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造过程 / 振动压实 /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阅读:207发布:2022-01-02

专利汇可以提供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超长大体积 混凝土 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结合建筑工业化相关产品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方法革新三方面内容,提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开裂及渗漏的综合施工方法;利用后浇带、膨胀加强带(2)、间歇式加强带(12)以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 力 ,控制其裂缝;并通过掺加 粉 煤 灰 、聚丙烯 纤维 、外加剂的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 水 化热,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可操作性。本 发明 适用于规范化施工操作,是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背景下相关施工方法的一种创造性地新集成,其必将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下面是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结合建筑工业化相关产品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方法革新三方面内容,提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开裂及渗漏的综合施工方法;其具体利用后浇带、膨胀加强带(2)、间歇式加强带(12)以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控制其裂缝;并通过掺加灰、聚丙烯纤维、外加剂的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化热,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操作性;
工艺流程依次为:定位放线→垫层混凝土浇筑→防水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防水保护层施工→定位放线→底板筋绑扎→底板模板支设→底板混凝土浇筑→定位放线→内外墙、柱钢筋绑扎--→内外墙、柱模板支设→内外墙、柱混凝土浇筑→顶板模板支设→顶板钢筋绑扎→顶板混凝土浇筑→外墙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室外回填土→后浇带清理及混凝土浇筑→渗漏水处理→室内土方回填。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在几个方面的要求如下:
①钢筋工程
钢筋接头形式: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接头选用机械连接,具体选用剥肋直螺纹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
钢筋保护层:地下室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为50mm,梁柱钢筋保护层为30mm,墙体钢筋保护层为15mm;墙体保护层采用成品塑料垫块,布置间距不大于1m;
钢筋的绑扎: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钢筋绑扣采用交叉扣,火烧丝尾部弯入钢筋网以内,所有绑扎搭接处不少于三个扣,扎丝严禁与模板接触
②模板工程
底板侧模:布置在基底(13)上的地下室迎水面施工用底板侧模系统,其构成如下:木撑(21)、木方(22)、模板(23)、外墙(24);其中:外墙(24)下部固定布置在基底(13)上,外墙(24)的竖直外侧上布置有模板(23),竹胶板(23)的远离外墙(24)的一侧还布置有木方(22),木撑(21)通过木方(22)将模板(23))顶紧在外墙外侧面上;模板(23)具体是预制的竹胶板或者木模板;所述底板侧模靠近外墙竖直外侧面处还设置有高于内部的凸棱(25),凸棱(25)的高度为100-500mm;
上返梁模板:为保证上返梁部位混凝土密实,采用二次浇筑;即: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其终凝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再行支设上返梁模板;若采用底板与上返梁一起浇筑,则上返梁应采用吊模;
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上方,且混凝土基体(1)中设置有加固钢筋,加固钢筋具体由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横向钢筋(4)和竖直钢筋(5)构成;其中:
横向钢筋(4)伸入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中;竖直钢筋(5)在竖直面上布置;所述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外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上返梁(504)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固定件用于将上返梁(504)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用于将上返梁(504)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
所述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中还设置有钢筋斜撑(501)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钢管基体(503)和混凝土基体(1),或者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钢管基体(503)和加固钢筋;钢筋斜撑(501)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夹为40-50°;
外墙模板:外墙的模板(23)采用竹质胶合板,加固系统采用木方(22)、钢管、对拉螺栓(502)以及钢筋斜撑(501);
对拉螺栓(502)中间设止水钢片(602),尺寸不小于60mm×60mm,厚度≥3mm,并应双面满焊;同时在墙体迎水面一侧加设橡胶堵头(601),在模板(23)拆除之后取出,沿凹槽底部将螺栓割除,凹槽处采用防水砂浆分层抹实;
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其固定布置在外墙的混凝土基体(1)外侧面上;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外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混凝土基体(1)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固定件用于将混凝土基体(1)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在混凝土基体(1)内部的对拉螺栓(502)上还设置有止水钢片(602),其套装在对拉螺栓(502)上;
所述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中还设置有橡胶堵头(601),其具体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的靠近混凝土基体(1)外侧面处;
外墙模板的拆除:为保证对拉螺栓(502)与混凝土结合牢固,避免对拉螺栓(502)部位形成渗漏通路;模板(23)在3d后松动对拉螺栓(502);为保证墙体混凝土的养护,模板(23)应7天后拆除;
后浇带模板:底板后浇带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支设在钢筋骨架内,其内侧按照止水条(701)的尺寸用木方(22)留出凹槽;具体要求是:混凝土浇筑用底板后浇带模板,其固定布置在水平混凝土基体(1)的预留槽处;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固定件用于把预留槽中浇筑的混凝土基体(1)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防松结构件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
在混凝土基体(1)与钢管基体(503)的接触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在钢管基体(503)上且水平布置的止水条(701);
外墙后浇带模板:采用砖模将外墙后浇带封闭,或采用钢板封闭后浇带;然后在砖模外表面抹灰找平,并做防水层及砂浆保护层;
顶板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为了使后浇带模板能与其他梁板模板同时拆除,以减少模板的占用量,提高材料的周转使用率,后浇带模板宜采用早拆模板体系,即:在后浇带位置的大梁下设早拆柱头,模板拆除后,仍保留支撑系统;
③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要求按设计后浇带的位置分区流水施工,各区段混凝土要求一次浇筑完成;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为提高混凝土的送效率,避免出现冷缝,底板混凝土浇筑宜采用连续浇筑方法;浇注时,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上层混凝土,分层厚度宜控制在500mm内;每个浇筑带前后各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角处,保证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同时,为了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再全面振捣;要求按已引测的标高控制点控制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和表面平整度;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二次抹压,以防止产生塑性裂缝;
上返梁及底板上返部位混凝土的浇筑:为保证上返部位混凝土的密实,上返梁宜采用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浇注上返部位混凝土的方法;待底板混凝土稳定或接近初凝后,再浇筑上返部位的混凝土;上返梁混凝土的振捣必须与浇注密切配合,紧随浇筑顺序按梁截面的大小进行振点的布置和振捣,振动器插入底板混凝土内50mm;浇注上返部位混凝土前必须将底板与上返梁交界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密;
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灌前,应在新浇灌混凝土的结合处均匀浇灌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别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混凝土应采取自由斜坡流淌,分层浇筑振捣的方法,每次浇注高度不得超过1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不得集中一处用振动棒引料流淌的下料方法;要求:当浇注墙体较大预留洞口时,洞口两侧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应一致,振捣棒应距洞口边300mm以上,要求从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模板因单侧受压而产生位移和变形;要求在洞口下部的模板中留设振捣口以作为辅助振捣及回气孔,并观察混凝土的浇注高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控措施满足下述要求: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并做好测温记录以及时调整保温与养护措施;混凝土中部与表面的温差及表面与环境的温差控制在25℃之内;要求采用电阻测温仪测温,每一测点埋设上、中、下3个电阻;上表面测温点设在混凝土表面下50~100mm,中部测温点设在混凝土的中间位置;混凝土浇筑后12h开始测温,间隔6h;48h后,间隔4h;96h后间隔6h;7天后间隔1d,14d后测温结束;混凝土的养护满足下述要求:
