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细则 / 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阅读:932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实施例 公开了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 服务器 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 细则 考核分数差;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可以有效提升预测功率的 精度 ,并能够在满足双细则考核的前提下,实现储能设备储能效率的最优化。,下面是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包括:
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和损失函数;
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
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包括:
随机取一个参数,并计算总体效率的局部最大值;
计算损失函数结果,返回随机选取一个参数,直至达到终止条件或循环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终止循环并输出参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函数表达式为:
J(θ)=esp-R(hθ(x)),
其中,esp为期望效率值,hθ(x)为修正函数,R(x)为效率计算函数,效率计算表达式为:
其中pn为预测功率,pr为实发功率,f为限电标记,pl为理论功率e为电价,Pi为第i点的储能放电功率,n为输入的数据长度,C为装机容量,Ej为第j点的双细则考核扣分值,m为输入数据包含的天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包括:
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
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其中,Pd为限电量,Pth:为理论功率,Ptr为实际功率。
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
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可充电量进行充电;
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包括:
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
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
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
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
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
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还包括:
在放电上限不大于实发功率与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放电上限;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装机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置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否则,按照放电上限与实发功率之差进行放电;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不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量,否则,按照放电深度输出电量。
通过对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的整体趋势进行拟合;
通过拟合出的函数和气象数据得到理论功率;再根据理论功率和实发功率确定限电情况。
8.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用于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分数差计算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优化模块,用于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

说明书全文

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近些年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期以通过新能源发电方式来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例如发电,光伏发电等。利用新能源发电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缓解了化石燃料的危机,同时也为能源的生产和传输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还解它们决了由于依赖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了的排放。
[0003] 然而,新能源发电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一些不利影响。例如,由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到诸多环境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将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实时供需平衡,其对电网会产生危害。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电网通常会限制新能源电站的发电功率。但该种方式会产生能量浪费的情况。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降低,利用储能挽回弃电成为可能。
[0004] 在新能源电站接入储能设备后,虽然可以通过调节实际并网功率减少随机性并能够挽回弃电,但其发电功率仍然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为了增加新能源电站的可控性,各地区出台了储能电站考核细则,规定储能电站需要每日上报预测功率,并严格按照预测功率并网发电。如何实现对储能设备充放电进行控制,使具有储能设备的新能源电站既能满足考核,同时还能够提升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具有储能设备的新能源电站充放电控制在满足考核的前提下使用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包括:
[0007] 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008] 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009] 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010] 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0011] 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包括:
[0013] 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和损失函数;
[0014] 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
[0015] 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
[0016]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包括:
[0017] 随机取一个参数,并计算总体效率的局部最大值;
[0018] 计算损失函数结果,返回随机选取一个参数,直至达到终止条件或循环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终止循环并输出参数值。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损失函数表达式为:
[0020] J(θ)=esp-R(hθ(x)),
[0021] 其中,esp为期望效率值,hθ(x)为修正函数,R(x)为效率计算函数,效率计算表达式为:
[0022]
[0023] 其中pn为预测功率,pr为实发功率,f为限电标记,pl为理论功率e为电价,Pi为第i点的储能放电功率,n为输入的数据长度,C为装机容量,Ej为第j点的双细则考核扣分值,m为输入数据包含的天数。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包括:
[0025] 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
[0026] 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其中,Pd为限电量,Pth:为理论功率,Ptr为实际功率。
[0027] 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
[0028] 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可充电量进行充电;
[0029] 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包括:
[0031] 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
[0032] 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
[0033] 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
