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包装材料及设备 / 主要包装 / 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

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

阅读:260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螺纹 连接有 支撑 杆,所述支撑杆的内 侧壁 滑动连接有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的顶部 螺纹连接 有 套管 ,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外侧壁套设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的外侧壁铰接有 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体;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警示牌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通过螺纹连接、铰接、滑动连接等零件组合方式,使得底座、支撑杆、套管等结构部件便于拆卸、收缩和收藏,可以快速实现本实用新型主要组件的组装和拆分,组件拆分后可使用简易的手提工具箱或手提袋 包装 ,便于携带。,下面是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延伸杆(13),所述第一延伸杆(13)的顶部螺纹连接套管(3),所述套管(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8),所述第三固定杆(8)的外侧壁套设有阻尼垫(9),所述阻尼垫(9)的外侧壁铰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体(11),所述圆形板体(11)远离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体(12),所述套管(3)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延伸杆(4),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杆(4)远离所述第三固定杆(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6)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杆(4)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杆(7),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7)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6)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8)和两个第二通孔(19),所述第二延伸杆(4)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管体(20)和弹簧(22),所述管体(20)套设于所述弹簧(22)的外部,所述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21),所述固定块(21)远离所述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柱体(17),所述柱体(17)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延伸杆(4)的内侧壁并插入所述第二通孔(19)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对称铰接有四个地螺丝(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夹套(14),所述地螺丝(16)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夹套(14)的内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示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

背景技术

[0002] 警示牌是汽车上的常规应急装备,外观一般呈三形状态,所以又称为三角警示牌,警示牌必须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由塑料反光材料做成的被动反光体,原理是车主在路上遇到突发交通事故时,利用警示牌的反光性能,提醒其它车辆注意避让,以免发生二次事故,警示牌中的反光部分是运用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回归反射原理及反光晶格的微菱型的反射原理,通过调焦后处理的先进工艺制成,它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使用这种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警示牌,无论使用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
[0003] 现今警示牌运用领域广阔,不止用在交通事故,一些公共设施维修,油田钻井事故等情况都用到警示牌提醒事故附近人群,现有的警示牌便于携带的,如车载警示牌,比较小巧,不够醒目,而油田钻井事故危险系数比较高,有时因周围地貌环境影响,需设立多个警示牌,并且警示牌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要比较醒目,但现有的,如道路两侧比较醒目的警示牌,不便于携带,为此,提出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的顶部螺纹连接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外侧壁套设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的外侧壁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体,所述圆形板体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体,所述套管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延伸杆,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杆远离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
[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延伸杆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管体和弹簧,所述管体套设于所述弹簧的外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延伸杆的内侧壁并插入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
[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
[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铰接有四个地螺丝。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夹套,所述地螺丝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夹套的内部。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警示牌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通过螺纹连接、铰接、滑动连接等零件组合方式,使得底座、支撑杆、套管等结构部件便于拆卸、收缩和收藏,可以快速实现本实用新型主要组件的组装和拆分,组件拆分后可使用简易的手提工具箱或手提袋包装,便于携带。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延伸杆的剖面图。
[0016]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套管;4、第二延伸杆;6、第一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8、第三固定杆;9、阻尼垫;10、固定板;11、圆形板体;12、板体;13、第一延伸杆;14、夹套;15、万向轮;16、地螺丝;17、柱体;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管体;21、固定块;22、弹簧;2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实施例
[0019]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田钻井事故处理警示牌,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延伸杆13,第一延伸杆1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套管3,套管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8,第三固定杆8的外侧壁套设有阻尼垫9,阻尼垫9的外侧壁铰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板体11,圆形板体11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板体12,套管3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延伸杆4,两个第二延伸杆4远离第三固定杆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杆6远离第二延伸杆4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杆7,两个第二固定杆7远离第一固定杆6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
[0020]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套管3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8和两个第二通孔19,第二延伸杆4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管体20和弹簧22,管体20套设于弹簧22的外部,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固定块21远离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柱体17,柱体17的一端贯穿第二延伸杆4的内侧壁并插入第二通孔19的内部;弹簧22可以对固定块21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固定块21的设置,在对柱体17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同时,可防止柱体17因弹簧22的弹完全弹出第二延伸杆4的内部,管体20的设置,使得按下柱体17时,弹簧22的范围受到管体20的限制,防止弹簧22因偏离使柱体17完全滑入第二延伸杆4的内侧壁,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19的设置,使得柱体17可以从第一通孔18或第二通孔19的内部贯穿,从而使得第二延伸杆4和套管3之间的位置固定并起到调节第二延伸杆4伸出套管3内部长度的作用。
[0021]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杆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3;由于第一延伸杆13可在支撑杆2的内部滑动,在调节好第一延伸杆13滑动后的位置时,固定螺栓23可以将第一延伸杆13与支撑杆2之间的位置固定。
[0022]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座1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5,万向轮15的设置,对底座1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并且使得本装置便于移动。
[0023]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座1的底部对称铰接有四个地螺丝16;在确定本装置摆放位置后,可以地螺丝16插入地面,将本装置与地面固定,防止本装置因油田地貌不平而移动,也可防止因力将本装置吹到。
[0024]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座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夹套14,地螺丝16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夹套14的内部;夹套14的设置,可以对地螺丝16起到夹持和固定的作用,方便装箱携带,使用本装置时,可以将地螺丝16轻松取下,在本装置使用过程中,若需要移动更换位置,可将地螺丝16放入夹套14的内部,使得推动本装置时,万向轮15的移动不受到地螺丝16的影响。
[0025]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将本装置带到事故发生地,将支撑杆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螺纹连接,调节第一延伸杆13的高度,旋转固定螺栓23使得第一延伸杆13与支撑杆2之间的位置固定,将套管3的底部与第一延伸杆13的顶部螺纹连接,调节好板体12的朝向方向,取下地螺丝16并插入地面使得本装置与地面固定,地螺丝16的设置,可防止本装置因油田地貌不平而移动,也可防止因风力将本装置吹到,夹套14的设置,可以对地螺丝16起到夹持和固定的作用,方便装箱携带,使用本装置时,可以将地螺丝16轻松取下,在本装置使用过程中,若需要移动更换位置,可将地螺丝16放入夹套14的内部,使得推动本装置时,万向轮15的移动不受到地螺丝16的影响;
[0026] 拆卸本装置时,先将板体12向套管3的平方向移动,板体12通过圆形板体11和固定板10可以根据第三固定杆8转动,阻尼垫9的设置,使得转动后可固定停止的位置,然后按住柱体17,使得柱体17远离固定块21的一端进入套管3的内侧壁与第二延伸杆4的外侧壁之间,然后将第一固定杆6向外拉取,使得第二延伸杆4向外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固定杆7与第一固定杆6铰接的一端跟随第一固定杆6移动,另一端向下移动,最终两个第二固定杆7与套管3的顶部贴合,柱体17从第一通孔18的内部伸出将第二延伸杆4与套管3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杆7在套管3、第二延伸杆4和第一固定杆6的上方的位置固定,然后将套管3与第一延伸杆13之间拆开,旋转固定螺栓23使第一延伸杆13滑动进支撑杆2的内部,将支撑杆2从底座1的顶部取下,将地螺丝16放置于夹套14的内部,最后将拆分的组件放入工具箱或布袋中,携带方便。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