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控制器

阅读:684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pH控制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PH 控制器 。现有PH控制器成本还可进一步控制。本发明的控 制模 块 将PH/ORP采集模块采集的PH/ORP和 温度 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与基准模块对比,并将PH/ORP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采集上来的码值通过PH 电极 算法 转换成PH值; 控制模块 将PH值通过PH/ORP变送输出算法转换成4‑20mA变送 电流 ,并通过变送输出模块远传;控制模块将PH值通过标准MODBUS协议转换,并通过RS485通信模块输出;控制模块控制蜂鸣器模块的蜂鸣器报警和报警指示模块的发光 二极管 。本发明的电流变送输出采用pwm方式, 精度 却超越D/A方式,电源模块中也省去隔离模块,大大降低成本。,下面是pH控制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PH控制器,包括控制模、PH/ORP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人机界面、运行状态指示
模块、基准模块、LDO稳压模块、报警指示模块、蜂鸣器模块、RS485通信模块、变送输出模块、负压变换模块、主控系统滤波模块和继电器报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指示模块的发光二极管亮与灭;人机界面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5、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主控芯片U5的型号为
STM8L052R8;主控芯片U5的6引脚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7引脚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13引脚接主控系统滤波模块,11引脚、55引脚、29引脚及12引脚均接+3.3V供电电压,10引脚、56引脚、30引脚及9引脚均接DGND;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
第四电容C4、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三十电容C30和第三十一电容C31;主控芯片U5的48引脚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
DGND;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及反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
U4的正相输入端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及负压变换
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负电源输入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及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
电电压;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及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一端;
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的+2.5V基准电压;第六电阻R6、第三十一电
容C31及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均接DGND;
所述的PH/ORP采集模块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
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三十七电阻R17、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二运算放大器U7和跟随器U8;跟随器U8的型号为CA3140;主控芯片U5的39引脚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DGND;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输出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及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
端,另一端接DGND;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正相输入端接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负电源输入端接第二十电容
C20的一端及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二十电容C20和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十
一电阻R11及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的+2.5V基
准电压;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接DGND;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跟随器U8的输出端
及反相输入端;跟随器U8的正相输入端接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第十二
电阻R12的另一端接PH/ORP传感器的输出端;跟随器U8的负电源输入端接第二十一电容C21
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并接
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DGND;
所述的负压变换模块包括DC-DC变换芯片U2、第三电容C3、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
DC-DC变换芯片U2的型号为ICL7660;DC-DC变换芯片U2的8引脚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并输出
+5V供电电压,5引脚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并输出-5V供电电压,2引脚接第九电容C9的一
端,4引脚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DC-DC变换芯片U2的3引脚、第三电容C3及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DGND;DC-DC变换芯片U2的1、6和7引脚均悬空;
所述的基准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一基准芯片U3;第一基准芯片U3的型号为TL431;
第一基准芯片U3中稳压管的正极接DGND,负极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并输出+2.5V基准电压;
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
所述的LDO稳压模块包括LDO线性稳压芯片U1、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LDO线性稳压
芯片U1的型号为LM7824;LDO线性稳压芯片U1的3引脚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并输出+5V供电
电压,1引脚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并接+24V供电电压,4引脚接第六电容C6及第五电容C5的
另一端并接AGND;
所述的主控系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
十一电容C1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均接+3.3V供电电压,另一端均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并接DGND;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
的+2.5V基准电压并接主控芯片U5的13引脚;
所述的蜂鸣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级管D1和蜂鸣
器Sp1;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主控芯片U5的4引脚,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第一三极
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及蜂鸣器Sp1的负
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及蜂鸣器Sp1的正端均接DGND;
所述的运行状态指示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七电阻R7;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
3.3V供电电压,负极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5的3引脚;
