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传感器

阅读:542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载荷传感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载荷 传感器 ,包括一个 块 ,设置在块中的一个窗孔,该窗孔由块的内壁所限定,该内壁包括一个 基板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负荷支承元件;负荷量支承 悬臂梁 ,所述悬梁臂固定到所述基板,它与所述负荷支承元件隔开且在至少一个平面上与所述负荷支承元件平行;以及用于敏感 力 的装置,所述力敏感装置设置在所述负荷支承元件与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上并固定于两者之间,由此使所述力敏感装置的表面和所述基板的表面保持相互平行。,下面是载荷传感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载荷传感器,包括一个,通过施加在该块上的感 应到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传感器包括:
设置在块中的一个窗孔,所述窗孔由块的内壁所限定,所述内 壁包括一个基板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负荷支承元件,所述负荷支承元件的第 一端固定到所述基板,所述负荷支承元件的第二端固定到所述内 壁,并跨越所述窗孔,所述负荷支承元件包括悬臂梁
负荷量支承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固定到所述基板,它与所述负 荷支承元件隔开且在至少一个平面上与所述负荷支承元件平行;以 及
用以敏感力的装置,所述力敏感装置设置在所述负荷支承元件 与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上并固定于两者之间,由此使所述力敏装 置的表面和所述基板的表面保持相互平行,故当受压时,由所述载 荷传感器的负荷支承元件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的平行偏移补偿弹 性模数变化,同时允许补偿因环境应力所造成的偏移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 支承元件和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具有设在其结构中的中心窗 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 和所述力敏感装置通过所述负荷支承元件和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 梁联接,以形成一矩形的中心窗孔;至少所述基板和所述力敏感装 置处于相对位置且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敏 感装置包括一个压电谐振器,所述压电谐振器通过粘合剂固定到所 述负荷支承元件和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敏 感装置包括一个压电石英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 且附设在其端部上的第一尖叉和第二尖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进一步包括:
第一负荷量支承悬臂梁,所述第一负荷量支承悬臂梁固定到所 述基板,并在所述窗孔的平面内延伸;
第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它固定到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负荷 量支承悬臂梁隔开且其至少一个平面与所述第一负荷量支承悬臂 梁平行,所述第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也在所述窗孔内延伸;
所述负荷支承元件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负荷 梁,所述负荷梁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基板,其至少一个平面与所述 第一负荷量支承悬臂梁和所述第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平行,所述负 荷梁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两者隔开并设置在两者 之间的中心部位,其中,所述负荷梁跨越所述窗孔,其第二端固定 到至少一个窗孔壁;
所述用以敏感力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敏感位移的第一装置,所述位移敏感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负荷 量支承悬臂梁与所述负荷梁之间;以及
敏感位移的第二装置,所述第二位移敏感装置固定在所述负荷 梁与所述第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之间,由此,通过力的引入而向所 述载荷传感器加压,对产生与差模信号分离的共模信号的所述第一 和第二敏感装置提供独立的信号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和处 理所述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电路装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通 过一弯曲部分固定到所述窗孔的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梁的 第二端通过一弯曲部分固定到所述窗孔的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支 承元件排列成沿着一个轴跨越所述窗孔,该轴通常与所述载荷传感 器因所加的力而发生偏移的轴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传 感器基板从所述内壁延伸到所述窗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块形成 一种整体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装 置通过一环粘合剂固定到所述负荷支承梁和所述负荷量支承 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装 置为一种石英晶体双端调谐音叉。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支 承元件为负荷支承弹簧;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为弹簧。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用以测量载荷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测 量诸如由力、加速度或压力装置所产生的、导致拉伸或压缩的力的 载荷传感器,上述装置用以将力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计算或测定 点。该传感器能抵抗因老化、温度和湿度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干扰,而 这些变化最终将影响系数、磁滞或内摩擦力的材料性能。

荷载测量器件和传感器为一种现有技术。例如,第59-137827 号日本公开特许披露了一种天平传感器,它包括由两个在垂直方向 上分开的大致平行的可挠曲装置支持的载重平板,其中挠曲装置主 要是把偏离载重平板中央的载重变换为垂直方向上的力。第 4,043,190号美国专利发明人Gallo披露了一种用以测量质量或 力的仪表,其中,感应的位移间接作用于两个横向振动的电激励弦 线的张力。第4,170,270号美国专利的发明人Sette等披露了一种 用以防止测量挠度的载荷传感器过载的装置。第4,237,988号美国 专利的发明人Blawert等同样披露了一种用于精密天平的过载保护 装置。第4,384,495号美国专利发明人Paros披露了一种用于双条 谐振器的安装结构,以保证谐振器的对称荷载响应于外力。

