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加工 / 切削刀片 / 切削刀片

切削刀片

阅读:919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切削刀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在大范围的切削条件下能够减轻切削阻 力 、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屑处理的 切削刀片 。该切削刀片具有形成在拐 角 切削刃的内侧的断屑槽以及从断屑槽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隆起部包括顶面、前方隆起面以及侧方隆起面,顶面与前述前方隆起面以及前述侧方隆起面的双方交叉,前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侧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分别从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侧随着远离拐角切削刃而逐渐与相对应的边棱切削刃分离地延伸,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呈凸状弯曲,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呈凸状弯曲。,下面是切削刀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切削刀片,由具有大略多边形状的外形的板状体构成,具有:在前述板状体的彼此对向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前倾面,在延伸于前述对向面之间的前述板状体的侧面上形成的后隙面,以及在前述前倾面与前述后隙面交叉的交叉棱线部上形成的切削刃,前述切削刃包括在形成有前述前倾面的对向面的拐部上形成的拐角切削刃,以及在延伸到前述拐角切削刃的两侧的一对边棱部上形成的边棱切削刃,其特征是,在形成有前述前倾面的对向面的前述拐角切削刃的内侧形成的断屑槽中,具有从该断屑槽的内部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
前述隆起部包括:构成其顶部的顶面,朝向前述拐角切削刃且从前述断屑槽一直延伸到前述顶面的前方隆起面,以及配置在前述前方隆起面的两侧的侧方隆起面,前述顶面与前述前方隆起面及前述侧方隆起面的双方交叉,
前述前方隆起面与前述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
前述侧方隆起面与前述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侧以具有随着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而逐渐远离相对应的前述边棱切削刃的部分的方式延伸,前述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
前述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其特征是,前述拐角切削刃是圆角,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长度设定为0.05mm以上、前述拐角切削刃的曲率半径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其特征是,前述前方隆起面与前述侧方隆起面的连接部朝向前述拐角切削刃弯曲成凸状。
4.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其特征是,从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平行且与前述对向面垂直的断面上看,前述侧方隆起面各自的曲率半径随着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而逐渐加大。
5.如权利要求1~4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其特征是,从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平行且与前述对向面垂直的断面上看,前述侧面隆起面的最高位与最低位的高低差随着与前述拐角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增加。
6.如权利要求1~5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其特征是,前述边棱切削刃包括高度随着与前述拐角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减小的倾斜部。

说明书全文

切削刀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刀刃更换式工具上的切削刀片。

背景技术

[0002] 过去,公知有如下的切削刀片,即,在呈多边形板状、在其上表面与侧面的交叉棱线部上形成有切削刃的切削刀片中,为了能够良好地处理切屑,在形成在前述上表面的拐部的拐角切削刃与中央部之间具有断屑槽,在前述断屑槽内具有断屑突起。