所述的RS485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隔离光藕U12、第二隔离光藕U15、485通信芯片U14、光
电隔离器U16、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一隔离光藕U12和第二隔离光藕U15的型号均为6N137;485通信
芯片U14的型号为MAX485;光电隔离器U16的型号为ACPL-217-56BE;第一隔离光耦U12的2引脚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3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8引脚,8引脚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
供电电压,6引脚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485通讯芯片U14的1引脚并接AGND,5引脚接
AGND;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一隔离光藕U12的1引脚、4引脚和7引脚均悬空;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LDO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二隔离光耦
U15的8引脚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7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7引脚,6引脚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2引脚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3引脚接485通讯芯片U14的4引
脚,5引脚接DGND,1引脚和4引脚均悬空;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三十二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485通讯芯片U14的2引脚和3引脚均
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及光电隔离器U16的第4引脚,8引脚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并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7脚接外部通信设备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及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6引脚接外部通信设备的另一端,5引
脚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并接AGND;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
另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接AGND;光电隔离U16的第1引脚接第三十五电阻R35的
一端,第2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9引脚,第3引脚接AGND;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
所述的变送输出模块包括第三隔离光藕U9、第一PNP三极管Q3、第二PNP三极管Q4、NPN
三极管Q2、逻辑与U11、第二基准芯片U13、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和稳压二极管Z1;第三隔离光藕U9的型号为HCPL-M453-500E,第二基准芯片U13的型号为TL431ACDBZR,逻辑与门U11的型号为SN74AHC1G08DBVR,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型号为LM358DR;第三隔离光耦U9的第1引脚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3引脚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并接+24V供电电压,第5引脚接第一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6引脚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
端及逻辑与门U11的1引脚和2引脚,第4引脚接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第二基准芯片U13中
稳压管的正极、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3引脚;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
接+3.3V供电电压;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接第一PNP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端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及主控芯片U5的8引脚;第一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
一端均接DGND;第二十二电容C22及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均接AGND;稳压二极管Z1的正
极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第二基准芯片U13中稳压管的负极、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R18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5引脚;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接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
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接逻辑与门U11的4引脚;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七
电阻R27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3引脚;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2引脚、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及第二十五电容C25的
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4引脚接AGND,1引脚接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及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8引脚接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并接+24V供电电压;第二十九电容C29的
另一端接AGND;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2的基极;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集电极接第二PNP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作为变送输出端IOut;
所述的继电器报警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RE1、第二继电器RE2、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
管Q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和第四十电阻R40;第一继电器RE1和第二继电器RE2的型号均为HF32F/005-HS3、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的型号均为BC857CLT1G;第一继电器RE1的第1引脚接DGND,第2引脚
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3引脚和第4引脚通过报警端子CN2接
外部报警器;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基极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及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
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接控制模块中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二继
电器RE2的第1引脚接DGND,第2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3
引脚和第4引脚通过报警端子CN2接外部报警器;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
出的+5V供电电压,基极接第四十电阻R40的一端及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第四十电阻
R40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接控制模块