进一步,第3,712,395号美国专利发明人Streater等披露了一 种重力传感器,它包括两个差动荷载的振动元件。第4,196,784号 美国专利发明人Suzuki等披露了一种称重天平,它具有一个内部载 荷传感器。第1,322,871号美国专利披露了一种具有预应力弦线的 力测量装置,该预应力弦线可通过电子电路被激励成横向振荡的状 态。第4,300,648号美国专利发明人Gallo还披露了一种用以感受 质量和力的仪表,它包括平置于一平行面上两个扁平簧片。第 3,274,828号美国专利发明人Pulvari披露了一种以压电振荡器基础的力传感器。

另外,第3,366,191号美国专利的发明人Reid等披露了一种依 赖于桥式电路的称重装置。第3,479,536号美国专利发明人Norris 披露了一种压电力传感器,它是一种压电振动梁,安装成沿其长度 接受压缩力和拉伸力。第3,529,470号美国专利发明人Agar披露了 一种具有复合支柱的力传感器,它具有两根条,能通过电反馈在一 共同的谐振频率上维持横向振动,其中的振动频率可指示出施加至 复合支柱上的力。第3,541,849号美国专利发明人Corbett披露了 一种振荡晶体力传感器。第3,621,713号美国专利发明人Wirth等 披露了一种用以测量质量和力的仪器,当其受到荷载加压时能以频 率振动表示。

第3,724,572号美国专利发明人Saner,第3,853,497号美国专 利发明人Van de Vaart等,第3,885,427号美国专利发明人Melcher 等以及第3,915,248号美国专利发明人Paelian都披露了一种称重 系统,此系统借助将力或重量传输到频率敏感元件而起作用。第 3,963,082号美国专利发明人Meier,第4,088,014号美国专利发明 人Wirth等,第4,143,727号美国专利发明人Jacobson以及第 4,179,004号美国专利发明人Ebbinge都披露了一种感受力的载荷 传感器。

最后,第4,215,570号美国专利发明人Eer Nisse披露了一种 小型石英谐振器的力传感器,它具有一个双端音叉的形状。第 4,239,088号美国专利发明人Check等披露了一种采用重量一周期 传感器的天平,该传感器提供一振荡输出,其周期作为被测重量的 函数而变化。第4,299,122号美国专利发明人Ueda等披露了一种以 振动器为基础的力传感器,该振动器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平板形振 动片。第4,321,500号美国专利Paros等披露了一种纵向隔离系 统。第4,372,173号美国专利发明人Eer Nisse等披露了一种谐振器 力传感器,它包括一对通常拉长的平行条,具有呈音叉状排列的两 个端,并耦合于条的末端。

近来,石英双端音叉已作为力传感器应用于张力阻止荷重结 构运动的场合,或通过荷重结构内的应力产生张力的场合。当施加 到力敏感晶体的力为所加荷重的一小部分时,可采用杠杆系统和平 行导向结构。由于在谐振的双端石英音叉中产生合适的频率变化所 需的力无需很大,故力敏感晶体通常较小。

然而,为了阻止不想要的横向偏转影响,荷重结构必须很结 实。由于当张力施加到晶体上时,力敏感晶体及其结合点发生偏转, 这些充当平行弯曲梁或弯曲支轴的结构的弯曲部分即承受某些负 荷。

至于输出稳定性,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现有技术的载荷传感 器取决于荷重结构和结合点的稳定性。例如,第4,838,369号美国 专利发明人Albert披露了一种载荷传感器,设想在所产生的信号与 所感受的力之间提供一种线性关系。Albert采用一种特殊的晶体设 计,通过螺钉安装到载荷传感器的框架上,它能产生一种摩擦结点, 导致不适当的零复位和传感器精度。Albert相信一种纵向刚性的结 构能抵抗因荷重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干扰。Albert的载荷传感器如 此设计,使力扩展在载荷传感器上,当其受压时导致功或能量损耗 在螺钉联结点内部。随之,这一现象导致形成较差的零复位和精 度。

