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激光与光电 / 光电子器件 / 缓冲层 / 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阅读:145发布:2024-02-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公开一种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能使用多个桥接部将金属网状 电极 彼此稳定连接并将寄生电容的产生最小化。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阵列,包括多个 像素 开口和设置在像素开口之间的区域处的堤绝缘膜;接合至有机发光阵列的触摸电极阵列,触摸电极阵列包括:多个第一网状电极,沿第一方向布置并具有多网格结构;多个第二网状电极,设置在与第一网状电极相同的层中,与第一网状电极电绝缘,布置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具有多网格结构;桥接部,设置在与第一网状电极不同的层中并通过 接触 孔将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网状电极彼此连接;连接图案,将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二网状电极彼此连接,桥接部仅与连接图案交叠并与其交叉。,下面是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有机发光阵列,所述有机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区域处的堤绝缘膜;和
接合至所述有机发光阵列的触摸电极阵列,
其中所述触摸电极阵列包括:
多个第一网状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网状电极沿第一方向布置并且具有多网格结构;
多个第二网状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网状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网状电极相同的层中,与所述第一网状电极电绝缘,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且具有多网格结构;
桥接部,所述桥接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网状电极不同的层中并且通过接触孔将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网状电极彼此连接;和
连接图案,所述连接图案用于将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二网状电极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桥接部仅与在所述第二网状电极和所述连接图案之中的连接图案交叠并与所述连接图案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网状电极、所述第二网状电极、所述桥接部和所述连接图案设置在所述堤绝缘膜上,并与所述堤绝缘膜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每个第一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线电极和多个第二线电极,所述第一线电极和所述第二线电极布置成在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上彼此交叉以形成网格结构,
每个第二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三线电极和多个第四线电极,所述第三线电极和所述第四线电极布置成在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上彼此交叉以形成网格结构,并且所述连接图案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三线电极和所述第四线电极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开口形成为菱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
用于覆盖所述第一网状电极和所述第二网状电极的一部分的分段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每个第一网状电极还包括多个第五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五线电极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线电极与所述第二线电极之间的交点彼此连接,并且
每个第二网状电极还包括多个第六线电极,所述多个第六线电极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三线电极与所述第四线电极之间的交点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五线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并彼此分隔开并且其间插入有所述第一线电极与所述第二线电极之间的交点,并且所述第六线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并彼此分隔开并且其间插入有所述第三线电极与所述第四线电极之间的交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桥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以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至所述第五线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开口包括三形像素开口、倒三角形像素开口和菱形像素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三角形像素开口和所述倒三角形像素开口设置成与通过所述第一线电极、所述第二线电极和所述第五线电极之间的交叉形成的区域交叠或者与通过所述第三线电极、所述第四线电极和所述第六线电极之间的交叉形成的区域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三角形像素开口和所述倒三角形像素开口是红色像素开口和绿色像素开口,并且
所述菱形像素开口是蓝色像素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倒三角形像素开口和所述三角形像素开口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设置,使得其顶点彼此相对,并且所述菱形像素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倒三角形像素开口和所述三角形像素开口相邻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中,限定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最外部的第一网状电极经由第一布线连接至触摸焊盘部分的焊盘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最外部的第二网状电极经由第二布线连接至所述触摸焊盘部分的焊盘电极,其中所述触摸电极阵列和所述触摸焊盘部分形成在所述缓冲层的同一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有机发光阵列接触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焊盘部分,并且包括焊盘部分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被构造为比所述触摸电极阵列的一侧更加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网状电极和所述第二网状电极被定位成与所述像素开口不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每个连接图案包括第一连接线电极和第二连接线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线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电极设置成多个且彼此交叉以形成网状图案,其中所述连接图案的网状图案被设置成与所述像素开口不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分段电极,所述分段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线电极和所述第二线电极彼此交叉的区域处以及所述第三线电极和所述第四线电极彼此交叉的区域处。

