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地埋管换热器 /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阅读:936发布:2021-06-15

专利汇可以提供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温湿度独立控制与蓄能 空调 技术相结合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该系统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方式与外融 冰 、 地源 热 泵 技术结合起来, 吊顶 辐射 板采用18~20℃的冷 水 ,提高了制冷机组的 蒸发 温度 ,而且在过渡季节可以考虑利用 地下水 、地表水或者 冷却塔 的 冷却水 作为冷源,即节能、又环保,蓄冰装置外融冰提供3~5℃低温水供给新 风 机组,可以满足低温送风对冷冻水温度的要求和满足空调避峰运行的要求,更好的发挥冰蓄冷 移峰填谷 、节省运行 费用 与提高空调品质。,下面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组 成,且二者为两个独立的调节输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度调节系统 采用独立新系统,新风机组采用大温差送风方式,由新风机组的冷却盘管进行冷冻除 湿,冷源由蓄冷系统提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 采用辐射制冷方式,在系统末端设置辐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调节系 统包括地源机组、蓄冰装置、冰泵、板式换热器I、板式换热器II、埋地盘管、 乙二醇泵、吊顶辐射板,其中该系统的载冷剂回路为: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出口端 分两路,一路接蓄冰装置,另一路接板式换热器I,然后二者通过乙二醇泵接回到地源 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蓄冰装置经冰水泵接板式换热器II,埋地盘管分别与板式换热器I、 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相接,吊顶辐射板分别与板式换热器I和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 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调节系 统包括电制冷机组、蓄冰装置、吊顶辐射板、冰水泵、板式换热器I、板式换热器II、 乙二醇泵、吊顶辐射板,冷冻水泵I、冷冻水泵II,其中制冷机组的蒸发器的出口端分 两路,一路接蓄冰装置,另一路接板式换热器I,然后二者通过乙二醇泵接回到制冷机 蒸发器,蓄冰装置经冰水泵接板式换热器II,板式换热器I与吊顶辐射板相连,吊顶辐 射板回水经冷冻水泵I送至板式换热器I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II 接新风机组,该新风机组与地源热泵机组冷凝器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II 接新风机组,该机组经冷冻水泵II至板式换热器II进行换热。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温湿度独立控制与蓄能空调技术相结合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湿度独 立控制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是空调系统的主要任务,目前常规的空调系统都是向室内送入 经过处理的空气,依靠与室内空气的换热完成温湿度控制。然而单一参数的送很难实现 温度、湿度双参数的控制目标,这往往导致温度、湿度不能同时满足要求。由于温湿度处 理的特点不同,同时对这两者进行处理,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该系统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方式与外融地源技术结合起来,在提高空调系统品 质的前提下,实现节能、环保。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组 成,且二者为两个独立的调节输出系统。
所述的湿度调节系统采用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采用大温差送风方式,由新风机组 的冷却盘管进行冷冻除湿。
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采用辐射制冷方式,在系统末端设置辐射板。
