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压缩机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阅读:1发布:2022-05-30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涉及 空调 除霜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运行制热模式过程中,获取 室外换热器 的冷媒进液 温度 、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控制 对流 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该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这对空调是否满足除霜进入条件的判断,提高对控制空调除霜的控制 精度 ;并通过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降低 冰 霜 凝结 对空调自身制热性能的不利影响。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及空调。,下面是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空调运行制热模式过程中,获取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
在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控制对流经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进入条件包括:
T1-T进液≥△T1,T2-Te≥△T2,T上壳体max-T上壳体≥△T3,
且T3-T出液≥△T4;
其中,所述T进液为流经所述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冷媒进液温度,所述T出液为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冷媒出液温度,所述Te为所述室外盘管温度,T1为所述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冷媒进液温度,T2为所述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室外盘管温度,T3为所述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T上壳体max为所述空调本次开机运行后记录的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最大值,T上壳体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T1为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T2为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T3为预设的第三温差阈值,△T4为预设的第四温差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的冷媒进液加热参数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和/或,
所述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的冷媒出液加热参数根据温度差值确定;
对于所述冷媒进液加热参数,所述温度差值包括:所述初始冷媒进液温度与所述冷媒进液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或,所述上壳体温度最大值与所述上壳体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所述冷媒进液加热参数包括对流经所述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和/或加热时长;
对于冷媒出液加热参数,所述温度差值包括:所述上壳体温度最大值与所述上壳体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或,所述初始冷媒出液温度与所述冷媒出液温度之间的第三温度差值;
所述冷媒出液加热参数包括对流经所述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和/或加热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所述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从第一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一加热速率,以按照所述第一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或,
根据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二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二加热速率,以按照所述第二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所述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从第一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一加热时长,以按照所述第一加热时长进行加热;或,
根据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二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二加热时长,以按照所述第二加热时长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所述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三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三加热速率,以按照所述第三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或,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从第四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四加热速率,以按照所述第四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所述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三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三加热时长,以按照所述第三加热时长进行加热;或,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从第四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四加热时长,以按照所述第四加热时长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还包括:
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者,
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室外机的转速或者关停所述室外风机,和/或,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室内风机的转速;或者,
控制增大所述空调的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9.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由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
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进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出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电连接。

说明书全文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空调除霜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空调的主流机型多是具备制冷制冷双模式的换热功能,这里,空调在低温地区或者较大的气候条件下,用户一般是将空调调整至制热模式,以利用空调提升室内环境的温度;在空调器在运行制热过程中,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是起到从室外环境中吸收热量的蒸发器的作用,受室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室外换热器上容易凝结较多的霜,而当并霜结到一定的厚度后会使得空调的制热能会越来越低,因此为了保证制热效果、避免冰霜凝结过多,就有必要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0003] 这里,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逆循环除霜,空调进行逆循环除霜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先流经室外换热器,以利用冷媒热量融化冰霜;二是在空调的冷媒管路上增加电加热装置,利用电加热装置加热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而利用冷媒热量融化室外换热器上凝结的冰霜;三是调节压缩机、电子膨胀等空调部件的运行参数,以改变冷媒管路中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状态,使其也能够起到对室外换热器除霜的作用。
