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热管 /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阅读:409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双 管板 换热器,涉及换热器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的双管板换热器换热效率差的问题;该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管箱、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所述管箱内设有第一换 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通孔贯穿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且与管程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另一端与第二储 水 箱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又通过第三换热管与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通过第二换热管与管程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内均设有多个扰流件,所述扰流件包括扰流 转轴 和扰流尖刺,提高了 流体 在管箱内的 停留时间 ,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下面是一种双管板换热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管箱(1)、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3)、管程进口(41)、管程出口(42)、壳程进口(43)和壳程出口(4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51),所述第一换热管(51)通过通孔(21)贯穿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且与管程进口(4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51)另一端与第二储箱(63)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63)又通过第三换热管(53)与第一储水箱(61)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61)通过第二换热管(52)与管程出口(42)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内均设有多个扰流件(7),所述扰流件(7)包括扰流转轴(71)和扰流尖刺(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1)内设有第一阻水板(81)、阻水柱(82)和第二阻水板(83),所述第一阻水板(81)、阻水柱(82)和第二阻水板(83)均固定在管箱(1)内部,所述第二阻水板(83)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设置在靠近管程进口(41)和管程出口(42)一侧,所述管程进口(41)和壳程出口(44)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管程出口(42)和壳程进口(43)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管程进口(41)和管程出口(42)之间通过隔板(62)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内的通孔(21)处还固定有弹性垫圈(22),所述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与弹性垫圈(22)胀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51)和第三换热管(53)之间还通过第四换热管(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61)与第二储水箱(63)之间还通过隔板(6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尖刺(72)固定在扰流转轴(71)上,所述扰流转轴(71)与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内壁转动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双管板换热器采用双管板结构设计,使管程和壳程分别采用各自的管板进行连接,打破传统列管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共用一个连接管板,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交叉污染的险,便于及时发现泄漏隐患,确保用户安全地生产。主要应用于循环系统的冷却/加热、药液的冷却/加热、洁净蒸汽冷凝及冷却、高洁净液体的温度控制等方面。
[0003] 现有的双管板换热器只是从换热管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换热的行程非常短,使得最终的换热效率也非常差。授权公告号CN208366118U公开了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长筒形的管箱,管箱内设置有U型的换热管和管板,所述管箱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隔板,壳程流体进口和管程流体出口设置在隔板的同一侧,壳体流体出口和管程流体出口设置在隔板另一侧,在换热版上倾斜设置有折流片,这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效率,但对于换热效率较高,流体流量较高时就无法很好地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管板换热器,解决现有的双管板换热器换热效率差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管箱、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所述管箱内设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通孔贯穿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且与管程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另一端与第二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又通过第三换热管与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通过第二换热管与管程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内均设有多个扰流件,所述扰流件包括扰流转轴和扰流尖刺。
[0007]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管箱内设有第一阻水板、阻水柱和第二阻水板,所述第一阻水板、阻水柱和第二阻水板均固定在管箱内部,所述第二阻水板数量为两个。
[0008]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设置在靠近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一侧,所述管程进口和壳程出口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管程出口和壳程进口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之间通过隔板分开。
[0009]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内的通孔处还固定有弹性垫圈,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与弹性垫圈胀接。
