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食品包装 / 饮料胶囊 / 滤纸 / 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

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

阅读:790发布:2024-01-0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 腋芽 的组培快繁方法,以高原之火海棠的春季嫩枝上的腋芽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和接种后,在初代培养基上培养至腋芽萌发后,将外植体转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当丛芽长至2-3cm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诱导生根,形成完整植株,小苗经炼苗、驯化、移栽成活后获得扩繁苗。该快繁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高原之火海棠的腋芽进行诱导,建立腋芽再生植株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既能保持优良的品种,又能大规模的提供苗木,同时该方法的增殖率在340%以上,小苗生根率达65%以上,成活率在80%以上,可加快高原之火北美海棠的繁殖速度和规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下面是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4月份选取高原之火海棠母株上的嫩枝条,进行去污、消毒处理,备用;
2)将嫩枝条切成带有1个腋芽的茎段,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2 –1
为25±2℃,光照时间14h,光照强度55 µmol m s ;初代培养5d后,腋芽开始萌动,
20d后,腋芽抽长并开始产生丛生芽;所述初代培养基为:MT+1.0mg/L BA+0.2 mg/L IBA或
1/2MS+1.5mg/L BA+0.2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
3)从培养20d后的丛生芽中,剪取1.0-2.0cm的单芽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d后,出现大量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1/2MS+0.5~1.0mg/L BA+0.5~1.0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
4)剪取长度为2-3cm的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20d后开始生根,培养40d后,形成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培养基为:1/4MS+1.0mg/L IBA或1/2MS+1.0mg/L IBA+0.15%活性炭;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
5)待生根的小苗长至5~6cm、根5~6条时将小苗进行驯化移栽,成活后获得扩繁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中的去污为:4月份选取高原之火海棠母株上长5cm的嫩枝条,用肥皂浸泡10min,并用软毛刷刷去表面污渍,再用流水冲洗2h后,获得外植体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中的消毒为: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对外植体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升汞消毒9min,期间不断搅拌,再用无菌水清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5)中的驯化移栽为:驯化时将瓶盖拧松在温室中放置1d,然后打开瓶盖继续放置1-2d,将小苗从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移入装有基质的容器中,小苗上部用带孔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盖,7d后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移栽所用的基质为蛭石:有机土:林下土=1:1:1,基质要求用800倍多菌灵药液拌合以防止病虫害;移栽后每隔2d浇一次水,一周浇一次1/4Haogland营养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海棠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北美海棠高原之火系从北美洲引进的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新叶亮酒红色,成熟叶呈橄榄绿色,深秋叶由棕绿向酒红渐变。4月下旬花开,花期两周左右,花蕾红色,花瓣深紫红色。果实呈灯笼形,紫红色、垂悬,秋季明亮的红果可挂果至次年一月份,结果量大。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耐寒性,种植范围广,既可作盆花,也可做行道树,是集观花、观果、观叶于一体的优良精品树种之一。由于高原之火系从国外引进,种子较少,现大部分通过嫁接和扦插繁殖,但由于受季节、接穗和插条数量的限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繁殖,因而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栽培。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高原之火海棠的腋芽进行诱导,建立腋芽再生植株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既能保持优良的品种,又能大规模的提供苗木,摆脱季节的限制,对高原之火海棠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0004]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月份选取高原之火海棠母株上的嫩枝条,进行去污、消毒处理,备用;
2)将嫩枝条切成带有1个腋芽的茎段,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2 –1
为25±2℃,光照时间14h,光照强度55 µmol m s ;初代培养5d后,腋芽开始萌动,
20d后,腋芽抽长并开始产生从生芽;所述初代培养基为:MT+1.0mg/L BA+0.2 mg/L IBA或
1/2MS+1.5mg/L BA+0.2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
3)从培养20d后的从生芽中,剪取1.0-2.0cm的单芽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d后,出现大量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1/2MS+0.5~1.0mg/L BA+0.5~1.0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
4)剪取长度为2-3cm的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20d后开始生根,培养40d后,形成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培养基为:1/4MS+1.0mg/L IBA或1/2MS+1.0mg/L IBA+0.15%活性炭;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
5)待生根的小苗长至5~6cm、根5~6条时将小苗进行驯化移栽,成活后获得扩繁苗。
