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

阅读:633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锅体;及设置在机座内的微动 开关 和能触动该微动开关的传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为常开式结构,空气炸锅仅在微动开关打开的状态下工作,所述锅体上设有与传动件配合的触发部,该触发部在锅体位于机座内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在锅体离开机座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闭合。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 申请 能延长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微动开关的可靠性;且能避免因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危险发生。,下面是一种空气炸锅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锅体;及设置在机座内的微动开关和能触动该微动开关的传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为常开式结构,空气炸锅仅在微动开关打开的状态下工作,所述锅体上设有与传动件配合的触发部,该触发部在锅体位于机座内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在锅体离开机座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有用于放置锅体的基座和能盖合在基座上的锅盖,所述微动开关和传动件设置在锅盖上,所述触发部在锅体位于基座内且锅盖盖合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在锅盖打开或/和锅体离开机座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上边沿上设有外翻边,所述触发部位于该外翻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传动杆、套设在传动杆上使传动杆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的弹簧,该传动杆的下端与上述触发部配合而脱离或作用在触发部上,上端与微动开关的触点配合而闭合或脱离触点;在传动杆的下端作用在触发部上的状态下,传动杆向上移动,传动杆的上端脱离微动开关的触点;在传动杆的下端脱离触发部的状态下,传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传动杆的上端与微动开关的触点接触并驱动触点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锅盖上的支撑座,该支撑座的侧面上竖向设有导向槽,所述传动杆设置在该导向槽内并能沿着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该支撑座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传动杆最高位置的第一台阶,下部设有用于限制传动杆最低位置的第二台阶,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与第一、第二台阶配合的凸缘;所述弹簧套设在传动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台阶和凸缘上,所述弹簧在传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受到压缩而使传动杆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凸设有台阶,该台阶位于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点上方,仅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脱离触发部时台阶作用在触点上并驱动触点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后侧与基座转动连接,以实现转动开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与基座的盖合面为向后下侧倾斜的倾斜度≤30度的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与基座的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

说明书全文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0002] 油炸食品如薯条、炸鸡翅等因口感酥脆、香气扑鼻而受到人们喜爱,但油炸食品所含热量与脂肪较高,与目前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相悖;且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对人的身体是非常有害的。
