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传感器与探测器 / 传感器 / 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

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

阅读:117发布:2022-03-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涉及 物联网 通信技术领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多天线源端 节点 、单天线 传感器 中继节点、单天线 电子 标签以及信息用户节点,本 发明 对系统中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及功率分流因子进行联合优化求得最优解即能效最优的信息传输方法。本发明有益效果:在能效最大化准则下,可利用收集的 能量 实现未来物联网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远距离高效传输,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大规模传感器/标签的环境反射通信,大幅度提高了系统能效并降低了误码率。,下面是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多天线源端节点、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单天线电子标签B以及收集能量的用户节点,具体方法为:
(1)第一阶段,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接收到多天线源端节点发送的信号yR为:
其中,Ps是多天线源端节点的发射功率;w是预编码矩阵 对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h~CN(0,m)是多天线源端节点到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的无线信道,x是多天线源端节点的发射信号; 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2)第二阶段,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多天线源端节点的信号后,采用功率分流法收集能量yR,E:
其中0<ρ<1是功率分流因子;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在功率分流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yR,I为:
其中 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处从射频到基带的转换噪声;
从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发送的信号 为:
(3)第三阶段,单天线电子标签B接收到的无线信息yI和用户节点收集的能量yE分别为:
其中,g~CN(0,1)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到单天线电子标签B的无线信道,f~CN(0,
1)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到用户节点的无线信道,nE是用户节点处的高斯白噪声,且多天线源端节点通过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到达单天线电子标签B的无线信息传输模型为:
其中,nI是单天线电子标签处的高斯白噪声,且
(4)基于步骤(3)中的无线信息传输模型,可得单天线电子标签B的信噪比SNRI的表达式为:
(5)在满足用户收集最小能量的条件下,建立最大化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能效的优化模型如下,对该模型求解得到最优解即为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
其中,γ0>0是预设限值,即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用户收集的最小能量;a>0和b>0是功率转换效率硬件电路功耗成本的功耗模型因子。

