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二极管 / 降低电磁干扰电路

降低电磁干扰电路

阅读:225发布:2024-01-11

专利汇可以提供降低电磁干扰电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降低 电磁干扰 电路 ,包括分别与交流电源、负载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 开关 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与继电器电路形成开关电路的 电流 主回路;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向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向继电器电路输出控制 信号 控制继电器电路的通断;继电器电路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控制滤波网络与开关电路连通;滤波网络并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抗干扰性能良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降低电磁干扰电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交流电源、负载连接的第一接线端L和第二接线端LA、连接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之间的开关电路(100);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连接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之间的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控制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滤波网络和继电器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与继电器电路形成开关电路(100)的电流主回路;
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向控制电路供电;
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向继电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电路的通断;
继电器电路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控制滤波网络与开关电路(100)连通,动态取电电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滤波网络并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向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K1的通断,继电器K1的通断控制滤波网络的投切变换,以及控制电流主回路的通断;继电器K1同时与负载或电源连接;所述继电器K1为单刀继电器,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构成输出回路,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连接至主回路开关元件和第二接线端LA之间,继电器K1的第三管脚与消防电或独立电源相连,构成消防供电或集中供电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连接于动态取电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稳压电路同时连接在静态取电电路和第二接线端LA或第一接线端L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二极管D3,稳压管Z2,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连接至静态取电电路和动态取电电路,二极管D3的负极与稳压管Z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稳压管Z2的正极,稳压管Z2的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管脚连接,稳压管Z2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接地管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管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3并联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输出管脚和稳压芯片U1的接地管脚之间,稳压芯片U1的输出管脚与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L1和电感L2分别串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电容C5并联在电感L1的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之间,电容C4并联在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之间,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并联连接在电容C4的两端,电阻R7并联连接在电容C5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并联连接在电容C4的两端,电阻R7并联连接在电容C5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容C5;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7,电阻R7并联连接至电容C5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和电容C4;电感L1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电容C4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继电器电路;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电阻R6并联连接至电容C4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取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6;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接线端LA连接,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和电阻R4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稳压电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稳压管Z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Z1的正极与稳压电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动态取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容C6,稳压管Z3,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0,三极管Q4,电阻R12,三极管Q5,二极管D5,电阻R8和电阻R9,二极管D4的正极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电容C6接地,电阻R9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稳压管Z3和电阻R10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经过电阻R12、电阻R8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经过电阻R11连接至稳压管Z3和电阻R10的中间节点,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二极管D5与稳压电路连接。