[0003]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削刀片的特征是,由突出部和凸部构成,该突出部从切削刀片的中央部分朝向拐角切削刃突出于断屑槽中,该凸部从该突出部朝向拐角切削刃进一步突出,前述凸部低于前述突出部,前述凸部与断屑槽之间设置有倾斜状的隆起部。
[0004] 专利文献1:特开平6-190612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削刀片因凸部的隆起部是平坦的倾斜面,因而该隆起部与切屑的接触面积加大,切屑与切削刀片之间所产生的切削阻(摩擦阻力)有增大的倾向。再有,成为朝向拐角切削刃突出的突出部和从该突出部朝向拐角切削刃进一步突出的凸部的两级台阶结构。因此,在大吃刀深度时切屑与突出部接触而卷曲的情况下,有由于切屑条件不同而凸部过度约束切屑引起切削阻力增大的可能性。
[0005] 在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而将专利文献1的切削刀片设计变更成即便是在大吃刀深度时也能够有效地起作用的情况下,存在着小吃刀深度时对切屑的约束不足导致卷曲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大范围的切屑条件下能够进行稳定的处理切屑、减轻切削阻力的切削刀片。
[0007] 本发明的切削刀片由具有大略多边形状的外形的板状体构成,具有:在前述板状体的彼此对向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前倾面,在延伸于前述对向面之间的前述板状体的侧面上形成的后隙面,以及在前述前倾面与前述后隙面交叉的交叉棱线部上形成的切削刃,前述切削刃包括在形成有前述前倾面的对向面的拐角部上形成的拐角切削刃、以及在延伸到前述拐角切削刃的两侧的一对边棱部上形成的边棱切削刃,其特征是,在形成有前述前倾面的对向面的前述拐角切削刃的内侧所形成的断屑槽中,具有从该断屑槽的内部朝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前述隆起部包括:构成其顶部的顶面,朝向前述拐角切削刃且从前述断屑槽一直延伸到前述顶面的前方隆起面,以及配置在前述前方隆起面的两侧的侧方隆起面,前述顶面与前述前方隆起面及前述侧方隆起面的双方交叉,前述前方隆起面与前述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前述侧方隆起面与前述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侧以具有随着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而逐渐与相对应的前述边棱切削刃的部分分离的方式延伸,前述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呈弯曲成凸状,前述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
[0008]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前方隆起面朝向拐角切削刃的前端侧且从断屑槽一直延伸至顶面,前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1交叉棱线部直线状延伸,因此,能够以前方隆起面约束切屑而可靠地进行控制。而且,能够将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控制成向一定的方向流动。由此,能够使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稳定地卷曲。此外,前方隆起面弯曲成凸状。因此,能够使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迅速脱离该前方隆起面。由此,能够防止前方隆起面与切屑的过度接触,故而能够谋求切屑飞溅的减轻以及切削阻力的减轻。
[0009]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侧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端弯曲成凸状且分别以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的朝向延伸,前方隆起面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因此,从边棱切削刃到侧方隆起面的距离与吃刀深度的增大相对应地变长。由此,能够主要防止从边棱切削刃产生的切屑的飞溅和切削阻力的增大。
[0010] 而且,由于侧方隆起面分别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因而能够使与侧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迅速脱离该侧方隆起面。由此,能够防止侧方隆起面与切屑的过度接触,因而能够谋求切屑飞溅的减轻以及切削阻力的进一步减轻。
[0011] 优选前述拐角切削刃是圆角,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长度设定为0.05mm以上、前述拐角切削刃的曲率半径以下。