[0010]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之间还通过第四换热管连通。
[0011]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之间还通过隔板连接。
[0012]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扰流尖刺固定在扰流转轴上,所述扰流转轴与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内壁转动连接。
[0013]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 1、通过设置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能够暂存通过第一换热管流入的流体,增加了流体与壳程之间的换热时间,从而提高了流体之间的换热效率;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内的扰流件能够对流体起到扰流的作用,增加了在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之间的流通时间,也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0015] 2、第一换热管通过第四换热管与第三换热管连通,能够加快第一换热管内的流体的流速,当流体流量过大时,能够起到分流的作用,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双管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双管板换热器中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双管板换热器的立体图。
[0019] 图4为双管板换热器中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注释:1-管箱、2-第一管板、3-第二管板、21-通孔、22-弹性垫圈、41-管程进口、42-管程出口、43-壳程进口、44-壳程出口、51-第一换热管、52-第二换热管、53-第三换热管、61-第一储水箱、62-隔板、63-第二储水箱、7-扰流件、71-扰流转轴、72-扰流尖刺、81-第一阻水板、82-阻水柱、83-第二阻水板、9-第四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0022] 实施例1
[0023]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管箱1、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3、管程进口41、管程出口42、壳程进口43和壳程出口44,所述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设置在靠近管程进口41和管程出口42一侧,所述管程进口41和壳程出口44设置在同一侧,管程出口42和壳程进口43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用于将管程内的流体和壳程内的流体分隔,能够防止发生混合,从而对换热器造成腐蚀或损坏换热器,所述管程进口41和管程出口42之间通过隔板62分开,使得通过管程进口41进入的流体能够进入第一换热管51内,不会从管程出口42直接排出,所述壳程进口43用于将外界流体送入管箱1内,且能够在管箱1内进行流动,而壳程出口44将管箱1内的流体排出,实现管箱1内的流体之间的循环,能够提高散热的效果。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管箱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51,所述第一换热管51通过通孔21贯穿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与管程进口41连通,使得管程进口41的流体能够在第一换热管51内进行流动,且与管箱1内的流体进行换热,所述第一换热管51另一端与第二储水箱63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51内的流体进入到第二储水箱63内,所述第二储水箱63又通过第三换热管53与第一储水箱61连通,第一储水箱61内的流体通过第三换热管53进入第一储水箱61内,所述第一储水箱61通过第二换热管52与管程出口42连通,所以,管程内的流体流动方向为第一换热管51到第二储水箱63,从第二储水箱63经第三换热管53进入第一储水箱61,再从第一储水箱61经第二换热管52进入管程出口42,通过提高管程内流体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管程和壳程的换热时间和换热效率。
[002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的为金属材质,使得位于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内的水也在与管箱1内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换热的效率;所述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内均设有多个扰流件7,所述扰流件7包括扰流转轴71和扰流尖刺72,所述扰流尖刺72固定在扰流转轴71上,所述扰流转轴71与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内壁转动连接,当水在第一储水箱61和第二储水箱63内进行流动时,能够将带动扰流件7进行转动,起到提高换热效率的作用,所述扰流尖刺72的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管箱1内设有第一阻水板81、阻水柱82和第二阻水板83,所述第一阻水板81、阻水柱82和第二阻水板83均固定在管箱1内部,所述第一阻水板81、阻水柱82和第二阻水板83均用于提高水在管箱1内的停留时间,所述第一储水箱61与第二储水箱63之间还通过隔板62连接,通过隔板62使得管箱1内的水流动的时间更长,与第一储水箱61、第二储水箱63、第一换热管51、第二换热管52和第三换热管53之间的接触时间更长,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所述第二阻水板83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第一换热管51和第三换热管53,提高第一换热管51和第三换热管53的稳定性
[002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内的通孔21处还固定有弹性垫圈22,所述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与弹性垫圈22胀接,当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内的液体或气体温度过高时,会发生膨胀,通过设置弹性垫圈22,能够防止第一换热管51或第二换热管52膨胀时与第一管板2或第二管板3发生挤压,避免发生破裂。
[0028] 实施例2
[0029]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51和第三换热管53之间还通过第四换热管9连通,使得第一换热管51内的流体能够直接通过第四换热管9进入第三换热管53再进入第一储水箱61,提高了流体的流通效率,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003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分别从管程进口41和壳程进口43向管箱1内壁通入流体,管程进口41的流体通过第一换热管51进入第一储水箱61,经过扰流件7的扰流作用再通过第三换热管53进入第一储水箱61,最后通过第二换热管52进入壳程出口44;壳程进口43的流体经过第一阻水板81、阻水柱82和第二阻水板83从壳程出口44流出,通过管程内的液体和壳程内的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达到换热的目的。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