[0034] 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
[0035] 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
[0036] 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
[0037]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还包括:
[0038] 在放电上限不大于实发功率与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放电上限;
[0039]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装机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置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否则,按照放电上限与实发功率之差进行放电;
[0040]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不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量,否则,按照放电深度输出电量。
[0041] 更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包括:
[0042] 通过对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的整体趋势进行拟合;
[0043] 通过拟合出的函数和气象数据得到理论功率;再根据理论功率和实发功率确定限电情况。
[0044]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包括:
[0045] 获取模,用于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046]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047] 分数差计算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048] 优化模块,用于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0049]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0050] 进一步的,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0051] 设定单元,用于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和损失函数;
[0052]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
[0053] 确定单元,用于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
[0054]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0055] 随机取一个参数,并计算总体效率的局部最大值;
[0056] 计算损失函数结果,返回随机选取一个参数,直至达到终止条件或循环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终止循环并输出参数值。
[0057] 进一步的,所述损失函数表达式为:
[0058] J(θ)=esp-R(hθ(x)),
[0059] 其中,esp为期望效率值,hθ(x)为修正函数,R(x)为效率计算函数,效率计算表达式为:
[0060]
[0061] 其中pn为预测功率,pr为实发功率,f为限电标记,pl为理论功率e为电价,Pi为第i点的储能放电功率,n为输入的数据长度,C为装机容量,Ej为第j点的双细则考核扣分值,m为输入数据包含的天数。
[0062]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0063] 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
[0064] 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其中,Pd为限电量,Pth:为理论功率,Ptr为实际功率。
[0065] 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
[0066] 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可充电量进行充电;
[0067] 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
[0068]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0069] 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
[0070] 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
[0071] 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
[0072] 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
[0073] 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
[0074] 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
[0075]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0076] 在放电上限不大于实发功率与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放电上限;
[0077]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装机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置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否则,按照放电上限与实发功率之差进行放电;
[0078]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不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量,否则,按照放电深度输出电量。
[0079] 更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0080] 拟合单元,用于通过对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的整体趋势进行拟合;
[0081] 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拟合出的函数和气象数据得到理论功率;再根据理论功率和实发功率确定限电情况。
[0082]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0083]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0084]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0085]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
[0086]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
[008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和加入储能侧后电站历史数据,并根据发电侧历史数据和加入储能电站后历史数据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的差值,并通过对修正函数参数的优化,提高预测功率的准确度,并根据预测功率对储能侧的充放电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升预测功率的精度,并能够在满足双细则考核的前提下,实现储能设备储能效率的最优化。减少能源损失和提升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附图说明
[0088]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8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0]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3]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9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刘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96] 实施例一
[009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配备储能设备的新能源电站并网发电时对储能设备充放电控制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来执行,并可集成于服务器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8] S110,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099] 示例性的,所述发电侧历史数据可以包括:气象类型数据和发电参数数据。由于新能源电站是将风、光等能量形式转换为电能,其发电能力取决于气象状况。利用气象类型数据可以估算得到新能源电站的实际发电功率。所述气象类型数据可以包括:风速、温度和照度等。所述气象类数据可以由各种配置于发电侧的各种测量设备采集得到,并将采集得到的气象类数据进行存储。
[0100] 所述发电参数数据可以包括:并网功率和功率预测厂商的预测功率。发电参数数据中的并网功率可以从新能源电站运行参数中获取。
[0101] 可选的,可以收集预设时间段的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数据密度为15分钟;从功率预测厂家收集相应时间段的预测功率和预测气象数据,数据密度为同样为15分钟。通过对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的整体趋势进行拟合得到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函数,利用所述函数和预测气象数据得到理论功率;再根据理论功率和实发功率确定限电情况。
