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块形连接 /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阅读:709发布:2024-01-12

专利汇可以提供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转向架 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所述转向架包括: 转向架构架 以及设置于其中的横梁,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牵引中心销,牵引中心销从上至下伸入凹部、牵引中心销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止挡,在横梁中位于凹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设置有 挡板 ,挡板的第一面朝向止挡,且挡板与止挡的 位置 相对应;牵引中心销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 块 ,在第一竖块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 橡胶 复合簧,第一竖块的上侧连接有横向 减振器 的第一端,横向减振器的第二端连接到横梁的上表面,挡板设置有供横向减振器穿过的通孔,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是横向减振器中的相对的两端。该转向架能够对牵引中心销的前后或左右晃动进行缓冲。,下面是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12)和两个相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端梁(13),两个纵梁(12)和两个端梁(13)共同构成一呈矩形的转向架构架,在所述两个纵梁(12)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梁(11),所述横梁(11)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有凹部(111);
两个走行轮(2),其中,一个走行轮(2)位于所述横梁(11)的前侧、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右侧的纵梁(12)上,另一个走行轮(2)位于所述横梁(11)的后侧、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左侧的纵梁(12)上;
牵引中心销(3),所述牵引中心销(3)从上至下伸入所述凹部(111)、所述牵引中心销(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止挡(35),在所述横梁(11)中位于所述凹部(111)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设置有挡板(112),所述挡板(112)的第一面朝向所述止挡(35),且所述挡板(112)与止挡(35)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牵引中心销(3)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32),在第一竖块(3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复合簧(33),所述第一竖块(32)的上侧连接有横向减振器(34)的第一端,所述横向减振器(34)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横梁(11)的上表面,所述挡板(112)设置有供所述横向减振器(34)穿过的通孔(1121),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是所述横向减振器(3)中的相对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减振器(34)第一端低于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中心销(3)的顶端为车厢连接面(36),所述车厢连接面(36)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止口(3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纵梁(12)中的相对于所述横梁(11)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垂向梁(121),在垂向梁(12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轮(116)、顶端设置有沙漏簧(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12)和端梁(13)的连接处的底面设置有导向轮(1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纵梁(12)左侧的垂向梁(121)的前侧面连接到一竖向减振器(114)的底端,位于所述纵梁(12)右侧的垂向梁(121)的后侧面连接到另一竖向减振器(114)的底端。
7.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厢的底部安装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

说明书全文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转向架是跨坐式单轨车辆中的一种常用的部件,其通常包含有牵引中心销和转向架构架,牵引中心销用于连接车厢底部,转向架构架用于连接车轮且会受到牵引的作用,转向架构架会将该牵引力传递给牵引中心销,然后再作用于车厢;可以理解的是,在轨道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车厢会发生左右或前后晃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缓冲牵引中心销的撞击力的转向架,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和两个相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端梁,两个纵梁和两个端梁共同构成一呈矩形的转向架构架,在所述两个纵梁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有凹部;两个走行轮,其中,一个走行轮位于所述横梁的前侧、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右侧的纵梁上,另一个走行轮位于所述横梁的后侧、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左侧的纵梁上;牵引中心销,所述牵引中心销从上至下伸入所述凹部、所述牵引中心销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止挡,在所述横梁中位于所述凹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止挡,且所述挡板与止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牵引中心销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在第一竖块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复合簧,所述第一竖块的上侧连接有横向减振器的第一端,所述横向减振器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所述挡板设置有供所述横向减振器穿过的通孔,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是所述横向减振器中的相对的两端。
[0005]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减振器第一端低于第二端。
[0006]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中心销的顶端为车厢连接面,所述车厢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止口。
[0007]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纵梁中的相对于所述横梁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垂向梁,在垂向梁的底端设置有稳定轮、顶端设置有沙漏簧。
[0008]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梁和端梁的连接处的底面设置有导向轮。
[0009]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纵梁左侧的垂向梁的前侧面连接到一竖向减振器的底端,位于所述纵梁右侧的垂向梁的后侧面连接到另一竖向减振器的底端。
[00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在车厢的底部安装有上述的转向架。
[001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所述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构架以及设置于其中的横梁,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牵引中心销,牵引中心销从上至下伸入凹部、牵引中心销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止挡,在横梁中位于凹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设置有挡板,挡板的第一面朝向止挡,且挡板与止挡的位置相对应;牵引中心销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块,在第一竖块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复合簧,第一竖块的上侧连接有横向减振器的第一端,横向减振器的第二端连接到横梁的上表面,挡板设置有供横向减振器穿过的通孔,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是横向减振器中的相对的两端。该转向架能够对牵引中心销的前后或左右晃动进行缓冲。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向架的立体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向架构架的立体图;