[0005] 步骤1)中的去污为:4月份选取高原之火海棠母株上长5cm的嫩枝条,用肥皂浸泡10min,并用软毛刷刷去表面污渍,再用流水冲洗2h后,获得外植体备用;步骤1)中的消毒为: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对外植体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升汞消毒9min,期间不断搅拌,再用无菌水清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0006] 步骤5)中的驯化移栽为:驯化时将瓶盖拧松在温室中放置1d,然后打开瓶盖继续放置1-2d,将小苗从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移入装有基质的容器中,小苗上部用带孔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盖,7d后去除。
[0007] 步骤5)中,移栽所用的基质为蛭石:有机土:林下土=1:1:1,基质要求用800倍多菌灵药液拌合以防止病虫害;移栽后每隔2d浇一次水,一周浇一次1/4Haogland营养液或其他肥料
[0008]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北美海棠高原之火腋芽的快繁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高原之火海棠的腋芽进行诱导,建立腋芽再生植株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既能保持优良的品种,又能大规模的提供苗木,同时该方法的增殖率在340%,小苗生根率达65% 以上,成活率在80%以上,有效解决扦插和嫁接受季节限制、繁殖系数低,成活率低的问题,可加快高原之火北美海棠的繁殖速度和规模,对高原之火海棠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腋芽诱导过程图;图2是腋芽的增殖图;
图3是丛生芽的增殖图;
图4是生根苗图;
图5是组培扩繁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 实施例1一种高原之火海棠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和预处理:4月份选取高原之火海棠母株上长5cm左右的嫩枝条,用肥皂水浸泡10min,并用软毛刷刷去表面污渍,再用流水冲洗2h后备用。
[0012] 2)外植体的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对外植体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消毒9min,期间不断搅拌,再用无菌水清洗4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0013] 3)初代培养: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切成约2cm带有1个腋芽的茎段,接种在初代培–2 –1养基上进行培养(图1)。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时间14h,光照强度55 µmol m s 。
初代培养基为:MT+1.0mg/L BA+0.2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左右。初代培养5d后,腋芽开始萌动,20d后,腋芽抽长并开始产生丛生芽(图2)。
[0014] 4)继代与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基上培养20d后的丛生芽中,剪取1.0-2.0cm的单–2 –1芽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时间14h,光照强度55 µmol m s 。
25d后,出现大量的丛生芽(图3),丛芽数达10.0个,增殖率在340%左右。增殖培养基为:
1/2MS+0.5mg/L BA+0.5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左右。
[0015] 5)生根培养:剪取长度为2-3cm左右的芽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20d后开始生根,培养40d后,形成健壮的再生植株(图4);生根培养基为:1/4MS+1.0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g/L琼脂,pH5.8左右。再生植株生根率达65%以上。
[0016] 6)驯化移栽:待生根的再生植株长至5~6cm,根5~6条时将小苗进行驯化移栽。驯化时将瓶盖拧松在温室中放置1d,然后打开瓶盖继续放置1d,将小苗从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移入装有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小苗上部用带孔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盖,7d后去除。移栽所用的基质为蛭石:有机土:林下土=1:1:1,基质要求用800倍多菌灵药液拌合以防止病虫害。移栽后保持70%左右湿度,适当通,每隔2d浇一次水,一周浇一次1/4Haogland营养液或其他肥料,成活率在80%以上。
[0017] (7)移栽成活后进行常规管理,获得扩繁苗(图5)。
[0018] 实施例2一种高原之火海棠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和预处理:4月份选取高原之火海棠母株上长5cm左右的嫩枝条,用肥皂水浸泡10min,并用软毛刷刷去表面污渍,再用流水冲洗2h后备用。
[0019] 2)外植体的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对外植体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再用0.1%升汞消毒9min,期间不断搅拌,再用无菌水清洗5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0020] 3)初代培养: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切成约2cm带有1个腋芽的茎段,接种在初代培–2 –1养基上进行培养(图1)。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时间14h,光照强度55 µmol m s 。
初代培养基为:1/2MS+1.5mg/L BA+0.2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左右。初代培养6d后,腋芽开始萌动,18d后,腋芽抽长并开始产生丛生芽。
[0021] 4)继代与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基上培养的丛生芽中,剪取1.0-2.0cm的单芽–2 –1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时间14h,光照强度55 µmol m s 。
25d后,出现大量的丛生芽,丛芽数达10个以上,增殖率在350%左右。增殖培养基为:
1/2MS+1.0mg/L BA+1.0 mg/L IBA,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左右。
[0022] 5)生根培养:剪取长度为2-3cm左右的芽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20d后开始生根,培养40d后,形成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 IBA+0.15%活性炭;培养基中含3%蔗糖、0.54%琼脂,pH5.8左右。再生植株生根率达70%以上。
[0023] 6)驯化移栽:待生根的再生植株长至5~6cm,根5~6条时将小苗进行驯化移栽。驯化时将瓶盖拧松在温室中放置1d,然后打开瓶盖继续放置2d,将小苗从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移入装有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小苗上部用带孔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盖,7d后去除。移栽所用的基质为蛭石:有机土:林下土=1:1:1,基质要求用800倍多菌灵药液拌合以防止病虫害。移栽后保持70%左右湿度,适当通风,每隔2d浇一次水,一周浇一次1/4Haogland营养液或其他肥料,成活率在85%以上。
[0024] (7)移栽成活后进行常规管理,获得扩繁苗。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