[0102] 在获取到上述参数后,可以计算得到该新能源电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数据计算得到该时刻的理论功率,并可根据理论功率和实发功率计算所述新能源的限定情况。
[0103] S120,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104] 示例性的,所述储能侧参数可以包括:电池容量,充放电速率,电池每年衰减,电量在线路中和逆变器中的损耗百分比,电池最大循环次数,电池充放电上下限(SOC)和电池使用年限。
[0105] 在保证实发功率不超过装机容量,电池充放电功率在最大充放电能力内,根据不同逻辑中的约束条件,计算电池的理论充放电情况和加入储能后的电站实发功率。其中,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在限电时,在SOC范围内电池充电;一旦解除限电在SOC内以最大放电速率放电;和在限电时,在SOC范围内电池充电;当不限电且实发功率小于预测功率的考核上限时,放电功率需保持在双细则考核范围内放电。
[0106] 可选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模拟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107] 加入储能后的功率=历史实发功率+储能设备功率,其中,在储能设备充电状态下,储能设备功率为负,在储能设备放电状态下,储能设备功率为正。
[0108] S130,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109] 根据电网规定,对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短期功率预测、超短期功率预测、可用电量统计应满足一定标准。风电场提供的日预测曲线最大误差不超过25%,光伏电站提供的日预测曲线最大误差不超过20%。
[0110] 考核分数的计算方法为:
[0111]
[0112] E为考核偏差值;I为点数,n=96(一天96个点), 为第i点功率预测值, 是第i点的实际功率。考核分数为E*0.015*C。C为装机容量。
[0113]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得到未加入储能设备后的新能源电站的考核分数E1,以及加入储能设备后的新能源电站考核分数E2。并根据二者之间的考核分数计算得到双细则考核分数。
[0114]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考核分数取决于并网功率的预测值和并网功率的实际值,如果需要降低考核分数,应使二者趋近于相同。并且在加入储能设备后,应使储能设备发挥最大效率。
[0115] S140,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0116] 修正函数的作用是通过改变预测功率减少考核分数,以使得考核分数能够满足电网的相关要求。同时,由于预测功率与储能设备的充放动作存在关联关系,如果预测功率能够更加贴合实际并网功率,则可以有效降低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延长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增加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
[0117] 可选的,所述修正函数可以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多次函数,高斯分布函数,正态分布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指数函数等。修正函数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并通过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采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对上述步骤采集的各种实际功率数据进行拟合。
[0118] S150,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0119] 所述优化后的修正函数可以作为预测功率,以使得预测功率趋近于加入储能侧的实际功率。所述预测功率可以为并网功率。由于增加了储能侧,并网功率包括了实发功率和储能设备充/放电功率。因此,在预测功率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当前新能源电站的实发功率和实测辐照度和调度指令等相关参数,对储能侧充/放电进行控制。示例性的,可以在实发功率大于预测功率时,控制储能侧进行充电;在实发功率小于预测功率时,控制储能侧进行放电。由于利用优化后的优化后的修正函数可以作为预测功率,预测功率的精度大为提高,更加趋近于加入储能侧的实际功率。能够有效减低弃风弃光造成的能量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储能侧电池的循环次数。提高储能侧的使用效率。
[01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和加入储能侧后电站历史数据,并根据发电侧历史数据和加入储能电站后历史数据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的差值,并通过对修正函数参数的优化,提高预测功率的准确度,并根据预测功率对储能侧的充放电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升预测功率的精度,并能够在满足双细则考核的前提下,实现储能设备储能效率的最优化。减少能源损失和提升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0121] 实施例二
[01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具体优化为: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终止条件和损失函数;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
[0123] 相应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0124] S210,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125] S220,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126] S230,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127] S240,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和损失函数。
[0128]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用随机梯度下降方法来计算修正函数的参数。随机梯度下降,也叫增量梯度下降,是一种对参数随着样本训练,一个一个的及时更新的方式。当有新的数据时,直接通过上式更新参数,这又因为每次更新都只用到一个数据,所以可以显著减少计算量。
[0129] 由于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本质上是一种迭代过程,因此,需要设定迭代的下降步长,所述迭代的下降步长可以根据经验设定。损失函数是将随机事件或其有关随机变量的取值映射为非负实数以表示该随机事件的“风险”或“损失”的函数。因此,可以用损失函数来作为迭代的终止条件。
[01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损失函数表达式可以为:
[0131] J(θ)=esp-R(hθ(x)),其中,esp为期望效率值,hθ(x)为修正函数,R(x)为效率计算函数。
[0132] S250,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
[0133] 由于修正函数的变化范围取决于参数的选取,不合理的参数选取会使得函数曲线发生大范围的波动,与实际采集到的功率值相差也较远,会增加运算量和运算时长。因此,需要设定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迭代优化,计算得到优化参数。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实际功率值的分布情况,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
[0134] S260,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
[0135] 示例性的,所述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可以包括:随机取一个参数,并计算总体效率的局部最大值;计算损失函数结果,返回随机选取一个参数,直至达到终止条件或循环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终止循环并输出参数值。示例性的,所述总体效率的表达式为:
[0136]
[0137] 其中pn为预测功率,pr为实发功率,f为限电标记,pl为理论功率
[0138] e为电价,Pi为第i点的储能放电功率,n为输入的数据长度,C为装机容量,Ej为第j点的双细则考核扣分值,m为输入数据包含的天数。
[0139] 由上述总体效率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总体效率与储能放电功率和双细则考核扣分值相关,而双细则考核扣分值与预测功率、实发功率和理论功率相关。利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总体效率。总体效率体现了储能设备放电和双细则考核分数二者之间效率最大化。利用总体效率可以表明在参数变化时,总体效率应向上提升。
[0140] 在进行迭代运算过程中,可以将损失函数作为其中的一个终止条件。损失函数是用来估量你模型的预测值f(x)与真实值Y的不一致程度,它是一个非负实值函数。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定义损失函数:J(θ)=esp-R(hθ(x)),
[0141] 其中,esp为期望效率值,hθ(x)为修正函数,R(x)为上述提到的效率计算函数。示例性的,可以将损失函数小于等于0时,作为终止条件,跳出循环,得到最优参数。此外,也可以将迭代运算次数作为另外一个终止条件,在达到迭代循环次数时结束,输出最小值和其参数。
