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申请 / 国际申请 / 附图 /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及制备和应用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及制备和应用

阅读:189发布:2020-05-31

专利汇可以提供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及制备和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 生物 及合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C152H236N4O72,结构如 附图 所示。该化合物在 水 溶液中自组装成为 纳米级 的球形聚集体,通过质子化亚胺基使得分子间的静电斥 力 增加导致超分子聚集体解聚,同时分子内的光诱导 电子 转移过程被阻断而产生强的 荧光 ,实现了pH值调控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的变化。该化合物中的环糊精作为特定分子的接收器,苝的优良光学性质作为检测器,能够实现对 水溶性 芳香类客体分子(苯磺酸钠、2- 萘 磺酸钠、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的光学传感,模型客体分子结构如附图所示。,下面是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及制备和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即PTCDI 2,其特征在于它的化学式为:C152H236N4O72,其结构如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
(1)室温下将2份6-脱-6-乙二胺基-全甲基化-β-环糊精与1份苝四甲酸酐和
1份乙酸锌加入到吡啶溶液中,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120℃,保持48-72小时;
(2)将上述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减压蒸去溶剂得到红色固体,用氯仿溶解固体,用洗去乙酸锌,氯仿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硫酸钠,旋出氯仿,浓缩后的样品用胶柱分离,洗脱剂为体积比30/1的氯仿/甲醇,得到红色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自组装为纳米级的球形聚集体有非常弱的荧光,质子化后由于分子间的静电斥增加导致超分子聚集体解聚,同时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被阻断而产生强的荧光。
4.一种权利要求1的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对芳香类客体分子的光学传感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全甲基化-β-环糊精作为特定客体分子的接收器,苝酰亚胺的特征光学性质作为检测信号,通过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聚集体光学性质的变化,实现了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苯磺酸钠、2-磺酸钠、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中的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的光学传感。

说明书全文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

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学、材料和纳米技术交叉研究领域,涉及一种苝酰亚胺桥式双环糊精衍生物合成,聚集体的构筑及其传感。【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溶液中利用芳香类化合物构筑高级有序的功能化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及选择性传感是化学、生物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A.Ajayaghosh,V.K.Praveen.Acc.Chem.Res.2007,40,644-656;(2)A.C.Grimsdale,K.Müllen.Angew.Chem.Int.Ed.2005,44,5592-5629;(3)C.C.Lee,C.Grenier,E.W.Meijer,A.P.H.J.Schenning.Chem.Soc.Rev.2009,38,671-683;(4)K. T. Chem.Commun.2005,1812-1823.
(e)J.H.Ryu,D.J.Hong,M.Lee.Chem.Commun.2008,1043-1054.)。这种相邻的大π化合物分子之间的激发态电子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产生新型的具有特殊光电性质的纳米超分子材料。在各类大π的芳香构筑模之间,苝酰亚胺类衍生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苝酰亚胺类衍生物相邻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的π-π堆积作用,并且其具有优良的光电方面的特性,如光热稳定性好、量子产率高等(F.Würthner.Chem.Commun.2004,1564-1579;
