器转换设施:在冷、热过剩模式运行时,过量的“冷”、“热”不耗掉系统将无法 正常工作,故设置空气热交换器处理多余的“冷”或“热”,过剩方式选择装置的进、出口联动节门 〔30〕、〔29〕两转换端接在空气交换器的进、出口上,节门〔29〕、〔30〕的热过剩工作方式选通端 接在热启用装置〔31〕的三通节门的两选通端,其中空气热交换器进口选通节门〔30〕的热过剩选 通端还与预热箱〔6〕的出口相联,热启用装置〔31〕的转换端通往储液瓶〔44〕的进口,处于非热 过剩工作状态时,热启用装置〔31〕选通预热箱〔6〕的出口,预热箱〔6〕出口与储液瓶〔44〕联 通,液态制冷工质直接进入储液瓶〔40〕,处于热过剩工作状态时,热启用装置〔31〕选通空气热交 换器的出口选通节门〔29〕,阻断储液瓶〔44〕与预热箱〔6〕出口的直接通路,从预热箱出口输出 的制冷工质依次经过过剩方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进口选通节门〔30〕、空气热交换器〔28〕(完 全液化后)、过剩方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出口选通节门〔29〕、热启用装置〔31〕进入储液瓶 〔44〕;过剩方式选择装置的两个选通节门〔30〕、〔29〕的冷过剩工作方式选通端与冷启用装置冷源 箱〔35〕出口处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的两选通端相联,其中空气热交 换器的出口选通节门〔29〕冷过剩选通端还与压缩机〔1〕进气口相联通,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 门冷源箱〔35〕出口处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的转换端与冷源箱〔35〕 出口相联,处于非冷过剩工作状态时,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 选通压缩机〔1〕进气口,气态制冷工质从冷源箱〔35〕出口经过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 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进入压缩机〔1〕进气口,冷过剩工作状态时,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 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阻断冷源箱〔35〕出口与压缩机〔1〕进气口的直搂通路, 制冷工质从冷源箱〔35〕出口依次经过冷启用装置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 过剩方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进口选通节门〔30〕、空气热交换器〔28〕(完全气化后)、过剩方 式选择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出口选通节门〔29〕进入压缩机〔1〕进气口;过剩方式选择装置进行倒 换前,为防止高、低压制冷工质短路,应先将空气热交换器冷、热启用装置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 节门〔155〕、〔31〕置非启用状态后,方可倒换过剩方式选择装置,为减少倒换过程中空气热交换器 制冷工质存留量,使用轮流优先的倒换方法:由热过剩方式倒换为冷过剩方式时,过先倒换联动三 通节门〔29〕,,在其完全到位后,再进行换联动三通节门〔30〕的倒换,由冷过剩方式倒换为热过 剩方式时,过先倒换联动三通节门〔30〕,在其完全到位后,再倒换联动三通节门〔29〕。

□热过剩运行模式:在制冷过程中,热是副产品,其使用状态是随机的,当储水箱装满时控制 装置依据储水箱上限检测装置〔12〕的信息,操作进水节门〔7〕停止注水,加热箱〔3〕、预热箱〔6〕 中的水温增高,导致制冷工质不能正常液化,出现热过剩状态,故在制冷运行时过剩方式选择装置 〔29〕、〔30〕置于热过剩状态,在储水箱上限检测装置〔12〕动作后,控制装置将热过剩空气热交 换器启用装置〔31〕置启用状态,以确保制冷工质在空气热交换器正常液化,系统正常工作。

□冷过剩运作模式:在制热过程中。冷是副产品,故在制热运行时过剩方式选择装置〔29〕、 〔30〕置于冷过剩状态,空气热交换器处非启用状态时,冷过剩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 通节门的膨胀阀倒换节门〔156〕选通膨胀阀〔66〕,膨胀阀〔66〕的感温器〔67〕设在冷源箱〔35〕 的冷源箱蒸发器〔40〕出口处,确保制冷工质在冷源箱〔35〕内正常气化,冷源箱温度检测装置〔34〕 达设定值时,控制装置将冷过剩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装置的联动三通节门〔155〕、〔156〕置启用状 态,联动三通节门的空气热交换器冷启用节门〔155〕启用空气热交换器,联动三通节门的膨胀阀倒 换节门〔156〕启用膨胀阀〔151〕,膨胀阀〔151〕的感温器〔152〕设在空气热交换器的出口处, 确保制冷工质在空气热交换器正常气化,系统正常工作。

□冷运行方式选择装置:制冷设备和冷源设备是两组并行设备,系统运行时,只取其中之一, 设置冷运行方式选择装置〔36〕完成选取工作,选择装置〔36〕的三通节门转换端与储液瓶〔44〕 相联,二选通端分别通达制冷设备及冷源设备,构成选通通路。

□升降温运行方式转换设施:在对环境进行升、降温调节时,分别取自系统的冷、热源设施, 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的同侧选通端分别由保温管道与热取用交换器〔14〕、 冷供应储水箱〔32〕相通,两转换端与外附保温层的调温供水管道〔146〕、〔148〕相联,在调温供 水管道〔146〕、〔148〕之间设置调温循环泵〔24〕,在作升温调节时,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选 控联动阀〔25〕选通端选通热取用交换器〔14〕,升降温循环泵〔24〕运转时,热取用交换器〔14〕 通过外供水管与设在工作场所的调温热交换器进行水循环,实施升温调节;调温热交换器工作在升 温状态,反之在作降温调节时冷供应储水箱〔32〕中的水与调温热交换器相通,实施升温调节;温调 节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进行倒换时,为避免冷、热相混,除在循环泵〔24〕 停止后进行外,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应在某中一只转换到位后再进行另一只的转换。

□冷源供冷设施:在冷供应储水箱内,设置冷源取用热交换器〔39〕,它通过供应调节阀〔62〕 与冷源供应管道相联,利用冷源降温,控制设施通过制冷水箱温度检测装置〔33〕的信息控制调节 阀〔62〕,维持冷供应箱〔32〕的运行温度。

□充冷运行模式:冷运行方式选择装置〔36〕选通冷源箱〔35〕,冷源设施进入系统中,控制 设施依据冷源箱温度检测装置〔34〕的信息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此种模式冷供应储水箱〔32〕由冷 源供冷设施供冷,因此充冷运行模式不会造成系统供冷工作中断,充冷可在用电量低的时段进行, 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故控制设施在调峰用电时段开启或转接成充冷运行模式。

□压缩机热提取利用冷却设施: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热远小于制冷时产生的热量,但不对其进 行回收会限制系统的安装场所,压缩机产热被提取利用后,系统将无需通,可设置在密闭空间内, 给系统的安置提供了便利,系统可以与空气热交换分离设置,主要构件不必外挂,外挂构件的重量、 体积减小,系统的工作、维护环境得到改善;压缩机热提取利用交换器〔59〕设在预热箱〔6〕的均 流区〔10〕的下部,利用加热预热水将热散掉,当系统转入热过剩运行模式后,热交换器有可能会 失去作用,故需另设冷却设施,在热过剩模式下使用,冷却设施利用冷供应储水箱〔32〕的水对压 缩机实施降温,压缩机热提取利用、冷却运行模式转换装置的双三通联动节门〔54〕的一转换端通 过传输管〔51〕、循环泵〔52〕、传输管〔53〕与压缩机水冷装置〔64〕相联,构成水冷进水端,它 的出水口经传输管〔65〕接到另一转换端,双三通联动节门〔54〕的同向选通端分别通过冷却管〔55〕、 〔58〕,热提取利用管〔56〕、〔57〕与冷供应储水箱〔32〕和热提取利用热交换器〔59〕相联,系统 工作在非热过剩模式时,控制装置将模式转换装置的三通节门〔54〕选通热提取利用热交换器〔59〕, 工作在热提取利用模式,当系统工作在热过剩模式时,控制装置将热提取利用模式转换到冷却模式: 进行模式倒换时,为避免两水相混,除在循环泵〔52〕停止后进行外,转换装置的双三通联动节门 〔54〕应在某中一只转换到位后再进行另一只的转换。

□变转矩整体节门:变转矩整体节门结构紧凑(图3)电机〔68〕经减速装置减速后,送达传 动轮〔69〕,传动轮〔69〕带动主动轴〔70〕运转,主动轴拖动主动轴传动构件〔77〕运转,主动 轴传动构件〔77〕上设有主动杆〔71〕,从动轴〔75〕上的传动构件〔74〕上设有从动杆〔72〕,它 与主动杆〔71〕之间的力传递由设置在从动轴〔75〕上的弹性构件〔73〕完成,主动杆〔71〕上设 有相对度位移触动装置〔78〕,从动轴〔75〕上的传动构件〔74〕上设有导向构件〔93〕,导向构 件〔93〕内装有主、从动构件相对位角度移检测构件〔79〕,当主、从动轴相对角度位移达设定值时, 角度位移触动装置〔78〕与角度位移检测构件〔79〕接触,角度位移移检测构件〔79〕轴向位移, 推动角度检测接点〔125〕〕动作,与正向检测接点〔127〕分离,与到位接点〔129〕接触,端位送 出闭到位信息;从动轴〔75〕通过节门调节的执行设施带动节门阀杆〔104〕转动,轴向位移检 出设施利用节门阀杆〔104〕的锁闭运行过程,检出轴向位移,端位检测装置〔97〕利用检出轴向位 移,发出端位判别信息,端位检测装置〔97〕、主、从动轴相对位角度移检测装置均设在从动轴传动 构件〔74〕上,与其同步转动,设置旋转电联接设施将它们的电检测信息传给不转动的基底构件〔94〕; 节门阀杆〔104〕上的节门锁闭构件〔110〕的外锁闭面与基底构件〔94〕上的外封闭阀孔〔111〕相 接触,阻断远端选通孔〔112〕与转换孔〔115〕的通路,构成远端锁闭,转换孔〔115〕与选通孔〔109〕 形成通路,端位检测装置〔97〕与反向(由节门阀杆〔104〕的螺杆螺纹〔106〕的螺纹正、反而定, 反螺纹时为“正向”)端位检测接点〔98〕(图5a2、a3)断开,与正向端位检测接点〔99〕闭合, 当节门阀杆〔104〕顺时针运行到另一端时,端位检测装置〔97〕(图5e2、e3)动作,节门阀杆 〔104〕继续顺时针运行到节门锁闭构件〔110〕上的内锁闭面与基底构件〔94〕上的内封闭阀孔〔108〕 相接触,阻断近端选通孔〔109〕与转换孔〔115〕的通路,构成近端锁闭,转换孔〔115〕与选通孔 〔112〕形成通路;转换孔〔115〕、内、外选通孔〔109〕、〔112〕通过各自的连接构件〔118〕、〔119〕、 〔120〕经锁母〔114〕、连接管道〔113〕与外部联通。

