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保护 / 震源机制 / 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

一种区域应时空变化反演方法

阅读:997发布:2020-05-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区域应时空变化反演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区域应 力 场 时空 变化反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微 地震 监测系统采集数据;将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微地震 定位 和 震源 机制 的联合反演;将微地震事件按照发震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段内微地震事件的空间 位置 和震源机制反演;将多个时间段的 应力 分布 图组合得到应力的时空变化。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基于多参数联合扫描 算法 ,得到分布更广的,更精确的微震事件的位置和震源机制;2.基于多参数联合扫描算法得到的地震事件,将研究区域分解为若干子区域,每个子区域至少含2个地震事件;联合反演所有子区域的应力张量,得到整个区域的应力空间分布;3.利用不同时间的微震进行反演,分析应力随时间的变化。,下面是一种区域应时空变化反演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区域应时空变化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微地震监测系统,进行地震数据采集
步骤2、将步骤1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和静校正的预处理操作;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微地震定位震源机制的联合反演,得到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
步骤4、将微地震事件按照发震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段,根据不同时间段内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反演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应力分布图;
步骤5、将多个时间段的应力分布图组合起来,得到应力的时空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的联合反演的过程为:首先将研究区域空间分解为2D或者3D空间网格,每个网格被视为一个虚拟震源,网格空间位置用 表示,而该网格点的震源机制用 表示,则该虚拟震源对应的叠加能量函数为:
公式1:
式中:
wj为第j个台站的观测地震波形;
N为观测台站总数;
τi为第i个虚拟震源的发震时刻;
tij为从第i个虚拟震源点到第j个台站的走时;
aij为与第i个虚拟震源和j个台站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震源机制相关的振幅权重函数;
该计算过程将原始地震记录转换为每个虚拟震源的叠加道集,然后计算每个叠加道上每个采样点的长短时窗比,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R:
执行公式2:R=STA/LTA
当某个采样点“亮度”R大于自定义的值时,即视为一个地震事件;该采样点对应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即为该事件的反演结果,对应的时刻为发震时刻;计算叠加道集所有采样点的“亮度”值R,进而得到所有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
通过联合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用走向φ、倾δ和滑动角λ表示,进一步计算破裂的法向量 及滑动矢量 公式如下:
公式3:
公式4:
基于破裂的法向量和滑动矢量可以计算最大压应力方向,即P轴:
公式5:
在得到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之后,进一步将区域分为不同大小的M个子区域,假定每个子区域内滑动方向和剪切应力方向一致,得到应力张量与滑动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如下:
公式6:Gm=d;
式中矢量m为M个子区域的应力张量的组合,这里假定每个子区域中各向同性分量为0,所以每个子区域只有5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公式7:
数据矢量d由N个事件的滑动矢量组成,公式如下:
公式7:
式中sNi为第N个地震事件的滑动矢量的第i个元素;
敏感核矩阵G表示滑动矢量与应力张量之间的联系,其公式如下:
公式9:
公式10:
公式10中nKi为公式3计算的第j个子区域中第K个地震的破裂面的法向量的第i个分量;
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求得每个子区域的应力张量,并通过对角化,求得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得到各子区域的最大压应力P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子区域的地震数量K可能是不一样的;设地震总数为N,矩阵G的大小为3N×5M,m的大小为5M×1,而d的大小为3N×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保邻近子区域的应力分量具有连续性,可以增加平滑约束。

说明书全文

一种区域应时空变化反演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地震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微地震监测是目前储层压裂中最精确、最及时、信息最丰富的监测手段之一。微地震的震源机制不但与压裂裂缝的几何形状有关,同时也是应力环境的体现。地震的震源机制能够有效地说明震源的物理性质,并能够表明区域或局部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结合周围地质概况,能够对压裂效果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估。
[0003] 随着微震监测技术平的提高,微震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联合反演已经成为可能。特别是信号很弱的微地震震源机制的求取,使得应力反演的精度得到极大提高。