1)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以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及外力的扰动;对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2)底板及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表面覆盖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保湿养护;或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外墙混凝土的养护:应带模7d,模板拆除后,在墙体顶部架设喷淋管,持续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内墙及柱混凝土的养护采用下述方法之一:覆盖薄膜保湿养护、浇水养护、涂刷优质养护液养护;
5)楼板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收浆或抹压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之后揭去薄膜,铺设草袋,浇水养护;
6)冬期施工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④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
止水带具体选用钢板止水带或缓胀型膨胀止水条;
钢板止水带:用间距1m左右的钢筋将止水带焊接固定在底板或墙体的钢筋上;焊接时,不得烧穿钢板;止水带之间采用双面搭结焊;
缓胀型膨胀止水条:首先将施工缝清理干净;粘贴止水条(701)时,粘贴界面应干燥以不影响止水条(701)的粘接定位为原则;将止水条(701)嵌入预留槽内,通过隔离纸向止水条(701)均匀施压,使止水条(701)贴紧粘牢在基层上;将止水条(701)搭接端部剪掉一小段,露出粘性端面,然后将两端面粘接压紧;竖向缝应每隔0.5m用钢钉固定;止水条(701)与施工缝界面粘贴要紧密,不被浮渣阻隔,沿施工缝粘贴止水条(701)不得留断点;止水条(701)定位完毕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避免被雨水或其它侵入水浸泡;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及止水条(701);
底板后浇带的保护及清理满足下述要求: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在底板后浇带留置期间内用于采取遮挡保护措施减少后浇带内的杂物;所述底板后浇带对应在底板垫层(903)之上施工获得的混凝土基体(1)中的预留槽结构(904),预留槽结构(904)下方为排水沟结构(902);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构成如下:在预留槽内水平方向混凝土基体(1)的两侧壁上设置的止水条(701),在预留槽上方用于遮挡的模板(23),用于将模板(23)支撑并找平的粘土砖(901);模板(23)、粘土砖(901)、下方的排水沟结构(902)、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共同构成封闭空腔结构;排水沟结构(902)深度为
50-200mm;排水沟结构(902)与其两侧的底板垫层(903)之间设置有连续过度斜面;排水沟结构(902)在其长度方向上有倾斜坡度;
为便于清理底板后浇带内的杂物及水,后浇带下部的凹槽沿长度方向应有0.5%的坡度,并在后浇带的端部设集水坑,将后浇带内的水排向集水坑;
混凝土浇筑满足下述要求: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并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浇注位置,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
2)加强混凝土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并不得过振;
3)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搅拌混凝土计量的要求:保证外加剂的掺量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
5)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浇至加强带时,采用大掺量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加强带;加强带内的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要求保证加强带及其两侧混凝土的浇筑均在初凝前完成,并应加强结合处混凝土的振捣;
6)间歇式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相同;
养护要求:加强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处混凝土的养护,在最后一次抹压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或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5d;墙体加强带采用带模浇水或覆膜、覆盖保湿养护。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中,材料选用中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及材料要求如下:
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使所制备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应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①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则:地下室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进行配合比设计,其配置的混凝土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宜小于0.06%;
坍落度:地下室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160㎜;
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60;砂率宜控制在35%~45%;
3
水泥及矿物掺和料用量:水泥用量不大于350kg/m ;允许掺加粉煤灰替代水泥的
10%~30%,矿渣粉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0%;
3
用水量:不大于180kg/m ;
地下室底板、外墙、后浇带及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掺加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
3 3
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体要求是掺加0.7kg/m ~0.9kg/m 的聚丙烯纤维;
②原材料要求:
水泥: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具体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针对防裂抗渗要求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酸三(C3A)含量不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超过60℃;水泥的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
骨料: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砂采用中砂,其要求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石子: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具体粒径要求在5~31mm,含泥量小于1%,并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要求;
为避免骨料反应,混凝土应采用非碱活性的骨料;每立方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大于3kg;
矿物掺和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中掺加Ⅱ或Ⅰ优质粉煤灰及磨细矿渣粉;所用矿物掺和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外加剂:为减少用水量和限制混凝土的膨胀,起到补偿收缩作用,采用高效减水剂或膨胀剂;所用外加剂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混凝土膨胀剂》JC4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内掺加聚丙烯纤维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拉和韧性,并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裂缝。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实施过程中对相关产品涉及以下要求:
1)关于后浇带的要求如下: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并满足构造要求:后浇带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间距为30~60m;后浇带要求做成平缝或者企口缝;当选择的后浇收缩带结构中主筋必须断开时,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当选择的沉降式后浇带结构主筋断开时主筋采用搭接结构,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45d;底板后浇带结构形式具体为下凹式;后浇带具体浇筑时采用补偿收缩式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收缩后浇带的混凝土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d后浇筑,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后浇筑;
关于膨胀加强带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使混凝土连续浇筑,选择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具体为连续或间歇式2种之一或其组合,连续式加强带同其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一次连续浇筑完成;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在其两侧混凝土基体(1)浇筑完成14d后进行;