□动力源运行转矩构成设施:(图5g2)弹性构件〔73〕置于从动轴〔75〕上,两端将主动杆 〔71〕、从动杆〔72〕的两侧面夹持着,(图3)主动轴〔70〕与主动轴传动构件〔77〕连成一体, 主动轴传动构件〔77〕上设有主动杆〔71〕,主动轴运转时,(图5g2)拖动弹性构件〔73〕右(或 左)端,弹性构件〔73〕的反向端左(或右)端,由于弹性构件〔73〕作用力大于节门的运行力矩, 从动杆〔72〕随着旋转,节门在运行力矩条件下运行;

□动力源节门调节的执行设施:(图3)从动轴〔75〕内设有执行构件〔81〕,执行构件〔81〕 上设有与节门阀杆〔104〕的方柄相配合的方孔〔96〕,执行构件〔81〕上设有滑动键〔82〕,它与设 在从动轴〔74〕上的键槽〔83〕相配合随从动轴〔74〕同步转动,借此调带动节门阀杆〔104〕转 动。

□动力源锁闭转矩构成设施:(图3)节门阀杆〔104〕运行至接触到锁闭孔时,转矩加大, 主动杆〔71〕拖动弹性构件〔73〕的某端旋转,(图5a3)此端与从动杆〔72〕分离,随角度增大弹 性构件〔73〕施加在从动杆〔72〕对应侧的力随之加大,当其达到设定值时,即锁闭力矩后,(图3、 图5a2)主动杆〔71〕上设有相对角度位移触动装置〔78〕与设在从动轴〔72〕角度位移检测构件 〔79〕接触,角度位移检测构件〔79〕在导向构件〔93〕内轴向位移,角度位移检测构件〔79〕推 动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与反向检测接点〔128〕断开,与角度位移 到位接点〔130〕闭合,送出锁闭到位信息,控制电路据此停止电机运行,节门处在锁闭状态。

□动力源 退锁转矩构成设施:处在反向锁闭状态的节门(图5a3),实施退锁肘,主动杆〔71〕 顺时针运转,弹性构件〔73〕施加在从动杆〔72〕上作用力减小,运行到主动杆〔71〕拖动弹性构 件〔73〕的右端,弹性构件〔73〕左端对从动杆〔72〕施加退锁力,(图5c)当主动杆〔71〕运行 到与设在从动杆〔72〕上的退锁构件〔100〕相接触时还末能退锁时,电机带主动杆〔71〕不经过弹 性构件〔73〕直接使用电机的储备力即退锁转矩推动退锁构件〔100〕实施退锁,

□动力源轴向位移检出设施:(图3)节门阀杆〔104〕上的螺杆〔106〕与基底构件〔94〕上 的螺纹〔107〕相配合在节门阀杆〔104〕转动时产生轴向位移,键槽〔83〕的长度大于滑动键〔82〕 的长度,滑动键〔82〕可在键槽〔83〕内移动,移动的行程大于节门阀杆〔104〕的行程,从动轴〔75〕 内设置弹性构件〔76〕,弹性构件〔76〕将执行构件〔81〕堆向节门阀杆〔104〕,执行构件〔81〕上 的方孔〔96〕套在节门阀杆〔104〕的方柄外,在弹性构件〔76〕的作用力下执行构件〔81〕压在节 门阀杆〔104〕的方、圆交界〔117〕处,节门运行时,执行构件〔81〕随节门阀杆〔104〕轴向位移。

□动力源端位判别设施:(图3)节门运行时轴向位移检出设施的执行构件〔81〕上的位移检 测构件〔233〕与端位检测装置〔97〕接触并使其置位,此状态一直保持到运行终点,只有执行构件 〔81〕返回时越过此点才能复位,在执行构件〔81〕轴向位移运行中,端位检测装置〔97〕以此点 为界,一侧置位,另一侧复位,据此判别节门阀杆〔104〕所处端位。

□动力源可拆卸气密壳体设施:(图3)普通节门的气密闭是通过设在阀杆外的盘根实现的, 须向阀杆施加足够的力,才可确保同时作旋转与轴向位移的阀杆气密,因此阀杆运行时必须克服由 此产生的摩擦力,阀杆的运作会改变气密状态,故作例行调整盘根锁母,另外,阀杆的运行力矩差 异很大,特别是例行调整盘根锁母后,只检查气密,不检测运行力矩,转矩差异会更大,动力源是 通过电操纵运行的,只需将动力源置于壳体以内,气密壳体与节门连为一体,成为整体节门,利用 电气设施从壳外操纵节门运行,便可省去盘根及附属设施,基底构件〔94〕、气密端盖〔89〕上设置 的连结构件〔92〕将两者相连,气密构件〔91〕设在之间,构成可拆卸气密壳体,供安装、检修之 用。

□动力源分体节门联结设施:(图4)动力源基底构件〔94〕上设有连结螺纹〔116〕,它的结 构规格与节门的防护帽盖相同,气密构件〔90〕用于与手动节门上配合时,构成两者的气密。配备 有动力源的节门,原有盘根及相关装置撤去不用。

□动力源电的气密闭构成设施:基底构件〔94〕上,设有由气密端子〔88〕构成的动力源正、 负电源、端子、到位信号端子〔124〕、回零端子〔171〕形成动力源电的气密设施,它可在动力源在 工作压力下完成内、外电气构件电联接。

□通用动力源:利用手动节门,配置通用的动力源,合成为变转矩节门,可使加工简单,通 用变转矩动力源的基本构件与变转矩整体节门的动力部分相同,(图4)通用动力源设有分体节门联 结设施,它用于手动节门和转动力矩应用装置,完成多种自控操作。

□动力源 旋转电联接设施:主、从动轴相对位角度移检测装置均设在从动轴传动构件〔74〕上, 与其同步转动,为将它们的电检测信息传给不转动的基底构件〔94〕,设置旋转电联接设施,基底构 件〔94〕上设置滑环组〔86〕,它与设在从动轴传动构件〔74〕上的触点组〔97〕构成电旋转电联接, 从动轴传动构件〔74〕上的检测设施的电信息,经此通路与非旋转构件相通。

□动力源回零力矩设施:锁闭后的节门(动力源)总保持一个锁闭力,某些设施该力是有害的, 故设置动力源回零力矩设施消除此力,(图3)从动杆〔72〕上设有回零检测装置〔170〕,(图8a) 回零检测装置的绝缘构件〔170〕与从动杆〔72〕连在一起,其上装有正、反向回零接点〔175〕、〔173〕, 正、反向到位二极管〔176〕、〔174〕,两者分别对应相连,到位二极管的另一端联在一起,依次经过 (图3)滑触点组〔87〕、滑环组〔86〕、回零端子〔171〕到达控制电路,动力源处反向锁闭后(图 8a),由于弹性构件〔73〕与反向回零接点〔173〕脱离接触,动力源进入回零过程,弹性构件〔73〕 返回,(图8b)当弹性构件〔73〕与反向回零接点〔173〕接触,控制电路切断动力源电机电源,为 避免动力源因惯性造成过量调节,回零接点设计的动作行程大,在回零接点的动作行程内,动力源 仃止运行,弹性构件〔73〕应仃止在锁闭侧,即使动力源末完全回零,也应确保动力源不处于反向 受力状态,不给动力源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节门工作在运行力矩状态时,(图8c)弹性构件〔73〕 两端均与从动杆〔72〕两侧接触,回零接点处于从动杆〔72〕保护范围内。

□高速动力源:为减少动力源承力部件的体积,动力源的减速装置设计成由主动轴前和从动轴 后两部分组成,从动轴经减速后再驱动负载,因其速度比从动轴直接驱动高,故称高速动力源,高 速动力源的端位检测设施移到滑环组以外,(图7)从动轴〔75〕经减速装置〔187〕拖动端位检测 轴〔188〕,端位检测轴上的限位构件〔189〕对减速装置〔187〕的活动范围实施限定,位移检测构 件〔233〕随端位检测轴转动,在运行过程中的转换点与端位测试装置〔97〕相互作用,端位测试装 置〔97〕置位,此状态一直保持到运行终点,只有在反向运行越过此点才能复位,以此点为界,端 位测试装置〔97〕一端置位,另一端复位,在高速动力源运行过程中,只要两锁闭力产生点,置于 端位测试装置〔97〕的转换点两侧,无论其转角多寡,均能正常工作,端位检出构件移出后(图6b) 相应的电气元件成为非旋转构件,故滑环组数量相应增加。

□动力源越过电路:从退锁到锁闭是一个完整过程,先退锁后锁闭,在先运行的退锁程序中, 到达锁闭力矩点时控制电路会使动力源会停止运行,由于每个运行过程的退锁力矩和锁闭力矩发生 在不同端位,使用启始端位的端位判别信号完成退锁,可使主动杆越过锁闭力矩点直达退锁点,到 达终止端位实施锁闭操作时,由于起需位的端位信号已消失,锁闭操作可正常完成。

