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

阅读:72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熨斗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熨斗 ,该熨斗使得通过熨斗的前后移 动能 够高效地进行熨烫,并且当沿 底板 (6)的后端部(6b)的方向向后移动时提供改善的可用性。设置 支撑 部,用于将熨斗主体(1)支撑为处于底板(6)基本上竖直地布置的自立起状态,其 中底 板(6)具有均形成为尖头形状的前端部(6a)和后端部(6b)。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和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11a),其中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以从熨斗主体(1)向后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后端部(6b)的两侧。允许底板(6)的后端部(6b)可见的空间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之间。,下面是熨斗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熨斗,其包括:
基部,其由加热元件加热;
底板,其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底面,所述底板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均形成为尖头形状;
绝热板,其覆盖所述基部的顶面;
手柄体,其设置于所述绝热板的上方并且具有抓握部;以及
支撑部,其用于将熨斗主体支撑为处于所述底板基本上竖直地布置的自立起状态,其中,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设置于所述抓握部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以从所述熨斗主体向后突出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所述后端部的两侧,并且
允许所述底板的所述后端部可见的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熨斗主体被所述支撑部支撑为安放于自立起状态时,所述底板的所述后端部位于向上距所述熨斗主体所安放的安放面预定距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比所述底板的所述后端部向后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横向上距所述底板的所述后端部基本上彼此相等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沿着所述绝热板的外侧面形成为基本上U状构造的支撑形成体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还包括:
汽化室,其形成于所述基部,用于产生蒸汽;以及箱,其配置于所述绝热板的上方,用于储存要供给到所述汽化室的水,其中
所述支撑形成体覆盖所述水箱和所述绝热板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为从所述熨斗主体向后突出的棒状体,使得当所述熨斗主体处于自立起状态时,所述底板向上离开所述熨斗主体所安放的安放面,以使所述底板和所述安放面间隔开预定高度,第一空间形成于作为棒状体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并且第二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抓握部的后部的所述第三支撑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还包括:
端子,其埋设于所述手柄体的后部内;以及
手柄支撑板,其覆盖所述端子,其中
所述手柄支撑板的中央部分向前凹而形成第三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体的后部向后突出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热板的后部向后突出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11.一种熨斗,其包括:
由加热元件加热的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均形成为尖头形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
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上方并具有抓握部的手柄体;以及
支撑部,其用于将熨斗主体支撑为处于所述基部偏离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安放面的自立起状态,
其中,
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设置于所述抓握部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以从所述熨斗主体向后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部的所述后端部的两侧,并且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提供允许所述基部的所述后端部可见的空间。