[0004]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对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方式的除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空调正常的制热性能构成影响,因此空调在除霜之前会进行除霜判断,进而根据判断结果控制空调是否进行除霜;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对室外环境温度霜点温度之间数值比较的方式进行除霜判断,由于室外换热器的结霜装置会同时受到室外环境和自身运行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上述除霜判断方式过于粗略,难以满足空调对精准触发除霜动作的需要。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空调除霜判断精准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9] 在所述空调运行制热模式过程中,获取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
[0010] 在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控制对流经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包括:
[0012] 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
[0014] 冷媒循环回路,由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
[0015] 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进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016] 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出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017] 如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电连接。
[0018]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9]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获取得到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这几个参数综合对空调是否满足除霜进入条件的判断,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对控制空调除霜的控制精度;并通过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既能够有效提高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进而利用冷媒热量融化室外换热器上凝结的冰霜,也可以提高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温度,从而提升制热效率,降低冰霜凝结对空调自身制热性能的不利影响。
[0020]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
[0021]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2]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27]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可用于解决空调在雨雪或低温严寒条件下运行时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影响空调正常制热性能的问题;在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步骤包括:
[0029] S101、在空调运行制热模式过程中,获取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
[0030] 在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问题时,室外环境多是处于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恶劣工况,此时用户一般是将空调设定为制热模式运行,以利用空调对室内环境进行制热升温。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是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启用的控制流程。
[0031] 在空调以其它诸如制冷模式、除湿模式等模式运行时,由于这些模式所对应的室外工况一般不会出现空调室外机结霜的问题,因此可选的,在空调以其它非制热模式运行时,该控制方法对应的流控制流程不启用,以避免空调在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等模式误触发针对室外换热器的除霜动作,影响空调正常的制冷或除湿工作流程。
[003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的室外机还设置有一第一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实时温度;因此,在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冷媒进液温度可以是通过该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得到的冷媒的实时温度;
[0033] 这里,冷媒进液管路为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流入室外换热器所经由的管路。
[0034]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流动顺序为:先流经室内换热器,之后流经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再流入室外换热器,最后流回压缩机。该冷媒流入室外换热器之前,冷媒的温度在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过程以及节流装置的节流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冷媒温度逐渐降低;而不同的室外工况条件下,显然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空调存在结霜问题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温度要低于未结霜的情况,同时室内环境受室外恶劣环境的影响,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后释放的热量更多,因此,最后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为比较低的数值,因此该冷媒进液温度是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空调的结霜状况。
[003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位置处设置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其所述盘管位置的实时温度;因此,在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可以是通过该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盘管位置的实时温度。
[0036]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位置的温度变化是能够直观反映出在外部的室外环境温度和内部的冷媒温度共同影响下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管路的温度变化情况,另外一般也是室外换热器容易出现结霜问题的管路部位;因此获取到的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可以作为衡量空调内外部对室外换热器共同产生的结霜影响的参考因素。
[0037]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的室外机还设置有一第三温度传感器,该第三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流经室外换热器的上部壳体或者处于上部的冷媒管路的实时温度;因此,在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上壳体温度可以是通过该第三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得到的实时温度;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设置于下部,冷媒出液设置于上部,因此在制热模式下冷媒从下方流入室外换热器,并从上方流出室外换热器;因此上壳体温度是受已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大部分管路、并与室外环境热交换后的冷媒的温度影响,其能够反映出在不同结霜状况下冷媒的热交换效率;在空调未结霜的状况下,冷媒从室外环境中吸热较多,因此受其影响的上部壳体的温度也较高;而在空调存在结霜的情况中,冷媒从室外环境中吸热较少,因此上壳体温度也较低。这样,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相比于室外换热器下部的室外盘管温度,更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