□动力源控制电路:节门停止在反向锁闭状态(图5a1、a2、a3),端位检测装置〔97〕与 端位检测装置〔97〕断开,与正端位检测接点〔99〕闭合,节门退锁时电源正向供电,电流依次经 过正端子、电机〔68〕、滑环组〔86〕、触点组〔87〕、并联接点组正向端位检测接点〔99〕与端位检 测装置〔97〕和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正向二极管〔121〕、触点组〔87〕、 滑环组〔86〕到达电源负端子,电机〔68〕正向(顺时针)运转,当运行到达到设定值时,即锁闭 力矩后,(图5a1、图5b)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断开,由于正端位检 测接点〔99〕与端位检测装置〔97〕处闭合状态,电机继续运行,运行到(图5a1、图5c)主动杆 〔71〕与从轴传动构件〔74〕上的退锁构件〔100〕相接触动力源实施退锁力矩,节门完成退锁后节 门作用力减小,(图5d)在弹性构件〔73〕的作用力下从动杆〔72〕移向主动杆〔71〕,到位后(图 5a1、图5d)节门在运行转矩下运行,电机运行到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 闭合,到达节门端位转换点后,判别设施动作(图5a1、图5g1、g2),端位检测装置〔97〕与正端 位检测接点〔99〕断开,因正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位移检测接点〔125〕已经闭合,电机 继续运行,节门锁闭构件与封闭阀孔接触后(图3),节门实施正向锁闭(图5a1、图5e1、e2),正 向检测接点〔127〕与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断开,电机停止运行,节门停止在正向锁闭状态; 节门实施正向退锁反向锁闭时,反向供电,(图5a1、图5f1、f2)电流依次经过负端子、滑环组〔86〕、 触点组〔87〕、反向二极管〔122〕、并联接点组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与点反向检测接点〔128〕 和端位检测装置〔97〕与反向端位检测接点〔98〕、触点组〔87〕、滑环组〔86〕、电机〔68〕到达电 源正端子,电机〔68〕反向(反时针)运转,(图5a1、图5f1、f2)实施正向退锁,正向退锁完成 后,反向检测接点〔128〕与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闭合,(图5a1、图5g1、g2)节门在运行转 矩工作,正端位检测接点〔99〕与端位检测装置〔97〕处闭合,节门完成反向锁闭后〔图5a1、a2、 a3),电机停止运行,节门停止在反向锁闭状态。

□动力源 锁闭到位检测电路:(图5a1、b1、c1)节门停止在反向锁闭状态,反向角度检测接 点〔126〕与反向锁闭到位接点〔130〕闭合,电流依次经过负端子、滑环组〔86〕、触点组〔87〕、 反向二极管〔122〕、反向角度检测接点〔126〕与锁闭到位接点〔130〕闭合、触点组〔87〕、滑环组 〔86〕、位继到到电器接点组〔102〕送到到位信号端子〔124〕,到位信号端子〔124〕与负端子直通, 它与正端子间产生电位,同理,节门处在正向锁闭状态时,正向角度检测接点〔125〕与正向锁闭到 位接点〔129〕闭合,经正向二极管〔121〕构成负端子与到位信号端子〔124〕的通路,为避免到位 接点〔130〕、〔129〕在节门运行过程中有害的闭合,设置到位继电器〔101〕与电机〔68〕并联,在 电机〔68〕工作时,到位继电器动作,到位继电器常闭接点组〔102〕阻断到位接点〔130〕、〔129〕 的有害动作,确保只在锁闭到位时到位信号端子〔124〕与负端子构成通路,端子〔124〕与正端子 间形成的电位使显示设施〔123〕发出锁闭到位信息。

□供热(冷)管道的回流管:由于供热(冷)管道的间断时间较长时,远端设备会出现用热(冷) 端温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特别是消耗性供应如热水,须浪费很多不可到用的“热”水后,才会变 热,为避免此种现象,设置回流管设施,回流管(图1)的液体运行动力源于回流泵〔218〕,在取 用节门的入端设置变径三通,小径接口设置回流管〔220〕接到(图1)回流泵〔218〕的进液口, 经过增压后回送到供水箱内,回流管仅为确保取用端及时得到热水,故管道比供水管细且流速小。

□商品供“冷”、“热”的双表法量差计量设施:商品供冷、热计量用双表法,对供出和流回的 载液同时进行计量,进、出流量差为供液的“损耗量”,若是消耗性供应为“供应量”,等值的增、 减数值为进行热(冷)损耗计算参数,其值与进、出口温度等相关的参量进行运算,得出的结果是 “计费量”或“当量值”,(图2a)供液表〔225〕、回液表〔224〕是计费设施的基础部件,它们的 外联端分别与冷(热)源(图1、2b)的输出管〔60〕、回流管〔63〕相联,内联端经各自的单向阀 分别接到用冷(热)设施的(图2b、15、16)冷(热)载进口〔212〕、出口〔213〕处,单向阀的 作用是防止人为恶意操作,全部表内检测设施均置于表壳以内,采用中断电源不丢失数据的存储器 存储记录数据,计量表的记录数据只能由记录所得,包括基点温度等从数据线〔255〕外输入数据均 不可人为更改,计量表具有远程记费功能,数据经数据线〔255〕取得,数据线还是供应方提供计算 参数如基点温度等的输入通道,供液表〔225〕、回液表〔224〕除具备计量数值显示外,还具有电脉 冲输出装置,计量物每通过计量表一最小单位,计量表便发出一电脉冲,供液表〔225〕、回液表〔224〕 的电脉冲输出端通过传输线〔228〕接到电运算显示表〔227〕,在供液表〔225〕、回液表〔224〕上 设有各自的液体温度检测元件〔226〕与电运算显示表〔227〕相联,电运算显示表〔227〕对供与回 液表的温差、供(或回,取其一)液表温度值与基点温度差、供液表〔225〕的计量值、供与回液表 的计量值的差额等分别进行运算,其数值再与综合计量参数运算,得到最终结果,各参与运算的数 值应分别按时段存储记录以备查对,查对数据从读出接口〔254〕取得,用专用读出器读取,其内容 包括所有参与运算的数据,以及按时段的使用记录、计算数据与计算结果等,读出器具有存储功能, 可将所读数据存入其内,以便查对,读出器为公用设备,由计量表生产方提供,在安装费用中公滩 购得,放在供应方,供用户借用。

□查对方法:供应方提供的远程计费数据仅为收取方数据,用户有疑问时,借用读器查对,发 现有不符之处,用读出器记录,据此通知供应方按实际值修改外送数据,供应方也可对用户表核对, 最终结果以用户表自备部件的记录值和表外输入参数的实际值的计算结果为准,查对办法是制约供需 双方均不得使用非法手段制造人为误差。

□基点温度:“冷”、“热”商品的温度与当时的气温存在差异,才具有使用价值,差值越大生 产时耗能越高,使用价值越大,因此当地气温是衡量“冷”、“热”商品价值的重要参数,用当地气 温与“冷”、“热”商品的实际温度的差值作为基本参数进行计量或计价是最公正合理的方法,只有 将当地气温转化为可操作的“基点温度”输入到计量表内参与计算,才具有实际意义,其取得方法 有三,1、地区基点温度:根据当地以前的气象记录的旬、月、季等平均气温对应到供应时的旬、月、 季作为基点温度;2、当地基点温度:依据前一旬气象记录作本旬的基点温度;3、共用基点温度: 在不易受到的地方设置百叶箱,以箱内实测值的日或旬或月的平均值为基点温度。

□回流计费方法:用于商品热水配备回流设施使用双表法,在回流管的始端(变径三通后)设 置回流节门,取用时若取用端水温降低,先开启回流节门,在温度达正常值后关闭,再取用可减小水 损耗,依据回流量计算出热损耗,其值在单位时间(如日、小时等)不超过限定值的不收费,超过此 值的部分收取热损耗费,此举可使用户对回流量自我约制,回流虽麻烦但热损耗费用低于热水价,用 户还是可以接受的。

□冷、热计量设施的断、阻设施构成方法:电运算显示器在记费卡将要到期或使用电池工作的冷、 热计量设施的电池电压低于某值后,运算显示器发出光、声等提醒措施告知补费或更换电池,在到 期未果时启用断阻设施;(图2a)脱锁(退磁释收)电磁〔253〕的衔铁吸合在串有永久磁铁的磁 回路上,退锁弹性构件〔246〕的作用力小于衔铁的吸合力,实施断阻时,控制电路经供电接点〔262〕 向电磁铁线圈供给退磁电流。磁回路对衔铁的吸力减小,在退锁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摆动杆〔248〕 带动锁定杆〔249〕运动,使与节门操作杆连动的锁定构件〔251〕脱锁,在弹性构件〔250〕的作用 力下,联动截止阀〔244〕关闭,热(冷)供应中断,更换电池或记费卡后,操作操纵杆〔242〕操 纵杆克服自备复位弹性构件作用力,以凸轮设施〔243〕轴为轴转动,当与凸轮设施上的传动构件〔190〕 接触后,带动置位杆〔245〕将节门操作杆上的置位构件〔256〕拖动,当操作杆到达置位点后,截 止阀完全开启,随操纵杆动作的凸轮设施通过摆动杆〔248〕带动锁定杆〔249〕将置于节门操作杆 上的锁定构件〔251〕锁着,截止阀停在导通处,松开操纵杆〔242〕后复位弹性构件将凸轮设施、 操纵杆等送到起始位置,在置位过程中,凸轮设施〔243〕推动从动构件〔237〕运转时,锁定杆〔249〕 会受到锁定构件〔251〕的干涉,故在摆动杆〔248〕与从动构件〔237〕之间设有弹性构件〔258〕, 消除干涉现象,摆动杆〔248〕置位时,带动衔铁连杆〔247〕将衔铁〔252〕送回,吸合在电磁铁上, 衔铁的吸附力使各构件维持在置位状态,在脱锁电磁铁释放后,衔铁联杆〔247〕上的触动构件使供 电接点〔262〕动作,控制电路送出的电源从供给脱锁电磁铁线圈转换到操作检测开关〔257〕上, 在用电池工作的冷、热计量设施未更换电池或记费卡未达额定值的情况下,控制电路不断开供电接 点〔262〕的电源,此状态下操作操纵杆〔242〕时,操纵杆在接触传动构件前,与其连动的操作检 测开关〔257〕动作,止动电磁铁〔263〕释放,将凸轮设施的限位装置〔139〕锁着,操纵杆〔242〕 受阻不能继续动作,止动电磁铁释放后其联杆上的触动构件使止动电磁铁供电接点〔186〕中断对止 动电磁铁供电,更换电池时止动电磁铁利用开、闭电池盒盖的连动机构复位,复位转臂〔157〕在支 点的两侧分别设有止动电磁铁的复位构件〔159〕和限位构件〔160〕,限位构件的一测还设有止动 电磁铁复位按钮〔158〕,按动复位按钮时限位构件将限位装置〔139〕锁固,复位构件经设置在联杆 上的置位构件将止动电磁铁复位。松开复位按钮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止动电磁铁复位设施复位电 池电压与记费卡均达额定值后控制电路停止对供电接点〔262〕供电,否则启用发出光、声等提醒措 施告知;计量设施设有储电设施,在更换电池时使用;控制电路对更换电池、记费卡的用时实施监 控,超出时限后启动断阻设施。