说明书全文

熨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熨平衣物等的皱纹的熨斗。

背景技术

[0002] 上述类型的传统熨斗的底板具有尖端。利用这样的熨斗,可以以下述方式进行熨烫:在衣物上使熨斗沿熨烫方向行进而按压并抚平衣物,由此熨平衣物的皱纹。还有,这样的熨斗便于衣物的纽扣周围的精细的熨烫工作。由于使用熨烫板上的有限空间进行熨烫工作,所以熨斗以往复运动方式在衣物上重复地前后移动,并且,在熨烫工作期间调整衣物的形态(form)。一般来说,熨斗的底板的后部不具有尖头形状。因此,当熨斗向后移动时,压没有被施加到熨斗并且底板的后部从衣物略微抬起。以此方式,能够防止熨斗的导致衣物上形成褶皱的错误操作。
[0003] 然而,在熨烫期间,由于通过以往复运动方式移动熨斗能够高效地熨平衣物的皱纹,所以经常进行这样的错误操作。由熨烫形成的褶皱难以去除。因此,如图10所示,想到将底板101的后端部102形成为具有与前端部103的形状类似的尖头形状(例如,参见日本特开第2009-28385号公报(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公开的熨斗的底板101的后端部102被形成为具有尖头形状,以防止当熨斗向后移动时形成褶皱。然而,手柄体104悬于带尖头的后端部102之上。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当熨斗在衣物上向后移动时,不能看见衣物的接近带尖头的后端部102的部分。
[0005] 通常,熨烫工作包括在衣物上移动熨斗以熨平衣物的皱纹的动作和调整衣物的形态的动作。通过重复这些动作以熨平皱纹和调整衣物的形态而进行熨烫。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线熨斗的情况下,在调整衣物的形态时,熨斗在使用间歇被放置在座上。
[0006] 当熨斗被放置在座上时,电力被供给到熨斗的加热元件。电力供给用的连接端子105被设置为接近底板101的后端部102并位于后端部102的上方。因此,对于底板101的后端部102来说,难以获得与前端部103相同平的可视性。当熨斗向后移动时,邻近并且包围带尖头的后端部102的区域的视野被手柄体104阻挡,因此,不能看到邻近并且包围带尖头的后端部102的区域。由此,仅将底板101的后端部102形成为尖头形状不能解决当熨斗向后移动时由于熨斗的错误操作而形成褶皱的问题。
[0007] 引用列表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未经审查的日本特开第2009-283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鉴于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目的,本公开的目的是:在熨烫期间获得底板的后端部的可视性;通过熨斗的前后移动使得熨烫能够高效地进行;并且当熨斗沿具有尖头形状的后端部的方向向后移动时提供改善的熨斗可用性。
[0011] 因此,根据第一方面的熨斗包括:基部,其由加热元件加热;底板,其设置于基部的底面,底板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前端部和后端部均形成为尖头形状;绝热板,其覆盖基部的顶面;手柄体,其设置于绝热板的上方并且具有抓握部;和支撑部,其用于将熨斗主体支撑为处于底板基本上竖直地布置的自立起状态。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设置于抓握部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从熨斗主体向后突出的方式被设置于底板的后端部的两侧。允许底板的后端部可见的空间形成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
[0012] 因此,当熨斗在熨烫期间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底板的后端部的可视性,并且通过熨斗的前后移动即通过沿前端部的方向向前移动熨斗的动作和沿后端部的方向向后移动熨斗的动作能够高效地进行熨烫。还有,改善了当熨斗沿后端部的方向向后移动时的熨斗的可用性。
[0013]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熨斗中,当熨斗主体被支撑部支撑为安放于自立起状态时,底板的后端部可以位于向上距熨斗主体所安放的安放面预定距离的位置
[0014] 因此,当熨斗被安放在安放面上时,可以减少安放面由于被加热到高温的底板的热而变得过热险。由此,能够将熨斗安全地安放在安放面上。
[0015]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熨斗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比底板的后端部向后突出。
[0016] 因此,当熨斗安放在安放面上时,可以防止安放面的过热。
[0017] 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熨斗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横向上距底板的后端部基本上彼此相等的距离。
[0018] 因此,当熨斗向后移动时,可以获得邻近并包围后端部的区域的良好可视性。还有,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操作熨斗,可以等同地获得可视区域。
[0019] 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五方面的熨斗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沿着绝热板的外侧面形成为基本上U状构造的支撑形成体的两端。