中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U5的1、2、5、14、15、16、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38、40、41、42、43、44、
45、46、47、49、50、51、52、53、54、60、61、62、63和64引脚均悬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送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运算
放大器U10B,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的型号为LM358DR;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的第5引脚接到
AGND,第6引脚接到第7引脚。

说明书全文

pH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电流变送输出干扰度小的PH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PH控制器是一款智能在线化学分析仪器之一,广泛应用于火电、化工化肥、冶金、环保、制药、生化、食品和自来等溶液中PH值或OPR值和温度的连续监测。
[0003] 国外的PH控制器稳定时间短,但成本较高;在污水处理等领域中,对PH控制器的稳定时间要求并不高,高成本的PH控制器会增加企业负担,因此,国外的PH控制器对污水处理等领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0004] 国内生产的PH控制器虽然有价格优势,但其实成本还可以进一步控制,从而提升国内PH控制器的竞争。例如,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PH控制器,电流变送输出都是采用D/A方式,D/A方式虽然精度高,但是价格也比pwm方式高。若是采用pwm方式也能够将电流变送输出的精度提升至与D/A方式相媲美,甚至超越D/A方式,这将为PH控制器的成本控制带来
巨大的突破。再如,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PH控制器,现有的电源模均采用隔离模块将内部供电模块和外部供电模块相隔离,然而隔离模块是电源模块中除变压器外价格最高的,
现有隔离模块的隔离电压最高也就5000V左右,若隔离模块省去也可以很好地起到隔离模
块的效果(达到5000V隔离电压),这也无疑大大降低了PH控制器的成本。对于单个PH控制器而言,采用pwm方式及去除隔离模块能省下20元左右,若是大批量生产,则整个订单的效益和竞争力是巨大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H控制器,可以节省20元左右的成本,而目前隔离电压输出需要使用电压隔离模块,这个模块加上外围电路市场普遍的价
格在20-30元。
[0006] 本发明包括控制模块、PH/ORP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人机界面、运行状态指示模块、基准模块、LDO稳压模块、报警指示模块、蜂鸣器模块、RS485 通信模块、变送输出模块、负压变换模块、主控系统滤波模块和继电器报警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指示模块的发光二极管亮与灭;人机界面与控制模块连接。
[0007] 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5、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主控芯片U5的型号为STM8L052R8;主控芯片U5的6引脚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7引脚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13引脚接主控系统滤波模块,11引脚、55引脚、29引脚及12引脚均接+3.3V供电电压,10引脚、56引脚、30引脚及9引脚均接DGND。
[0008]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三十电容C30和第三十一电容C31;主控芯片U5的48引脚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DGND;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及反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
U4的正相输入端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及负压变换
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负电源输入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及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
电电压;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及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一端;
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的+2.5V基准电压;第六电阻R6、第三十一电
容C31及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均接DGND。
[0009] 所述的PH/ORP采集模块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三十七电阻R17、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二运算放大器U7和跟随器U8;跟随器U8的型号为CA3140;主控芯片U5的39引脚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DGND;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输出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及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
输入端,另一端接DGND;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正相输入端接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六 电容
C16、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负电源输入端接第二
十电容C20的一端及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二十电容C20和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
接第十一电阻R11及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的+
2.5V基准电压;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接DGND;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跟随器U8的
输出端及反相输入端;跟随器U8的正相输入端接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
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PH/ORP传感器的输出端;跟随器U8的负电源输入端接第二十一
电容C21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四电容C14的
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DGND。
[0010] 所述的负压变换模块包括DC-DC变换芯片U2、第三电容C3、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DC-DC变换芯片U2的型号为ICL7660;DC-DC变换芯片U2的8引脚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并输出+5V供电电压,5引脚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并输出-5V供电电压,2引脚接第九电容C9的一端,4引脚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DC-DC变换芯片U2的3引脚、第三电容C3及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DGND;DC-DC变换芯片U2的1、6和7引脚均悬空。
[0011] 所述的基准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一基准芯片U3;第一基准芯片U3的型号为TL431;第一基准芯片U3中稳压管的正极接DGND,负极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并输出+2.5V基
准电压;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
[0012] 所述的LDO稳压模块包括LDO线性稳压芯片U1、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LDO线性稳压芯片U1的型号为LM7824;LDO线性稳压芯片U1的3引脚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并输出+5V
供电电压,1引脚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并接+24V供电电压,4引脚接第六电容C6及第五电容
C5的另一端并接AGND。
