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风能 / 风力发电机组 / 风速计 / 一种风速测量结构

一种速测量结构

阅读:5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速测量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风 速测量结构,涉及 风速计 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底座、罩体以及多个风速计;每个风速计包括风扇以及测试主机;底座的内周面固接有多个第一 水 平板,每个风扇壳体的一侧固接有连接 块 ,连接块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板的一侧;底座内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 支撑 板、第一 丝杠 、驱动块以及安装于底座用于驱动第一丝杠转动的驱动组件;每个连接块与驱动块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支撑板上安装有用于对驱动块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第一水平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测量装置,便于同时对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提高对风口风速的测量 精度 。,下面是一种速测量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装置(1),所述测量装置(1)包括环形的底座(11)、安装于底座(11)顶部的柔性的罩体(12)以及安装于底座(11)的多个风速计(13);
每个所述风速计(13)包括风扇(131)以及测试主机(132);所述底座(11)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第一平板(14),每个所述风扇(131)壳体的一侧固接有连接(15),所述连接块(15)沿第一水平板(14)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板(14)的一侧;所述底座(1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连接块(15)移动的驱动机构(2);
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水平固接于底座(11)内侧壁支撑板(21)、竖直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1)顶部的第一丝杠(22)、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杠(22)的驱动块(23)以及安装于底座(11)用于驱动第一丝杠(22)转动的驱动组件(26);每个所述连接块(15)与驱动块(23)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24),所述支撑板(21)上安装有用于对驱动块(23)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25),所述第一水平板(14)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15)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6)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11)侧壁的水平轴(261),所述水平轴(261)的一端凸出底座(11)的外侧壁设置且固接有第一手轮(262),另一端凸出底座(11)内侧壁设置且固接有蜗杆(263),所述第一丝杠(22)的底部套设固定有蜗轮(264),所述蜗杆(263)与蜗轮(264)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25)包括固接于驱动块(23)一侧的套筒(251)以及竖直固接于支撑板(21)顶部的第一竖杆(252);所述第一竖杆(252)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套筒(251)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4)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41),所述连接块(15)的一侧固接有滑套(151),所述滑套(151)沿第一水平板(14)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1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组件(27)包括固接于第一滑槽(141)内的水平杆(271)以及套接于水平杆(271)的第一弹簧(272);所述滑套(151)滑移连接于水平杆(271);所述第一弹簧(272)的一端固接于滑套(151)远离驱动块(23)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141)远离驱动块(23)的一端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安装有用于对罩体(12)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固接于底座(11)顶部的环形的折板(31)以及安装于底座(11)的侧壁用于对折板(31)进行固定的多组第一固定组件(32);
所述罩体(12)的外侧壁固接于折板(31)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2)包括固接于底座(11)外侧壁的第二水平板(321)、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二水平板(321)顶部的第二丝杠(322)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杠(322)的竖块(323);所述第二丝杠(322)的底部凸出第二水平板(321)的底部设置且固接有第二手轮(324);所述竖块(323)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竖杆(325),所述第二竖杆(325)贯穿第二水平板(321)设置且能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水平板(321);所述竖块(32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26),所述连接杆(326)的顶部固接有压块(3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测试主机(132)的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接于底座(11)外侧壁的框体(41)、开设于框体(41)侧壁的通孔(42)、滑移连接于通孔(42)的抵接块(43)以及安装于通孔(42)内用于驱动抵接块(43)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45);所述测试主机(132)插接于框体(41)的内腔;所述竖块(323)和抵接块(43)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斜面(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组件(45)包括开设于通孔(42)一侧的第二滑槽(451)以及滑移设置于第二滑槽(451)内的滑块(452);所述滑块(452)靠近第二丝杠(322)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弹簧(453),所述第二弹簧(453)远离滑块(452)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451)远离第二丝杠(322)的一端内壁。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速测量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风速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风速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风速计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它的种类较多,气象台站最常用的为风杯风速计,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风速计能够测量平均流动的速度和方向,测量来流的脉动速度及其频谱。测量湍流中的雷诺应力及两点的速度相关性、时间相关性。测量壁面切应力(通常是采用与壁面平齐放置的热膜探头来进行的,原理与热线测速相似)。测量流体温度(事先测出探头电阻随流体温度的变化曲线,然后根据测得的探头电阻就可确定温度,除此以外还开发出许多专业用途。风速计将流速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一种测速仪器,也可测量流体温度或密度。其原理是,将一根通电加热的细金属丝(称热线)置于气流中,热线在气流中的散热量与流速有关,而散热量导致热线温度变化而引起电阻变化,流速信号即转变成电信号。它有两种工作模式:①恒流式,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②恒温式,热线的温度保持不变,如保持150℃,根据所需施加的电流可度量流速。恒温式比恒流式应用更广泛,热线长度一般在0.5~2毫米范围,直径在1~10微米范围,材料为铂、钨或铂铑合金等。若以一片很薄(厚度小于0.1微米)的金属膜代替金属丝,即为热膜风速仪,功能与热丝相似,但多用于测量液体流速。
