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

阅读:350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熨斗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熨斗 具有一直接被加热以增加积蓄热量的第一底座、一含有一 底板 的第二底座和设置在所述两底座之间的热阻层。热阻层的热阻大于第一底座的热阻从而被加热器加热的第一底座可保持比第二底座高的 温度 。本 发明 的熨斗可增加积蓄热量,由此不但延长熨平时间而且延长 蒸汽 喷射时间。如果减少熨斗的重量,则仍能保持与传统的熨斗大致相同的蓄热量,因此可提供轻重量的熨斗。,下面是熨斗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熨斗,它包括:
一被加热器直接加热的第一底座;
一与所述低于底座邻接设置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底座相反的一底板的第二底座;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热阻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阻层的热阻比所述第一底座的 热阻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二底座 的质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层至少含有金属、树脂、充填 剂、矿物质、绝热材料和空气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是树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覆盖 有绝热材料。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覆盖 有绝热材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覆盖 有绝热材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所述热阻层是由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一 的一部分扩展设置而形成,所述扩展部分是由下面的至少一种构成:
(a)一个沿着至少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周边形成的外周肋;
(b)在至少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之一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直线肋;以及
(C)在至少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一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伸出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座的质量大于所述的第 二底座的质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座的质量大于所述的第 二底座的质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 一部分覆盖有绝热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 一部分覆盖有绝热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阻层是由至少所述第一底座 和所述第二底座的接触表面之一上形成的粗糙面的凸部和空气层构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表面的粗糙度至少不小于 10微米。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至少是用喷沙方法、机 械加工方法和化学腐蚀方法之一形成粗糙面。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二底座的一部分覆盖有一含有 氟化合物树脂的薄膜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 一部分覆盖有绝热材料。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底座的热传导率小于所述 第一底座的热传导率。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底座至少含有陶瓷、和 不锈之一。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底座内设置有一汽化室。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底座的一部分覆盖有 含有碳氟化合物树脂的薄膜。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 一部分覆盖有绝热材料。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熨平衣服褶皱的熨斗

熨斗使用者对熨斗的要求首先是一次能熨平大批量衣服,其次是要重量轻因而易于 熨平操作。第5042179号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具有两个用于根据熨平周期控制蒸汽产生 的大的加热器,它可满足使用者的所述第一要求。这种已揭示的熨斗因此可对各熨平周 期合适地提供蒸汽,并且还可一次熨平大批量衣服。

然而,上述的熨斗具有一个顺畅地提供蒸汽的压蒸汽发生器,这样熨斗的总重量 变得较重。因此这种熨斗就要求使用者承受较大的工作负荷。另外,由于这种熨斗需要 大量的热量,就必须始终对熨斗通电因而这种型式根本不可能是无绳(电线)式的熨斗。 这些年,无绳式熨斗由于它能容易熨平而已被广泛使用。所述无绳式熨斗必须积累大量 的热量同时要重量轻。第5042179号美国专利所揭示的这种熨斗由于是通过加压存储蒸 汽而加压一定的热量积累效果;然而,这种结构导致熨斗体较重。

下面参照图17说明一种传统的无绳式熨斗。该熨斗1包括:(a)包含汽化室2的底 座3,(b)加热底座3的加热器4,(c)设置在底座3之上用于汇集的水槽5,以及(d) 用于开/闭将水槽5中的水供向水道6的通道的7。

阀7包括下面的零件:

在水槽之上的上下移动的蒸汽按钮8(一次按推使按钮向下运动,另一次按推使按 钮向上运动);

通过推动蒸汽按钮8上下移动并具有定作用的开闭杆9;以及

用于向上推动杆9和按钮8的弹簧10。

杆9的下端制成半球形并可接触水道的上端,因而杆的半球形下端可停止将水供向 水道6。

水道6设置在汽化室2之上,水槽中的水通过滴孔11滴入汽化室2中,底座3的底 板设置有数个供蒸汽从汽化室2喷出的蒸汽通孔。

用于检测底座3的温度的热敏电阻式的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底座3上。该温度传感 器13和控制电路14控制加热器4的热量,从而控制熨斗保持一合适的温度。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首先,使用者接通开关以向加热器供电。加热器4 的热量传向底座3从而加热底座3。此后,温度传感器13检测将底座加热到一给定温度, 并然后控制电路14以切断加热器4的加热。

