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路 / 电压 / 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

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

阅读:215发布:2024-01-07

专利汇可以提供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 接触 器,包括动触头组件以及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动触桥,动触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头,且两个动触头相连接;静触头组件包括四个可与动触头相抵接的静触头,其中两个对 角 设置的静触头通过连接桥相连接并导通,其余两个静触头独立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数量均为4个,对角上的两个静触头相导通,其余静触头独立设置,无论直流 电流 方向无论正反向流动,所产生的 电弧 受洛伦磁 力 的作用,受力方向均是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的,其解决了的传统双断点直接接触器无法反接线的问题,且四个触头组之间平分直流 电压 ,有利于降低每个断点的分断电压。,下面是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触头组件(1),包括两个动触桥(11),所述动触桥(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头(111),且两个所述动触头(111)相连接;以及
静触头组件(2),包括四个可与所述动触头(111)相抵接的静触头(21),其中两个对设置的所述静触头(21)通过连接桥(22)相连接并导通,其余两个所述静触头(21)独立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静触头(2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四个所述动触头(111)也位于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11)还包括动触板(112),所述动触头(111)设于所述动触板(112)靠近所述静触头组件(2)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板(112)的两端延伸有引弧板(113),所述引弧板(113)朝向远离所述静触头组件(2)的一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22)包括与一所述静触头(21)连接的第一侧边板(221)、与另一所述静触头(21)连接的第二侧边板(222)和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板(221)和所述第二侧边板(222)的中间连接板(223),所述第一侧边板(221)、所述中间连接板(223)和所述第二侧边板(222)依次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2)还包括U型板(23),独立设置的所述静触头(21)分别固定于所述U型板(23) 的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动触头组件(1)的触头支架(3),所述触头支架(3)与所述动触桥(11)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架(3)包括固定板(31)和支架上盖(33),所述固定板(31)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动触桥(11)穿过的限位凹槽(32),所述支架上盖(33)扣合于所述固定板(31)上,且所述动触桥(11)在所述限位凹槽(32)和所述支架上盖(33)之间上下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11)的一侧凸设有限位凸起(114),所述限位凹槽(32)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限位凸起(114)的凹槽。
10.四断点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结构。

说明书全文

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接触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