[0003]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7402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子风速计,包括风扇、测试主机、LCD显示屏和测试电缆,所述风扇通过测试电缆与测试主机电性连接,所述LCD显示屏设在测试主机上,所述LCD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测温按键、电源按钮、平均气流按钮和气流按键,所述测试主机内设置有微控制单元,所述测温按键、电源按钮、平均气流按钮和气流按键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测试主机上方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风扇内设置有风速传感器、金属丝和扇叶,该电子风速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携带,测量精度高。
[0004] 但是,上述设备在测量时,需要移动风扇以对风口的不同点进行测量,因为测量人员通过风扇进行测量时,有时可能会一个测量点测量两次,所以可能会导致对风口风速的测量精度不高(现有的风速测量:是通过对风口的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值)。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其通过设置测量装置,便于同时对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提高对风口风速的测量精度。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环形的底座、安装于底座顶部的柔性的罩体以及安装于底座的多个风速计;每个所述风速计包括风扇以及测试主机;所述底座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第一平板,每个所述风扇壳体的一侧固接有连接,所述连接块沿第一水平板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板的一侧;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连接块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固接于底座内侧壁支撑板、竖直转动连接于支撑板顶部的第一丝杠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杠的驱动块以及安装于底座用于驱动第一丝杠转动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连接块与驱动块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用于对驱动块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水平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转动使驱动块向上移动,驱动块向上移动驱动连接块向靠近底座的内壁方向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风扇移动,从而可将风扇分散开,接下来便可对不同测量点进行测量;综上,通过设置测量装置,便于同时对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提高对风口风速的测量精度。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侧壁的水平轴,所述水平轴的一端凸出底座的外侧壁设置且固接有第一手轮,另一端凸出底座内侧壁设置且固接有蜗杆,所述第一丝杠的底部套设固定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手轮转动水平轴,水平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驱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第一丝杠转动;通过设置蜗轮和蜗杆,一方面便于驱动第一丝杠转动,另一方面通过蜗轮蜗杆的自能够降低第一丝杠发生回转的可能性。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接于驱动块一侧的套筒以及竖直固接于支撑板顶部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竖杆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套筒的内腔。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内腔对第一竖杆具有导向作用,从而能够降低驱动块在沿竖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沿第一水平板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对滑套具有导向作用,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块在沿第一水平板的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001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固接于第一滑槽内的水平杆以及套接于水平杆的第一弹簧;所述滑套滑移连接于水平杆;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滑套远离驱动块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远离驱动块的一端内壁。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向靠近底座的内壁方向移动带动滑套移动,滑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抵压,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驱动块向下移动时,此时滑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驱动连接块复位;通过设置第一复位组件,便于驱动连接块复位。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对罩体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接于底座顶部的环形的折板以及安装于底座的侧壁用于对折板进行固定的多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罩体的外侧壁固接于折板的内侧壁。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折板,便于将罩体撑起,从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便于对折板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测量装置进行存放。