说明书全文

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0001]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184382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结合在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时间常数增加以及防止在设置于触摸传感器处的电极中产生寄生电容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在屏幕上实现各种信息的图像显示装置是信息和通信时代的核心技术,并且正朝着更薄、更轻、更便携和具有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作为能够克服阴极射线管(CRT)的不利的重量和体积问题的平板显示装置,例如,通过控制有机发光层的发光强度来显示图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受到关注。
[0004] 上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使用自发光有机发光元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光源,能够实现超薄型显示器。因此,近年来,已经对具有内嵌式(in-cell)触摸结构的触摸面板集成式显示装置进行了积极的研究,触摸面板集成式显示装置使用有机发光元件并且包括位于发光单元内部的触摸电极阵列。
[0005] 触摸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布置从而与第一触摸电极交叉的第二触摸电极。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彼此电隔离,一个可充当用于施加触摸信号的驱动电极,而另一个可充当通过感测由于触摸导致的电容变化来感测触摸的感测电极。
[0006] 在具有柔性触摸结构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正在对将具有优异的柔性和低电阻特性的金属网状电极(metal mesh electrode)应用于触摸电极进行积极的研究。然而,因为金属网状电极具有比透明导电材料高的反射率,这种电极很大可能对外部是可见的,因而存在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整体亮度劣化的问题。
[0007]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将金属网状电极与作为非发光区域的堤部对准的方法,从而防止金属网状电极是可见的。
[0008] 第一触摸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并且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网状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布置并且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状电极。第一网状电极可经由桥接部电连接至在第一方向上与之相邻设置的其它第一网状电极。第二网状电极可经由设置在桥接部下方的连接图案电连接至在第二方向上与之相邻设置的其它第二网状电极。
[0009] 此时,为了防止在外部看到桥接部,与金属网状电极一样,桥接部形成在作为非发光区域的堤部上从而与之交叠。
[0010] 然而,当桥接部被损坏,例如被切断时,网状电极可彼此电分离,因此可发生触摸感测故障。即使使用多个桥接部将相邻的网状电极彼此连接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因为金属网状电极与位于下方的网状电极交叠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绝缘层,所以可产生寄生电容。
[0011] 当在桥接部与金属网状电极之间产生寄生电容时,时间常数增加,产生RC延迟,因而在传输触摸感测信号时产生延迟。此外,由于桥接部与金属网状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触摸电极的整体电容也增加,因而触摸灵敏度劣化。

发明内容

[0012]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001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多个桥接部将金属网状电极彼此稳定连接并且将寄生电容的产生最小化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0014]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这些优点、目的和特征的一部分根据下面的解释对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
[0015]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意图,如在此具体化和概括描述的,一种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和堤绝缘膜的有机发光阵列、和接合至有机发光阵列的触摸电极阵列。触摸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并且具有多网格结构的第一网状电极、沿第二方向布置并且具有多网格结构的第二网状电极、用于将相邻第一网状电极彼此连接的桥接部、和用于将相邻第二网状电极彼此连接的连接图案。桥接部不与第二网状电极交叠,而是与连接图案交叠并与连接图案交叉。
[0016] 第一网状电极、第二网状电极、桥接部和连接图案可仅设置在堤绝缘膜上以与堤绝缘膜交叠。
[0017]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阵列,所述有机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区域处的堤绝缘膜;和接合至所述有机发光阵列的触摸电极阵列,其中所述触摸电极阵列包括:多个第一网状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网状电极沿第一方向布置并且具有多网格结构;多个第二网状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网状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网状电极相同的层中,与所述第一网状电极电绝缘,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且具有多网格结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网状电极不同的层中并且通过接触孔将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网状电极彼此连接;和连接图案,所述连接图案用于将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二网状电极彼此连接,其中所述桥接部仅与在所述第二网状电极和所述连接图案之中的连接图案交叠并与所述连接图案交叉。
