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压器和转换设备 / 传感器 / 传感器 / 超声波传感器 / 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

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

阅读:984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次预警监测:当车辆经过第一预设 位置 时,通过首次检测装置对车辆高度进行检测,并将首次预警信息发送至终端,启动末次预警监测并开启摄像装置;末次预警监测:当通过车辆触碰限高防撞物,末次检测装置发送碰撞信息至终端设备,由于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预警信息或者碰撞信息时,才会唤醒各个位置的检测装置开始工作,相较于现有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检测装置,能耗较低,利于节能,由于各检测装置均采用低能耗部件经 太阳能 供电装置供电,极大的降低了运行成本。,下面是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次预警监测:距离限高防撞物第一预设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车辆高度的首次检测装置,当通过车辆高度超过第一预设位置的预设高度,首次检测装置发送首次预警信息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首次预警信息时,开启报警装置和后续的预警监测,首次检测装置、报警装置以及终端设备均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末次预警监测:当通过车辆触碰限高防撞物,末次检测装置发送碰撞信息至终端设备,所述末次检测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所述首次预警监测和/或末次预警监测中,当终端设备收到首次预警信息和/或碰撞信息,终端设备开启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后续的预警监测包括有二次预警监测:距离限高防撞物第二预设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车辆高度的二次检测装置,当通过车辆高度超过第二预设位置的预设高度,二次检测装置发送二次预警信息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二次预警信息时,开启报警装置以及末次预警监测,所述二次检测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首次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部件、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用于安装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过往车辆的高度,所述第一单片机用于接收第一传感器感应信号并将首次预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单片机数据连接,第一单片机与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所述二次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二安装部件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部件用于安装第二传感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过往车辆的高度,所述第二传感器与终端设备数据连接;
所述末次检测装置包括陀螺仪与第二单片机,所述陀螺仪用于感应碰撞,所述第二单片机用于接收陀螺仪发出的碰撞信号,并将碰撞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所述陀螺仪与第二单片机数据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有用于采集通过车辆车头信息的第一摄像头以及用于采集通过车辆车尾信息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均与终端设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预警监测中的声光报警器旋转频率快于首次预警监测中的声光报警器旋转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与限高防撞物处均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有电池以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板,蓄电池设置在地下,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与限高防撞物顶部,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所用线缆均经线管走线。
8.根据权利要求3中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均为但不限于红外激光传感器或反射传感器或对射传感器或声波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存储的车头信息与车尾信息通过流量传输的方式传递至端管理平台,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记录内容包含肇事时间、肇事地点以及肇事车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次检测装置、二次检测装置与末次检测装置均配有用于遮阳遮雨的保护罩