(b)J.A.A.W.Elemans,R.van Hameren,R.J.M.Nolte,A.E.Rowan.Adv.Mater.2006,18,
1251-1266;(c)M.R.Wasielewski.J.Org.Chem.2006,71,5051-5066.)。各种苝酰亚胺的衍生物已经大量的用来构筑各种形貌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如棒状、线状、纤维状和球形等(L.Zang,Y.Che,J.S.Moore.Acc.Chem.Res.2008,41,1596-1608.)。
[0003] 然而,基于环糊精修饰的苝酰亚胺衍生物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报道。环糊精(Cyclodextrins,通常简称为CD),是一类由D型吡喃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键首尾相连的截锥状大环分子,具有疏水的空腔和亲水的表面。环糊精习惯上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其葡萄糖单元数目,其中最常见的是α-、β-和γ-环糊精,分别拥有6、7和8个葡萄糖单元(J.Szejtli.Chem.Rev.1998,98,1743-175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广泛的应用在客体分子的识别和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Y.Liu,Y.Chen.Acc.Chem.Res.2006,39,681-691;(2)A.Harada,Acc.Chem.Res.2001,34,456-464.)以及药物分子的包结和传输体系中(K.Uekama,F.Hirayama,T.Irie.Chem.Rev.1998,98,2045-2076;(2)J.Zhang,P.X.Ma.Angew.Chem.Int.Ed.2009,48,964-968.(3)M.E.Davis,M.E.Brewstev.Nat.Rev.Drug.Discov.2004,3,1023-1035.)。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超分子聚集体的构筑及pH值控制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的变化,以及该化合物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的光学传感。
[0005] 本发明的新型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它的化学式为:C152H236N4O72,其结构如下:
[0006]
[0007]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包括下述步骤:
[0008] (1)室温下将2份6-脱-6-乙二胺基-全甲基化-β-环糊精与1份苝四甲酸酐和1份乙酸锌加入到吡啶溶液中,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120℃,保持48-72小时;
[0009] (2)将上述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减压蒸去溶剂得到红色固体,用氯仿溶解固体,用水洗去乙酸锌,氯仿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硫酸钠,旋出氯仿,浓缩后的样品用胶柱分离,洗脱剂为体积比30/1的氯仿/甲醇,得到红色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
[0010] (3)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聚集体的构筑及pH值控制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的变化。
[0011]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级的球形聚集体,透射电镜(TEM)得到的尺寸大约在80nm左右,调节溶液的pH值至酸性,使主体化合物的亚胺基质子化,由于分子间增强的静电斥作用而使超分子聚集体解聚,同时质子化后亚胺基上孤对电子不再是电子供体,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被阻断,而产生非常强的荧光
[0012] 该化合物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传感应用。
[0013]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的识别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全甲基化-β-环糊精对特定客体分子的包结作用,通过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包结客体分子引起的聚集行为的变化导致苝酰亚胺紫外光谱的改变,实现了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苯磺酸钠、磺酸钠、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中的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的传感。