□串联取用方式:现有的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即升降温交换器)均使用并联方式工作,易产生 工作不稳等弊病,若采用串联方式,可使设备简化,载液供应均恒;串联数量较少时,只需加大流速 即可,串联数量较多需将盘管流程减短,并联根数增加;使用冷源工作的设施,使用串联方式更为经 济,低温设施(冰柜)在入端,温度较高的(冰箱)在出端。

□串、并联混合取用方式:(图2b)计量设施〔229〕的入端并联在冷(或热)源(图1)输 出管〔60〕、回流管〔63〕,(或调温供水管〔146〕、〔147〕)相联的干管上,并联设施〔231〕(图13、 15)的载冷剂进、口〔212〕、〔213〕直接联到的输出、回管道上,串联设施〔231〕在完成串接后首 端的进液口〔212〕尾端的出液口分别接在输出、回液管道上。

□液位上限控检设施:(图15)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的工作接口〔313〕接在需控、检 设施上,液体进入后,液面〔214〕升高时,浮子〔199〕随之上升,浮子推动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 上移,当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联动的阀塞〔198〕与阀孔〔205〕接触并将其(气密)封闭时, 液面受到控制,载液的压力开始升高,通过对压力的检测可判别液位是否到达上限,检测构件传动 装置〔285〕的旋转轴和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设置在检测构件固定装置〔209〕上,检测构件 传动装置〔285〕被浮子托起时,受其控制的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置位,发出液位到到达上 限信息,当载液减少时,浮子下降,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落下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复 位,浮子与阀孔分开,空气从阀孔进入,检测装置固定装置〔209〕上设有调整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 〔234〕位置的构件,改变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的横向位置可调 整动作行程,上下调整可改变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的转换点,为防止载液浸入电气装置,在 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外面,设置弹性防水罩〔287〕,在罩内设有与罩外电连接的水密端子〔288〕; 为降低液位上限控检设施的设置高度,在略低于最高工作液面的位置,另设高位接口〔312〕,为防 止高位接口〔312〕干扰浮子〔199〕,设置防护装置〔315〕,其尺寸略大于浮子,对浮子兼有限位、 导向作用,它用联接构件〔317〕固定在壳体上;在高位接口〔312〕上设有封闭装置〔316〕,使用 高度不受限制时首选工作接口〔313〕,停用高位接口〔312〕时将封闭装置〔316〕关闭,启用高位 接口〔312〕会在排空时留有积液,须在工作接口〔312〕另设排水节门。

□液位下限控检设施:(图13)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的进、出液口〔145〕、〔144〕接在 需控、检设施上,@液面〔214〕下降时,浮子带动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下移,当与检测构件 传动装置〔285〕联动的阀塞〔198〕与阀孔〔205〕接触并将其(气密)封闭时,液面受到控制,载 液的压力开始降低,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动作;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的旋转轴和液位 下限控检测装置〔286〕设置在检测构件固定装置〔209〕上,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被浮子托起 时,受其控制的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复位,当载液减少时,浮子下降,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 落下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置位,发出液位到到达下限信息,阀塞〔198〕与阀孔〔205〕分开, 空气从阀孔进入,与检测构件传动装置〔285〕联动的下限阀塞〔294〕与下限阀孔〔295〕接触进而 封闭,出液口〔144〕产生负压,通过对压力的检测,可判别液位到达下限与否,检测构件固定装置 〔209〕上设有调整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位置的构件,改变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与检 测构件传动装置〔285〕的横向位置可调整动作行程,上下调整可改变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 的转换点,为防止载液浸入电气装置,在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外面,设置弹性防水罩〔287〕, 在罩内设有与罩外电连接的水密端子〔288〕;为防止进液口〔145〕干扰浮子〔199〕,设置防护装置 〔315〕,它用联接构件〔317〕固定在壳体上。

□冷源冰箱(冰柜):使用冷源的冰箱(冰柜)的结构较使用电源的结构大为简化,冷凝器、 蒸发器、压缩机等精密构件省去了,冷交换器由原来的气密设施降为水密结构,原有的冷凝器与蒸 发器间的热绝缘,改成冷交换器与室温的热绝缘,热绝缘耗材减少变薄,上述差异使得冷源的冰箱 (冰柜)的成本、体积、耗能均低于使用电源的冰箱(冰柜),结构的减化,使个性化制作成为可能。

□冷源的冰箱(冰柜)的变容除霜设施:使用冷源的直冷式冰箱(冰柜)的冷(热)交换器 中的载冷剂如参与除霜,会造成能量损失,故在除霜时将其排空,(图15)并联冰箱(冰柜)的除 霜阀〔204〕转换端接到交换器〔202〕的进口,两选通端分别接到载液进口〔212〕和液位下限控检 设施〔203〕进口,〔203〕出口与排空泵〔208〕的进液腔相联,〔208〕的出液腔与载液进口〔212〕 相联,载液出口〔213〕经温控阀〔201〕接至交换器〔202〕出口,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的工 作接口〔313〕设置在交换器〔202〕出口处,当除霜时将温控阀〔201〕调到截止位置(若不是可载 止型的温控阀,需另串入截止阀)断阻载冷剂通路,倒换除霜阀〔204〕为选通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 的进液口,控制电路送出排空泵〔208〕运行电源,话塞〔194〕从行程下限向上运行,排空泵的容 积增大,进液阀〔195〕开启,交换器〔202〕中的载液经过除霜阀〔204〕、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 进入排空泵,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液位下降,阀塞〔19〕与阀孔〔205〕分离,空气自阀孔进 入冷交换器〔202〕,活塞反向运行时进液阀〔195〕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关闭,出液阀〔197〕开 启,泵内载液经联接管道从载液进口〔212〕排回冷源设施,活塞往复运行,载液不断排出,在抽液 过程中交换器〔202〕的载液被抽空时,液位下限控检装置〔203〕内的液位下降,液位下限控检测 装置〔286〕发出信息,控制电路据此操作电机反向运转,活塞由抽变排,将泵中载液排出,到达下 限时,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发出到位信息,控制电路据此切断电机电源,活塞停在行程下限处, 进入除霜程序,除霜结束后,倒换除霜阀〔204〕选通载液进口〔212〕载液自此进入,当液位上限 控检设施〔200〕到达上限发出信息时控制电路将温控阀〔201〕复位,设施进入运行程序:(图16) 串联工作的冰箱(冰柜)使用分流阀〔223〕作控温元件,它的(见图18)两出液管〔239〕分别接 在工作管〔230〕和分流管〔291〕上,除霜阀〔204〕采用联动三通节门,一只三通节门的两选通端 与并联的除霜阀接法完全相同,转换端接到分流阀〔223〕的供液管〔338〕,另一只三通节门的转换 端与载液出口〔213〕相联,两选通端分别接到载液进口〔212〕、冷交换器〔202〕的出口,除霜时 控制电路操纵除霜阀〔204〕封闭其到载冷剂进、出口的通路,将分流阀〔223〕调整到工作管〔230〕 和分流管〔291〕均处于导通位置,载液自液位上限控检装置〔200〕经分流管〔291〕和冷交换器〔202〕 两通路依次经过分流阀〔223〕、进液阀〔196〕进入排空泵〔208〕,排空泵〔208〕内的载冷剂经出 液阀〔197〕从进液口〔212〕排回。

□排空泵:(图15)用于排空热交换器中载冷剂的设施,由电机依次经变速机构、往复机构、 活塞杆〔211〕、拖动活塞〔194〕运行,泵内设有进、出液腔,各腔内分别设有进、出液阀门〔195〕、 〔197〕和它们的复位弹性构件〔196〕,往复机构上设有位移检测构件〔233〕,运行到活塞下限时它 与〔210〕接触,使其发出下限到位信息。

□冷源的冰箱(冰柜)的定容除霜设施:在除霜时将载冷剂回输,除给供冷设施的载冷剂造成 容量波动外,对于商业供冷还会影响正常计费,故设置定容除霜设施,在除霜时,将载液抽空存入 置于低温区的存储泵内,除霜结束后再“回输”给冷交换器;(图13)载液出口〔213〕经温控阀〔201〕 与交换器〔202〕出口相联,〔202〕出口设有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除霜阀〔204〕的转换端接 至交换器〔202〕入口,两选通端分别接到载液进口〔212〕和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进口,存取 阀〔206〕的转换端接至液位下限控检设施〔203〕出口,,两选通端分别接到存存储泵〔207〕的进、 出液腔;抽空:关闭控温阀〔201〕,除霜阀〔204〕选通液位下限控检装置〔203〕,控制电路将〔图 9〕倒向开关〔131〕选通〔132〕,动力源〔191〕正向供电,活塞〔194〕抽液,进液阀〔195〕开启, 载冷剂进入存储泵〔207〕,液位上限控检装置〔200〕液位下降,阀孔〔205〕开启,空气自此进入, 冷交换器〔202〕的载冷剂排空后,下限控检装置〔203〕的阀孔〔295〕封闭,存储泵〔207〕负荷 加大,动力源〔191〕力矩达锁闭力矩时停止运行,动力源回零,回零结束时发出信息至回零到位端 子,控制电路据此开始除霜,除霜结束后,控制电路将存取阀〔206〕选通出液阀〔197〕,并将动力 源(图9)倒向开关〔131〕选通〔133〕,动力源〔191〕反向供电,活塞〔194〕将载冷剂回输,载 冷剂经下限控检装置〔203〕进入冷交换器,上限控检装置〔200〕液位上升,阀孔〔205〕封闭,动 力源达锁闭力矩后停转并回零,回零结束发出回零到位信息,冰箱(冰柜)转入正常运行;串联工 作的(图14)冰箱(冰柜)使用分流阀〔223〕作控温元件,除霜阀〔204〕采用联动三通节门,它 们的更换方法与变容方式相同,除霜前,将分流阀〔223〕置于双通位置,除霜阀阻断载液进、出口。