[0003] 空气炸锅通过高速热空气循环技术对食物进行炸制,能满足人们对油炸食品的口感需求的同时,由于其无需使用油,产生的气味、蒸汽少,还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0004] 现有的空气炸锅一般包括有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锅体,机座有些为一体式结构,有些为具有基座和锅盖的结构,为提高使用安全性,一般设置有微动开关,以检测锅盖是否盖合、锅体是否放入等。如专利号为201520972667.8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空气炸锅》(授权公告号为CN205286098U)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主要包括机座和锅体,机座设有腔体,机座在腔体的一侧设有开口,锅体通过开口推入腔体中或从腔体中抽出,锅体的一侧设有将开口关闭的面板,机座中设有微动开关,机座中设有传动件,传动件从腔体的底面伸入腔体且位于开口处,面板的底部设有触发部,触发部在锅体放置于腔体中到位后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动作,传动件在锅体抽出腔体过程中复位使微动开关复位。
[0005] 又如申请号为CN201710533852.0的发明专利申请《空气炸锅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公布号为CN107692857A)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及其控制方法,该空气炸锅包括电源线、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电源线包括火线和零线;加热电路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负载,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火线连接,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控制电路的电源端与电源线连接,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负载连接;当空气炸锅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断开;当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导通。
[0006] 上述方案均能较好地保证空气炸锅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锅体未放入或/且锅盖打开后空气炸锅整机断电。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当空气炸锅闲置时,就好比电饭锅,锅体一般直接放置在机座内,为防止灰尘进入,空气炸锅的锅盖一般是处于盖合状态,此时,以上方案中的微动开关处于闭合下的导通状态,只有在锅体抽出或/且锅盖打开时微动开关复位而处于打开状态。由于在大多数时间下,微动开关都是处于压缩后的闭合状态,使得微动开关上的触发机构会产生机械疲劳,而影响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到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检测锅体是否放入的同时,还能提高使用寿命的空气炸锅。
[0008]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锅体;及设置在机座内的微动开关和能触动该微动开关的传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为常开式结构,空气炸锅仅在微动开关打开的状态下工作,所述锅体上设有与传动件配合的触发部,该触发部在锅体位于机座内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在锅体离开机座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闭合。
[0009] 作为改进,所述机座包括有用于放置锅体的基座和能盖合在基座上的锅盖,所述微动开关和传动件设置在锅盖上,所述触发部在锅体位于基座内且锅盖盖合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上使微动开关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在锅盖打开或/和锅体离开机座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闭合。如此,能检测锅体是否放入的同时还能检测锅盖是否盖合。
[0010] 改进,所述锅体的上边沿上设有外翻边,所述触发部位于该外翻边上。
[0011] 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传动杆、套设在传动杆上使传动杆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的弹簧,该传动杆的下端与上述触发部配合而脱离或作用在触发部上,上端与微动开关的触点配合而闭合或脱离触点;在传动杆的下端作用在触发部上的状态下,传动杆向上移动,传动杆的上端脱离微动开关的触点;在传动杆的下端脱离触发部的状态下,传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传动杆的上端与微动开关的触点接触并驱动触点闭合。
[0012] 为提高结构稳定性,再改进,还包括有设置在锅盖上的支撑座,该支撑座的侧面上竖向设有导向槽,所述传动杆设置在该导向槽内并能沿着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该支撑座的上部。如此,传动杆仅能在导向槽内上下移动。
