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传感器与探测器 / 光发射器件 / 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

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

阅读:291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近 波长 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在满足发射和接收波长分离的同时,能保证接收光路收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其中器件具体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光纤插芯,光发射组件和光纤插芯的斜面APC一端相对设置且同轴,光接收组件位于斜面APC所朝向的盘侧,其接收光路与发射光垂直设置,器件还包括:13度波分滤光片,其与光发射组件所射出发射光的垂直向之间的夹 角 角度为13度,且倾斜设置于光发射组件和光纤插芯之间从而使得光发射组件发出的发射光穿过13度波分滤光片后射入光纤插芯;全反射镜片,其倾斜设置在光接收组件与13度波分滤光片之间从而使得光纤插芯发出的接收光被13度波分滤光片反射后再经过全反射镜片反射入光接收组件。,下面是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光纤插芯,光发射组件和光纤插芯的斜面APC一端相对设置且同轴,光接收组件位于斜面APC所朝向的盘侧,其接收光路与发射光垂直设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度波分滤光片,其与光发射组件所射出发射光的垂直向之间的夹角度为13度,且倾斜设置于光发射组件和光纤插芯之间从而使得光发射组件发出的发射光穿过13度波分滤光片后射入光纤插芯;
全反射镜片,其倾斜设置在光接收组件与13度波分滤光片之间从而使得光纤插芯发出的接收光被13度波分滤光片反射后再经过全反射镜片反射入光接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镜片的入射角度为57度至63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13度波分滤光与全反射镜片之间的夹角为44度至5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13度波分滤光与全反射镜片之间的夹角具体是47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体,光纤插芯的斜面APC一端位于本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光发射组件和/或光接收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本体中。

说明书全文

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由于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同时又可以节省一半的光纤,越来越成为光纤通信市场的器件主流,而随着其传输速率的提高,频率带宽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密集,很多时候需要同时传输的收发波长间隔越来越小,甚至会小于CWDM的通道波长间隔(20nm间隔),此时传统45度波分滤光片已经无法满足发射和接收的波长分离,原因是45度滤光片会将P光和S光分离的比较开,其中发射光还能控制一下偏振,而接收光是从光纤插芯来的,偏振态随机,使得若要保证接收光的P光和S光都能在某个波长下可以100%反射,同时又要使一个波长间隔十分接近的发射光满足透射,这对45度滤光片的设计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P光和S光的分离将吃掉近波长的中间过渡带部分,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的光路结构,使之能同时满足发射和接收的高耦合效率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在满足发射和接收波长分离的同时,能保证接收光路收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0004] 为此,提供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光纤插芯,光发射组件和光纤插芯的斜面APC一端相对设置且同轴,光接收组件位于斜面APC所朝向的盘侧,其接收光路与发射光垂直设置,还包括:
[0005] 13度波分滤光片,其与光发射组件所射出发射光的垂直向之间的夹角度为13度,且倾斜设置于光发射组件和光纤插芯之间从而使得光发射组件发出的发射光穿过13度波分滤光片后射入光纤插芯;
[0006] 全反射镜片,其倾斜设置在光接收组件与13度波分滤光片之间从而使得光纤插芯发出的接收光被13度波分滤光片反射后再经过全反射镜片反射入光接收组件。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全反射镜片的入射角度为57度至63度之间。
[0008] 进一步地,所述13度波分滤光与全反射镜片之间的夹角为44度至50度之间。
[0009] 进一步地,所述13度波分滤光与全反射镜片之间的夹角具体是47度。
[0010] 进一步地,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还包括本体,光纤插芯的斜面APC一端位于本体中。
[0011] 进一步地,光发射组件和/或光接收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本体中。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发明通过采用13度波分滤光片结合全反射镜片的空间摆放,使得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在满足发射和接收波长分离的同时,又能使接收光路的物距尽可能缩短,从而保证接收光路收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满足器件接收端性能要求。
[0014]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
[0015]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8] 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其包括本体110、光发射组件120、光接收组件130、光纤插芯140、13度波分滤光片150、全反射镜片160。
[0019] 光发射组件120和光接收组件130至少部分位于本体110中,光纤插芯140的斜面APC一端位于本体110中,光发射组件120和光纤插芯140相对同轴设置。
[0020] 13度波分滤光片150与发射光的垂直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3度,其倾斜设置于光发射组件120和光纤插芯140之间。
[0021] 光接收组件130位于斜面APC所朝向的盘侧,其接收光路与发射光垂直设置。
[0022] 全反射镜片160倾斜设置在光接收组件120与13度波分滤光片150之间,其中全反射镜片160实际放置入射角度为57度至63度之间,13度波分滤光150与全反射镜片160之间的夹角为44度至50度之间,最佳为47度。
[0023] 使用时,光发射组件120发出的发射光穿过13度波分滤光片150后射入光纤插芯140,光纤插芯140发出的接收光被13度波分滤光片150反射后再经过全反射镜片160反射入光接收组件130。
[0024] 上述反射光路,一方面能使得在满足13度波分滤光片150及光接收组件130位置摆放比较紧凑,接收光路的物距(光纤出光点到接收管帽透镜的主面距离)尽可能的短,保证接收光路的收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波分滤光片150为13度,P光和S光曲线虽有所分离,但对于近波长收发器件的滤光片透射带和反射带的设计来说还能接受,因而与47度全反射镜片160的配合,能使得近波长单纤双向光收发一体器件满足发射和接收的波长分离。
[002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