由于底座3消散一定的热量,即使使用者操作熨斗或离开一会儿后熨斗的温度也会 降低。温度传感器13检测该降低后的温度,再使加热器4通电以开始加热。温降范围是 预定的,通常采用摄氏10度的温降范围。

下面说明使用蒸汽的工作情况。当将熨斗加热到给定的温度时。使用者推动蒸汽按 钮8以推动弹簧10,弹簧释放锁定机构使杆9向上运动,然后打开水道。由于重力水槽 5中的水通过滴孔滴入汽化室2。下滴的水使底座3的热量消散并蒸发成蒸汽,然后从蒸 汽通孔12喷出。

然而,在这种传统的结构中,底座温度下降得如此快以至难于熨平批量衣服的褶皱, 尤其在无绳式熨斗的情况时更是这样。这样的结构也只能短时期维持喷射蒸汽。因此, 必须熨平大批量的衣服或者需要所谓通电而要求许多蒸汽的情况时,底座温度下降得如 此之快以至使用者必须暂停熨平而重新加热加热器。这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该电池式熨斗中,喷射蒸汽可维持的时间是由积累的热量所确定的。换言之,积 累的热量Q是决定于底座的比热“C”、质量“W”和温度“T”;即Q=CWT。

在上述这三个因素的值较大时积累的热量便增大。关于比热“C”,没有任何的具有 重量轻而比热大的实际材料可替代目前用作底座材料的

关于质量“W”,由于使用者必须在操作过程中握持熨斗,增加底座的质量(重量) 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增加熨斗的重量是不实际的。通常,熨斗重1.1公斤包括600克的 底座。这是实际使用的上限。

关于温度“T”,由于底座3和底板是一体制成的,底座的温度必须对各种材料的衣 服都可合适地调节。底座3的温度不能从现有状态进一步升高以保护衣服。目前型式中 的“高温方式”温升范围是摄氏220度,而这是上限。

另一种传统型式的熨斗如图18所示,这里采用上底座15和下底座16代替了底座3; 然而,来自上底座15的热量立即传向下底座16,因此这种结构的效果产生如同与底板 一体制成的底座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面讨论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底座可积累较多的热量Q, 温度不会很容易下降而底板可维持一定温度以及可延长喷射蒸汽的持续时间的熨斗。

本发明的熨斗,它包括:一被加热器直接加热的第一底座;一与所述低于底座邻接 设置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底座相反的一底板的第二底座;其特点是: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 二底座之间设置有热阻层。

热阻层的热阻率的设定值要大于第一底座的热阻率;这样由加热器加热的第一底座 的温度就高于第二底座的温度。其结果是;可增大熨斗的总积累的热量。

该热阻层至少包括金属、树脂、充填剂、矿物质或空气之一。该热阻层还可通过将 第一或第二底座的任一个的一个表面成形成一种特定型式而制成。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阻层的平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底座的仰视图;

图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被加热的熨斗的温升情况;

图5示出被加热的传统的熨斗的温升情况;

图6示出本发明的熨斗的温降的情况;

图7示出被使用的传统的熨斗的温降情况;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底座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底座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底座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5是第六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底座之间接触表面的放大剖面图;

图16示出第一和第二底座的接触表面的粗糙度相对它们间的温差的关 系;

图17是传统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8是另一种传统的熨斗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凡是与传统的熨斗的相同的零件都以同样 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对其说明。

第一实施例

现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图1中,第一底座21是用铝制成,它包括汽化室2和加热器4。热阻层22设置 在第一底座21之下,并具有热传导性。第二底座23是用铝制成,它设置在热阻层22之 下,并起一底板的作用。热阻层22的热传导率比二底座23的小;并用阻热的橡胶制 成。