[0013] 为限制传动杆的移动位置,所述导向槽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传动杆最高位置的第一台阶,下部设有用于限制传动杆最低位置的第二台阶,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与第一、第二台阶配合的凸缘;所述弹簧套设在传动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台阶和凸缘上,所述弹簧在传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受到压缩而使传动杆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0014]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凸设有台阶,该台阶位于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点上方,仅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脱离触发部时台阶作用在触点上并驱动触点闭合。
[0015] 作为优选,所述锅盖的后侧与基座转动连接,以实现转动开合。
[0016] 优选的是,所述锅盖与基座的盖合面为向后下侧倾斜的倾斜度≤30度的斜面。如此,盖合时不易出现卡死或盖不严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微动开关能正常工作。
[0017] 为防止出现锅盖打开时因锅盖较重而出现锅盖突然落下进而意外卡手的情况,所述锅盖与基座的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以起到缓冲作用。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微动开关设置在常开式结构,仅在锅体离开机座的状态下闭合,而大部分时间下锅体是位于机座内的,所以微动开关也在大多数时间内处于断开状态,这样微动开关内部的触发机构,如触点的弹性部件就长时间处于舒张状态,避免了因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而造成的机械疲劳,从而延长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微动开关的可靠性。且当锅体离开机座时,微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空气炸锅不能工作,从而避免因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危险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实施。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盖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盖合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动开关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动开关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烤盘另一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烤盘上热空气流向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风叶的俯视图;
[0029]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烟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烟过滤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3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烤盘立放在空气炸锅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炸锅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外壳);
[0035]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炸锅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外壳);
[0036]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的立体分解图;
[0038]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反射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0] 如图1~20所示,为本申请的空气炸锅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空气炸锅包括有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锅体10;设置在锅体10内的烤盘20。机座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具有基座和锅盖的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机座为具有基座30和锅盖40的分体式结构,锅盖40的后侧铰接在基座30上能实现转动开合,上述锅体10设置在基座30内。具体如下:
[0041] 如图1、2、18、19所示,上述锅盖40包括有具有第一进风口41A的外壳41;设置在外壳41内的上反射板42;对应第一进风口41A设于上反射板42的上方的冷风风叶43;设于上反射板42的下方的热风风叶44;设于上反射板42的上方的驱动电机45,其输出轴依次穿过冷风风叶43、上反射板42后与热风风叶44相连;设于热风风叶44的下方的加热件46和电机架47。上述热风风叶44、加热件46和驱动电机45组成能产生热风的热风装置,冷风风叶43和驱动电机45组成能产生冷风的冷风装置。