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接于底座外侧壁的第二水平板、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二水平板顶部的第二丝杠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杠的竖块;所述第二丝杠的底部凸出第二水平板的底部设置且固接有第二手轮;所述竖块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贯穿第二水平板设置且能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水平板;所述竖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接有压块。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转动连接杆使压块的内壁抵接于折板的顶部,然后通过转动第二手轮转动第二丝杠,第二丝杠转动驱动竖块向下移动,竖块向下移动驱动压块向下移动,从而便可将折板压紧,因而便于对折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竖杆,便于对竖块进行导向,从而能够降低竖块随第二丝杠一起转动的可能性。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测试主机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接于底座外侧壁的框体、开设于框体侧壁的通孔、滑移连接于通孔的抵接块以及安装于通孔内用于驱动抵接块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所述测试主机插接于框体的内腔;所述竖块和抵接块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斜面。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测量装置收起时,先使测试主机插接于框体,然后通过转动第二丝杠使竖块向下移动,此时竖块在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向靠近测试主机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对测试主机进行固定,再者,竖块向下移动能够对折板进行固定,从而便能将测量装置收起;当需要使用测量装置时,通过转动丝杠使竖块向上移动,此时在第二复位组件的作用下,抵接块便可复位,然后便可取下测试主机,这样便于对测试主机进行操作,再者,竖块向上移动带动压块向上移动,然后通过连接杆转动压块,从而便可松开折板,然后便可使用测量装置;综上,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便于对测量装置进行存放。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通孔一侧的第二滑槽以及滑移设置于第二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靠近第二丝杠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远离第二丝杠的一端内壁。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向靠近测试主机的方向移动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竖块向上移动后,此时滑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复位;综上,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组件,便于抵接块复位。
[0024]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转动使驱动块向上移动,驱动块向上移动驱动连接块向靠近底座的内壁方向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风扇移动,从而可将风扇分散开,接下来便可对不同测量点进行测量;综上,通过设置测量装置,便于同时对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提高对风口风速的测量精度;
2.先通过转动连接杆使压块的内壁抵接于折板的顶部,然后通过转动第二手轮转动第二丝杠,第二丝杠转动驱动竖块向下移动,竖块向下移动驱动压块向下移动,从而便可将折板压紧,因而便于对折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竖杆,便于对竖块进行导向,从而能够降低竖块随第二丝杠一起转动的可能性;
3.当需要将测量装置收起时,先使测试主机插接于框体,然后通过转动第二丝杠使竖块向下移动,此时竖块在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向靠近测试主机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对测试主机进行固定,再者,竖块向下移动能够对折板进行固定,从而便能将测量装置收起;当需要使用测量装置时,通过转动丝杠使竖块向上移动,此时在第二复位组件的作用下,抵接块便可复位,然后便可取下测试主机,这样便于对测试主机进行操作,再者,竖块向上移动带动压块向上移动,然后通过连接杆转动压块,从而便可松开折板,然后便可使用测量装置;综上,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便于对测量装置进行存放。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第一复位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中凸显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凸显第二复位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中:1、测量装置;11、底座;12、罩体;13、风速计;131、风扇;132、测试主机;14、第一水平板;141、第一滑槽;15、连接块;151、滑套;2、驱动机构;21、支撑板;22、第一丝杠;23、驱动块;24、第一斜面;25、导向组件;251、套筒;252、第一竖杆;26、驱动组件;261、水平轴;262、第一手轮;263、蜗杆;264、蜗轮;27、第一复位组件;271、水平杆;272、第一弹簧;3、支撑机构;31、折板;32、第一固定组件;321、第二水平板;322、第二丝杠;323、竖块;324、第二手轮;325、第二竖杆;326、连接杆;327、压块;4、固定机构;41、框体;42、通孔;43、抵接块;44、第二斜面;45、第二复位组件;451、第二滑槽;452、滑块;453、第二弹簧;5、格栅;51、第一架体;52、第二架体;521、横杆;522、方形槽;52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8] 实施例:一种风速测量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测量装置1,测量装置1包括环形的底座11、安装于底座11顶部的柔性的罩体12以及安装于底座11的多个风速计13;罩体12选用布罩,每个风速计13包括风扇131以及测试主机132。
[0029] 如图1和图3所示,底座11的内周面沿其周向依次固接有多个第一水平板14,每个风扇131壳体的一侧固接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沿第一水平板14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水平板14的一侧,如图3所示,第一水平板14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41,连接块15的一侧固接有滑套151,滑套151沿第一水平板14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141;底座1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连接块15移动的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包括水平固接于底座11内侧壁的支撑板21、通过轴承竖直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1顶部的第一丝杠22、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杠22的驱动块23以及安装于底座11用于驱动第一丝杠22转动的驱动组件26;驱动块23呈扇叶状;每个连接块15与驱动块23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24,支撑板21上安装有用于对驱动块23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25,导向组件25包括固接于驱动块23一侧的套筒251以及竖直固接于支撑板21顶部的第一竖杆252;第一竖杆252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套筒251的内腔;第一水平板14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15复位的第一复位组件27。通过驱动组件26驱动第一丝杠22转动,第一丝杠22转动使驱动块23向上移动,驱动块23向上移动驱动连接块15向靠近底座11的内壁方向移动,连接块15移动带动风扇131移动,从而可将风扇