[0004] 目前现有技术大都根据较清晰的信号反演得到震源机制,因而事件数量非常有限,无法得到高分辨率应力分布,更不可能得到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1、设计微地震监测系统,进行地震数据采集
[0009] 步骤2、将步骤1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和静校正的预处理操作;
[0010]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微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的联合反演,得到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
[0011] 步骤4、将微地震事件按照发震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段,根据不同时间段内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反演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应力分布图;
[0012] 步骤5、将多个时间段的应力分布图组合起来,得到应力的时空变化。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微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的联合反演的过程为:首先将研究区域空间分解为2D或者3D空间网格,每个网格被视为一个虚拟震源,网格空间位置用 表示,而该网格点的震源机制用 表示,则该虚拟震源对应的叠加能量函数为:
[0014] 公式1:
[0015] 式中:
[0016] wj为第j个台站的观测地震波形;
[0017] N为观测台站总数;
[0018] τi为第i个虚拟震源的发震时刻;
[0019] tij为从第i个虚拟震源点到第j个台站的走时;
[0020] aij为与第i个虚拟震源和j个台站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震源机制相关的振幅权重函数。
[0021] 该计算过程将原始地震记录转换为每个虚拟震源的叠加道集,然后计算每个叠加道上每个采样点的短时窗比,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R:
[0022] 执行公式2:R=STA/LTA
[0023] 当某个采样点“亮度”R大于自定义的值时,即视为一个地震事件;该采样点对应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即为该事件的反演结果,对应的时刻为发震时刻。计算叠加道集所有采样点的“亮度”值R,进而得到所有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
[0024] 通过联合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用走向φ、倾δ和滑动角λ表示,进一步计算破裂的法向量 及滑动矢量 公式如下:
[0025] 公式3:
[0026] 公式4:
[0027] 基于破裂的法向量和滑动矢量可以计算最大压应力方向,即P轴:
[0028] 公式5:
[0029] 在得到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之后,进一步将区域分为不同大小的M个子区域,假定每个子区域内滑动方向和剪切应力方向一致,得到应力张量与滑动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如下:
[0030] 公式6:Gm=d;
[0031] 式中矢量m为M个子区域的应力张量的组合,这里假定每个子区域中各向同性分量为0,所以每个子区域只有5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0032] 公式7:
[0033] 数据矢量d由N个事件的滑动矢量组成,公式如下:
[0034] 公式7:
[0035] 式中sNi为第N个地震事件的滑动矢量的第i个元素。
[0036] 敏感核矩阵G表示滑动矢量与应力张量之间的联系,其公式如下:
[0037] 公式9:
[0038] 公式10:
[0039]
[0040] 公式10中nKi为公式3计算的第j个子区域中第K个地震的破裂面的法向量的第i个分量;
[0041] 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求得每个子区域的应力张量,并通过对角化,求得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得到各子区域的最大压应力P轴。
[0042] 进一步地,每个子区域的地震数量K可能是不一样的;设地震总数为N,矩阵G的大小为3N×5M,m的大小为5M×1,而d的大小为3N×1。
[0043]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邻近子区域的应力分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增加平滑约束。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45] 1.基于多参数联合扫描算法,得到分布更广的,更精确的微震事件的位置和震源机制;
[0046] 2.基于多参数联合扫描算法得到的地震事件,将研究区域分解为若干子区域,每个子区域至少含2个地震事件;联合反演所有子区域的应力张量,得到整个区域的应力空间分布;
[0047] 3.利用不同时间的微震进行反演,分析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0048] 本发明基于一种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联合扫描算法得到的广泛分布的微震事件,通过震源机制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反演得到压裂区域的应力分布。附图说明
[004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流程图
[005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面微震监测系统及震源空间分解示意图;
[005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微震位置与震源机制联合反演后得到的地震事件和震源机制分布图;
[005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图3中的信息计算的最大压应力分布图;
[005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应力反演得到的20米×20米分辨率的应力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5] 如图1所示,一种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反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1、设计微地震监测系统,进行地震数据采集;