[0020] 因此,除了获得底板的后端部的尖端的良好可视性以外,还可以改善底板的外周的可视性和前端部的尖端的可视性。还有,通过将支撑形成体安装到熨斗主体,可以容易地形成用于将熨斗主体支撑为处于自立起状态(self-standing state)的支撑部。
[0021] 在基于第五方面的第六方面中,熨斗还包括:汽化室,其形成于基部,用于产生蒸汽;以及水箱,其配置于绝热板的上方,用于储存要供给到汽化室的水。支撑形成体覆盖水箱和绝热板之间的间隙。
[0022] 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底板的沿着绝热板的外壁升高的热进入绝热板和水箱之间。以此方式,能够防止水箱由于热而劣化。
[0023] 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七方面的熨斗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形成为从熨斗主体向后突出的棒状体,使得当熨斗主体处于自立起状态时,底板向上离开熨斗主体所安放的安放面,以使底板和安放面间隔开预定高度。第一空间形成于作为棒状体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第二空间形成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抓握部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之间。
[0024] 因此,将熨斗主体支撑为处于自立起状态的支撑部容易地形成空间。通过将棒状体之间的水平间隔设定成适当的间隔,当熨斗主体被安放在自立起状态时,熨斗主体能够被稳定地支撑,而且,能够获得宽广的视,在该视角中可以看见邻近并包围后端部的区域。因此,基于熨斗的移动,可以获得邻近并包围的区域的可视性。
[0025] 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八方面的熨斗中,熨斗还包括:端子,其埋设于手柄体的后部内;和手柄支撑板,其覆盖端子。手柄支撑板的中央部分向前凹而形成第三空间。
[0026] 因此,当熨斗向后移动时可见的邻近并包围后端部的区域可以被扩大。由此,基于熨斗的移动,可以获得邻近并包围的区域的可视性。
[0027] 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九方面的熨斗中,手柄体的后部向后突出而形成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0028] 因此,当熨斗在熨烫期间向后移动时,可以获得底板的后端部的可视性,并且熨斗主体能够被简单和坚固的机构稳定地支撑于自立起状态。
[0029] 在基于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十方面的熨斗中,绝热板的后部向后突出而形成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0030] 因此,当熨斗在熨烫期间向后移动时,可以获得底板的后端部的可视性,并且熨斗主体能够被简单和坚固的机构稳定地支撑于自立起状态。
[0031] 根据多种实施方式的熨斗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的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熨斗的俯视图。
[0033] 图2是示出处于自立起状态的熨斗的侧视图。
[0034] 图3是熨斗的支撑形成体的立体图。
[0035] 图4是熨斗的立体图。
[0036] 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线A-A剖切的熨斗的剖视图。
[0037] 图6是熨斗的立体图。
[0038]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自立起状态的熨斗的侧视图。
[0039] 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处于自立起状态的熨斗的侧视图。
[0040] 图9是示出熨斗的重要部分(essential part)的俯视图。
[0041] 图10是传统的熨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多种示例的熨斗。注意,熨斗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43] [示例1]
[0044]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熨斗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处于自立起状态的熨斗的侧视图。图3是熨斗的支撑形成体的立体图。图4是熨斗的立体图。图5是熨斗的重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熨斗的立体图。
[0045] 如图1至图6所示,熨斗主体1包括:基部3,其由嵌入式加热元件2加热;汽化室4,其形成为基部3的顶面上的凹陷,用于产生蒸汽;以及蒸汽孔5,其形成于基部3的底面,用于排出产生于汽化室4中的蒸汽。还有,熨斗主体1具有底板6,底板6包括基部3的前端部6a和后端部6b,前端部6a和后端部6b均形成为尖头形状。
[0046] 树脂水箱7储存要被供给到汽化室4的水。通过用户对蒸汽拨盘8的外部操作,水箱7中的水被供给到汽化室4,或者停止向汽化室4供水。绝热板9被设置为覆盖基部3的顶面。树脂手柄体10被配置于绝热板9的上方,以便形成抓握部11。
[0047] 手柄支撑板12被设置于绝热板9和手柄体10之间。手柄支撑板12被构造成从背面覆盖形成于手柄体10的后部内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到所述端子的是:从抓握部11的后部延伸的电源线16;以及加热元件2的电路
