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信号处理 / 软输出 / 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

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

阅读:592发布:2024-02-2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 树脂 供料装置,原料罐A的下端连接有三根 支撑 腿,原料罐B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连接原料罐A的三根支撑腿、连接原料罐B的三根支撑腿的下端分别与六个固定 支架 连接固定,六个固定支架均与地面连接固定,原料罐A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融合罐连接,原料罐B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融合罐连接,融合罐的下方连接有支撑 框架 ,支撑框架的下端与地面连接固定,融合罐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下端连接树脂料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 钢 槽代替软管,改良上料方式,减少生产成本,避免损耗保证生产通畅,节约 能源 消耗,减少生产成本的功能。,下面是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软管、融合罐、支撑架、上料泵、上料管、回料泵、回料管、树脂料槽、下料管、支撑框架、原料罐A、原料罐B、支撑腿,还包括与所述供料装置配合使用的移动导轨、缠绕机构,所述原料罐A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所述原料罐B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所述连接原料罐A的三根支撑腿、连接原料罐B的三根支撑腿的下端分别与六个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六个固定支架均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原料罐A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融合罐连接,所述原料罐B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融合罐连接,所述融合罐的下方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融合罐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下端连接树脂料槽,所述树脂料槽为圆筒结构且朝上的圆周面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树脂料槽上的开口结构所占圆弧度位于90°至180°之间,所述树脂料槽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树脂料槽的侧面设置有与树脂料槽配合使用的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设置有与移动导轨配合使用的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的安装平台上设置有上料泵,所述上料泵的输入端连接有上料管,所述上料管的下端保持伸入树脂料槽内侧,所述上料管下端距离树脂料槽内侧底面的距离不大于2cm,所述上料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缠绕机构的浸胶槽连通,所述缠绕机构的支撑框架上连接有泵支撑架,所述泵支撑架上设置有回料泵,所述回料泵的输入管连接有回料管,所述回料管的下端伸入缠绕机构的树脂回收盘内侧,所述回料管的下端距离缠绕机构的树脂回收盘端面的距离不大于1cm,所述回料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缠绕机构的浸胶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机构可沿着移动导轨移动,所述上料管在缠绕机构移动的过程中全程不离开树脂料槽且垂直方向无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罐A、原料罐B容器部分的最低点均高于融合罐的最高点,所述原料罐A、原料罐B与融合罐之间的软管最低点不低于融合罐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原料罐A、原料罐B连接的支撑腿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但不可减少。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缠绕复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世界首创的新型城市地下管廊,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是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产品,区别于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管、混凝土等管廊,它是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固性树脂做胶粘剂,通过缠绕工艺制作的新型管廊,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与混凝土管廊从材料性能上相比,其抗压强度与C30混凝土管廊强度同等,并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经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认定,在同等埋深和受压条件下,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的抗震、抗沉降能、保温防冻性、耐腐蚀性等,均优于混凝土管廊,另外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还具有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防火保温、抗渗漏、耐腐蚀、抗地质沉降、运输便捷、资源可再生、低环保等突出优点,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埋地1米深,地面车载90吨的情况下,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到1%,远低于3%的控制标准,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以上。
[0003] 管廊的生产中要用到胶,也就是树脂,常见的管廊生产设备中,树脂的供料系统大多采用,搅拌罐搅拌,然后由软管将搅拌好的树脂通过的作用打到指定工位,生产管廊的缠绕设备是需要移动的,在移动导轨上前后移动的过程中,软管也需要随着缠绕设备一起移动,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软管出现了破损,或者是软管缠绕、折,导致树脂不能顺利通过,那么将会给管廊的生产到来不必要的损失与麻烦。