②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比其两侧混凝土的高,带内混凝土强度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加强带的间距在30m~50m之间;
③加强带构造:混凝土连续浇筑用膨胀加强带系统,用于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其构成如下:混凝土基体(1)、膨胀加强带(2)、钢丝网(3);其中:膨胀加强带(2)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中,钢丝网(3)布置在其二者间的结合面上;
所述钢丝网(3)的网孔直径≤10mm;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0.2m;
所述膨胀加强带(2)与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连接的横截面上每间隔200mm还设置有Φ16mm的加固钢筋;加固钢筋具体由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横向钢筋(4)和竖直钢筋(5)构成;其中:横向钢筋(4)伸入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中的深度为lm±0.2m;
在膨胀加强带(2)以及混凝土基体(1)的上下侧面处设置的横向钢筋(4)外侧设置有厚度不小于3cm混凝土保护层;
竖直钢筋(5)布置在钢丝网(3)与混凝土基体(1)之间;
钢丝网(3)与横向钢筋(4)之间,钢丝网(3)与竖直钢筋(5)之间通过绑扎或焊接进行固定连接;
间歇式加强带(12)构造与后浇带相似,其断面宜采用阶梯型,其构成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用于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所述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构成如下:混凝土基体(1)、间歇式加强带(12);其中:间歇式加强带(12)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中,间歇式加强带(12)与混凝土基体(1)接触的横断面为阶梯型结构,间歇式加强带(12)的横断面最小宽度为1000-2000mm;所述阶梯型结构为两级台阶结构,下级台阶宽度为400-600mm;
2)关于止水带:
①止水带的选择:为减少底板部位后浇带清理的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结构的止水带选用缓胀型膨胀止水条;其他结构部位的施工缝,选用钢板止水带;
②止水带的构造:钢板止水带: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mm;
墙体水平分布筋:为控制墙体结构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墙体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4%,水平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墙体中部水平钢筋间距不大于1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40,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45;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按照60天龄期评定;
防水材料:采用卷材和涂料防水两大类;
卷材防水层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体选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PVC防水卷材;
涂料防水层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具体选用有聚脂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关于滑动层和缓冲层
为减少地基对底板的约束,从而减小混凝土底板内的收缩应力,在地基与底板之间设置滑动层和缓冲层;
①滑动层的做法:在防水层上满铺一层5~10mm厚的细砂作为滑动层,然后在滑动层上铺设一层油毡隔离层,最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②缓冲层用于底板局部嵌入基底的部位,重点是下返梁和集水坑的侧面部位;其做法为:在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之间加设30~50mm厚的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关于外盲沟:为降低地下室外侧的水位以减少对混凝土结构的水压力,在地下室底板的外侧设盲沟,并利用地势的走向和排水管道将水排出;或采用盲沟结合集水井的方法,利用排水泵将水排出。

说明书全文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大型地下室建筑施工的工程实践中,抗裂防渗始终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但是现有的解决手段主观性强,可操作性差,技术效果难以得到很好地保证。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0004] 本发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结合建筑工业化相关产品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方法革新三方面内容,提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开裂及渗漏的综合施工方法;其具体利用后浇带、膨胀加强带2、间歇式加强带12以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控制其裂缝;并通过掺加灰、聚丙烯纤维、外加剂的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化热,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操作性;
[0005] 工艺流程依次为:定位放线→垫层混凝土浇筑→防水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防水保护层施工→定位放线→底板筋绑扎→底板模板支设→底板混凝土浇筑→定位放线→内外墙、柱钢筋绑扎--→内外墙、柱模板支设→内外墙、柱混凝土浇筑→顶板模板支设→顶板钢筋绑扎→顶板混凝土浇筑→外墙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室外回填土→后浇带清理及混凝土浇筑→渗漏水处理→室内土方回填。
[0006] 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在几个方面的要求如下:
[0007] ①钢筋工程:钢筋接头形式: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接头选用机械连接,具体选用剥肋直螺纹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钢筋保护层:地下室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为50mm,梁柱钢筋保护层为30mm,墙体钢筋保护层为15mm;墙体保护层采用成品塑料垫块,布置间距不大于1m;钢筋的绑扎: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钢筋绑扣采用交叉扣,火烧丝尾部弯入钢筋网以内,所有绑扎搭接处不少于三个扣,扎丝严禁与模板接触
[0008] ②模板工程
[0009] 底板侧模:布置在基底13上的地下室迎水面施工用底板侧模系统,其构成如下:木撑21、木方22、模板23、外墙24;其中:外墙24下部固定布置在基底13上,外墙24的竖直外侧上布置有模板23,竹胶板23的远离外墙24的一侧还布置有木方22,木撑21通过木方22将模板23顶紧在外墙外侧面上;模板23具体是预制的竹胶板或者木模板;所述底板侧模靠近外墙竖直外侧面处还设置有高于内部的凸棱25,凸棱25的高度为100-500mm;
[0010] 上返梁模板:为保证上返梁部位混凝土密实,采用二次浇筑;即: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其终凝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再行支设上返梁模板;若采用底板与上返梁一起浇筑,则上返梁应采用吊模;
[0011] 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上方,且混凝土基体1中设置有加固钢筋,加固钢筋具体由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横向钢筋4和竖直钢筋5构成;其中:横向钢筋4伸入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中;竖直钢筋5在竖直面上布置;所述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外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上返梁504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固定件用于将上返梁504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用于将上返梁504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
[0012] 所述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中还设置有钢筋斜撑501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钢管基体503和混凝土基体1,或者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钢管基体503和加固钢筋;钢筋斜撑501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夹为40-50°;外墙模板:外墙的模板23采用竹质胶合板,加固系统采用木方22、钢管、对拉螺栓502以及钢筋斜撑501;对拉螺栓502中间设止水钢片602,尺寸不小于60mm×60mm,厚度≥3mm,并应双面满焊;同时在墙体迎水面一侧加设橡胶堵头601,在模板23拆除之后取出,沿凹槽底部将螺栓割除,凹槽处采用防水砂浆分层抹实;
[0013] 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其固定布置在外墙的混凝土基体1外侧面上;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
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外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混凝土基体1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固定件用于将混凝土基体1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在混凝土基体1内部的对拉螺栓502上还设置有止水钢片602,其套装在对拉螺栓502上;
[0014] 所述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中还设置有橡胶堵头601,其具体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的靠近混凝土基体1外侧面处;外墙模板的拆除:为保证对拉螺栓502与混凝土结合牢固,避免对拉螺栓502部位形成渗漏通路;模板23在3d后松动对拉螺栓502;为保证墙体混凝土的养护,模板23应7天后拆除;