[0048] 支撑形成体13沿着水箱7和绝热板9的外侧面形成为基本上U状的构造。在支撑形成体13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当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将熨斗主体1支撑为底板6基本上竖直地布置的自立起状态时,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接触安放面S。在后端部6b的两侧,作为棒状体的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从熨斗主体1向后突出,使得当熨斗主体1处于自立起状态时,底板6向上离开安放面S,以使底板6与安放面S间隔开预定高度H。
[0049] 第三支撑部11a被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熨斗主体1在三个点,即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以及第三支撑部11a被支撑,从而处于自立起状态。当熨斗主体1被支撑为处于自立起状态时,由合金模制成的基部3的底板6的前端部6a处于朝向手柄体
10侧倾斜的状态。以此方式,平衡熨斗主体1的重心,并且由此能够稳定地安放熨斗主体
1。
[0050] 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之间的第一空间15a是开放空间,第一空间15a允许:当把持抓握部11的用户使熨斗主体1向后移动时,用户可以看到邻近并且包围底板6的后端部6b的区域。
[0051] 还有,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以及第三支撑部11a之间的第二空间15b是开放空间。另外,手柄支撑板12的中央部分朝前凹,由此形成第三空间15c。结果,当熨斗主体1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宽广的视角,在该视角内,能够看到邻近并且包围底板6的后端部6b的区域。因此,基于熨斗的移动,能够获得邻近并且包围区域的可视性。
[0052] 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以及第三支撑部11a形成用于将熨斗主体1支撑为处于自立起状态的支撑部。当熨斗主体1借助于该支撑部而被安放成处于自立起状态时,底板6的后端部6b位于向上距熨斗主体1所安放的安放面S预定高度H的位置。
[0053] 作为从熨斗主体1向后突出的棒状体的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比后端部6b向后突出。还有,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在横向上距后端部6b基本上彼此相等的距离D。
[0054] 支撑形成体13沿着水箱7和绝热板9的外侧面形成为基本上U状的构造,从而从外侧覆盖形成于绝热板9的顶部和水箱7的底部之间的间隙G。以此方式,该间隙被遮蔽。
[0055] 下面将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熨斗的动作和所提供的功能。首先,当操作蒸汽拨盘8并且水箱7中的水被供给到汽化室4时,由加热元件2加热的汽化室4中产生蒸汽。蒸汽经由蒸汽孔5被排放到外部。结果,在衣物等上进行熨烫的同时,蒸汽可以被施加到衣物等上。
[0056] 这里,在向前移动熨斗从而利用前端部6a按压并抚平衣物、观察邻近并包围底板6的前端部6a的区域之后,用户朝着后端部6b侧向后移动熨斗以往复熨烫移动。此时,把持抓握部11的用户经由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能够观察到衣物的在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中的部分的状况。因此,把持抓握部11的方向不必改变成后端部6b所移动的向后方向。还有,当向后移动熨斗时,不需要将把持抓握部11的手切换到另一只手。结果,能够防止导致衣物上形成褶皱的熨斗的错误操作。
[0057] 由此,不需要改变把持抓握部11的方式以改变熨斗的移动方向,用户能够通过往复熨烫动作高效地进行熨烫,该往复熨烫动作即沿前端部6a的方向向前移动熨斗的动作和沿后端部6b的方向向后移动熨斗的动作。还有,当熨斗沿后端部6b的方向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可视性。这改善了熨斗的可用性。
[0058] 当熨斗主体1借助于支撑部被安放成处于自立起状态时,底板6的后端部6b位于向上距熨斗主体1所安放的安放面S预定高度H的位置。结果,当熨斗被安放在安放面S上时,不用担心安放面S由于被加热到高温的底板6的热而变得过热。因此,能够安全地将熨斗安放在安放面S上。
[0059] 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比底板6的后端部6b向后突出。因此,当熨斗被安放在安放面S上时,底板6的后端部6b能够向上与安放面S间隔开。因此,能够防止安放面S的过热。
[0060] 另外,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在横向上距底板6的后端部6b基本上彼此相等的距离D。因此,当熨斗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的良好的可视性。还有,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操作熨斗,均能等同地获得可视区域。
[0061] 又另外,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被设置于沿着绝热板9的外侧面形成为基本上U状的构造的支撑形成体13的两端。因此,除了底板6的后端部6b的尖端的可视性以外,还能够改善底板6的外周的可视性和前端部6a的尖端的可视性。又另外,通过将支撑形成体13安装到熨斗主体1,能够容易地形成用于将熨斗主体1支撑为处于自立起状态的支撑部。