[0039] S102、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040] 这里,空调预置有一除霜进入条件,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可以根据获取得到的参数对空调是否满足该除霜进入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满足,则空调需要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如果不满足,则空调无需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004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是根据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这三个参数对是否满足除霜进入条件进行判断;这样,本公开实施例综合了上述三种因素参数共同对空调是否存在结霜问题进行判断,可以极大提高对空调除霜的判断精度,从而使得空调触发的除霜操作能够更加符合空调实时的结霜状况。
[004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的除霜进入条件包括:
[0043] T1-T进液≥△T1,T2-Te≥△T2,T上壳体max-T上壳体≥△T3,
[0044] 且T3-T出液≥△T4;
[0045] 其中,T进液为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冷媒进液温度,T出液为流经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冷媒出液温度,Te为室外盘管温度,T1为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冷媒进液温度,T2为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室外盘管温度,T3为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T上壳体max为空调本次开机运行后记录的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最大值,T上壳体为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T1为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T2为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T3为预设的第三温差阈值,△T4为预设的第四温差阈值。
[0046] 该除霜进入条件中,T1为空调开机时的初始冷媒进液温度。在空调刚开始开机运行时,一般不存在结霜问题,因此此时检测到的冷媒进液温度能够反映出空调在未结霜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时的冷媒温度状态;进一步的,初始冷媒进液温度和冷媒进液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的大小则能够说明空调的不同结霜程度对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温度的影响。同理,初始冷媒出液温度仪和冷媒出液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的大小则能够说明空调的不同结霜程度对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后的吸热效率的影响。
[0047] 室外盘管温度与初始室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能够体现出空调内外环境共同影响下室外盘管自身温度的变化情况;一般的,在室外环境工况良好、空调制热正常运行时,因此,室外盘管温度相较于初始室外盘管温度的变化量有限;而当室外环境变为容易导致室外换热器凝霜的恶劣工况时,则受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室外盘管温度下降较快,因此使得其相比于初始室外盘管温度的变化量也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这样,本申请的除霜进入条件之一即是根据不同室外工况下室外盘管温度进行除霜判断。
[0048] 另外,空调本次开机运行后记录的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最大值和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也是能够反映出不同结霜状况下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的吸热效率,从而也是能够作为判断空调结霜程度的参数。
[0049]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的室外机还设置有一第四温度传感器,该第四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实时温度;因此,在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冷媒出液管路可以是通过该第四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得到的冷媒的实时温度;
[0050] 这里,冷媒出液管路为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流出室外换热器所经由的管路。
[005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流出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是可以反映出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环境的热交换效率,而热交换效率则会受到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的影响;这里,在空调结霜程度较低、冰霜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冰霜对热交换的影响较小,流经室外换热器后的冷媒所吸收的热量较多;而在空调结霜程度较高、冰霜厚度较厚的情况下,冰霜对热交换的影响较大,流经室外换热器后的冷媒所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获取得到的冷媒出液温度可以作为衡量空调换热器的结霜程度的参考因素。
[0052]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除霜进入条件综合考虑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参数对室外换热器的结霜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对空调除霜的判断精度,减少误判、误触发等问题的出现。
[005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空调的除霜操作包括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以提高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此时由于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较高,热量向室外环境一侧传递,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温度提高后的冷媒热量融化室外换热器的冰霜,同时还可以提高流出室外换热器、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温度,以增强空调的制热性能。
[0054] 可选的,空调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处设置有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被设置为可控地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因此在步骤S102中,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可以控制开启加热装置;而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不满足除霜进入条件的情况下,则保持加热装置的关闭状态。
[0055]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加热冷媒管路,进而利用冷媒管路将热量传导到流经冷媒管路的冷媒,以达到加热冷媒的目的。
[0056] 这里,电磁加热装置所对应加热的冷媒管路段为质或质等金属材质的管段,电磁加热装置主要是由感应线圈和供电模组成,这里感应线圈缠绕于上述的冷媒管路段,供电模块能够为感应线圈提供交变电流;在感应线圈通电时,流过感应线圈的交变电流产生通过冷媒管路段的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会使冷媒管段内部产生涡流,从而可以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起到加热升温的作用。
[0057]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用于对冷媒加热的加热装置的类型不限于上述电磁加热装置,相关技术中其它类型的能够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冷媒的加热装置也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在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时,可以先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冷媒进液加热参数,然后根据冷媒进液加热参数执行对应的加热操作。
