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水处理 / 污水处理 / 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

一种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

阅读:1026发布:2020-06-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提供了一种 水 污染防治过程中用 水解 酸化 系统,其包括水解装置、冷却装置和 净化 装置,所述水解装置包括水解池、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 底板 上的 污泥 层、设置于所述水解池一端下方处的进水管,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水 箱、外水管和内水管,所述内水管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上方,所述内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外水管与所述冷却水箱连接,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陶氏 反渗透 膜管件,所述陶氏 反渗透膜 管件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且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解池外侧。本实用新型涉及污 水处理 技术领域,该系统具有可以有效降低水解池水温,降低对污水的水解处理速度、效率和排污方便的优点。,下面是一种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包括水解装置、冷却装置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装置包括水解池(7)、设置于所述水解池(7)内部底板上的污泥层(11)、设置于所述水解池(7)一端下方处的进水管(6),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1)、外水管(2)和内水管(4),所述内水管(4)设置于所述水解池(7)内部上方,所述内水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外水管(2)与所述冷却水箱(1)连接,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设置于所述水解池(7)内部,且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解池(7)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解池(7)内,且所述进水管(6)位于所述水解池(7)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污泥层(11)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管(4)采用双层结构,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等距分布于两层所述内水管(4)之间,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与所述水解池(7)连接位置处套接有密封件(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池(7)内部位于所述污泥层(11)下方处设置有内排污管(8),所述水解池(7)外部位于所述内排污管(8)一端处设置有外排污管(9),所述外排污管(9)上设置有排污(10),所述外排污管(9)的一端与所述内排污管(8)的一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污管(8)至少设置有一个,若所述内排污管(8)共设置有多个,则多个所述内排污管(8)等距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污管(8)包括内管(802)和外管(801),所述内管(802)套接于所述外管(801)内部,且内管(802)的两端通过轴承套(13)与所述外管(8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外管(80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器(3),所述转动器(3)贯穿所述水解池(7)外壁并延伸至所述水解池(7)外侧,所述内管(802)的一端与所述外排污管(9)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管(802)外壁开设有内排污口(14),所述外管(801)外壁开设有外排污口(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0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801)的内径相一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污口(14)与所述外排污口(15)的口径相一致,且所述内排污口(14)与所述外排污口(15)重叠。

说明书全文

一种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 而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是一种针对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对水进行水解酸化处理的装置,然而现有的装置在对污水进行水解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水温较高,使水解速度缓慢,且污水处理后的污泥清除不方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该系统具有可以有效降低水解池水温和排污方便的优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其包括水解装置、冷却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水解装置包括水解池、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底板上的污泥层、设置于所述水解池一端下方处的进水管,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外水管和内水管,所述内水管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上方,所述内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外水管与所述冷却水箱连接,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陶氏反渗透膜管件,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且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解池外侧。
[0006]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解池内,且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水解池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污泥层下方。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内水管采用双层结构,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等距分布于两层所述内水管之间,所述陶氏反渗透膜管件与所述水解池连接位置处套接有密封件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水解池内部位于所述污泥层下方处设置有内排污管,所述水解池外部位于所述内排污管一端处设置有外排污管,所述外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所述外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内排污管的一端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内排污管至少设置有一个,若所述内排污管共设置有多个,则多个所述内排污管等距设置。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内排污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外管内部,且内管的两端通过轴承套与所述外管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贯穿所述水解池外壁并延伸至所述水解池外侧,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管外壁开设有内排污口,所述外管外壁开设有外排污口。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相一致。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内排污口与所述外排污口的口径相一致,且所述内排污口与所述外排污口重叠。
[0013] 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
[0014] 1、通过在水解池内部设置双层的内水管,且内水管与水解池外部冷却水箱上的外水管连接,这样可以将水解池内由于水解反应产生热能传出,极大地降低了水解池中的水温,有利于水解反应和后续水的处理,同时由于水温的降低,可以加速水解池内污泥层对污水的水解速度和效率。
[0015] 2、通过在水解池内部设置内排污管,且内排污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其中外管可以转动,且内管外壁开设有内排污口,外管外壁开设有外排污口,当外管转动至内排污口与外排污口重合时,内排污管内部与水解池内部连通,此时排污泵打开即可将水解池内部污泥排出,且内排污口与外排污口重合的口径越大,排污越快,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水解池内污泥排出方便。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排污管截面图。
[0019] 附图标记:1、冷却水箱;2、外水管;3、转动器;4、内水管;5、陶氏反渗透膜管件;6、进水管;7、水解池;8、内排污管;801、外管;802、内管;9、外排污管;10、排污泵;11、污泥层;12、密封件;13、轴承套;14、内排污口;15、外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解池中水温高的问题,在水解池中加入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将水解池中热能传出,达到降低水温的效果。
[002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水解池中水温过高、排污难度大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2] 一种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用水解酸化系统,如图1-2所示,其包括水解装置、冷却装置和净化装置,水解装置包括水解池7、设置于水解池7内部底板上的污泥层11、设置于水解池7一端下方处的进水管6,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1、外水管2和内水管4,内水管4设置于水解池7内部上方,内水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外水管2与冷却水箱1连接,净化装置包括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设置于水解池7内部,且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的一端延伸至水解池7外侧,进水管6的一端延伸至水解池7内,且进水管6位于水解池7内部的一端位于污泥层11下方,内水管4采用双层结构,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等距分布于两层内水管4之间,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与水解池7连接位置处套接有密封件12。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4] 当待处理污水由进水管6进入水解池7内,与水解池7内部的污泥层11充分混合,污泥层11将污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由于污泥层11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生物,在水解池7内缺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从而达到水解的效果;
[0025] 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水解沉淀后的水会经过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的渗透,由陶氏反渗透膜管件5一端流出,达到水体净化的效果;
[0026] 通过在水解池7内部设置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可以将水解池7内微生物反应产生的热能传出,从而降低水解池7内部水的温度
[0027] 如图1-2所示,水解池7内部位于污泥层11下方处设置有内排污管8,水解池7外部位于内排污管8一端处设置有外排污管9,外排污管9上设置有排污泵10,外排污管9的一端与内排污管8的一端连接,内排污管8至少设置有一个,若内排污管8共设置有多个,则多个内排污管8等距设置。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9] 内排污管8用于对水解池7内部污泥进行清除。
[0030] 如图1和图3所示,内排污管8包括内管802和外管801,内管802套接于外管801内部,且内管802的两端通过轴承套13与外管801内壁转动连接,外管80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器3,转动器3贯穿水解池7外壁并延伸至水解池7外侧,内管802的一端与外排污管9的一端连接,内管802外壁开设有内排污口14,外管801外壁开设有外排污口15,内管802的外径与外管801的内径相一致,内排污口14与外排污口15的口径相一致,且内排污口14与外排污口15重叠。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2] 内管802和外管801之间可以进行相对转动,而转动器3用于控制外管801的转动,当转动器3转动,带动外管801转动时,内管802和外管80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在内管802上的内排污口14与外管801上的外排污口15重合时,内排污管8内部与水解池7内部连通,此时排污泵10打开,即可将水解池7内部污泥排出,且重合的口径越大,排污越快,反之,在内管802上的内排污口14与外管801上的外排污口15完全不重合时,内排污管8内部与水解池7内部不连通,则内排污管8关闭。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