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缆,导体和接线 / 透明导电氧化物 /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阅读:324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还包括与导电层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导电层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触控 电极 以及与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位于相邻触控电极的间隙处的电极走线,其中光补偿层仅设置在第一区域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其中第一区域为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区域,第二区域为触控电极所对应的区域。采用光补偿层对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行补偿,可以解决现有面板由于触控电极可见而产生的呈现格纹的现象。,下面是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导电层,以及与所述导电层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其中,所述触控电极为自电容电极;
所述导电层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各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位于相邻所述触控电极的间隙处的电极走线;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化物;
所述光补偿层仅设置在第一区域,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补偿;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导电层的钝化层;所述光补偿层由多层膜层组成,所述光补偿层中一部分膜层位于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钝化层之间,所述光补偿层中剩余膜层位于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基板之间;且所述光补偿层中位于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膜层与所述电极走线直接接触,所述光补偿层中位于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钝化层之间的膜层与所述电极走线直接接触且填充于相邻的所述电极走线之间以及所述电极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
或者,所述光补偿层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光补偿层在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光补偿层在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别进行补偿;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上方的薄膜封装层和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方的偏光层;所述薄膜封装层由至少一层有机膜层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组成;所述光补偿层复用为所述偏光层;或,所述光补偿层复用为至少一层无机膜层或/和至少一层有机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触控电极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补偿层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时,所述光补偿层由一层膜层组成,且所述第一区域内电极走线越密集,所述光补偿层的厚度越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由多层膜层组成,且所述第一区域内电极走线越密集,组成所述光补偿层的膜层数越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的材料为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材料为氧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为聚对二甲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还包括至少设置于部分相邻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虚拟电极,且所述虚拟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电极走线均电绝缘。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说明书全文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不仅希望显示面板具有更多的功能,而且对于显示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触控面板已经成为手机、平板电脑、小型游戏设备、笔记本等面板选择的主流。
[0003] 为了更加轻薄,现阶段的触控面板一般将触控电极集成的显示面板上。触控电极之间通过间隙达到绝缘的效果,如果间隙的宽度过小,则容易导致感测位置的误判,但是如果间隙的宽度过大,则容易造成由于触控电极与间隙的穿透率不同而在面板上呈现明显的格纹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格纹现象。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导电层,以及与所述导电层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其中,
[0006] 所述导电层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各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位于相邻所述触控电极的间隙处的电极走线;
[0007] 所述光补偿层仅设置在第一区域或者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触控电极所对应的区域;
[0008] 所述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
[0009]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触控面板。
[0010]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00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由于触控面板中还包括与导电层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光补偿层仅设置在第一区域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所述触控电极所对应的区域;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与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因此采用光补偿层对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行补偿,可以使触控面板在显示时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对应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从而触控电极的图案不可见,进而可以解决现有面板由于触控电极可见而产生的呈现格纹的现象。附图说明
[0012]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1b为图1a所示触控面板在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4]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b为图2a所示触控面板在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6]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基板1,位于基板1上的导电层2,以及与导电层2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3(图1b中是以由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为例进行说明的);该基板1可以是阵列基板或者彩膜基板,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以基板1为阵列基板进行举例说明。其中,
[0030] 导电层2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21,以及与各触控电极21同层设置且位于相邻触控电极21的间隙处的电极走线22;触控电极21与电极走线22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电极21通过电极走线22接收触控信号。从图1a可知,本实施例中电极走线22从显示区向非显示区延展并与位于非显示区的驱动电路电连接(附图未示出)。
[003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21为自电容触控电极,呈M*N矩阵排列(M,N为大于2的整数),每个触控电极21与同层电极走线22一一对应连接并独立判断所述触控电极21的位置(x,y)是否有触控的发生。
[0032] 具体的,光补偿层3仅设置在第一区域S1(如图1a和图1b所示)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如图2a和图2b所示),其中第一区域S1为触控电极21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区域,第二区域S2为触控电极21所对应的区域;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与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一致。
[0033] 首先,以光补偿层3仅设置在第一区域S1,如图1a和图1b所示,光补偿层3和电极走线22在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与触控电极21在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一致,即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与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一致。
[0034]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光补偿层3同时设置在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如图2a与图2b所示,光补偿层3和电极走线22在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与光补偿层3和触控电极21在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一致,即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与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一致。