[0012] 优选前述前方隆起面与前述侧方隆起面的连接部朝向前述拐角切削刃弯曲成凸状。
[0013] 优选从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平行且与前述对向面垂直的断面上看,前述侧方隆起面各自的曲率半径随着远离前述拐角切削刃而逐渐加大。
[0014] 优选从与前述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平行且与前述对向面垂直的断面上看,前述侧面隆起面的最高位与最低位的高低差随着与前述拐角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增加。
[0015] 优选前述边棱切削刃包括高度随着与前述拐角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减小的倾斜部。
[0016] 根据本发明,关于吃刀深度,能够在大范围的切削条件下进行稳定的切屑处理、减轻切削阻力。小吃刀深度时,能够以大宽度的前方隆起面约束切屑而可靠地进行控制。而且,能够将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控制成向一定的方向流动。由此,能够使与前方隆起面接触的切屑稳定地卷曲。而大吃刀深度时,由于侧方隆起面与顶面交叉的第2交叉棱线部从第1交叉棱线部的两端弯曲成凸状且分别以远离拐角切削刃的朝向延伸,因此,从边棱切削刃到侧方隆起面的距离与吃刀深度的增大相对应地加大。由此,能够主要防止从边棱切削刃产生的切屑的飞溅和切削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够防止侧方隆起面与切屑的过度接触,因而能够谋求切屑飞溅的减轻以及切削阻力的进一步减轻。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3的Ⅳ-Ⅳ向剖视图;
图5是图3的Ⅴ-Ⅴ向剖视图;
图6是图3的Ⅵ-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进行说明。该切削刀片如图1及图2所示,是具有大致菱形的外形的板状体。在该切削刀片的对向的菱形面(对向面)之中的一方菱形面上形成有前倾面2,另一方菱形面成为与设在切削工具的工具本体上的刀头座的底面抵接的支承面4。在延伸于前倾面2与支承面4之间的板状体的侧面上形成有后隙面3。后隙面3相对于一方菱形面(前倾面2)以形成锐角的方式交叉,具有正的后角。后角设定在20°以下的程度,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7°。另外,也可以使各后隙面3的后角为0°。在这种情况下,对向的菱形面与各后隙面3成直角交叉,通过有选择地作为前倾面2以及支承面4使用而能够两面使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切削刀片的锐角的拐角部的棱线部上圆弧地形成拐角切削刃5。构成拐角切削刃5的圆弧的曲率半径为0.8mm。在前倾面2与后隙面3交叉的菱形面的边棱部上形成边棱切削刃6。该拐角切削刃5与边棱切削刃6成为与被切削材料相接的切削刃。
[0019] 如图2的例示那样,边棱切削刃6包括随着远离拐角切削刃5而高度逐渐减小的倾斜部6a。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刀片的侧面看过去,倾斜部6a直线倾斜而具有大致一定的倾斜角1A。该倾斜角1A例如可设定为2°以上、15°以下的程度。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6°。另外,倾斜部6a例如也可以是曲线状或由多个直线构成而倾斜角1A在倾斜部6a的各个位置变化的形态。此外,也可以是边棱切削刃6不包括倾斜部6a的形态。另外,在倾斜部6a是曲线状的情况下,倾斜角1A由倾斜部6a的各个位置上的切线与平线的夹角的平均值限定。即便是在倾斜部6a为多个倾斜不同的直线部分的情况下,倾斜角1A也由它们的平均值限定。
[0020] 刀片的外轮廓形状不仅可以是菱形,也可以变更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大致的多边形。至少,前倾面2的一部分、后隙面3的一部分、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由超硬合金、被覆超硬合金、金属陶瓷、陶瓷等硬质材料、或金刚石烧结体、聚晶立方氮化烧结体等超高压烧结体构成。
[0021] 本实施方式中,在菱形面的中心部形成有在切削刀片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两个菱形面的安装孔9。另外,也可以不形成安装孔9。在形成前倾面2的菱形面上安装孔9的开口部的周围形成凸起面8。该凸起面8的高度比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稍高且成为实质上的平坦面。
[0022] 至少在拐角切削刃5的内侧的前倾面2上的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上形成有包括刃背L的断屑槽7。该断屑槽7具有高度随着向内侧与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分离而逐渐减小地倾斜的倾斜面。由该倾斜面赋予正的前倾角。前倾角优选设定在超过