[0014] 客体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
[0015]
[0016] 本发明中所得固体产物经过1H NMR、13C NMR、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证明;溶液中聚集体的构筑及pH控制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量子产率研究;超分子聚集体的形貌通过透射电镜(TEM)表征;溶液中超分子聚集体的尺寸通过动态光散射方法研究;主体化合物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二维核磁NOESY谱研究。
[0017] 本发明合成了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构筑了纳米级球形组装体。应用亚胺基作为质子受体的特性,实现了pH控制的超分子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利用苝酰亚胺的特征紫外吸收作为检测信号,用全甲基化-β-环糊精作为客体分子的接收器,通过主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包结作用引起的聚集行为的改变导致的苝酰亚胺紫外吸收的变化实现了选择性识别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这种超分子聚集体的构筑及pH值控制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以及该化合物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在化学,材料和纳米技术交叉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
[0018] 图1:PTCDI 2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
[0019] 图2:PTCDI 2在CDCl3和D2O中的1H NMR;
[0020] 图3:PTCDI 2在氯仿溶液中质子化前后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
[0021] 图4:PTCDI 2pH值依赖的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
[0022] 图5:PTCDI 2质子化前后浓度相关的紫外-可见光谱,浓度范围:3.0×10-6M到-41.0×10 M;
[0023] 图6:PTCDI 2质子化前后浓度相关的A0-0/A0-1的变化曲线;
[0024] 图7:PTCDI 2质子化前后的堆积常数的拟合曲线;
[0025] 图8:PTCDI 2温度相关的紫外-可见光谱;
[0026] 图9:PTCDI 2质子化前后的绝对量子产率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0027] 图10:浓度为1.0×10-4M时,PTCDI 2质子化前后的TEM图;
[0028] 图11:浓度为1.0×10-4M时,PTCDI 2质子化之前的动态光散射的粒径分布;
[0029] 图12:浓度为1.0×10-5M时,PTCDI 2对芳香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紫外-可见光谱;
[0030] 图13:浓度为1.0×10-5M时,PTCDI 2对2-蒽酸钠的紫外滴定曲线和稳定常数的拟合曲线;
[0031] 图14:主客体总浓度为5.0×10-5M时,2-蒽酸钠和PTCDI 2的Job曲线;
[0032] 图15:浓度为1.0×10-5M时,PTCDI 2对芘丁酸钠的紫外滴定曲线和稳定常数的拟合曲线;
[0033] 图16:主客体总浓度为5.0×10-5M时,芘丁酸钠和PTCDI 2的Job曲线;
[0034] 图17:芘丁酸钠和PTCDI 2作用的1H NMR谱;
[0035] 图18:芘丁酸钠和PTCDI 2作用的NOESY谱;
[0036] 图19:芘丁酸钠和PTCDI 2可能的作用模式;
[0037] 图20:PTCDI 2的合成路线;
[0038] 图21:PTCDI 2结构式及客体分子的结构式。【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实施例1
[0040]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0041] 苝酰亚胺桥式双全甲基化-乙二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图20所示。
[0042] 室温下将
[0043] 6-脱氧-6-乙二胺基-全甲基化-β-环糊精(0.98g,0.67mmol),
[0044] 苝四甲酸酐(130mg,0.33mmol)和乙酸锌(0.073g,0.33mmol)
[0045] 加入到200毫升吡啶溶液中;
[0046] 反应体系加热到80-120℃,保持在80-120℃反应48-72小时。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减压蒸去吡啶,得到红色固体。将红色固体用氯仿溶解,加入少量水洗去乙酸锌,氯仿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2小时,过滤除去硫酸钠,氯仿相浓缩,过硅胶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30/1)的洗脱剂得到产物554毫克,产率为50%。该化合物的表征数据如下:
[0047] FT-IR(KBr)v[cm-1]:1698,1661;1H NMR(CDCl3,300MHz,ppm):δ = 8.67(m,13
8H),5.13-5.05(m,14H),4.36-3.17(m,214H);C NMR(CDCl3,300MHz,ppm):δ = 163.5,
134.8,131.6,129.5,126.7,123.5,123.3,99.1,99.0,98.8,82.3,82.0,81.8,81.4,80.5,
80.4,80.3,80.0,71.6,71.1,61.6,59.3,59.1,58.6,58.2,49.5,48.0,40.6;MALDI-MS:
+ +
calcd forC152H236N4O72Na,3292.4821;found C152H236N4O72Na,3292.4808;Anal.calcd forC152H236N4O72:C 55.80,H 7.27,N 1.71;found:C 55.67,H 7.18,N 1.82.[0048] 实施例2
[0049] PTCDI 2在不同溶剂中的聚集行为
[0050] 在氯仿、甲苯、丙、乙腈等有机溶剂中,PTCDI 2呈典型的单体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其A0-0/A0-1分别为1.52(氯仿),1.44(甲苯),1.40(丙酮),1.35(乙腈),而在甲醇溶液中呈单体向二聚体转变的光谱特征,其A0-0/A0-1为1.22,最大吸收峰为0-0峰在520nm左右,0-1峰在490nm左右。而在水溶液中,0-0峰的吸收强度明显的下降,0-1峰成为最强的吸收峰,红移到497nm,其A0-0/A0-1减小到0.68,是聚集体状态的特征吸收光谱,如图1a,与此同时,PTCDI 2在水溶液中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在有机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强度,如图1b所示。
这是由于在水溶液中苝酰亚胺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导致荧光的自淬灭。在CDCl3的溶剂中,苝酰亚胺芳环上的8个H裂分成四个尖峰,说明在CDCl3的溶剂中PTCDI2处在单体的状态,然而在D2O的溶剂中,四个尖峰变化成两组峰,其中一组为宽峰在δ7.91ppm处,另一组为尖峰在δ7.59ppm处,这是由于强的π-π堆积作用所致,说明形成了超分子聚集体(图2)。
[0051] 实施例3
[0052] 质子化前后PTCDI 2的光谱研究
[0053] PTCDI 2在浓度为1.0×10-5M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使亚胺基质子化,质子化前后PTCDI 2的A0-0/A0-1的比值基本不变,说明质子化前后PTCDI 2在氯仿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然而其荧光光谱的强度增强近4倍,这是由于质子化后PTCDI 2上的亚基不再是电子供体,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被阻断,所以荧光增强(图3)。不同pH值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随着pH值的减小,PTCDI 2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生明显的改变,峰形变窄,0-0峰(530nm)和0-1峰(496nm)明显的上升,但是0-0峰上升幅度远远大于0-1峰,0-2峰(465nm)下降,肩峰(560nm)下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的特征变化可知,随着pH值的减小即随着PTCDI 2被质子化变为PTCDI 2H2,PTCDI 2的超分子聚集体逐渐解聚,从聚集体变为单体。与此相应的荧光光谱的强度随着PTCDI 2被质子化而增强(图4b)。PTCDI 2质子化后荧光增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亚氨基质子化后,分子内的电子转移被阻断;二是亚氨基质子化后增强的静电斥力导致聚集体解聚,自淬灭作用减弱。分别拟合吸收强度在529nm和荧光发射强度在543nm随pH值变化的曲线得到PTCDI 2的pKa和pK’a分别为6.2和6.0。
[0054] 实施例4
[0055] 质子化前后PTCDI 2的聚集体的聚集行为及光学性质
[0056] 质子化前后PTCDI 2和PTCDI 2H2的0-0峰和0-1峰的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的下降,但是0-0峰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0-1峰。从紫外-可见光谱可知,在低浓度-3.0×106M时,PTCDI 2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0-0峰明显低于0-1峰。而PTCDI 2H2在此浓-6
度时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如图5所示。在3.0×10 M时,PTCDI 2和PTCDI 2H2的A0-0/A0-1值分别为0.85和1.33,同样表明PTCDI 2以聚集体的堆积状态存在,而PTCDI 2H2的A0-0/A0-1值与有机溶剂中的比较接近,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随着浓度的增加,PTCDI2和PTCDI -4