同样,Albert并未注意到材料、非应变的敏感设计以及蠕变和 滞后的减小或抵消,他未能提供一种能真正消除材料和温度影响的 载荷传感器。

通常,标准后,这些装置中材料的老化经常引起长期性能受 损。进一步,这些装置在分辨率方面局限于一定程度,其中,内摩擦 力蠕变以及应变滞后在其设计中加以补偿。石英晶体结合接点通常 利用其本身的反作用蠕变和滞后补偿由荷重结构引起的蠕变和滞 后。当石英晶体利用诸如环树脂一类粘合剂粘合时,由于基片与 石英之间不同的膨胀以及环氧树脂硬化期间的收缩性,应力将被引 入粘合接点和晶体中。

此外,当这些应力在一段时间后减轻时,结合接点的特性因粘 合剂的非线性应力一应变曲线而变化。这样将引起载荷传感器在这 段时间内产生超零和偏移,直至粘合结点上的应力被减缓。石英与 基础材料之间不同的膨胀,将使力传感器除所加负荷外还会因温度 而产生输出。

结果,对于载荷传感器而言,还需要补偿因应用环境所产生的 应力而在传感器元件中所发生的弹性模数、内摩擦蠕变和应变滞后 方面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载荷传感器,它包括一个 ,通过施加在该块上的力感应到力,所述载荷传感器还包括:

设置在块中的一个窗孔,所述窗孔由块的内壁所限定,所述内 壁包括一个基板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负荷支承元件,所述负荷支承元件的第 一端固定到所述基板,所述负荷支承元件的第二端固定到所述内 壁,并跨越所述窗孔,所述负荷支承元件包括悬臂梁

负荷量支承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固定到所述基板,它与所述负 荷支承元件隔开且在至少一个平面上与所述负荷支承元件平行;以 及

用以敏感力的装置,所述力敏感装置设置在所述负荷支承元件 与所述负荷量支承悬臂梁上并固定于两者之间,由此使所述力敏装 置的表面和所述基板的表面保持相互平行,故当受压时,由所述载 荷传感器的负荷支承元件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的平行偏移补偿弹 性模数变化,同时允许补偿因环境应力所造成的偏移变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力敏载荷传感器,它能产生与不想要的信息 以及由于负荷力的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干扰高度隔离的输出信号。该 力敏传感器表明能减少内摩擦蠕变和静态应变滞后效应。该力敏传 感器的设计使其表明能减少由于温度而对高温下组件中零点、跨距 和预应力的影响。

最好,该结构是由各向同性金属一体制成,这样,弹性模数几 乎为相同,且如果晶体粘合系统相对于与晶体联接的各个传感器元 件是非常硬质的话,此弹性模数的影响几乎可消除。如果在所用材 料的极限内设计,那么载荷传感器可以由适当单一结构的、具有相 当好的弹性模数性能接近的材料所制造。

对施加到力敏晶体上的力产生影响的内摩擦蠕变、静态滞后、 弹性模数的温度敏感性以及返回零负荷读数等所有因素都由于这 些影响的公共性而趋向于消除。例如,如果载荷传感器元件不但影 响晶体,而且抵制所加的力,那么它将有内摩擦蠕变,长时间的输 出通常将增大。然而,对于本发明,与晶体相连的传感器元件也具 有内摩擦蠕变,并将引起输出减小,这样就消除了内摩擦蠕变对施 加到晶体上的力的影响。

由于晶体所负荷的弹簧相对于石英与结构材料之间不同的膨 胀具有很大的偏转,故零点漂移可以减小。如果将第二个相反负荷 的晶体被用于同一个一体化结构中,由于晶体所负荷的第二个弹簧 在物理上与第一个弹簧相匹配,其输出从第一个晶体的输出中减去, 故零点漂移也可以消除。

由于并联弹簧系统和串联弹簧系统两者的弹性模数对于温度 具有几乎相同的灵敏度,故跨距偏移也可以减小并几乎得到消除, 当并联弹簧在所加负载下偏转更大时,在串联弹簧中的反作用力可 得到减小。

