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核能 / 核反应堆 / 核裂变反应堆 / 超临界水堆 /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

阅读:1007发布:2020-07-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适用于超临界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 水 冷堆的 围板 式集流结构,包括围筒(3)及设置在围筒(3)内且与围筒(3)连接的 堆芯 下板(1),堆芯下板(1)下端面连接有围板(6),围板(6)分隔围筒(3)内区域构成围板(6)内的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围筒(3)与围板(6)之间的外围二流程区域,堆芯下板(1)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提高了结构稳固性,并可实现 超临界水 冷堆的二流程方案。,下面是一种适用于超临界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适用于超临界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筒(3)及设置在围筒(3)内且与围筒(3)连接的堆芯下板(1),堆芯下板(1)下端面连接有围板(6),所述围板(6)分隔围筒(3)内区域构成围板(6)内的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围筒(3)与围板(6)之间的外围二流程区域,所述堆芯下板(1)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筒(3)与围板(6)之间连接有位于堆芯下板(1)下方的下支承板(4),所述下支承板(4)构成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二流程区域内设有多根上下两端分别与堆芯下板(1)下端面和下支承板(4)上端面连接的支承柱(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板(6)连接有封闭其下端开口的分流板(5),分流板(5)构成有若干个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半椭球状下壳体(7),所述围筒(3)位于下壳体(7)内且围筒(3)的外侧壁与下壳体(7)的内壁连接,围筒(3)下方与下壳体(7)内底部之间的区域构成集流腔。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水冷堆的堆内构件,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外的核电二代、二代改进型、三代压水型反应堆均为冷却剂一流程结构,流程简单,结构实现较为容易。为了实现下腔室冷却剂的搅混与初次分配,以AP1000和EPR为代表的三代核电反应堆均设置了流量分配装置。超临界水冷堆运行压温度高,结构复杂,其下腔室空间有限,流致振动影响结构的可靠性,如何在超临界水冷堆下腔室设计出集流结构来实现冷却剂的集流与分配,并保证集流结构的稳固,这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其结构简单稳固,如此能在超临界水冷堆下腔室有限的空间内应用,并能避免流致振动影响其结构的可靠性。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包括围筒及设置在围筒内且与围筒连接的堆芯下板,堆芯下板下端面连接有围板,所述围板分隔围筒内区域构成围板内的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围筒与围板之间的外围二流程区域,所述堆芯下板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本发明的堆芯下板开设的流水孔应对应每组燃料组件,在本发明应用时,堆芯下板用于定位和支承燃料组件,同时为慢化剂提供通道。
[0005] 所述围筒与围板之间连接有位于堆芯下板下方的下支承板,所述下支承板构成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水孔。
[0006] 所述外围二流程区域内设有多根上下两端分别与堆芯下板下端面和下支承板上端面连接的支承柱。本发明通过支承柱在堆芯下板和下支承板之间起支承作用,如此能保证冷却剂和慢化剂流通过程中堆芯下板和下支承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易变化,这进一步保证了本发明结构的稳定。
[0007] 所述围板连接有封闭其下端开口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构成有若干个开孔。其中,分流板用于分配和搅混冷却剂。
[0008]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还包括中空的半椭球状下壳体,所述围筒位于下壳体内且围筒的外侧壁与下壳体的内壁连接,围筒下方与下壳体内底部之间的区域构成集流腔。本发明在应用时,下壳体通过固件与超临界水冷堆内的吊篮筒连接。
[0009] 本发明应用时冷却剂沿分流板进入中央一流程区域的堆芯,经燃料组件加热后沿组件间空隙向下,沿堆芯下板外围进水孔进入集流腔,再作为二流程冷却剂进入堆芯,从而实现超临界水冷堆双流程结构方案。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围筒及设置在围筒内且与围筒连接的堆芯下板,其中,堆芯下板下端面连接有围板,围板分隔围筒内区域构成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外围二流程区域,堆芯下板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经济性好、实用安全可靠,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体积小,能在超临界水冷堆下腔室有限的空间内应用,且通过本发明便于实现超临界水冷堆的二流程方案。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堆芯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堆芯下板,2、支承柱,3、围筒,4、下支承板,5、分流板,6、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6] 实施例:
[0017]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包括围筒3、围板6、圆形的堆芯下板1及中空的半椭球状下壳体7,其中,堆芯下板1设置在围筒3内且堆芯下板1的环形侧壁与围筒3内壁连接。围板6连接于堆芯下板1下端面,围板6分隔围筒3内区域构成中央一流程区域和外围二流程区域,其中,中央一流程区域为围板6内的区域,外围二流程区域为围筒3与围板6之间的区域。堆芯下板1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流水孔和进水孔两者都均匀分布,其中,流水孔和进水孔均是堆芯下板1对应每组燃料组件开设的孔。围筒3位于下壳体7内且围筒
3的外侧壁与下壳体7的内壁连接,围筒3下方与下壳体7内底部之间的区域构成集流腔。
[0018] 为了避免围板6在流致振动的影响下发生偏移,围筒3与围板6之间连接有位于堆芯下板1下方的下支承板4,下支承板4构成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水孔。其中,在具体设置时堆芯下板1与围筒3的连接部位位于围筒3上端的内壁,下支承板4与围筒3的连接部位位于围筒3下端的内壁。为了避免堆芯下板1和下支承板4在流体的冲击作用下移位,外围二流程区域内设有多根支承柱2,其中,支承柱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堆芯下板1下端面和下支承板4上端面连接。围板6连接有封闭其下端开口的分流板5,分流板5构成有若干个开孔。为了保证本实施例结构的均称,围板6下端水平位置与下支承板4下端面的水平位置相同,分流板5也连接于下支承板4的下端面。
[0019]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