[0018] 应当理解,本发明前面的大体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意在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9] 被包括来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理解且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0] 图1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21]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0022] 图3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状电极、第二网状电极、桥接部和连接图案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特点的示意图;
[0023]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
[0024] 图5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状电极、第二网状电极、桥接部和连接图案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特点的示意图;以及
[0025] 图6是沿图5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尽可能地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此外,在对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当对本文涉及的已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反而会使本发明的主题不清楚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此外,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组成元件的术语是考虑到易于准备说明书而定义的,其可能不同于用来描述实际产品的元件的术语。
[0027] 在与位置关系相关的描述中,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上方”、“下方”和“旁边”时,其可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
[0028]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此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
[0029] 在附图中,仅仅为了便于描述而示出每个组成元件的厚度和尺寸,本发明不必限于所示出的每个组成元件的厚度和尺寸。
[0030]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31]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安装在其中的触摸电极阵列,触摸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d1布置在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网状电极101和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布置的多个第二网状电极10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定义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d2定义为y轴方向;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32] 在此,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电绝缘。沿第一方向d1彼此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101彼此电连接,沿第二方向d2彼此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电连接。
[0033] 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的每一个具有多网格(multiple-lattice)结构。每个第一网状电极101包括沿不同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第三方向d3纵长地(lengthwise)形成的多个第一线电极1011、和沿第四方向d4纵长地形成并与第一线电极1011交叉从而形成网格结构的多个第二线电极1012。此时,第三方向d3例如可以是相对于x轴呈45°度的对角线方向,第四方向d4例如可以是相对于x轴呈135°角度并因此与第三方向d3呈直角的对角线方向。
[0034] 每个第二网状电极102包括沿第三方向d3纵长地形成的多个第三线电极1021、和沿第四方向d4纵长地形成并与第三线电极1021交叉从而形成网格结构的多个第四线电极1022。
[0035] 沿第一方向d1彼此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101经由桥接部912彼此连接。尽管为了便于解释而在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桥接部912a和912b,但桥接部91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101可经由更多数量的桥接部912,例如三到十个桥接部912彼此连接。
[0036] 沿第二方向d2彼此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经由连接图案1027彼此连接。
[0037] 在此,经由桥接部912沿第一方向d1连接的第一网状电极101可充当施加用于感测触摸信号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极,经由连接用图案1027沿第二方向d2连接的第二网状电极102可充当感测触摸信号的感测电极,反之亦然;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38] 尽管图1中未详细示出,但桥接部912a和912b形成为不与第二网状电极102交叠,而是形成为仅与连接图案1027交叉。稍后将描述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的具体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0039] 位于显示区域A/A最外部的第一网状电极101经由第一布线913a连接至触摸焊盘部分2350的焊盘电极1100,位于显示区域A/A最外部的第二网状电极102经由第二布线913b连接至触摸焊盘部分2350的焊盘电极1100。
[0040]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0041]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配置成第一基部120、第一缓冲层130、薄膜晶体管阵列140和有机发光阵列150顺序设置在基板1000上,并且设置保护层160以覆盖有机发光阵列150。第二基部210、第二缓冲层220和触摸电极阵列230布置在盖窗(cover window)3000的内侧。触摸电极阵列230藉由粘合剂层400接合至设置在有机发光阵列150上的保护层160,从而与有机发光阵列150相对。
