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环境工程 / 整治 / 生物修复 / 植物修复 / 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

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

阅读:28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 土壤 植物 修复 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包括车体,其包括 底板 ;螺旋环通过直线滑轨可上下往复移动的设置在车体上,螺旋环的开口与U形开口同向开设;螺旋环的环面内形成一螺旋形裂隙; 吸附 层布置体为一倒置的锥形壳体,吸附层布置体包括相互扣设的固定部和滑动部;以及吸附体,其轴向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吸附体包括:平行设置的轴Ⅰ和轴Ⅱ、一对帽体和吸附层。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双重修复过程中提供辅助施工装置,以方便的在植物周围的土壤中合理布置及更换吸附层。,下面是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向其前进方向开口的U形板体;
螺旋环,其为一在平面上呈螺旋状的环体,所述螺旋环通过直线滑轨可上下往复移动的设置在车体上,且螺旋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U形开口的上方;所述螺旋环的开口与U形开口同向开设;螺旋环的环面内形成一螺旋形裂隙;
吸附层布置体,其为一倒置的锥形壳体,锥形壳体内成型一柱形容纳空间,所述吸附层布置体包括相互扣设的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固定部铰接设置在螺旋环的螺旋形裂隙的一端内,滑动部通过弧形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螺旋环的螺旋形裂隙内,且吸附层布置体与螺旋环同步的上下往复设置,使得吸附层布置体的下端经U形开口插入车体底部的土壤层至少15cm;以及
吸附体,其轴向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吸附体包括:
平行设置的轴I和轴II,轴I的一端可拆卸的插入固定部的内底面,轴II的一端可拆卸的插入滑动部的内底部,且轴I和轴II可旋转的设置;
一对帽体,其分别扣设在轴I的另一端和轴II的另一端;所述一对帽体还包括一对嵌入孔,轴I的另一端和轴II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的插入一对嵌入孔中,所述一对帽体的下端边沿还可拆卸的扣设在所述吸附层布置体的上端边沿上;
吸附层,其一端卷绕设置在所述轴I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轴II上,且吸附层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形成有与轴I和轴II同轴的条形套袋,所述轴I和轴II分别可活动的插入一端和另一端的条形套袋中;且吸附层可随滑动部的滑动逐渐在所述土壤层内展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布置体的横切面为菱形;固定部和滑动部沿吸附层布置体的轴向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插接杆,其均匀间隔开设置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扣合的固定部的边沿上;多个沉孔,其均匀间隔开对应设置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扣合的滑动部的边沿上,所述插接杆一一对应的可拆卸的插入沉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还包括:
前置开口,其开设在滑动部的侧壁上,且在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所述前置开口位于所述滑动部的最前端;
微型挖掘传送带,其设置在滑动部内,且微型传送带沿滑动部的轴向设置,所述微型传送带设置在轴II和前置开口之间,且微型传送带与轴II和吸附层均不接触;所述微型传送带还包括传送带本体,其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呈逆时针旋转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微型传送带的上端的高度高于滑动部的上端开口,轴II上的帽体与微型传送带不接触;多个挖掘片,其后端均匀固定在传送带本体的传送面上,多个挖掘片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设置,且多个挖掘片相对所述传送带本体向斜上方倾斜设置;以及
发动机,其驱动传送带本体的驱动轮,且在竖直方向上,发动机及驱动轮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厚度至少为2mm的活性炭无纺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环的环缝宽度为5cm-15c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传送带本体的上端高于所述轴I上卷绕的吸附层的相对最高的一侧边沿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布置体的轴线所在平面与螺旋环所在平面的夹≤9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层的长度≤6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环的环面上,且手柄与吸附层布置体不接触。