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蓄冰装置、冰泵、板式换热器I、板式换 热器II、埋地盘管、乙二醇泵、吊顶辐射板,其中该系统的载冷剂回路为:地源热泵机组 的蒸发器的出口端分两路,一路接蓄冰装置,另一路接板式换热器I,然后二者通过乙二 醇泵接回到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蓄冰装置经冰水泵接板式换热器II,埋地盘管分别与 板式换热器I、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相接,吊顶辐射板分别与板式换热器I和地源热泵 机组的冷凝器相接。
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制冷机组、蓄冰装置、吊顶辐射板、冰水泵、板式换热器 I、板式换热器II、乙二醇泵、吊顶辐射板,冷冻水泵I、冷冻水泵II,其中制冷机组的 蒸发器的出口端分两路,一路接蓄冰装置,另一路接板式换热器I,然后二者通过乙二醇 泵接回到制冷机蒸发器,蓄冰装置经冰水泵接板式换热器II,板式换热器I与吊顶辐射板 相连,吊顶辐射板回水经冷冻水泵I送至板式换热器I进行换热。
所述的板式换热器II接新风机组。
本发明的优点是,它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方式与外融冰、地源热泵技术结合起来, 吊顶辐射板采用18~20℃的冷水,提高了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COP 显著提高,而且在过渡季节可以考虑利用地下水、地表水或者冷却塔冷却水作为冷源, 即节能、又环保。蓄冰装置外融冰提供3~5℃低温水供给新风机组,可以满足低温送风对 冷冻水温度的要求和满足空调避峰运行的要求,更好的发挥冰蓄冷移峰填谷、节省运行费 用与提高空调品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 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所示,标号1-20分别表示:空调水定压装置1、新风机组2、空调水定压装 置3、吊顶辐射板4、冷却水定压装置5、冷热水泵I6、冷热水泵II7、冷却水泵8、埋地 盘管9、板式换热器I10、板式换热器II11、冰水泵12、蓄冰装置13、乙二醇定压装置14、 乙二醇泵15、地源热泵机组16、双工况制冷机组17、冷却塔18、冷冻水泵I19、冷冻水 泵II20。标号:二通电动开关V1、V2,二通电动调节阀V3、V4,手动阀F1、F2、F3、 F4、F5、F6、F7、F8、F9、F10、F11、F12,温度传感器:T1、T2、T3、T4、T5、T6,流量 传感器Fi。
实施例一:
冷源采用地(水)源热泵+冰蓄冷外融冰方式,空调末端采用吊顶辐射板+独立新风系 统,新风系统采用大温差送风方式。
本实施例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包括吊顶辐射板4、空调水定压装置3、冷热水 泵I6、板式换热器I10、新风机组2、空调水定压装置1、冷热水泵II7、乙二醇定压装置 14、乙二醇泵15、地源热泵机组16、蓄冰装置13、冰水泵12、板式换热器II11、埋地盘 管9、冷却水泵8、冷却水定压装置5。
其中的载冷剂回路:地源热泵机组16蒸发器的出口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电动开关阀 V1接蓄冰装置13,一路通过电动开关阀V2接板式换热器I10,然后汇合后由乙二醇泵15 回到地源热泵机组16的蒸发器,蓄冰装置13一路通过电动调节阀V3,经冰水泵12进入 板式换热器II11,一路通过电动调节阀V4旁通,汇合后回到蓄冰装置13。
空调水回路:埋地盘管9通过手动阀门F2、F6与板式换热器I10,通过手动阀门F1、 F5与地源热泵机组16的冷凝器相接,吊顶辐射板4通过手动阀门F3、F7与板式换热器I 10连接,通过F4、F8与地源热泵机组16的冷凝器相接,新风机组2通过手动阀门F9、F10 与板式换热器II11相接,通过手动阀门F11、F12与地源热泵机组16冷凝器相接。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地源热泵机组16夏季白天在供冷工况运行,夜间在制冰工况运行; 冬季在供暖工况运行。
夏季供冷时:开启手动阀门F1、F3、F5、F7、F9、F11,关闭手动阀门F2、F4、F6、 F8、F10、F12。
系统采用以下运行模式:
1、夜间低谷电时段,系统运行在制冰模式,载冷剂回路中,地源热泵机组16与乙二 醇泵15运行,电动开关阀V1开启,电动开关阀V2、电动调节阀V3与电动调节阀V4关闭; 空调水回路停止工作,即冷热水泵I6、冷热水泵II7停止运行。
在载冷剂回路中,乙二醇溶液经乙二醇泵15进入地源热泵机组16被制冷后经电动开 关阀V1进入蓄冰装置13中,将冷量传给蓄冰装置13内的水使其在盘管外结冰,温度升高 后的乙二醇溶液返回乙二醇泵15,进入下一循环。
2、白天,蓄冰装置外融冰提供低温冷水供新风机组使用,地源热泵机组16制取温度 相对较高的冷水供吊顶辐射板4使用。