[0059] 这其中,对于冷媒进液加热参数,温度差值包括:初始冷媒进液温度与冷媒进液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或,上壳体温度最大值与上壳体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冷媒进液加热参数包括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和/或加热时长。
[0060] 在上文的技术内容中,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是分别用于对除霜进入条件的子条件之一的判断;因此在步骤S102中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时,可以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推测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进而根据结霜程度的不同选择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和加热时长。
[0061] 例如,在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较高时,则设定对冷媒的加热速率较快,以提高对冷媒的加热升温速度,使其能够尽快满足除霜温度要求;以及设定对冷媒的加热时长较长,以使冷媒热量有足够的时间传导至室外换热器的外表面进行化霜;反之,在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较低时,则设定对冷媒的加热速率较低、加热时长较短,以减少加热装置运行的功耗,降低空调的使用成本。
[0062] 可选的,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包括: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从第一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一加热速率,以按照第一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63] 这里,第一速率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这里,表1中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一温度差值与第一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0064]第一温度差值(单位:℃) 第一加热速率(单位:℃/min)
a1<T1-T进液≤a2 v11
a2<T1-T进液≤a3 v12
a3<T1-T进液 v13
[0065] 表1
[0066] 第一速率关联关系中,第一加热速率与第一温度差值为正相关。即第一温度差值越大,则第一加热速率就越高;而第一温度差值越小,则第一加热速率就越低。
[0067] 因此,在执行步骤S102中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时,可以先根据该第一速率关联关系确定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加热速率,然后根据第一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68] 又一可选的,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包括: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二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二加热速率,以按照第二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69] 这里,第二速率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这里,表2中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二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0070]第二温度差值(单位:℃) 第二加热速率(单位:℃/min)
b1<T上壳体max-T上壳体≤b2 v21
b2<T上壳体max-T上壳体≤b3 v22
b3<T上壳体max-T上壳体 v23
[0071] 表2
[0072] 第二速率关联关系中,第二加热速率与第二温度差值为正相关。即第二温度差值越大,则第二加热速率就越高;而第二温度差值越小,则第二加热速率就越低。
[0073] 因此,在执行步骤S102中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时,可以先根据该第二速率关联关系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加热速率,然后根据第二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74]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的高低对上部壳体的温度变以及冷媒进液温度的变化影响幅度不同,因此本申请是各自设置有一单独的关联关系,空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关联关系确定对应的加热速率。
[0075] 可选的,具体选用的速率关联关系可以根据当前用户的制热需求确定,例如,在当前用户的制热需求较低时,则选用第二速率关联关系,此时主要是考虑到第二温度差值所对应的上壳体温度对除霜效果的影响;而在当前用户的制热需求较高时,则选用第一速率关联关系,此时主要是考虑到能够反映在冷媒循环回路流动的冷媒温度所受室外换热器结霜影响的大小,以使加热后冷媒也能够提高冷媒回气温度,以保证制热性能。
[0076] 这里,当前用户的制热需求可以通过对空调设定的目标制热温度进行确定;例如,空调预设有一制热温度阈值,当用户实际设定的目标制热温度小于该制热温度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用户的制热需求较低;而当用户实际设定的目标制热温度大于或等于该制热温度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用户的制热需求高低。
[0077] 这样,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仅能够根据空调实际结霜状况及时的触发空调针对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操作,同时还可以在执行对冷媒进行加热的除霜操作时兼顾到用户的制热需求,以充分保证空调在除霜过程中对用户舒适度的控制要求。
[0078] 同理,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时长,包括: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从第一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一加热时长,以按照第一加热时长进行加热。
[0079] 这里,第一时长关联关系中,第一加热时长与第一温度差值为正相关。
[0080] 或者,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二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二加热时长,以按照第二加热时长进行加热。
[0081] 这里,第二时长关联关系中,第二加热时长与第二温度差值为正相关。
[0082]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差值获取加热时长的方式可以参照前述的根据温度差值获取加热速率的控制流程,在此不作赘述。
[008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冷媒出液加热参数,温度差值包括:上壳体温度最大值与上壳体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值,或,初始冷媒出液温度与冷媒出液温度之间的第三温度差值;冷媒出液加热参数包括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和/或加热时长。
[0084] 在上文的技术内容中,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也是前文中除霜进入条件的子条件之一;因此在步骤S102中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时,可以根据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推测室外换热器结霜对空调制热性能的影响,进而根据制热性能的不同影响选择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和加热时长,以满足空调的制热性能需要。
[0085] 例如,在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较高时,对空调制热性能衰减较大,则设定对冷媒的加热速率较快,以提高对流出的冷媒的加热升温速度,使其能够尽快满足回气温度要求;以及设定对冷媒的加热时长较长,以在室外换热器结霜严重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的加热流出室外换热器、流回压缩机的冷媒;反之,在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较低时,则设定对冷媒的加热速率较低、加热时长较短,以减少第一加热装置运行的功耗,降低空调的使用成本。