[0042] 在第一缓冲层130和第二缓冲层220的每一个中,限定有显示区域或有效区域(active area)A/A和非显示区域或无效区域(dead area)D/A。触摸电极阵列230、有机发光阵列150、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140中除焊盘部分之外的薄膜晶体管形成于有效区域中。此外,触摸焊盘部分2350和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焊盘部分限定在无效区域的一部分中。
[0043] 在此,第一基部120和第二基部210用于防止在激光照射或蚀刻工艺过程中对内部阵列的损坏。在一些情况下,基板1000和盖窗3000被省略,第一基部120和第二基部210用于保护显示装置免受外部冲击。第一基部120和第二基部210例如可由诸如聚酰亚胺或光学亚克(photoacryl)之类的聚合物材料形成。第一基部120和第二基部210可被由玻璃或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基板代替,或者可根据设计而省略。
[0044] 第一缓冲层130和第二缓冲层220的每一个是通过自下而上顺序地堆叠诸如化物膜(SiO2)或硅氮化物膜(SiNx)之类的相同类型的无机膜形成的,或者是通过自下而上交替地堆叠不同的无机膜形成的。第一缓冲层130和第二缓冲层220在将第一基部接合至第二基部的后续工艺中用作防止湿气或外部空气渗入有机发光阵列150的屏障。
[0045] 触摸电极阵列230和触摸焊盘部分2350形成在第二缓冲层220的同一表面上。在使用粘合剂层400的垂直接合工艺中,触摸焊盘部分2350的焊盘电极1100通过包括导电球455的密封部450连接至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焊盘部分(未示出)。此时,粘合剂层400具有防止湿气渗透的功能并且与覆盖有机发光阵列150的保护层160直接接触,从而除了保护层160的功能之外,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有机发光阵列150并且更可靠地防止湿气的渗透。
[0046] 在此,包括焊盘部分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40可被构造为比触摸电极阵列230的一侧更加突出。驱动集成电路(IC)(未示出)可设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突出部上,以传输用于驱动触摸电极阵列、薄膜晶体管阵列和有机发光阵列的信号。尽管未示出,但关于驱动IC和薄膜晶体管阵列,驱动焊盘和虚设焊盘包括多个虚设电极并且经由配线连接至驱动IC。此外,移除玻璃之后,驱动IC可接合至并且连接至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未示出),从而被设置在FPCB中的微控制单元(MCU)(未示出)和时序控制器(未示出)控制。虚设焊盘在有效区域周围的无效区域中的与触摸焊盘部分2350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在与形成栅极线或数据线的金属相同的层中。
[0047] 驱动IC可以以覆晶薄膜(COF)方式安装在柔性电路膜上。
[0048] 尽管未示出,但薄膜晶体管阵列的虚设焊盘和驱动焊盘经由配线(未示出)连接至FPCB。此外,FPCB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驱动IC的控制器(未示出)。
[0049] 虚设焊盘在有效区域周围的无效区域中的与触摸焊盘部分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在与形成栅极线或数据线的金属相同的层中。
[0050] 图3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桥接部912和连接图案1027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特点的示意图。
[0051] 如上所述,触摸电极阵列230设置有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桥接部912和连接图案1027。如上所述,每个第一网状电极101包括沿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布置从而彼此交叉的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每个第二网状电极102包括沿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布置从而彼此交叉的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第一到第四线电极1011、1012、1021和1022可使用相同材料形成在同一层中。此时,在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形中,如上所述,具有确保高柔性和低电阻特性的优点。
[0052] 在此,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通过彼此交叉而彼此电连接,并且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通过彼此交叉而彼此电连接。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与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分隔开。如上所述,因为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电绝缘,所以组成第一网状电极101的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以及组成第二网状电极102的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彼此电绝缘。
[0053] 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定位成与有机发光阵列150中的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不交叠。就是说,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设置在堤绝缘膜15(bank insulation film)上,堤绝缘膜15设置在有机发光阵列150中的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之间的区域处。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的每一个定义红色有机发光元件、绿色有机发光元件和蓝色有机发光元件的每一个的发光部。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定位成与通过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之间的交叉而限定的区域交叠。因此,因为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形成为不阻挡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所以用户看不到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
[0054] 每个连接图案1027可包括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和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沿与第三线电极1021相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d3延伸,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沿与第四线电极1022相同的方向,即第四方向d4延伸。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和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可使用相同的材料与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同时形成。