[0013] 所述的主控系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十一电容C1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均接+3.3V供电电压,另一端均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并接DGND;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的+2.5V基准电压并接主控芯片U5的13引脚。
[0014] 所述的蜂鸣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级管D1和蜂鸣器Sp1;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主控芯片U5的4引脚,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及蜂鸣器Sp1
的负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及蜂鸣器Sp1的正端均接DGND。
[0015] 所述的运行状态指示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七电阻R7;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3.3V供电电压,负极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5的3引脚。
[0016] 所述的RS485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隔离光藕U12、第二隔离光藕U15、485通信芯片U14、光电隔离器U16、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一隔离光藕U12和第二隔离光藕U15的型号均为6N137;
485通信芯片U14的型号为MAX485;光电隔离器U16的型号为ACPL-217-56BE;第一隔离光耦
U12的2引脚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3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8引脚,8引脚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6引脚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485通讯芯片U14的1引脚并接AGND,5引脚接AGND;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一隔离光藕U12的1引脚、4引脚和7引脚均悬空;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LDO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二隔
离光耦U15的8引脚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7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7引脚,6引脚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2引脚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3引脚接485通讯芯片U14
的4引脚,5引脚接DGND,1引脚和4引脚均悬空;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
压;第三十二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485通讯芯片U14的2引脚和
3引脚均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及光电隔离器U16的第4引脚,8引脚接第二十六电容C26
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并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7脚接外部通信设备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及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6引脚接外部通信设备的另一端,5引脚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并接AGND;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接AGND;光电隔离U16的第1引 脚接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第2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9引脚,第3引脚接AGND;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
[0017] 所述的变送输出模块包括第三隔离光藕U9、第一PNP三极管Q3、第二PNP三极管Q4、NPN三极管Q2、逻辑与U11、第二基准芯片U13、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和稳压二极管Z1;第三隔离光藕U9的型号为HCPL-M453-500E,第二基准芯片U13的型号为TL431ACDBZR,逻辑与门U11的型号为SN74AHC1G08DBVR,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型号为LM358DR;第三隔离光耦U9的第1引脚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3引脚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
极并接+24V供电电压,第5引脚接第一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6引脚接第二十一电阻R21
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1引脚和2引脚,第4引脚接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第二基准芯片
U13中稳压管的正极、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3引脚;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接第一PNP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端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及主控芯片U5的8引脚;第一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二十九电阻R29
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二十二电容C22及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均接AGND;稳压二极管Z1
的正极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第二基准芯片U13中稳压管的负极、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R18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5引脚;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接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的
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接逻辑与门U11的4引脚;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第
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3引脚;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2引脚、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及第二十五电
容C25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4引脚接AGND,1引脚接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及
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8引脚接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并接+24V供电电压;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接AGND;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2的基极;NPN三极管Q2的
发射极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集电极接第二PNP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作为变送输出端IOut。
[0018] 所述的继电器报警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RE1、第二继电器RE2、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和第四十电阻R40;第一继电器RE1和第二继电器RE2的型号均为HF32F/005-HS3、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的型号均为BC857CLT1G;第一继电器RE1的第1引脚接DGND,第2引脚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3引脚和第4引脚通过报警端子CN2