因为由于石英与结构材料之间的不同膨胀,所产生的最初的 零点漂移相对于串联弹簧的偏转是小的,如果粘结结点的高温零点 漂移与第二晶体和弹簧的高温零点漂移是一致的话,则他们由松弛 引起的移动是小的,甚至可以被取消,所以由高温处理的应力的松 弛引起的老化在零点上被减小。

由于在粘合结点负荷下的偏转相对串联弹簧的偏转是非常小 的,所以对跨距的老化也被减小。因此,由于高温处理引起的预应 力的松驰,粘结剂中的弹性模数的变化仅有很小的影响。

考虑负荷影响,因为被外力加载的平行弹簧长时间的连续移 动几乎被由于弹簧结构的各向同性的性能而在串联弹簧中引起反 作用力的松驰所取消,所以内摩擦蠕变被减小。

而且,由于平行弹簧和串联弹簧因其各向同性的性能致使其 运动阻力是相同的,故静态应变滞后也可减小。

当负载移掉后,零返回受到与滞后相同的方式的影响。根据当 负荷从载荷传感器中心朝向任一端时,剪力引起平行弹簧弯曲的原 理,对负载位置的跨距灵敏度被减小。由于相对于外结构中的平 折褶平行四边形元件而言,顶部和底部横向折褶容易侧向弯曲,故 跨距灵敏度也可以减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载荷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载荷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载荷传感器沿3-3线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载荷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载荷传感器的透视图。

参见附图,其中几张图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 表示一个力敏载荷传感器20。该载荷传感器通常包括一个三维结 构,该三维结构具有一窗孔,由顶壁26和底壁28所确定,并分别由 第一和第二侧壁24A和24B所联接。传感器20通常包括一个基 板40,它设置在窗孔10中,并固定到至少一个窗孔壁上。固定在基 板上的是第一负荷量支承悬臂梁42A,它在所述三维结构窗孔10的 平面内延伸;以及第二负荷量支承悬臂梁42B,它与第一负荷量支承 悬臂梁42A分隔开并与之平行。负荷梁45也固定在基板上,它位 于第一和第二悬臂梁之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敏感元件也 固定在各个梁上。其中,第一敏感元件固定在第一负荷量支承悬臂 梁42A与负荷梁45之间,第二敏感元件固定在负荷梁45与第二负 荷量支承悬臂梁42B之间。

参见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一个最简单的实施例,图5表示一 个载荷传感器,通常包括一个基板40,它为本发明中的所有元件提 供稳固的位置。根据本发明某一实施例,载荷传感器的基板40可以 提供一个基础,用以接受来自被感知负载的重量、力或其它位移。 在其它功能中,该基板也可以用作一个台板或其它表面,用以接收 需要分析的力。

通常,基板4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设计和物质,只要提供一 定的柔韧性。基板必须能够挠曲,以便于传送由基板所感受到的力, 并转化为附加在基板内的平行的梁42和45的位移。通过此位移,平 行的梁最终将应力和应变分布到悬挂在两个平行的梁之间的敏感 装置。

最好,基板由均质的和各向同性的金属组成。载荷传感器定义 为一种整体的或一体化的结构,其中,基板和平行的梁结构被模压, 作为一个连续部件。这可以通过任何几种手段,包括机械加工、铣 切、离子切割、铸造或任何已知的手段完成。最好,载荷传感器在 每次铣切周期后,把应力释放掉。另外,在本发明更佳的实施例(图 1)中,载荷传感器最好被对称地机械加工,梁的弹簧系数最好互相 匹配。为此,敏感元件的响应应当尽可能紧密地匹配。此外,载荷 传感器可以进一步铣切,并通过对载荷传感器加压来释放应力;校 准响应并从加压的传感器上去除多余的材料,以使响应均衡。

较佳的结构成分包括金属,例如单一金属和金属合金。混合金 属包括及其合金,诸如2024-T3·7075-T6和1100;及其 合金,包括ASTM B147、ASTM B145和ASTM B146;锌及其合金, 包括ASTM A40A和ASTM AC41A以及任何其它众所周知的金属, 以提供一种轻型的结构,对于需由传感器感受的力具有较好的回弹 性。最好是诸如铝及其氧化物一类的金属用于形成本发明的载荷传 感器,但几乎任何适合于制造的结构性材料都可以使用。