[0015] 后浇带模板:底板后浇带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支设在钢筋骨架内,其内侧按照止水条701的尺寸用木方22留出凹槽;具体要求是:混凝土浇筑用底板后浇带模板,其固定布置在水平混凝土基体1的预留槽处;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固定件用于把预留槽中浇筑的混凝土基体1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防松结构件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
[0016] 在混凝土基体1与钢管基体503的接触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在钢管基体503上且水平布置的止水条701;外墙后浇带模板:采用砖模将外墙后浇带封闭,或采用钢板封闭后浇带;然后在砖模外表面抹灰找平,并做防水层及砂浆保护层;顶板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为了使后浇带模板能与其他梁板模板同时拆除,以减少模板的占用量,提高材料的周转使用率,后浇带模板宜采用早拆模板体系,即:在后浇带位置的大梁下设早拆柱头,模板拆除后,仍保留支撑系统;
[0017] ③混凝土工程
[0018]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要求按设计后浇带的位置分区流水施工,各区段混凝土要求一次浇筑完成;
[0019]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为提高混凝土的送效率,避免出现冷缝,底板混凝土浇筑宜采用连续浇筑方法;浇注时,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上层混凝土,分层厚度宜控制在500mm内;每个浇筑带前后各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角处,保证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同时,为了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再全面振捣;要求按已引测的标高控制点控制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和表面平整度;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二次抹压,以防止产生塑性裂缝;
[0020] 上返梁及底板上返部位混凝土的浇筑:为保证上返部位混凝土的密实,上返梁宜采用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浇注上返部位混凝土的方法;待底板混凝土稳定或接近初凝后,再浇筑上返部位的混凝土;上返梁混凝土的振捣必须与浇注密切配合,紧随浇筑顺序按梁截面的大小进行振点的布置和振捣,振动器插入底板混凝土内50mm;浇注上返部位混凝土前必须将底板与上返梁交界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密;
[0021] 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灌前,应在新浇灌混凝土的结合处均匀浇灌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别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混凝土应采取自由斜坡流淌,分层浇筑振捣的方法,每次浇注高度不得超过1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不得集中一处用振动棒引料流淌的下料方法;要求:当浇注墙体较大预留洞口时,洞口两侧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应一致,振捣棒应距洞口边300mm以上,要求从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模板因单侧受压而产生位移和变形;要求在洞口下部的模板中留设振捣口以作为辅助振捣及回气孔,并观察混凝土的浇注高度;
[0022]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控措施满足下述要求: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并做好测温记录以及时调整保温与养护措施;混凝土中部与表面的温差及表面与环境的温差控制在25℃之内;要求采用电阻测温仪测温,每一测点埋设上、中、下3个电阻;上表面测温点设在混凝土表面下50~100mm,中部测温点设在混凝土的中间位置;混凝土浇筑后12h开始测温,间隔6h;48h后,间隔4h;96h后间隔6h;7天后间隔1d,14d后测温结束;混凝土的养护满足下述要求:
[0023] 1、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以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及外力的扰动;对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0024] 2、底板及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表面覆盖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保湿养护;或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0025] 3、外墙混凝土的养护:应带模7d,模板拆除后,在墙体顶部架设喷淋管,持续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0026] 4、内墙及柱混凝土的养护采用下述方法之一:覆盖薄膜保湿养护、浇水养护、涂刷优质养护液养护;
[0027] 5、楼板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收浆或抹压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之后揭去薄膜,铺设草袋,浇水养护;
[0028] 6、冬期施工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0029] ④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
[0030] 止水带具体选用钢板止水带或缓胀型膨胀止水条;
[0031] 钢板止水带:用间距1m左右的钢筋将止水带焊接固定在底板或墙体的钢筋上;焊接时,不得烧穿钢板;止水带之间采用双面搭结焊;
[0032] 缓胀型膨胀止水条:首先将施工缝清理干净;粘贴止水条701时,粘贴界面应干燥以不影响止水条701的粘接定位为原则;将止水条701嵌入预留槽内,通过隔离纸向止水条701均匀施压,使止水条701贴紧粘牢在基层上;将止水条701搭接端部剪掉一小段,露出粘性端面,然后将两端面粘接压紧;竖向缝应每隔0.5m用钢钉固定;止水条701与施工缝界面粘贴要紧密,不被浮渣阻隔,沿施工缝粘贴止水条701不得留断点;止水条701定位完毕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避免被雨水或其它侵入水浸泡;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及止水条701;
[0033] 底板后浇带的保护及清理满足下述要求: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在底板后浇带留置期间内用于采取遮挡保护措施减少后浇带内的杂物;所述底板后浇带对应在底板垫层903之上施工获得的混凝土基体1中的预留槽结构904,预留槽结构904下方为排水沟结构902;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构成如下:在预留槽内水平方向混凝土基体1的两侧壁上设置的止水条701,在预留槽上方用于遮挡的模板23,用于将模板23支撑并找平的粘土砖901;模板23、粘土砖901、下方的排水沟结构902、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共同构成封闭空腔结构;排水沟结构902深度为50-200mm;排水沟结构902与其两侧的底板垫层903之间设置有连续过度斜面;排水沟结构902在其长度方向上有倾斜坡度;
[0034] 为便于清理底板后浇带内的杂物及水,后浇带下部的凹槽沿长度方向应有0.5%的坡度,并在后浇带的端部设集水坑,将后浇带内的水排向集水坑;
[0035] 混凝土浇筑满足下述要求:
[0036]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并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浇注位置,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
[0037] 2、加强混凝土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并不得过振;
[0038] 3、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搅拌混凝土计量的要求:保证外加剂的掺量符合设计要求;
[0039] 4、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
[0040] 5、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浇至加强带时采用大掺量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加强带;加强带内的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要求保证加强带及其两侧混凝土的浇筑均在初凝前完成,并应加强结合处混凝土的振捣;
[0041] 6、间歇式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相同;
[0042] 养护要求:加强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处混凝土的养护,在最后一次抹压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或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5d;墙体加强带采用带模浇水或覆膜、覆盖保湿养护。
[0043] 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中,材料选用中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及材料要求如下:
[0044] 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使所制备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应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0045] ①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则:地下室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进行配合比设计,其配置的混凝土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0046] 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宜小于0.06%;
[0047] 坍落度:地下室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160㎜;
[0048] 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60;砂率宜控制在35%~45%;
[0049] 水泥及矿物掺和料用量:水泥用量不大于350kg/m3;允许掺加粉煤灰替代水泥的10%~30%,矿渣粉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0%;
[0050] 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