□存储泵:用于除霜时将交换器中的载液存在泵内,除霜结束后,排回交换器,由高速动力源 驱动,因无退锁力矩,不配置端位检测装置,动力源输出轴经变速机构〔192〕拖动齿条〔193〕形 成直线运动,带动活塞运行,存储泵设有进、出液腔,各腔内分别设有进、出液阀〔195〕、〔197〕, 利用活塞的抽存、排回(输)力开启,通过各自的弹性构件复位,存储泵〔207〕控制电路依据抽存、 排回锁闭力矩到位信号,启动回零电路工作,回零结束后停止工作。

□旋转式变截面分流阀:冷、热取用设施的负载装置统称热交换器,为表达方便,专用于制冷 的称冷交换器,制热的称热交换器,升温的称升温交换器,降温的称降温交换器,升降温的称升降 温交换器串联工作的(图14、图16)用分流阀〔223〕控温,(图18)供液管〔238〕至对称设置的 两个出液管〔239〕间的阀芯〔219〕上,设有载液通道,通道的截面面积与管道截面面积相同,自 出液管〔239〕的与供液管〔238〕相邻内管壁到阀芯〔219〕轴心的线为变截面临界线〔293〕,此 线以外的通道截面面积逐步减少,最后到零,零截面临界线与变截面临界线〔293〕的夹角〔292〕 的阀芯所在范围是为变截面区,它的角度等于变截面临界线〔293〕与供液管〔238〕相邻内管壁至 轴心连线的夹角角度,当左(右)侧零截面临界线旋转到左变截面临界线〔293〕处时,左侧出液管 被零截面通道的阀芯封闭,处截止状态,右侧出液管至进液管间的阀芯通道为全通状态,与阀芯〔219〕 同步旋转的联动构件〔222〕受到设在阀体上的限位构件〔221〕的阻挡。阀芯得到左(右)限位, 阀芯从左(右)限位点旋转到右(左)限位点的过程中,左(右)侧出液管从截止渐变到全导通, 右(左)侧出液管从全导通渐变到截止。

□风冷热交换器断风停用方式:用风冷工作的冷源冰箱(冰柜)与(空调)升降温交换器(风 机盘管)利用改变风量的大小或间断送风的方法实施控温,在交换器内的载液正常流量下,用停止 送风的方法,停用某一设施,用于串联或并联工作的交换器效果相同,其中某一设备断风停用后, 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升降温交换器(风机盘管)自控设施与操作:升降温交换器是中央空调的末端设备,由于缺 少春天的启用、冬天的停用的自控启、停设施,其操作需专业人员完成,启用时上水、停用时放空、 运行时结露都需用排水设施,排水设施的设置,安装烦杂,设计、施工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积水, 排水管的存在增加了设备占用高度,降低了房屋有效空间,为使启、停操作简便可靠,设置自控设 施,并取消了排水管,升降温交换器的占用高度以小为佳,(图20a)故液位上限控检设施〔200〕 使用高位接口〔312〕,置于升降温交换装置〔265〕管道的最高处,工作接口〔313〕通过排水阀〔314〕 接到进液管〔281〕,在运行状态时关闭;停用:启动停用开关,控制电路按以下顺序操控:a、实施 凝结抽取程序(见□回排设施)将积液抽回;b、关闭膨胀水箱〔142〕进水节门,主机停止运转, 关闭循环泵,开启排水节门〔314 〕,关闭由液阀〔217〕,(图1)开启主机的排液设施,它安装在主 机载液系统的最低处,其出口通向载液接纳处;c、启动回排泵;c、全部进液检测装置均处于排空 状态时,启用各自的行程下限检测装置在到达下限时将各自的活塞停在下限位置;d、全部行程下限 检测转置到位后,操纵操纵电磁铁通过连杆、转臂将出液阀和终排阀打开,余液从排液口〔271〕排 出;e、全部防集液电传感器〔270〕置位时操纵操纵电磁铁复位;f、将各部件置于“运行状态”;g、 关闭空调主机电源;启用:a、接通空调主机电源,打开膨胀水箱〔142〕进水节门;b、待全部液位 上限控检设施〔200〕的液位上限控检测装置〔234〕置位后启动空调主机。

□回排设施:用于将凝结水和升降温交换中的载液排回载液循环系统,(图20a)主要部件是回 排泵〔264〕,它由普通电机驱动,活塞杆〔211〕上设有位移检测构件〔233〕,运行到下限时它使行 程下限检测装置〔210〕置位,活塞杆〔211〕拖动滤气活塞〔267〕运行,在运行中将的气体滤出, 只将液体压入出液阀〔197〕,以确保进入系统中无气体混入,进液阀〔195〕的高度在出液阀〔197〕 以上,在交换器内载液排空后,进液腔内的存液高度在腔内设置的液位检测装置〔268〕的电传感器 最低检测高度以下,能报出液位下降的信息,排液腔〔284〕的高度低于进液阀〔195〕,它的出液阀 〔197〕设置最上边,终排阀〔272〕位置最低,排液管居中,终排阀〔272〕与出液阀〔197〕被电磁 铁〔278〕开启放液完毕后,待排部件内不得留有存液,设置在载液中的电磁铁〔278〕设有防水设施, 终排口〔271〕是终排阀〔272〕的出液通道,在其上设有防集液传感器〔270〕,回排泵〔264〕的安 装高度以集液上限时液面与防集液传感器〔270〕接触为准,进、出液口分别经进、排液管〔281〕、 〔282〕接到程控阀〔266〕的两选通端,转换端与升降温交换器装置〔265〕进液口相联,〔282〕还 与载液进口〔212〕和相联,选通〔212〕时为运行工位,抽液阀〔217〕接在进液管〔281〕与过滤器 出液管〔280〕之间,关闭时为运行工位,开启时进液腔〔283〕经进液管〔281〕与过滤器〔274〕出 口相通,为凝结水抽取工位,当凝结水到达上限水位时,防集液传感器〔270〕与液面接触,据此控 制电路启动回排泵,进入凝结水抽取程序,经两级过滤后,抽取时从进液腔〔283〕的进液阀〔195〕 进入回排泵〔264〕,排出时从出液阀〔197〕进入出液腔〔284〕经载液进口〔212〕进入载液循环系 统,凝结水被抽空时连同空气抽入泵内,进液检测装置〔268〕发出排空信息,活塞运行反向运行时, 先将气体出后,再将余液排回,运行到下限时,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置位,控制电路据此关闭 回排泵和抽液阀〔217〕,活塞停在行程下限位置。

□滤气活塞:(图20a)滤气活塞上设有浮子〔199〕与其联动的阀塞〔198〕在浮子的浮力下 将阀孔〔205〕气密封闭,阻止液面上移,在阀孔的上部设有气密阀〔215〕,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 构成气密封,阀外的气体不能进入阀孔,因而活塞下面是液体时,和普通活塞作用相同,上移抽液, 下移排液,当下部混有气体时,浮子失去浮力落下,阀塞〔198〕与阀孔〔205〕分离失去气密功能, 由于气密阀〔215〕的存在,上移抽的作用不变,只是因气体在上,通过抽气带动液体,下移时由于 液体出泵的阻力大于气体作用在气密阀〔215〕上的作用力,气密阀〔215〕被打开,气体经气密阀〔215〕 从置于活塞杆〔211〕上的放气孔〔216〕排入大气,在浮子浸入液体后,随活塞的下移,浮子受到载 液的浮力,阀塞封闭阀孔,滤气结束,活塞恢复排液功能,将余液排出。

□集液盘:(图20a)集液盘〔275〕底部设置的积水槽〔289〕由一凹陷构成,是集液盘〔275〕 最低的部位,回排泵的吸液管〔276〕的吸入口设在此处,这里的水被抽去后,盘内的其它部位便无 存水了,套在吸液管〔276〕外面设置粗过滤器〔277〕,罩在积水槽〔289〕的底部,被抽的水经过过 滤器方能进入吸液管。

□凝结水过滤设施:过滤器〔274〕的进、出液口分别与吸、出液管〔276〕、〔280〕相联,凝结 水经过滤后方可进入载液循环系统。

□进液检测装置:在回排泵进液腔〔283〕内设置进液检测装置〔268〕,由非亲水绝缘材料制成 的承载构件将由耐腐蚀金属构成的电传感器〔269〕固定在腔体上,并形成气密的腔内外电联接,依 据电传感器〔269〕对地电阻的变化,判别腔内液位,电检测传感器〔269〕的检测高度略高于进液阀 〔195〕上限液位,电检测传感器对地电阻增大时,控制电路判别进液检测装置〔268〕为排空状态。

□终排阀:(图20a)在系统全部回排结束后,控制电路开启各回排泵上的终排阀电磁铁〔278〕, 拉动连杆〔279〕将出液阀〔197〕开启,转臂〔273〕在连杆〔279〕的带动下将终排阀〔272〕开启, 剩余载液排出,因其是停用前的最后操作,称终排阀。

□防集液传感器:(图20a)在终排口〔271〕的出口处设有钩状电传感器,钩尖在在终排口〔271〕 出口内的轴心位置,垂直走向,从口内延伸到出口以外后弯向斜上方,成为钩部,在接近设在终排口 〔271〕外侧的检测装置时,弯成垂直向上后装在绝缘构件上,当有水排出时电传感器对地电阻减小, 水排完后,由于钩部在最下面不会造成集液,即使存留水珠也不会形成接地现象。