0°、30°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5°。
[0023] 也可以在断屑槽7上形成刃背L。刃背L由沿着切削刃(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延伸的圆锥面或平坦面构成,在垂直于上述切削刃的方向上具有0.02mm以上、0.50mm以下的宽度,本实施方式中具有0.15mm的宽度。刃背L除了在与切削刃正交的断面上水平延伸的负刃背之外,还可以是随着与切削刃分离而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正刃背或者是逐渐向上方倾斜的负刃背。正刃背的倾斜角(刃背角)设定在例如超过0°、20°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具有8°倾斜角(刃背角)的正刃背。即便是在向上方倾斜的负刃背,倾斜角设定在例如超过0°、20°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0024] 如图1及图3所示,从与前倾面2对向的方向上看过去,形成有从形成于一对拐角切削刃5的内侧的断屑槽7的内部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10。该隆起部10沿着自拐角部延伸的一对边棱切削刃6的二等分线B朝向拐角切削刃5延伸。该隆起部10具有自断屑槽7向上方立起的前方隆起面11、侧方隆起面12、连接曲面15以及顶面13。前方隆起面11朝向拐角切削刃5。并且,前方隆起面11朝向由拐角切削刃5与前述二等分线B的交点定义的拐角切削刃5的前端。侧方隆起面12形成在前方隆起面11的左右,并且具有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也向与边棱切削刃6分离的方向延伸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整体上向与边棱切削刃6分离的方向延伸。连接曲面15是在前方隆起面11与侧方隆起面12的交叉部相对于双方的隆起面11、12在同一切线上圆滑地相连的小宽度的曲面。顶面13与前方隆起面11及侧方隆起面12交叉。本实施方式中,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实质上的平面构成。虽未图示,但在从拐角切削刃5延伸的一对边棱切削刃6之中只有一方作为切削刃起作用的便利切削刀片的情况下,只要将侧方隆起面12仅设置在成为相对于前方隆起面11起作用的切削刃的边棱切削刃6一侧即可。
[0025] 如图3所示,隆起部10的前方隆起面11与顶面13的交叉棱线部14与和二等分线B正交的方向平行地直线状延伸。交叉棱线部14的长度W在拐角切削刃5的曲率半径(0.8mm)以下,本实施方式中约为0.50mm。前方隆起面11的宽度既可以与距拐角切削刃5的距离无关而为一定的宽度,也可以根据距拐角切削刃5的距离而扩大或缩小。
[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隆起面11形成为宽度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扩大。
[0027]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顺沿于二等分线B的方向的断面上,前方隆起面11向上方且朝向拐角切削刃5(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前方隆起面11的曲率半径R1优选在0.5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2.5mm。前方隆起面11不仅可以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还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曲率半径。在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曲率半径的情况下,优选是各自的圆弧为0.5mm以上、5.0mm以下范围的曲率半径,而当将全体以最小二乘法进行近似时,为0.5mm以上、5.0mm以下范围的曲率半径即可。
[0028] 如图3所示,隆起部10的侧方隆起面12与顶面13的交叉棱线部16倾斜成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与边棱切削刃6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棱线部16在顺沿于边棱切削刃6的方向上朝向该边棱切削刃6弯曲成凸状。侧方隆起面12具有与交叉棱线部16相对应的曲面形状,形成为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与边棱切削刃6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方隆起面12与交叉棱线部16相对应地弯曲成凸状。另一方面,在与二等分线B正交的方向、即平行于第1交叉棱线部的直线的方向的各断面上,侧方隆起面12向上方且朝向边棱切削刃6(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如图5及图6所例示的那样,相对于距拐角切削刃5较近的S2-S2向剖视图上的侧方隆起面12的曲线的曲率半径R2,距拐角切削刃5较远的S3-S3向剖视图上的曲线的曲率半径R3相对加大。这样垂直于二等分线B的断面上的侧方隆起面12的曲线的曲率半径R2、R3优选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加大。该曲率半径R2、R3优选设定在例如0.5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