131分散开,接下来便可对不同测量点进行测量;综上,通过设置测量装置1,便于同时对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提高对风口风速的测量精度。
[0030]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1的内壁固接有格栅5,格栅5处于风扇131的上方,格栅5包括固接于底座11内壁的第一架体51以及沿底座11的径向滑移连接于第一架体51的第二架体52;第二架体52包括沿底座11的径向依次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多个横杆521,每个横杆5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方形槽522,每个横杆521通过方形槽522滑移连接于第一架体51,并且每个横杆521通过螺栓固接于第一架体51。通过设置格栅5,便于对风扇131进行导风;再者,横杆521滑移连接于第一架体51,便于对格栅5腔体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配合风扇131的移动。
[0031]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26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11侧壁的水平轴261,水平轴261的一端凸出底座11的外侧壁设置且固接有第一手轮262,另一端凸出底座11内侧壁设置且固接有蜗杆263,第一丝杠22的底部套设固定有蜗轮264,蜗杆263与蜗轮264相互啮合。通过转动第一手轮262转动水平轴261,水平轴261转动带动蜗杆263转动,蜗杆263转动驱动蜗轮264转动,蜗轮264转动带动第一丝杠22转动;通过设置蜗轮264和蜗杆263,一方面便于驱动第一丝杠22转动,另一方面通过蜗轮264蜗杆263的自锁能够降低第一丝杠22发生回转的可能性。
[0032] 第一复位组件27包括固接于第一滑槽141内的水平杆271以及套接于水平杆271的第一弹簧272;滑套151滑移连接于水平杆271;第一弹簧272的一端固接于滑套151远离驱动块23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141远离驱动块23的一端内壁。连接块15向靠近底座11的内壁方向移动带动滑套151移动,滑套151移动对第一弹簧272进行抵压,此时第一弹簧27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驱动块23向下移动时,此时滑套151在第一弹簧272的作用下驱动连接块15复位;通过设置第一复位组件27,便于驱动连接块15复位。
[0033] 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11上安装有用于对罩体12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固接于底座11顶部的环形的折板31以及安装于底座11的侧壁用于对折板31进行固定的多组第一固定组件32;折板31可选用弹簧板,罩体12的外侧壁固接于折板31的内侧壁。
通过设置折板31,便于将罩体12撑起,从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32,便于对折板31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测量装置1进行存放。
[0034] 每组第一固定组件32包括固接于底座11外侧壁的第二水平板321、通过轴承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二水平板321顶部的第二丝杠322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杠322的竖块323;第二丝杠322的底部凸出第二水平板321的底部设置且固接有第二手轮324;竖块323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竖杆325,第二竖杆325贯穿第二水平板321设置且能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水平板321;竖块323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26,连接杆326的顶部固接有压块327。先通过转动连接杆326使压块327的内壁抵接于折板31的顶部,然后通过转动第二手轮324转动第二丝杠322,第二丝杠322转动驱动竖块323向下移动,竖块323向下移动驱动压块327向下移动,从而便可将折板31压紧,因而便于对折板31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竖杆325,便于对竖块323进行导向,从而能够降低竖块323随第二丝杠322一起转动的可能性。
[0035] 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1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测试主机132的固定机构4,结合图6,固定机构4包括固接于底座11外侧壁的框体41、开设于框体41侧壁的通孔42、滑移连接于通孔42的抵接块43以及安装于通孔42内用于驱动抵接块43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45;测试主机132插接于框体41的内腔;竖块323和抵接块43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斜面44。当需要将测量装置1收起时,先使测试主机132插接于框体41,然后通过转动第二丝杠322使竖块
323向下移动,此时竖块323在第二斜面44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43向靠近测试主机132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对测试主机132进行固定,再者,竖块323向下移动能够对折板31进行固定,从而便能将测量装置1收起;当需要使用测量装置1时,通过转动丝杠使竖块323向上移动,此时在第二复位组件45的作用下,抵接块43便可复位,然后便可取下测试主机132,这样便于对测试主机132进行操作,再者,竖块323向上移动带动压块327向上移动,然后通过连接杆326转动压块327,从而便可松开折板31,然后便可使用测量装置1;综上,通过设置固定机构4,便于对测量装置1进行存放。
[0036] 第二复位组件45包括开设于通孔42一侧的第二滑槽451以及滑移设置于第二滑槽451内的滑块452;滑块452靠近第二丝杠322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弹簧453,第二弹簧453远离滑块452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451远离第二丝杠322的一端内壁。抵接块43向靠近测试主机132的方向移动带动滑块452移动,滑块452移动对第二弹簧453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
45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竖块323向上移动后,此时滑块452在第二弹簧453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43复位;综上,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组件45,便于抵接块43复位。
[0037] 工作原理:通过转动第一手轮262转动水平轴261,水平轴261转动带动蜗杆263转动,蜗杆263转动驱动蜗轮264转动,蜗轮264转动带动第一丝杠22转动,第一丝杠22转动使驱动块23向上移动,驱动块23向上移动驱动连接块15向靠近底座11的内壁方向移动,连接块15移动带动风扇131移动,从而可将风扇131分散开,接下来便可对不同测量点进行测量。
[0038] 连接块15向靠近底座11的内壁方向移动带动滑套151移动,滑套151移动对第一弹簧272进行抵压,此时第一弹簧27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驱动块23向下移动时,此时滑套151在第一弹簧272的作用下驱动连接块15复位,连接块15复位便可带动风扇131复位。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