[0004] 因此,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出一种通过钢槽代替软管,改良上料方式,减少生产成本,避免损耗保证生产通畅的供料装置,正是发明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能实现通过钢槽代替软管,改良上料方式,减少生产成本,避免损耗保证生产通畅的功能。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的树脂供料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软管、融合罐、泵支撑架、上料泵、上料管、回料泵、回料管、树脂料槽、下料管、支撑框架、原料罐A、原料罐B、支撑腿,还包括与所述供料装置配合使用的移动导轨、缠绕机构,所述原料罐A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所述原料罐B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所述连接原料罐A的三根支撑腿、连接原料罐B的三根支撑腿的下端分别与六个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六个固定支架均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原料罐A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融合罐连接,所述原料罐B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融合罐连接,所述融合罐的下方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融合罐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下端连接树脂料槽,所述树脂料槽为圆筒结构且朝上的圆周面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树脂料槽上的开口结构所占圆弧角度位于90°至180°之间,所述树脂料槽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树脂料槽的侧面设置有与树脂料槽配合使用的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设置有与移动导轨配合使用的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的安装平台上设置有上料泵,所述上料泵的输入端连接有上料管,所述上料管的下端保持伸入树脂料槽内侧,所述上料管下端距离树脂料槽内侧底面的距离不大于2cm,所述上料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缠绕机构的浸胶槽连通,所述缠绕机构的支撑框架上连接有泵支撑架,所述泵支撑架上设置有回料泵,所述回料泵的输入管连接有回料管,所述回料管的下端伸入缠绕机构的树脂回收盘内侧,所述回料管的下端距离缠绕机构的树脂回收盘端面的距离不大于1cm,所述回料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缠绕机构的浸胶槽连通。
[0007] 进一步,所述缠绕机构可沿着移动导轨移动,所述上料管在缠绕机构移动的过程中全程不离开树脂料槽且垂直方向无位移。
[0008] 进一步,所述原料罐A、原料罐B容器部分的最低点均高于融合罐的最高点,所述原料罐A、原料罐B与融合罐之间的软管最低点不低于融合罐的最高点。
[0009] 进一步,所述与原料罐A、原料罐B连接的支撑腿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但不可减少。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开槽的容器替代软管,用树脂料槽将整个工位范围内全部覆盖到,用设置在缠绕装置上的泵自主去抽取料槽内的树脂,同时增加回料泵去抽取回料槽中的树脂,避免软管在移动中发生意外,却又保证了上料泵一直与树脂接触,实现了钢槽代替软管,改良上料方式,减少生产成本,避免损耗保证生产通畅的功能。
[0012]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高低错落的安装方式,将原料罐与融合罐形成高度差,将融合罐与树脂料槽形成高度差,实现了在原料供应的环节,采用重力原理,使原料自主自动流向垂直位置更低的树脂料槽,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的功能。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树脂料槽结构图。
[0015]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支架;2-软管;3-融合罐;4-泵支撑架;5-上料泵;6-上料管;7-回料泵;8-回料管;9-移动导轨;10-树脂料槽;11-下料管;12-支撑框架;13-原料罐A;14-原料罐B;15-支撑腿;16-缠绕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7] 参见图1至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树脂料槽10结构图,其包括固定支架1、软管2、融合罐3、泵支撑架4、上料泵5、上料管6、回料泵7、回料管8、树脂料槽10、下料管11、支撑框架12、原料罐A13、原料罐B14、支撑腿15,还包括与供料装置配合使用的移动导轨9、缠绕机构16,原料罐A13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15,原料罐B14的下端连接有三根支撑腿15,连接原料罐A13的三根支撑腿15、连接原料罐B14的三根支撑腿15的下端分别与六个固定支架1连接固定,六个固定支架均与地面连接固定,原料罐A13的输出端通过软管2与融合罐3连接,原料罐B14的输出端通过软管2与融合罐3连接,融合罐3的下方连接有支撑框架12,支撑框架12的下端与地面连接固定,融合罐3的输出端连接有下料管11,下料管11的下端连接树脂料槽10,树脂料槽10为圆筒结构且朝上的圆周面设置有开口结构,树脂料槽10上的开口结构所占圆弧角度位于90°至180°之间,树脂料槽10与地面连接固定,树脂料槽10的侧面设置有与树脂料槽10配合使用的移动导轨9,移动导轨9上设置有与移动导轨9配合使用的缠绕机构16,缠绕机构16的安装平台上设置有上料泵5,上料泵5的输入端连接有上料管6,上料管6的下端保持伸入树脂料槽10内侧,上料管6下端距离树脂料槽10内侧底面的距离不大于2cm,上料泵5的输出端通过软管2与缠绕机构16的浸胶槽连通,缠绕机构16的支撑框架12上连接有泵支撑架4,泵支撑架4上设置有回料泵7,回料泵7的输入管连接有回料管8,回料管8的下端伸入缠绕机构16的树脂回收盘内侧,回料管8的下端距离缠绕机构16的树脂回收盘端面的距离不大于1cm,回料泵7的输出端通过软管2与缠绕机构16的浸胶槽连通。
[0018] 缠绕机构16可沿着移动导轨9移动,上料管6在缠绕机构16移动的过程中全程不离开树脂料槽10且垂直方向无位移,原料罐A13、原料罐B14容器部分的最低点均高于融合罐3的最高点,原料罐A13、原料罐B14与融合罐3之间的软管2最低点不低于融合罐3的最高点,与原料罐A13、原料罐B14连接的支撑腿1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但不可减少。
[0019]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开槽的容器替代软管2,用树脂料槽10将整个工位范围内全部覆盖到,用设置在缠绕装置上的泵自主去抽取料槽内的树脂,同时增加回料泵7去抽取回料槽中的树脂,避免软管2在移动中发生意外,却又保证了上料泵5一直与树脂接触,实现了钢槽代替软管2,改良上料方式,减少生产成本,避免损耗保证生产通畅的功能,通过采用高低错落的安装方式,将原料罐与融合罐3形成高度差,将融合罐3与树脂料槽10形成高度差,实现了在原料供应的环节,采用重力原理,使原料自主自动流向垂直位置更低的树脂料槽10,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的功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