[0051] 地下室底板、外墙、后浇带及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掺加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3 3
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体要求是掺加0.7kg/m ~0.9kg/m 的聚丙烯纤维;
[0052] ②原材料要求:
[0053] 水泥: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具体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针对防裂抗渗要求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酸三C3A含量不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超过60℃;水泥的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
[0054] 骨料: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0055] 砂采用中砂,其要求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0056] 石子: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具体粒径要求在5~31mm,含泥量小于1%,并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要求;
[0057] 为避免骨料反应,混凝土应采用非碱活性的骨料;每立方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大于3kg;
[0058] 矿物掺和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中掺加Ⅱ或Ⅰ优质粉煤灰及磨细矿渣粉;所用矿物掺和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0059] 外加剂:为减少用水量和限制混凝土的膨胀,起到补偿收缩作用,采用高效减水剂或膨胀剂;所用外加剂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混凝土膨胀剂》JC4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0060] 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内掺加聚丙烯纤维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拉和韧性,并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裂缝。
[0061] 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实施过程中对相关产品涉及以下要求:
[0062] 1、关于后浇带的要求如下: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并满足构造要求:后浇带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间距为30~60m;后浇带要求做成平缝或者企口缝;当选择的后浇收缩带结构中主筋必须断开时,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当选择的沉降式后浇带结构主筋断开时主筋采用搭接结构,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45d;底板后浇带结构形式具体为下凹式;后浇带具体浇筑时采用补偿收缩式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收缩后浇带的混凝土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d后浇筑,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后浇筑;
[0063] 关于膨胀加强带应满足下述要求:
[0064] ①为使混凝土连续浇筑,选择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具体为连续或间歇式2种之一或其组合,连续式加强带同其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一次连续浇筑完成;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在其两侧混凝土基体1浇筑完成14d后进行;
[0065] ②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比其两侧混凝土的高,带内混凝土强度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加强带的间距在30m~50m之间;
[0066] ③加强带构造:混凝土连续浇筑用膨胀加强带系统,用于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其构成如下:混凝土基体1、膨胀加强带2、钢丝网3;其中:膨胀加强带2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中,钢丝网3布置在其二者间的结合面上;
[0067] 所述钢丝网3的网孔直径≤10mm;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0.2m;
[0068] 所述膨胀加强带2与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连接的横截面上每间隔200mm还设置有Φ16mm的加固钢筋;加固钢筋具体由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横向钢筋4和竖直钢筋5构成;其中:横向钢筋4伸入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中的深度为lm±0.2m;
[0069] 在膨胀加强带2以及混凝土基体1的上下侧面处设置的横向钢筋4外侧设置有厚度不小于3cm混凝土保护层;
[0070] 竖直钢筋5布置在钢丝网3与混凝土基体1之间;
[0071] 钢丝网3与横向钢筋4之间,钢丝网3与竖直钢筋5之间通过绑扎或焊接进行固定连接;
[0072] 间歇式加强带12构造与后浇带相似,其断面宜采用阶梯型,其构成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用于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所述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构成如下:混凝土基体1、间歇式加强带12;其中:间歇式加强带12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中,间歇式加强带12与混凝土基体1接触的横断面为阶梯型结构,间歇式加强带12的横断面最小宽度为1000-2000mm;所述阶梯型结构为两级台阶结构,下级台阶宽度为400-600mm;
[0073] 2、关于止水带:
[0074] ①止水带的选择:为减少底板部位后浇带清理的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结构的止水带选用缓胀型膨胀止水条;其他结构部位的施工缝,选用钢板止水带;
[0075] ②止水带的构造:钢板止水带: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mm;
[0076] 墙体水平分布筋:为控制墙体结构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墙体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4%,水平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墙体中部水平钢筋间距不大于100mm;
[0077]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40,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45;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按照60天龄期评定;
[0078] 防水材料:采用卷材和涂料防水两大类;
[0079] 卷材防水层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体选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PVC防水卷材;
[0080] 涂料防水层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具体选用有聚脂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0081] 3、关于滑动层和缓冲层
[0082] 为减少地基对底板的约束,从而减小混凝土底板内的收缩应力,在地基与底板之间设置滑动层和缓冲层;
[0083] ①滑动层的做法:在防水层上满铺一层5~10mm厚的细砂作为滑动层,然后在滑动层上铺设一层油毡隔离层,最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84] ②缓冲层用于底板局部嵌入基底的部位,重点是下返梁和集水坑的侧面部位;其做法为:在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之间加设30~50mm厚的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0085] 关于外盲沟:为降低地下室外侧的水位以减少对混凝土结构的水压力,在地下室底板的外侧设盲沟,并利用地势的走向和排水管道将水排出;或采用盲沟结合集水井的方法,利用排水泵将水排出。
[0086] 本发明适用于规范化施工操作,其设计的施工方法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的相关施工过程,所使用的分支技术中典型相关产品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是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背景下相关施工方法的一种创造性地新集成,其取得了明显优于以往的技术效果,随着建筑工业化工程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其必将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
[0087]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88] 图1为混凝土连续浇筑用膨胀加强带系统构成原理示意简图;
[0089] 图2为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构成原理示意简图;
[0090] 图3为滑动层示意图;
[0091] 图4为缓冲层示意图;
[0092] 图5为地下室底板外侧盲沟构造示意图;
[0093] 图6为圆柱体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结构示意简图;
[0094] 图7为地下室迎水面施工用底板侧模系统结构示意简图;
[0095] 图8为地下室迎水面施工用底板侧模系统结构示意简图之二(砖胎模);
[0096] 图9为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结构示意简图;
[0097] 图10为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结构示意简图;
[0098] 图11为混凝土浇筑用底板后浇带模板结构示意简图;
[0099] 图12为混凝土浇筑用外墙后浇带模板系统结构示意简图;
[0100] 图13为底板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0101] 图14为测温点布置原理示意简图;
[0102] 图15为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3]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混凝土基体1、膨胀加强带2、钢丝网3、横向钢筋4、竖直钢筋5;间歇式加强带12、基底13;基底13、木撑21、木方22、模板23、外墙24、凸棱25、排水沟