□微动开关位移检控装置:(图17)微动开关的置位力矩大于复位力矩,置、复位行程差只 有零点几毫米,用同样的力矩差作用于软特性弹簧上却具有较大的行程,而且只需通过计算便可对 行程大小进行操控,用软特性弹簧触动微动开关,置、复位行程便可以随意扩大,利用此特征,可 以用一只开关完成至少由两只行程开关和一组控制电路才能完成的行程控工作,为达到使用固定弹 簧获得行程的调节功能,设置力矩变比装置〔299〕,它设有弹簧与开关(力矩)放大臂〔297〕、〔298〕, 两放大臂的旋转轴分别设在两侧,两臂设有调节架〔296〕完成力传递,在开关放大臂上的专用支架 上设有调节杆〔301〕,调节架通过与调节杆〔301〕间的配合螺纹置于其上,调整调节杆的调节装置 〔303〕时,调节架沿放大臂纵向位移,两放大臂间的力矩比随之变化,微动开关〔300〕设在开关 调节架〔302〕一侧,调整开关调节装置〔304〕可使开关调节架〔302〕以设在力矩变比装置(架) 〔299〕上的转动轴为圆心旋转,达到调整微动开关工作点的目的,力矩、开关调节装置〔303〕、〔304〕 上设有减小活动间隙、防松动的弹性构件〔305〕、〔306〕,用于液位控制的力矩变比装置〔299〕置 于罩体〔308〕的上部,为减小体积,开关调节装置〔304〕设在罩外,力矩调节装置〔302〕在罩体 的对应部位设置调节孔〔309〕,工作弹簧〔307〕、浮子〔199〕依次设在弹簧放大臂下侧的罩体内, 罩体下部设有进水孔,上部设有防止产生气堵的通气孔,当液位上升到设定的上限时,浮子推动工 作弹簧使微动开关置位,回排泵电机工作,开始抽液,液位下降到下限时,工作弹簧作用力减小, 微动开关复位,电机停止工作,调节力矩调节装置〔303〕可改变浮子的行程,调节开关调节装置〔304〕 可改变最低(或最高)水位位置;用于行程控制的力矩变比装置,通过在弹簧放大臂上或在其延伸 部〔311〕上设置(压或拉)工作弹簧〔310〕接至检测部位,对行程操控;

□载液消毒设施:(图1)消毒(剂)构成设施〔16〕由形成设施构成,在进口设有消毒设施 启用阀〔17〕,它的选通端分别接在构成设施〔16〕的进口和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的转换端,其 转换端接至调温回水管〔147〕,倒换消毒设施启用阀〔17〕可决定载液进入构成设施〔16〕与否, 构成设施〔16〕出口与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转换端之间,设有构成设施〔16〕停用时阻断载液 进入的封闭阀〔15〕。

□消毒(剂)构成设施〔16〕为紫外线载消毒设施构成,在防护罩内设有可透过紫外线的螺旋 管,中部设置紫外线载消毒灯,对螺旋管中流过的载液实施消毒。

□消毒(剂)构成设施〔16〕为加注氯气、臭等消毒剂产生装置,消毒剂在产生过程中混入 系统中,为保持应有浓度,联动阀〔17〕的三通节门换成分流阀〔223〕,用改变分流比控制消毒剂 浓度。

□消毒(剂)构成设施〔16〕为消毒剂添加装置,(图19)消毒粉置于料仓〔356〕内通过推 料器〔337〕推入进料口〔338〕进入固定容积的送料仓〔339〕内,送料构件〔340〕运转时将的粉 料转到出料工位〔348〕落入混料仓〔342〕的载液中,清料刷〔343〕将料仓清理干净,以保证每次 送料的一致,混料仓设有进、出接口〔354〕与(图1)消毒设施启用阀〔17〕与封闭阀〔15〕联接, 混料仓〔342〕的外联构件均设有密封设施,以确保构成设施〔16〕正常工作,送料构件〔340〕与 注塑在仓体上的密封构件〔341〕构成气密,为消除穿越过程中通过送料仓〔339〕产生泄漏,密封 构件〔341〕的密闭长度大于送料仓〔339〕长度,清料刷〔343〕的轴设有轴封〔349〕,送料构件轴 〔351〕由导槽〔353〕导向限位,在弹性构件〔352〕的作用力下,送料构件〔340〕与密封构件〔341〕 间有足够的接触力,以确保气密,即使产生磨损,也不失去密封功能,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带动主动 轮〔345〕驱动从动轮〔344〕,带动清料刷〔343〕和拨盘〔346〕运转,转动一周,间歇轮〔347〕 转换一个工位,被其带动的送料构件〔340〕完成一次送料,检测开关〔350〕对拨盘〔346〕位置进 行检测,每到同一位置发出到位信息,控制电路据此停止供电,控制电路依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启动 电机,完成一次添料,推料器〔337〕在变速机构带动下工作,在送料周期内运转;消毒片添加装置 基本构件采用消毒粉的设施,仅将消毒粉送料装置换成适于消毒片的送料装置和去掉清料刷〔343〕 即可。

□升降温交换装置(风机盘管)空气消毒设施:利用升降温交换装置(风机盘管)对调温空间 的空气实施过滤消毒,简便易行,不增加占用空间,在升降温交换装置〔265〕的升降温交换器的前、 后空气导流腔内,设置紫外线消毒设施对流过的空气进行消毒,

□升降温交换装置消毒剂蒸发设施:控制电路定时将液态消毒剂加入设置在升降温交换器的前 或后空气导流腔内的蒸发设施中,设置消毒剂蒸发设施通过流过的空气对对调温环境进行循环消毒。

□凝结水消毒设施:空气中的病毒、病菌混入空调凝结水内会造成传播,对凝结水实施消毒, 是医疗场所空调的必备设施;利用混有消毒剂的载液对凝结水及回排设施实施消毒,为减少系统内 载液容量波动,轮流对各升降温交换装置进行消毒,(图20a)控制电路将待消毒的升降温交换装置 的与排液管〔282〕相联的凝结水消毒阀〔318〕打开,当液位上升到防集液电传感器〔270〕发出信 息时,控制电路将其关闭,实施凝结水抽取程序(见□回排设施)将积液抽回,凝结水在载液中得 到消毒。

□紫外线凝结水消毒设施:(图20a)在收集凝结水的集液盘〔275〕上方,设置紫外线消毒 设施,对盘内的凝结水实施消毒。

□紫外线凝结水聚集消毒设施:由(图20b)聚集消毒水泵〔290〕抽取的凝结水经防止排出 水返流的单向阀〔236〕,进入紫外线聚集水消毒设施,被水泵〔290〕抽出的凝结水在聚集水消毒设 施内停留一定时间,进行彻底消毒,聚集水消毒设施的水容量略大于集液盘〔275〕的容量,出液口 设置在聚集水容器的下部,应作到在聚集水集经出液口流出后尚有余液存留,以确保未经聚集消毒 的凝结水进入循环水设施中;当集液盘内的凝结水上限水位时,由微动开关位移检控装置构成的液 位检控装置〔326〕开关动作,聚集消毒水泵〔290〕运转,抽至下限水位时液位检控装置〔326〕开 关复位,水泵停止运行,控制电路将紫外线消毒灯点燃,并开始计时,到达设定时间后启动回排泵 〔264〕,聚集消毒设施〔235〕内的水经管道送入水循环系统中,聚集消毒设施〔235〕内的水达下 限时回排泵〔264〕的进液检测装置〔268〕发出排空信息,据此控制电路在回排泵〔264〕活塞〔267〕 运行到行程下限,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动作发出信息时,停止回排泵〔264〕运行。

□快装卸装置:紫外线凝结水聚集消毒设施〔235〕及消毒水泵〔290〕、单向阀〔236〕、液位 检控装置〔326〕、设置快装卸装置,在必要时取下进行自身消毒。

□进水防污设施:为消除空调循环水从水量调节冷设施中倒流,对供水系统造成污染,(图1) 在膨胀水箱〔142〕的供水端设置防污染单向阀〔143〕。

△黄道镜:(图22e)抛物线纵向拉伸形成的抛物线拉伸镜〔357〕在焦点处设置等长的集热器 〔358〕构成的太阳能收集设施,因拉伸方向具有自聚焦特性,只需对太阳运行轨迹即黄道面跟踪即 可,故称该设施为黄道镜,其调整量约四天1度,以2度误差计算,每星期调整一次便可,称周跟 踪,在黄道镜的两端面设置平面回收镜〔359〕,对反射出的光能实施回收。

△黄道(面)跟踪设施:跟踪设施设有检测装置,检测方向与黄道镜准线重合,控制电路依据 它提供的信息操纵动力装置经转臂〔387〕、联杆〔386〕拖动黄道镜,实施对黄道的周跟踪,使投射 到镜面上的阳光会聚到集热器上。

□平面回收镜:(图22a)午时以外斜射光〔378〕射到拉伸镜以外,在抛物线拉伸镜〔357〕 的端面处设置平面回收镜〔359〕,射出的斜射光经平面回收镜重新反射到集热器〔358〕上;

□卷收平面回收镜:(图22b)由反光膜构成的卷收平面回收镜〔377〕的一边置于卷料器〔420〕 上,另一边与牵拉索〔379〕相联并受其操纵收放,展开的卷收平面回收镜将斜射光反射到集热器上, 对应侧的镜面被卷料器收起,使原本被镜被遮挡的光得到利用。

□非对称夏至黄道镜:按照当地夏至太阳角度设计,使抛物线拉伸镜〔357〕在不影响设置层 视线和下邻层采光的情况下,取最大值,(图22c)抛物线拉伸镜〔357〕非对称设置,使得镜体窗 挂设施支架轴〔364〕距墙体〔382〕较近,因而镜体支架〔363〕结构作的轻巧。

□黄道镜伸缩设施:夏至黄道镜在夏至以外的时间,只利用受光面积的一部分,增效黄道镜为 利用未接收的的太阳能设计,设置可折叠的伸缩抛物线拉伸镜〔375〕,伸缩抛物线拉伸镜由等宽的 纵向条状单体镜置于链板〔392〕上,链板用绞链轴〔370〕连结,绞链置于链轮〔371〕上,链轮轴 〔369〕置于伸缩杆〔361〕的端部,受伸缩杆的伸张力,压在伸缩镜定位架〔367〕上,伸缩镜定位 架按抛物线形状制作与安装就位,当抛物线拉伸单体镜贴铺在其上时,与抛物线拉伸镜〔357〕连成 一体,构成完整的抛物镜面,绞链的一端与固定抛物线拉伸镜〔357〕相联,另一端设置弹性构件, 将多余的镜体收回,为消除折回镜体造成光污染,设置防光污染罩〔368〕将收回的链体遮起。