说明书全文

降低电磁干扰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电路,主要应用于二线或三线单火电子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单火线电子开关电路中,在工作中都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这种电磁干扰危害很大,会引起其他电子设备工作的不稳定,也会造成本机产品的不稳定和功能的降级,所以很多国家法律禁止,随着人类生活平的提高,人们会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有更高的追求,希望能降低电磁干扰。现有也存在单火线电子开关的抗电磁干扰电路,其联动继电器只独立控制滤波网络,不控制电路开关元件,继电器不做主回路通道,电路总电流增大,实现难度较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磁干扰性能良好,结构简单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包括分别与交流电源、负载连接的第一接线端L和第二接线端LA、连接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之间的开关电路100;所述开关电路包括连接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之间的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控制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滤波网络和继电器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与继电器电路形成开关电路100的电流主回路;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向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向继电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电路的通断;继电器电路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控制滤波网络与开关电路100连通,动态取电电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滤波网络并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
[0006]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向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K1的通断,继电器K1的通断控制滤波网络的投切变换,以及控制电流主回路的通断;继电器K1同时与负载或电源连接;所述继电器K1为单刀继电器,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构成输出回路,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连接至主回路开关元件和第二接线端LA之间,继电器K1的第三管脚与消防电或独立电源相连,构成消防供电或集中供电回路。
[0007] 进一步,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连接于动态取电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稳压电路同时连接在静态取电电路和第二接线端LA或第一接线端L之间。
[0008] 进一步,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二极管D3,稳压管Z2,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连接至静态取电电路和动态取电电路,二极管D3的负极与稳压管Z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稳压管Z2的正极,稳压管Z2的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管脚连接,稳压管Z2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接地管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管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3并联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输出管脚和稳压芯片U1的接地管脚之间,稳压芯片U1的输出管脚与控制电路连接。
[0009] 进一步,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L1和电感L2分别串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电容C5并联在电感L1的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之间,电容C4并联在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之间,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并联连接在电容C4的两端,电阻R7并联连接在电容C5的两端。
[0010] 进一步,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并联连接在电容C4的两端,电阻R7并联连接在电容C5的两端。
[0011] 进一步,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容C5;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7,电阻R7并联连接至电容C5的两端。
[0012] 进一步,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和电容C4;电感L1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电容C4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继电器电路;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电阻R6并联连接至电容C4的两端。
[0013] 进一步,所述静态取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6;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接线端LA连接,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和电阻R4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稳压电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稳压管Z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Z1的正极与稳压电路连接。
[0014] 进一步,动态取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容C6,稳压管Z3,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0,三极管Q4,电阻R12,三极管Q5,二极管D5,电阻R8和电阻R9,二极管D4的正极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电容C6接地,电阻R9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稳压管Z3和电阻R10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经过电阻R12、电阻R8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经过电阻R11连接至稳压管Z3和电阻R10的中间节点,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二极管D5与稳压电路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向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向继电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从而控制整个开关通断;动态取电电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通过主回路动态取电;继电器电路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控制滤波网络与开关电路连通;滤波网络并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只有当开关电路的电流主回路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滤波网络才投入工作,从而能够既不影响开关待机功耗,又能解决工作时产生的传导干扰,滤波网络并联连接至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确保静态取电电路和动态取电电路的稳定与正常工作。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线制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整体结构框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线制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整体结构框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线制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整体结构框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二线制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整体结构框图;
[0020] 图5是图1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1] 图6是图2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2] 图7是图1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3] 图8是图2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4] 图9是图1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5] 图10是图2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6] 图11是图1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四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7] 图12是图2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第四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0028] 图13为本申请图2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1至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0]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包括分别与交流电源、负载连接的第一接线端L和第二接线端LA、连接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之间的开关电路100;所述开关电路包括连接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之间的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控制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滤波网络和继电器电路,主回路开关元件与继电器电路形成开关电路100的电流主回路;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向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向继电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电路的通断;动态取电电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通过主回路动态取电;继电器电路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控制滤波网络与开关电路100连通,动态取电电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滤波网络并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继电器电路接通时,滤波网络接入,整个电路呈通路状态,继电器电路断开时,滤波网络断开,不接入电路,不影响电路、电路微电流静态待机。