接外部报警器;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基极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及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
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接控制模块中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二
继电器RE2的第1引脚接DGND,第2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
3引脚和第4引脚通过报警端子CN2接外部报警器;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
输出的+5V供电电压,基极接第四十电阻R40的一端及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接控制模块
中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
[0019] 所述主控芯片U5的1、2、5、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38、40、41、42、43、44、45、46、47、49、50、51、52、53、54、60、61、62、63和64引脚均悬空。
[0020] 所述的变送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的型号为LM358DR。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的第5引脚接到AGND,第6引脚接到第7引脚。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2] 1、本发明连续监测数据,并通过电流变送输出连接记录仪实现远传监控与记录,也可以连接RS485接口通过MODBUS RTU协议方便联入计算机实现监控与记录。
[0023] 2、本发明采用电流隔离变送输出或隔离RS485通讯,干扰度更小。
[0024] 3、本发明的电流变送输出采用pwm方式,精度却超越了D/A方式,电源模块中也省去隔离模块,大大降低成本。
[0025] 4、本发明根据水工业环境和特点结合国际供电标准,增加了低电压DC24V。
[0026] 5、本发明板卡模块化设计,组装配置更加方便。
[0027] 6、本发明可进行PH/ORP的测量、温度测量、上下限控制、变送输出、RS485通讯。
[0028] 7、本发明组态温度手动、自动补偿功能;设置高、低报警功能及迟滞量;设置蜂鸣器、灯光报警开关功能;增加万能密码功能;工业控制式看门狗,确保仪表不会死机。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整体框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中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中温度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中PH/ORP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中负压变换模块的电路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中基准模块的电路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中LDO稳压模块的电路图;
[0036] 图8为本发明中主控系统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0037] 图9为本发明中蜂鸣器模块的电路图;
[0038] 图10为本发明中运行状态指示模块的电路图;
[0039] 图11为本发明中RS485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0040] 图12为本发明中变送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0041] 图13为本发明中继电器报警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3] 如图1所示,PH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1、PH/ORP采集模块2、温度采集模块3、人机界面4、运行状态指示模块5、基准模块6、LDO稳压模块7、报警指示模块8、蜂鸣器模块9、RS485通信模块10、变送输出模块11、负压变换模块、主控系统滤波模块和继电器报警模块;控制模块1控制报警指示模块8的发光二极管亮与灭;人机界面4与控制模块连接。
[0044] 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1包括主控芯片U5、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主控芯片U5的型号为STM8L052R8;主控芯片U5的6引脚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7引脚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13引脚接主控系统滤波模块,11引脚、55引脚、29引脚及12引脚均接+3.3V供电电压,10引脚、56引脚、30引脚及9引脚均接DGND。主控芯片U5的1、2、5、14、15、16、17、18、19、20、 21、
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38、40、41、42、43、44、45、46、47、49、50、
51、52、53、54、60、61、62、63和64引脚均悬空。
[0045] 如图3所示,温度采集模块3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三十电容C30和第三十一电容C31;主控芯片U5的48引脚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DGND;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及反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及
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负电源输入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及负压变换模块输
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
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及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一端;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的+2.5V基准电压;第六电阻R6、第三十一电容C31及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均接DGND。
[0046] 如图4所示,PH/ORP采集模块2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三十七电阻R17、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二运算放大器U7和跟随器U8;跟随器U8的型号为CA3140;主控芯片U5的39引脚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DGND;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输出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及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容C32的另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
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DGND;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正相输入端接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7的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负电源输入端接第
二十电容C20的一端及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二十电容C20和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十电阻R10的另一 端接第十一电阻R11及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基准模块输出
的+2.5V基准电压;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接DGND;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跟随器U8的输出端及反相输入端;跟随器U8的正相输入端接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八电容C18的一
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PH/ORP传感器的输出端;跟随器U8的负电源输入端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正电源输入端接第十四电容C14