[0142] 由于采用随机梯度下降会出现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跳出局部极小值,每次随机更新一个参数,每个局部极小值和其参数保存在数组中,极小值和参数使用相同索引。便于后期查找应用。根据输出的最小值和对应的参数,可以确定所述修正函数的最优参数。利用最优参数可以提高预测功率的精准程度。
[0143] S270,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0144]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具体优化为: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终止条件和损失函数;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通过,综合考虑储能放电功率和双细则考核扣分值等相关因素,设定合理的总体效率表达式和损失函数。利用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计算得到修正函数的最优参数,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修正函数的最优参数。
[0145] 实施例三
[014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具体优化为: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Pd:限电量,Pth:理论功率,Ptr:实际功率),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输出电量进行充电;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
[0147] 相应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0148] S310,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149] S320,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150] S330,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151] S340,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0152] S350,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
[0153] 在处于限电状态下,新能源电站侧的输出功率已大于并网功率,其输出的多余功率应进入储能设备中存储,在进行存储之前,应对电量进行检测。
[0154] S360,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其中,Pd为限电量,Pth:为理论功率,Ptr为实际功率。
[0155] 在电池处于未充满情况下,需要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可以通过理论功率和实际功率计算得出。限电量可以为理论提供的储能设备安全接收存储的电量。因此,需要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
[0156] S370,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
[0157] 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可以确定储能设备可以接收存储安全电量。充电深度是指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从外电路接受的电量与其完全充电状态时的容量的比值对应的电量。在充电时,应按照充电深度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确保不会损伤储能设备,同时能够确保储能设备的安全。
[0158] S380,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输出电量进行充电。
[0159] 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如果大于充电深度,为保证储能设备的安全,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可充电量应按照输出电量进行充电。
[0160] S390,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
[0161] 相应的,在小于充电深度时,可以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出充电。
[0162]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具体优化为: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Pd:限电量,Pth:理论功率,Ptr:实际功率),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输出电量进行充电;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由于对预测功率的修正函数参数进行了优化,预测功率的精确度大为提高。并可以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对电池各种充电情况进行控制,能够在满足储能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存储能源,减少弃风弃光造成的能量损失。
[0163] 实施例四
[016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具体优化为: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
[0165] 相应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0166] S410,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167] S420,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168] S430,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169] S440,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0170] S450,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
[0171] 在非限电状态下,新能源电站的实发功率小于预测功率,此时,可以利用储能设备的存储电量实现供电。因此,需要首先判断当前实发功率是否能够满足预测功率的范围上限。
[0172] S460,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所述放电上限=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
[0173] 放电上限可以是理论上当前并网功率所能接收储能设备所有电量的上限,因此,需要预先判断一下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
[0174] S470,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
[0175] 在实发功率已经大于等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即说明新能源电站当前实发功率已经满足预测功率的上限要求,如果储能设备放电,则会进一步增大实际并网功率,会影响双细则考核分数,给电网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
[0176] S480,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
[0177] 如果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则代表储能设备可以进行放电,将存储的全部功率作为并网功率一同并入电网中,但考虑到储能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应使其在放电深度进行放电。所述放电深度指从蓄电池取出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比对应的电量。因此,需要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
[0178] S490,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机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
[0179] 装机容量是指新能源电站的实际安装设备的综合额定有功功率。新能源电站和储能设备综合并网功率不能超过装机容量,因此,需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
[0180] S4100,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
[0181]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具体优化为: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由于对预测功率的修正函数参数进行了优化,预测功率的精确度大为提高。并可以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对电池各种放电情况进行控制,能够在确保满足双考核细则分数要求和电网安全的情况下,将储存的电能输出至电网,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并且考虑到放电深度,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0182]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还包括:在放电上限不大于实发功率与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放电上限;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装机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置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否则,按照放电上限与实发功率之差进行放电;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不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量,否则,按照放电深度输出电量。可以根据装机容量、放电上限和放电深度等多种参数综合进行判断,能够在确保满足双考核细则分数要求和电网安全的情况下,将储存的电能输出至电网。