[0055] 连接图案1027将沿第二方向d2彼此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连接。就是说,连接图案1027可充当在沿第二方向d2彼此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之间传输触摸信号的通路。
[0056] 连接图案1027也定位成与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不交叠。尽管图3中未示出,但组成连接图案1027的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和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设置成多个并彼此交叉,由此形成网状图案。连接图案1027的网状图案也设置成与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不交叠。
[0057] 尽管图3中图解了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的每一个形成为菱形形状,但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可根据设计形成为各种其它形状,例如矩形形状、方形形状、三角形形状或平行四边形形状。
[0058] 第一到第四线电极1011、1012、1021和1022以及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和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可由选自Cu、Ag、Al、Mo、To、Au、或其合金中的金属形成,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上所述,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通过彼此电连接而形成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通过彼此电连接而形成第二网状电极102。作为第一网状电极101与第二网状电极102电绝缘的结果,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与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电绝缘。
[0059] 可在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彼此交叉的区域处以及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彼此交叉的区域处进一步设置分段电极(segment electrode)1024。
[0060] 分段电极1024例如可由诸如ITO、IZO、IGZO或Zn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可根据设计省略分段电极1024,或者分段电极1024可仅形成在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彼此交叉的区域的一部分处以及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彼此交叉的区域的一部分处。因为分段电极1024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以它们不会阻挡像素开口105R、
105G和105B,并且分段电极1024形成为平面形状。因此,平面形状的分段电极1024可补偿形成为线形状并因此由于其相对较小的剖面面积而可具有高电阻特性的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的电阻分量。
[0061] 桥接部912a和912b设置为多个。尽管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桥接部,即,第一桥接部912a和第二桥接部912b,但实际上可在第一网状电极101之间设置更多个桥接部。如上所述,在桥接部912a和912b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即使一些桥接部912a和912b电断开,仍经由其它正常的桥接部在第一网状电极101之间传输信号,由此提高触摸感测的可靠性。同时,随着桥接部912a和912b的数量增加,寄生电容增加,因此,由于时间常数的增加可产生感测触摸的延迟以及触摸感测特性的劣化。
[0062] 为了解决此问题,定位成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叠的第二网状电极102的一部分被去除。就是说,桥接部912a和912b与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不交叠。然而,为了将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连接,连接图案1027包括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叠的部分。为了将桥接部912a和912b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最小化,连接图案1027以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叉的方式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叠。
[0063] 换句话说,桥接部912a和912b具有仅与连接图案1027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之中的连接图案1027交叠并与之交叉的特点。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内嵌式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作为桥接部912a和912b与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不交叠的结果,在桥接部912a和912b与第二网状电极102之间不产生寄生电容。此外,因为桥接部912a和912b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被最小化,所以寄生电容的产生也被最小化。
[0064]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在参照图4进行的描述中,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都将称为第一网状电极101。
[0065] 参照图4,第一缓冲层130设置在第一基部120上。包括薄膜晶体管T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40设置在第一缓冲层130上。薄膜晶体管T包括:包括沟道区域141、源极区域142和漏极区域143的有源层144;设置在有源层144上的栅极绝缘膜145和栅极电极148;层间绝缘膜149,层间绝缘膜149覆盖有源层144和栅极电极148并且具有形成为暴露源极区域142和漏极区域143的接触孔;以及源极电极146和漏极电极147,源极电极146和漏极电极147形成为通过接触孔接触源极区域142和漏极区域143。第一钝化层14形成在薄膜晶体管T上。第一钝化层14具有形成为暴露漏极电极147的接触孔。
[0066] 连接至接触孔的第一电极151设置在第一钝化层14上。此外,通过暴露第一电极151的一部分来限定像素开口105R的堤绝缘膜15设置在第一钝化层14上。间隔体(spacer)
154可进一步设置在堤绝缘膜15上。