[0086] 可选的,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包括: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三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三加热速率,以按照第三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87] 这里,第三速率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三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这里,表3中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三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0088]第二温度差值(单位:℃) 第三加热速率(单位:℃/min)
c1<T上壳体max-T上壳体≤c2 v31
c2<T上壳体max-T上壳体≤c3 v32
c3<T上壳体max-T上壳体 v33
[0089] 表3
[0090] 第三速率关联关系中,第三加热速率与第二温度差值为正相关。即第二温度差值越大,则第三加热速率就越高;而第二温度差值越小,则第三加热速率就越低。
[0091] 因此,在执行步骤S102中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时,可以先根据该第三速率关联关系确定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三加热速率,然后根据第三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92] 又一可选的,根据温度差值确定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速率,包括:根据第三温度差值,从第四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四加热速率,以按照第四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93] 这里,第四速率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温度差值与第四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这里,表4中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三温度差值与第四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0094]第三温度差值(单位:℃) 第四加热速率(单位:℃/min)
d1<T3-T出液≤d2 v31
d2<T3-T出液≤d3 v32
d3<T3-T出液 v33
[0095] 表4
[0096] 第四速率关联关系中,第三加热速率与第三温度差值为正相关。即第三温度差值越大,则第四加热速率就越高;而第三温度差值越小,则第四加热速率就越低。
[0097] 因此,在执行步骤S102中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时,可以先根据该第四速率关联关系确定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第四加热速率,然后根据第四加热速率进行加热。
[0098]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的高低对空调制热性能的影响大小不同,进而对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的温度变化影响幅度不同,因此本申请是各自设置有一单独的关联关系,空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关联关系确定对应的加热速率。
[0099] 可选的,具体选用的速率关联关系可以参照前文实施例中示出的技术内容,在此不作赘述。
[0100] 同理,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第三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三加热时长,以按照第三加热时长进行加热。
[0101] 这里,在第三时长关联关系中,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三加热时长为正相关。
[0102] 或者,根据第三温度差值,从第四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四加热时长,以按照第四加热时长进行加热。
[0103] 这里,在第四时长关联关系中,第三温度差值与第四加热时长为正相关。
[0104]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差值获取加热时长的方式可以参照前述的根据温度差值获取加热速率的控制流程,在此不作赘述。
[010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还包括:控制减小空调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0106] 在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空调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能够降低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内的吸热速率,进而可以减弱因冷媒吸热所导致的室外换热器温度进一步降低、结霜程度加重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空调在执行对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的除霜操作的除霜效果。
[0107] 这里,在空调退出除霜后,可以控制恢复空调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满足退出除霜后空调正常制热工作的频率要求。
[0108]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还包括:控制减小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或者关停室外风机,和/或,控制减小空调的室内风机的转速。
[0109] 在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空调的室内风机的转速,可以减少室内换热器与室内环境的热交换速率,以使室内换热器流出后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能够保留较多的热量,既能提高利用冷媒热量对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效果,也可以减少加热装置加热冷媒的运行功耗。
[0110] 同时,通过关停室外风机,也可以较少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环境的热交换速率,降低室外环境的低温条件对室外换热器结霜的不利温度影响,减少化霜用的冷媒热量的散热,以保证除霜过程中的实际除霜效果。
[0111]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确定满足除霜进入条件后,还包括:控制增大空调的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0112] 在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空调的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可以降低节流装置的节流效果,以使流经节流装置的冷媒能够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使后续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能够实现较佳的除霜效果。
[0113] 图2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114]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其控制步骤主要包括:
[0115] S201、空调开机,以制热模式运行;
[0116]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在低温严寒天气条件下一般用户设定制热模式为当前模式开机运行。
[0117] S202、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T进液、室外盘管温度Te以及室外换热器的上壳体温度T上壳体;
[0118] S203、检测冷媒出液温度T出液;
[0119] S204、判断是否T1-T进液≥△T1,T2-Te≥△T2,T上壳体max-T上壳体≥△T3,且T3-T出液≥△T4,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5,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012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T1-T进液≥△T1,T2-Te≥△T2,T上壳体max-T上壳体≥△T3,且T3-T出液≥△T4,且T出液-T上壳体≤△T5共同构成预设的除霜进入条件。
[0121] 这里,在空调开机运行后,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上壳体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多上壳体温度作为历史数据进行保存;因此在执行步骤S203的判断步骤时,可以调取历史数据中的多个上壳体温度,并通过比较确定出上壳体温度最大值T上壳体max;
[0122] 如果满足该除霜进入条件,则说明此时空调室外换热器存在结霜问题;而如果不满足该除霜进入条件,则说明此时空调室外换热器不存在结霜问题。
[0123] S205、根据T1-T进液,从第一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一加热速率,以及根据T1-T进液,从第一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一加热时长;