说明书全文

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方法、化学淋洗、植物修复等,物理修复方法效率较高,但耗费大量能量,土壤有机质和分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化学修复法不仅可以进行原位修复,也可进行异地修复,具有治理效果稳定、修复彻底的优点,但易造成二次污染;植物修复技术费用低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同时能美化环境,易于为社会所接受,是一种集生态和治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绿色土壤环境修复技术之一。但植物修复技术存在影响深度小、修复周期长、植物受区域影响限制、处理效果难以保证等缺点,所以适用条件受限。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其可以为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双重修复过程中提供辅助施工装置,以方便的在植物周围的土壤中合理布置及更换吸附层。
[0005]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包括:
[0006] 车体,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向其前进方向开口的U形板体;
[0007] 螺旋环,其为一在平面上呈螺旋状的环体,所述螺旋环通过直线滑轨可上下往复移动的设置在车体上,且螺旋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U形开口的上方;所述螺旋环的开口与U 形开口同向开设;螺旋环的环面内形成一螺旋形裂隙;
[0008] 吸附层布置体,其为一倒置的锥形壳体,锥形壳体内成型一柱形容纳空间,所述吸附层布置体包括相互扣设的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固定部铰接设置在螺旋环的螺旋形裂隙的一端内,滑动部通过弧形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螺旋环的螺旋形裂隙内,且吸附层布置体与螺旋环同步的上下往复设置,使得吸附层布置体的下端经U形开口插入车体底部的土壤层至少15cm;以及
[0009] 吸附体,其轴向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吸附体包括:
[0010] 平行设置的轴Ⅰ和轴Ⅱ,轴Ⅰ的一端可拆卸的插入固定部的内底面,轴Ⅱ的一端可拆卸的插入滑动部的内底部,且轴Ⅰ和轴Ⅱ可旋转的设置;
[0011] 一对帽体,其分别扣设在轴Ⅰ的另一端和轴Ⅱ的另一端;所述一对帽体还包括一对嵌入孔,轴Ⅰ的另一端和轴Ⅱ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的插入一对嵌入孔中,所述一对帽体的下端边沿还可拆卸的扣设在所述吸附层布置体的上端边沿上;
[0012] 吸附层,其一端卷绕设置在所述轴Ⅰ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轴Ⅱ上,且吸附层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形成有与轴Ⅰ和轴Ⅱ同轴的条形套袋,所述轴Ⅰ和轴Ⅱ分别可活动的插入一端和另一端的条形套袋中;且吸附层可随滑动部的滑动逐渐在所述土壤层内展开。
[0013] 优选的是,吸附层布置体的横切面为菱形;固定部和滑动部沿吸附层布置体的轴向对称分布。
[0014] 优选的是,多个插接杆,其均匀间隔开设置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扣合的固定部的边沿上;多个沉孔,其均匀间隔开对应设置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扣合的滑动部的边沿上,所述插接杆一一对应的可拆卸的插入沉孔中。
[0015] 优选的是,所述滑动部还包括:
[0016] 前置开口,其开设在滑动部的侧壁上,且在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所述前置开口位于所述滑动部的最前端;
[0017] 微型挖掘传送带,其设置在滑动部内,且微型传送带沿滑动部的轴向设置,所述微型传送带设置在轴Ⅱ和前置开口之间,且微型传送带与轴Ⅱ和吸附层均不接触;所述微型传送带还包括传送带本体,其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呈逆时针旋转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微型传送带的上端的高度高于滑动部的上端开口,轴Ⅱ上的帽体与微型传送带不接触;多个挖掘片,其后端均匀固定在传送带本体的传送面上,多个挖掘片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设置,且多个挖掘片相对所述传送带本体向斜上方倾斜设置;以及
[0018] 发动机,其驱动传送带本体的驱动轮,且在竖直方向上,发动机及驱动轮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高度。
[0019] 优选的是,所述吸附层为厚度至少为2mm的活性炭无纺布
[0020] 优选的是,螺旋环的环缝宽度为5cm-15cm。