载荷传感器也可以由聚合物体系制成,它能够提供均匀的材 料性能,例如弹性系数、温度灵敏度和膨胀特性等。其中,塑料有 诸如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丙烯、聚酸脂; 基塑料有诸如蜜胺树脂、浇注环氧树脂、浇注丙烯酸、浇注氟塑 料、酚塑料、聚丙烯腈、浇注聚氨基甲酸酯、浇注聚酯或聚烯; 合成或自然橡胶聚合物和共聚物有诸如;陶瓷有诸如二氧化硅; 以及纤维质的产品;或这些混合物的任何混合。

基板40的最简单的实施例在图5中可视为一种刚性夹具,一 平行的梁42和45附加其上。在图4所示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基 板40可视作一安装板,用以在负荷量支持装置42中设置负荷支承 装置或负荷梁45。为此,在图5所示的至少一个平面中,基板有助 于相互平行地设置负荷梁45和悬臂支持梁42。

当应用于图4所示的载荷传感器时,基板40可用以将悬臂支 持梁42和负荷梁45设置在载荷传感器结构20的窗孔10内。尤其 是,基板40通常延伸并被附加到形成载荷传感器窗孔10的内壁28 上。尽管不是必需的,载荷传感器基板40可以附加到内壁28,就这 方面而论,或者可以通过任何若干附件包括折褶32,附加到任何其 它的内壁包括侧壁24A、24B或顶壁26。

由此可见,基板40可以采用任何若干形式,包括如图5所示 一种简单的刚性结构40,就这点而论,或采用如图4所示的较为复 杂的平台40。基板40也可以由安装在其表面上的各个梁之间折褶 所组成,以防止不想要的或超出预定的轴之外干扰运动。

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通常还包括一种平行的梁式结构,它有 助于测量作用于载荷传感器的力。平行的梁式结构42和45(图4和 图5)还具有固定敏感元件52的功能。通常,平行的梁式结构可以包 括合适材料和尺寸的任何结构,它将在预定的条件下有利于呈现出 挠曲。

参见图5,平行的梁42和45的确定将取决于力的幅度、加速度 或由梁式结构所感受的其它运动。有关的参数包括平行的梁的长 度、梁在具有插口44和46方面的必要性,如图5所示。有关的参 数还包括用以制作梁的材料,以及用以将梁附着到任何预定基板上 的折褶。

通常,根据本发明,平行的梁式结构可以包括任何若干种不同 的结构。图5表示平行的梁式结构一个替换的实施例,它包括平行 的梁42和45。在本例中,平行梁45作为一个负荷梁,它是任何质 量,力或作用于该结构上的其它位移的主要支承体。与此同时,负 荷梁42作为支承加到其上的负荷量的装置。换句话说,梁42将接 受因位移而产生的主要的力。与此同时,梁45作为一个负荷支承元 件以及一个安置敏感元件52的附加点。

如图5所示,内边部分41由梁45的底侧、梁42的上侧、敏 感装置52的内侧以及基板40的外侧所形成。平行的梁45和42偏 转时将沿轴向移动,该轴向与位移力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基板 40的外侧面以及敏感装置52的内侧面将保持相互平行或处于“平 行四边形”的形状、这种平行四边形结构的结果在力传感器中是对 力矩臂的否定。

这种结构产生了一种较容易制作的载荷传感器,它能提供一 种均匀的响应,而不管通常横穿平行梁表面的力加到什么地方。此 外,平行的梁式结构,包括了几乎一个接近一个的梁,它提供这样 一种结构,其中温度、湿度以及其它环境应力变化将使各个梁有同 样响应。实质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力传感器,它能够补偿弹簧系 数变化,并允许补偿由环境应力所造成的任何变化和偏差。

本发明一个更佳的替换实施例示于图4中,其中,负荷支承部 件45与悬臂梁42或负荷量支持装置成平行地设置在三维结构或组 件的窗孔内。再有,基板40具有一个与敏感元件52内侧面平行的 内平面。同时,悬臂梁42的整个结构在其内缘上是与负荷梁45的 里面或反面平行的。

而一般,窗孔44和46可以分别确定于每个负荷梁42和45。 这些窗孔允许对力有较大的灵敏度,考虑到由较佳辐度的力造成的 负荷梁弯曲。本例中,诸如44和46所示的窗孔允许建立一种对施 加到传感器上的力具有较大灵敏度的载荷传感器。这些窗孔很容易 用标准工具开凿或加工,并可以呈现为槽形或哑铃型状。

