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环境工程 / 溢油 / 一种油污废水处理装置

一种油污废处理装置

阅读:4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油污废处理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油污废 水 处理 装置,除 油槽 上部通过向下倾斜且可打开或关闭的 溢油 管与分离器相连,分离器周向横截面小于除油槽周向横截面,分离器底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底部连接管与第一蓄水箱相连,分离器侧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旁路连接管与储油箱相连,底部连接管内部设有排水 阀 ,旁路连接管内部设有放油阀,分离器顶部设有总 控制器 与排水阀、放油阀以及设置于分离器内部的油水界面 传感器 电连接,总控制器用于接收油水界面传感器发出的电 信号 并控制排水阀和放油阀的关闭和打开。相对 现有技术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可有效解决了零件清洗液油水分离不彻底的问题。,下面是一种油污废处理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油污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油槽,除油槽上部通过向下倾斜且可打开或关闭的溢油管与分离器相连,分离器周向横截面小于除油槽周向横截面,分离器底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底部连接管与第一蓄水箱相连,分离器侧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旁路连接管与储油箱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管内部设有排水,所述旁路连接管内部设有放油阀,所述分离器顶部设有总控制器与排水阀、放油阀以及设置于分离器内部的油水界面传感器电连接,总控制器用于接收油水界面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并控制排水阀和放油阀的关闭和打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槽内部设有可漂浮于油水表面的浮体,浮体通过拉索悬挂在除油槽顶部,浮体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浮球底端比所述溢油管进油口高1-2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内部液面最高位置比所述溢油管进油口底端低10-20cm,所述除油槽内部周向截面与分离器内部周向截面的面积之比为8-125: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槽底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除油槽底部连接管与第二蓄水箱相连,除油槽底部连接管与除油槽相连位置设有两个并联设置的出水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阀与所述第二蓄水箱之间管道内部设有活性炭层的过滤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箱与所述第一蓄水箱之间通过中间隔板分离,中间隔板上部设有溢水孔将第二蓄水箱和第一蓄水箱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槽内底部设有气浮装置,气浮装置为环绕设置于除油槽内壁面且可通入压缩空气的管道,管道顶部表面设有若干个排气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箱和所述第二蓄水箱分别与体的同一端相连,泵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除油槽上部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所述除油槽相连的管道内设有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或第二过滤器并联设有旁路支管,旁路支管设有控制阀,泵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蓄水箱和所述第二蓄水箱相连的管道分别设有控制阀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油污废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污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机加工后的零件表面通常会附着有大量的切屑油、润滑油、防锈油等污迹,因此在对零件表面处理前需要对零件表面进行除油处理,常用方式是将零件浸入至除油槽内进行清洗,然而清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并且这些废水内含有油污、表面活性剂以及乳化产物等污染物,若直接向环境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浪费水资源。
[0003] 由于大部分的油污是以乳化悬浮状态悬浮于水体上部,并且悬浮在水体上部的油污层相对较薄,若使用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则会使得被分离后的油污层夹杂有大量的水分,进而使得相互混合的油水无法充分分离。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分离效果好的油污废水处理系统,旨在提高油和水充分分离效果。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污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除油槽,除油槽上部通过向下倾斜且可打开或关闭的溢油管与分离器相连,分离器周向横截面小于除油槽周向横截面,分离器底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底部连接管与第一蓄水箱相连,分离器侧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旁路连接管与储油箱相连。
[0006] 优选地,所述底部连接管内部设有排水,所述旁路连接管内部设有放油阀,所述分离器顶部设有总控制器与排水阀、放油阀以及设置于分离器内部的油水界面传感器电连接,总控制器用于接收油水界面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并控制排水阀和放油阀的关闭和打开。
[0007] 优选地,所述除油槽内部设有可漂浮于油水表面的浮体,浮体通过拉索悬挂在除油槽顶部,浮体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浮球底端比所述溢油管进油口高1-2cm。
[0008]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内部液面最高位置比所述溢油管进油口底端低10-20cm,所述除油槽内部周向截面与分离器内部周向截面的面积之比为8-125:1。
[0009] 优选地,所述除油槽底部通过可打开或关闭的除油槽底部连接管与第二蓄水箱相连,除油槽底部连接管与除油槽相连位置设有两个并联设置的出水阀。
[0010] 优选地,所述出水阀与所述第二蓄水箱之间管道内部设有活性炭层的过滤网。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蓄水箱与所述第一蓄水箱之间通过中间隔板分离,中间隔板上部设有溢水孔将第二蓄水箱和第一蓄水箱相连。