26;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上返梁504、对拉螺栓502、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钢筋斜撑501;止水钢片602、橡胶堵头601;止水条701;外墙竖向止水钢板801、砖砌挡土墙
806、砂浆找平层805、防水层804、防水保护层803;底板垫层903、预留槽结构904、排水沟结构902、粘土砖901。
[0104] 实施例1
[0105]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其结合建筑工业化相关产品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方法革新三方面内容,提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开裂及渗漏的综合施工方法;其可以有效地解决地下室结构开裂及渗漏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其具体利用后浇带、膨胀加强带2、间歇式加强带12以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并通过掺加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外加剂的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可操作性;
[0106] 工艺流程依次为:定位放线→垫层混凝土浇筑→防水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防水保护层施工→定位放线→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模板支设→底板混凝土浇筑→定位放线→内外墙、柱钢筋绑扎--→内外墙、柱模板支设→内外墙、柱混凝土浇筑→顶板模板支设→顶板钢筋绑扎→顶板混凝土浇筑→外墙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室外回填土→后浇带清理及混凝土浇筑→渗漏水处理→室内土方回填。
[0107] 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在几个方面的要求如下:
[0108] ①钢筋工程
[0109] 钢筋接头形式:钢筋接头形式主要有: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等,其中机械连接接头性能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接头选用机械连接,具体机械连接中优先选用剥肋直螺纹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不宜用搭接接头;
[0110] 钢筋保护层:地下室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为50mm,梁柱钢筋保护层为30mm,墙体钢筋保护层为15mm;墙体保护层垫块采用成品塑料垫块,布置间距不大于1m;底板采用新型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参见图6;上返梁模板支架处增设保护层垫块参见图9中图下部的横向钢筋4下方的两个块状结构即保护层垫块;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尤其是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自防水的质量。
[0111] 钢筋的绑扎: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钢筋绑扣采用交叉扣,火烧丝尾部要弯入钢筋网以内,所有绑扎搭接处不少于三个扣,且不得用斜扣,扎丝严禁与模板接触;
[0112] ②模板工程
[0113] 底板侧模:底板侧模一般应根据防水材料种类的不同来选择;对涂料类防水材料,一般采用木模板,不宜采用钢模板,见图7;布置在基底13上的地下室迎水面施工用底板侧模系统,其构成如下:木撑21、木方22、模板23、外墙24;其中:外墙24下部固定布置在基底13上,外墙24的竖直外侧上布置有模板23,竹胶板23的远离外墙24的一侧还布置有木方22,木撑21通过木方22将模板23顶紧在外墙外侧面上;模板23具体是预制的竹胶板或者木模板;所述底板侧模靠近外墙竖直外侧面处还设置有高于内部的凸棱25,凸棱25的高度为100-500mm;对于卷材类防水材料,应采用砖胎模,做法见图8。
[0114] 上返梁模板:为保证上返梁部位混凝土密实,采用二次浇筑;即: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其终凝并达到一定强度要求后再行支设上返梁模板;上述方法模板支设较为简便。若采用底板与上返梁一起浇筑,则上返梁应采用吊模,见图9;
[0115] 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上方,且混凝土基体1中设置有加固钢筋,加固钢筋具体由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横向钢筋4和竖直钢筋5构成;其中:横向钢筋4伸入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中;竖直钢筋5在竖直面上布置;所述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外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上返梁504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固定件用于将上返梁504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
[0116] 所述用于将上返梁504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
[0117] 所述混凝土浇筑用上返梁吊模中还设置有钢筋斜撑501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钢管基体503和混凝土基体1,或者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着钢管基体503和加固钢筋;钢筋斜撑501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0-50°;
[0118] 外墙模板:外墙的模板23采用竹质胶合板,加固系统采用木方22、钢管、对拉螺栓502以及钢筋斜撑501等;外墙的模板23及加固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具体尺寸;
[0119] 对拉螺栓502的设置应进行计算,间距不宜过密,以减少外墙渗漏的隐患。对拉螺栓502中间设止水钢片602,尺寸不小于60mm×60mm,厚度≥3mm,并应双面满焊;同时在墙体迎水面一侧加设橡胶堵头601,在模板23拆除之后取出,沿凹槽底部将螺栓割除,凹槽处采用防水砂浆分层抹实;墙体模板示意如图10。墙体模板也可采用新型工具式对拉螺栓,即:预埋部分为一次性材料,紧固部分为可拆卸的周转工具。
[0120] 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其固定布置在外墙的混凝土基体1外侧面上;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
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外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混凝土基体1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固定件用于将混凝土基体1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螺栓固定用蝴蝶卡505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在混凝土基体1内部的对拉螺栓502上还设置有止水钢片602,其套装在对拉螺栓502上;
[0121] 所述混凝土浇筑用外墙模板加固系统中还设置有橡胶堵头601,其具体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腔中的靠近混凝土基体1外侧面处;
[0122] 外墙模板的拆除:为保证对拉螺栓502与混凝土结合牢固,避免对拉螺栓502部位形成渗漏通路;模板23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即约3d后,方可松动对拉螺栓502;为保证墙体混凝土的养护,模板23应7天后拆除;
[0123] 后浇带模板:底板后浇带模板不应采用钢丝网加钢筋支撑的形式,宜采用木模板,模板支设在钢筋骨架内,其内侧按照止水条701的尺寸用木方22留出凹槽;如图11;具体要求是:混凝土浇筑用底板后浇带模板,其固定布置在水平混凝土基体1的预留槽处;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钢管基体503、木方22、模板23、固定件;其中:钢管基体503以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23布置在钢管基体503内部,木方22布置在模板23和钢管基体503之间;固定件用于把预留槽中浇筑的混凝土基体1和钢管基体503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件具体是对拉螺栓502和防松结构件的组合;固定件至少有一组;
[0124] 在混凝土基体1与钢管基体503的接触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在钢管基体503上且水平布置的止水条701;
[0125] 外墙后浇带模板:为提前回填地下室外墙土方,加快工程进度,可采用砖模将外墙后浇带封闭,或采用钢板封闭后浇带;然后在砖模外表面抹灰找平,并做防水层及砂浆保护层;具体做法如图12所示;
[0126] 顶板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为了使后浇带模板能与其他梁板模板同时拆除,以减少模板的占用量,提高材料的周转使用率,后浇带模板宜采用早拆模板体系,即:在后浇带位置的大梁下设早拆柱头,模板拆除后,仍保留支撑系统;
[0127] ③混凝土工程
[0128]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要求按设计后浇带意即加强带的位置分区流水施工,各区段混凝土要求一次浇筑完成;
[0129]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为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效率,避免出现冷缝,底板混凝土浇筑宜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连续浇筑方法;浇注时,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上层混凝土,分层厚度宜控制在500mm内;每个浇筑带前后各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角处,保证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同时,为了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再全面振捣;底板混凝土浇筑示意如图13;要求按已引测的标高控制点,严格控制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和表面平整度;用刮尺将混凝土表面刮平后,再用长木抹子抹压;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二次抹压,以防止产生塑性裂缝;