一般,如图4所示,载荷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几种结构,包括 三维六面方块结构。传感器内,通常可以有一个由两侧壁24A和 24B以及一顶壁26和一底壁28确定的窗孔10,设置在该窗孔之内 的是基板40,基板40上安装负荷梁45和悬臂负荷量支持梁42。

此外,在载荷传感器内通过利用折褶可以附加任何若干元 件。这些折褶除了防止基板或其它结构转向或弯曲到预定以外的平 面之外,还有助于确定平行梁式结构的负荷量。在将所感受的力转 换为基板和平行梁式结构的位移,以便通过机械作用最终产生一个 来自敏感元件的传感信号而影响敏感元件方面,折褶是整体式的。

通常,折褶可以设置在载荷传感器内部任何地方,以防影响挠 曲。尤其如图4所示,折褶32可作为基板40的基础,以将基座40 设置到底壁28。折褶34也可以作为负荷梁45的顶部,将负荷梁 45设置到顶壁26。

在三维结构的窗孔内,敏感元件52被支承在负荷支承梁45与 负荷量支持梁42之间。负荷梁45和悬臂支持梁42在三维方块20 的窗孔10内的至少一个平面上是平行的。这样就保持了由基板 40、敏感元件52以及梁42和梁45的两内壁或相对侧壁所形成的 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结构。相应地,在本发明中,由于任何力而 造成的载荷传感器的弯曲也将形成一种类似平行四边形的响应。

敏感元件的贴装可以借助一种能提供整体的或固定和稳定的 联接装置来实现,例如热塑或热固粘合剂。一类较佳的粘合剂包括 环氧树脂型粘合剂,诸如市场上现成的那一类。较佳的载荷传感器 其性能可以尽可能地固定和稳定。要求该联接对平行弹簧系统较大 弯曲的影响能减至最小。于是,当固定联接部位活动时,相对于梁 的弯曲程度其活动是极小的。这样,由于不甚完满的固定联接部位, 对于小量的弯曲,其输出将是很不灵敏的。

图5中,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还包括敏感装置52。该敏感装 置通常用以感受由加到载荷传感器上的力所产生的力。该敏感装置 受压缩力或拉伸力的影响,并将该力转换为一个电信号,并将它送 到一个电路进行测定。通常,根据本发明,包括硬电线、电路、含 有半导体和类似元件的晶体管电路等,任何一种敏感装置都可以采 用。可以采用的敏感装置包括光、电一机以及阻抗或谐振敏感装 置。

一个较佳的敏感元件包括一个阻抗或诸如石英晶体的谐振 器。较佳的谐振器包括由瑞士ETA制造供应的微晶体。这种谐振 器通常称为双端调谐音叉,并通常由两个平行的叉所组成,它们的 端部被联接在一起。这些叉被压电激励,由此可根据其弯曲的量在 板的平面内相互相对振荡。通过将一个拉力或压缩力沿其轴向加到 晶体上,其固有频率将像小提琴的弦那样提高或降低。

石英晶体是一种非常稳定和可靠的机电元件。它的强迫频率响 应和准数字输出信号连同精确频率测量特性使之能获得良好的性 能。单晶石英显著的机构和物理特性输出一种具有精确重复性,没 有滞后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长时期稳定性的运行特性。而且, 由于石英具有很高的硬度,故在安装结构上仅产生很小的位移。

为了驱动石英谐振器还需要一个振荡器。由于晶体的等效电气 参数与广泛应用的音叉的参数相同,为本领域熟练人员所已知的常 见的皮尔斯振荡器即适合于晶体的工作。采用标准的集成放大器的 振荡器也很容易实现。一个有用的振荡电路可以通过本领域熟练人 员已知的任何类型的电路结构,为其提供5至15V电压

更好一点,石英晶体传感器的尺寸从大约0.1英寸到1.0英寸 范围,最好为大约0.5英寸到0.25英寸。该传感器的频率范围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需的应用。然而,已经发现,20KHz至 100KHz,更好的为44KHz、48KHz,最好为86KHz至94KHz的频 率是最有用的。

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还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电路,这些电路 可用以测定由敏感装置所接收到的电信号,并反映被感受力的合适 辐度。通常,根据本发明,任何与本目的相称的能对电信号提供线 性响应的电路均可使用。