[0012] 优选地,所述除油槽内底部设有气浮装置,气浮装置为环绕设置于除油槽内壁面且可通入压缩空气的管道,管道顶部表面设有若干个排气孔。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蓄水箱和所述第二蓄水箱分别与体的同一端相连,泵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除油槽上部相连。
[0014] 优选地,所述泵体与所述除油槽相连的管道内设有串联设置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或第二过滤器并联设有旁路支管,旁路支管设有控制阀,泵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蓄水箱和所述第二蓄水箱相连的管道分别设有控制阀门。
[0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 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压缩油液截面积的方法完成两次油水分离,即通过第一次粗分离将除油槽内的上层液体转移到截面积更小的分离器中,再进行第二次油水精分离,由于分离器内油层截面积减小而使油层的厚度增加,因此可更充分地分离出低含水量的油层。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解决了金属零件清洗液油水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同时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蓄水箱、第二蓄水箱和泵组,完成了废液中水资源循环利用,达到废液零排放目的,以起到环保效果。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油污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除油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号说明:
[0021]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除油槽 11 第一蓄水箱
101 溢油口 111 中间隔板
2 浮体 112 溢水孔
3 溢油阀 12 储油箱
4 溢油管 13 泵组
5 分离器 14 旁通支管
51 底部连接管 15 控制阀
52 旁路连接管 16 第一过滤器
6 总控制器 17 第二过滤器
7 油水界面传感器 18 气浮装置
8 放油阀 19 出水阀
9 排水阀 20 滤网
10 第二蓄水箱 21 除油槽底部连接管
[002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本发明提出一种油污废水处理系统。
[0027]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油污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除油槽1,除油槽1上部的侧壁设有溢油口101,溢油口101通过向下倾斜的溢油管4与分离器5相连,其中本实施例的溢油口101必须高于分离器5顶部,从而使得除油槽1内部的油层能够经过溢油管4流入分离器5内,优选的,本实施例分离器5内液面的最大高度低于溢油口 101的最低端10~20cm。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溢油口101与分离器 5之间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溢油管4的溢油阀3,分离器5的周向截面积小于除油槽1的周向截面积,优选除油槽1与分离器5的截面积之比为
25~50:1。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除油槽1内设置有可漂浮在液体表面的浮体2,其中浮体2由拉索悬挂在除油槽1顶部,浮体2可下降至的最低位置时比溢油口101底端位置高1~2cm,因此可通过观察拉索是否处于拉直状态以判断除油槽1内液面高度。当除油槽1内液面下降到靠近溢油口101顶端的最高端位置时,拉索处于拉直状态,此时可根据此信号以作为判断是否打开溢油阀3的依据,使得除油槽1内的顶层油水全部经过溢油管4流入分离器5内,这样可减少因肉眼观察误差而造成过多水分流入分离器5的情况发生。
[0029] 本实施例除油槽的截面积为1平方米为例,通常每立方含油废水中的油层厚度约1cm,由于油层厚度太薄将会导致传感器无法有效检测油层与水层之间分界面,然而此时的溢油阀3处于关闭状态,再通过肉眼观察容易造成误差,容易导致液面超过溢油口101的最高端高度为1~2cm,因此需要从除油槽1中水体进入溢油口101的液体高度将至少有2cm。与此同时,考虑到油水界面传感器7能有效检测到油水界面,分离器5半径至少为5cm,高度至少为15cm。除油槽1中混合液进入分离器5时,分离器5最大高度要满足
最大截面半径应为 因此分离器5的截面积约
为除油槽1的截面积的1/125~1/8,油层厚度约为原来的8~125倍。同理推广至一般性,除油槽1的油液面积总是上述实施例的合理倍数,最终结果都是能达到压缩油液面积,增加油层厚度的效果,这样可使得水与油污的分离更容易,分离更充分。
[0030] 分离器5底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排水口,排水口通过底部连接管51与第一蓄水箱11相连,分离器5内安装有油水界面传感器7,分离器5侧壁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放油口,放油口通过旁路连接管52与储油箱12相连。本实施例的排水口与第一蓄水箱11之间相连的底部连接管51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水口的排水阀9,放油口与储油箱12 相连的旁路连接管52设有放油阀8,分离器5上还设有总控制器6,其中排水阀9和放油阀8为自动控制阀,排水阀9、油水界面传感器7 和放油阀8都与总控制器电连接,总控制器用于接收油水界面传感器7 发出的信号从而控制排水阀9和放油阀8的打开和关闭。
[0031] 优选的,除油槽1的底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出水口,出水口通过除油槽底部连接管21与第二蓄水箱10相连,出水口和除油槽底部连接管21相连位置并联设有两个出水阀19,每个出水阀19与第二蓄水箱10相连的管道内设有滤网20,滤网20内设有活性炭层,滤网
20 可过滤沉积在除油槽1底部的颗粒状杂质,滤网20内的活性炭层可吸附液体中的油污也可达到油水分离作用,通过控制两个出水阀19关闭即可实现方便地更换滤网20,更换时只需取下法兰拿出里面的滤网20 即可。
[0032] 第二蓄水箱10与第一蓄水箱之间通过中间隔板111分离,中间隔板111上部设有溢水孔112将第二蓄水箱10和第一蓄水箱11相通,溢水孔112下游连接第一蓄水箱11,从分离器5底部流入第一蓄水箱11 的液体为轻组分废液,从除油槽1底部流入第二蓄水箱10的液体为重组分废液,第二蓄水箱10内的重组分废液的上层清液可通过溢水孔112 而流入第一蓄水箱11内。
[0033] 另外,本实施的除油槽1内设有气浮装置18,气浮装置18安装在除油槽1内部下方,气浮装置18为沿除油槽1的内侧壁环绕设置的管道,管道上部设有多个出气孔,管道可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气浮装置 18导入压缩空气对除油槽1内的液体进行吹扫和搅动,使被清洗剂乳化而悬浮在混合液中的油污析出并漂浮到除油槽1内液体的上表面。
[0034] 本实施例的油污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有泵组13,泵组13用于将第一蓄水箱11或第二蓄水箱10内的液体输送到除油槽1内,泵组13的排出口的输送管路上设有过滤组件,其中过滤组件包括串联的第一过滤器16和第二过滤器17,第一过滤器16有旁通支管14,通过控制旁通支管14上的控制阀15,实现对来自第二蓄水箱10的重组分废液进行双重过滤,或对来自第一蓄水箱11的轻组分废液进行一次过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