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汇可以提供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汽轮机 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发 电机 、进气管、 锅炉 、出气管和冷却管,汽轮机和发电机的 输出轴 连接,汽轮机顶部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锅炉连接,汽轮机底部的出气口与出气管连接,冷却管的一端位于出气管的内部,冷却管的另一端将出气管与锅炉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锅炉内部产生的 蒸汽 通过进气管导入汽轮机的内部,蒸汽经过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冷却管的内部,通 过冷 却管将蒸汽上的余热进行利用,对进入锅炉的 水 进行预热,进而将蒸汽中的余热进行良好的利用,保证对蒸汽的热量进行完全利用,避免热量的浪费,更加的节能环保,同时也降低了锅炉对水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蒸汽产出的速率。,下面是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1)、发电机(2)、进气管(3)、锅炉(4)、出气管(5)和冷却管(6),所述汽轮机(1)和所述发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汽轮机(1)顶部的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管(3)与所述锅炉(4)连接,所述汽轮机(1)底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5)连接,所述冷却管(6)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气管(5)的内部,所述冷却管(6)的另一端将所述出气管(5)与所述锅炉(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包括连接环(61)、弧形管(62)、蓄水箱(63)、储水箱(64)、加热管(65)、给水管(66)、第一水泵(67)和第二水泵(68),所述弧形管(62)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环(61)固定在所述出气管(5)的管口处,所述弧形管(62)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出气管(5)外壁的所述蓄水箱(63)连接,所述出气管(5)一端与所述汽轮机(1)底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出气管(5)的另一端为密封状,所述储水箱(64)与所述蓄水箱(63)的一侧接触,所述储水箱(64)上连接有位于所述出气管(5)内部的加热管(65),所述蓄水箱(63)通过所述给水管(66)与所述锅炉(4)连接,所述储水箱(64)也通过导管与所述给水管(66)连通,所述储水箱(64)上设有与所述给水管(66)连接的所述第一水泵(67),所述储水箱(64)上设有与所述加热管(65)连接的第二水泵(6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65)缠绕在所述弧形管(62)的外壁,所述加热管(6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水箱(64)顶部的进水口和底部的出水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还包括过滤板(69),所述过滤板(69)位于所述弧形管(62)的内部,所述过滤板(69)上开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69)位于所述加热管(65)缠绕在所述弧形管(62)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61)的顶部呈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63)和所述储水箱(64)相互接触的一侧呈相互凹陷的配合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提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63)的内部设有引流板(7)。
标题 | 发布/更新时间 | 阅读量 |
---|---|---|
一种用于毒品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的光闪热解析-脉冲进样方法 | 2020-05-08 | 668 |
近红外光谱预测蒸汽裂解汽油中单环芳烃收率模的方法 | 2020-05-08 | 829 |
一种防高温爆裂C250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和成型养护方法 | 2020-05-11 | 73 |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2020-05-08 | 592 |
一种能量综合利用的纳米颗粒超临界水热合成系统及方法 | 2020-05-11 | 344 |
一种基于相变团聚和湿法除尘的民用采暖炉减排烟气细颗粒物的烟道装置 | 2020-05-08 | 50 |
并联离线式原油预热器 | 2020-05-08 | 592 |
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外缘除湿环 | 2020-05-08 | 126 |
固体发酵系统 | 2020-05-08 | 195 |
机械蒸汽再压缩的多腔室压缩机和水处理方法 | 2020-05-08 | 361 |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