最好,适用于本发明的电路是阻抗电路,例如惠斯顿电桥结构 以及类似的电路,或差分电路,能抵消载荷传感器中元件的偏置信 号。惠斯顿电桥采用四个电阻性元件,排列成矩形电路,电压跨接 在其两个对上,信号测量点则跨接在另两个对角上。

参见图1,图1表示平行梁式结构的一种更佳的实施例。该实 施例的载荷传感器可以用两个敏感元件52A和52B、一个基板40 和适当的结构工作,当载荷传感器受压时确保两个敏感元件将受到 同等的影响。这将便于每个相应的传感器的独立信号处理,产生一 个共模信号效应和差模信号效应。

共模信号效应包括温度效应、压力效应、外界振动效应和老化 效应,在任何其它效应之中,对图1所示的两个悬臂梁42A和42B 以及传感器52A和52B都具有同等的影响。差模效应最重要的就 是作用于敏感元件上的力或应力,不相等地影响悬臂梁42A和 42B以及敏感元件52A和52B。

在此情况下,中空悬臂梁42A、42B和45即可设置到由窗孔 底侧28所形成的单个基板40上。通过经由附设在挠性梁和固定梁 45顶端之间的敏感装置52A和52B,附设两个挠性梁42A和42B, 荷载传感器能够补偿弹性系数、变量和滞后的变化以及内摩擦蠕 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挠性臂和固定梁将按比例地受影响,通过 将敏感元件附设在两者之间,即可消除在弹性系数、滞后或蠕变方 面的变化。

尽管不希望束缚在一个特定的工作模式或理论,我们认为载 荷传感器具有一负荷支承梁45,可安置一桥型间隙至一小弹簧 42。由于负荷支承梁45受到力的传递而偏转,小弹簧42支承一负 荷,力的传递是通过一个有关的脊形力敏元件52A或52B来实现 的,其偏差在满负荷时仅为例如约0.000005英寸。在这种情况下, 整个荷载传感器偏转仅约0.015英寸。于是力敏元件感受到一个力, 该力与机械材料的弹性系数无关。

在此情况下,当P为荷重时,总荷重由平行的弹簧支承,它为:

                PT=P1+P2

其中,P1是由梁45承担的荷重,P2是由弹簧42承担的荷重。

加在每根梁上的荷重与其偏转成正比:

            P1=K1Y1,P2=K2Y2

其中Y1和Y2分别为偏转,以英寸计,K1和K2分别为弹性常数, 表示每英寸偏转的负荷的磅数。

如果连接具有极高弹性常数的力敏元件,那么在荷载下两个 梁具有几乎同等的偏转。

                      Y1=Y2且 P 1 K 1 = P 2 K 2

每根梁的弹性常数与其合成材料的弹性系数成正比:

        K1=C1E1  K2=C2E2

其中C1和C2是与梁的形状有关的常数,E1和E2是其相应的弹 性模数。

由于两根弹簧的材料是相同的,故其模数也相同。

                       E1=E2  且 P 1 C 1 E 1 = P 2 C 2 E 1

由于力敏元件为连接元件,故P2上的力等于力敏元件上的 力。所以,所敏感到的力正比于所加负荷。 ,且 P 2 = P T C 1 + C 2 / C 1

C2和C1为尺寸系数,故P2直接与所加的力有关,而实际上与 弹性系数的作用无关。

因此,如果存在非线性应力一应变关系时,两根弹簧的结构呈 现相同的环境效应和应力程度时,弹性模数对温度、内摩擦蠕变 (与时间有关的弹性模数效应)以及静态滞后(形成对弹性模数有 时间关系的内部材料摩擦效应)的灵敏度即可忽略。

如果温度不影响力敏传感器的性能,这些载荷传感器的输出 信号仅取决于其结构尺寸以及所施加的载荷。当载荷传感器与力敏 元件采用不同的材料时,温度变化将引起力敏元件的信号以零偏移 的形式发生变化。其它环境影响例如大气压也可在零稳定性方面产 生同样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环境影响,一种紧密匹配的第二个力 敏元件通常为最佳。第二个力敏元件52B可以安装在负荷梁45与 另一平行的梁42B之间。然后与第一个力敏元件52A比较,该力 敏元件将呈现一个负力。通过减去两个力敏元件之间的差值,其所 加的力的输出被加倍,而影响元件52A和52B的干扰作用因相等 而被抵消。