[0124] S206、据T上壳体max-T上壳体,从第三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三加热速率,以及根据T上壳体max-T上壳体,从第三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第三加热时长;
[012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205和S206的具体执行方式可以参见前文中的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0126] S207、按照所述第一加热速率和第一加热时长开启第一加热装置,以及按照第三加热速率和第三加热时长开启第二加热装置;
[0127]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该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该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128] 可选的,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因此对于第一加热速率和第三加热速率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电磁加热装置的工作电流或者电压等参数实现。
[0129] S208、控制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第一频率;流程结束。
[013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获取得到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进液温度、室外盘管温度以及上壳体温度等参数综合对空调是否满足除霜进入条件的判断,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对控制空调除霜的控制精度;并通过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操作,既能够有效提高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进而利用冷媒热量融化室外换热器上凝结的冰霜,也可以提高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温度,从而提升制热效率,降低冰霜凝结对空调自身制热性能的不利影响。
[013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控制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后,还包括:获取空调运行制热模式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在根据状态参数确定满足除霜退出条件后,控制停止加热。
[0132] 这里,空调运行制热模式过程中的状态参数至少为以下参数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室外环境温度、冷媒进液温度、冷媒出液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获取的状态参数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参数类型。
[0133] 对应的,除霜退出条件根据具体获取得到的参数类型进行预先设置,一般的,在空调满足除霜退出条件时说明室外换热器已除霜完成,室外换热器上不存在凝霜或者仅存在少量凝霜,对空调的正常制热性能影响较低;例如,当参数类型为室外环境温度时,则一种可选的除霜退出条件为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外环温阈值。
[0134] 则在获取得到室外环境温度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对是否满足除霜退出条件的判断;如果满足,则控制停止加热;如果不满足,则维持当前运行的工作状态不变,仍保持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加热。
[013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在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和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分别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实时的根据空调的参数进行对除霜退出条件的判断操作,以在满足除霜退出条件的情况下停止对冷媒的加热操作,从而有效降低运行两个加热装置的功耗。
[0136]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13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
[0138] 处理器(processor)300和存储器(memory)301,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 i cat i on I nterface)302和总线303。其中,处理器300、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1可以通过总线3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3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300可以调用存储器3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0139]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0140] 存储器3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3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0141] 存储器3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0142]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0143]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
[0144] 冷媒循环回路,由室外换热器41、室内换热器42、节流装置43和压缩机44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
[0145] 第一加热装置451,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进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冷媒进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146] 第二加热装置452,设置于室外换热器41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出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0147]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46,分别与第一加热装置451、第二加热装置452电连接。这里,该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为前文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控制装置。
[0148]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空调,可以精确的检测判断空调是否存在结霜问题,以及在空调存在结霜问题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的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进行相应的除霜操作,以减少空调室外换热器上凝结的冰霜量,保证空调在低温严寒气候条件下能够正常对室内环境制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149]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方法。
[0150]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方法。
[0151]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152]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0153]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当用于本申请中时,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会在本申请中使用以描述各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别开。比如,在不改变描述的含义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叫做第二元件,并且同样第,第二元件可以叫做第一元件,只要所有出现的“第一元件”一致重命名并且所有出现的“第二元件”一致重命名即可。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都是元件,但可以不是相同的元件。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015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55]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156] 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