[0029] 关于从前述垂直于二等分线B的断面上看到的侧方隆起面12,优选是侧方隆起面12的最高位与最低位的高低差D1、D2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加大。即,优选如图
5及图6所示,断屑槽7与隆起部10的连接部7a距隆起部10的顶面13的距离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增加。
[0030] 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侧方隆起面12的最高位大致一定的情况下,侧方隆起面12的最低位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变低,相对于距拐角切削刃5较近的S2-S2向剖视图(图5)上的高低差D1,距拐角切削刃5较远的S3-S3向剖视图(图6)上的高低差D2相对加大。
[0031] 在前方隆起面11与侧方隆起面12之间,具有相对于双方的隆起面11、12以同一切线圆滑地相连的小宽度的连接曲面15。
[0032] 隆起部10的顶面13由与已述的凸起面8等位延伸的实质上的平坦面构成。虽未图示,但在使用对向的菱形面的两面的切削刀片的情况下,在前述顶面13成为支承面4时,将与凸起面8一起与刀片安装座的底面抵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13也构成凸起面8的一部分。
[0033] 虽未图示,以上说明的切削刀片将被载置在切削工具本体上所设置的刀头座上。载置的切削刀片以其支承面4以及至少一个侧面分别与前述刀头座的底面以及壁面抵接。
并且,利用与安装孔9卡合的螺纹件将切削刀片可拆装地固定在切削工具本体上。虽未图示,但在对向的菱形面均被选择做前倾面2、支承面4的两面可以使用的切削刀片的情况下,前述凸起面8及顶面13与刀片安装座的底面抵接。
[0034] 在切削工具本体为车床用刀刃更换式刀头的情况下,在固定在切削工具本体上的切削刀片上成为前倾面2的菱形面朝向切削方向。此外,从前倾面2的一个拐角切削刃5延伸的一对边棱切削刃6之中一方的边棱切削刃6成为朝向进给方向一侧的横切削刃,另一方的边棱切削刃6成为朝向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一侧的前切削刃。
[0035] 该切削刀片例如对在平行于被切削材料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上进给、且围绕前述旋转中心线旋转的被切削材料的外周面进行旋削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横切削刃的边棱切削刃6以及与该边棱切削刃6相邻的拐角切削刃5的一部分在垂直于前述旋转中心线的方向(吃刀深度方向)上整个进刀部位与被切削材料接触而主要承担切削。与成为前切削刃的边棱切削刃6相邻的拐角切削刃5的一部分与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接触而承担该加工面的形成。
[0036] 在以上说明的切削刀片中,从横切削刃产生的切屑边与断屑槽7的部分表面接触边朝向隆起部10流动。之后,远离断屑槽7的表面的切屑与隆起部10接触。在吃刀深度大、从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产生切屑的情况下,切屑在与断屑槽7的部分表面接触之后与隆起部10的前方隆起面11以及侧方隆起面12接触。侧方隆起面12形成在顺沿于边棱切削刃6的方向上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与边棱切削刃6分离地倾斜的凸曲面状,随着吃刀深度的增大,自边棱切削刃6至侧方隆起面12的距离逐渐加大。因此,切屑在从整个侧方隆起面12上擦过之前变形而迅速脱离侧方隆起面12。因此,侧方隆起面12与切屑的过度接触得以防止。其结果,切屑在侧方隆起面12上的粘连以及切屑的飞溅减轻,并且可防止切削阻力增大。
[0037] 而且,侧方隆起面12在垂直于二等分线B的断面上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因此,这样的侧方隆起面12的形状在进给高的情况下也有助于切屑迅速脱离侧方隆起面12、防止侧方隆起面12与切屑的过度接触。由于以上两点,在进一步减轻切屑在侧方隆起面12上的粘连以及切屑的飞溅的同时,防止切削阻力增大的效果也很显著。
[0038] 另外,在只有拐角切削刃5承担切削的吃刀深度小的情况下,切屑与朝向拐角切削刃5的前端侧的前方隆起面11接触。前方隆起面11以其较大的宽度约束从拐角切削刃5产生的切屑,可靠地控制卷曲。还能够将切屑控制成向一定方向流动。而且,由于前方隆起面11在顺沿于前述二等分线B的方向的断面上朝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因而即便是在保持小吃刀深度的同时提高了进给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切屑迅速脱离前方隆起面11,可防止前方隆起面11与切屑的过度接触。由此,在减轻切屑在前方隆起面11上的粘连以及切屑的飞溅的同时,能够防止切削阻力增大。