[0057] 步骤2、将步骤1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和静校正的预处理操作;
[0058]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微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的联合反演,得到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
[0059] 步骤4、将微地震事件按照发震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段,根据不同时间段内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反演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应力分布图;
[0060] 步骤5、将多个时间段的应力分布图组合起来,得到应力的时空变化。
[0061] 其中对微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的联合反演的过程为:首先将研究区域空间分解为2D或者3D空间网格,每个网格被视为一个虚拟震源如图2所示,网格空间位置用 表示,而该网格点的震源机制用 表示,则该虚拟震源对应的叠加能量函数为:
[0062] 公式1:
[0063] 式中:
[0064] wj为第j个台站的观测地震波形
[0065] N为观测台站总数;
[0066] τi为第i个虚拟震源的发震时刻;
[0067] tij为从第i个虚拟震源点到第j个台站的走时;
[0068] aij为与第i个虚拟震源和j个台站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震源机制相关的振幅权重函数。
[0069] 该计算过程将原始地震记录转换为每个虚拟震源的叠加道集,然后计算每个叠加道上每个采样点的长短时窗比,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R:
[0070] 公式2:R=STA/LTA
[0071] 如图3所示,当某个采样点“亮度”R大于一定阀值时(一般取3.0),即视为一个地震事件。该采样点对应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即为该事件的反演结果,对应的时刻为发震时刻。计算叠加道集所有采样点的“亮度”值R,进而得到所有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
[0072] 通过联合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用走向(φ)、倾角(δ)和滑动角(λ)表示,进一步计算破裂的法向量 及滑动矢量 公式如下:
[0073] 公式3:
[0074] 公式4:
[0075] 基于破裂的法向量和滑动矢量可以计算最大压应力方向,即P轴:
[0076] 公式5:
[0077] 如图4所示,微地震事件的最大压应力P轴可以体现局部应力状态,但其空间分布依赖于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结果,普遍不均匀,且相互没有约束,很难形成一定的连续性,所以无法通过局部应力状态得到区域的应力状态,因此引入如下的应力反演方法。
[0078] 在得到微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震源机制之后,进一步将区域分为不同大小的M个子区域(子区域一般大于定位阶段的网格大小,且每个子区域至少含2个地震事件),假定每个子区域内滑动方向和剪切应力方向一致,得到应力张量与滑动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如下:
[0079] 公式6:Gm=d
[0080] 式中矢量m为M个子区域的应力张量的组合,这里假定每个子区域中各向同性分量为0,所以每个子区域只有5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0081] 公式7:
[0082] 数据矢量d由N个事件的滑动矢量组成,公式如下:
[0083] 公式7:
[0084] 式中sNi为第N个地震事件的滑动矢量的第i个元素。
[0085] 敏感核矩阵G表示滑动矢量与应力张量之间的联系(假定每个子区域内滑动方向和剪切应力方向一致)其公式如下:
[0086] 公式9:
[0087] 公式10:
[0088]
[0089] 公式10中nKi为公式3计算的第j个子区域中第K个地震的破裂面的法向量的第i个分量。
[0090] 每个子区域的地震数量K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地震总数为N,矩阵G的大小为3N×5M,m的大小为5M×1,而d的大小为3N×1.
[0091] 为了确保邻近子区域的应力分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增加一定的平滑约束。
[0092] 如图5所示,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或其它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可以求得每个子区域的应力张量,并通过对角化,求得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得到各子区域的最大压应力P轴。
[0093] 图1:该发明运用密集分布的地表微震监测台阵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经过必要的预处理之后,通过多参数联合扫描方法确定震源参数,然后分时间段反演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分析应力场的时空变化。
[0094] 图2:地表放射状监测系统及震源空间分解示意图。黑色五角星是射孔位置。水力压裂所产生的微地震事件一般分布在射孔周围,将射孔周围空间划分为如图所示的网格,每一网格节点对应一个虚拟震源。该发明一般适用于密集分布的地表微震监测台阵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该发明也适用于其它类似台阵,但是一般要求台阵广泛覆盖研究区域。
[0095] 图3:利用图2中监测台网记录的数据,反演得到的微地震空间分布。每个地震事件用震源球表示其震源机制。图中五角星表示射孔位置;实心圆圈表示爆炸源或者内爆源。每个震源球的黑色部分表示压缩象限。图3中密集分布的地震事件是反演区域应力的基础
[0096] 图4:基于图3中的地震事件,利用公式(5)计算得到的应力状态图。每个事件对应一个线段。线段长度表明地震大小。线段方向表示最大压应力方位角。
[0097] 图5:基于图3中的地震事件,利用公式(3)-(10)建立线性方程组,反演后得到的应力空间分布图。分辨率为20米×20米。
[0098]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