第一蒸汽通道24设置在汽化室2之下,第二蒸汽通道25穿过刚好置于第一底座21 之下的热阻层22。图2示出热阻层22的平面视图。如图3所示,第二底座23的蒸汽通 孔26刚好在第一和第二蒸汽通道24及25下面形成。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首先,接通控制电路14的开关以使加热器通电;这 与传统的熨斗的过程相同。加热器的热量直接加热底座21;由于热阻层22保持与第一 底座21接触,而第二底座23保持与热阻层22接触,第一底座23的热量通过热阻层22 传向第二底座23,从而使第二底座也被加热。一会儿后,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第一底 座21已达到一给定温度。然后控制电路14切断加热器4的加热。当第一底座21的温度 下降,传感器12使加热器开始产生热量。照这样,将温度调节在一定的范围内。

图4示出从以“高温方式”接通电直至温度调节开始前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对 比目的,图5示出具有同样重量的底座的传统熨斗以“高温方式”的上述同样关系。

如图4所示。可发现在由加热器4直接加热的第一底座和由底板散热的第二底座之 间存在一定的温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调节到摄氏250度;而第二底座调节到摄 氏200度,即为“高温方式”。两底座之间的这种不平衡状态是由于在该两个底座之间存 在一个热传导率小于两底座的热阻层22而产生的。该第一底座是供热件而第二底座是散 热件。

第一实施例的热阻层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树脂、充填剂、矿物质等;只要它们的热 阻大于第一底座的材料的热阻都可以。由于母,一种成层的矿物质,被制成层状,它 可如上那样使用,或将它铺设在另一层的上面以形成多层,这样可在这些层中产生较大 的热阻。

图5表明没有热阻层22的传统的熨斗在被加热器4加热的底座和在底板上大致具有 相同的温度,即在“高温方式”的摄氏200度。

换言之,按照本发明,底板将具有合适温度(200度)的热量发散给衣服,而底座 可保持高温。这种结构允许熨斗积累如图5的阴影线所示的大于传统的熨斗的较多热量。 这样本发明增加了积累的热量然而不增加熨斗本身的重量。其结果是,本发明的熨斗由 于底板仅发生少量的温降而可熨平大批量衣服的褶皱。而且,这种熨斗无在熨平途中要 被通电之忧。因此,这种熨斗可以方便熨平工作和便于操纵。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蒸汽的产生情况。当使用者压下抵靠弹簧10的蒸汽按钮8使 锁定机构释放时,开闭杆9抬起以打开水道6。水槽5中的水通过滴孔11滴入汽化室2。 滴水取走底座3的热量并蒸发成蒸汽。蒸汽通过设置在底座21上的蒸汽通道24和设置 在热阻层上的蒸汽通道25从蒸汽通孔26喷出。

图6是示出底座的温降的曲线图。为了对比的目的,图7示出当带有具有同样重量 的底座的传统熨斗喷出相同量的蒸汽时底座的温降情况。如前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 积累的热量增加,这样可保持较高温度的第一底座可将热量供向产生温降的底板。因此, 本实施例显示一种与传统情形比较的适度的温降。换言之,本实施例证明本发明的熨斗 可比传统的熨斗更长时间维持喷射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希望第一底座相对整个熨斗的重量比尽可能大以实现更有效的热量 积累。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无绳式熨斗是作为一个例子予以说明的;然而,尤其当熨平大 批量衣服或者要求供电满足大量蒸汽需要时具有电线的熨斗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是与带有具有相同重量的底座的传统熨斗进行比较的。这个比较说 明本发明的熨斗可减轻重量而相应增加蓄热。因此还可实现具有与传统熨斗同样的热量 而重量较轻的熨斗,这可方便熨平工作。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基本上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 构,因此,采用同样的标号并且省略了对相同零件的说明。