载冷剂回路中,地源热泵机组16与乙二醇泵15运行,电动开关阀V1关闭,电动开关 阀V2开启,从地源热泵机组16的冷凝器出来的乙二醇溶液温度较低,经板式换热器I10 与吊顶辐射板4回水进行换热,温度升高后的乙二醇溶液经乙二醇泵15返回地源热泵机组 13冷凝器,进入下一循环。
新风机组2冷冻水回路中,冷热水泵II7运行,来自新风机组2的空调回水进入板式 换热器II11,与蓄冰装置13冰水回路换热,温度降低后送至新风机组2,进入下一循环。 与新风机组2回水换热后温度较高的冷水将热量传给蓄冰装置13内的冰,使冰融化,降温 后的冷水经冰水泵12进入板式换热器I10,与新风机组2回水进行换热,进入下一循环。 电动调节阀V3、V4通过调节来满足负荷变化的要求。
冬季供暖时:开启手动阀门F2、F4、F6、F8、F10、F12,关闭手动阀门F1、F3、F5、 F7、F9、F11。
地源热泵机组16在供暖工况运行,电动开关阀V1、电动调节阀V3、电动调节阀V4 关闭,电动开关阀V2开启,乙二醇溶液经板式换热器I10与埋地盘管9冷却水进行换热, 温度升高后的乙二醇溶液经乙二醇泵15返回地源热泵机组16冷凝器,进入下一循环。
来自吊顶辐射板4的空调回水经冷热水泵6,通过手动阀门F4;来自新风机组2的空 调回水经冷热水泵I6,通过手动阀门F10,二路相汇合进入地源热泵机组16冷凝器,温 度升高后分两路供暖,一路通过手动阀门F8进入吊顶辐射板4,一路通过手动阀门F12进 入新风机组2。
为了清楚的说明该系统各阀门运行状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地源热泵机组季节切换阀门控制表(如图1所示)   序   号   运行模式  开启阀门  关闭阀门   1   地源热泵机组夏季白天制冷  F1、F3、F5、F7、F9、  F11  F2、F4、F6、F8、F10、  F12   地源热泵机组夏季夜间制冰   3   地源热泵机组冬季供暖  F2、F4、F6、F8、F10、  F12  F1、F3、F5、F7、F9、  F11
表2载冷剂回路阀门控制表(如图1所示)   序   号   运行模式   开启阀门   调节阀门   关闭阀门   1   地源热泵机组制冰   V1   V2、V3、V4   2   蓄冰装置单融冰供新风机组   V3、V4   地源热泵机组单制冷供吊   顶辐射板   V2   V1
实施例二:
冷源采用电制冷机组+冰蓄冷外融冰方式,空调末端采用吊顶辐射板+独立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采用大温差送风方式。
本实施例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包括吊顶辐射板10、空调水定压装置3、冷冻 水泵I19、板式换热器I10、新风机组2、空调水定压装置1、冷冻水泵II20、乙二醇定压 装置14、乙二醇泵15、电制冷机组17、蓄冰装置13、冰水泵12、板式换热器II11、冷却 塔18、冷却水泵8。
其中的载冷剂回路:制冷机17的蒸发器的出口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电动开关阀V1接 蓄冰装置13,一路通过电动调节阀V2接板式换热器I10,然后汇合后由乙二醇泵15回到 制冷机17蒸发器。蓄冰装置13一路通过电动调节阀V3,经冰水泵12进入板式换热器II 11,一路通过电动调节阀V4旁通,汇合后回到蓄冰装置13。
空调水回路:板式换热器I10与吊顶辐射板4相连,吊顶辐射板4回水经冷冻水泵I 19送至板式换热器I10与载冷剂回路进行换热,温度降低后的冷冻水送至吊顶辐射板4 供冷。板式换热器II11与新风机组2相连,新风机组2回水经冷冻水泵II20送至板式换热 器II11与外融冰冰水回路进行换热,温度降低后的低温冷冻水送至新风机组2供冷。
本实施例使用时,系统采用以下运行模式:
1、夜间低谷电时段,系统运行在制冰模式,载冷剂回路中,制冷机17与乙二醇泵15 运行,电动开关阀V1开启,电动开关阀V2、电动调节阀V3与电动调节阀V4.关闭;空调 水回路停止工作,即冷冻水泵I19、冷冻水泵II20停止运行。
在载冷剂回路中,乙二醇溶液经乙二醇泵15进入制冷机17被制冷后进入蓄冰装置13 中,将冷量传给蓄冰装置13内的水使其在盘管外结冰,温度升高后的乙二醇溶液经电动调 节阀V3返回乙二醇泵15,进入下一循环。
2、白天,蓄冰装置13外融冰提供低温冷水供新风机组2使用,制冷机17制取温度相 对较高的冷水供吊顶辐射板4使用。
载冷剂回路中,制冷机17与乙二醇泵15运行,电动开关阀V1关闭,电动开关阀V2 开启,乙二醇溶液经板式换热器I10与吊顶辐射板4回水进行换热,温度升高后的乙二醇 溶液经乙二醇泵15返回制冷机17冷凝器,进入下一循环。
新风机组2冷冻水回路中,冷冻水泵II20运行,来自新风机组2的空调回水进入板式 换热器II11,与蓄冰装置13冰水回路换热,温度降低后送至新风机组2,进入下一循环。 与新风机组2回水换热后温度较高的冷冻水将热量传给蓄冰装置13内的冰,使冰融化,降 温后的冷水经冰水泵进入板式换热器I,与新风机组2回水进行换热,进入下一循环。电 动调节阀V3、V4通过调节来满足负荷变化的要求。吊顶辐射板4冷冻水回路中,冷冻水泵 I19运行,来自吊顶辐射板4的空调回水进入板式换热器I10,与制冷机载冷剂进行换热, 温度降低后送至吊顶辐射板4,进入下一循环。
为了清楚的说明该系统各阀门运行状况,如表3所示。