[0042] 在使用时,为避免出现未放置锅体10就进行烹饪的情况出现,还设有用于检测锅体10是否放入的微动开关60和能触动该微动开关60的传动件61。如图1、2、4、5所示,该微动开关60为常开式结构,空气炸锅仅在微动开关60打开的状态下工作,锅体10上设有与传动件61配合的触发部,该触发部在锅体10位于机座内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61上使微动开关60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61在锅体10离开机座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60闭合。
由于本实施例的机座包括有基座30和锅盖40,故而,为同时检测锅盖40是否盖合,上述微动开关60和传动件61设置在锅盖40上(本实施中,微动开关60和传动件61设置在电机架47上),上述触发部在锅体10位于基座30内且锅盖40盖合的状态下作用在传动件61上使微动开关60仍处于打开状态,该传动件61在锅盖40打开或/和锅体10离开基座30的状态下复位并驱使微动开关60闭合。为使锅体10能和传动件61稳定地配合,锅体10的上边沿上设有外翻边11,触发部位于该外翻边11上,以增大了锅体10的接触面。
[0043] 上述传动件61的具体结构为:传动件61包括有竖向设置的传动杆62、套设在传动杆62上使传动杆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的弹簧63,该传动杆62的下端与上述触发部配合而脱离或作用在触发部上,上端与微动开关60的触点64配合而闭合或脱离触点64;在传动杆62的下端作用在触发部上的状态下,传动杆62向上移动,传动杆62的上端脱离微动开关60的触点64;在传动杆62的下端脱离触发部的状态下,传动杆62在弹簧6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传动杆62的上端与微动开关60的触点64接触并驱动触点64闭合。(本实施例中,传动杆62的上端凸设有台阶621,该台阶621位于微动开关60的触点64上方,当传动杆62下移时,台阶621与微动开关60的触点64接触,并驱动触点64闭合;当传动杆62上移时,台阶621与微动开关60的触点64脱离,触点64处于打开状态)。为使传动杆62能稳定工作,该传动件
61还包括有设置在锅盖40的电机架47上的支撑座65,该支撑座65的侧面上竖向设有导向槽
650,传动杆62设置在该导向槽650内并能沿着导向槽650上下移动;微动开关60设置在该支撑座65的上部。为限制传动杆62的移动距离,导向槽650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传动杆62最高位置的第一台阶651,下部设有用于限制传动杆62最低位置的第二台阶652,传动杆42上设有与第一、第二台阶配合的凸缘622。上述弹簧63套设在传动杆62上后位于导向槽650内,弹簧63的下端支撑在凸缘622上,上端能抵接在第一台阶651上,弹簧63在传动杆6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受到压缩而使传动杆62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如此,当传动杆62的下端脱离触发部时(即锅体10未放入基座30或/和锅盖40未盖合),传动杆62在弹簧63的作用下下移,传动杆62的上端驱动微动开关60闭合,微动开关60闭合时,空气炸锅不能执行烹饪工作。当传动杆62的下端抵接作用在触发部上时(即锅体10放入基座30且锅盖40盖合),传动杆62上移,传动杆62的上端远离微动开关60,微动开关60处于常开状态,空气炸锅能执行烹饪工作。
[0044] 为防止锅盖40在盖合过程中出现卡死或盖不严的情况,锅盖40与基座30的盖合面为向后下侧倾斜的倾斜度B≤30度的斜面,具体请参见图3。且由于驱动电机45、加热件46、热风风叶44等部件均设置在锅盖40内,使得锅盖40较重,为避免锅盖40打开时意外夹手,锅盖40与基座30的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以使锅盖40打开后能在扭簧作用下缓慢打开。如图1、2所示,为检测锅内的温度,锅盖40上还设有检温装置70,检温装置70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45] 如图6~8和图14所示,烤盘20包括有盘状本体21,该盘状本体21上开设有漏油孔22,盘状本体21的上端面上间隔凸设有若干个凸起件23,各凸起件23的上端面整体构成用于放置食物的支撑面,相邻两个凸起件23之间形成有供热风通过的导流通道24。本实施例中,凸起件23为长条状结构,各凸起件23围绕盘状本体21的中部向外边缘呈辐射状分布;相邻两个凸起件23之间形成有供热风从盘状本体21的外边缘流向中部的上述导流通道24。为提高热风循环效率,各凸起件23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曲。
[0046] 为使油能从漏油孔22漏下,防止油水堆积在盘状本体21上,盘状本体21设计为中部低、外边缘高的结构,漏油孔22设于盘状本体21的中部。具体为:漏油孔22位于盘状本体21的中心和以盘状本体21的中心为圆心的若干个同心圆周线上,导流通道24的内端与漏油孔22相对应。上述凸起件23包括有第一组凸起件231、第二组凸起件232、第三组凸起件233,第一组凸起件231以盘状本体21的中心为起点向外边缘呈辐射状分布;第二组凸起件
23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组凸起件231之间并以内圈漏油孔的同心圆周线为起点向外边缘呈辐射状分布;第三组凸起件23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组凸起件232及相邻的第一、第二组凸起件之间,并以最外圈漏油孔的同心圆周线为起点向外边缘呈辐射状分布。如此,第一组凸起件231的起点对应于盘状本体21中心的漏油孔22,第二组凸起件232的起点对应于盘状本体
