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绝缘 / 火花隙 / 电极 / 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一种可变视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阅读:2发布:2020-09-2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可变视防窥膜及显示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变视 角 防窥膜及显示装置,包括:沿 水 平方向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及变色区,所述变色区包括沿竖直方向 叠加 设置的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控制器 ,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每一可控变色层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防窥膜包括都有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和变色区,进而仅通过透光区透光而通过变色区的吸光时能够实现防窥功能;同时通过透光区和变色区均透光时能够实现非防窥功能。进一步的,变色区包括有多个可控变色层,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所有可控变色层变换为吸光态的 位置 和数量,达到控制可视视角改变的目的,使得防窥膜具有可变视角的功能。,下面是一种可变视防窥膜及显示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变视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平方向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及变色区,所述变色区包括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每一可控变色层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所述可控变色层配置为施加控制电压后切换为吸光态,且停止施加所述控制电压后切换为透明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变色层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
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子层,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子层对所述电致变色子层施加或停止施加所述控制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透光区还包括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变色区的至少一个连通变色区,其中,所述连通变色区包括与所述可控变色层同层的连通可控变色层,所述连通可控变色层根据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可控变色层与其同层的所述可控变色层一体化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视角防窥膜包括:
第一基板至第N+1基板,第i基板与第i+1基板之间设置有第i可控变色层,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至第N+1基板中任意一基板为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视角防窥膜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照度采集装置,所述照度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环境光照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度数据选择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预设数量及层位置的可控变色层切换为吸光态,且剩余可控变色层切换为透明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度采集装置为照度传感器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变视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科技环境下,移动终端几乎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公民身上。人们出行时经常会经过一些公共区域,比如地、公交车、电梯等。在这些公共区域通过移动终端浏览信息时,信息经常会被他人有意或者无意地关注到,此时需要一些防窥措施来避免。并且随着人流量的增大,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较大,防窥视角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实际的制作工艺中多采用超细微百叶窗结构实现防窥,这种结构通常分为吸收单位和透过单元,吸收单元会把某个视角方向的光线吸收掉来起到防窥的效果;现有的膜层中多采用固定材料或者填充粒子作为吸收单位,这种情况下防窥的视角难以改变。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使得防窥膜具有可变视角的功能。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包括:
[0006] 沿平方向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及变色区,所述变色区包括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N为不小于2的整数;
[0007] 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每一可控变色层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0008] 可选的,任意一所述可控变色层配置为施加控制电压后切换为吸光态,且停止施加所述控制电压后切换为透明态。
[0009] 可选的,所述可控变色层包括:
[0010]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
[0011] 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子层,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子层对所述电致变色子层施加或停止施加所述控制电压。
[0012]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透光区还包括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变色区的至少一个连通变色区,其中,所述连通变色区包括与所述可控变色层同层的连通可控变色层,所述连通可控变色层根据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0013] 可选的,所述连通可控变色层与其同层的所述可控变色层一体化形成。
[0014] 可选的,所述可变视角防窥膜包括:
[0015] 第一基板至第N+1基板,第i基板与第i+1基板之间设置有第i可控变色层,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0016]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至第N+1基板中任意一基板为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
[0017] 可选的,所述可变视角防窥膜还包括:
[0018] 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照度采集装置,所述照度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环境光照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度数据选择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预设数量及层位置的可控变色层切换为吸光态,且剩余可控变色层切换为透明态。
[0019] 可选的,所述照度采集装置为照度传感器
[0020]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可变视角防窥膜。
[0021]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及变色区,所述变色区包括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N为不小于2的整数;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每一可控变色层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0023]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防窥膜包括都有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和变色区,进而仅通过透光区透光而通过变色区的吸光时能够实现防窥功能;同时通过透光区和变色区均透光时能够实现非防窥功能。进一步的,变色区包括有多个可控变色层,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所有可控变色层变换为吸光态的位置和数量,达到控制可视视角改变的目的,使得防窥膜具有可变视角的功能。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视角防窥原理图;
[0027]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视角防窥原理图;
[0028]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防窥原理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实际的制作工艺中多采用超细微百叶窗结构实现防窥,这种结构通常分为吸收单位和透过单元,吸收单元会把某个视角方向的光线吸收掉来起到防窥的效果;现有的膜层中多采用固定材料或者填充粒子作为吸收单位,这种情况下防窥的视角难以改变。
[0035]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使得防窥膜具有可变视角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6] 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变视角防窥膜包括:
[0037] 沿水平方向X交替设置的透光区S10及变色区S20,所述变色区S20包括沿竖直方向Y叠加设置的第一可控变色层101至第N可控变色层10n,N为不小于2的整数;