[0021] 优选的是,在竖直方向上,传送带本体的上端高于所述轴Ⅰ上卷绕的吸附层的相对最高的一侧边沿的高度。
[0022] 优选的是,吸附层布置体的轴线所在平面与螺旋环所在平面的夹≤90度。
[0023] 优选的是,吸附层的长度≤6m。
[0024] 优选的是,还包括手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环的环面上,且手柄与吸附层布置体不接触。
[0025]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 车体用于固定支撑螺旋环、吸附层布置体、吸附体以及吸附层;底板上设置U形开口,以方便将车体推至合适位置后,U形开口上方设置的螺旋环卡入树木的茎部,为实施在树木或树苗周围螺旋埋设吸附层提供便利及结构基础
[0027] 或者,在污染移栽杨树苗或柳树苗等植株前,在地表的至少15cm深度的土层内设置竖直分布的螺旋状吸附层,之后在螺旋形吸附层的近圆心部位移栽杨树苗或柳树苗等植株。
[0028] 吸附层围绕植株螺旋状分布,在植物根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其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向吸附层迁移提供动,可有效辅助植株吸附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植株富集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吸附层为非降解材质,间隔一定时间可回收处理,并通过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更换新的吸附层。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层布置体和吸附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层布置在植株周围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层布置在杨树苗或柳树苗等周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的多个插接杆及固定部的多个沉孔对应插接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8]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包括:
[0040] 车体10,其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为向其前进方向开口的U形板体;底板底部设置有轮体102,车体的后端设置有推柄103,可人工推动车体,也可机械推动车体;
[0041] 螺旋环20,其为一在平面上呈螺旋状的环体,所述螺旋环通过直线滑轨201可上下往复移动的设置在车体上,且螺旋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U形开口的上方;所述螺旋环的开口与U形开口同向开设;螺旋环的环面内形成一螺旋形裂隙;
[0042] 吸附层布置体30,其为一倒置的锥形壳体,锥形壳体内成型一柱形容纳空间,所述吸附层布置体包括相互扣设的固定部301和滑动部302,所述固定部铰接设置在螺旋环的螺旋形裂隙的一端内,滑动部通过弧形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螺旋环的螺旋形裂隙内,且吸附层布置体与螺旋环同步的上下往复设置,使得吸附层布置体的下端经U形开口插入车体底部的土壤层至少15cm;以及
[0043] 吸附体40,其轴向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吸附体包括平行设置的轴Ⅰ401和轴Ⅱ402,轴Ⅰ的一端可拆卸的插入固定部的内底面,轴Ⅱ的一端可拆卸的插入滑动部的内底部,且轴Ⅰ和轴Ⅱ可旋转的设置;一对帽体403,其分别扣设在轴Ⅰ的另一端和轴Ⅱ的另一端;所述一对帽体还包括一对嵌入孔,轴Ⅰ的另一端和轴Ⅱ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的插入一对嵌入孔中,所述一对帽体的下端边沿还可拆卸的扣设在所述吸附层布置体的上端边沿上;吸附层404,其一端卷绕设置在所述轴Ⅰ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轴Ⅱ上,且吸附层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形成有与轴Ⅰ和轴Ⅱ同轴的条形套袋,所述轴Ⅰ和轴Ⅱ分别可活动的插入一端和另一端的条形套袋中;且吸附层可随滑动部的滑动逐渐在所述土壤层内展开。
[0044] 如图1~图5所示,在本方案中,车体用于固定支撑螺旋环、吸附层布置体、吸附体以及吸附层;底板上设置U形开口,以方便将车体推至合适位置后,U形开口上方设置的螺旋环的错位开口可绕过树木100的茎部,使树木的茎部最终进入螺旋环内近中心位置,进而为已经成活并生长在污染土壤上的木本植物周围布置吸附层,为实施在树木或树苗周围螺旋埋设吸附层提供便利及结构基础。
[0045] 或者,在污染地块移栽杨树苗或柳树苗200等植株前,在地表300的至少15cm深度的土层内设置竖直分布的螺旋状吸附层,之后在螺旋形吸附层的近圆心部位移栽杨树苗或柳树苗等植株。
[0046] 螺旋环内的螺旋形裂隙为吸附层布置体滑动以布置螺旋形吸附层提供支撑及限位;在不需要施工布置吸附层时,螺旋环带动吸附层布置体通过直线滑轨移动至吸附层布置体的尖端高于地面至少10cm后固定;比如,在螺旋环的上端面的边缘设置挂钩,移动至一定高度后,挂钩可挂设在车体的挂环上固定。