21内圈上的漏油孔22,第三组凸起件233的起点对应于盘状本体21外圈上的漏油孔22。当然,漏油孔22不限于上述分布,也可以增加或减少漏油孔22的设置;凸起件23也同样不限于上述的分布结构。
[0047] 为便于拿取烤盘,盘状本体21的上端面上设有提手25。该提手25有两个,并位于盘状本体21的左右两侧;且该提手25具有能挂扣至空气炸锅上而使盘状本体21立放的钩部。提手25的具体结构为:提手整体呈倒置的L型,包括有下端支撑在盘状本体21的上端面上的立杆251、与立杆251的上端相连的横杆252,横杆252的另一端朝着盘状本体21的下侧方向延伸,与立杆251形成上述钩部。
[0048] 为使烹饪完后烤盘20能实现立放,机座的上部设有能支撑提手25以使烤盘20立放的支架51。该支架51有两个并左右间隔设置在机座的后侧;为了与提手25相配合,便于提手挂扣,支架51为凸设在机座上的凸。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并收集烤盘20立放时沥下来的油水,机座的底部上设有用于支撑烤盘20并收集烤盘20上的油水的集油槽52。如此,烤盘20上的提手25能挂扣在支架51上使烤盘20立放,立放状态下烤盘20的底部支撑在集油槽52上,油水能沿着烤盘20流至集油槽52内,实现烤盘20上油水的收集,提高使用卫生。
[0049] 其中,电机架47设置在上放射板42的上方,用于支撑驱动电机45;电机架47的下部与上反射板42的外边沿相连后横置在外壳41内,将外壳41的腔体上、下分隔;电机架47与上反射板42之间形成有空腔,冷风风叶43(冷风风叶43选用常规的风叶结构)设于该空腔内;电机架47的下部或/和上反射板42的外边沿上开设有供冷风流出锅盖的第二通风口47C。
[0050] 电机架47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内部中空的机架本体470,机架本体47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5的安装孔471,该安装孔471与驱动电机45之间形成有供外界的冷空气进入的第二进风口47A,该第二进风口47A与第一进风口41A相对并与机架本体470的内部相连通;该安装孔471外侧的机架本体470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机架本体470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风口47B,以供冷风流向外壳41。本实施中机架本体470整体呈倒扣的碗状(机架本体470倒扣在上放射板上42形成上述空腔),第一通风口47B沿着机架本体470的侧壁周向间隔分布。机架本体470的下边沿成型有向外凸的支撑环472,该支撑环472上开设有若干个上述第二通风口47C,第二通风口47C沿着支撑环472周向分布。机架本体470的顶部向上凸设有凸起座473,该凸起座473上、下贯通形成上述安装孔471,用于容置驱动电机45,驱动电机45通过一连接件连接在安装孔471内。具体请参见图15、16、17。
[0051]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热风循环效率,还包括有下反射板48,该下反射板48与上反射板42相连并设于热风风叶44和加热件46(本实施例中加热件46选用加热管)之间,该下反射板48上开设有与热风风叶44的入风口44A相对的通孔480。下反射板48与上反射板42的连接结构为:下反射板48的侧壁上通过至少三片连接片481与上反射板42相连,连接片481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上、下反射板相连;本实施例中连接片481有四片,并沿着下反射板48的侧壁周向间隔分布。且为了进一步聚拢热风气流,该下反射板48包括有面板和沿着面板的外边沿向下弯折的侧壁,上述通孔480设于下反射板48的面板上,连接片480连接在下反射板48的侧壁上。
[0052] 其中,如图9、10所示,热风风叶44包括有与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相连的转盘441和若干个叶片442(本实施例中叶片442与转盘441为一体连接件,当然也可分别单独制作,然后通过后续工艺将两者连接),叶片442向下凸设在转盘441的下端面上并环绕转盘441的边缘周向间隔设置,各叶片442沿着转盘441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相邻两个叶片442之间形成能使通过的气流旋转的出风口44B,转盘441的下端面与各叶片442之间形成供气流进入的入风口44A。为提高入风口44A的进风效率和出风口44B的出风效率,热风风叶44还包括有导风圈443,该导风圈443与各叶片442的下端部相连。其中,叶片442的数量为至少10片,本实施例中为13片,各叶片442与转盘441的径向呈20~80度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A为49.53度。为提高转盘441的强度,转盘441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444。
[0053] 为实现油烟过滤,上述锅盖40还包括有用于过滤油烟的油烟过滤组件49,如图1、2、11、12、18、19所示,该油烟过滤组件49设置在加热件46的下方并与下反射板48相连(即设于热风风叶44的入风口44A下方)。其中,油烟过滤组件49包括有能连接到下反射板48上的支架491和设于支架491上的过滤层492,过滤层492至少包括两层并依次上下间隔分布在支架491上,相邻两层过滤层492之间具有供气流流过的空间。还包括有用于防止相邻两层过滤层492相互贴合的支撑件493,该支撑件493与支架491相连并位于相邻两层过滤层492之间的空间内。