[0031] 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向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向继电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电路的通断;动态取电电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通过主回路动态取电;继电器电路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控制滤波网络与开关电路连通;滤波网络并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只有当开关电路的电流主回路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滤波网络才投入工作,从而能够既不影响开关待机功耗,又能解决工作时产生的传导干扰,滤波网络并联连接至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确保静态取电电路和动态取电电路的稳定与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后者方式减少了电路的总电流,控制性能提高。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连接于动态取电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稳压电路同时连接在静态取电电路和第二接线端LA或第一接线端L之间。稳压电路为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提供稳压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中包含有AC-DC转换电路,通过AC-DC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可形成直流正极和直流负极,通过直流正极和直流负极向控制电路提供直流电源。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和稳压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案。
[0032] 本发明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适用于一种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单火线电子开关,特别是一种基于继电器和可控或CMOS管联合控制的二线或三线的单火线电子开关的电路。当产品C端不接线时,产品当二线制产品使用(图1、2所示),当C端接线消防电或集控电时,产品当三线制产品使用(图3、4所示)。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开关电路100的使用环境是串联连接在交流电源和负载的主回路中,也就是说开关电路100必然包括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端LA,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接端LA分别与交流电源和负载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开关电路100的具体电路结构全部设置在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接端LA之间。如图3、4所示,当产品C端不接,开关不需要集中控制时,产品当二线制产品使用时,由于开关电路100是一种单火线开关电子电路,因此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接端LA之间不存在极性,或者说,在实际使用中,允许第一接线端L与第二接线接端LA具有正接和反接两种接线方式。如果定义图3、4所示为正接方式,即第一接线端L接负载、第二接线端LA接交流电源,则第一接线端L接交流电源、第二接线端LA接负载为反接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整体工作原理:
[0035] 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为控制电路供电,稳压电路为动态取电电路和静态取电电路稳压作用,主回路开关元件和继电器电路一起形成开关电路100的电流主回路。
[0036] 当控制电路接收到指定信号向继电器电路输出高电平时,继电器电路接通,控制电路向继电器电路输出低电平时,继电器电路断开。继电器电路接通时,滤波网络接入,整个电路呈通路状态,继电器电路断开时,滤波网络断开,不接入电路,不影响电路、电路微电流静态待机。
[0037] 当继电器电路接通时,主电路开关元件饱和,电流主回路导通,动态取电电路输出电平,滤波网络同时投入运行;当继电器电路断开时,主电路开关元件截止,电流主回路分断,进而滤波网络停止运行,因此,控制电路能过控制继电器电路通断来控制滤波网络的投切变换。
[0038] 具体地,如图3-10所示,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向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K1的通断,继电器K1的通断控制滤波网络的投切变换,以及控制电流主回路的通断;继电器K1同时与负载连接。所述继电器K1为单刀继电器,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构成输出回路,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连接至主回路开关元件和第二接线端LA之间,继电器K1的第三管脚与消防电或独立电源相连,构成消防供电或集中供电回路。主电路开关元件为可控硅或者CMOS管。需要说明的是,图1、2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处于正接方式时,继电器K1的第二管脚与第二接线端LA连接,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与可控硅或者CMOS管的的第二管脚连接。图3、4的降低电磁干扰电路处于反接方式时,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与第二接线端LA连接,继电器K1的第二管脚与可控硅或者CMOS管的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可是开关型的或延时型或智能控制型。
[0039] 产品为二线制产品使用时,第二接线端LA与第一接线端L是可以任意正反接的。
[0040] 图5-12为三线制降低电磁干扰电路滤波网络的八种不同实施例。
[0041] 如图5、6所示,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L1和电感L2分别串联连接在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两端,电容C5并联在电感L1的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之间,电容C4并联在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之间,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并联连接在电容C4的两端,电阻R7并联连接在电容C5的两端。在图5实施例中,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连接;在图6实施例中,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二管脚连接。
[0042] 如图7、8所示,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并联连接在电容C4的两端,电阻R7并联连接在电容C5的两端。在图7实施例中,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连接;在图8实施例中,电容C4的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二管脚连接。
[0043] 如图9、10所示,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电容C5;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电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连接。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7,电阻R7并联连接至电容C5的两端。在图9实施例中,电容C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连接;在图10实施例中,电容C5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二管脚连接。
[0044] 如图11、12所示,所述滤波网络包括电感L1和电容C4;电感L1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线端L或第二接线端LA,电容C4的另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继电器电路。所述滤波网络还包括电阻R6,电阻R6并联连接至电容C4的两端。在图11实施例中,电容C4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管脚连接;在图12实施例中,电容C4的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二管脚连接。
[0045] 图11为本申请图2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下面以图11为例说明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和稳压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并不对静态取电电路、动态取电电路和稳压电路作限定。
[0046] 如图11所示,静态取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6。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接线端LA连接,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和电阻R4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稳压电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稳压管Z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Z1的正极与稳压电路连接。
[0047] 如图11所示,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二极管D3,稳压管Z2,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连接至静态取电电路和动态取电电路,二极管D3的负极与稳压管Z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稳压管Z2的正极,稳压管Z2的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管脚连接,稳压管Z2的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接地管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输入管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3并联连接在稳压芯片U1的输出管脚和稳压芯片U1的接地管脚之间,稳压芯片U1的输出管脚与控制电路连接。
[0048] 如图11所示,动态取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容C6,稳压管Z3,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0,三极管Q4,电阻R12,三极管Q5,二极管D5,电阻R8和电阻R9,二极管D4的正极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电容C6接地,电阻R9的一端与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稳压管Z3和电阻R10串联后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滤波网络和主回路开关元件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经过电阻R12、电阻R8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经过电阻R11连接至稳压管Z3和电阻R10的中间节点,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二极管D5与稳压电路连接。
[0049] 关于滤波网络电路和继电器电路在前述实施例中已作出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0050] 下面结合附图1-10说明本实用新型降低电磁干扰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
[0051] 控制电路向继电器电路输出高电平时,继电器K1接通,控制电路向继电器K1输出低电平时,继电器电路断开。
[0052] 当继电器K1接通时,可控硅或者CMOS管饱和,电流主回路导通,滤波网络投入运行,动态取电电路输出电平;当继电器K1断开时,可控硅或者CMOS管截止,电流主回路分断,滤波网络停止运行,因此,继电器K1控制可控硅或者CMOS管和滤波网络的投切变换。
[005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