[0039] 由于以上所述,在进行只有拐角切削刃5参与切削的吃刀深度小的精加工时,隆起部的前方隆起面有效地起到提高切屑处理性能以及减轻切削阻力的作用。而在进行拐角切削刃5及边棱切削刃6参与切削的吃刀深度大的中等精加工、粗加工时,前方隆起面再加上侧方隆起面有效地起到提高切屑处理性能以及减轻切削阻力的作用。再有,即便是在提高了进给的情况下,前方隆起面11及侧方隆起面12也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止切屑飞溅以及减轻切削阻力的作用。由于以上所述,关于吃刀深度及进给,能够在大范围的切削条件下实现稳定的切屑处理、切削阻力的减轻。
[0040] 优选是在该切削刀片的隆起部10上将前方隆起面11与顶面13的交叉棱线部14的长度W设定在拐角切削刃5的曲率半径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棱线部14的长度W设定为相当于0.8mm的拐角切削刃5的曲率半径的约63%、即0.50mm。若在交叉棱线部14的长度W增加的同时前方隆起面11变宽,则约束切屑的作用增强,然而作为上限值,交叉棱线部14只要具有与拐角切削刃5的曲率半径相同的长度便不会过度约束切屑。作为交叉棱线部14的长度W的下限值,从切实获得约束切屑的作用考虑,优选设定为0.05mm。交叉棱线部14的长度W不足0.05mm的情况下,不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0041] 本实施方式的前方隆起面11形成为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扩大。也就是说,就前方隆起面11的约束切屑的作用而言,越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换言之越到前方隆起面11的上方约束切屑的作用越强。因此,对于相对于拐角切削刃5向下方流动的、厚度厚而有刚性的切屑或者进给低时产生的切屑,这种形状的前方隆起面11的约束减弱,而另一方面,对于相对于拐角切削刃5向上方流动的、易延展的切屑或者进给高时产生的切屑,这种形状的前方隆起面11的约束增强。由此,能够进行与进给条件和切屑易延展性相对应的切屑处理。
[0042] 在垂直于二等分线B的断面上,侧方隆起面12的最高位与最低位的高低差D1、D2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加大。在此基础上,构成侧方隆起面12的凸曲面的曲率半径R2、R3随着与拐角切削刃5分离而逐渐加大。由于以上所述,能够使中等精加工、粗加工这种吃刀深度大的加工所产生的切屑可靠地与侧方隆起面12接触而对其进行约束。该作用与侧方隆起面12所具有的防止过度约束切屑的作用共同起作用,可在防止切削阻力增大的同时谋求良好且稳定的切屑处理。
[0043] 本实施方式中,在前方隆起面11和与其两端部相连的侧方隆起面12的交叉部上,设置有相对于双方的隆起面以同一切线圆滑地相连的小宽度的连接曲面15。假设没有连接曲面15,前方隆起面11与侧方隆起面12的交叉棱线部17上存在着角,则与上述隆起面11、12双方接触的切屑在与该切屑的流出方向正交的断面上的形状将因交叉棱线部17而急剧弯曲地变形。因此,切屑的卷曲受到妨碍,在切屑的变形上需要额外的力。然而,通过设置连接曲面15,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0044] 此外,通过使边棱切削刃6具有倾斜部6a而且同时形成有连接曲面15,可使得切屑的流出方向稳定,切屑处理性提高。
[0045] 本实施方式的边棱切削刃6包括高度随着远离拐角切削刃5而逐渐减小的倾斜部6a。由此,朝向与前倾面2正交的方向的切削力的主分力将减小。在此基础上外加上了使切屑的流动按照倾斜部6a的倾斜角1A朝向远离拐角切削刃5的方向的作用。依靠这些作用共同起作用,可谋求切屑处理的进一步稳定化、防止切屑的飞溅和切削阻力的增大。
[0046]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毋庸置疑,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增加、变更以及删除适当的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对被切削材料的外周进行旋削的切削刀片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对被切削材料的内周、端面进行旋削的切削刀片。此外,还能够应用于铣削加工以及开孔加工所使用的切削刀片。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切削刀片 2020-05-12 632
切削刀片 2020-05-13 614
切削刀片 2020-05-13 22
切削刀片 2020-05-11 461
切削刀片 2020-05-12 930
切削刀片 2020-05-12 433
切削刀片 2020-05-11 986
切削刀片 2020-05-11 890
切削刀片 2020-05-11 814
切削刀片 2020-05-12 49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