[001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走行轮及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0015] 图4是包含牵引中心销和横向减振器中的立体图;
[001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横向减振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18]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0019]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走行轮可以被称为第二走行轮,并且类似地第二走行轮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走行轮,这并不背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0]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如图所示,包括:
[0021] 两个相对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12和两个相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端梁13,两个纵梁12和两个端梁13共同构成一呈矩形的转向架构架,在所述两个纵梁12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梁11,所述横梁11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有凹部111;
[0022] 两个走行轮2,其中,一个走行轮2位于所述横梁11的前侧、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右侧的纵梁12上,另一个走行轮2位于所述横梁11的后侧、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左侧的纵梁12上;这里,如图1所示,两个走行轮2能够驱动该转向架沿着前后方向运动。
[0023] 牵引中心销3,所述牵引中心销3从上至下伸入所述凹部111、所述牵引中心销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止挡35,在所述横梁11中位于所述凹部111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均设置有挡板112,所述挡板112的第一面朝向所述止挡35,且所述挡板112与止挡3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牵引中心销3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块32,在第一竖块3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复合簧33,所述第一竖块32的上侧连接有横向减振器34的第一端,所述横向减振器34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横梁11的上表面,所述挡板112设置有供所述横向减振器34穿过的通孔1121,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是所述横向减振器3中的相对的两端。
[0024] 在实际使用时,牵引中心销3的上端是固定连接到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车厢的底部的,因此,车厢会对该牵引中心销3施加向下的压力,在牵引中心销3的底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减振器34,因此,两个横向减振器34能够有效对该压力进行缓冲。
[0025] 在实际使用中,牵引中心销3会做上下运动,但其上下运动的幅度是很小的,在运动的过程中,止挡35始终会对着挡板112;因此,当牵引中心销3左右晃动时,其两侧的止挡35会撞击到对应的挡板112,可以理解的是,这会对左右晃动进行缓冲。可选的,止挡3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0026] 在实际使用时,牵引中心销3会做前后运动,牵引中心销3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块32,在第一竖块3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复合簧33,可以理解的是,该橡胶复合簧33能够对该前后运动进行缓冲。这里,在橡胶复合簧33的一表面固定连接到第一竖板32,另一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31,连接板331固定连接到凹部111的内表面。
[0027] 这里,如图4所示,在第一竖块32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竖块321,在第二竖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缺口3211,所述缺口3211贯穿所述第二竖块321的左右两侧面,横向减振器34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4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42,第一、第二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横向减振器34的延伸方向,且能够沿着其中轴线转动,第一连接杆341固定连接到第二竖块321,且缺口3211用于容纳横向减振器34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杆342固定连接到横梁11的上表面。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朝向的方向上,第二竖块321朝向牵引中心销3倾斜。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减振器34第一端低于第二端。
[0029] 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中心销3的顶端为车厢连接面36,所述车厢连接面36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止口361。这里,基于该定位止口361,可以使用螺栓将车厢连接面36固定连接到车厢底部。
[0030] 本实施例中,两个纵梁12中的相对于所述横梁11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垂向梁121,在垂向梁12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轮116、顶端设置有沙漏簧113。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右侧的纵梁12的右侧面以及左侧的纵梁12的左侧面均固定设置有垂向梁121,该垂向梁121沿竖直方向延伸,在该垂向梁12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轮116、顶面设置有沙漏簧113。这里,沙漏簧113的顶端可以连接到车厢的底部。
[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12和端梁13的连接处的底面设置有导向轮115。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在纵梁12和端梁13的连接处的底面设置有导向轮安装座1151,在导向轮安装座1151的底部安装有导向轮115。
[0032] 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纵梁12左侧的垂向梁121的前侧面连接到一竖向减振器114的底端,位于所述纵梁12右侧的垂向梁121的后侧面连接到另一竖向减振器114的底端。这里,竖向减振器的顶端可以连接到车厢的底部。
[0033] 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横梁11位于纵梁12的中间位置,从而垂向梁121也处于纵梁12的中心位置。在同一侧(左侧或右侧)的两个导向轮115和一个稳定轮116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使得导向轮115和稳定轮116能够紧贴轨道梁的侧面,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跨坐式单轨车辆的稳定性。在左右方向上,牵引中心销3位于横梁11的中间位置处。
[0034] 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在纵梁12设置有电机梁121,在电机梁121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电机安装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电机安装孔中安装有牵引电机23和齿轮箱21,与牵引电机23同轴安装的齿轮箱21、制动盘24和走行轮2,制动卡钳23与制动盘24相配合,从而能够对走行轮2进行制动,其中,牵引电机12的电机轴与齿轮箱21连接,通过齿轮箱21将动力输出到走行轮2,制动盘24电机轴,制动夹钳安装在电机梁121上。走行轮2置于纵梁12的内侧,制动盘24直接安装在电机轴上且置于纵梁12的外侧。
[0035] 可选的,位于前侧的两个导向轮115之间的距离、两个稳定轮116之间的距离,以及位于后侧的两个导向轮115之间的距离均为690mm-850mm。
[0036]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在车厢的底部安装有实施例一中的转向架。
[0037]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38]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