[0067] 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层152形成在像素开口105R的第一电极151上。在此,有机层152划分为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发光层(EML)、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随着通过来自阴极的电子和来自阳极的空穴的重组产生的激子返回到基态,发光层发射具有具体波长的光。
[0068] 有机层152可形成在包括堤绝缘膜15以及第一电极151在内的缓冲层130的整个表面上。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69] 第二电极153形成在有机层152上。第二电极153可形成在包括有机层152在内的缓冲层130的整个表面上。
[0070] 通过保护层160保护有机发光阵列150免受外部湿气。可通过交替堆叠无机膜和有机膜形成保护层160。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71] 触摸电极阵列230设置在第二缓冲层220的内表面上。触摸电极阵列230通过粘合剂层400接合至有机发光阵列150,从而与有机发光阵列150相对。
[0072] 第一网状电极101设置在第二缓冲层220上,从而与有机发光阵列150相对。尽管图4中未示出,但第二网状电极102设置在与第一网状电极101相同的层中。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通过连接图案1027彼此连接。如上所述,连接图案1027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二网状电极102相同的层中。
[0073] 如上所述,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以及连接图案1027不与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交叠,而是与堤绝缘膜15交叠。从图4能够看出第一网状电极101不与像素开口105R交叠。因此,用户看不到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连接图案1027。
[0074] 分段电极1024可设置成与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接触。从图4能够看出分段电极1024与位于其上的第一网状电极101接触。尽管图4中未示出,但分段电极1024还可设置成与位于其上的第二网状电极102接触。
[0075] 在此,如上所述,分段电极1024定位成与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彼此交叉的区域以及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彼此交叉的区域接触。因为分段电极1024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以分段电极1024与像素开口105R、105G和105B交叠也没有关系。在分段电极1024与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彼此交叉的区域以及第三线电极
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彼此交叉的区域接触的情形中,分段电极1024可彼此等距离地形成。尽管分段电极1024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但它们不是完全透明的,因此,当分段电极
1024不是等距离地布置时,可能发生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被折射或者可看到一些分段电极
1024的问题。因此,彼此等距离地布置分段电极1024对于防止看到分段电极1024来说是最有利的。
[0076] 第二钝化层232设置在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连接图案1027和分段电极1024上。因此,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连接图案1027和分段电极1024被第二钝化层232覆盖。图4中示出了一示例,其显示了第一网状电极101和分段电极1024被设置于其上的第二钝化层232覆盖的情形。第二钝化层232具有形成为暴露第一网状电极101的一部分的接触孔CNT。
[0077] 桥接部912b形成在第二钝化层232上。因此,桥接部912b与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分隔开,并且通过接触孔CNT将两个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彼此连接。
[0078] 此时,如图3和4中所示,桥接部912b不与第二网状电极102交叠,而是与连接图案1027交叠并与其交叉。因此,桥接部912b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被最小化,因而寄生电容的产生被最小化。
[0079] 第三钝化层234设置在桥接部912b上,从而覆盖第二钝化层232和桥接部912b。此时,第二钝化层232和第三钝化层234可具有由例如SiOx和SiNx之一的无机膜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可具有通过自下而上交替堆叠例如SiOx和SiNx的无机膜形成的多层结构。
[0080] 此时,触摸电极阵列230以下述方式形成:在缓冲层220上同时形成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连接图案1027,随后在其上形成其中形成有接触孔CNT的第二钝化层232,随后形成桥接部912b以与接触孔CNT接触,并且随后在桥接部912b上形成第三钝化层234。随后,经由粘合剂层将有机发光阵列150和触摸电极阵列230彼此接合从而彼此相对。因此,实践中,触摸电极阵列230具有其中第二钝化层232设置在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下方、桥接部912b设置在第二钝化层232下方、并且第三钝化层234设置在桥接部912b下方的结构。
[0081] 图5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桥接部912和连接图案1027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特点的示意图。
[0082] 参照图5,如上所述,每个第一网状电极101包括沿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布置从而彼此交叉的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并且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五线电极1013,第五线电极1013沿第一方向d1将第一线电极1011与第二线电极1012之间的交点连接。第五线电极1013形成为与第一线电极1011和第二线电极1012交叉,使得第一网状电极
101具有与稍后将描述的被修改以增加分辨率的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0083] 通过第一线电极1011与第二线电极1012之间的交叉限定的每个区域被第五线电极1013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区域,具体来说,被划分为三角形区域和倒三角形区域。
[0084] 就是说,通过第一线电极1011、第二线电极1012和第五线电极1013的交叉限定三角形区域和倒三角形区域。通过第一线电极1011与第二线电极1012之间的交叉限定菱形区域。
[0085] 第五线电极1013可布置成沿第二方向d2彼此分隔开并且在其间插入第一线电极1011与第二线电极1012之间的交点的行(row of intersection points)。因此,通过第一线电极1011与第二线电极1012之间的交叉限定的四边形区域,例如图5中所示的菱形区域,可被第五线电极1013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区域,或者在不存在第五线电极1013的区域内可保持其原始形状。