表3阀门控制表(如图2所示)   序号   运行模式   开启阀门   调节阀门   关闭阀门   1   制冷机制冰   V1   V2、V3、V4   2   蓄冰装置单融冰供新风机组   V3、V4   制冷机单制冷供吊顶辐射板   V2   V1
上述实施例中的室内温度调节采用辐射制冷方式,供水温度约为18~20℃,承担建筑 围护结构传热和日射得热负荷,即渐变负荷以及室内设备、人员的辐射热负荷;湿度调节 采用独立新风系统实现,新风系统承担室内全部的湿负荷和人员、设备的对流热负荷,即 瞬时负荷,同时满足室内人员新风量的要求。
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工况切换,冬季可以采用辐射供暖,在过渡季节可以直接通过埋地盘管 换热提供辐射冷源,水冷电制冷机组可以直接采用冷却水提供辐射冷源。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及的对于吊顶辐射板的采用, 也可以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者是其他等同装置替代。
冷源采用地(水)源热泵+冰蓄冷外融冰方式及电制冷机组+外融冰冰蓄冷方式。地源 热泵与冰蓄冷相结合,将热泵设备与浅层地下资源如土壤、地下水、地表水进行换热,在 夏季夜间利用低谷电制冰,白天供冷,在冬季进行制热并提供热源。这种系统是对高低品 位能源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两种品位能源的优势,大大优化了能源结构。两种 不同方式的空调系统,使各自的优点得到了充分利用,地源热泵利用可再生能源——浅层 地下资源,既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又保护了环境;外融冰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蓄冰槽的 融冰速率,能够更好的满足低温送风的要求和空调系统制冷机避高峰运行。从而提高空调 品质、节省空调系统初投资、节省蓄冰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通过新风排出室内余湿、CO2的要求,室内余热的排除通过 吊顶辐射板实现,采用温度与湿度两套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 避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的损失。可以满足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 要求,避免了室内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或土壤 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 电能),实现低位能源向高位能源转移。由于全年地温波动小,冬暖夏凉,其季节性性能 系数有着恒温热源热泵的特性,季节性平均性能系统较高。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 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 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 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电网低负荷期的廉价电通过制冷机制冷,将冷量以潜热的形式储 藏于冰中,在电价昂贵的用电高峰期,将冰融化释放出冷量来满足空调冷负荷的要求,冰 蓄冷空调一方面可以平衡电网负荷,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节省空调运行费用,因此具有良 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冰蓄冷空调的迅速发展,由于融冰能够提高较低的出水温度,大温差低温送风空 调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温差低温送风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小水管、风管的 尺寸,减小水泵、风机的功率,可以减小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还可以提高 空调品质,应用于独立新风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新风机组的处理能力,减少换热面积 而且可以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使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系统得以轻松实现。采用外融冰方式, 能够提供比内融冰更低的出水温度,和更高的释冷速率,提高系统综合效率。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