的一端并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DGND。
[0047] 如图5所示,负压变换模块包括DC-DC变换芯片U2、第三电容C3、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DC-DC变换芯片U2的型号为ICL7660;DC-DC变换芯片U2的8引脚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并输出+5V供电电压,5引脚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并输出-5V供电电压,2引脚接第九电容C9的一端,4引脚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DC-DC变换芯片U2的3引脚、第三电容C3及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DGND;DC-DC变换芯片U2的1、6和7引脚均悬空。
[0048] 如图6所示,基准模块6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一基准芯片U3;第一基准芯片U3的型号为TL431;第一基准芯片U3中稳压管的正极接DGND,负极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并输出+
2.5V基准电压;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
[0049] 如图7所示,LDO稳压模块7包括LDO线性稳压芯片U1、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LDO线性稳压芯片U1的型号为LM7824;LDO线性稳压芯片U1的3引脚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并
输出+5V供电电压,1引脚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并接+24V供电电压,4引脚接第六电容C6及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并接AGND。
[0050] 如图8所示,主控系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十一电容C1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均接+3.3V供电电压,另一端均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并接DGND;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基
准模块输出的+2.5V基准电压并接主控芯片U5的13引脚。
[0051] 如图9所示,蜂鸣器模块9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级管D1和蜂鸣器Sp1;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主控芯片U5的4引脚,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 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一
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及
蜂鸣器Sp1的负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及蜂鸣器Sp1的正端均接DGND。
[0052] 如图10所示,运行状态指示模块5包括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七电阻R7;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3.3V供电电压,负极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主控芯片U5的
3引脚。
[0053] 如图11所示,RS485通信模块10包括第一隔离光藕U12、第二隔离光藕U15、485通信芯片U14、光电隔离器U16、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一隔离光藕U12和第二隔离光藕U15的型号均为6N137;485通信芯片U14的型号为MAX485;光电隔离器U16的型号为ACPL-217-56BE;第一隔离光耦U12的2引脚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3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8引脚,8引脚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6引脚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485通讯芯片U14的1引脚并接
AGND,5引脚接AGND;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一隔离光藕U12的1引脚、4引脚和7引脚均悬空;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LDO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
第二隔离光耦U15的8引脚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7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7引
脚,6引脚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2引脚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3引脚接485通讯芯片U14的4引脚,5引脚接DGND,1引脚和4引脚均悬空;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三十二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485通讯芯片U14的2引脚和3引脚均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及光电隔离器U16的第4引脚,8引脚接第二十六电
容C26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并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7脚接外部通信
设备的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及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6引脚接外部通信设备的另一端,5引脚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并接AGND;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接AGND;光电隔离U16的第1引脚接第三十
五电阻R35的一端,第2引脚接主控芯片U5的59引脚,第3引脚接AGND;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稳压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
[0054] 如图12所示,变送输出模块11包括第三隔离光藕U9、第一PNP三极管Q3、第二PNP三极管Q4、NPN三极管Q2、逻辑与门U11、第二基准芯片U13、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和稳压二极管Z1,还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型号为LM358DR);第三隔离光藕U9的型号为HCPL-M453-500E,第二基准芯片U13的型号为TL431ACDBZR,逻辑与门U11的型号为SN74AHC1G08DBVR,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型号为LM358DR;第三隔离光耦U9的第1引脚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3引脚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并接+24V供电电压,第5引脚接第一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6引脚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1引脚和2引
脚,第4引脚接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第二基准芯片U13中稳压管的正极、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3引脚;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接+3.3V供电电压;第二十五电阻
R25的一端接第一PNP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端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及主控芯片U5的8
引脚;第一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均接DGND;第二十二电容C22及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均接AGND;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