[0062] 又另外,熨斗主体1包括:汽化室4,其形成于基部3,用于产生蒸汽;以及水箱7,被配置于绝热板9的上方,用于储存要被供给到汽化室4的水。水箱7和绝热板9之间的间隙G被支撑形成体13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底板6的沿着绝热板9的外壁上升的热进入绝热板9和水箱7之间。以此方式,能够防止水箱7由于热而劣化。
[0063] 又另外,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形成为从熨斗主体1向后突出的棒状体,使得当熨斗主体1处于自立起状态时,底板6向上离开安放面S,以使底板6和安放面S间隔开预定高度H。第一空间15a形成于作为棒状体的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之间。还有,第二空间15b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以及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11a之间。以此方式,由将熨斗主体1支撑为处于自立起状态的支撑部容易地形成所述各空间。通过将棒状体之间的水平间隔设定为适当的间隔,熨斗主体1能够在被安放为自立起状态时被稳定地支撑,而且,能够获得宽广的视角,在该视角中可以看见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因此,基于熨斗的移动,能够获得邻近并包围区域的可视性。
[0064] 又另外,端子被埋设在手柄体10的后部内。熨斗主体1包括覆盖端子的手柄支撑板12。手柄支撑板12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前凹,由此形成第三空间15c。因此,当熨斗向后移动时可见的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能够被扩大。由此,基于熨斗的移动,能够获得邻近并包围区域的可视性。
[0065] 又另外,作为通过向后突出手柄体10的后部而形成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的结果,当熨斗在熨烫期间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底板6的后端部6b的可视性,并且能够通过简单和坚固的结构将熨斗主体1稳定地支撑为自立起状态。
[0066] 如上所述,第一空间15a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之间。这允许获得当熨斗沿后端部6b的方向向后移动时的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的良好可视性。具体地,当沿前端部6a的方向向前移动熨斗时,例如将熨斗移动到用户的左侧以利用底板
6的前端部6a按压并抚平衣物时,用户能够经由第一空间15a看到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接着,用户能够沿后端部6b的方向向后移动熨斗,即,朝向用户的右侧移动熨斗,并观察衣物的状况。
[0067] 随着熨斗接近用户的前方,对用户来说变得难以看到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以此方式,可视性依据熨斗的位置而改变。因此,作为形成第一空间15a的结果,当在允许获得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的可视性的范围内使熨斗前后移动而进行熨烫时,不必切换熨斗的向前移动方向并且不必切换把持抓握部11的手。这改善了熨斗的可用性。
[0068] 除了第一空间15a以外,通过在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和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11a之间形成第二空间15b,当熨斗沿后端部6b的方向向后运动即朝向用户的右侧移动时可见的邻近并包括后端部6b的区域能够被扩大。因此,甚至当熨斗经过用户的前方时,也能够经由第二空间15b看见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因此,可以延长熨斗的前后移动距离,这进一步改善了熨斗的可用性。
[0069] 第三空间15c对于扩大当熨斗向后移动时可见并且邻近并包围后端部6b的区域是有用的。然而,第三空间15c取决于手柄体10的形状而不是必需的。
[0070] [示例2]
[0071]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安放状态的熨斗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体10的后部不连接到抓握部11的后部,即,熨斗呈所谓的“开放式手柄”的形态。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所以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它们的详细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详细说明相同。
[0072] 在上述结构中,手柄体10的前部连接到抓握部11的前部,并且该连接(连接部10a)在手柄体10上支撑从连接部10a向后延伸的抓握部11。因此,能够实现抓握部11的后部不连接到手柄体10的结构。结果,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4a、第二支撑部14b以及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11a之间的第二空间15b能够被形成为大的开放空间。以此方式,能够高效地形成第二空间15b。因此,当熨斗向后移动时获得的邻近并包围后端部