说明书全文

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辆高度超限的警告及限高防撞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汽车的保有量增加迅速,许多道路出现了拥堵现象,为了缓减地面交通压,在道路建设中出现了大批的高架桥和涵洞,同时也使道路结构更为复杂,为了防止车辆撞损桥梁和隧道,通常会对特定道路进行限高,并设置限高防护架,虽然在路上明确标示了车辆的限制高度,但仍有个别司机因为忽视了限高指示牌,或是并不知道车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限制高度,所以驾驶车辆直接撞上限高防护架,甚至毁坏桥梁和隧道的事故仍屡见不鲜。
[0003] 目前,很多高速公路下桥洞的限高杆都是由高速公路管理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人工排查,很多时候当发生限高杆撞击事件后,车辆逃逸,限高杆倒在路上或者路边,当下一辆车辆驶过时很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且没有了限高杆后,超高车辆会直接撞上桥洞,不管是对司机的安全还是高速公路的安全都是存在巨大的隐患,而且每年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排查限高杆的损害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同时因为高速公路周边环境较复杂,远距离进行布线成本较高,普通监控设备的布线将会是很大的问题,现有的防撞预警方法中的防撞预警装置均为持续开启状态,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文提供了一种能够远距离预警方法,且能够在车辆经过预警监测时定时开启监测设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限高防撞预警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首次预警监测:距离限高防撞物第一预设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车辆高度的首次检测装置,当通过车辆高度超过第一预设位置的预设高度,首次检测装置发送首次预警信息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首次预警信息时,开启报警装置和后续的预警监测,首次检测装置、报警装置以及终端设备均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6] 末次预警监测:当通过车辆触碰限高防撞物,末次检测装置发送碰撞信息至终端设备,所述末次检测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7] 所述首次预警监测和/或末次预警监测中,当终端设备收到首次预警信息和/或碰撞信息,终端设备开启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8] 进一步地,后续的预警监测包括有二次预警监测:距离限高防撞物第二预设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车辆高度的二次检测装置,当通过车辆高度超过第二预设位置的预设高度,二次检测装置发送二次预警信息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二次预警信息时,开启报警装置、摄像装置以及末次检测装置,所述二次检测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首次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部件、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用于安装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过往车辆的高度,所述第一单片机用于接收第一传感器感应信号并将首次预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单片机数据连接,第一单片机与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0010] 所述二次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二安装部件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部件用于安装第二传感器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过往车辆的高度,所述第二传感器与终端设备数据连接;
[0011] 所述末次检测装置包括陀螺仪与第二单片机,所述陀螺仪用于感应碰撞,所述第二单片机用于接收陀螺仪发出的碰撞信号,并将碰撞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所述陀螺仪与第二单片机数据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有用于采集通过车辆车头信息的第一摄像头以及用于采集通过车辆车尾信息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均与终端设备连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终端设备信号连接。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预警监测中的声光报警器旋转频率快于首次预警监测中的声光报警器旋转频率。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与限高防撞物处均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有电池以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板,蓄电池设置在地下,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与限高防撞物顶部,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所用线缆均经线管走线。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均为但不限于红外激光传感器或反射传感器或对射传感器或声波传感器。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将存储的车头信息与车尾信息通过流量传输的方式传递至端管理平台,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记录内容包含肇事时间、肇事地点以及肇事车辆信息。
[0018] 进一步地,所述首次检测装置、二次检测装置与末次检测装置均配有用于遮阳遮雨的保护罩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 1.由于首次预警监测设置在位于限高防撞物远处的预设距离处,因此可以对即将经过限高防撞物车辆的高度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测,达到远距离预警的效果,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既提高了司机的安全,也减少对其他车辆造成的损失以及道路的破坏,避免了限高撞击事件。
[0021] 2.由于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首次预警信息或者碰撞信息时,才会唤醒各个位置的检测装置以及摄像装置开始工作,相较于现有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检测装置,能耗较低,利于节能。
[0022] 3.由于各检测装置均采用低能耗部件经太阳能供电装置供电,因此不需要进行额外复杂的电线布置,极大的降低了运行成本。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主要工作过程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限高防撞预警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0026] 如图1-2所示,进行首次预警监测时,车辆通过第一预设位置时,安装在第一预设位置的首次检测装置会对通过车辆进行高度检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首次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一传感器,通过向被测车辆发射超声波或者红外波,被其反射后,第一传感器接收信号,通过时间和声速来计算其到车辆高度平面的距离,由此不仅局限于车辆本身的高度,车辆上的放置物的高度也可一同检测是否超过限制高度。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可使用红外激光传感器、反射传感器、对射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首次监测装置包括有第一单片机,第一单片机用于第一传感器使用,超过限高时向终端发送首次预警信息,首次检测装置还包括有用来安装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单片机的第一安装部件,第一安装部件只要能实现对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单片机的安装和支撑即可,至于具体的是采用简单的竖杆结构,以达到低成本的实现,还是采用复杂的框架结构,在安装支撑稳固的同时能避免防盗等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当被测车辆高度超过第一预设位置的预设高度,首次检测装置会将首次预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首次预警信息时会开启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采用声光报警器,以同时在视觉和听觉上对通过车辆司机作出超高报警,以期获得好的报警提示效果,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方面的提示报警装置,如报警灯,在首次预警监测时,声光报警器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旋转频率为1秒旋转1下,用于初次提醒过往车辆司机,持续时间与旋转频率均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发明中为了能够方便后期超高车辆的追溯,设置有摄像装置,能够清晰的拍摄到车辆信息,将车辆信息数据储存至终端设备中。
[0027] 进行末次预警监测时,当被测车辆碰撞到限高防撞物时,安装在限高防撞物上的末次检测装置会对限高防撞物是否发生晃动进行监测,末次检测装置包括有陀螺仪,陀螺仪在受到外力后,会产生碰撞信号,末次检测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单片机,陀螺仪将碰撞信号发送至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传输至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唤醒摄像装置进行工作,摄像装置在车辆碰撞到限高防撞物时对车辆信息进行采集,终端设备将存储的车辆信息通过流量传输的方式传递至云端管理平台,此处流量传输方式不仅仅局限于4G等,云端管理平台记录内容包含肇事时间、肇事地点以及肇事车辆信息,将数据传输至云端能够实现全程智能化监管,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了事故发生后追查肇事者的效率。
[0028] 为了能够提高对超高车辆的预警提示效果,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在首次预警监测后,还设置有二次预警监测,根据需要也可以再增加三次预警监测或四次预警监测,依此类推,本实施例中以二次预警监测为例,进行二次预警监测时,车辆通过第二预设位置时,安装在第二预设位置的二次检测装置会对通过车辆进行高度检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二次监测装置包括有用于检测通过车辆高度的第二传感器,具体地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类似,不再赘述,二次检测装置还包括有用来安装第二传感器的第二安装部件,具体地第二安装部件与第一安装部件类似,不在赘述,当被测车辆高度超过第二预设位置的预设高度,二次检测装置会将二次预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首次预警信息时会开启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首次预警监测中使用的报警装置一致,均为声光报警器,本实施例中,因相较于首次预警监测位置,二次预警监测位置已更为接近限高防撞物,所以二次预警监测位置的声光报警器旋转频率设计成快于首次预警监测位置,以增强预警提示效果,具体地,在二次预警监测时,声光报警器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旋转频率为1秒旋转3下,作为优选,摄像装置中的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与终端设备一同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件上,且第一摄像头正对被测车辆车头设置,第二摄像头与第一摄像头朝向相反。
[0029] 作为优选,所述各传感器、摄像头等监测设备均采用低能耗部件,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以及限高防撞物处均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装置,各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有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板,各蓄电池均设置在地下,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以及限高防撞物顶部,各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所用线缆均经线管走线,避免将线缆暴露在外面,利用太阳能板吸收光能,转换成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存储供给设备所需要的电能,保证了在阴雨天气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蓄电池中存储的电能给监测设备持续不断的供电,所有监测设置均配有用于遮阳遮雨的保护罩,避免监测设备直接暴露在高温或者暴雨之下。
[003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