2H2的A0-0/A0-1值相应的减小,在1.0×10 M时,其A0-0/A0-1值分别为0.52和0.89。通过曲-5 -4
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明显的观察到PTCDI 2在浓度从4.0×10 M到1.0×10 M变化的范围内,其A0-0/A0-1值只有很小的改变,从0.57减小到0.52,如图6a所示。曲线的变化趋势接近达到一个极限值,这与文献报道的苝酰亚胺的A0-0/A0-1值随着堆积个数的增加,慢慢趋向于一个极限值,即堆积个数增加而A0-0/A0-1值基本不在变化。而PTCDI2H2的A0-0/A0-1值即使在高浓度时变化仍然十分明显(图6b),这也说明了PTCDI 2H2的堆积能力远远弱于PTCDI 2。
5 -1 4 -1
通过公式拟合得到PTCDI 2和PTCDI 2H2的堆积常数分别为4.7×10M 和5.7×10M ,相差近一个数量级,如图7所示。对于PTCDI 2H2来说,低温有利于组装体的形成,在5℃时,其A0-0/A0-1值为0.72,随着温度升高0-0峰和0-1峰的强度都增强,而0-0峰增加的幅度大于0-1峰,呈现逐渐解聚的过程,在70℃时其A0-0/A0-1值增加到1.28,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
而PTCDI 2的UV-Vis光谱随温度变化不明显,随着温度升高,0-0峰和0-1峰都只有小幅度的增加(图8),说明PTCDI 2之间存在非常强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温度升高不足以解聚已经存在的聚集体。质子化前后PTCDI 2和PTCDI 2H2的荧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如图9所示,无论在低浓度还是在高浓度下,PTCDI 2H2的量子产率都远远大于PTCDI 2。由此可知,在质子化之前即性条件下,PTCDI 2有强的聚集能力形成超分子聚集体;质子化之后即酸性条件下,PTCDI 2有弱的聚集能力聚集体解聚但具有强的荧光。
[0057] 实施例5
[0058] PTCDI 2的聚集体透射电镜(TEM)研究和动态光散射粒径分布特征
[0059] TEM研究了PTCDI 2和PTCDI 2H2的聚集体的形貌特征,如图10所示。在-4
1.0×10 M时PTCDI 2呈球形的聚集体形貌,直径大约80nm。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质子化后PTCDI2H2呈小的点状聚集体,PTCDI 2H2由于静电斥力形成低级的聚集体。动态光散射实验得到了与此相一致的结果。PTCDI 2的平均粒径为130nm(图11),其大于透射电镜得到的球形聚集体的直径,这是由于在透射电镜的条件下没有溶剂的参与使得聚集体收缩。而测试PTCDI 2H2时,没有检测到有效的粒径。
[0060] 实施例6
[0061] PTCDI 2对水溶性芳香类客体分子的识别研究
[0062] 在1.0×10-5M下,PTCDI 2中分别加入50倍的苯磺酸钠、2-萘磺酸钠、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如图12所示,苯磺酸钠和2-萘磺酸钠的加入PTCDI 2的紫外光谱没有明显的变化。当加入2-蒽酸钠后,PTCDI 2的0-1峰明显下降,并且0-1峰和0-0峰发生明显的红移,从497nm和529nm位移到504nm和536nm,0-1峰高于0-0峰。而当加入芘丁酸钠后,0-1峰明显下降,0-1峰和0-0峰红移到511nm和545nm,并且0-0峰高于0-1峰。通过对比
0-0峰的位置和0-0峰与0-1峰的比值,可以实现蒽和芘的选择性识别。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对主体化合物PTCDI 2的紫外滴定光谱显示随着客体分子的加入,由于主客体分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以及由于客体包结导致的苝酰亚胺的聚集行为的改变使得PTCDI 2的0-0峰和0-1都发生明显的红移,通过公式拟合得到PTCDI 2与客体2-蒽酸钠和芘丁酸钠的稳
3 -1 4 -1
定常数分别9.1×10M 和4.3×10M (图13和15),通过Job法得到主客体分子作用的键合比为1∶1(图14和16)。同时,我们利用核磁谱研究了PTCDI 2与芘丁酸钠的包结模式。如图17所示,芘丁酸钠苯环上质子H在δ7.6-6.9ppm之间,与主体化合物PTCDI 2形成包合物后基本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而PTCDI 2的苝酰亚胺苯环上的质子H明显的向高场位移,从δ8.3-7.5ppm处位移到δ6.5ppm,这是由于芘与苝酰亚胺之间发生电子相互作用以及由于环糊精的包结客体分子导致的苝酰亚胺的聚集行为发生改变所致。芘丁酸钠与PTCDI 2的二维NOESY研究给出了主客体分子相互作用的较详细的信息,如图18所示,芘的芳环上的质子H与丁基上的-CH2CH2CH2-相关(图18中的A),并且-CH2CH2CH2-与环糊精的H相关,导致δ7.5ppm的芘的H与环糊精没有相关,环糊精包结在丁基位置;δ7.25ppm和δ7.0ppm处芘的苯环上的H与环糊精上的H存在强的相关(图18中的B),说明芘包结在环糊精的空腔,并且与环糊精1位的H没有相关峰,同时芘的苯环上的H与苝酰亚胺的H存在强的相关(图18中的C),表明芘丁酸钠从大口端包入环糊精的空腔,,并且我们推测了其可能的包结模式,如图19所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