[0038] 以及,控制器200,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101至第N可控变色层10n中每一可控变色层根据所述控制器200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0039]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防窥膜包括都有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和变色区,进而仅通过透光区透光而通过变色区的吸光时能够实现防窥功能;同时通过透光区和变色区均透光时能够实现非防窥功能。进一步的,变色区包括有多个可控变色层,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所有可控变色层变换为吸光态的位置和数量,达到控制可视视角改变的目的,使得防窥膜具有可变视角的功能。
[0040] 结合图2a至图2c,以具有三种防窥视角的防窥膜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视角防窥原理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视角防窥原理图,及图2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防窥原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中箭头表示光线;及本发明实施例以变色区包括两层可控变色层为例进行的说明,具体描述小视角防窥功能、大视角防窥功能和非防窥功能三种防窥功能的情况。
[0041] 如图2a所示,通过控制器将第一可控变色层101和第二可控变色层102均控制为吸光态,进而,大视角方向的光线被可控变色层吸收而无法通过,而位于防窥膜法线方向左右小角度内的光线允许通过,进而实现小视角防窥功能。
[0042] 如图2b所示,通过控制器将第一可控变色层101控制为吸光态,且将第二可控变色层102均控制为透明态,进而,预设角度的大视角方向的光线可以自第二可控变色层102透过,而超过预设角度的大视角方向的光线被第一可控变色层101吸收,进而实现大视角防窥功能。
[0043] 如图2c所示,通过控制器将第一可控变色层101和第二可控变色层102均控制为透明态,进而,任何方向的光线传输均不会被第一可控变色层101和第二可控变色层102所吸收阻碍,最终实现非防窥功能。
[004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可控变色层可以为通过控制电压控制的可控变色层,即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所述可控变色层配置为施加控制电压后切换为吸光态,且停止施加所述控制电压后切换为透明态。
[0045] 参考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可控变色层100包括:
[0046]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子层110和第二电极子层120;
[0047] 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层110和第二电极子层120之间的电致变色子层130,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子层110和所述第二电极子层120对所述电致变色子层130施加或停止施加所述控制电压。
[0048]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提供的可控变色层需要被控制为吸光态时,通过对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施加电压,使得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之间产生一定的电压差为控制电压,控制电压施加至电致变色子层。电致变色子层根据控制电压的控制由透明态变换为吸光态;吸光态即为深色态,其可以为黑色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以及,当可控变色层需要被控制为透明态时,停止对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上施加电压,由此,电致变色子层变换为透明态。
[0049]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子层和第二电极子层为透明导电材质,其具体可以为化铟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005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至少一个所述透光区还包括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变色区的至少一个连通变色区,其中,所述连通变色区包括与所述可控变色层同层的连通可控变色层,所述连通可控变色层根据控制器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0051] 参考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区S10还包括连通相邻两个变色区S20的连通变色区S30,进而通过优化防窥膜的整体变色区域来实现不同防窥需求,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005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区可以为直线条状变色区,可以为曲线条状变色区,或者可以为折线条状变色区,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以及,当防窥膜具有连通变色区时,变色区和连通变色区形成的变色区域可以为交叉状变色区域、网格状变色区域等,对此本发明同样不做具体限制。
[0053] 可选的,所述连通可控变色层与其同层的所述可控变色层一体化形成,即当连通变色区和变色区相通时,连通变色区的连通可控变色层和其同层的可控变色层为一体化形成,进而简化制作工艺且降低成本。
[0054] 参考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可变视角防窥膜包括:
[0055] 第一基板301至第N+1基板30(n+1),第i基板与第i+1基板之间设置有第i可控变色层,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005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第一基板至第N+1基板中任意一基板为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其中,基板具体可以为PET材质基板、硬质塑料基板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0057] 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可变视角防窥膜还包括:
[0058] 与所述控制器200电连接的照度采集装置400,所述照度采集装置400用于采集环境光照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200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度数据选择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预设数量及层位置的可控变色层切换为吸光态,且剩余可控变色层切换为透明态。
[0059] 可以理解的,现今往往需要防窥的场合多是一些密闭或者半密闭的公共空间,而在户外区域是不太需要使用防窥措施的。户外与密闭空间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光照度的差异,在夏季的白天室外照度通常为1万~100万勒克斯(lx),而明朗的室内照度为100~500lx。并且固定化的防窥视角在一些人员密度较大的地方还是无法达到防窥目的。因此防窥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设置可改变的防窥视角以及防窥效果的是否开启,照度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量。由此,本发明根据采集的环境光照度数据来对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不同可控变色层进行吸光态和透明态的调整,得到不同照度实现不同视角防窥的目的。
[0060] 以图2a至图2c所示三种视角防窥模式为例,当环境光照度不足500lx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可变视角防窥膜实现图2a所示的小视角防窥功能;在环境光照度超过500lx且不足2000lx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可变视角防窥膜实现图2b所示的大视角防窥功能;以4
及,在环境光照度达到1x10lx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可变视角防窥膜实现图2c所示的非防窥功能,对此环境光照度数据及相应视角防窥选择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上述仅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所示一具体事例而已。
[006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照度采集装置可以为照度传感器。
[0062]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变视角防窥膜。
[0063]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移动终端。
[0064] 或者,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车载显示屏,其中,当行驶过程中光照不足时,车内灯源容易在前挡玻璃上反射成像干扰驾驶;通过此种防窥结构可以自动将光线传播固定在一定视角内,避免在前挡风玻璃反射成像。当外界光照充足时,车载显示屏反射成像强度较外界光照不明显,不会干扰到驾驶,此时防窥结构处于非防窥状态,显示屏亮度最强,易于观察。
[006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视角防窥膜及显示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及变色区,所述变色区包括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的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N为不小于2的整数;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可控变色层至第N可控变色层中每一可控变色层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实现透明态和吸光态转换。
[0066]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防窥膜包括都有交替设置的透光区和变色区,进而仅通过透光区透光而通过变色区的吸光时能够实现防窥功能;同时通过透光区和变色区均透光时能够实现非防窥功能。进一步的,变色区包括有多个可控变色层,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所有可控变色层变换为吸光态的位置和数量,达到控制可视视角改变的目的,使得防窥膜具有可变视角的功能。
[006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