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人机工程学 / 无障碍技术 / 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

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

阅读:24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属于无障碍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两侧的立柱,所述的升降平台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后平台、后平台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平台、前平台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翻板,前平台后端与后平台前端、前平台前端与前翻板后端均通过 铰链 铰接,所述的立柱的内侧面设有竖向的缓冲 块 ,缓冲块的厚度由上向下递增使缓冲块的内表面为斜面,缓冲块内表面上设有其长度方向的气囊,前平台的两侧边设有胶条,所述的后平台的后端处设有一沿后平台宽度方向的减震垫,有效消除升降平台处的噪音,提高使用效果。,下面是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两侧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平台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后平台、后平台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平台、前平台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翻板,前平台后端与后平台前端、前平台前端与前翻板后端均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的立柱的内侧面设有竖向的缓冲,缓冲块的厚度由上向下递增使缓冲块的内表面为斜面,缓冲块内表面上设有其长度方向的气囊,前平台的两侧边设有胶条,所述的后平台的后端处设有一沿后平台宽度方向的减震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垫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凹槽为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前翻板前端包覆有减震条,减震条上设有一在前平台折叠复位时恰好卡入凹槽内的凸起,凸起的结构与凹槽结构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凹槽的槽壁内嵌设有支撑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缓冲块的内表面包括斜面段、斜面段底部的平直段,斜面段处的缓冲块的厚度由上向下递增,平直段处的缓冲块的厚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段、平直段间平滑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条上设有多道沿纵向均匀分布的凹痕。