[0183] 实施例五
[018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包括:
[0185]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电站实际发电情况和限电情况;
[0186] 计算模块520,用于根据储能侧参数计算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
[0187] 分数差计算模块530,用于结合所述站实际发电情况、限电情况和加入电站储能设备后的实发功率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差;
[0188] 优化模块540,用于对修正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得利用优化后的修正函数计算得到的双细则考核分数差最小;
[0189] 控制模块550,用于根据所述修正优化的参数对预测功率值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预测功率值控制储能侧进行充/放电控制。
[0190]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电站中发电侧历史数据和加入储能侧后电站历史数据,并根据发电侧历史数据和加入储能电站后历史数据计算双细则考核分数的差值,并通过对修正函数参数的优化,提高预测功率的准确度,并根据预测功率对储能侧的充放电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升预测功率的精度,并能够在满足双细则考核的前提下,实现储能设备储能效率的最优化。减少能源损失和提升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0191]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0192] 设定单元,用于设定梯度下降法的步长和损失函数;
[0193]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参数的随机取值范围,以使得函数曲线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
[0194] 确定单元,用于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确定最优的修正函数参数。
[0195]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0196] 随机取一个参数,并计算总体效率的局部最大值;
[0197] 计算损失函数结果,返回随机选取一个参数,直至达到终止条件或循环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终止循环并输出参数值。
[0198]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损失函数表达式为:
[0199] J(θ)=esp-R(hθ(x)),
[0200] 其中,esp为期望效率值,hθ(x)为修正函数,R(x)为效率计算函数,效率计算表达式为:
[0201]
[0202] 其中pn为预测功率,pr为实发功率,f为限电标记,pl为理论功率e为电价,Pi为第i点的储能放电功率,n为输入的数据长度,C为装机容量,Ej为第j点的双细则考核扣分值,m为输入数据包含的天数。
[0203]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0204] 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限电状态,若处于限电状态,则判断电池是否充满;
[0205] 在电池处于未充满状态下,判断电池可充电量是否大于限电量,所述限电量为Pd=(Pth-Ptr)/4,其中,Pd为限电量,Pth:为理论功率,Ptr为实际功率。
[0206] 在电池可充电量大于限电量时,判断限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
[0207] 在电池可充电量不大于限电量时,判断可充电量是否大于充电深度,在大于充电深度时,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否则,按可充电量进行充电;
[0208] 在限电量小于充电深度时,以限电量进行充电,否则以充电深度进行充电。
[0209]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0210] 在非限电状态且电池电量不为空时,判断电站侧实际发电功率是否小于预测功率范围,所述预测功率范围上限为预测功率*(1+考核范围);
[0211] 在实际发电功率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
[0212] 在实际发电功率不小于预测功率范围上限时,不输出电量;
[0213] 在放电上限大于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放电深度是否大于现有电量;
[0214] 在放电深度大于现有电量时,判断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
[0215] 在实发功率和现有电量之和不大于装机容量时,按照现有电量输出电量。
[0216]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0217] 在放电上限不大于实发功率与现有电量之和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放电上限;
[0218]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放电上限是否大于装机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置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电量;否则,按照放电上限与实发功率之差进行放电;
[0219] 在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不大于放电上限时,判断实发功率和放电深度之和是否大于装置容量,若大于,则按照装机容量与实发功率之差输出量,否则,按照放电深度输出电量。
[0220]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0221] 拟合单元,用于通过对实发功率和实测气象数据的整体趋势进行拟合;
[0222] 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拟合出的函数和气象数据得到理论功率;再根据理论功率和实发功率确定限电情况。
[0223]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0224] 实施例六
[022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服务器12的框图。图6显示的服务器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0226] 如图6所示,服务器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服务器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0227]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0228] 服务器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服务器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0229]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服务器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6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0230]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0231] 服务器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服务器/服务器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服务器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服务器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服务器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服务器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0232]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
[0233] 实施例七
[0234] 本发明实施例其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电侧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
[0235]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0236]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0237]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238]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0239]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