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压器和转换设备 / 变压器 / 降压变压器 / 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

一种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

阅读:128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耳 机 外壳 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其包括有降噪的供电装置,其通过设置两级滤波以消除高频 信号 ,并且利用瞬态抑制 二极管 消除脉冲尖峰;本实用新型通过充电稳压芯片U1向高保真耳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供电。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供电可靠、滤波可靠等优点,在耳机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下面是一种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线圈与外部市电连接的降压变压器T1,输入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且一输出接地的全桥整流器D1,串联后一端与全桥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感L1、滑动电阻R1和电容C6,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联后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3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和电容C5,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1之间、且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电容C5之间的电容C2,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2与电感L1之间、基极连接在滑动电阻R1与电容C6之间的三极管Q1,基极经电感L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三极管Q2,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7,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8、电容C9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电源输入端VCC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接地端PAD和接地端GND分别接地、且型号为TP5400的充电稳压芯片U1,一端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监控和停机端PROG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状态指示端CHRG与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之间的电阻R4,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电池充电完成指示端STDBY与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之间的电阻R3,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升压电流内部功率管输出端LX与充电电流输出端BAT之间的电感L3,一端均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端BAT连接、且另一端分别接地的电容C10和电容C11,输入阳极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升压电流内部功率管输出端LX连接、且输出阴极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并联后一端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2和电容C13;
所述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端BAT与接地端GND之间接有锂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型号为P6KE9.1A。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耳机是由各种零件互相配合组合而成的,其中,耳机的壳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耳机是使用寿命。成型耳机壳体,是通过在壳体磨具内浇注压制成型;传统的耳机壳体的磨具推进装置结构简单复杂,且存在推进摆动等问题。
[0003] 为此,申请人特提供了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其包括推进安装底板,均固定在推进安装底板上的下基板和第一立板,底部固定在下基板上、的第二立板,沿垂直方向固定在第二立板上的两根滑轨,套设在滑轨上的数个滑座,与滑座固定连接的第三立板,底部固定在下基板上、侧边固定在第二立板上的推进气缸,与推进气缸的气杆连接、贯穿第二立板设置并与第三立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垂直固定在第三立板的顶部边缘的上安装板,固定在第一立板的顶部的上基板,设置在上基板的顶部、且置于上安装板的下部的导向杆连接座,底部固定在导向杆连接座上、且顶部贯穿所述上安装板设置的数个导向杆,以及固定在上安装板上的第一磨具连接耳和第二磨具连接耳。虽然,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可以满足控制要求,但是,其供电可靠性、抗干扰的能较差。
[0004] 因此,急需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供电可靠的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线圈与外部市电连接的降压变压器T1,输入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且一输出接地的全桥整流器D1,串联后一端与全桥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感L1、滑动电阻R1和电容C6,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联后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3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和电容C5,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1之间、且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电容C5之间的电容C2,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2与电感L1之间、基极连接在滑动电阻R1与电容C6之间的三极管Q1,基极经电感L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三极管Q2,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7,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8、电容C9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电源输入端VCC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接地端PAD和接地端GND分别接地、且型号为TP5400的充电稳压芯片U1,一端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监控和停机端PROG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状态指示端CHRG与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之间的电阻R4,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电池充电完成指示端STDBY与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之间的电阻R3,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升压电流内部功率管输出端LX与充电电流输出端BAT之间的电感L3,一端均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端BAT连接、且另一端分别接地的电容C10和电容C11,输入阳极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升压电流内部功率管输出端LX连接、且输出阴极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并联后一端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2和电容C13;
[0007] 所述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端BAT与接地端GND之间接有锂电池。
[0008] 优选地,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型号为P6KE9.1A。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电感L1、电容C6和电容C5以构成第一级滤波,并且利用电感L2和电容C7构成第二级滤波,对直流电进行过滤,以降低电压波动;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两级滤波之间设置三极管作为开关使用,保证驱动可靠的;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锂电池,并进行充电;当交流失电后,也能短暂供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供电可靠、滤波可靠等优点,在耳机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4] 实施例
[001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基于结构的改进,并未对所使用的软件程序进行改进,在此就不予赘述。
[0016] 具体来说,该用于高保真耳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初级线圈与外部市电连接的降压变压器T1,输入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且一输出接地的全桥整流器D1,串联后一端与全桥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感L1、滑动电阻R1和电容C6,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联后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3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和电容C5,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1之间、且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电容C5之间的电容C2,
[0017] 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2与电感L1之间、基极连接在滑动电阻R1与电容C6之间的三极管Q1,基极经电感L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三极管Q2,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7,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8、电容C9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电源输入端VCC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接地端PAD和接地端GND分别接地、且型号为TP5400的充电稳压芯片U1,一端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监控和停机端PROG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状态指示端CHRG与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之间的电阻R4,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电池充电完成指示端STDBY与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之间的电阻R3,连接在充电稳压芯片U1的升压电流内部功率管输出端LX与充电电流输出端BAT之间的电感L3,一端均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端BAT连接、且另一端分别接地的电容C10和电容C11,输入阳极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升压电流内部功率管输出端LX连接、且输出阴极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并联后一端与充电稳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检测端Vout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2和电容C13。其中,所述充电稳压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端BAT与接地端GND之间接有锂电池,且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型号为P6KE9.1A。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瞬态抑制二极管,以消除脉冲尖峰,保证供电更可靠。
[0018] 下面简要说明本装置的工作原理:
[0019] 首先,降压变压器T1将市电转换成交流18V,并且在全桥整流器D1转换下以获得直流电;
[0020] 利用第一级滤波过滤直流电,并驱动三极管Q1导通;再利用第二级滤波过滤;经过两级过滤的直流电进入电容C8和电容C9予以充电;
[0021] 然后,利用充电稳压芯片U1予以稳压充电、供电。
[0022]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