[0130] 上返梁及底板上返部位混凝土的浇筑:为保证上返部位混凝土的密实,上返梁宜采用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浇注上返部位混凝土的方法;待底板混凝土稳定或接近初凝后,再浇筑上返部位的混凝土;上返梁混凝土的振捣必须与浇注密切配合,紧随浇筑顺序按梁截面的大小进行振点的布置和振捣,振动器以插入底板混凝土内50mm为宜;浇注上返部位混凝土前必须将底板与上返梁交界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密;上返梁混凝土振捣后不得再振捣其相邻筏板的混凝土,避免造成上返梁根部的吊脚现象即漏浆后的蜂窝露筋现象;振捣上返梁混凝土时,从模板下口涌出的混凝土,不得立即清除,应待二次浇筑的混凝土稳定后,再清除该部位的混凝土;
[0131] 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灌前,应在新浇灌混凝土的结合处均匀浇灌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别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混凝土应采取自由斜坡流淌,分层浇筑振捣的方法,每次浇注高度不得超过1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不得集中一处用振动棒引料流淌的下料方法;要求:当浇注墙体较大预留洞口时,洞口两侧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应基本一致,振捣棒应距洞口边300mm以上,要求从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模板因单侧受压而产生位移和变形;要求在洞口下部的模板中留设振捣口以作为辅助振捣及回气孔,并可观察混凝土的浇注高度;
[0132] 浇筑时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当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
[013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控措施满足下述要求: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并做好测温记录以及时调整保温与养护措施以防止出现有害裂缝;混凝土中部与表面的温差及表面与环境的温差控制在25℃之内;要求采用电阻测温仪测温,每一测点埋设上、中、下3个电阻;上表面测温点设在混凝土表面下50~100mm,中部测温点设在混凝土的中间位置;测温点布置见图14;混凝土浇筑后12h开始测温,间隔6h;48h后,间隔4h;96h后间隔6h;7天后间隔1d,14d后测温结束;所有测点与墙体插筋绑在一起,并设置警示标识,安排专人看管,防止人为破坏;
[0134] 混凝土的养护满足下述要求: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地下室工程混凝土多为掺加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根据试验研究,现场养护条件下所产生的限制膨胀率为实验室所测标准试件限制膨胀率的70%。因此,为了达到补偿收缩的效果,地下室工程的混凝土更要重视养护;
[0135] 1、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以尽量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及外力的扰动;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0136] 2、底板及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表面覆盖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保湿养护;或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根据测温记录,采用保温、保湿养护,并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混凝土内部温度必须低于最高温度后,方可浇水或蓄水养护;
[0137] 3、外墙混凝土的养护: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应带模7d;可采用带模浇水养护;模板拆除后,在墙体顶部架设喷淋管,与墙体螺栓扎牢,持续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模板拆除后,也可在墙两侧覆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连续喷水养护。
[0138] 4、内墙及柱混凝土的养护采用下述方法之一:覆盖薄膜保湿养护、浇水养护、涂刷优质养护液养护;
[0139] 5、楼板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收浆或抹压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以上人时,之后揭去薄膜,铺设草袋,浇水养护;
[0140] 6、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
[0141] ④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
[0142] 止水带具体选用钢板止水带或缓胀型膨胀止水条;具体对应止水钢片602或止水条701等结构;
[0143] 钢板止水带:按照设计的位置安装钢板止水带,用间距1m左右的钢筋将止水带焊接固定在底板或墙体的钢筋上;焊接时,不得烧穿钢板;止水带之间采用双面搭结焊;
[0144] 缓胀型膨胀止水条:首先将施工缝清理干净;粘贴止水条701时,粘贴界面应基本干燥以不影响止水条701的粘接定位为原则;将止水条701嵌入预留槽内,通过隔离纸向止水条701均匀施压,使止水条701贴紧粘牢在基层上;将止水条701搭接端部剪掉一小段,露出粘性端面,然后将两端面粘接压紧;竖向缝应每隔0.5m用钢钉固定;止水条701与施工缝界面粘贴要紧密,不被浮渣等阻隔,沿施工缝粘贴止水条701不得留断点;止水条701定位完毕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避免被雨水或其它侵入水浸泡;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及止水条701;
[0145] 底板后浇带的保护及清理满足下述要求: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在底板后浇带留置期间内用于采取遮挡保护措施减少后浇带内的杂物;所述底板后浇带对应在底板垫层903之上施工获得的混凝土基体1中的预留槽结构904,预留槽结构904下方为排水沟结构902;混凝土浇筑底板后浇带构造及保护系统构成如下:在预留槽内水平方向混凝土基体1的两侧壁上设置的止水条701,在预留槽上方用于遮挡的模板23,用于将模板23支撑并找平的粘土砖901;模板23、粘土砖901、下方的排水沟结构902、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共同构成封闭空腔结构;排水沟结构902深度为50-200mm;排水沟结构902与其两侧的底板垫层903之间设置有连续过度斜面;排水沟结构902在其长度方向上有倾斜坡度;
[0146] 参见图15,为便于清理底板后浇带内的杂物及水,后浇带下部的凹槽沿长度方向应有0.5%的坡度,并可在后浇带的端部设集水坑,将后浇带内的水排向集水坑;
[0147] 混凝土浇筑满足下述要求:
[0148]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先清除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将两侧混凝土界面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浇注位置,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
[0149] 2、加强混凝土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并不得过振;
[0150] 3、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搅拌混凝土计量的要求:保证外加剂的掺量符合设计要求;
[0151] 4、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引起沉缩裂缝;
[0152] 5、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浇至加强带时,采用大掺量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加强带;加强带内的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要求保证加强带及其两侧混凝土的浇筑均在初凝前完成,并应加强结合处混凝土的振捣;
[0153] 6、间歇式加强带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相同;
[0154] 养护要求:加强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处混凝土的养护,在最后一次抹压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或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5d;墙体加强带可采用带模浇水或覆膜、覆盖保湿养护。
[0155] 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中,材料选用中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及材料要求如下:
[0156] 为了控制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防止渗漏,应妥善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使所制备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应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0157] ①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则:地下室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进行配合比设计,其配置的混凝土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0158] 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宜小于0.06%;
[0159]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地下室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控制在140㎜~160㎜;
[0160] 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0;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砂率宜控制在35%~45%;
[0161] 水泥及矿物掺和料用量: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3
宜大于350kg/m ;允许掺加一定数量的矿物掺和料替代水泥,粉煤灰替代水泥的10%~
30%,矿渣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
[0162] 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0163] 地下室底板、外墙、后浇带及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应掺加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3 3
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体要求是掺加0.7kg/m ~0.9kg/m 的聚丙烯纤维;
[0164] ②原材料要求:
[0165] 水泥:宜用中、低水化热水泥,不应采用早强型水泥,举例具体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针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0166] 骨料: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0167] 砂宜采用中砂,其要求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0168] 石子: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具体粒径要求在5~31mm,含泥量小于1%,并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要求;
[0169] 为避免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应采用非碱活性的骨料;每立方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大于3kg;
[0170] 矿物掺和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可在混凝土中掺加Ⅱ或Ⅰ优质粉煤灰及磨细矿渣粉;所用矿物掺和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0171] 外加剂:为减少用水量和限制混凝土的膨胀,起到补偿收缩作用,采用高效减水剂或膨胀剂;所用外加剂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混凝土膨胀剂》JC4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0172] 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内掺加聚丙烯纤维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拉和韧性,并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裂缝,是混凝土阻裂的重要措施。
[0173] 所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实施过程中对相关产品涉及以下要求:
[0174] 1、关于后浇带的要求如下:后浇带的选择: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主要选择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并满足构造要求:后浇带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间距应根据结构级结构约束条件确定,宜为30~60m;后浇带的设置还应与施工段的划分相结合;在间距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在主楼设置后浇带,以利于各工序的穿插和工程进展;后浇带要求做成平缝或者企口缝,见图15;当选择的要求后浇收缩带结构中主筋必须断开时,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当选择的沉降式后浇带结构主筋断开时主筋采用搭接结构,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45d以保证技术效果满足相应的指标要求,后浇带部位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底板后浇带结构形式具体为下凹式;以减少清理后浇带的难度,避免该部位的渗漏,见图15;后浇带具体浇筑时采用补偿收缩式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以满足指标要求;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如设计无要求时,收缩后浇带的混凝土一般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d后方可浇筑,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应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后方可浇筑;
[0175] 关于膨胀加强带应满足下述要求:
[0176] ①为使混凝土连续浇筑,也可选择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具体为连续或间歇式2种之一或其组合,连续式加强带同其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一次连续浇筑完成;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基体1浇筑完成14d后进行;
[0177] ②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比其两侧混凝土的高,带内混凝土强度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加强带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宜在30m~50m之间;
[0178] ③加强带构造:参见图1和图2,混凝土连续浇筑用膨胀加强带系统,用于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其构成如下:混凝土基体1、膨胀加强带2、钢丝网3;其中:膨胀加强带2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中,钢丝网3布置在其二者间的结合面上;
[0179] 所述钢丝网3的网孔直径≤10mm;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0.2m。
[0180] 所述膨胀加强带2与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连接的横截面上每间隔200mm还设置有Φ16mm的加固钢筋;加固钢筋具体由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横向钢筋4和竖直钢筋5构成;其中:横向钢筋4伸入两侧的混凝土基体1中的深度为lm±0.2m;
[0181] 在膨胀加强带2以及混凝土基体1的上下侧面处设置的横向钢筋4外侧设置有厚度不小于3cm混凝土保护层;
[0182] 竖直钢筋5布置在钢丝网3与混凝土基体1之间;
[0183] 钢丝网3与横向钢筋4之间,钢丝网3与竖直钢筋5之间通过绑扎或焊接进行固定连接;
[0184] 间歇式加强带12构造与后浇带相似,其断面宜采用阶梯型,见图2:其构成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用于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所述混凝土连续浇筑用间歇式加强带系统构成如下:混凝土基体1、间歇式加强带12;其中:间歇式加强带12布置在混凝土基体1中,间歇式加强带12与混凝土基体1接触的横断面为阶梯型结构,间歇式加强带12的横断面最小宽度为1000-2000mm;所述阶梯型结构为两级台阶结构,下级台阶宽度为400-600mm;
[0185] 间歇式加强带12的横断面最小宽度为1450-1550mm;所述阶梯型结构为两级台阶结构,下级台阶宽度为480-520mm。
[0186] 2、关于止水带:
[0187] ①止水带的选择:为减少底板部位后浇带清理的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结构的止水带宜优先选用缓胀型膨胀止水条;其他结构部位的施工缝,宜优先选用钢板止水带;
[0188] ②止水带的构造:钢板止水带: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mm,见图12;
[0189] 膨胀止水条:见图15;
[0190] 墙体水平分布筋:为控制墙体结构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墙体水平分布筋除满足强度计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4%,水平钢筋直径不宜过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m,墙体中部水平钢筋间距宜适当加密,间距不宜大于100mm;即:水平筋应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水平筋应设置于竖向钢筋的外侧;
[019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0,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5;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在征得设计同意的情况下,其强度可按照60天龄期评定;
[0192] 防水材料:地下工程防水材料主要采用卷材和涂料防水两大类。由于地下工程操作环境较差,因此应选择易于操作和对基层条件要求低的防水材料。
[0193]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体选用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PVC防水卷材;
[0194] 涂料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具体选用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有聚氨脂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中,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它的最大特点是施工方便、快速,可大大缩短工期,但涂刷完毕后须加强养护;
[0195] 3、关于滑动层和缓冲层:
[0196] 为减少地基对底板的约束,从而减小混凝土底板内的收缩应力,在地基与底板之间设置滑动层和缓冲层;
[0197] ①滑动层的做法:在防水层上满铺一层5~10mm厚的细砂作为滑动层,然后在滑动层上铺设一层油毡隔离层,最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具体做法如图3;
[0198] ②缓冲层用于底板局部嵌入基底的部位,重点是下返梁和集水坑的侧面部位;其做法为:在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之间加设30~50mm厚的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如图4;
[0199] 关于外盲沟:为降低地下室外侧的水位以减少对混凝土结构的水压力,在地下室底板的外侧设盲沟,并利用地势的走向和排水管道将水排出,其构造见图5;也可采用盲沟结合集水井的方法,利用排水泵将水排出。
[0200] 本实施例适用于规范化施工操作,其设计的施工方法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的相关施工过程,所使用的分支技术中典型相关产品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施例是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背景下相关施工方法的一种创造性地新集成,其取得了明显优于以往的技术效果,随着建筑工业化工程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其必将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砂箱振动压实装置 2020-05-11 822
一种振动式压实机电机 2020-05-11 673
压实机的振动隔离 2020-05-11 145
调频式表面振动压实仪 2020-05-12 819
振动压实机 2020-05-11 118
冲击振动压实机 2020-05-11 467
一种高速公路用振动式修补压实装置 2020-05-14 665
振动压实试验装置 2020-05-11 258
一种振动压实筑埂机 2020-05-12 155
振动压实成型机 2020-05-13 24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