在图8中,含有汽化室2和加热器4的第一底座27是用铝制成。图9是从下面看到 的第一底座27的仰视图。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底座27的下表面上的外周肋 28直接保持与第二底座23接触。热阻层29包括一由肋28封闭的空气层,第一底座27 的下表面和第二底座23的上表面,以及外周肋28。由上述零件封闭的该空气层几乎形 成一个气密室。围绕第一蒸汽通道24的蒸汽肋30形成一个将在汽化室2内产生的蒸汽 从设置在第一底座27上的蒸汽通道24引向设置在第二底座23上的蒸汽通孔26的通路。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熨斗的工作情况。如同第一实施例,加热器4的热量对第 一底座27进行加热。然而,由于热阻层29是设置在第一底座27的下表面之下,并包括 有具有比第二底座23小的热传导率的空气层,底座27的热量不会很容易地传递。热量 通过外周肋27传向第二底座23。这样的结构允许第一底座27保持一个比第二底座23 高的温度,由此增加了积累的热量。其结果是,由于底板仅仅产生少量温降,本发明的 熨斗可以熨平大批量衣服的褶皱。另外。这种熨斗在熨平途中不要通电。因此该熨斗可 方便熨平工作并容易操作。

另外,空气层实际没有重量;因此第一底座的重量可增加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硅橡胶 的那部分重量。这导致进一步增加积累的热量。由于空气层无成本费;本实施例就产生 另一个比第一实施例有利的优点。

由于外周肋28产生一个对热阻层29的半气密室,有很少的空气会泄漏并将热传导 率维持在较小的水平。肋28还限制了空气对流,这有利于将热传导率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其结果是,就可期望得到向第二底座的稳定传热

通常第二底座23的温度是从外周开始降低;然而,由于外周肋28提供来自外周的 热量,温度在底板上较均匀地分布。这种结构使熨斗不会产生例如烫焦衣服和不能理想 地熨平衣服的楷皱。这样本发明的熨斗可方便熨平工作并易于操作。

第三实施例

现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第三实施例。基本上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 使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对相同零件的说明。

在图10中,含有汽化室2和加热器4的第一底座是用铝制成。图11是从下面看到 的第一底座31的仰视图。在第一底座31的整个下表面上纵横地形成有多个直线肋32。 这些直线肋32保持与第二底座23的接触。热阻层33包括多个被第一底座31的下表面, 直线肋32和第一底座23的上表面以及直线肋32封闭的空气层。这些空气层形成几乎独 立的气密室。

现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熨斗的工作情况。如同第二实施例一样,第一底座31可保持 比第二底座23高的温度,因此可增加积累的热量。由于热阻层33形成多个小的半气密 室,与第二实施例相比可进一步限制空气对流。这有利于更精确地将热传导率保持在一 个恒定的水平上。其结果是,热量可以一种更稳定的方式传向第二底座23。纵横方向设 置的直线肋可在底座31产生温降时使热量从第一底座31迅速传向第二底座23。换言之; 该第三实施例产生很快的温度恢复,并可提供熨斗方便操作。

在本说明中是将直线肋作为一个例子予以说明的;然而;所述的肋并不限于直线, 而可以成形成例如波浪形、弧形和按照第一和第二底座的形状的其它任意的线条图案。 第一和第二底座之间的接触间隙可用某些密封剂予以密封,由此可实现以更稳定的方式 传热。

第四实施例

现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第三实施例。基本上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 使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对相同零件的说明。

在图12中,含有汽化室2和加热器4的第一底座是用铝制成。图13是从下面看到 的第一底座34的仰视图。在第一底座34的下表面上伸出的多个圆筒形肋35直接保持与 第二底座23的接触。热阻层36包括由第一底座34的下表面和第二底座23的上表面以 及圆筒形肋35封闭的空气层。

现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熨斗的工作情况。如同第二实施例一样,第一底座34可保持 比第二底座23高的温度,因此可增加积累的热量。由于第一底座34通过多个点与第二 底座保持接触,这样的结构可在第二底座23产生温降时使热量迅速地以均匀的方式传向 第二底座23。换言之,该第四实施例产生很快的温度恢复。并可提供熨斗方便操作。

在第四实施例中,是用圆筒形肋作为一个例子;然而,任何伸出形状的肋都具有同 样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现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基本上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 使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对相同零件的说明。