□防阴影检控测设施:增效黄道镜为确保下邻层的采光,设置防阴影检控测设施,伸缩杆〔361〕 内置弹性构件,在无外力时处最长状态,它与伸缩杆支脚〔360〕间由转动轴相联,伸缩杆支脚设置 在下邻层房间采光窗上橼处(或上方),以夏至时杆身处黄道面上时采光窗洽无阴影为准,只要实施 杆身对黄道面的跟踪,便不会对下邻层的采光构成影响。伸缩杆与镜体的支架轴〔365〕、〔364〕的 轴距与联杆〔384〕长度相等并相互平行,构成平行四边传动装置,确保跟踪设施与伸缩杆间同步运 行,伸缩杆在跟踪过程中,链轮受其推力将镜链压在伸缩镜定位架〔367〕上,弹性构件将多余的可 产生有害阴影的部位收回。

□平面伸缩镜:(图22c、d,23f、g、h)活动平面回收镜转动孔置于链轮轴〔369〕上随其运 动,因调整轨迹延抛物线运行,链轮轴与集热器轴轴距随调整而变,故设长孔导向,,调整开角时导 向孔〔373〕在集热器轴上滑动,多余部分移到固定镜背后。

□无支架伸缩镜定位设施:(图23d)它由置于链轮〔371〕上的自支撑绞链实施抛物线定位, 在压镜杆〔405〕的作用力下其上的检测轮〔406〕与装置架〔404〕保持接触,其力经检测轮推杆〔397〕 从检测轮弹性构件〔407〕传至,(图23a)绞链的链板〔392〕链孔内设有绞链轴〔370〕,一只绞链 轴上装有定位板〔391〕,定位板与链板间设有调整设施〔393〕,调整设施装有防松动动设施〔394〕, 后一链板的支撑轴〔389〕放入前一定位板的定位孔〔390〕中构成绞链,绞链的定位板端置于抛物 线拉伸镜〔357〕的承接轴〔355〕上,调整调整设施可改变链板与定位板间的角度,从而使抛物线 拉伸单体镜〔372〕所处角度可调整,在压镜杆弹性构件〔408〕的作用力下,使定位孔与支撑轴相 互靠紧,形成稳定的镜面,多余的绞链被设在绞链链板端的弹性构件〔366〕拉回,绞链反折在链轮 上时支撑轴〔389〕进入定位孔〔390〕的弧状部位。

□内侧黄道镜:(图23d-h〕黄道镜准线(面)与伸缩杆〔361〕处同一平面上,镜面设在伸 缩杆内侧,滑动架〔403〕可在装置架〔404〕上滑动,其上的轴架〔400〕与伸缩杆端轴〔395〕间 设置承载杆〔396〕,承载杆被摆动臂联杆〔398〕从中部托起,伸缩杆端轴承载的镜身重量,远大于 滑动架的重量,承载杆将滑动架提起,滑动架被装置架的上框阻挡停在最高处,镜身被吊起,无支 架伸缩镜定位设施的检测轮推杆〔397〕的支撑轴也与伸缩杆端轴同轴,它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下将 检测轮〔406〕压在装置架上,链轮得到定位,收折的单体镜绞链〔410〕绕过导向链轮〔402〕被弹 性构件〔366〕收回,集热器轴〔376〕设在伸缩杆上部,抛物线拉伸镜〔357〕的一边固定在伸缩杆 外延构件〔409〕上,导向链轮的轴设在伸缩杆外延构件的外端,与伸缩杆支脚错开,转臂〔387〕 依次经联杆〔386〕、摆动臂〔399〕、摆动臂联杆带动承载杆运动,当摆动臂落下时承载杆以轴架为 轴心向下旋转,在黄道镜重力作用下伸缩杆被压缩,黄道镜向下旋转,当承载杆落在承载构件〔401〕 上时,因承载构件与轴架同设在滑动架上,构成力的封闭,滑动架跟随承载杆一起下降,伸缩抛物 线拉伸镜随下降延长,当转臂达下限位置时黄道镜为冬至状态(图23h),上限位置为夏至状态。

□方位补偿设施:(图23f)很多房屋不是正对南方,通过调整黄道镜水平角度可补偿方位变化, 黄道镜两侧的装置架〔404〕联成整体,两侧分别设置水平转轴和与其配套旋转导轨,黄道镜借此调 整水平转角;方位补偿杆〔413〕用旋转轴安装在有导轨端的装置架〔404〕上,由补偿系数调整装 置〔414〕的支撑轮从下面托起,上边设置从动轮〔412〕,它随方位补偿凸轮运动,此运动经补偿系 数调整装置〔414〕的支撑使装置架〔404〕延导轨上下运动,黄道镜水平旋转;方位补偿杆与补偿 系数调整装置的接触面〔421〕与方位补偿杆轴心同一平面;方位补偿凸轮〔411〕与转臂〔387〕同 轴,依据转臂各转角的跟踪数值确定凸轮对应角度的方位补偿量,从而只需实施对黄道〔面)跟踪, 方位补偿便可自动完成;平移补偿系数调整装置〔414〕在调整基座〔416〕上的位置,可得到实际 安装方位所需的调整量,调整基座按补偿值修正成非直线走向,限位装置〔415〕使补偿系数调整装 置〔413〕延确定的方向运转。

薄膜伸缩镜:(图23e)链轮轴〔369〕上改设卷料器〔420〕,它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形成卷 绕力,反光膜〔419〕卷在上面被拉紧抻平,在检测轮推杆〔397〕和压镜杆〔405〕的合力下贴在竖 定位架〔418〕上,竖定位架与反光膜的接触面按抛物线拉伸镜〔357〕抛物线延伸曲线制作,由多 条并列设置,薄膜背面间隔设置防凹横带〔417〕,防凹横带由刚性薄条构成,粘接或压焊在反光膜 上,若具有反光功能,设在反光膜前效果更好。

□地面黄道镜:(图23b、c)因无下邻层,外侧抛物线拉伸镜〔357〕比内侧大,为不影响视 线,按冬至镜设计,配备伸缩抛物线拉伸镜设施,限位杆〔380〕固定在机座上,取代(图23g)装 置架〔404〕给检测轮〔406〕定位,依据采用伸缩镜的不同种类,配备相应配件。

□遮挡设施:黄道镜的产热量是直晒式的十几倍,停用时对黄道镜实施遮挡会避免集热器过 热,遮挡设施的遮挡帘〔383〕不用时卷收,启用时展开遮挡镜面;

□黄道镜水温控制设施:集热器设置水温检测装置,控制电路依据水温检测装置的信息调整遮 挡帘展开面积控制水温。

(四)附图说明:

图1 统筹空调———————————————————————————————第1页

图2 a计费设施  b计费设施应用联接图————————————————————第2页

图3 整体(动力源)三通节门      图4 通用动力源

图5 动力源动作图—————————————————————————————第3页

图6 a、变容积除霜电路图,b、高速动力源电路图

图7 高速动力源

图8 回零装置

图9 并行倒换动力源控制电路

图10 指定优先动力源控制电路

图11 轮流优先动力源控制电路

图12 回零控制电路

图13 并联供冷方式冷源冰箱(冰柜)定容积除霜设施(液位下限控检设施)-—————第5页

图14 串联供冷方式冷源冰箱(冰柜)定容积除霜设施

图15 并联供冷方式冷源冰箱(冰柜)变容积除霜设施(液位上限控检设施)

图16 串联供冷方式冷源冰箱(冰柜)变容积除霜设施

图17 微动开关液位检控装置;

图18 分流阀

图19 粉料定量添加装置

图20 回排与消毒设施

图21 主加热交换器构成图-—————————————————————————第6页

图22 黄道镜构成图1:a、平面镜;b、卷收平面镜;c、夏至黄道镜;d、增效黄道镜;

图23 黄道镜构成图2:a、自支撑绞链;b、c、地面黄道镜;d、无支架伸缩镜;e、薄膜伸

     缩镜;f、黄道镜传动图;g、内侧夏至黄道镜;h、内侧冬至黄道镜;————第7页

(五)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将所需的(技术方案)功能块或构成功能块的(技术方案)措施单元单独 或相互拼合,佐以相应现有技术后,可构成多样类型、功能各异,适用于不同要求的空调设备或及 附属设施。

实施例1:统筹空调  加热箱和存储箱工为一体结构,加热器〔4〕和热取用交换器〔14〕设在 加热箱的下部,其上边设置防蒸发设施〔11〕,箱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12〕、〔13〕、〔49〕,水温检 测装置〔26〕,加热器〔4〕的进、出端分别通过保温管道〔2〕、〔45〕接到压缩机〔1〕和预热箱〔6〕 中的预热热交换器〔42〕上,设置在均流区的预热热交换器〔42〕与设在紊流区的紊流热交换器〔41〕 相联,防紊流装置〔41〕设在两热交换器之间,进水节门〔7〕通过管道与预热热交换器〔42〕相联; 供水箱〔20〕设有压力检测装置〔21〕、电恒温设施〔141〕,供液、回流管〔238〕、〔220〕、排污节 门〔48〕、热水取用方式选择装置〔18〕的转换端都接到供水箱〔20〕上,回流管中串有回流泵〔218〕, 热水取用方式选择装置〔18〕的转换端串有增压水泵〔19〕,热水取用方式选择装置〔18〕的二选通 端通过由保温管造构成的储能、加热供水水管〔23〕、〔22〕分别接到加热箱的中、下部;空气热交 换器〔28〕通过由动力源为动力的过剩方式选择装置联动节门〔30〕、〔29〕,冷、热启用装置〔155〕、 〔31〕与压缩机〔1〕、紊流热交换器〔41〕、冷源箱〔35〕的入端、供冷箱〔35〕的入端及储液瓶〔44〕 相联,储液瓶〔44〕的出端联到冷运行方式选择装置〔36〕的转换端,装置的一选通端与冷供应储水 箱〔32〕入口相联,另一选通端与冷启用装置的联动节门〔156〕转换端相联,联动节门〔156〕的 二选通端接分别接至启用,冷源膨胀阀〔151〕、〔66〕,启用,冷源膨胀阀〔151〕、〔66〕的感温器〔152〕、 〔67〕分别置于空气热交换器与冷源箱的出口;冷供应储水箱〔32〕、冷源箱〔35〕中均设有液位控 制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34〕、〔35〕、;冷供应输送、回流管道〔60〕、〔63〕取自冷源箱,供给冷供 应储水箱〔32〕的取用热交换器〔39〕和外供管道,输出管〔60〕中串入输出泵〔61〕,冷供应储水 箱〔32〕管道中串有调节阀〔62〕;,升、降温转换设施的升降温选控联动阀〔25〕的选通端对应联 到加热箱〔3〕中的热取用交换器〔14〕和冷供应储水箱〔32〕,转换端与调温供水管道〔146〕、〔148〕 相联,循环泵〔24〕串在调温供水管道〔146〕、〔148〕之间;运行模式转换装置的双三通联动节门 〔54〕的转换端串入循环泵〔52〕后接到压缩机水冷装置〔64〕;