本发明可用于任何弯曲的梁式结构。这些梁可以刚性地固定到 基板上,或通过混合的或固定的支点或支承支点系统用杠杆来移 动。载荷传感器可以通过其上的应力受到压缩力或张力或它们二者 的支配。在具有两根或多根梁的系统中,本发明还可以在上述两根 梁之间再添加若干梁。这些梁可以固定安装到基板上。此外,也可 将一根梁固定在基板上,而其它几根梁则固定在第一根梁上。

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多根梁系统,它不提供一种刚性的方式将 梁安置在基板上。例如,在此应用中,多根平行的梁可以设置或悬 挂在一个基板的下方,而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设置在梁与基板之间 的直线上。这种应用可以在单点天平上发现,诸如用以称重产品、 家畜及类似物体的天平上。

本发明还可以用以计量大质量的物体,例如卡车,或大结构的 物体,例如房子或建筑物。在这种情况下,梁可以固定在两个支点 上,该两支点设置在梁的两端,本申请的传感器则沿着梁固定在一 接点上。当受压时,本发明的传感器将感受到弯曲敏感梁的力。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可用于多个支点系统,例如偏转板,它可 以刚性地安装在一或多个边缘上,或由杠杆通过支点来撬动。

本申请的发明可以用于两个轴向负荷的弹簧之间,诸如盘形 悬挂弹簧应用。这些类型的系统在车辆支承应用或振动隔离系统例 如减震器中可见到。在这些应用中,被测定的力可以被敏感,与干 扰无关且用在所测力幅度持续变化的环境中。

在悬挂系统中,诸如当受压时偏转的系统中,本申请的发明可 以用多根弹簧,这些弹簧通过轴向的运动在载荷传感器上提供伸缩 作用,而载荷传感器垂直地与弹簧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而弹簧相对 负荷与基板之间的一条线设置成一角度。通过将载荷传感器设置在 两组弹簧、链条或其它活动元件之间,负荷支承机构可用以感受在 大规模应用中的力,诸如感受悬挂式升降机的力。

本发明还可以用以感受压力量或压力变化。通过将本申请的载 荷传感器设置在两个平台之间的一条线上,将每个平台固定到一个 含有弹簧的系统,诸如箱,则不管绝对压力或差压都可以测量。 在绝对压力系统中,例如,本载荷传感器可以受到由膨胀风箱与支 承或反应式风箱所产生的压缩力的支配,这些风箱没有压力敏感, 而几乎只是跟踪或计量位移。

在差压测量中,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可以被设置在与反向风 箱或隔膜成一直线的位置上,而这些风箱或隔膜被设置在反向的流 动通道之间。总之,对于压力测量,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可以设 置在两个反向流动源之间的直线上。

本发明还可以用以感受加速度方面的瞬时变化,例如非重复 性实验一类的实验室应用中,其中由滞后而产生的影响均可消除。 例如,破坏性试验(如汽车坠毁试验),爆破试验以及类似的试验都 可应用,这类应用可以采用在两个负荷支承元件外部或之间安装物 体的一种系统,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也安装在该两个负荷支承元件 之间。

借助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还可以完成扭力或力矩的感受。在诸 如车辆轮轴、达输出以及类似运动(任何将产生转矩的运动)的 应用中,相应的力都可以由本发明的载荷传感器来感受,可以将载 荷传感器安装到转矩发生元件与轴向直线排列的反应式扭力元件 之间。

任何其它应用,诸如扭转弯曲以及类似的应用都适用于本发 明。可以发现,载荷传感器的设计可提供许多不同的应用,某种对 力的敏感无材料影响或环境干扰的机械机构的设计是我们所希望 的。

上述讨论,例举和各实施例描述了我们目前对本发明的了 解。然而,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许 多变换。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载荷传递结构 2020-05-12 470
载荷分配装置 2020-05-12 61
大载荷衣服架 2020-05-12 209
处理载荷的设备 2020-05-13 154
载荷指示器 2020-05-11 374
载荷指示器 2020-05-11 535
载荷指示器 2020-05-11 257
载荷指示器 2020-05-11 736
载荷传感器 2020-05-11 463
载荷支撑结构 2020-05-12 21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