在图14中,覆盖第一底座21的绝热材料52是用泡沫硅树脂制成。这样第一底座21 起到一个蓄热器的作用。本实施例可有利地阻止第一底座21失去热量;并提高熨斗蓄热 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去掉第一实施例的硅橡胶22,第一底座21用铝或铝合金制成。 如图15所示的的喷沙方法(在接触表面上形成峰和谷)使第一底座的与第二底座23相 接触的表面变粗糙。同样用喷沙方法使第二底座23的配合表面变粗糙。其结果是,在第 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3之间形成含有一空气层和该粗糙表面的峰的热阻层。

当至少底座21和底座23的接触表面之一的粗糙度改变时热传导率如图16所示变 化。第一底座21或第二底座23的至少一个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在X轴上表示,而它们之 间的温差在Y轴上表示。当粗糙度Rz(十点平均值)增大到不小于10微米时,温差便 急剧增大。

因此;将第一底座21或第二底座23的至少一个接触表面的粗糙度设定在不小于10 微米,以使第一底座21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因而可增加蓄热量。其结果是,由于底板 仅仅产生少量温降,本发明的熨斗可熨大批量衣服的褶皱。而且,这样的熨斗在熨平途 中不要通电。这样,该熨斗可方便熨平工作和容易操作。

当产生蒸汽时。将至少第一底座21或第二底座23的接触表面之一的粗糙度设定得 不小于10微米,由此延长蒸汽喷射时间,这有利于熨平批量衣服的褶皱。

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喷沙方法使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3的两个接触表面变粗 糙;然而,如图16所示。可使接触表面的任一个变粗糙。可以不用喷沙方法而采用其它 的方法,例如在浇铸时形成峰和谷的方法、包括切削或加压的机械加工方法或者化学腐 蚀方法来使接触表面变粗糙。

第七实施例

第二底座23至少由陶瓷、或者不锈之一而不是第六实施例中的铝制成。这些材 料的热传导率小于铝的热传导率。采用喷沙方法使底座23的与第一底座21接触的表面 变粗糙,这样当两个底座接触时便形成一空气层。其结果是,热阻层包括粗糙表面的峰 并在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3之间形成空气层。

由于第二底座23至少由陶瓷、铁金属或不锈钢之一制成,其热传导率要小于铝的热 传导率。第一底座21的热量不能很好地传向底座23。这就在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3 之间产生一个温差。因此,由于该温差第一底座21可以保持一个比第二底座23高的温 度。

另外,在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3之间形成一由空气层和粗糙表面的峰组成的热 阻层,这便扩大了温差和增加了在熨斗中的积蓄热量。

第八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第二底座23是用铝制成而其与第一底座21接触的表面通过喷沙 方法而变粗糙。在第八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底座之间设置一空气层,而且第二底座 23在其整个表面上覆盖有一含有氟化合物树脂的薄膜,它是热传导率小的材料。两个 底座之间的温差变得比在第六实施例中的大,这进一步增加了在熨斗中积蓄的热量。

含有碳氟化合物树脂的这种薄膜产生较好的熨平的滑动性能。这第八实施例产生这 样两种效果,因而可实现熨斗的较好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铝制的第二底座23;然而,它可以用在第七实施例中的相同材 料:陶瓷、铁金属或不锈钢的至少一种制成。在这种情况时,就不必使与第一底座21接 触的表面变粗糙。

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那样,本发明的熨斗可增加其蓄热量而不增加重量。 结果是,本发明的熨斗可同时熨大批量衣服,还可延长蒸汽喷射时间,并且在熨平途中 不要对熨斗通电以加热底座。因此,本发明的熨斗方便了熨平工作。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熨斗 2020-05-13 860
电熨斗 2020-05-11 573
熨斗 2020-05-14 142
熨斗 2020-05-14 431
熨斗 2020-05-14 945
一种电熨斗 2020-05-11 786
熨斗 2020-05-15 705
一种蒸汽电熨斗 2020-05-11 499
熨斗 2020-05-12 844
熨斗 2020-05-14 31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