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二极管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

阅读:1024发布:2020-07-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 电磁感应 领域,尤指一种无线充电 电路 ,本实用新型由型号为SX2106的第一芯片U34、型号为AH6051的第二芯片U35、放大电路、LC振荡电路、第四十五 二极管 D45、第十四MOS管Q14、第一 电压 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以及具有S5、S6端口的接 收线 圈组成,简化了电路的设计,从而降低了电路的制作成本,工艺过程被大大简化,进而使得制作时间得到显著性减少。,下面是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型号为SX2106的第一芯片U34、型号为AH6051的第二芯片U35、放大电路、LC振荡电路、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第十四MOS管Q14、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以及具有S5、S6端口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S5端口和S6端口以及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芯片U34的5号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通过LC振荡电路与第一芯片U34的3号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还与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的正极连接,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的负极连接有+5V端口,LC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芯片U34的2号引脚和第二芯片U35的3号引脚连接,第二芯片U35的6号引脚与第十四MOS管Q14的栅极连接,第十四MOS管Q14的源极接地,第十四MOS管Q14的漏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所述共漏极放大电路包含有第十五MOS管Q15、第十六MOS管Q16、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接收线圈S5端口连接,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正极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负极与第一芯片U43的5号引脚连接,第十五MOS管Q15的漏极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十五MOS管Q15的源极接地,第十五MOS管Q15的栅极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第十六MOS管Q16的源极接地,第十六MOS管Q16的栅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连接,第十六MOS管Q16的漏极与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正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吸收电容组和第二吸收电容组,接收线圈通过第一吸收电容组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十四MOS管Q14的漏极通过第二吸收电容组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滤波电容组,第一滤波电容组的一端与第一吸收电容组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组的另一端与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压电路,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通过分压电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延时电容C132,第二芯片U35的3号引脚通过第一延时电容C132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含有第二电容C11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82,第一限流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有VCC端,第一限流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115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容C115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二电容C115的一端还与第二芯片U35的5号引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三储能电容C116、第二限流电阻R83、第三限流电阻R84、第四限流电阻R85,第三限流电阻R84的一端与VCC端口连接,第三限流电阻R84的另一端与第四限流电阻R85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8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限流电阻R85的另一端与第二芯片U35的1号引脚、第三储能电容C116的一端连接,第三储能电容C116的另一端接地。

说明书全文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领域,尤指一种无线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充电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在温升控制、充电速度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各种充电架构应运而生。
[0003] 现有技术,无线充电的方案都十分复杂,大部分的无线充电方案存在较多的控制通路及控制逻辑,造成电路复杂,且成本较高。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无线充电方案存在较多的控制通路及控制逻辑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包含有型号为SX2106的第一芯片U34、型号为AH6051的第二芯片U35、放大电路、 LC振荡电路、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第十四MOS管Q14、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以及具有S5、S6端口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S5端口和S6 端口以及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芯片U34的5号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 6号引脚通过LC振荡电路与第一芯片U34的3号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34的1 号引脚、6号引脚还与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的正极连接,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的负极连接有+5V端口,LC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芯片U34的2号引脚和第二芯片U35的3号引脚连接,第二芯片U35的6号引脚与第十四MOS管Q14的栅极连接,第十四MOS管Q14的源极接地,第十四MOS管Q14的漏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所述共漏极放大电路包含有第十五MOS管Q15、第十六MOS管Q16、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二二极管 D42,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接收线圈S5端口连接,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正极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负极与第一芯片U43的5号引脚连接,第十五MOS管Q15的漏极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十五MOS 管Q15的源极接地,第十五MOS管Q15的栅极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第十六MOS管Q16的源极接地,第十六MOS管Q16的栅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 连接,第十六MOS管Q16的漏极与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正极连接。
[0007]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吸收电容组和第二吸收电容组,接收线圈通过第一吸收电容组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十四MOS管Q14的漏极通过第二吸收电容组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
[0008]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滤波电容组,第一滤波电容组的一端与第一吸收电容组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组的另一端与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
[0009]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分压电路,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通过分压电路接地。
[0010]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延时电容C132,第二芯片U35的3号引脚通过第一延时电容C132接地。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含有第二电容C11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82,第一限流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有VCC端,第一限流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115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容C115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二电容 C115的一端还与第二芯片U35的5号引脚连接。