[0054] 具体为:支撑件493为横置在上述空间内的支撑条,支撑条的端部与支架491相连接。支架491整体呈环形的边框结构,支架491的外侧壁上设有能拆卸式地连接到空气炸锅上的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包括有能插接到空气炸锅上的舌片494(本实施例中下反射板48的侧壁上设有插孔482,舌片494插接到该插孔482中),该舌片494连接在支架491一侧的外侧壁上;支架491另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空气炸锅上的卡钩483配合的卡槽495(本实施例中卡钩483设置在下放射板48的侧壁上)。卡槽495沿着支架491的外侧壁周向延伸。为便于拿取,油烟过滤组件49还包括有把手496,该把手496卡接在卡槽495内。本实施中,过滤层492有两层,并分别与支架491的上、下边沿相连接。支撑件493整体呈十字形结构,当然也可选用其他结构的支撑件,只要能实现支撑过滤层492,并不阻碍热风流动均可。通过设置油烟过滤组件49,能过滤掉一部风的油烟,防止油烟黏附在加热件46、热风风叶44上而影响使用。
[0055]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锅盖40的开合,空气炸锅还包括有转动机构50,锅盖40通过转动机构50铰接在基座30上,上述支架51设于转动机构50的左右两侧,上述集油槽52设于转动机构50与基座30的铰接处。其中,转动机构50包括有转板53和转轴54,转板53的上端与锅盖40的后侧相连接,下端通过转轴54与基座30转动连接;集油槽52设于转轴54上并与基座30相连接。上述转板53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置线路板的空间530,且转板53上开设有与该空间
530相连通的散热孔。具体为:转板53上开设有与该空间530相连通的第四进风口53A和第四通风口53B,第四进风口53A与上述第一通风口47B相连通,第四通风口53B与外界相连通。上述扭簧设于转动机构50的转轴54上。
[0056] 为实现锅盖40打开后黏附在锅盖40上的油水不会随处滴溅,锅盖40上与锅体10相对的工作面(即上述上反射板42的工作面)上设有在锅盖40打开后能将工作面上的油水导流至锅盖40后侧的导油通道,在锅盖40打开后上述集油槽52位于该导油通道的出口的下方。具体为:上反射板42的工作面上开设有沿着工作面的边沿从工作面的左、右两侧相对地向后侧延伸的第一导油槽421、第二导油槽422,第一导油槽421、第二导油槽422组成上述导油通道,第一导油槽421后侧的端部与第二导油槽422后侧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隔420,该间隔420为导油通道的出口。
[0057] 本实施例中,上反射板42整体呈倒扣的碗状,上反射板42的内壁面为上述的工作面。上反射板42的边沿设有向外凸的连接环423,该连接环423通过螺钉与电机架47相连接,以实现电机架47与上反射板42将外壳41的腔体上、下分隔。且上反射板42包括内、外套设的第一单元反射板424、第二单元反射板425,第一、第二单元反射板之间通过上述连接环423相连。如此,锅盖40打开后,锅盖40上的油水能沿着第一、第二导油槽流至出口,然后汇集至集油槽52内,实现油水的收集,进一步提高使用卫生。为了排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在外壳41上开设有第一排烟口411,在上反射板42上开设有第二排烟口426,第一排烟口411与第二排烟口426之间通过排烟管427连接(排烟管427的底部连接在上反射板42上并与第二排烟口相连通,顶部穿过第一排烟口411,以将油烟排出)。如此,产生的油烟能通过排烟管427排出至外界。本实施例中,排烟管427倾斜设置。
[005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热风循环的路径为:从热风风叶44的出风口44B出来的热风沿着锅盖40进入锅体10内,并沿着锅体10的内壁流至烤盘20,从烤盘20的边缘沿着导流通道24流向烤盘20的中部,并在热风风叶44的入风口44A负压的作用下,烤盘20中部的热风依次经过油烟过滤组件49、加热件46后吸入热风风叶44,再由热风风叶44的出风口44B吹出,完成一个完整的热风循环。当然也会有部分的热风沿着锅体10内壁流至烤盘20的下方,并从烤盘20中部的漏油孔22被向上吸入热风风叶44内。故而,锅体10与上反射板42的工作面之间形成供热风循环的热循环空间。
[0059] 热风循环会使基座30的温度升高,为实现基座30散热,本实施例中的基座30包括有外壁31和内壁32,且基座30的外壁31与内壁32之间为中空结构,基座30的上端面上对应第二通风口47C开设有第三进风口30A,基座30的外壁31上开设有与第三进风口30A相连通的第三通风口30B(当锅盖40盖合在基座30上时,电机架47上的支撑环472的下端面与基座30的上端面接触配合);外壳41、上反射板42的上端面、电机架47与基座30之间形成供冷风循环的冷循环空间;本实施例中该第三通风口30B设于基座30的底部和后侧,一部分冷风从基座30底部流出进入外界,另一部分冷风从基座30的后侧流出,从基座30后侧流出的冷风能对上述转板53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
[0060] 故而,本实施例中冷风循环路径为:外界空气沿着外壳41的第一进风口41A、电机架47的第二进风口47A吸入电机架47内后,在冷风风叶43的作用下从第一通风口47B吹出,且从第一通风口47B吹出的一部分冷风从第四进风口53A进入转板53内,冷却转板53内的线路板后从第四通风口53B流出,吹向外界;另一部分冷风从电机架47的第二通风口47C吹出并从基座30的第三进风口30A进入基座30内部,以冷却基座30,防止基座过热,然后从第三通风口30B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