背景技术

[0002] 直流接触器是指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主要用来控制直流电路。直流接触器一般包括触头系统、灭弧装置以及绝缘外壳及附件等,其工作原理为: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使静产生电磁吸吸引动衔铁带动动触头运动;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动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动触头回至初始位置,从而实现触头结构的开合过程。
[0003] 现有技术的方案如公开号为CN204927191U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动触桥、静触头、动衔铁、缓冲弹簧、电磁线圈、铁芯、垫毡、触头弹簧、灭弧罩和弹簧压力簧片,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外壳上方通过配合连接设置有灭弧罩,所述外壳内部上下分别设置有动衔铁和铁芯,所述动衔铁和铁芯之间连接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动衔铁的上方和铁芯的下方均设置有垫毡。其中,其动触桥包括两个动触头,静触头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静触头与两个动触头相对设置,从而可以实现触头结构的开合。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一般包括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因此在接线时需要保证接线方式正确,才可以使电弧朝灭弧室运动,保证整个接触器的正常工作,若接线时接线方向反了,则会导致电弧朝向接触器的内部吹,此时不仅接触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会对接触器造成损害。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流接触器反接线时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包括:动触头组件以及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动触桥,所述动触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头,且两个所述动触头相连接;静触头组件包括四个可与所述动触头相抵接的静触头,其中两个对设置的所述静触头通过连接桥相连接并导通,其余两个所述静触头独立设置。
[0006]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静触头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四个所述动触头也位于同一平面上。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桥还包括动触板,所述动触头设于所述动触板靠近所述静触头组件的一侧。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板的两端延伸有引弧板,所述引弧板朝向远离所述静触头组件的一侧倾斜。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桥包括与一所述静触头连接的第一侧边板、与另一所述静触头连接的第二侧边板和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板和所述第二侧边板的中间连接板,所述第一侧边板、所述中间连接板和所述第二侧边板依次固定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组件还包括U型板,独立设置的所述静触头分别固定于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动触头组件的触头支架,所述触头支架与所述动触桥滑动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架上盖,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动触桥穿过的限位凹槽,所述支架上盖扣合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动触桥在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支架上盖之间上下滑动。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动触桥的一侧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限位凸起的凹槽。
[0014]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四断点接触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条中的触头结构。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触头结构以及四断点接触器,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的触头数量均为4个,且动触桥上的两个动触头相导通,对角上的两个静触头相导通,另外的两个静触头独立设置,此时无论整个四断点接触器是正接线还是反接线时,电弧将均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即直流电流方向无论正反向流动,在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开合时,所产生的电弧受洛伦磁力的作用,受力方向均是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的,其解决了的传统双断点直接接触器无法反接线的问题,并且采用四断点的触头结构,四个触头组之间平分直流电压,有利于降低每个断点的分断电压,进而提高产品的直流电气性能。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连接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正接线时的电流流向及电弧运动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反接线时的电流流向及电弧运动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断点接触器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动触头组件;2、静触头组件;3、触头支架;11、动触桥;111、动触头;112、动触板;113、引弧板;114、限位凸起;21、静触头;22、连接桥;23、U型板;221、第一侧边板;222、第二侧边板;223、中间连接板;31、固定板;32、限位凹槽;33、支架上盖;34、第一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36、支撑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组件1以及静触头组件2,动触头组件1包括两个动触桥11,所述动触桥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触头111,且两个所述动触头111相连接;静触头组件2包括四个可与所述动触头111相抵接的静触头21,其中两个对角设置的所述静触头21通过连接桥22相连接并导通,其余两个所述静触头21独立设置。
[00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动触头组件1和静触头组件2的触头数量均为4个,且动触桥11上的两个动触头111相导通,对角上的两个静触头21相导通,另外的两个静触头21独立设置,此时无论整个四断点接触器是正接线还是反接线时,电弧将均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即直流电流方向无论正反向流动,在静触头组件2和动触头组件1开合时,所产生的电弧受洛伦磁力的作用,受力方向均是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的,其解决了的传统双断点直接接触器无法反接线的问题,并且采用四断点的触头结构,四个触头组之间平分直流电压,有利于降低每个断点的分断电压,进而提高产品的直流电气性能。
[0032] 具体的,动触桥1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触桥11,且动触桥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动触头111,其中两个静触头21为独立设置的,即静触头21为一单独设置的触头且固定在某一固定组件上,另外两个静触头21通过连接桥22实现导通,并且所有的动触头111和静触头21一一对应设置,此时正接线时电流的流向和电弧的运动方向如图5所示,反接线时电流的流向和电弧的运动方向如图6所示。
[0033]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四个所述静触头2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四个所述动触头111也位于同一平面上。具体的,动触头组件1和静触头组件2的触头数量均为4个,且动触桥11上的两个动触头111相导通,且两个动触桥11在同一平面上,即四个动触头111都在同一平面上,且四个动触头111均位于动触桥11靠近静触桥的一侧;静触头21用于和动触头111相配合,因此四个静触头21也需要在同一平面上,对角上的两个静触头21通过连接桥22相导通,另外的两个静触头21独立设置。