[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三储能电容C116、第二限流电阻R83、第三限流电阻R84、第四限流电阻R85,第三限流电阻R84的一端与VCC端口连接,第三限流电阻R84的另一端与第四限流电阻R85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8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限流电阻R85的另一端与第二芯片U35的1号引脚、第三储能电容C116的一端连接,第三储能电容C116的另一端接地。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本实用新型由型号为SX2106的第一芯片U34、型号为AH6051的第二芯片 U35、放大电路、LC振荡电路、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第十四MOS管Q14、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以及具有S5、S6端口的接收线圈组成,简化了电路的设计,从而降低了电路的制作成本,工艺过程被大大简化,进而使得制作时间得到显著性减少。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包含有型号为SX2106的第一芯片U34、型号为AH6051的第二芯片U35、放大电路、LC振荡电路、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第十四MOS管Q14、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以及具有S5、S6端口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S5端口和S6端口以及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芯片U34的5号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通过LC振荡电路与第一芯片U34的3号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还与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的正极连接,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的负极连接有+5V端口,LC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芯片U34的2号引脚和第二芯片 U35的3号引脚连接,第二芯片U35的6号引脚与第十四MOS管Q14的栅极连接,第十四MOS管Q14的源极接地,第十四MOS管Q14的漏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
[0018] 本实用新型由型号为SX2106的第一芯片U34、型号为AH6051的第二芯片U35、放大电路、LC振荡电路、第四十五二极管D45、第十四MOS管Q14、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以及具有S5、S6端口的接收线圈组成,简化了电路的设计,从而降低了电路的制作成本,工艺过程被大大简化,进而使得制作时间得到显著性减少;
[0019] 第二芯片U35为单片机,运行无线充电接收板的工作指令,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为辅助电源,+5V端口连接电池,可以理解为,单片机工作时,第二芯片U35的6号引脚输出高电平,第十四MOS管Q14导通,放大电路得到辅助电源的加持,使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得到足够的电流支持,并输出满足电池充电的电流。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所述共漏极放大电路包含有第十五MOS管Q15、第十六MOS管Q16、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接收线圈S5端口连接,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正极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负极与第一芯片U43的5号引脚连接,第十五MOS管Q15的漏极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十五MOS 管Q15的源极接地,第十五MOS管Q15的栅极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第十六MOS管Q16的源极接地,第十六MOS管Q16的栅极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 连接,第十六MOS管Q16的漏极与第四十二二极管D42的正极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共漏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小、频率特性好的特点。
[0021]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吸收电容组和第二吸收电容组,接收线圈通过第一吸收电容组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十四MOS管Q14的漏极通过第二吸收电容组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吸收电容组、第二吸收电容组用于吸收掉尖峰电压,避免十五MOS 管Q15、第十六MOS管Q16、第十四MOS管Q14受到尖峰电压的损坏。
[0022]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吸收电容组包含有第四电容C1210、第五电容 C1210、第六电容C1220、第七电容C1230,第二吸收电容组包含有第六电容C117、第七电容C118,第四电容C1210、第五电容C1210、第六电容C1220、第七电容 C1230的一端与接收线圈的S5端口连接,第四电容C1210、第五电容C1210、第六电容C1220、第七电容C1230的另一端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正极连接;第六电容C117、第七电容C118的一端与第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六电容C117 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压连接点AC1连接,第七电容C11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压连接点AC2连接。
[0023]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滤波电容组,第一滤波电容组的一端与第一吸收电容组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组的另一端与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滤除从接收线圈输出电压中的纹波。
[0024]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组包含有第九电容C119、第十电容 C124,第九电容C119、第十电容C124的一端均与第四电容C1210、第五电容 C1210、第六电容C1220、第七电容C1230连接,第九电容C119、第十电容C124 的另一端均与接收线圈S6端口连接。
[0025]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分压电路,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通过分压电路接地;采用上述方案,简化了设计,减少了设置多个电源的必然性。
[0026]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电路包含有第五限流电阻R87、第六限流电阻 R88,所述LC电路包含有第一电感L13、第八电容C128,第一电感L13的一端与第一芯片U34的1号引脚、6号引脚连接,第一电感L13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电容C128与第一芯片U34的3号引脚连接,第一电感L13的另一端依序通过第五限流电阻R87、第六限流电阻R88接地。
[0027]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延时电容C132,第二芯片U35的3号引脚通过第一延时电容C132接地;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延时电容C132可以使第二芯片 U35的6号引脚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出高电平。
[0028]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含有第二电容C11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82,第一限流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有VCC端,第一限流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115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容C115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二电容 C115的一端还与第二芯片U35的5号引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限流电阻R82用于将工作电压控制到第二芯片U35的额定工作电压,第二电容C115用于滤除VCC端的纹波,第一稳压二极管D1避免VCC端输出的电压过大导致击穿第二芯片U35。
[0029]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三储能电容C116、第二限流电阻R83、第三限流电阻R84、第四限流电阻R85,第三限流电阻R84的一端与VCC端口连接,第三限流电阻R84的另一端与第四限流电阻R85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8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限流电阻R85的另一端与第二芯片 U35的1号引脚、第三储能电容C116的一端连接,第三储能电容C116的另一端接地;采用上述方案,单片机的1号引脚用于接受外部电压进行整流,从而获得的一个适用于第二芯片U35使用的整流电压。
[0030]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