实施例2:统筹制冷回收设施:冷库、制冰等企业等用冷大户,使用热提取利用设施不能但满 足自用热水,还可外供,是一项可观的额外收入,除作到环保节能外,还可降低生产成本,系统按 热过剩模式设计,(图1)热启用装置〔31〕的两选通端接到空气热交换器〔28〕的进、出口,进口 还与紊流热交换器〔41〕的出口接通,热启用装置〔31〕转换端联到储液瓶〔44〕,储液瓶〔44〕与 膨胀阀倒换节门〔156〕相通,系统用冷源供冷方式工作,储水箱单独设置,制冷、制热由多组设 备并行工作,统一控制;为使外供不间断,设置外加热设施〔27〕作充补加热,由于办公、生活空 调的需求量远小于系统功率,故冷供应储水箱〔32〕中不设置蒸发器〔37〕,余者与统筹空调相同, 仅功率大小有差异而已。

实施例3变转矩弹性调整、锁闭三通节门:节门的调整、锁闭是自控设备的基本设施,螺杆截 止节门的开闭过程中需锁闭转矩、退锁转矩、运行转矩等三种不同转矩,运行转矩是调节节门开启 程度所需力矩,当开启程度达极限位置即最大、最小位置时,节门转变为锁闭转矩,用大于运行转 矩实施锁闭操作可使节门可靠节止,锁闭后的节门退锁埘需用足够大的储备力才能顺利实施退锁, 设置具有三种不同转矩的动力源的节门,可使以上三种操作简便可靠。

实施例4:动力源与并行动力源(节门)控制电路:由动力源构成的联动(三通)节门等相关 自控部件,在转换时要在联动构件全部到位后才能进入下一程序,动力源A〔153〕、动力源B〔154〕 处反向锁闭状态(图9)正电源〔136〕依次经过倒向继电器〔134〕的正电源常闭接点、正端子〔161〕 送道动力源A〔153〕和动力源B〔154〕的正极,倒向开关接点〔131〕处选通正向供电接点〔132〕 工作状态,负电源〔137〕依次经过倒向开关接点〔131〕与正向供电接点〔132〕组、继电器负电源 常闭接点、负端子〔162〕送至动力源A〔153〕和动力源B〔154〕的负极,各节门正向供电,电机 〔68〕(原理见控制电路)正向运行,正向锁闭到位后,形成负端子与到位信号端子〔124〕的通路, 动力源A〔153〕的到位信号端子〔124〕使单节门到位继电器〔150〕动作,〔150〕接点闭合,给节 门B〔154〕的到位信号端子〔124〕经此接点向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并联到位指示灯〔140〕供 电,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并联到位指示灯〔140〕工作,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接点〕经并联 到位信号端子〔138〕送出并联到位信息,只有动力源A〔153〕与动力源B〔154〕全部到位后并 联到位继电器〔135〕、并联到位指示灯〔140〕才能工作,当倒向开关接点〔131〕选通反向供电接 点〔133〕时,倒向继电器〔134〕动作,正、负端子〔161〕、〔162〕得到反向供电,电机〔68〕(原 理见控制电路)反向运行,节门A〔153〕与节门B〔154〕全部到位后,送出并联到位信息,单、双 选择开关〔241〕置于空位时工作在双动力源并行状态;去掉动力源A〔153〕和单节门(动力源) 到位继电器〔150〕后,选择开关〔241〕选通动力源B〔154〕的到位信号端子〔124〕,成为单动力 源控制电路。

实施例5:并行动力源(节门)优先到位控制电路:由动力源构成的联动(三通)节门在倒 换时,有时需要先倒换其中一只在其完全到位后再倒换另一只,称优先到位,优先到位分为指定优 先和轮流优先两种。

实施例6:指定优先控制电路:并行动力源无论倒换方向如何,先倒换的动力源是固定不变 的,(图10)正向倒换时,电流按框内实线箭头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优先动力源运行电流)、2 (优先动力源到位电流)、3(后倒换动力源运行电流)、4(后倒换动力源到位电流),正、负端子〔161〕、 〔162〕正向供电,电源直接加到动力源A〔153〕的正、负端子上,动力源A〔153〕正向运行,动 力源A〔153〕到位后,到位信号端子〔124〕为动力源B〔154〕提供了电流通路,动力源B〔154〕 正向运行,动力源B〔154〕到位后,到位信号端子〔124〕为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提供了电流通 路,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动作,其接点送出电信息至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倒换顺序也是先 “A”后“B”。反向倒换时,电流按框内虚线箭头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2、3、4,动力源倒换 过程与正向相同,顺序也是先“A”后“B”。

实施例7:轮流优先控制电路:优先倒换的节门(动力源)按倒换方向不同而改变,(图11) 正向倒换时,电流按框内实线箭头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2、3、4,正、负端子〔161〕、〔162〕 正向供电,动力源A〔153〕经正向先选通二极管〔168〕构成电流通路,动力源A〕到位后,到位信 号端子〔124〕通过正向后选通二极管〔167〕为动力源B〔154〕提供了电流通路,动力源B到位后, 正向到位二极管〔163〕为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构成电流通路,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动作,其 接点送出电信息至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动作顺序为A、B;反向倒换时,电流按框内虚线箭头 方向流动,构成顺序为1(优先动力源运行电流)、2(优先动力源到位电流)、3(后倒换动力源运 行电流)、4(后倒换动力源到位电流),正、负端子〔161〕、〔162〕反向供电,动力源B〔154〕经 反向先选通二极管〔164〕构成电流通路,动力源B到位后,反向后选通二极管〔167〕为动力源A 〔153〕提供了通路,动力源A到位后,反向到位二极管〔165〕为并联到位继电器〔135〕构成电流 通路,其接点送出电信息至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动作顺序为B、A;

实施例8:动力源回零控制电路:联动动力源(节门)〔154〕、〔153〕(图10、图12)全部锁 闭到位后,动力源〔154〕到位信号端子〔124〕送出到位信息,并联到位继电器〔135〕动作,送 出正电位到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控制电路据此在回零控制端子〔172〕施加正电位,反向供 电继电器〔177〕动作,并通过中断电路〔184〕控制的中断继电器〔182〕送来的正电位自保,若 采用动力源自控方式,只需将回零控制端子〔172〕与并联到位信号端子〔138〕短接便可,反向供 电继电器〔177〕的动力源供电接点组常闭接点将动力源工作供电中断,常开接点从回零继电器 〔181〕、〔183〕的常闭接点得到与动力源工作供电极性相反的电源,动力源反向运转,实施回零, (图8a)弹性构件〔73〕的作用力逐步减小,当(图8b)弹性构件〔73〕与反向回零接点〔173〕 接触时,接地的弹性构件〔73〕(零电位)依次经过二极管〔174〕、回零端子〔171〕、(图12)回零 继电器〔181〕与〔183〕的线圈、倒向继电器〔134〕的接点组〔179〕到负电源,回零继电器〔181〕、 〔183〕动作,常闭接点分离,动力源A〔153〕、B〔154〕各自的中断电路分别中断对应动力源的反 向供电,动力源停止在零力矩状态,动力源A〔153〕、B〔154〕全部回零结束后,回零继电器〔183〕、 〔181〕串联的常开信号接点送出信息至回零到位端子〔240〕;中断电路〔184〕从倒向继电器〔134〕 的接点组〔179〕得到电源,R1向C1充电,当达一定电压时,其值为正时经限流电阻R2、正向选 通二极管D1使正向供电三极管T1导通,经D2使中断继电器〔182〕动作为尚未动作的反向供电继 电器〔177〕提供自保电位,C1电压为负时经限流电阻R2、反向选通二极管D3使反向供电三极管 T2导通,经D4使中断继电器〔182〕动作,动力源实施倒换时,倒向继电器〔134〕的接点组〔179〕 送出的电位改变,T1、T2均处截止状态,中断继电器〔182〕释放,反向供电继电器〔177〕因失去 自保电位而释放,动力源恢复工作供电,待C1充到三极管导通电位后,中断继电器〔182〕动作, 为动力源再次回零提供反向供电继电器〔177〕的自保电位。

实施例9:变容除霜排空泵控制电路:(图6a)进入排空程序后,控制电路送出排空泵运行 电源,电机通过运行继电器〔261〕、排空结束继电器〔259〕常闭接点得到电流正向运转,(图15、 16)带动往复机构驱动活塞〔194〕从下限点起始抽液,到达上限点后将载液排回系统,在抽液过程 中调温热交换器〔202〕被排空后,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的液位下限控检测装置〔286〕闭合, 它送出的正电位经行程下限检测装置〔210〕常闭接点使运行继电器〔261〕动作,常开接点反向供 电,电机反向运行,到达下限位置时与活塞联动的位移检测构件〔233〕使排空泵行程下限检测装置 〔210〕动作,常闭接点将运行继电器〔261〕释放,常开接点的正电位使排空结束继电器〔259〕动 作,其常闭接点断开切断电机电源,排空泵停止在下限位置,为再次排空作好准备,常开接点送出 信息至排空结束信号端子〔260〕,控制电路据此转入除霜程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