[0034]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动触桥11还包括动触板112,所述动触头111设于所述动触板112靠近所述静触头组件2的一侧。具体的,动触板112为一平直长板体,通过动触板112对动触头111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动触板112两端的两个动触头111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并且通过动触板112实现和触头支架3之间的固定连接,四个动触头111均位于动触板112靠近静触桥的一侧,从而使得动触头111可以和静触头21相接触并实现开合操作。
[0035]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动触板112的两端延伸有引弧板113,所述引弧板113朝向远离所述静触头组件2的一侧倾斜。具体的,引弧板113设置在动触板112的两端端部,且引弧板113由动触板112直接倾斜延伸形成,即引弧板113和动触板112为一体成型的。引弧板113朝向远离静触头21的一侧设置,能够方便的使得电弧可以传递至灭弧室,从而更好的实现灭弧操作。
[0036]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桥22包括与一所述静触头21连接的第一侧边板221、与另一所述静触头21连接的第二侧边板222和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板221和所述第二侧边板222的中间连接板223,所述第一侧边板221、所述中间连接板223和所述第二侧边板222依次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侧边板221、中间连接板223和第二侧边板222依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且第一侧边板221、中间连接板223和第二侧边板222拼接为“z”形,第一侧边板221和第二侧边板222分别位于中间连接板223的相对两端,且第一侧边板221和第二侧边板222相平行且位于触头支架3的支撑侧板36的外侧。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支撑侧板36上不打孔的情况下保证对角的两个静触头21之间的连接,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003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静触头组件2还包括U型板23,独立设置的所述静触头21分别固定于所述U型板23的上表面。具体的,U型板23是指板体围合形成U形,且U型板23竖直设置在动触桥11的底部,其包括两端面板和中间连接板,U型板23的中间连接板位于靠近触头支架3的支撑侧板36的一侧,其中静触头21位于一端的面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一侧;另一端面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一侧可以与某一固定部件相连接,其可以为接触器的外壳或接触器内的其他固定件,从而实现独立的静触头21的固定连接。
[0038]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动触头组件1的触头支架3,所述触头支架3与所述动触桥11滑动连接。具体的,触头支架3用于对动触桥11进行固定并且限定动触桥11的移动范围,使得动触桥11可以在外部磁吸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可以调节动触头111和静触头21之间的位置,实现触头结构的开合闸功能。
[0039]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触头支架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动触桥11穿过的限位凹槽32,且所述动触桥11在所述限位凹槽32内上下滑动。具体的,固定板31的厚度较厚,限位凹槽32设置在固定板31的顶部,两个动触桥11平行设置,即限位凹槽32的数量也为两个,动触桥11设置在该限位凹槽32内部,且限位凹槽32的深度较深,动触桥11可以在该限位凹槽32内部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动触桥11的移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固定板31内部开设供动触桥11穿过的限位通孔,动触桥11可以在限位通孔内部上下滑动,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40]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触头支架3还包括支架上盖33,所述支架上盖33扣合于所述固定板31上,所述动触桥11远离所述静触头组件2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34,所述第一弹性件34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上盖33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动触桥11相抵接。具体的,支架上盖33直接扣合于固定板31上并对限位凹槽32的上端进行封堵,从而与限位凹槽32相结合,共同限定动触桥11的上下移动位置。并且支架上盖33的两端和固定板31卡扣连接。第一弹性件34一般采用压簧,在支架上盖33的底部和限位凹槽3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该压簧的凸台。第一弹性件34设置在动触桥11的上方,并持续的向动触桥11提供持续的弹性压力,在动触头111受到静触头21的推力向上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4会先压缩,然后推动触头111支架3缓慢的向上移动,并且最终保持动态平衡。
[004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31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件35,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1底部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桥22相抵接。具体的,第二弹性件35一般采用压簧,且压簧的一端和固定板31的底部相抵接,另一端与连接桥22的上表面相抵接,从而限定对固定板31朝向连接桥22的移动起到缓冲,对固定板31和连接桥22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效果,可以形成动平衡。其中,第二弹性件35的一端可以套设在限位柱的底端,从而对第二弹性件35的位置进行限定,连接桥22的上端也可以设置一限位凸起114对第二弹性件35的位置进行限定。
[004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触头支架3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31底部两侧的支撑侧板36,两侧的所述支撑侧板36交错设置。具体的,支撑侧板36设置在固定板31的底部对固定板31进行支撑,支撑侧板36的底部一般直接与动衔铁固定连接,从而由动衔铁带动上下移动。动触桥11和连接桥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撑侧板36的相对两侧,支撑侧板36的的两侧交错设置,可以为连接桥22的设置空出位置,从而方便连接桥22的设置,且不需要在支撑侧板36上开设供连接桥22穿过的通孔,其设置方式更加的简单。
[004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动触桥11的一侧凸设有限位凸起114,所述限位凹槽32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限位凸起114的凹槽。具体的,限位凸起114设置在动触板112的侧边,凹槽位于限位凹槽32的内部的侧壁上,且凹槽沿着限位凹槽32的内壁上下延伸,从而方便限位凸起114可以扣合于凹槽内部且可以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动触桥11和触头支架3之间的连接。其中,限位凸起114的凸起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等。
[0044]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四断点接触器,所述四断点接触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头结构。
[00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断点接触器,动触头组件1和静触头组件2的触头数量均为4个,且动触桥11上的两个动触头111相导通,对角上的两个静触头21相导通,另外的两个静触头21独立设置,此时无论整个四断点接触器是正接线还是反接线时,电弧将均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即直流电流方向无论正反向流动,在静触头组件2和动触头组件1开合时,所产生的电弧受洛伦磁力的作用,受力方向均是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的,其解决了的传统双断点直接接触器无法反接线的问题,并且采用四断点的触头结构,四个触头组之间平分直流电压,有利于降低每个断点的分断电压,进而提高产品的直流电气性能。
[004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