[0047] 当需要布置吸附层时,人力按压或通过设置在车体上的汽缸伸缩杆驱动螺旋环,以带动吸附层布置体通过直线滑轨移动至吸附层布置体的尖端深入污染土壤至少20cm深度;其中,吸附层布置体的尖端部方便其深入土壤中,并且内部空间狭小,没有设置吸附层;吸附层的宽度至少为15cm,以便布设在植株周围后,不会有过多的吸附层裸露在土壤表面;
之后,推动滑动部沿弧形滑轨移动,同时,吸附层在轴Ⅱ的带动下沿轴Ⅱ的螺旋形移动轨迹逐渐展开并布置在土壤中,当滑动部自螺旋形裂隙的一端滑动至吸附层完全展开后,吸附层布置完成,取下一对帽体并拔出轴Ⅰ和轴Ⅱ,将吸附层留在土壤内;
[0048] 吸附层围绕植株螺旋状分布,在植物根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其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向吸附层迁移提供动力,可有效辅助植株吸附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植株富集重金属离子对植物毒害;吸附层为可非降解材质,间隔一定时间可回收处理,并通过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物理修复的辅助施工装置更换新的吸附层。
[0049]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吸附层布置体的横切面为菱形;固定部和滑动部沿吸附层布置体的轴向对称分布。
[0050] 在本方案中,吸附层布置体的横切面为菱形,有利于吸附层布置体插入土壤中;固定部和滑动部对称分布,柱形容纳空间由分设在固定部和滑动部的两个半圆柱形空腔拼凑组合而成,其中,位于滑动部的半圆柱形空腔内设置轴Ⅱ,固定部的半圆柱形空腔内设置吸附体。
[0051] 如图6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多个插接杆3021,其均匀间隔开设置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扣合的固定部的边沿上;多个沉孔,其均匀间隔开对应设置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扣合的滑动部的边沿上,所述插接杆一一对应的可拆卸的插入沉孔中。在本方案中,多个插接杆和多个沉孔相互配合,为固定部与滑动部组合及拆卸提供便利,且当布置体需深入土壤中时,为固定部与滑动部提供多个横向连接点,避免固定部与滑动部之间发生轴向错位。
[0052] 如图7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动部还包括:前置开口3022,其开设在滑动部的侧壁上,且在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所述前置开口位于所述滑动部的最前端;微型挖掘传送带,其设置在滑动部内,且微型传送带沿滑动部的轴向设置,所述微型传送带设置在轴Ⅱ和前置开口之间,且微型传送带与轴Ⅱ和吸附层均不接触;所述微型传送带还包括传送带本体3023,其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呈逆时针旋转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微型传送带的上端的高度高于滑动部的上端开口,轴Ⅱ上的帽体与微型传送带不接触;多个挖掘片 3024,其后端均匀固定在传送带本体的传送面上,多个挖掘片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设置,且多个挖掘片相对所述传送带本体向斜上方倾斜设置;以及发动机,其驱动传送带本体的驱动轮,且在竖直方向上,发动机及驱动轮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高度。
[0053] 在本方案中,前置开口为土壤进入其中提供便利,微型挖掘传送带逆时针旋转,可自下向上不断挖掘土壤,为布置体前进提供动力。在竖直方向上,发动机及驱动轮的高度高于所述底板高度,已实现将挖掘的土壤暂时带离地面,当土壤向布置体的前进的反方向掉落时,部分散落在已经布置布置吸附层的沟隙上表面,不需要再进行土壤填埋。
[0054]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吸附层为厚度至少为2mm的活性炭无纺布。活性炭无纺布不易降解,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质薄,柔韧性好,易于回收。
[0055] 一个优选方案中,螺旋环的环缝宽度为5cm-15cm。
[0056] 一个优选方案中,在竖直方向上,传送带本体的上端高于所述轴Ⅰ上卷绕的吸附层的相对最高的一侧边沿的高度。
[0057] 一个优选方案中,吸附层布置体的轴线所在平面与螺旋环所在平面的夹角≤90度。比如:夹角可以是60度、70度、80度或90度等,将夹角小于90度时,吸附层朝向植株的根部倾斜设置,吸附层布置成漏斗状,以便更大面积的包绕植株的根部。
[0058] 一个优选方案中,吸附层的长度≤6m。比如:吸附层的长度为3.2m、3.8m、4.2m、 4.9m、5.4m、6m等。吸附层的长度不同,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根据所需要围绕布置的植株的大小不同,每布置完成一次,都可进行不同长度的吸附层的更换,使用方便。
[0059]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手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环的环面上,且手柄与吸附层布置体不接触。手柄用于手动辅助操作布置体在螺旋环上滑动,以实现吸附层的布置。
[0060]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说明书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