说明书全文

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的智能化使得人们不满足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随之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应运而生,旨在实现人与物、物与物间的万物互联。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桥梁,使人们与万物之间便携交互变成可能。虽然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射频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其通信距离短等缺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兴产业的通信需求,而环境反向散射(Ambient Backscatter)技术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难题,为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0003] 环境反向散射技术通过利用周围环境的射频信号代替载波发生器为标签提供载波信号,环境中的射频信号可以是TV信号、FM信号、传统蜂窝网信号以及Wi-Fi信号等无线信号。这项新技术的特点在于标签可利用环境射频信号完成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主动通信,而无需专用能量的供给,具有较好的节能性。
[0004] 环境反向散射技术的出现对智能产业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传统的反向散射技术需要通过标签将信息反射给读写器以实现信息传递,而射频识别具有通信距离短、不稳定的缺点限制了反射标签或热点的通信范围和应用领域。而依靠环境射频源信号(电视塔、基站等)的Backscatter技术则具有更广阔的科研空间和价值,但是电视塔、基站等射频能量的获取不稳定而且可获取量较小,诸多传感器电池供电并无法充电,会使通信范围受限。资源分配作为解决短距离通信和避免能量浪费的主要方法受到了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尤其联合优化更易于节约资源。
[0005] 因此,提供一种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可实现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更高能效且低误码率传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解决现有面对传统反向散射技术通信距离和功率受限、制造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0007]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多天线源端节点、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单天线电子标签B以及信息用户节点,具体方法为:(1)第一阶段,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接收到多天线源端节点发送的信号yR为:
其中,Ps是多天线源端节点的发射功率;w是预编码矩阵 对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h~CN(0,m)是多天线源端节点到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的无线信道,x是多天线源端节点的发射信号; 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0008] (2)第二阶段,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多天线源端节点的信号后,采用功率分流法收集能量yR,E:其中0<ρ<1是功率分流因子;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在功率分流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yR,I为:
其中 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处从射频到基带的转换噪声;
从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发送的信号 为:
[0009] (3)第三阶段,单天线电子标签B接收到的无线信息yI和信息用户节点收集的能量yE分别为:其中,g~CN(0,1)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到单天线电子标签B的无线信道,f~CN(0,
1)是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到信息用户节点的无线信道,nE是信息用户节点处的高斯白噪声,且 多天线源端节点通过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到达单天线电子标签B的无线信息传输模型为:
其中,nI是单天线电子标签B处的高斯白噪声,且
[0010] (4)基于步骤(3)中的无线信息传输模型,可得单天线电子标签B的信噪比SNRI的表达式为:
[0011] (5)在满足用户收集最小能量的条件下,建立最大化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能效的优化模型如下,对该模型求解得到最优解即为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其中,γ0>0是预设限值,即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用户收集的最小能量;a>0和b>0是功率转换效率硬件电路功耗成本的功耗模型因子。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面对传统反向散射技术通信距离和功率受限、制造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发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联合优化系统,可较好解决标签/热点激励反射时的资源分配,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能效并降低误码率。在能效最大化准则下,可利用收集的能量实现未来物联网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远距离高效传输,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大规模传感器/标签的环境反射通信,大幅度提高了系统能效并降低了误码率。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施场景图;
图3为本发明a=10,b=300时,系统能效与收集能量用户所需最小能量变化函数仿真图;
图4为本发明联合优化与仅发射功率优化方案的能效对比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首先配置多天线的源端节点采用最大比发送预编码的方法,即同一比特流使用不同权重处理后分别提供给各发射天线,而信道状态决定发射权向量的选取,将利用重新编码后的信号对多路电子标签/传感器发送激励信号。此时,电子标签为节省能量一般处于休眠状态,电子标签内置感应天线及对应的电路,能够吸收射频发送源端节点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供自身工作的能量,进行储存。当电子标签积累的能量达到一定的阈值,电子标签就会被唤醒,开始进行通信。为了使系统能效最大,传感器中继节点采用功率分流法收集能量以完成信息传输(如图2所示)。在完成资源分配后,通过归一化分别向接收信息的其他电子标签和收集能量的用户发送信息和能量。基于能效最大化准则,对发送功率,发送天线以及功率分流因子进行能效最大化的联合优化处理,获得了多个参数的联合优化最优解,即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
[0015]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0016] 如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能量收集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包含多天线源端节点、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单天线电子标签B和收集能量的用户节点等,本发明对系统中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及功率分流因子进行联合优化,提高整体系统能效并降低系统误码率,具体为:
[0017] 第一阶段,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接收到的多天线源端节点发射的信号表示为:其中Ps是源节点的发射功率,w是预编码矩阵 对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h~CN(0,m)是发射源节点到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的无线信道,x是发射信号,是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0018] 第二阶段,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接收信号后,采用功率分流法收集能量:其中0<ρ<1是功率分流因子,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在功率分流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可表示为:
其中 是从RF到基带的转换噪声。
[0019] 从单天线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发送的信号:其中yR,I是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经过功率分流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
[0020] 第三阶段,电子标签B接收到的无线信息和信息用户节点收集的能量分别如下:
[0021] 源端节点S通过传感器中继节点(电子标签A)到达电子标签B的无线信息传输数学模型
[0022] 基于无线信息传输数学模型,可得电子标签B的信噪比表达式为:
[0023] 进一步地,在满足用户收集最小能量的条件下,最大化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能效的优化问题表示为以下模型,对该模型求最优解即为能效最优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其中,γ0>0是预设门限值,即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用户收集的最小能量。a>0和b>0是功率转换效率与硬件电路功耗成本的功耗模型因子。
[0024] 对最大化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能效的优化问题模型的一种求解方法为:电子标签B的信噪比可近似表示为:
[0025] 进一步地,最大化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能效的优化问题可重写为:
[0026] 进一步地,问题表示如下:
[0027] 由拉格朗日函数表示上述问题如下:
[0028] 化简整理如下所示:得到的发射功率最优解
[0029] 与上述步骤相似,得到源端节点的渐近最优发送天线为
[0030] 进一步地,功率分流因子的最优解为:
[0031] 最后,利用迭代法可以方便地获得天线的最优发射功率、天线数目和功率分裂因子。
[0032]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大规模节点的传输系统,尤其适用于未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远距离传输等应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