[0086] 每个第二网状电极102包括沿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布置从而彼此交叉的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并且进一步包括多个第六线电极1023,第六线电极1023沿第一方向d1将第三线电极1021与第四线电极1022之间的交点连接。与第五线电极1013相似,第六线电极1023使得第二网状电极102具有与稍后将描述的被修改以增加分辨率的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0087] 通过第三线电极1021与第四线电极1022之间的交叉限定的每个区域被第六线电极1023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区域,具体来说,被划分为三角形区域和倒三角形区域。就是说,通过第三线电极1021、第四线电极1022和第六线电极1023的交叉限定三角形区域和倒三角形区域。通过第三线电极1021与第四线电极1022之间的交叉限定菱形区域。
[0088] 连接图案1027形成为自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延伸。因此,连接图案1027可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三线电极1021和第四线电极1022,即第二网状电极102相同的层中。每个连接图案1027可包括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和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沿与第三线电极1021相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d3延伸,第二连接线电极
1027b沿与第四线电极1022相同的方向,即第四方向d4延伸。
[0089] 连接图案1027也定位成与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不交叠。尽管图5中未示出,但组成连接图案1027的第一连接线电极1027a和第二连接线电极1027b设置成多个从而彼此交叉,由此形成网状图案。连接图案1027的网状图案也设置成与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不交叠。
[0090] 第六线电极1023可布置成沿第二方向d2彼此分隔开并且在其间插入有第三线电极1021与第四线电极1022之间的交点的行。因此,通过第三线电极1021与第四线电极1022之间的交叉限定的菱形区域可被第六线电极1023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区域,或者在不存在第六线电极1023的区域内可保持其原始形状。
[0091]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通过第一网状电极101的第一线电极1011、第二线电极1012和第五线电极1013在显示面板中限定菱形区域和两个三角形区域。在此,两个三角形区域,即三角形区域和倒三角形区域沿第二方向d2彼此相邻设置,使得其顶点彼此相对。菱形区域和两个三角形区域,即倒三角形区域和三角形区域以沿第一方向d1交替布置的方式沿第一方向d1彼此相邻设置。
[0092]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以与第一网状电极101相同的方式,通过第二网状电极102的第三线电极1021、第四线电极1022和第六线电极1023限定的菱形区域和两个三角形区域沿第一方向d1交替布置。
[0093] 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的每一个定位成与两个三角形区域和菱形区域的各个区域交叠。此时,用于显示在红色、绿色和蓝色之中具有最低发光效率的蓝色的蓝色像素开口115B可位于菱形区域处,红色像素开口115R和绿色像素开口115G可位于三角形区域和倒三角形区域处;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94] 在包括图3中所示的菱形像素开口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单位像素U定义为包括以菱形形状布置的四个相邻子像素。具体来说,使用包括红色像素开口105R、绿色像素开口105G和蓝色像素开口105B并且附加包括红色像素开口、绿色像素开口和蓝色像素开口的任意之一,例如红色像素开口105R的四个子像素形成单位像素U,如图3中所示。
[0095] 同时,在包括图5中所示的菱形像素开口和三角形像素开口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使用一个菱形子像素和两个三角形子像素形成单位像素U’,一个菱形子像素和两个三角形子像素的每一个对应于红色像素开口115R、绿色像素开口115G和蓝色像素开口115B的相应一个像素开口。因此,尽管子像素的总数与图3中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相同,但图5中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更多个单位像素U’。结果,图5中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对于高分辨率图像的显示更有利。
[0096] 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的第一到第六线电极1011、1012、1021、1022、1013和1023设置在堤绝缘膜15上从而彼此交叉并且不与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交叠。因此,用户看不到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第一到第六线电极1011、
1012、1021、1022、1013和1023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位于相同的层中。
[0097] 分段电极1024形成为与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之间的交点交叠。分段电极1024例如由诸如ITO、IZO、ZnO或IG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因此可形成为与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的一部分交叠。
[0098] 因为第一网状电极101进一步包括第五线电极1013并且第二网状电极102进一步包括第六线电极1023,所以电流通路增加,因此降低了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的电阻。
[0099] 桥接部912a和912b形成在两个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之间。在此,桥接部912a和912b设置为多个。尽管图5中为了方便仅示出了两个桥接部,但根据设计,桥接部912a和
912b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
[0100] 桥接部912a和912b将两个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101彼此连接。此时,桥接部912a和912b可设置成将各个第一网状电极101的第五线电极1013彼此连接。此时,定位成与桥接部
912a和912b交叠的第二网状电极102的一部分被去除。就是说,桥接部912a和912b与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不交叠。然而,为了将相邻的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连接,连接图案1027包括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叠的部分。为了将桥接部912a和912b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最小化,连接图案1027以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叉的方式与桥接部912a和912b交叠。