[0035] 该触控面板中由于还包括与导电层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因此采用光补偿层对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行补偿,可以使触控面板在显示时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对应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使触控电极的图案不可见,从而可以解决现有面板由于触控电极可见而产生的呈现格纹的现象。
[0036]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光补偿层可以位于导电层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导电层的下方,在此不作限定。
[0037]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光补偿层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2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即光补偿层3在第二区域S2为镂空设计,光补偿层3仅在第一区域S1进行设置;
[0038] 或者,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的光补偿层3在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即光补偿层3为整面设计,但光补偿层3在第一区域S1与第二区域S2的补偿系数不同,光补偿层3在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小于光补偿层3在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实现光补偿层3和导电层2在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与光补偿层3和导电层2在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一致。
[0039] 光补偿层3的具体设置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任何符合光补偿层3和导电层2在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与光补偿层3和导电层2在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一致的方案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40]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3a所示,光补偿层3由一层膜层组成,且第一区域S1内电极走线22越密集,光补偿层3的厚度越薄。这是因为在具体实施时,触控面板不同区域中电极走线22的密度不同,一般在靠近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电极走线22比较密集,在触控面板的中间区域电极走线22比较少,从而导致导电层2在周边区域的光透过率整体比中间的光透过率低。因此将电极走线22越密集的第一区域S1,光补偿层3的厚度设置为越薄。
[0041]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3b所示,光补偿层3由多层膜层31组成,且第一区域S1内电极走线22越密集,组成光补偿层3的膜层31数越少。原理与光补偿层3由一层膜层组成相同,区别在于,当光补偿层3由一层膜层组成时,制备时不同第一区域S1需要刻蚀掉的厚度不同;当光补偿层3由多层膜层31组成时,制备时不同第一区域S1需要刻蚀掉的层数不同。具体的,以图3b实施例为例,具有三个第一区域S1,其中,第二个第一区域S1(图中中间区域)仅设置有一条电极走线22,其余第二区域S1设置有三条电极走线22。第二个第一区域S1因电极走线22少于其他区域,因此设置两层光补偿层3,一层光补偿层3设置在基板1和电极走线22之间,一层光补偿层3设置在电极走线22上方。此外,其他图示第一区域S1仅设置一层光补偿层3,位于电极走线22的上方。
[0042]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当补偿层由多层膜层组成时,多层膜层可以直接层叠设置,当然相邻膜层之间也可以间隔触控面板的其它层,在此不作限定。
[0043]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光补偿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
[0044]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无机材料可以为,在此不作限定。
[0045]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有机材料可以为聚对二甲苯,在此不作限定。
[0046]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氧化物,例如铟氧化物ITO,在此不作限定。
[0047]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4所示,导电层2还包括至少设置于部分相邻触控电极21之间的虚拟电极23,且虚拟电极23与触控电极21和电极走线22均电绝缘。设置虚拟电极23的作用是为了使导电层2中的间隙区域不要太大,方便刻蚀以及平衡间隙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子。一般来说,靠近芯片(IC)端电极走线
22密集,间隙区域较小,而远离IC端间隙区域较大。因此为了保证整个触控面板中电极走线
22对触控电极21的干扰一致性,在间隙区域设置虚拟电极23。并且,在制作时导电层2的刻蚀工艺比较难,设置虚拟电极23还可以改善刻蚀工艺难度。
[0048] 在具体实施时,当电极走线之间的间隙较大时,电极走线之间也可以设置虚拟电极,当电极走线与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同样可以在电极走线与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虚拟电极。
[0049]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还包括覆盖导电层2的钝化层4。钝化层4主要起保护导电层2和平坦化膜层的作用。
[0050]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5a所示,光补偿层3位于电极走线22与钝化层4之间;或者,如图5b所示,光补偿层3位于电极走线22与基板1之间;或者,如图5c所示,光补偿层3由多层膜层31组成,光补偿层3中一部分膜层31位于电极走线22与钝化层4之间,光补偿层3中剩余膜层31位于电极走线22与基板1之间,在此不作限定。但是在制作时图5b所示的结构在工艺上更容易实现,图5c所示的结构在工艺上最难。这是因为先制作导电层2后再制作光补偿层3时,对光补偿层3刻蚀可能会影响到导电层2,但图5c的补偿效果最为明显。
[0051]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为自电容电极。“自电容”即自电容电极相对“地”之间的电容,“地”在本触控面板中指的除了自电容电极之外的其它电极。当自电容电极上施加一个激励信号时,由于自电容的存在,将在自电容电极和地之间产生一个随激励信号变化的电场,当人体未触碰触控面板时,各自电容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容为一固定值,当人体触碰触控面板时,对应的自电容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容为固定值叠加人体电容。
[0052]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6a至图6c所示,还包括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位于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上方的薄膜封装层6和位于薄膜封装层6上方的偏光层7。
[0053]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6a所示,导电层2位于薄膜封装层6的下方,即触控面板为内嵌式(In cell)。或者,如图6b所示,导电层2位于薄膜封装层6与偏光层7之间,即触控面板为外嵌式(On cell)。或者,如图6c所示,导电层2位于偏光层7上方,即触控面板为外挂式(Out cell)。
[0054] 在具体实施时,在屏幕的通透程度和视觉效果方面,Out cell式是最好的,In-Cell式和On-Cell式则次之;在轻薄程度方面,一般来说In-Cell式最轻最薄,Out cell式次之,On-Cell式比前两者稍差;在屏幕强度(抗冲击、抗摔)方面,On-Cell式最好,Out cell式次之,In-Cell式最差;在技术要求方面,In-Cell式和On-Cell式都比Out cell式要复杂,生产控制上,难度也更高;在良品率方面,In-Cell式、On-Cell式与Out cell式基本处于同一平。
[0055]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当导电层位于薄膜封装层的下方时,导电层可以位于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上方,也可以位于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下方,在此不作限定。
[0056]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面板中,当光补偿层在基板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时,为了降低厚度,可以采用触控面板中的一些膜层复用为光补偿层。
[0057] 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a所示,当光补偿层3在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时,光补偿层3复用为偏光层7。即相当于不单独增加光补偿层,而是将现有触控面板中的偏光层设计成在第一区域S1的光透过率小于在第二区域S2的光透过率。
[0058] 或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b所示,薄膜封装层6由至少一层有机膜层61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62组成;
[0059] 当光补偿层3在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时,光补偿层3复用为至少一层有机膜层61或/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62(图7b是以薄膜封装层由一层有机膜层和一层无机膜层组成,且以无机膜层复用光补偿层为例进行说明的)。即相当于不单独增加光补偿层,而是将现有触控面板中的薄膜封装层6中的无机膜层62设计成在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小于在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
[006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触控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006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由于触控面板中还包括与导电层异层设置的由至少一层膜层组成的光补偿层,其中光补偿层在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小于光补偿层在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其中第一区域为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区域,第二区域为触控电极所对应的区域;光补偿层和导电层在第二区域的光透过率与光补偿层和导电层在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因此采用光补偿层对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进行补偿,可以使触控面板在显示时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对应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一致,从而触控电极的图案不可见,进而可以解决现有面板由于触控电极可见而产生的呈现格纹的现象。
[006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