第二基准芯片U13中稳压管的负极、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第十八电容R18的一端及逻辑与门U11的5引脚;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接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接逻
辑与门U11的4引脚;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
容C28的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3引脚;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接第二运算放大
器U10A的2引脚、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及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10A的
4引脚接AGND,1引脚接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及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8引脚接第二十九电容C29的一端并接+24V供电电压;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另一端接AGND;第二十四电阻
R24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2的基极;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
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集电极接第二PNP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作为变送输出端IOut。第三运算放大器U10B的第5引脚接到AGND,
第6引脚接到第7引脚。
[0055] 如图13所示,继电器报警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RE1、第二继电器RE2、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十七 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和第四十电阻R40;第一继电器RE1和第二继电器RE2的型号均为HF32F/005-
HS3、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的型号均为BC857CLT1G;第一继电器RE1的第1引脚接
DGND,第2引脚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3引脚和第4引脚通过报
警端子CN2接外部报警器;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基
极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及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负
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接控制模块中第九电阻R9的另
一端。第二继电器RE2的第1引脚接DGND,第2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及第六三极管Q6的
集电极,第3引脚和第4引脚通过报警端子CN2接外部报警器;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基极接第四十电阻R40的一端及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负压变换模块输出的+5V供电电压,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接
控制模块中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
[0056] 该PH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0057] 图1:控制模块将PH/ORP采集模块采集的PH/ORP和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与基准模块进行对比,并将PH/ORP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采集上来的码值通过PH电极算法
换成PH值,在人机界面显示PH值;控制模块将PH值通过PH/ORP变送输出算法转换成4-20mA
变送电流,并通过变送输出模块进行远传;控制模块将PH值通过标准MODBUS协议转换,并通过RS485通信模块进行输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蜂鸣器模块的蜂鸣器报警和报警指示模块
的发光二极管亮与灭告知客户。运行状态指示模块指示当前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负压变换
模块和LDO稳压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工作电压。
[0058] PH电极算法:已知两组不同的PH溶液,通过PH/ORP电极接到PH/ORP采集模块,记录实际PH/ORP电极采集的两组电压值,通过实际标定公式(1),计算出当前温度的K1、B1值,再通过理论斜率公式(2)计算出当前温度下的K2值,最后通过实际理论百分比公式(3)在不同温度下相同的原理,计算出其它温度下的K值。
[0059] (1)实际标定公式:U=B-K1*PH,其中,K1为直线方程的实际斜率,B1为直线方程的实际截距值,电压值U和PH为变量。
[0060] (2)理论斜率公式:理论斜率值K2=2.303RT/F,其中,气体常数R=8.314(单位J/mol*K),T为当前华氏温度,法拉第常数F=96485.3383C/mol;理论截距值B2为-414.12mV。
[0061] (3)实际理论百分比公式:N=K1/K2(N代表线路板误差常数,N不会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K1为实际斜率、K2为理论斜率)
[0062] PH变送输出算法:变送输出模块将输出电流定义为:PH值为0时对应4mA,PH值为14时对应20mA,电流输出计算公式:I=(PH值-4mA对应PH值)*(20mA–4mA)/(20mA对应PH值-4mA对应PH值)+4.00,即I=(PH值-0)*(16/14)+4.00。ORP变送输出算法:变送输出模块将输出电流定义为:-1500为4mA对应值;+1500为20mA对应值,电流输出计算公式:I=(D-4mA对应值)*(20mA–4mA)/(20mA对应值-4mA对应值)+4.00,I=(D+1500)*(16/3000)+4.00。
[0063] 图3:温度采集原理:通过基准模块产生一个2.5V标准电压接到温度传感器NTC电阻一端,温度传感器NTC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到DGND,采集第六电阻R6到DGND的电压,从而将电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再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U4放大,得到0-2V的电压,并输出给主控芯片内部AD。
[0064] 图4:PH/ORP电极采集原理:电极输出的是-414mV~+414mV的弱电压信号,通过跟随器U8增加输出阻抗,再通过R10、R11、R14、R37、R15精密电阻将负压变换成正压,最后通过第二运算放大器U7进行放大,得到0-2V的电压信号,并输出给主控芯片内部AD。
[0065] 图11:RS485通信模块原理:先通过第一隔离光藕U12、第二隔离光藕U15和光电隔离器U16将UART接口的3.3V电平信号转换成5V电平信号。通讯电路由UART接口和RS485驱动
电路组成,UART接口负责对接收和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RS485驱动电路负责把UART发送的信号转换为RS485的电气特性的电平,把接收到的信号从RS485标准转换为0~5V的标准数
字信号。485通信芯片U14内部由一个接收器和一个发送器组成,接收器接收由RS485总线传输的电平信号,RX485B为接收器输入端,通过RS485通信芯片转换成电平信号,再通过第二隔离光藕U15接主控芯片的RX引脚;主控芯片U5的TX引脚将数据传送到第一隔离光藕U12,
再通过RS485通信芯片将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传给发送器,最后数据通过RS485A端发
送到总线中,RX485A为发 送器输出端;主控芯片的RX485引脚是接收器和发送器的使能端。
由于485通信芯片U14是半双工工作,故 DE可通过主控芯片的一个I/O口控制。
[0066] 图12:变送输出模块原理:主控芯片定时产生一个PWM波形,通过第一PNP三极管Q3进行电流放大驱动第三隔离光藕U9,并输出一个幅度3.3V的PWM频率信号。第二基准芯片U13产生一个2.5V的基准电压给逻辑与门U11供电,将幅度3.3V的PWM频率信号通过一个与
门变换成一个幅度2.5V的PWM频率信号,最后通过2路RC滤波电路,将幅度2.5V的PWM频率信号转换成0-2.5V电压信号。0-2.5V电压信号经过V/A变换电路转换成0-24mA的电流信号。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控制器 2020-05-13 924
控制器 2020-05-13 774
控制器 2020-05-13 937
一种具有锁止控制机构的室内控制器 2020-05-11 757
单手柄多路阀控制器 2020-05-11 188
双电池控制器 2020-05-12 880
一种油门控制器 2020-05-12 949
三软轴控制器 2020-05-12 871
可调温度控制器 2020-05-13 398
软轴控制器 2020-05-11 52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