[0101] 换句话说,桥接部912a和912b的特征在于桥接部912a和912b仅与连接图案1027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之中的连接图案1027交叠并与之交叉。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内嵌式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作为桥接部912a和912b与第二网状电极102彼此不交叠的结果,在桥接部912a和912b与第二网状电极102之间不产生寄生电容。此外,因为桥接部912a和912b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被最小化,所以寄生电容的产生也被最小化。
[0102] 图6是解释沿图5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010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薄膜晶体管阵列140、有机发光阵列150、保护层160和粘合剂层4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解释。
[0104] 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连接图案1027设置在第二缓冲层220的与有机发光阵列150相对的表面上。图6中示出了第一网状电极101的第五线电极1013和连接图案1027设置在第二缓冲层220上。尽管图6中未示出,但第二网状电极102使用相同的材料也设置在与第一网状电极101和连接图案1027相同的层中。
[0105] 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以及连接图案1027不与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交叠,而是与堤绝缘膜15交叠。图6中示出了第一网状电极101不与像素开口115R交叠。因此,用户看不到第一网状电极
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连接图案1027。
[0106] 分段电极1024设置在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上从而与之接触。分段电极1024定位成与第一线电极1011、第二线电极1012和第五线电极1013中的至少两个彼此交叉的交叉点或者第三线电极1021、第四线电极1022和第六线电极1023中的至少两个彼此交叉的交叉点接触。
[0107] 因为分段电极1024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以分段电极1024与像素开口115R、115G和115B交叠也没有关系。
[0108] 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分段电极1024被第二钝化层232覆盖。此时,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分段电极1024被第二钝化层232完全覆盖。参照图5和6,第二钝化层232具有形成为暴露第一网状电极101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是相邻第五线电极1013的一部分的接触孔。
[0109] 桥接部912a在第二钝化层232上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101之间,并且通过接触孔连接至两个第一网状电极101,由此将两个相邻的第一网状电极101彼此电连接。参照图5,桥接部912a可连接至第一网状电极101的第五线电极1013并且可沿第一方向d1与第五线电极1013平行布置;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110] 此时,如图5和6中所示,桥接部912a不与第二网状电极102交叠,而是与连接图案1027交叠并与其交叉。因此,桥接部912a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被最小化,因而寄生电容的产生被最小化。
[0111] 桥接部912a具有被第三钝化层234覆盖的结构。此时,第二钝化层232和第三钝化层234可具有由例如SiOx和SiNx之一的无机膜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可具有通过在自下而上交替堆叠例如SiOx和SiNx的无机膜形成的多层结构。第三钝化层234可用于保护桥接部912a。
[0112] 此时,触摸电极阵列230以下述方式形成:在第二缓冲层220上同时形成第一网状电极101、第二网状电极102和连接图案1027,随后在其上形成其中形成有接触孔的第二钝化层232,随后形成桥接部912a以与接触孔接触,并且随后在桥接部912a上形成第三钝化层234。随后,经由粘合剂层将有机发光阵列150和触摸电极阵列230彼此接合从而彼此相对。
因此,实践中,触摸电极阵列230具有其中第二钝化层232设置在第一网状电极101和第二网状电极102下方、桥接部912a设置在第二钝化层232下方、并且第三钝化层234设置在桥接部
912a下方的结构。
[0113]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显示装置具有即使一些桥接部912电断开,仍可使用多个桥接部912a和912b防止触摸感测故障的效果,并且通过避免桥接部912与第二网状电极102之间的交叠并且将桥接部912与连接图案1027之间的交叠区域最小化而具有使由于桥接部912导致的寄生电容的产生最小化的效果。
[0114] 下面的表1显示了两个相邻的网状电极经由多个桥接部彼此连接的相关技术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触摸感测性能与两个相邻的网状电极经由与相关技术相同数量的桥接部彼此连接的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触摸感测性能之间的比较结果。
[0115] 表1
[0116]分类 相关技术 本发明
待机状态的C(pF) 2.5 1.4
触摸时C的变化(pF) 0.2 0.2
变化率(%) 7 12
平均响应时间(ns) 665 629
[0117] 在表1中,C是指电容。在相关技术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待机状态的电容是2.5pF。在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为与桥接部交叠的第二网状电极的一部分被去除,所以待机状态的电容大大减小至1.4pF。同时,当发生触摸时,本发明的电容的变化与相关技术相同。因此,在待机状态中具有更低电容的本发明的电容的变化率比相关技术高了大约5%。基于触摸灵敏度与电容的变化率成比例增加的观察结果,可证实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大大改善的触摸感测特性。
[0118] 此外,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响应时间大大减小,具体来说减小了大约36ns。这是由于寄生电容减小并且进而防止由于寄生电容导致的时间常数的增加(RC延迟)而实现的。
[0119] 从上面的描述很显然,在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为两个相邻的网状电极经由多个桥接部彼此连接,所以即使当一个桥接部电断开时,触摸感测仍是可能的,进而提高了触摸可靠性。
[0120] 此外,因为与桥接部交叠的网状电极的一部分被去除,所以防止了寄生电容的产生,进而大大改善了触摸感测特性。
[0121] 此外,可防止由于时间常数的增加而引起的触摸响应时间的延迟。
[0122]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