说明书全文

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障碍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车用无障碍升降机是为残疾人专设计制造的使用在汽车上的升降机,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残疾人的出行。车用无障碍升降机构一般包括升降立柱、升降立柱上的升降平台,将残疾人推上升降平台后,通过升降立柱的升高使升降平台与车内内板高度一致,便于残疾人上车,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0003] 在使用中发现,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震动传递至无障碍升降机处,导致无障碍升降机产生噪音,尤其是升降平台处,升降平台一般为多级结构,多级结构的配合间不紧密,容易晃动,在路况不好的路面上,升降平台的震动噪音极为明显,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因此,提高升降平台的抗震性需要亟待被解决。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有效消除升降平台处的噪音,提高使用效果。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两侧的立柱,所述的升降平台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后平台、后平台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平台、前平台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翻板,前平台后端与后平台前端、前平台前端与前翻板后端均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的立柱的内侧面设有竖向的缓冲,缓冲块的厚度由上向下递增使缓冲块的内表面为斜面,缓冲块内表面上设有其长度方向的气囊,前平台的两侧边设有胶条,所述的后平台的后端处设有一沿后平台宽度方向的减震垫。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减震垫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凹槽为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前翻板前端包覆有减震条,减震条上设有一在前平台折叠复位时恰好卡入凹槽内的凸起,凸起的结构与凹槽结构吻合。
[0008] 进一步的,凹槽的槽壁内嵌设有支撑弹片。
[0009] 进一步的,缓冲块的内表面包括斜面段、斜面段底部的平直段,斜面段处的缓冲块的厚度由上向下递增,平直段处的缓冲块的厚度一致。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斜面段、平直段间平滑相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胶条上设有多道沿纵向均匀分布的凹痕。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前平台、前翻板、后平台构成的升降平台增大了面积,促使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缓冲块对前平台进行有效的定位、缓冲,缓冲垫对前翻板进行有效的定位、缓冲,提高前平台、前翻板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金属件间的直接接触,有效的消除了噪音,极大的提高了使用性能。附图说明
[0013]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缓冲块的局部侧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缓冲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缓冲垫、减震条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缓冲垫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胶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1为后平台,11为前平台,12为前翻板,2为立柱,21为横板,3为缓冲块,31为气囊,4为胶条,5为缓冲垫,51为凹槽,6为减震条,61为凸起,7为支撑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2] 实施例1:参照图1-图4,具有减震机构的车用无障碍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两侧的立柱2,升降平台包括与立柱2连接的后平台1、后平台1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平台11、前平台11上可向前翻转打开的前翻板12,前平台11的后端与后平台1的前端、前平台11的前端与前翻板12的后端均通过铰链铰接,本升降平台为三级结构,前平台11向前翻转打开,增大平台的面积,便于与站台或者台阶配合,更好的便于残疾人上下车,面积增大,更有利于残疾人上下车的稳定性,且为看护人员提供站立的空间,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前翻板12向前翻转打开可与地面成一坡度,便于轮椅的上下,降低残疾人上下车的难度,提高安全性,后平台1固定在立柱2上,后平台1处于平状态,两立柱1相对的内侧面设有竖向的缓冲块3,缓冲块3包括斜面段、斜面段底部的平直段,斜面段处的缓冲块3的厚度由上向下递增,使该段内缓冲块3的内表面为斜面,平直端处的缓冲块的块体厚度一致,该处厚度与斜面段最底处的厚度一致,斜面段与平指端间平滑相接,缓冲块3的内表面上设有其长度方向的气囊31,前平台11的两侧边设有胶条4,前平台11闭合时,胶条4与立柱2上的缓冲块3接触,挤压缓冲块3,缓冲块3间的间距略小于两胶条间的间距,胶条4与缓冲块3接触,避免前平台与立柱间的碰撞,消除噪音,并且,在前平台闭合后,缓冲块处形成对前平台的支撑限位结构,限制前平台的位置,避免前平台直接的贴合在后平台上,避免两者直接接触,以免产生噪音,将前平台牢牢的卡在缓冲块间,前平台被缓冲块固定,有效的避免了震动、晃动,消除了噪音,胶条与缓冲条的配合可避免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促使降低成本,缓冲条的斜面段使前平台在闭合时具有比较好的导向作用,且缓冲块对前平台的作用逐渐增大,便于前平台的收起操作,平直段则有效的保证对前平台的限位、缓冲作用,避免前平台至至二直接的贴合后平台上,而且在打开时,斜面段可促使降低打开时的作用下,只需要很小的力即可将前平台打开,便于操作,气囊31的作用在于增强吸震性、缓冲性、及前平台打开、闭合时的便利性,气囊31处具有比价好的吸震作用,在前平台被限位的情况下,进一步有效的吸收震动,消除噪音,并且,在闭合的过程中,由上向下逐渐的挤压缓冲块、气囊,前平台下部的气囊囊体内的压力大于前平台下部气囊囊体内的压力,一方面加强对前平台的支撑、限位作用,促使前平台在收起后保持平稳,另一方面,在翻折打开前平台时,有助于减小打开的作用力,便于操作,后平台1的后端处设有一沿后平台宽度方向的减震垫5,减震垫5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51,凹槽51为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的弧形结构,前翻板12的前端包覆有减震条6,减震条6上设有一在前平台折叠复位时恰好卡入凹槽51内的凸起61,凸起61的结构与凹槽51的结构吻合,减震条6、减震垫5的作用在于避免前翻板12直接与后平台后部接触,消除金属件间的撞击噪音,凸起61卡入凹槽51,对前翻板12进行限位,保持前翻板在闭合时的位置不动,对前翻板进行限位,消除该处的噪音,本机构不仅有效的消除了升降平台的噪音,还提高了升降平台闭合时的结构稳定性,对前平台、前翻板进行稳固的限位,避免震动、晃动,降噪、避免磨损,极大的提高了使用效果,促使延长使用寿命,立柱2的底部设有连接活平台1侧边的横板21,横板21使立柱2为L型结构,横板21加强对后平台的支撑性,提高升降平台的稳定性,横板21处的内壁面设有橡胶层,与胶条配合,避免前平台与横板间直接撞击,达到降噪、消噪的目的。
[0023]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5,凹槽51的槽壁内嵌设有支撑弹片7,使凹槽处具有一定的刚性,提高对凸起的限位作用,提高对前翻板的限位能力。
[0024]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6,胶条4上设有多道沿纵向均匀分布的凹痕41,提高摩擦力,提高胶条与缓冲块处配合的紧效果、缓冲效果,提高对前平台的限位、降噪能力。
[002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