6b的区域的可视性被进一步增强。由此,改善了使熨斗向后移动时的熨斗的可用性。
[0073] [示例3]
[0074] 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处于安放状态的熨斗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熨斗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绝热板9的后部向后突出而形成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其它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所以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它们的详细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详细说明相同。
[0075] 在上述结构中,在覆盖基部3的顶面并且在绝热板9的顶面上支撑手柄体10的绝热板9的后部,以向后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第一空间15a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之间。
[0076] 结果,能够在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11a和第一支撑部14a之间、设置于抓握部11的后部的第三支撑部11a和第二支撑部14b之间分别获得预定的距离。因此,当熨斗在熨烫期间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底板6的后端部6b的可视性。还有,能够通过简单和坚固的结构将熨斗主体1稳定地支撑为自立起状态。
[0077] 注意,为了说明在熨斗主体1上形成第一支撑部14a和第二支撑部14b的方式,上述说明说明了如下结构:支撑形成体13安装到熨斗主体1的结构,手柄体10的后部向后突出的结构,以及绝热板9的后部向后突出的结构。然而,只要当熨斗向后移动时能够获得可视性并且熨斗主体1在熨斗的使用间歇能够被支撑,结构可以呈任何形式。
[0078] 另外,在各个实施方式中,电源线16从抓握部11的后部延伸。然而,电源线16可以从手柄体10的后部延伸。
[0079] 又另外,在各个实施方式中,熨斗是具有从熨斗主体1延伸的电源线的有线熨斗。然而,熨斗可以实施为无线熨斗,所述无线熨斗的主体在熨斗的使用间歇被放置在座上以进行充电并且所述无线熨斗的主体在使用熨斗时被从座上取下。还有,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有益效果。
[0080] 又另外,尽管各个实施方式均说明了蒸汽熨斗,在没有蒸汽发生器的熨斗中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有益效果。
[0081] 注意,熨斗不仅可以实施为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还可以实施为组合有任何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
[0082] 如上所述,根据多种实施方式的熨斗允许通过熨斗的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两者高效地进行熨烫,并且当熨斗沿后端部方向向后移动时提供改善的熨斗的可用性。因此,所述熨斗可以用作家用或专业用熨斗。
[0083] 尽管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前述说明的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多种其他变型和变化。
[008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5]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熨斗使得通过熨斗的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两者均能够高效地进行熨烫并且当沿底板的后端部的方向向后移动时提供改善的熨斗的可用性。根据本发明的熨斗可以用于家用或产业用。
[0086] 附图标记说明
[0087] 1熨斗主体
[0088] 2加热元件
[0089] 3基部
[0090] 4汽化室
[0091] 5蒸汽孔
[0092] 6底板
[0093] 6a前端部
[0094] 6b后端部
[0095] 7水箱
[0096] 8蒸汽拨盘(steam dial)
[0097] 9绝热板
[0098] 10手柄体
[0099] 11a第三支撑部
[0100] 11抓握部
[0101] 12手柄支撑板
[0102] 13支撑形成体
[0103] 14a第一支撑部
[0104] 14b第二支撑部
[0105] 15a第一空间
[0106] 15b第二空间
[0107] 15c第三空间
[0108] 16电源线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熨斗 2020-05-13 493
熨斗 2020-05-14 44
熨斗 2020-05-14 12
熨斗 2020-05-15 74
熨斗 2020-05-15 147
熨斗 2020-05-15 463
熨斗 2020-05-15 604
熨斗 2020-05-13 996
熨斗 2020-05-13 984
熨斗 2020-05-14 77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